① 請問目前智能家居行業發展如何,智能家居產業定位時想做參考
行業主要上市企業:三雄極光(300625)、陽光照明(600261)、佛山照明(000541)等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智能家居產品結構、智能家居照明控制形式、中國智能家居照明發展階段等
智能照明在智能家居中佔比超過15%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眾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腳步逐步加快。在政策支持、人工智慧與IOT技術發展、消費升級等諸多利好因素的影響下,智能家居的應用時代已經到來。智能照明作為智能家居的關鍵一環,迎來全面爆發之勢。根據中國智能家居產業聯盟(CSHIA)的數據顯示,智能照明在智能家居中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達到16%,僅次於家庭安防。
智能家居照明正處於發展階段
從智能家居照明的控制形式來看,將從按鍵遙控這種物理形式,經過手機APP、語音、隔空體感或視覺等控制的發展過程,最終達到系統自學習的無感體驗。
從智能家居照明的發展階段來劃分,大致可分為初級、發展及智能階段。我國目前智能家居照明可基本實現狀態感知、自動決策、即刻執行及實時分析的功能,照明燈具執行行為更加精準,用戶也可做出更為精準的個性化照明要求。未來我國智能家居照明步入智能階段後,智能家居照明將具備自我學習能力,根據大數據分析,自主給出個性化的照明解決方案。
智能家居照明仍存在較多問題
由於我國智能家居品牌較多,仍存在家居智能照明與其他智能家居設備難以形成有效聯動的問題;其次由於智能家居照明產品仍不屬於家庭的剛需產品,用戶認知度不足,智能家居照明產品銷售受限。除此以外,部分智能家居照明產品需要安裝,可能存在需要裝修的情況,消費者成本較高,購買慾望較低。
智能家居照明發展趨勢
從我國智能家居照明市場來看,由於智能家居照明自身的特點,將會導致大量跨界企業進入智能家居照明市場。除此以外,伴隨著我國人工智慧、5G、雲計算等技術的快速發展,預計我國智能家居照明將向無感AI階段邁進,產品將更加實用、更加人性化、更加AI化;同時用戶體驗也將得到進一步的提升,用戶體驗將逐步趨向無感化。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智能照明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② 好萊客藝術整裝交付實力如何
好萊客藝術整裝以藝術、健康雙實力護航,打造差異化市場定位,旨在為廣大消費者帶來全新的4.0消費價值體驗。
③ 和目功能費12元是什麼
和目功能費12元是雲儲存功能,12元可以用7天,可以7天內不間斷錄制視頻,可隨意回看歷史視頻。寬察判物和目是慎沖茄中國移動自主研發的智能家居產品,圍繞物聯網專用產品的推動者的戰略定位,研發了一系列物聯網智能設備。
④ 智能家居未來的發展趨勢是
面部識別、聲紋識別、自主學習能力、主動響應。目前家電廠家、互聯網科技巨頭、移動設備廠家、網路提供商等巨無霸都開始布局智能家居,可想而知智能家居將會面臨選擇、接入、融合階段,不過正式因為激烈的競爭,才能帶給用戶更科幻般的體驗。
⑤ 市場營銷策略的營銷策略與營銷戰略的區別
營銷策略與營銷戰略的區別如下:
1、開發票時填寫的信息不同
銷售方需要在營銷策略的「購買方納稅人識別號」欄填寫購買方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購買方為企業的憑證,索取增值稅專用發票時,應向銷售方提供統一社會信用代碼。
而銷售方為其提供開營銷戰略時,應在「購買方納稅人識別號」欄填寫購買方的納稅人識別號,不哪纖符合規定的發票,不得作為稅收憑證。
開營銷戰略是具有唯一性的,只要稅務發票系統裡面查到了這家企業的發票代碼不同,就可以查詢到這家企業的進銷項發票情況,也就可以知道企業是否虛開發票了。
2、工作的性質不同
營銷策略主要是一些事務性的工作。人事部門負責招待領導的決策。
而營銷戰略則包含戰略性的工作和事務性的工作,批准作用的組織、領導會計機構或會計人員依法進行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
3、考核內容不同
營銷策略主要考核能否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的憲法、法律、法令,是否具備工作人員應有的道德品質、是否具有做好本職工作的業務技能,以及必備的文化知識和實際工作能力。
而營銷戰略主要考核,出勤情況、學習成績和工作態度,完成任務的數量等。
4、處理方法不同
營銷策略應按年計算,分月或分季預繳。每月終了,企業應將成本費用和稅金類科目的月末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的借方,將收入類科目的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的貸方。
然後再計算「本年利潤」科目的本期借貸方發生額之差。貸方余額則為企業實現的利潤總額即稅前會計襲察利潤,借方余額則為企業發生的虧損總額。
而營銷戰略認為,所得稅會計的首要目的應是確認並計量由於會計和稅法差異給企業未來經濟利益流入或流出帶來的影響,將所得稅核李禪仿算影響企業的資產和負債放在首位。而收益表債務法從收入費用觀出發,認為首先應考慮交易或事項相關的收入和費用的直接確認,
從收入和費用的直接配比來計量企業的收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營銷策略
網路-營銷戰略
⑥ 企業管理學問題:結合時代背景,分析華為布局人工智慧物聯網生態戰略的戰略邏輯!
華為是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技術(ICT)解決方案供應商,2013年超過愛立信成為全球第一大通訊設備商,此後華為又在通信業務的基礎上,在製造鏈領域往下發展終端業務,向上布局雲端業務,同時搭建自己的服務鏈,雲、管、端一體化格局初步形成。
前言
華為作為目前國內ICT行業的融合性創新龍頭企業,其多年經營探索的「雲管端一體化」模式,可以成為ICT產業的標桿。
從長期而言,終端與網路邊界日益模糊,終端將成為廣義網路的毛細血管,或者終端有可能成為移動通信的基站一部分,實現信息轉發與傳遞。在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都不成熟的當下,重大技術革命也沒有爆發,未來通過已有的技術進行的雲網融合,是提高網路資源使用效率的最佳途徑。
三大業務與時俱進是公司增長動力源泉
華為是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技術(ICT)解決方案供應商,目前,華為約有18萬名員工,業務遍及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世界三分芹判之一以上的人口。
2010到2016年華為主營業務收入由1825.48億元增長至5215.74億元,年均復合增速19.1%,公司凈利潤由247.16億元增長至370.52億元,年均復合增速21.4%。2016年華為主營業務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32%和0.4%,營收增幅的主要原因是消費者業務的快速增長,凈利潤微增是因為公司持續加大消費者業務面向未來增長的品牌和渠道建設的投入。2016年華為持續投入未來,研發費用達764億元,消費者業務全年智能手機發貨量達到1.39億台,銷售收入1798億元,同比增長44%。
從華為的組織結構圖可以看出其對三大業務的布局: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和消費者業務。
分業務來看,2016年華為運營商、企業、終端三大業務分別實現銷售收入2905.61億元、406.66億元和1798.08億元,分別佔比主營業務收入的57%、8%和35%。
2010到2016年,華為運營商業務由1458億元增長至2905億元,年均復合增速12.2%,主要涵蓋了:無線網路、固定網路、雲核心網、軟體、IT、網路能源以及全球服務7大細分領域。目前,華為運營商業務圍繞數字化轉型,抓住雲、視頻、物聯網、運營轉型等重大機會,穩步增長中。
在無線網路領域,華為無線家庭寬頻解決方案(WTTx),覆蓋全球超過100家運營商、3000萬家庭,以更快捷、更低成本的部署方式幫助更多家庭實現從數字家庭向智慧家庭的演進。作為窄帶蜂窩物聯網(NB-IoT)標準的提出者之一,華為持續引領NB-IoT標准制定與推行,在2016年創建了5個開放NB-IoT實驗室,聯合GSMA推動成立NB-IoT產業聯盟,已發展50個重量級聯盟成員。華為引領NB-IoT布局,在中國、日韓、歐洲、中東、非洲等與18家運營商展開戰略合作,建設超過20個商用測試局。
在固定網路領域,雲服務及視頻,尤其是4K視頻,給超寬頻網路發展帶來蓬勃生機。對運營商而言,2016年為視頻的爆發年。據調研,2020年運營商管道中75%的流量將來自於視頻業務,華者首祥為從咨詢、合作、平台、網路等方面,助力運營商打造以視頻為基礎業務的端到端網路。
在雲核心網方面,基於全雲化架構,華為幫助運營商實現網路雲化, 在軟體領域,華為持續為運營商提供數字內容聚合、視頻、企業B2B等雲服務,累計引入超過4000家合作夥伴,聚合超過60萬數字內容和應用 。
在IT領域,基於雲化戰略,攜手德國電信、西班牙電信、中國電信為企業提供便捷安全的公有雲服務,加速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業務雲化;政企託管雲解決方案已助力中國運營商建設50餘個政務雲平台。
華為的企業業務涵蓋了:智慧城市、公共安全、金融、能源、交通、製造、媒體、教育、互聯網等領域。2010年到2016年,華為企業業務由58.38億元增長至406.66億元,年均復合增速38.2%。
華為協同超寬頻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提出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平安城市解決方案,全聯接電網解決方案、智慧機場解決方案、應用邊緣計算物聯網(EC-IoT)解決方案、媒體雲解決方案等均走在世界的前列。此外,加大在IT、網路、雲服務、雲通信、物聯網、網路能源領域的布局,並在在雲計算和大數據領域,與埃森哲聯合發布企業應用雲化解決方案,為全球企業客戶的核心應用雲化提供一站式服務 ;與ESI集團合作,提供創新的工業製造解首搏決方案 ;與Oracle合作提高企業關鍵業務系統的資源利用率。
2016年華為消費者業務由309.14億元增長至1798.08億元,年均復合增速34.1%。
2010年到2016年,華為智能手機出貨量由300萬台增長至1.39億台,年均復合增速90%,2016年華為智能手機全球市場份額提升至11.9%,穩居全球前三,奠定了龍頭地位。
在晶元方面,作為全球首款搭載ARM Cortex-A73 CPU和Mali-G71八核GPU的SoC晶元,麒麟960性能得到了全面優化,CPU性能提升18%,GPU處理性能提升了180%。
其UI系統解決了Android用戶的卡頓問題,並與麒麟晶元深度結合,通過智能感知學習系統,結合精細化資源調度,突破性解決了Android系統久用卡頓的問題。
華為生態鏈整合,雲管端一體化格局凸顯
華為以通信設備運營商起家,位於ICT產業製造鏈的管道層,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的大趨勢下,華為製造鏈向下深入終端,向上走向雲端,同時搭建服務鏈,業務涵蓋IaaS、PaaS、SaaS,逐漸形成雲管端的一體化格局。
1.製造鏈向下深入終端,向上走向雲端
華為以通信設備運營商起家,其通信業務涵蓋了無線網路、固定網路、電信軟體、核心網路與服務,在2013年就已經成為全球通信設備的龍頭。但隨著移動寬頻與互聯網聯結,ICT行業已經跨入「移動互聯網」 時代,終端重要性日益凸現,已成為驅動網路增長的發動機和向導,並在智能化的大趨勢下,朝綜合化、專業化、多樣化方向發展。
終端布局:2010年,華為智能手機快速增長,全球出貨超過300萬台,迅速打入包括日本、美國和西歐在內的7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0年到2016年,華為智能手機出貨量由300萬台增長至1.39億台,年均復合增速90%,2016年華為智能手機全球市場份額提升至11.9%,穩居全球前三,奠定了其龍頭地位。隨著移動寬頻向消費電子領域滲透,越來越多的MP3、PMP、Digital Camera和Tablet等電子設備被連接, 由此帶來 MI(Mobile Internet)模塊以及 Pocket WiFi 等數據終端的巨大發展空間。華為聚焦家庭融合解決方案, 圍繞家庭通信、娛樂和控制構建Connected Home的智慧家庭終端。
2011年,華為成立了消費者業務BG,2012年,推出了最強四核10英寸平板電腦,以及Media Q突破了單一終端產品的性能局限,實現手機、平板、電視、家用電腦等設備的多屏互動(Air Sharing TM)。在家庭終端領域,華為加強以「三個中心、兩朵雲」(接入中心、媒體中心、自動化中心、開放的業務雲、高效的管理雲)理念為核心的互聯家庭解決方案的投入,貼近消費者,推出系列化的互聯家庭終端。
2014年,華為戰略投入智能穿戴設備和智能家居等領域,首款可穿戴產品Talk Band B1實現全球上市,跨界平板手機榮耀X1、華為秘盒、榮耀立方均獲暢銷。創新型產品CarFi,首創車載Wi-Fi產品,引導MBB進入車載後裝領域,打通運營商、政企客戶和車聯網管道,並奠定車載業務全球戰略格局。
雲端布局:在以個人電腦取代大型機為代表的第一次IT產業革命之後,雲計算已經引發第二次 IT產業革命,互聯網的發展,真正地帶動數據從終端向雲端遷移,從而使得雲端數據數量級地增加,驅動了計算和存儲架構的創新。以虛擬化、並行計算、分布式存儲和自動化為核心特徵的雲計算架構就在這樣背景下誕生,徹底顛覆傳統的計算架構,引領繼大型機、client/server之後第三次IT的變革。
2011年,華為成立企業業務BG,構建雲計算新IT系統,並規模部署雲計算數據中心解決方案。2012年,華為提出基於網路級雲化、設備級雲化、運營互聯網化以及NaaS(網路即服務)的理念,將雲計算和SDN(軟體定義網路)的思想引入電信網路。
2013年,在IT基礎設施領域,華為打造雲操作系統Fusion Sphere,推出超強性能一體機,重構ICT融合基礎設施,實現規模增長116%。高端存儲突破中國三大運營商,在中國移動集采中高端存儲測試排名第一。基於大數據處理、雲計算等應用的數據中心得到迅猛發展。
2014年,在電信業務雲化、公有雲和雲數據中心整合等領域,華為成功幫助全球TOP 50運營商實現基於雲數據中心的ICT轉型,並攜手全球TOP運營商規模部署數據中心,滿足ISP行業快速增長的IDC需求。在網路能源產品方面,融合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與光伏技術,推出智能光伏電站解決方案,已得到了全球最大規模的應用。
2015年間,華為作為雲架構的領導者,與全球400多家運營商客戶合作。根據Gartner報告,2015年華為伺服器出貨量穩居第四,雲計算的企業級合作夥伴達500多家,服務於全球108個國家和地區超過2500家客戶,覆蓋政府及公共事業、運營商、能源、金融等行業,部署超過140萬台虛擬機和660個數據中心,其中,雲數據中心225個。
2.開啟服務鏈的雲端、終端的演進之路
雲端布局:2011年,華為把握雲計算與ICT 產業融合的歷史機遇,成立企業業務BG,為全球政府及公共事業、金融、交通、電力、能源、商業企業及互聯網等行業客戶提供全面、高效的 ICT 解決方案和服務,包括企業網路、統一通信協作、雲計算、數據中心以及垂直行業應用等。截至2011年末,在雲計算與數據中心領域,華為與33個國家的85個機構開展了雲計算商用合作。
2012年,華為在企業業務BG開辟了IT產業領域,推出創新IT基礎設施和數據中心解決方案,並助力建設全球最大的數據中心—中國移動國際信息港,且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桌面雲系統(超過7萬人的規模)。除了IT領域,在媒體資訊、互聯網、金融、醫療等領域均實現全面突破。
2013年,華為在IT產業領域,首創分布式雲數據中心解決方案、以及開發了首款支持超過1000公里異地容災的Fusion Insight企業級大數據分析平台,並在政府與公共事業領域,華為智慧城市、電子政務、應急指揮、教育、醫療等解決方案支撐了全球64個重大項目。
2014年是華為雲服務爆炸式增長的一年:在智慧城市領域華為攜手合作夥伴,採用新一代eLTE移動寬頻集群系統和可視化指揮平台,構建平安城市解決方案,目前已被廣泛應用於全球100多個城市;在交通領域,華為數字鐵路解決方案服務里程累計達8.7萬公里,可繞地球兩圈;在能源領域,華為數據中心網路解決方案助力中國石油建設亞太地區最大的企業雲數據中心,滿足其集團層面數據災備需求;在互聯網領域,為法國第一搜索引擎Qwant構建高效安全的雲平台;此外,在教育、媒體資訊等各領域,華為均取得了矚目的成績。
隨著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化等ICT創新技術對各個行業的影響持續加強,2015年,華為繼續聚焦ICT基礎架構,與合作夥伴在技術、硬體、軟體、服務、上市等領域開展全面合作。
2017年,華為順應業務發展,成立了Cloud BU,凸顯了雲服務的戰略定位,目前Cloud BU下涵蓋了基礎軟體、商業軟體和專業服務三大領域,提供計算、存儲、網路、安全、資料庫、數據分析、軟體開發雲等雲計算產品。
終端領域:華為在服務鏈的終端業務主要體現在其操作系統上,2013年,華為專注打造的情感化用戶界面Emotion UI的用戶體驗大幅提升,雲服務用戶數突破千萬,活躍用戶數超過百萬。
2014年,華為藉助其在移動寬頻連接領域的優勢,MBB & 家庭終端。抓住車聯網、物聯網機遇,結合大數據和雲服務,構築「硬體+軟體+服務」商業模式,圍繞「人、車、家」場景,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智能生活服務。
基本結論
華為作為目前國內ICT行業的融合性創新龍頭企業,其多年經營探索的經營模式和寶貴經驗使得其成為傳統製造業轉型的標桿,而對於新興企業,能夠越過坎坷的探索之路,直接嫁接華為的「雲管端一體化」經營模式,可能成為一個成功捷徑。
本文從梳理華為主業—通信設備入手,結合行業演進趨勢,探索華為持續增長和轉型模式,有以下三大階段:
一、製造鏈基於管端,向下深入終端,向上布局雲端。終端直接面向消費者,逐漸滲入智能手機、消費電子、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等領域,自我研發,並突破單一終端產品的性能局限,實現了設備之間的多屏互動,同時,利用雲端服務,貼近消費者,推出個性化的解決方案。雲端主要面向企業,攜手各大運營商布局數據中心,並構建基於雲計算的IT系統,深入各大行業,為其提供配套的解決方案。
二、在製造鏈的基礎上延伸服務鏈,成立的企業業務BG,僅雲計算領域投入科研人員達6000人,自我研發手機操作系統,解決了安卓手機操作系統卡頓的問題。在服務鏈的雲端,平台、企業私有雲、公有雲領域,與各大機構開展商業合作,助力建成全球最大數據中心,並首創分布式雲數據中心的解決方案,成立了Cloud BU,凸顯了雲服務的戰略定位。
三、從長期而言,終端與網路邊界日益模糊,終端將成為廣義網路的毛細血管,或者終端有可能成為移動通信的基站一部分,實現信息轉發與傳遞。在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都不成熟的當下,重大技術革命也沒有爆發,未來通過已有的技術進行雲網融合,是提高網路資源使用效率的最佳途徑。
希望採納!!
⑦ TCL的英文到底是什麼意思
TCL以前的英文意思是」The Creative Life」,最近TCL集團更名為TCL科技,提出成為「全球領先的智能科技公司」的願景和戰略定位,在智能家居,物聯網,AI領域等方面有了更多的部署,「Making Life Intelligent」智享生活的口號更是深入人心。
現在這個時代是技術大共享的時代,這有利於縮短開發周期和降低成本,但同時這也是個競爭極其激烈的時代,沒有自己獨家的核心科技,很容易被對手占據優勢或者被供應鏈卡住脖子。TCL集團更名為TCL科技,能看到他們對御老時代和局勢的判斷,也能看到他們嫌蔽未來十年二十年的戰略方向,那就是重視科技創新,引領未來鎮者升。
⑧ 智能家居未來前景如何,如何入手,想從事這個行業
首先,智能家居未來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市場空間也非常大,整個行業會隨著5G、物聯網、人工智慧等相關技術的發展而不斷獲得新的發展機遇。目前智能家居依然處在行業發展的初期,創業機會還是相對比較多的。
要想入手智能家居領域,首先要對智能家居的產業鏈有一個初步的認知能力,然後根據自身的知識結構、人力資源和行業資源選擇一個比較適合的切入點。
智能家居從技術體繫上可以分為三個大的組成部分,分別是嵌入式開發、網路開發和平台開發,目前語音控制、人臉識別等技術也開始逐漸被整合到智能家居的解決方案當中。在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推動下,目前智能家居也增加了遠程式控制制功能,能夠對整個居住環境實現實時管理。相信在5G和物聯網技術的推動下,智能家居必然會走向全場景管理。
智能家居從組成結構來看,分別是設備端、服務端和控制端,不同部分所承載的功能也有比較明顯的區別。首先,設備的功能可以簡單的分為兩種,一種是環境感知(感測器),另一種是控制器。智能家居需要大量的智能設備,小到門鎖、開關、報警器,大到門窗、空調、電視、洗衣機、冰箱等家電,這些設備都需要具備網路連接功能,從而作為整個智能家居體系的一環。所以,要想入手智能家居領域,可以從某個設備入手,比如智能鎖的門檻相對就比較低。
目前一些大型的 科技 公司也開始提出智能家居的生態建設方案,比如通過語音音箱來實現智能家居的控制就是比較常見的方式。對於初期的創業者來說,可以基於已有的方案來為用戶提供具體場景的設計,這種方式簡單的說就是「集成」,特點是投入少,而且做出來的方案也會相對比較穩定。
入手,主要是要看方向:
(1)想創立智能家居設備企業?如果你有超過行業平均水平技術,專利和團隊,那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但一定要注意不要再毫無特色的別人做什麼就做什麼。先發優勢還有依然起作用,不管是品牌,渠道,還是對市場的分析與理解,技術的領先並非就是關鍵性因素。
(2)想作為渠道和服務商?目前看到智能家居未來就會成為現在五金店裡賣的插排,隨著智能家居的傻瓜化和DIY化,特別是智能家居用戶群體的自身自學自行搭建能力也相當不錯,對於渠道來說,可能並不會優於電商直營,對於服務商來說,需要提供這種增值和上門服務的客戶應該不會占很大比例,雖然各大智能家居品牌也持續在自建和合作方式建立經銷服務商,如果這兩者比較的話,更傾向於方案集成提供商,這個集成提供商並非是專注於一個品牌,而是能夠提供方案讓市面上用戶有需要的設備進行高度統一整合,這才有很大的需求缺口。
(3)進入智能傢具設備企業工作?對於求職來說,當然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智能家居行業一般都劃分在IT/互聯網行業,對所需要的基礎技能,如UI設計,程序代碼編寫,測試,新媒體營銷等等都是很通用的技能,在行業內也很好跳槽或者到IT行業內尋求其他工作機會。
智能家居未來前景肯定光明的,至於那個時候會是智能家居的好勢頭,不好說,其實從2003年開始,我們都這樣預測,說下一年將會是智能家居的發展元年,可是到了現在2020,還是這樣不溫不火;如何入手這行業,估計你是參與這行業的工程安裝之類吧,這安裝不復雜,稍微有點電工知識就可以學會,你又不是去搞研究開發,是吧,假如進入這行業搞研究開發,你學的東西就多了,必須電子行業,否則電路你都看不懂,而且智能家居領域很混雜,啥都可以搭配進去,但是現在智能家居,被這些人叫混了,一個簡單遙控開關,或者一個簡單網路攝像機,它都叫智能家居,應該給智能家居個明確的定義,否則,智能家居成了個籮筐,啥都說是智能家居。一個從業20年安防智能家居研發,營銷,工程技術的專業人士的回答,希望對你有用,如果還有不懂,可以咨詢我
智能化是現在 社會 發展的一個趨勢所在,像是手機智能化已經普及了,人工智慧、AI等都在不斷崛起,我們生活用的東西等也都不斷在智能化,其中有一個很明顯的趨勢就是家居的智能化。
想想要是生活也智能化了,出門不用擔心忘帶鑰匙,出遠門也不擔心家裡的安全等等,也是非常美好的,非常的方便。
而正處在發展中的智能家居市場由於潛力無限,也還是一個香餑餑,是一塊肥肉,因此讓很多的互聯網巨頭們都躍躍欲試。但現實卻是雖然有大批的創業公司爭先恐後進入這個行業,但是大多數仍是徘徊在生死邊緣,真正可以實現賺錢的公司並不多。究其原因,除了本身的市場環境和行業環境限制以外,這些公司並沒有想好怎麼玩、以及怎麼把它玩好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因此,只能在這條路上不斷磕磕碰碰的前進,導致這塊大蛋糕一直沒能被吃下。
根據《2016-2022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研究及發展趨勢研究報道》中顯示:近幾年,我國智能家居行業規模逐年上漲,2012年為156億元,到2013年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增加到221億元,2015年市場規模為431億元。
而隨著最近幾年物聯網、雲計算等戰略性產業的快速發展,我國的智能家居市場也呈現出快速增長的狀態。由此也可以看出,這個行業的前景還是非常好的。
可以預見,以後的智能家居或許就跟智能手機一樣頻繁了
智能家居最初的發展主要以燈光遙控控制、電器遠程式控制制和電動窗簾控制為主,隨著行業的發展,智能控制的功能越來越多,控制的對象不斷擴展,控制的聯動場景要求更高,其不斷延伸到家庭安防報警、背景音樂、可視對講、門禁指紋控制等領域,可以說智能家居幾乎可以涵蓋所有傳統的弱電行業,市場發展前景誘人,因此和其產業相關的各路品牌不約而同加大力度爭奪智能家居業務,市場漸成春秋爭霸之勢。目前除了上海索博、波創、瑞訊 科技 、普力特、超享智能等傳統智能家居廠家之外,市場上還出現多種類型的競爭主體:一是傳統安防企業。當前隨著可視對講產品技術從模擬走向數字、從匯流排走向TCP/IP,在傳統對講系統的基礎上集成家庭安防、燈光、家電控制等功能成為可能,這促使很多傳統安防報警及可視對講等廠商(如視得安羅格朗、冠林、安居寶、振威等)開始涉足智能家居行業,把智能家居功能加入到它們的系統中去,推出帶智能家居控制功能的產品,如目前很多可視對講廠商在推廣的全數字可視對講智能終端,就是通過智能觸摸屏把可視對講、安防報警、智能家居、多媒體功能進行整合,使原來單一的可視對講室內機成為真正的智能控制終端,從目前來說這是比較理想的智能家居發展趨勢。二是家電企業。近年來傳統家電品牌不斷調整產品線,研發智能家居產品,擴充區域市場,典型代表如海爾、TCL、美的等,此類企業最大的優勢是品牌、渠道以及資金,並且其對消費者的使用習慣及需求也比較了解。海爾是最早進入智能家居市場的企業,隨之TCL、康佳等家電企業也紛紛涉足智能家居市場。目前以海爾為代表的傳統家電生產商成立了「E家佳」聯盟,來推動家電智能控制技術的發展。三是IT通訊企業。從智能控制的方式角度來說,智能家居主要是通過遙控、電腦、平板電腦、智能手機、人體感應、溫濕度環境控制等多種智能控制方式來實現,目前以聯想為代表的「閃聯」組織,欲通過帶閃聯標準的產品來實現對整個智能家居系統的管理與控制,通過IT產品滲透到智能家居市場中。而手機廠商摩托羅拉公司開始收購做智能家居控制軟體的企業,欲通過智能手機控制進入智能家居市場,甚至於GOOGLE公司想通過收購摩托羅拉智能手機事業部並結合自身的安卓平台來布局智能家居未來巨大的市場。
這個取決於你想從哪方面下手了。
如果作為代理商
那就自己評測一下市面上常見的智能家居產品,代理靠譜的產品就好了。當然如果能自己研究成套裝,在產品的基礎上提供附加服務,應該能增值。
作為研發的工廠
作為開發者
很多平台都提供了開發者入駐開發的平台,這類的公司也特別多。找個工作應該是很容易的。
智能家居市場的未來是什麼?技術一直是我們想像不到的。二十年前,只有少數人買得起一個大哥大手機來使用。那時,我們很難想像在二十年內,智能手機將會是手持式的。而智能家居,也在迅速發展,想到智能家居,想到現代都市電視劇的劇情,男女主人公在手機上輕輕點擊幾下,窗簾就會關閉,室內燈光也隨之隨之改變背景音樂。
智能家居是物聯網在物聯網的影響下的體現。通過物聯網技術,將家庭中的各種設備連接在一起,提供了家電控制、照明控制、窗簾控制、電話遙控、室內外遙控、防盜報警等多種功能和手段。遠程監控、HVAC控制、紅外傳輸和可編程定時控制。
與普通家庭相比,智能家居不僅具有傳統的生活功能,還具有樓宇、網路通訊、信息家電、設備自動化、系統、結構、服務、管理等一種高效、舒適、安全、方便、環保的智能家居。生活環境的營造,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
智能家居是未來的方向,和你息息相關,想從事這個行業,我幫您分析下
智能家居分類:
1,有線智能:代錶快思聰,摩根,c4,河東,智軒等
2,無線智能:代表:lifesmart雲起,歐瑞博,綠米,uiot……
作為現在想進入智能家居行業,有線智能對專業性要求非常高,布線施工復雜,客單量單價很高,不建議新手做有線智能,而且目前做有線智能有點晚了,目前受無線智能家居品牌沖擊很大.
推薦你選擇無線智能家居品牌,優勢是上手快,大品牌也很穩定,比如lifesmart雲起,行業穩定性第一,無線智能家居的優勢是:客戶群體不受局限,裝修前,裝修後都可以做;客單價群體多很靈活,比如你家裡用智能家居1000元也可以做,幾萬也可以做,而且符合萬物互聯趨勢,更新迭代能力很強,以後拓展性更廣泛,比如未來智慧城市的萬物互聯。
智能家居的客戶群體:智慧酒店,智慧地產,套房別墅,智慧養老,智慧辦公……
智能家居這個大行業沒有問題,主要是要根據你自身城市情況,自身的發展定位選擇適合你的智能家居品牌。
目前是雞肋一樣的存在
1、中國智能家居設備走進百姓家
智能家居的演變也是順應著時代的潮流。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於改善居住環境、提升居住舒適性的需求不斷提高。從最初的整套智能家居定製系統到現在的智能電器和智能網關產品的演化,智能家居設備開始從高端定製走向了普通百姓家。
智能家居在我國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萌芽期/智能小區期、開創期、徘徊期和融合演變期。
2、中國智能家居設備市場供給受疫情影響明顯
——2020年智能家居設備出貨量下降
在新基建的背景下,隨著5G通信技術、人工智慧的快速應用與普及,萬物萬聯互通已成為經濟 社會 的發展趨勢,智能家居也迎來發展機遇。據IDC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智能家居設備出貨量已達2.04億台,同比增長35.9%;2020年,面對新冠疫情和上游供應緊缺帶來的壓力,全年中國智能家居設備市場出貨量為2億台,同比下降1.9%;IDC預計,2021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將走出陰霾,迎來反彈,預計全年出貨量接近2.6億台,同比增長26.7%。
——國內疫情穩定後企業規模增速出現回升跡象
根據企查貓數據顯示,2021年截止8月17日,中國智能家居設備注冊企業共有51687家,注冊資金在1000萬以上的有6253家。經歷了2020年疫情的影響,行業發展有所放緩,但隨著經濟的逐漸回暖,2021年我國的智能家居設備行業有投資加快的趨勢,截至2021年8月的智能家居設備注冊企業數量就已超過2020年全年數量。
註:數據截止至2021年8月17日。
3、中國智能家居設備市場需求注重高便利和低成本
——國產品牌智能家居設備性價比高
一套功能完善的智能家居系統,包括常規的燈光遙控控制、電器遠程式控制制、電動窗簾遙控、多房間家庭背景音樂及視頻共享功能、安防報警及網路視頻監控功能,購買國產品牌至少需要2萬至3萬元,而國際品牌在5萬至10萬元。
以國產品牌為例進行價格計算,假設各類智能家居設備產品均只購買一件,且所選產品均為品牌中價格較低的系列。小米的智能家電產品品種非常豐富,安置一套功能完善的小米智能家居設備大致花費在2萬5千元左右;而老牌家電企業海爾的智能家居設備僅包括智能音箱和智能家電的價格就接近2萬8千元。此外,近期華為全屋智能方案的價格也已對外公布,其中3房2廳(約100 m2)的全屋智能價格為99999元起,5房2廳(200 m2)的全屋智能價格14999元起,大概在6-8月份開售,首批覆蓋了50個城市。
——中國智能家居設備市場規模持續增長
在5G、物聯網以及互聯網家裝市場的快速發展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中國智能家居市場展現蓬勃發展態勢。據中國電子技術標准化研究院電子設備與系統研究中心所述,中國智慧家庭市場規模正以每年20%-30%速度增長,智慧家庭產業發展空間巨大。
根據艾媒數據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2020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到2020年達到1705億元的市場規模。2016年開始隨著產品成熟度的落地以及智能安防與智能家電市場的崛起,2017年智能家居增長幅度達到40%以上,盡管之後增速有所減緩,但增速均保持在25%以上,直到2020年因疫情影響,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增幅降到11.4%。
——方便與節能為用戶選購的首要訴求
據艾媒調查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家居用戶使用最多的智能家居產品是掃地機器人(40.8%),其次是智能門鎖(39.4%)和感應開關(39.1%)。從使用的智能產品來看,方便和節能是家居用戶選購智能家居產品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智能門鎖、感應開關等設備還能有效保障家居安全和用電安全,提高生活質量。
——智能家電與視頻 娛樂 設備市場需求佔比高
從需求格局來看,智能家電領域基於普及度及單價雙高的因素在中國智能家電設備中銷售額佔比過半,其次是視頻 娛樂 佔比30%以上,家庭安全監控、智能音箱、智能照明和智能溫控設備佔比較小。
註:佔比根據2020年第四季度銷售額數據推算。
4、「缺芯潮」下智能家居設備存在供不應求現象
在供需平衡方面,「缺芯潮」使得在智能家居設備領域供應出現困難。基於疫情和國際形勢的雙重影響,全球晶元供需矛盾爆發,缺芯潮從 汽車 等領域一路蔓延到了智能家居領域,導致國內智能家居設備出貨量同比下降1.9%。結合龍頭企業海爾智家的產銷數據,2020年,海爾智能家電銷量達到10028萬台/套,產量達到8579萬台/套,產銷比為0.86。由此可見,中國智能家居設備行業存在供不應求的現象。
5、行業標准形成或將為智能家居發展增添新動力
——行業或將迎來新一輪的迅猛增長
根據IDC發布的《中國智能家居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0年第四季度》,2021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將走出陰霾,迎來反彈,預計全年出貨量接近2.6億台,同比增長26.7%。基於智能家居領域的人工智慧標准體系將在2023年初步建立,行業標準的形成會對市場起到一定規范作用,在短時間內,劣質廠商的淘汰一定程度上會降低智能家居設備出貨量的增速,但隨著行業統一標准體系的建立及完善,行業市場競爭秩序更加良好穩定,我國智能家居設備將迎來新一輪的迅猛增長。前瞻保守預計,到2026年,中國智能家居設備出貨量將達到5.5億台。
Statista發布的《2021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場展望報告》預計2020至2025年中國智能家居設備市場規模復合增長率為21.2%%。考慮到中國智能家居市場當前所面臨的原材料短缺問題和中國信息技術發展情況,結合中國在全球市場規模中的大致佔比情況,前瞻保守故計,2026年,中國智能家居設備市場規模將超過4600億元。
——行業趨向建立家庭生態服務發展
智能家居語音交互功能隨著智能音箱的普及而被大眾熟知並接受,基於語音交互技術的智能家居生態的建立與完善將是未來幾年行業不斷優化和發展的方向,智能家居設備產品必然不斷向著為用戶提供更便利、更安全、更低耗的方向創新。此外,未來智能家居設備還將進一步向下沉市場滲透。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 《中國智能家居設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策略規劃報告》
⑨ 市場洞察:市場調研的思路
市場調研: 市場調查與市場研究的統稱,它是檔和個人或組織根據特定的決策問題而系統地設計、搜集、記錄、整理、分析及研究市場各類信息資料、報告調研結果的工作過程(網上)
客戶洞察: 對客戶背景、規模、需求、市場營銷、銷售、企業規劃等數據的收集、挖掘、管理,分析客戶給企業帶來的市場機會與風險,分析企業面對客戶應如何做出應對策略。(網上)
根據後續工具以及方法(稍後講到)查找的部分資料:
行業報告、白皮書、分析、文章資料:
2018年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
2020年中國智能物聯網(AIoT)白皮書
2020年中國智能語音行業研究報告
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發布版_20190925
2019中國智能家居發展白皮書:從智能單品到全屋智能
2020中國智能家居生態發展白皮書-從全屋智能到空間智能化
智能家居市場專題分析2019
2020中國智能硬體行業發展全景研究報告
2020中國智能音箱產業及產品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
2020年中國智能鎖行業供需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政策/ 通知:
《「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 國務院 2016-11-29
《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 國務院 2017-07-08
《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於深入推進移動物聯網全面發展的通知》工信部 2020-05-07
《智慧家庭綜合標准化體系建設指南》 工信部 2016-11-24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廣東省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的通知》廣東省人民政府哪蠢頃
寫市場洞察是要處於某個目的來寫,比如根據公司的發展戰略以及明確定位,來分析市場的某個領域的市場發展現狀、行業規模、行業需求、范圍界定、PEST分析、SWOT分析、客戶分析、產品分析、市場趨勢等,根據分析內容做市場、客戶、產品的發展策略以及規劃實施線路(還會包括產品的規劃、競品的分析,後續章節講解)。
本打算自己寫一個《智能家居行業市場洞察》示例,發現是個人行為且沒有明確的戰略定位以及目標,所以李陸下面將直接引用《2018年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的目錄貼出來給到大家參考(本文的目的是為了提供標准、模板、思路、方法作為參考,具體產出的內容還是要靠個人的努力)。
2018 年
開篇摘要
智能家居行業發展背景與現狀
1. 中國智能家居:概念界定-行業概念立體,涉及范圍廣闊
2. 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特點-以住宅為載體集中管理:兼具便捷舒適、安全環保
3. 中國智能家居:發展背景-站在物聯網風口上,智能家居發展良機到來
4. 中國智能家居:政策環境-戰略新興產業重點應用,行業標准體系尚在建立當中
5. 中國智能家居:經濟環境-居民消費能力不斷提高,大量住房庫存為後裝市場創造需求
6. 中國智能家居:社會環境-移動互聯為遠程操控創造條件,消費升級助推家居智能化
7. 中國智能家居:技術環境-關鍵技術與智能產業化應用相互促進
8. 中國智能家居:發展歷程-硬體企業和互聯網公司競相進場,入口爭奪站日趨白熱化
9. 中國智能家居:投融資情況(一)融資集中在項目早期,投資逐漸回歸理性
10. 中國智能家居:投融資情況(二)獨角獸企業數量可觀,已領先企業更受資本青睞
智能家居行業產業鏈分析
1. 中美智能家居:發展情況對比-美國居住環境更利於市場發展,中國智能家居場景仍需探索
2. 中國智能家居:產業鏈分析-上游元器件、中間件不斷取得突破,下游渠道加速擴張
3. 中國智能家居:產業圖譜-跨界玩家眾多,競爭格局尚不明朗,各類型企業均有機會
4. 中國智能家居:關鍵產品-智能家居的最終形態就是實現全屋產品的智能化
5. 中國智能家居:主要應用產經-落地應用多樣化,未來場景想像空間廣闊
6. 中國智能家居:商業模式-硬體廠商以銷售差價盈利,軟體廠商通過流量和數據變現
7. 中國智能家居:銷售渠道-2C模式涵蓋線上線下零售,2B2C模式採用項目采購制
8. 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2017年市場規模突破3000億元,智能家電佔比高達86.9%
9. 中國智能家居:家電智能化滲透率逐年提高,未來三年復合增長率超20%
10. 中國智能家居競爭要點一:硬體產品-智能功能決定購買行為,交互體驗推動產品普及
11. 中國智能家居競爭要點二:生態模式-以生態連接各垂直細分領域,發揮企業核心優勢
12. 中國智能家居競爭要點三:通訊協議-多種通訊技術互為補充,生態割裂聯動尚存困難
智能家居行業從業者調研
1. 調研樣本說明-從業者角度的行業判斷發展,根據參考價值
2. 調研基本情況-縱深延展的行業布局,業務立體且更具備市場競爭力
3. 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發展阻礙因素-非需求功能產生的產品溢價,消費者並不買賬
4. 中國智能家居:爆發時間與推動因素-消費者接受以及產品交互體驗提升是行業爆發的關鍵因素
5. 中國智能家居:率先爆發的領域-安全與影音娛樂類在技術推動下率先爆發
6. 中國智能家居:落地最快的場景-各場景的發展與消費者的需求密切掛鉤
7. 中國智能家居:通訊協議的主導地位-WiFi是現階段最具備條件實現互聯互通的通信協議
8. 中國智能家居:最被看好的用戶入口-普及度+移動性+交互方式決定用戶入口產品的形態
9. 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發展態度-從業主對行業發展充滿期待,普遍認為行業處於上升階段
典型企業案例
1. 家電企業----海爾,打造全場景智慧生活解決方案,聯合合作夥伴共建生態
2. 硬體生態鏈—小米,從投資孵化智能硬體初創公司,走向全面開放的物聯網平台
3. 全屋智能—LifeSmart雲起,軟硬結合的物聯網公司,專注於產品和技術的打磨
4. 全屋智能—LifeSmart雲起,面向高端用戶群體,以2B線下渠道落地全屋智能解決方案
5. 成長型公司—ORVIBO歐瑞博,從智能基礎家電切入,以科技美學重塑人居交互
6. 運營商—中國電信,以家庭寬頻和IPTV切入市場,強渠道和高補貼實現快速突破
智能家居行業發展趨勢
1. 行業發展趨勢一,巨頭於獨角獸激烈碰撞的表現下,將是彼此依存、共生共贏
2. 行業發展趨勢二,順勢而為:把握行業發展周期,產品和技術兩不誤
3. 行業發展趨勢三,前裝市場正在崛起,與後裝市場形成互補,未來將齊頭並進
一般市場調研數據獲取途徑:
相關機構、官方途徑發布的統計數據及報告(例,國家統計局、國家教育局、招標網以及各地方的官網方網站)
中國政府網
http://www.gov.cn/
中國政府網-政策高級搜索
http://sousuo.gov.cn/a.htm?t=zhengce
國家統計局
http://www.stats.gov.cn/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
http://www.miit.gov.cn/
工信部-政策文件-搜索
http://www.miit.gov.cn/gdnps/wjfbindex.jsp
中國信息產業網
http://www.cnii.com.cn
中國招標與采購網
https://www.zbytb.com/
艾瑞咨詢-研究報告
https://www.iresearch.com.cn/report.shtml
36氪
https://36kr.com/academe.html
易觀
https://www.analysys.cn/es/search?keyword=
艾媒網
https://www.iimedia.cn/
199IT中文互聯網
http://www.199it.com/
前瞻產業研究院
https://bg.qianzhan.com/
第三方數據統計及分析平台
網路指數
http://index..com/v2/index.html#/
阿里指數
https://index.1688.com/
https://alizs.taobao.com
通過搜索引擎,針對性的收集、統計一些數據並轉化為所需的分析數據
網路搜索
https://www..com/
谷歌搜索
https://www.google.com
文庫、學術、期刊、論文、文章等資料:
網路文庫
https://wenku..com
愛學術
https://www.ixueshu.com
中國知網
https://www.cnki.net/
未來智庫
https://www.vzkoo.com
CSDN
https://www.csdn.net/
知乎
https://www.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