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克里斯汀斯圖爾特露點第幾分鍾
你這簡寫也太簡了,你說的是On the Road在路上吧,第一段床戲在一小時三十五秒左右,沒漏dian,第二段不算床戲,在一小時二十四分二十秒左右,不是床戲,在車上的,有漏dian,第三段在一小時三十一分四十秒,有特寫。。。
⑵ 傢具有哪些種類每類傢具有哪些品牌都是什麼風格
從文化斷代來分有古典和現代,從款式分歐式、美式和中式,從材料結構分實木和板式。例如歐式古典有達芬奇、亞振、馬潤奇等;現代的如:紅蘋果、皇朝等;中式的如年年紅、萬禾;美式如:美克美家、百強、FFDM等。亞振歐式古典傢具分類: 一、羅馬風格,11-13世紀。這是一個以柱式結構為主的時代,講究從教堂圓形弓頂得來的啟示,雕刻、鑲嵌等藝術手法處於次要地位,用料粗大,線條簡單。羅馬柱式結構可以歸納為五種基本柱式。五種柱式中又以克林斯柱式、愛奧尼亞柱式和組合式柱式三種在傢具及傢具展廳裝飾中的運用最為普遍。月星集團生產的帝國藝匠中的W2012翰廷頓系列就是這一風格的作品。 二、哥特式風格,14世紀。以精雕細琢與華麗的鏤花構成的新式傢具,盛行於法國,以尖頂、拱卷和垂直線為主,高聳、輕盈、富麗而精緻,對其影響很深的古建築代表有:英國的西敏寺、法國的巴黎聖母院、德國的科隆大教堂。對「哥特式」建築的形容,人們用了這樣一句話:「它如火焰般躥向天際,剛直、挺拔」。而這一時期的傢具製作,是以模仿建築外形為主的,現存於世的這一風格傢具以西班牙最多和最原汁原味。月星集團生產的帝國藝匠傢具中也有兩個系列,它們的產品型號是W2007公爵系列、W2001世外桃源系列。 三、文藝復興時期,15-16世紀。這一時期的傢具清一色地成了仿古藝術的產品,而且絕對是溫室里的花朵。但這個時期的繪畫藝術對傢具的影響巨大,傢具製造工匠們開始講究木材飾面材料的花紋和顏色,開始用天然有色木材來拼接精美的畫面。人們這樣評價文藝復興時期的傢具作品:平衡、含蓄、節制,且富於理性和邏輯性。重要的是,這一時期的傢具沒有形成自己傳世的風格,這樣就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被淹沒。 四、巴洛克風格,17-18世紀。巴洛克一詞是葡萄牙文,意為畸形的珍珠,含不整齊、扭曲、怪誕之意,風格初創於義大利。這一時期的傢具產品宏偉、生動、熱情、奔放,在技法上則大量地採用雕刻、貼金鉑、描金等手法。若與前一個時期(文藝復興)相比,它有多麼安詳和含蓄,巴洛克風格就有多麼富有戲劇性和多麼爭奇斗艷。這兩種藝術風格截然不同。文藝復興時期的傢具表達的是理性,而巴洛克風格的傢具講究的是動感、是運動、變換和旋律。更重要的一點是傢具的設計從哥特式簡單機械地模仿建築造型到以「人性」為本,為了生活功能的需要而人性化的去設計,在這一點上巴洛克風格的傢具與哥特式傢具相比,有了一個質的飛躍。月星帝國藝匠傢具中的W2010溫莎系列就非常生動地表達了巴洛克風格的意蘊。 五、洛可可風格,18世紀。講到洛可可風格就不能不講到一個人,他就是英國的傢具設計大師奇朋代爾(1718-1779年)。他是將中國的塔、蘇州園林技術等東方元素與西方傢具製作技藝相融合的第一人。他同時是英國傢具界最有成就的傢具設計師,也是第一個以設計師的名字命名傢具風格的傢具師。奇朋代爾在傢具史上就是洛可可傢具的同義詞,他是洛可可風格的締造者。洛可可風格是法文「岩石」、「貝殼」的復合詞,詞義為洛可可,意思是以復雜的波浪曲線模仿貝殼和岩石的外形,並配以纖巧的雕飾,以追求運動中的纖巧和華麗,給人以流暢的動感。嚴格地講,洛可可風格是18世紀初在法國宮廷中形成的一種室內裝飾手法,洛可可風格的傢具於18世紀30年代逐漸代替了巴洛克風格。月星帝國藝匠傢具中W2005阿瑪尼系列就是這一時期作品的代表做,它們把「動」巧妙地進行了修飾,使奔放的線條中消失了野性,增加了纖巧。
⑶ 盧森堡王室的姓氏是什麼
盧森堡王室沒有姓氏,他們只有頭銜。
資料鏈接:
1、盧森堡位於歐洲西北部,被鄰國法國、德國和比利時包圍,是一個內陸小國,面積相當於中國一個縣。也是現今歐洲大陸僅存的大公國,首都盧森堡市。盧森堡是歐盟成員國。因國土小、古堡多,又有"袖珍王國"、"千堡之國"的稱呼。
2、大部分的王室成員都沒有姓氏,他們為世人所知完全是透過他們頭銜——×國王,×王子,×公爵
3、全家福:
左起:菲力克斯王子 瑟斯丁王子 大公夫婦 路易斯王子 亞力山德拉公主 大公儲紀堯姆
⑷ 英國著名設計師齊本特是什麼時期
隨著居住環境的改善,使人們有條件可以體驗世界各國的家居設計風格,歐式、美式、日式等不同風格的裝修裝飾日益走進人們的生活。而英式家居更在歐式風格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英國是一個有著很深的文化底蘊的國家,他們的貴族精神、騎士精神和紳士風度等體現在社會中的各個領域。英國的家居文化非常有特點,他們忠實地保留著傳統的文化特徵,他們希望通過傳統的文化特徵體現出對「貴族精神」的崇尚。
四柱床誕生在18世紀歐洲的宮廷中,後來流傳到民間,在這以後的200多年來,四柱床幾乎一直被歐洲人所鍾愛。這套家居的主卧選用帶有床幔的四柱床非常典雅、舒適。
餐廳採用了英國著名設計師齊本特設計的桃花芯木長餐桌,四周壁紙選用典型的英式條紋暖氣壁紙,使整個餐廳給人一種愉快而溫馨的感覺。當今純英式家居的設計一般都適用傳統的洛可可風格,在尊重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襯托出溫馨和浪漫的生活氛圍。
歐式古典傢具主要特點:分為「巴洛克式傢具」和「洛可可式傢具」,後期又出現了比較簡潔的「新古典傢具」,
他們主要有三方面的特點:
1.線條復雜,重視雕工:「巴洛克式傢具」都有復雜而精美的雕刻花紋;「洛可可式傢具」雖然也很注重雕工,但線條就較為柔和一些;而「新古典傢具」的線條則更為明快一些,主要以嵌花貼皮來呈現質感。
2.偏好鮮艷色系:尤其是「巴洛克式傢具」色彩都很強烈,其中又以金色為其主色,多用鍍金或以金箔來裝飾,顯得金碧輝煌;「洛可可式傢具」的色彩較為柔和,米黃、白色的花紋圖案是其主色;「新古典傢具」色彩較偏向暖色系,如原木色等。
3.講究裝飾:不管是「古典」還是「新古典傢具」,常可看到各式綉布、流蘇及鉚釘等裝飾品。
與巴洛克時期同時存在的,還有一個歐式傢具的齊本特時期。這個時期的傢具特點較粗獷,上面往往帶有皇冠頂,主體有鏤雕圖案,腿部帶有凹槽收縮,椅子的椅背呈壺狀,且落在椅座的橫樑上
漫談歐式古典傢具的設計風格
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古典」。
「古」有兩個解釋:
一、代表著已知和未知的遙遠,代表著歷史;
二、代表著一種深度,表示事物有豐富的內涵。
「典」也有兩種解釋:
一、典雅、優美;
二、經典。
那麼,「歐式古典傢具」就可理解為:
在歐洲傢具歷史的長河中沉澱下來的、被歷史無數次證實的、有保存價值的可以作為典範的作品。
在歐洲這塊古老的土地上,傢具的歷史與人類的歷史一樣漫長、精彩。有一點要知道的是,歐式傢具在發展歷史上,都或多或少地吸收了東方的文化元素。兩河流域是人類文明的源頭,歐洲「十字軍」東征帶回的不僅僅是戰利品,更重要的是帶回了東方的文明與藝術元素。
一講到歐式傢具,人們一般就會想到「金碧輝煌」這四個字。這四個字的內涵是很深的,它不僅是指傢具產品外觀的華貴、用料的考究,還有內在工藝的細致、製作水準的高超和嚴謹,更重要的是它包含了厚重的歷史,以及歷史中經久不衰的傳奇。當然,古代也有直接用純黃金來打造的傢具,如1922年在埃及的「帝王之谷」發現的距今3000多年前十八王朝的法老圖坦卡蒙陵墓中雕著兩個母獅頭的象徵著王權的黃金座椅。月星集團上海家居廣場四樓在兩年前也曾賣過一套仿製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使用過的用純金包裹的一套卧房傢具,售價高達280萬元。用金碧輝煌來形容這些傢具真是一點不為過。
歐式風格的傢具一般都有歷史淵源。首先,這個產品是給誰用的?其次,這個產品的使用者有什麼嗜好?有什麼價值傾向、信仰?這個時代推崇和欣賞什麼?等等,這都是產品設計師首先要了解清楚的問題。很簡單,早期的歐式傢具是貴族有產階級們的專有奢侈品,他們與生俱來地享有奢華、特權。既然歐式傢具早期的使用者、後期的追崇者、擁有者都是一班有權有勢的人物,因此,歐式傢具肯定會金碧輝煌,這就像盛開的玫瑰園中彌漫著花香一樣自然。
歐式傢具的設計風格直接受歐洲建築、文學、繪畫甚至音樂藝術的影響。對歐式傢具設計影響最深的首推歐式建築,這可以分為五種風格來簡述:
一、羅馬風格,11-13世紀。這是一個以柱式結構為主的時代,講究從教堂圓形弓頂得來的啟示,雕刻、鑲嵌等藝術手法處於次要地位,用料粗大,線條簡單。羅馬柱式結構可以歸納為五種基本柱式。五種柱式中又以克林斯柱式、愛奧尼亞柱式和組合式柱式三種在傢具及傢具展廳裝飾中的運用最為普遍。月星集團生產的帝國藝匠中的W2012翰廷頓系列就是這一風格的作品。
二、哥特式風格,14世紀。以精雕細琢與華麗的鏤花構成的新式傢具,盛行於法國,以尖頂、拱卷和垂直線為主,高聳、輕盈、富麗而精緻,對其影響很深的古建築代表有:英國的西敏寺、法國的巴黎聖母院、德國的科隆大教堂。對「哥特式」建築的形容,人們用了這樣一句話:「它如火焰般躥向天際,剛直、挺拔」。而這一時期的傢具製作,是以模仿建築外形為主的,現存於世的這一風格傢具以西班牙最多和最原汁原味。月星集團生產的帝國藝匠傢具中也有兩個系列,它們的產品型號是W2007公爵系列、W2001世外桃源系列。
三、文藝復興時期,15-16世紀。這一時期的傢具清一色地成了仿古藝術的產品,而且絕對是溫室里的花朵。但這個時期的繪畫藝術對傢具的影響巨大,傢具製造工匠們開始講究木材飾面材料的花紋和顏色,開始用天然有色木材來拼接精美的畫面。人們這樣評價文藝復興時期的傢具作品:平衡、含蓄、節制,且富於理性和邏輯性。重要的是,這一時期的傢具沒有形成自己傳世的風格,這樣就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被淹沒。
仿木傢具選購四大注意
據了解,在目前的傢具市場,木傢具因為款式新穎、色彩鮮艷、木紋清晰等優點已經成為傢具類別中的大類產品。再加上產品價格比較適中,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專家建議,消費者在購買木質傢具的時候,了解和掌握木傢具的技術要求和區別其優劣,是正確選購木傢具的有效方法。
注重表面質量
木傢具中的人造板傢具以刨花板、中密度纖維板等人造板為基材,表面飾以三聚氰胺、PVC、木質薄木和紙質木紋等覆貼面,仿木紋形的花紋清晰自然,光滑平整,有著良好的視覺效果和手感。選購傢具時主要看傢具用料表面的板材是否有劃痕,壓痕、鼓泡、脫膠起皮和膠痕跡等缺陷。
注重製作質量
木傢具在製作中是將成型的板材經過裁鋸、裝飾封邊、部件拼裝組合而成的。看人造板傢具的製作質量主要看其裁鋸質量,邊、面裝飾質量和板件埠質量。板材在裁鋸中對板塊部件的平直度、垂直度、對角度都有質量要求,一般來說板材的裁鋸技術在每米0.01毫米以內達到精度要求的板材裁鋸後邊廓平整、對角度好,製成傢具後就不會出現板塊傾斜的現象。邊、面裝飾主要看其裝飾部件上塗膠是否均勻,粘結是否牢固、修邊是否平整光滑,零部件旁板、門板、抽屜面板等下口處等可視部位端面是否封邊處理,裝飾精良的板材邊廓上摸不出粘結的痕跡。拼裝組合主要看鑽孔處企口是否精緻、整齊,連接件安裝後是否牢固,平面與端面連接後T形縫有沒有間隙,用手推動有沒有松動現象。門、抽屜的分縫是否間隙過大,一般要求規定為1.5mm至2.0mm之間,門和抽屜的開啟推拉是否靈活自如等。
注重金屬件、塑料件的質量
木傢具中常採用金屬件、塑料件作為緊固連接件,所以金屬件的質量也決定了木傢具內在質量的好壞。金屬件要求靈巧、光滑、表面電鍍處理好,不能有銹跡、毛刺等,配合件的精度要高。塑料件要造型美觀,色彩鮮艷,使用中的著力部位要有力度和彈度,不能過於單薄。開啟式的連接件要求轉動靈活,內部裝有彈簧的要松緊適當,這樣傢具在開啟使用中就會平穩、輕松,無摩擦聲。
注重主要尺寸
木傢具目前市場上主要以成套卧房傢具和辦公傢具為主。另外還有多功能的影視電器櫃等產品。其傢具的主要尺寸(即功能尺寸)國家標准均有規定要求。如大衣櫃規定掛衣櫃內的空間深度應大於等於530mm、掛長衣的掛衣棍上沿至底板上表面間距應大於等於1400mm、桌類傢具規定高度為680mm至760mm、其中寫字桌的中間抽屜下沿至地面高度的中間凈空高應大於等於580mm、書櫃層間凈空高應大於等於230mm至310mm等。以上所指的主要尺寸,主要指在傢具選購時要注意了解,因為傢具如果小於規定尺寸,使用時會帶來諸多不便,影響傢具的使用。如大衣櫃空間深度過小會影響掛衣服,造成門關閉不上等現象。
聞香識實木
對於廣大的消費著來講,不可能認得全部的實木木材,那就要記住以下幾點:
看看木質的立茬有無成圈的紋路或弧形排列的針孔(管孔)是否規則,看木質間有無分成一層層的直線或曲線,如果有這些紋路,可判斷就是人造板(木皮貼面),因為真正的實木材除花梨木,花樟木以外並沒有漂亮的紋路。
聞純木有自己特殊的味道,即使長期存放或塗飾後依然留有氣味,而且有很多木材會保留淡淡的味道,如松木有松脂的味道,柏木有淡香,雪松有辛辣味,衫木具有獨特的氣味,樟木會有很明顯的樟腦味,椴木微有油臭味,紅木的切口處會有濃厚的辛辣香氣,胡桃木會輕微的嗆鼻,很多的國產木材沒有氣味,而人造板會有很濃的化學材料氣味,如甲醛,三潞氫氨等會很好識別。
敲實木製件用手輕敲會發出較清脆的聲音,而人造板則聲音低沉,包廂的木件會發出咚咚的鼓聲。
掂按木材的重量分為三級。輕量級的有乾燥過的泡桐木,中重量級的有松木,椴木,秋木等,在我國北方把中密度的木材稱為軟雜木(除松木外),重量級的除紅木,花梨木,紫檀木等硬木外,柞木,水曲柳和樺木及進口的柳安木均稱為硬雜木,綜上所述的木材傢具均比刨花板,中密度纖維板的傢具輕些。
英式傢具中的紳士
桃花芯木餐廳組,餐椅的背板採用卷葉紋與網格紋相結合,腿和腳採用卷葉紋與鷹爪相組合的造型。(上圖)
十八世紀是英國傢具和室內裝飾設計最成功的時代,也是傢具和室內設計師人才輩出的年代,托馬斯·齊本特(Thomaschippendale)就是這個時期最傑出的四大傢具設計師之一。
1730年齊本特來到了倫敦,在那裡學習傢具設計和製造,學習期滿後自己成立了傢具製造社,從事設計和製造傢具工作。齊本特設計的傢具曲線流暢、自然端莊,有很足的英國「紳士」風度。
齊本特設計的座椅是最有代表性的,他採用材質細膩容易雕刻的桃花芯木,背板採用薄板透雕技術,將卷葉紋與網格紋飾及貝殼巧妙地結合起來。腿和腳是採用流暢的曲線與鷹爪、貓腳等動物腳型相結合的造型。
美麗的桃花芯木的木紋與優美典雅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藝相結合,使齊本特設計的傢具光彩照人、氣質非凡。很快,齊本特的名字,伴隨著他的傢具,在當時的喬治王時期傳遍了整個英國,齊本特傢具也幾乎成了最高水平傢具的代名詞。他的作品不僅在英國國內產生巨大影響,而且對北歐、西班牙、義大利以及美國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從而奠定了英國傢具在世界傢具史中的重要地位。
目前,在中糧廣場地下的優羅莎正出售這種純英式傢具。
對個人而言,選擇了什麼樣的傢具,也就選擇了什麼樣的生活。傢具風格的確立與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從選擇傢具上也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生活品位和性格。選擇歐式傢具的人,很懷舊、很浪漫;選擇簡約風格傢具的人,肯定有著年輕的心態;選擇中式傳統傢具的人,也一定有著解不開的中國文化情結……
營造整體協調的家居環境,單獨靠傢具也不行。傢具是定家居格調的,統一協調的家居氛圍要靠飾品來烘托,風格配套的飾品是點睛之筆。
⑸ 法式古典傢具里最具代表的風格是
哥特式風格,14世紀。以精雕細琢與華麗的鏤花構成的新式傢具,盛行於法國,以尖頂、拱卷和垂直線為主,高聳、輕盈、富麗而精緻,對其影響很深的古建築代表有:英國的西敏寺、法國的巴黎聖母院、德國的科隆大教堂。對「哥特式」建築的形容,人們用了這樣一句話:「它如火焰般躥向天際,剛直、挺拔」。而這一時期的傢具製作,是以模仿建築外形為主的,現存於世的這一風格傢具以西班牙最多和最原汁原味。
漫談歐式古典傢具的設計風格
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古典」。「古」有兩個解釋:一、代表著已知和未知的遙遠,代表著歷史;二、代表著一種深度,表示事物有豐富的內涵。「典」也有兩種解釋:一、典雅、優美;二、經典。那麼,「歐式古典傢具」就可理解為:在歐洲傢具歷史的長河中沉澱下來的、被歷史無數次證實的、有保存價值的可以作為典範的作品。
在歐洲這塊古老的土地上,傢具的歷史與人類的歷史一樣漫長、精彩。有一點要知道的是,歐式傢具在發展歷史上,都或多或少地吸收了東方的文化元素。兩河流域是人類文明的源頭,歐洲「十字軍」東征帶回的不僅僅是戰利品,更重要的是帶回了東方的文明與藝術元素。
一講到歐式傢具,人們一般就會想到「金碧輝煌」這四個字。這四個字的內涵是很深的,它不僅是指傢具產品外觀的華貴、用料的考究,還有內在工藝的細致、製作水準的高超和嚴謹,更重要的是它包含了厚重的歷史,以及歷史中經久不衰的傳奇。當然,古代也有直接用純黃金來打造的傢具,如1922年在埃及的「帝王之谷」發現的距今3000多年前十八王朝的法老圖坦卡蒙陵墓中雕著兩個母獅頭的象徵著王權的黃金座椅。月星集團上海家居廣場四樓在兩年前也曾賣過一套仿製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使用過的用純金包裹的一套卧房傢具,售價高達280萬元。用金碧輝煌來形容這些傢具真是一點不為過。
歐式風格的傢具一般都有歷史淵源。首先,這個產品是給誰用的?其次,這個產品的使用者有什麼嗜好?有什麼價值傾向、信仰?這個時代推崇和欣賞什麼?等等,這都是產品設計師首先要了解清楚的問題。很簡單,早期的歐式傢具是貴族有產階級們的專有奢侈品,他們與生俱來地享有奢華、特權。既然歐式傢具早期的使用者、後期的追崇者、擁有者都是一班有權有勢的人物,因此,歐式傢具肯定會金碧輝煌,這就像盛開的玫瑰園中彌漫著花香一樣自然。
歐式傢具的設計風格直接受歐洲建築、文學、繪畫甚至音樂藝術的影響。對歐式傢具設計影響最深的首推歐式建築,這可以分為五種風格來簡述:
一、羅馬風格,11-13世紀。這是一個以柱式結構為主的時代,講究從教堂圓形弓頂得來的啟示,雕刻、鑲嵌等藝術手法處於次要地位,用料粗大,線條簡單。羅馬柱式結構可以歸納為五種基本柱式。五種柱式中又以克林斯柱式、愛奧尼亞柱式和組合式柱式三種在傢具及傢具展廳裝飾中的運用最為普遍。月星集團生產的帝國藝匠中的W2012翰廷頓系列就是這一風格的作品。
二、哥特式風格,14世紀。以精雕細琢與華麗的鏤花構成的新式傢具,盛行於法國,以尖頂、拱卷和垂直線為主,高聳、輕盈、富麗而精緻,對其影響很深的古建築代表有:英國的西敏寺、法國的巴黎聖母院、德國的科隆大教堂。對「哥特式」建築的形容,人們用了這樣一句話:「它如火焰般躥向天際,剛直、挺拔」。而這一時期的傢具製作,是以模仿建築外形為主的,現存於世的這一風格傢具以西班牙最多和最原汁原味。月星集團生產的帝國藝匠傢具中也有兩個系列,它們的產品型號是W2007公爵系列、W2001世外桃源系列。
三、文藝復興時期,15-16世紀。這一時期的傢具清一色地成了仿古藝術的產品,而且絕對是溫室里的花朵。但這個時期的繪畫藝術對傢具的影響巨大,傢具製造工匠們開始講究木材飾面材料的花紋和顏色,開始用天然有色木材來拼接精美的畫面。人們這樣評價文藝復興時期的傢具作品:平衡、含蓄、節制,且富於理性和邏輯性。重要的是,這一時期的傢具沒有形成自己傳世的風格,這樣就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被淹沒。
四、巴洛克風格,17-18世紀。巴洛克一詞是葡萄牙文,意為畸形的珍珠,含不整齊、扭曲、怪誕之意,風格初創於義大利。這一時期的傢具產品宏偉、生動、熱情、奔放,在技法上則大量地採用雕刻、貼金鉑、描金等手法。若與前一個時期(文藝復興)相比,它有多麼安詳和含蓄,巴洛克風格就有多麼富有戲劇性和多麼爭奇斗艷。這兩種藝術風格截然不同。文藝復興時期的傢具表達的是理性,而巴洛克風格的傢具講究的是動感、是運動、變換和旋律。更重要的一點是傢具的設計從哥特式簡單機械地模仿建築造型到以「人性」為本,為了生活功能的需要而人性化的去設計,在這一點上巴洛克風格的傢具與哥特式傢具相比,有了一個質的飛躍。月星帝國藝匠傢具中的W2010溫莎系列就非常生動地表達了巴洛克風格的意蘊。
五、洛可可風格,18世紀。講到洛可可風格就不能不講到一個人,他就是英國的傢具設計大師奇朋代爾(1718-1779年)。他是將中國的塔、蘇州園林技術等東方元素與西方傢具製作技藝相融合的第一人。他同時是英國傢具界最有成就的傢具設計師,也是第一個以設計師的名字命名傢具風格的傢具師。奇朋代爾在傢具史上就是洛可可傢具的同義詞,他是洛可可風格的締造者。洛可可風格是法文「岩石」、「貝殼」的復合詞,詞義為洛可可,意思是以復雜的波浪曲線模仿貝殼和岩石的外形,並配以纖巧的雕飾,以追求運動中的纖巧和華麗,給人以流暢的動感。嚴格地講,洛可可風格是18世紀初在法國宮廷中形成的一種室內裝飾手法,洛可可風格的傢具於18世紀30年代逐漸代替了巴洛克風格。月星帝國藝匠傢具中W2005阿瑪尼系列就是這一時期作品的代表做,它們把「動」巧妙地進行了修飾,使奔放的線條中消失了野性,增加了纖巧。
19到20世紀以後,傢具形式開始呈現出多樣性,新古典、現代寫意等等百花齊放,人們根據生活和個人喜好隨意地去創造,不一定非要局限於某一風格。但古典傢具在傢具的舞台上,已經穩穩地佔有了它不可取代的位置,它的喜好者、追隨者就象我一樣,津津樂道、陶醉其中。
⑹ 最近做設計有遇到關於傢具的問題,歐式傢具一些術語不太懂,維多利亞風格和巴洛克風格,還有一些風格的區別
歐式古典傢具 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古典」。「古」有兩個解釋:一、代表著已知和未知的遙遠,代表著歷史;二、代表著一種深度,表示事物有豐富的內涵。 「典」也有兩種解釋:一、典雅、優美;二、經典。那麼,「歐式古典傢具」就可理解為:在歐洲傢具歷史的長河中沉澱下來的、被歷史無數次證實的、有保存價值的可以作為典範的作品。 在歐洲這塊古老的土地上,傢具的歷史與人類的歷史一樣漫長、精彩。有一點要知道的是,歐式傢具在發展歷史上,都或多或少地吸收了東方的文化元素。兩河流域是人類文明的源頭,歐洲「十字軍」東征帶回的不僅僅是戰利品,更重要的是帶回了東方的文明與藝術元素。 一講到歐式傢具,人們一般就會想到「金碧輝煌」這四個字。這四個字的內涵是很深的,它不僅是指傢具產品外觀的華貴、用料的考究,還有內在工藝的細致、製作水準的高超和嚴謹,更重要的是它包含了厚重的歷史,以及歷史中經久不衰的傳奇。當然,古代也有直接用純黃金來打造的傢具,如1922年在埃及的「帝王之谷」 發現的距今3000多年前十八王朝的法老圖坦卡蒙陵墓中雕著兩個母獅頭的象徵著王權的黃金座椅。月星集團上海家居廣場四樓在兩年前也曾賣過一套仿製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使用過的用純金包裹的一套卧房傢具,售價高達280萬元。用金碧輝煌來形容這些傢具真是一點不為過。 歐式風格的傢具一般都有歷史淵源。首先,這個產品是給誰用的?其次,這個產品的使用者有什麼嗜好?有什麼價值傾向、信仰?這個時代推崇和欣賞什麼?等等,這都是產品設計師首先要了解清楚的問題。很簡單,早期的歐式傢具是貴族有產階級們的專有奢侈品,他們與生俱來地享有奢華、特權。既然歐式傢具早期的使用者、後期的追崇者、擁有者都是一班有權有勢的人物,因此,歐式傢具肯定會金碧輝煌,這就像盛開的玫瑰園中彌漫著花香一樣自然。 歐式傢具的設計風格直接受歐洲建築、文學、繪畫甚至音樂藝術的影響。對歐式傢具設計影響最深的首推歐式建築,這可以分為五種風格來簡述: 一、羅馬風格,11-13世紀。這是一個以柱式結構為主的時代,講究從教堂圓形弓頂得來的啟示,雕刻、鑲嵌等藝術手法處於次要地位,用料粗大,線條簡單。羅馬柱式結構可以歸納為五種基本柱式。五種柱式中又以克林斯柱式、愛奧尼亞柱式和組合式柱式三種在傢具及傢具展廳裝飾中的運用最為普遍。月星集團生產的帝國藝匠中的W2012翰廷頓系列就是這一風格的作品。 二、哥特式風格,14世紀。以精雕細琢與華麗的鏤花構成的新式傢具,盛行於法國,以尖頂、拱卷和垂直線為主,高聳、輕盈、富麗而精緻,對其影響很深的古建築代表有:英國的西敏寺、法國的巴黎聖母院、德國的科隆大教堂。對「哥特式」建築的形容,人們用了這樣一句話:「它如火焰般躥向天際,剛直、挺拔」。而這一時期的傢具製作,是以模仿建築外形為主的,現存於世的這一風格傢具以西班牙最多和最原汁原味。月星集團生產的帝國藝匠傢具中也有兩個系列,它們的產品型號是W2007公爵系列、W2001世外桃源系列。 三、文藝復興時期,15 -16世紀。這一時期的傢具清一色地成了仿古藝術的產品,而且絕對是溫室里的花朵。但這個時期的繪畫藝術對傢具的影響巨大,傢具製造工匠們開始講究木材飾面材料的花紋和顏色,開始用天然有色木材來拼接精美的畫面。人們這樣評價文藝復興時期的傢具作品:平衡、含蓄、節制,且富於理性和邏輯性。重要的是,這一時期的傢具沒有形成自己傳世的風格,這樣就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被淹沒。 四、巴洛克風格,17-18世紀。巴洛克一詞是葡萄牙文,意為畸形的珍珠,含不整齊、扭曲、怪誕之意,風格初創於義大利。這一時期的傢具產品宏偉、生動、熱情、奔放,在技法上則大量地採用雕刻、貼金鉑、描金等手法。若與前一個時期(文藝復興)相比,它有多麼安詳和含蓄,巴洛克風格就有多麼富有戲劇性和多麼爭奇斗艷。這兩種藝術風格截然不同。文藝復興時期的傢具表達的是理性,而巴洛克風格的傢具講究的是動感、是運動、變換和旋律。更重要的一點是傢具的設計從哥特式簡單機械地模仿建築造型到以「人性」為本,為了生活功能的需要而人性化的去設計,在這一點上巴洛克風格的傢具與哥特式傢具相比,有了一個質的飛躍。月星帝國藝匠傢具中的W2010溫莎系列就非常生動地表達了巴洛克風格的意蘊。 五、洛可可風格,18世紀。講到洛可可風格就不能不講到一個人,他就是英國的傢具設計大師奇朋代爾(1718-1779年)。他是將中國的塔、蘇州園林技術等東方元素與西方傢具製作技藝相融合的第一人。他同時是英國傢具界最有成就的傢具設計師,也是第一個以設計師的名字命名傢具風格的傢具師。奇朋代爾在傢具史上就是洛可可傢具的同義詞,他是洛可可風格的締造者。洛可可風格是法文「岩石」、「貝殼」的復合詞,詞義為洛可可,意思是以復雜的波浪曲線模仿貝殼和岩石的外形,並配以纖巧的雕飾,以追求運動中的纖巧和華麗,給人以流暢的動感。嚴格地講,洛可可風格是18世紀初在法國宮廷中形成的一種室內裝飾手法,洛可可風格的傢具於18世紀30年代逐漸代替了巴洛克風格。月星帝國藝匠傢具中W2005阿瑪尼系列就是這一時期作品的代表做,它們把「動」巧妙地進行了修飾,使奔放的線條中消失了野性,增加了纖巧。 19到20世紀以後,傢具形式開始呈現出多樣性,新古典、現代寫意等等百花齊放,人們根據生活和個人喜好隨意地去創造,不一定非要局限於某一風格。但古典傢具在傢具的舞台上,已經穩穩地佔有了它不可取代的位置,它的喜好者、追隨者就象我一樣,津津樂道、陶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