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傢具家居 > 長沙漲碩家居有限

長沙漲碩家居有限

發布時間:2022-05-26 03:17:36

『壹』 張碩輔的人物履歷

1981年09月至1985年07月,武漢水利電力學院河流力學及治河工程系河流力學及治河工程專業學習
1985年07月至1988年06月,武漢水利電力學院河流力學及治河工程系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1988年06月至1993年10月,湖南省水利水電廳洞庭湖水利工程局幹部,計劃綜合科副科長、科長
1993年10月至1995年06月, 湖南省水利水電廳洞庭湖水利工程局副局長
1995年06月至1997年04月,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正處級)
1997年04月至1998年04月,湖南省水利水電廳廳長助理
1998年04月至2000年04月,湖南省水利水電廳助理巡視員
2000年04月至2003年03月,湖南省水利廳副廳長、黨組成員
2003年03月至2005年10月,湖南益陽市委副書記
2005年10月至2006年12月,湖南省水利廳副廳長、黨組副書記
2006年12月至2008年03月,湖南省水利廳廳長、黨組書記(2000年09月至2007年09月湖南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在職研究生學習,獲工學博士學位)
2008年03月至2011年06月,湖南婁底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市長
2011年06月至2013年01月,湖南省永州市委書記
2013年01月至2013年03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永州市委書記
2013年03月至2015年04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2015年04月,雲南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

『貳』 我國著名的畫家有哪些

1,張擇端,北宋著名畫家,代表作《清明上河圖》。

張擇端字正道,漢族,琅琊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居住於東京(今河南開封)。宣和年間任翰林待詔,擅畫樓觀、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風俗畫市肆、橋梁、街道、城郭刻畫細致,界畫精確,豆人寸馬,形象如生自幼好學,早年游學汴京(今河南開封),後習繪畫。

在宋徽宗時供職翰林圖畫院,專攻界畫宮室,尤擅繪舟車、市肆、橋梁、街道、城郭。後「以失位家居,賣畫為生,寫有《西湖爭標圖》、《清明上河圖》」。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圖》、《金明池爭標圖》(尚存爭議)等,皆為我國古代的藝術珍品。

2,顧愷之,東晉著名畫家,代表作《洛神賦圖》。

顧愷之(348年— 409年),字長康,小字虎頭,漢族,晉陵無錫人(今江蘇省無錫市)。傑出畫家、繪畫理論家、詩人。顧愷之博學多才,擅詩賦、書法,尤善繪畫。

精於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時人稱之為三絕:畫絕、文絕和痴絕。謝安深重之,以為蒼生以來未之有。顧愷之與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顧愷之作畫,意在傳神,其「遷想妙得」 「以形寫神」等論點,為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才高藝絕,勤於創作,作品有很多,但真跡都已失傳。《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是現存的最要的兩種摹本。《洛神賦圖》充分體現了顧愷之在刻劃人物內心世界和表現意境方面的才能。 今有宋代摹本5種。畫卷為絹本,設色,長572厘米,高27厘米。

3,唐寅,明代著名畫家。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於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於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後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

唐寅28歲時中南直隸鄉試第一,次年入京應戰會試。因弘治十二年科舉案受牽連入獄被貶為吏,突發變故讓唐寅喪失進取心,從此游盪江湖,埋沒於詩畫之間,終成一代名畫家。

繪畫宗法李唐、劉松年,融會南北畫派,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師承唐代傳統,色彩艷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准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灑脫秀逸。書法奇峭俊秀,取法趙孟頫。

繪畫上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又稱「明四家」。詩文上,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

4,鄭板橋,清代著名畫家

鄭板橋(1693-1765),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後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圖》《清光留照圖》《蘭竹芳馨圖》《甘谷菊泉圖》《叢蘭荊棘圖》等,著有《鄭板橋集》。

5,張大千,現代著名畫家。

四川內江人,1899年5月10日出生。

張大千是全能型畫家,其創作達「包眾體之長,兼南北二宗之富麗」,集文人畫、作家畫、宮廷畫和民間藝術為一體。於中國畫人物、山水、花鳥、魚蟲、走獸,工筆、無所不能,無一不精。

張大千對繪畫、書法、篆刻、詩詞都無所不通。早期專心研習古人書畫,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後旅居海外,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他的治學方法,值得那些試圖從傳統走向現代的畫家們借鑒。

張大千才力、學養過人,於山水、人物、花卉、仕女、翎毛無所不擅,特別是在山水畫方面具有特殊的貢獻:他和當時許多畫家擔負起對清初盛行的正統派復興的責任,也就是繼承了唐、宋、元畫家的傳統,使得自乾隆之後衰弱的正統派得到中興。

『叄』 湖南婁底出了些多少名人!

婁底名人 蔡暢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湖南雙峰人
蔡和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湖南雙峰人
歐陽凇 中組部副部長、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 湖南雙峰人
熊清泉湖南省委書記、書畫家湖南雙峰人
肖志恆廣東省委秘書長湖南新化人
龔佳禾湖南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湖南新化人
羅和秋湖南省人事廳副廳長、巡視員湖南漣源人
易煉紅中共岳陽市委書記湖南漣源人
譚談中國作協副主席湖南漣源人
吳奇修湖南省糧食局局長湖南漣源人
傅國良湖南省體育局局長湖南漣源人
禹奇才湛江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廣州大學副校長湖南雙峰人
秦科才河南省委常委、河南省副省長湖南雙峰人
陳芸田湖南省人大副主任湖南雙峰人
方鼎英湖南省政協副主席湖南新化人
鍾林重工業部副部長湖南雙峰人
曾憲植全國婦聯副主席湖南雙峰人
秦科才河南省副省長湖南雙峰人
劉淑金中共湖南省委委員湖南新化人
李聚奎上將、石油工業部部長湖南漣源人
鄒庚壬蘭州軍區副司令員、中將湖南新化人
龔谷成廣州軍區副司令員、中將湖南新化人
毛國斌廣西軍區副政治委員、少將湖南漣源人
劉化錦軍事經濟學院訓練部部長、副院長、院長、少將湖南新化人
鄒志美蘭州軍區空軍政治部副主任湖南新化人
陳秉臣海軍東海艦隊副司令員兼舟山基地司令員、少將湖南雙峰人
陸紹庭海軍海軍工程學院政治委員湖南新化人
段達球總政治部直工部部長湖南新化人
賀賢書海南軍區政治委員、少將湖南雙峰人
曾求騰湖北省軍區政治部主任、少將湖南漣源人
曾家修解放軍206醫院病理科主任、少將湖南新化人
謝玉久山西省軍區副政委、少將湖南漣源人
袁朴二級上將湖南新化人
毛炳文 中將 湖南漣源人
宋希濂中將 湖南雙峰人
方鼎英中將湖南新化人
李文中將湖南新化人
陳正湘中將湖南新化人
羅雲少將湖南漣源人
姜齊賢少將湖南婁底人
匡斌少將湖南雙峰人
張信威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漣源人
鄧起東中國科學院院士湖南雙峰人
謝和平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雙峰人
曾昭倫中國科學院院士湖南雙峰人
劉筠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雙峰人
劉耕陶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雙峰人
曾蘇民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雙峰人
曾益新中國科學院院士湖南漣源人
余彭年彭年實業董事長湖南漣源人
梁穩根三一集團董事長湖南漣源人
周建和庄勝集團總裁湖南雙峰人
伍躍時長沙新大新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湖南新化人
邱則有長沙巨星輕質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長湖南婁底人
陳響蓮婁底響蓮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湖南冷水江人
劉曉劍長沙聖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湖南漣源人
曾赳雄湖南天雄企業集團總經理湖南漣源人
陳德勛深圳市恆立清潔公司董事長湖南雙峰人
顏光美中山大學副校長湖南婁底人
李平遼寧石油化工大學校長湖南漣源人
劉海藩中央黨校副校長、經濟學家湖南漣源人
禹奇才廣州大學副校長湖南雙峰人
朱堅真廣東海洋大學副校長湖南雙峰人
謝建新北京科技大學副校長湖南雙峰人
謝和平四川大學校長湖南雙峰人
王繼平湘潭大學副校長湖南雙峰人
王燦芝女航空教育家湖南雙峰人
李亭植中國醫科大學校長湖南雙峰人
成仿吾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湖南新化人
湘女歌唱家湖南婁底人
諶蓉歌唱家湖南冷水江人
謝冰瑩現代女作家湖南冷水江人
顏家龍書畫家湖南漣源人
謝禹堯「烙畫怪才」湖南婁底人
廖志理作家湖南漣源人
蕭育軒作家湖南漣源人
楊衡鍾(弘征)湖南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輯湖南新化人
彭利銘北京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湖南漣源人
李普新華社副社長湖南漣源人
蔣牧良中國作家協會湖南分會主席湖南漣源人
曾景初畫家湖南雙峰人
曹明求國畫家(一級美術師)湖南雙峰人
歐陽謙叔湖北省歌劇團一級作曲家湖南雙峰人
王憨山畫家湖南雙峰人
羅紹志作家、研究員湖南雙峰人
曾昭橘南京博物館館長、考古學家湖南雙峰人
康移風畫家湖南新化人
楊小燕世界橋牌冠軍湖南新化人
伍湘梅舉重世界冠軍湖南新化人
曾星玲舉重世界冠軍湖南新化人
王曉天歷史學家湖南新化人
梁紹輝歷史學家湖南漣源人
王魯湘清華大學工藝美院教授、美學專家湖南漣源人
周慶元教育學專家湖南婁底人
肖欣湖南十佳新聞工作者湖南漣源人
毛炳漢文學家湖南漣源人
陳旭麓歷史學家湖南雙峰人
張蘇輝湖南省社會工作者協會委湖南雙峰人
宋宜山台灣地區國民黨「立法委員」湖南雙峰人
邱任美國科學院院士湖南漣源人
譚添三湘菜大師湖南漣源人
肖欣湖南十佳新聞工作者(記者)湖南漣源人
李臨庄全國勞動模範湖南漣源人
成希顒航務工程專家湖南婁底人
李振翩細菌病毒學家湖南婁底人
謝定中化工專家湖南冷水江人
朱菱電機設計專家湖南漣源人
廖遇平放療專家湖南漣源人
潭濟才昆蟲學專家湖南雙峰人
歐陽湘達計算機技術應用專家湖南雙峰人
朱懷安核物理專家湖南雙峰人
王抗援路工程機械專家湖南雙峰人
何覺民小麥栽培與育種專家湖南新化人
周先和化工專家湖南新化人
楊治元地球物理學專家湖南新化人
鄔恩九實驗核物理學家湖南新化人
張蘇輝社會學家湖南雙峰人
鄒文開社會學家湖南新化人
劉金初社會學家湖南新化人
羅盛教國際主義戰士湖南新化人
陳佑甫中國人民解放軍特等功臣湖南新化人
段振華冠捷科技集團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湖南新化人
李中社會活動家湖南雙峰人
禹之謨民主革命先驅湖南雙峰人
陳天華中國同盟會書記湖南新化人
王則鳴烈士湖南雙峰人
曹仰山紅十軍團參謀長、烈士湖南雙峰人
曾國藩(清)軍機大學士湖南雙峰人
曾國荃(清)兩江總督湖南雙峰人
曾紀澤(清)外交官、曾國藩之子湖南雙峰人
李續賓(清)安徽巡撫湖南漣源人
游智開(清)廣東巡撫湖南新化人
羅澤南清朝將領湖南雙峰人
劉蓉湘軍將領湖南雙峰人
羅澤甫湘軍將領湖南雙峰人
曾邦哲 國際協會WABSE創始者、系統遺傳學奠基人 湖南新化人
現任市長 張碩輔 湖南省望城縣人
大連市教育局主任 李特 湖南省雙峰縣人

『肆』 杜氏家簇的由來

起源:
起源主要有三:①出自祁姓,帝堯後代。據《通志·氏族略》載,杜氏亦曰唐杜氏,祁姓。遠古時人們以封地之名稱堯為陶唐氏,其後裔曾建國於劉。西周時建唐國,稱唐杜氏。後周成王滅唐,封弟弟虞於唐,而把唐國國君遷到杜,稱杜伯。周宣王時杜國又被滅,作為周大夫的杜伯也無罪被殺。杜伯的子孫大多投奔其他諸侯,而留在杜城的就用杜作為姓氏。②上古杜康之後。相傳杜康是上古黃帝時期的人,善於造酒。如果杜康是杜姓始祖,那麼這個姓至少也有四五千的歷史了。③出自他族改姓。如後魏時北人獨孤渾氏、金時女真人徒單氏、滿族都善氏、圖克坦氏、鄂倫春族杜寧肯氏、裕固族杜曼氏、達斡爾族德貢氏、達力德爾氏等均改姓杜,其它如滿、蒙、土家、京、回、俄羅斯、壯、藏、朝鮮等族也都有杜姓。
始祖:杜伯。

遷徙:
杜姓以陝西西安為發祥地,春秋戰國時期,杜姓已有徙居楚、魯等國的,《新唐書》雲:「在魯有杜泄,避季平子之難,奔於楚,生大夫綽。綽生段,段生赫。」杜赫為秦將,食采於南陽衍邑,時人稱為杜衍。赫少子杜秉,任上黨(今山西長治)太守;秉子杜札,任南陽太守;札子杜周,任御史大夫,於漢武帝時以豪門望族被朝廷強迫遷徙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後形成杜姓歷史上最大的一個望郡——京兆郡。京兆杜姓,出自漢建平侯杜延年之二十世孫杜文、杜瑤。其後的幾百年間杜姓又形成許多分支地望:襄陽杜姓,出自當陽侯杜預少子、晉弘農太守杜尹;洹水(今河南安陽一帶)杜姓,出自戴侯少子杜寬;濮陽杜姓,出自杜赫之子杜威,世居濮陽,裔孫杜謨,後魏時任濮陽太守,因家焉。總之,先秦至漢之際杜姓主要繁衍於今陝西,其播衍過程,從陝西至山東,再至河南,終又復歸陝西。魏晉南北朝時,中原板盪,狼煙四起,杜姓為避戰亂大舉南遷,其先後於湖北之襄陽、襄樊,四川之綿竹、成都及浙江之錢塘,繁衍成為大族。唐末杜讓能任山南節度使,遇戰亂避居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讓能裔孫杜仁為避元亂又遷福建同安安仁里馬鑾鄉,稱為馬鑾杜姓始祖。明初杜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分遷於河南、河北、山東、江蘇、安徽等地。明清之際,杜姓已遍布全國各地,而且遠播海外,東南亞、歐美都有杜姓後裔的足跡。目前杜姓人口列全國第五十三位。

郡望:
京兆郡漢太初元年改右內史設置,執掌相當於郡太守,是三輔之一。相當於今秦嶺以北、西安以東、渭河以南的地方。三國魏時改稱京兆郡。
襄陽郡分南郡、南陽兩郡,相當於今湖北襄陽、南漳、宜城、遠安、當陽等地。
濮陽郡相當於今河南渭縣、濮陽、范縣,山東郭城等地。西晉末年改為郡。
漢陽郡治所在今湖北漢陽。
南陽郡治所在今河南南陽。

堂號:
詩聖堂、少陵堂均來自唐代大詩人杜甫,自號「少陵野老」,而歷史上稱他為「詩中之聖」。
其它堂號:①郡望堂號:京兆、襄陽、濮陽、漢陽、南陽。②自立堂號:永言、振德等。

字輩:
某支杜氏字輩:□□遠世如,正大光宗德,安全少祖仁。孝忠維保善,幸字作田耕。霧雲天開啟,興傳自逢遵。承家能有道,富貴此□長。
金縣杜氏字輩:文成盛永秀,本齡正賢芳,詩書記世長。
廣東連南杜氏字輩:茂斐元秀榮,開明招日月。
江蘇邳州杜氏字輩:敬笑戶吉祥,萬年廣傳茂。
四川瀘縣杜氏字輩:道希桂紹,雲從宗啟。所天永登草,之文美元邦,玉明家必富,澤大世懷華,忠孝廉仁禮,誠信勤儉發,展智承先德,秉宗慶家華。
湖北孝感杜氏字輩:奉先宜全孝,立功在秉中。廉能今古重,節義本源同。
安徽合肥杜氏字輩:國正天心,仁愛紹先,忠正立業。

名人:
杜康,傳說用高粱釀酒的發明者。《說文解字》稱:「古者少康初作秫酒。少康,杜康也。」秫是黏高梁。可見自夏朝少康時起,即用高粱制酒。
杜子春(約前30-約後58),東漢經學家。河南緱氏(今河南偃師)人。曾傳《周禮》,以授鄭眾、賈逵。所注《周禮》,鄭玄曾採用,今佚。清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輯有《周禮杜氏注》二卷。
杜詩(?-38),東漢臣。字君公,河內汲(河南汲縣)人。少有才能,仕郡功曹。建武元年(25),任侍御史,誅殺縱兵虐民的將軍蕭廣。建武七年,遷南陽太守。曾造作水排,鑄造農具。又征發民工廣修陂池,開拓田地,使郡內富足。世人稱頌「前有召父,後有杜母」(《後漢書》)。
杜林(?-47),東漢經學家、文字學家。扶風茂林(今陝西興平東北,位咸陽西)人。字伯山。曾任侍御史、大司空。治《古文尚書》,曾得漆書《古文尚書》一卷,引起學術界爭論。他還長於文字之學,曾撰《蒼頡訓纂》、《蒼頡故》各一篇。清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輯有《蒼頡訓詁》一卷。
杜操,東漢書法家。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字伯度(避曹操諱,魏晉人改稱為杜度)。漢章帝時曾為齊相。以善章草知名。三國魏韋誕雲:「杜氏傑有骨力,而字畫(劃)微瘦,……張芝喜而學焉。」與崔瑗並稱崔杜。
杜密(?-169),東漢臣。字周甫,潁川陽城(河南登封)人。「為人沈質,少有厲俗志」(《後漢書》)。初為司徒胡廣所辟,遷太山太守、北海相。其地宦官子弟有奸惡者,輒捕殺之。後去官還家。桓帝時征拜尚書令,轉太僕。黨錮禍起,自殺。與李膺齊名,世稱「李杜」。
杜預(228-284),西晉將領、學者。字元凱。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人。曾任鎮南大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因滅吳有大功,封當陽縣侯。多謀略,善處事,時人謂之「杜武庫」。博通經史,著有《春秋釋例》、《春秋長歷》、《春秋左氏經傳集解》等。其中《集解》流傳至今,被收入《十三經註疏》中。還發明了連機水碓。
杜弢(?-315),西晉流民起義領袖。字景文,蜀郡成都(屬四川)人。「初以才學著稱,州舉秀才」(《晉書》),為醴陵令。永嘉五年(311)寄居荊湘之巴蜀流民數萬家起兵反晉,推他為首領。乃自稱梁、益二州牧、平難將軍、湘州刺史,率部攻陷長沙,占據湘州大部。後在陶侃鎮壓下,兵敗,死於逃亡途中。
杜伏威(?-624),隋末江淮地區農民起義領袖。齊郡章丘(山東章丘)人。家貧。與輔公祏起義反隋,自稱將軍。轉戰於江淮,駐歷陽,自稱總管。618年,受隋越王楊侗封爵,為楚王。619年,降唐,拜太子太保。輔公祏叛唐時,遭毒殺。
杜如晦(585-630),唐初將領、政治家。字克明。京兆杜陵(陝西西安東南)人。隋末曾任滏陽尉。唐兵入關中,助李世民籌謀,官至陝東道大行台司勛郎中。太宗即位後,累功至尚書右僕射,封榮國公,與政治家房玄齡共掌朝政,訂定各種典章制度。如晦長於斷而玄齡善謀,二人相契,時人合稱」房杜」。
杜審言(約646-708),唐文學家。襄陽(今屬湖北)人,遷居河南鞏縣。字必簡。杜甫祖父。咸亨進士。初任隰城尉,一度任職江南,旋為洛陽丞。聖歷元年(698)貶吉州司戶參軍。不久北返,被武則天任為膳部員外郎,遂與張易之兄弟交往。中宗時,緣此被流放峰州。後官修文館直學士。少與李嶠、崔融、蘇味道齊名,稱「文章四友」。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杜審言集》。
杜甫(712-770),唐詩人。字子美。祖籍襄陽(今屬湖北),生於河南鞏縣。因曾居長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嚴武薦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後世稱之為杜少陵、杜工部。杜甫一生著作頗豐,晚年飄泊於荊、湘,以舟為家,居無常所,欲北返而不得。唐代宗大歷五年(770)病死湘江之上。杜詩一向以反映現實和憂國憂民備受推崇,有詩史之譽。代表作有《望岳》、《兵車行》、《三吏》、《三別》等。
杜佑(735-812),唐史學家。字君卿,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門蔭入仕,補濟南郡參軍。歷淮南節度使、揚州大都督府長史等職。貞元十九年入拜檢校司空、同平章事。元和七年辭相。精於吏事,潔身守道。勤於學問,曾擴充劉秩《政典》,撰成《通典》二百卷。
杜黃裳(738-808),唐節度使。字遵素。京兆萬年(陝西西安)人。一說京兆杜陵人。寶應進士。貞元末為太常卿,後遷至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公元806年,西川節度副使劉辟割據蜀地,他堅請討伐,被憲宗採納,後又力主削弱藩鎮勢力。807年出任河中、晉、絳等州節度使。封邠國公。
杜環,唐地理學家。京兆萬年(陝西長安)人。杜佑族子。公元751年,隨高仙芝西征,為大食所敗被俘。至762年附商船還國。撰《經行記》。原書已佚。惟《通典》曾選載數則,所記當時中亞、西亞情況,為研究亞洲史地和中西交通史的重要資料。
杜牧(803-852),唐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佑之孫。字牧之,號樊川。文宗(李昂)太和間進士,武宗(李炎)會昌中累官中書舍人。俊邁不羈,剛直有奇節,有所論列,俱關大計。其文奧衍,詩尤豪邁,與李商隱齊名,時號「李杜」;又別於杜甫,稱為「小杜」。著有《樊川集》。
杜荀鶴(846-907),唐末詩人。池州石埭(今安徽九華山東南)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傳為杜牧出妾之子。早有才名,而至四十六歲才登進士第。為宣州節度使田頵幕僚,奉使至汴。後梁建國,任為翰林學士,五日而卒。詩工七律,語言通俗。有《唐風集》。
杜光庭(850-933),唐末五代道士。處州縉雲(今屬浙江)人,一作長安(今屬陝西)人字聖賓(一作賓聖)。咸通中舉進士不第,入天台山為道士,仕唐為內供奉。避亂入蜀,事王建父子,官諫議大夫,賜號廣成先生、傳真天師。晚年隱居青城山,號東瀛子。能詩文。傳奇小說《虯髯客傳》,傳為他所作。又有《道德真經廣聖義》、《道門科範大全集》、《廣成集》等。
杜威(?-948),後晉將。本名重威,避出帝諱改單名。朔州(山西朔縣)人。高祖妹婿。「出於武卒,無行而不知將略」(《新五代史》)。初典禁兵,以功累遷成德軍節度使。在鎮重斂,稅外加賦。契丹連年入侵,閉城自守,不救屬州。後晉末為北面行營招討使,欲為兒皇帝,舉軍降契丹。後漢初據鄴都抗命,食盡而降。後被殺。
杜充(?-1141),南宋臣。字公美,相州(河南安陽)人。紹聖進士。靖康初知滄州,盡殺郡寓燕人。建炎中代宗澤留守東京,「短於撫御,人心疑阻,兩河忠義之士往往皆引去」(《宋史》)。拜尚書右僕射、同平章事。以江淮宣撫使守建康,失城退真州。降金,仕至燕京行台右丞相。充「性殘忍好殺,而短於謀略」。
杜可用(?-1280),元初農民起義首領。又名杜萬一,都昌(江西都昌)人。靠白蓮教起家。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四月,舉義旗反元,義軍達萬余。自封號為杜聖人,稱天王,年號萬乘。以譚麟為副天王,都昌西山寺僧為國師。後被元江淮行省參知政事史弼鎮壓被俘殺。
杜瓊(1396-1474),明畫家。字用嘉,號鹿冠道人。江蘇吳縣人。明經博學,翰墨書畫亦皆精。終生不仕。晚年家居東原,自號東原耕者,人稱東原先生。以賣畫為生。卒後門人私謚淵孝。擅畫山水,多用干筆皴擦,風格蒼秀,開吳門派先河。詩文沉著古雅。有《耕余雜錄》、《東原齋集》等。
杜堇,明畫家。丹徒(今江蘇鎮江)人。居北京。初姓陸,字懼南,號檉居、古狂、青霞亭長。善詩文。憲宗朱見深(1465-1487)成化中試進士不第。其作畫取法於南宋院本,擅畫人物,其筆法細勁暢利,被當時推為白描高手。亦善畫山水、花卉、鳥獸;界畫樓台,格局嚴謹,為當世論者所推重。
杜濬(1611-1687),清詩人。湖北黃岡人,原名詔先,字於皇,號茶村。明副貢生。明亡後,寓居江寧(今江蘇南京)雞鳴山。曾致書友人勿出仕清廷作「兩截人」。晚年窮困而卒。工詩,詩文豪健。著有《變雅堂集》。杜大珪南宋眉州(治今四川眉山)人。第進士。曾收集北宋建隆至南宋紹興間碑銘、行狀、傳記,編為《名臣碑傳琬琰集》。
杜文秀(1828-1872),清雲南回民起義軍首領。字雲煥,號百香,雲南永昌(雲南保山)人。回族。廩生出身。咸豐六年(1856)率眾起義,克大理,建「平南國」政權,稱總統兵馬大元帥。實行聯合漢族等各民族政策,採取輕賦稅、重生產措施,獲得各族擁護。同治十一年(1872)清軍圍攻大理,城陷,服毒自殺。
其他杜姓名人有西漢大臣杜業;三國魏臣杜畿;北周將領杜杲;隋大臣杜整;唐大臣杜顗,歌妓杜韋娘,文學故事人物杜秋娘;五代後梁大臣杜曉;南宋抗元將領杜杲等。近當代杜姓名人有東北抗日救亡總會發起人之一杜重遠,軍事家杜平、杜義德,戰斗英雄杜鳳瑞,愛國民主人士杜斌丞,國民黨將領杜聿明,上海青幫頭目杜月笙,哲學家杜國庠,圖書館學家杜定友,作曲家杜鳴心等。

民歌慈母;
世號詩王。

上聯:東漢杜詩,河內汲縣(今屬河南)人。字公君,光武帝時為侍御史。建武七年(31)任南陽太守,曾創造水排(水力鼓風機),鑄造農具,用力少而見效大,較歐洲早一千一百年。他又征發民工修治陂池,廣開田地,發展農業生產。時稱「前有召父(召信臣),後有杜母」。下聯:唐代大詩人杜甫,鞏縣人,字子美。自幼好學,知識淵博,又有政治抱負。靠獻賦得官,歷任左拾遺、華州司功參軍、檢校工部員外郎。詩作善於選擇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題材,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顯示出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有《杜工部集》
書成通典;
名列瀛洲。

上聯:唐代史學家杜佑,字君卿,京兆萬年人,出生於世代顯貴之家。歷官嶺南、淮南等節度使,貞元末年,升任檢校司徒同平章事(宰相),王叔文改革時,充度支、鹽鐵等使,主持財政,封岐國公。官位雖高,仍勤奮不倦,白天處理政務,夜晚燈下苦讀,博覽典籍,精通古今,用三十年左右時間,著《通典》二百卷,內容翔實,源流分明,詳而不繁,簡而有要,是我國第一部記述典章制度的通史。下聯:唐初大臣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唐王兵入關,他助李世民籌謀,臨機善斷,參預玄武門之變,協助李世民奪得政權。歷官天策府從事中郎兼文學館學士,太宗時官至尚書右僕射(宰相),與房玄齡共掌朝政,主持制定中央組織機構設置、規模及典章制度。貞觀年間,太宗選出十八位功臣畫像於凌煙閣,杜如晦居首位。後因病辭職,太宗常派人探望,病死後,太宗甚至廢朝三天,以示哀悼
耽思經籍;
圖像凌煙。

上聯:晉杜預,歷官河南尹、鎮南大將軍,封當陽縣侯,有惠政,號曰「杜父」。博學多通,耽思經籍,為《春秋左氏經傳集解》,又作《盟會圖》、《春秋長歷》,成一家之言。下聯:杜如晦圖像於凌煙閣
金陵度曲;
玉簡遺珍。

上聯:唐杜秋娘,金陵(今江蘇南京)人。好工詩詞,初為鎮海(今浙江鎮海,位寧波東北)節度使李錡妾。嘗歌《金縷衣》,其詩雲:「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以勸錡酒,傳稱於時。錡謀叛伏誅,秋娘籍入宮,穆宗時命為皇子傅姆,後賜歸。杜牧有《杜秋娘詩》。下聯:東漢杜蘭香,傳說中的仙女,降於洞庭包山張碩家,留玉簡唾盂等具,授碩以道,碩成仙而去
南陽世澤;
萊國家聲。

上聯:杜詩。下聯:杜如晦
耽思乎經籍;
圖像於凌煙。

上聯:杜預。下聯:杜如晦
學業醇儒富;
星斗煥文章。

集杜甫詩聯
草堂留後世;
詩聖著千秋。

朱德題杜甫草堂
守道還如周柱史;
著書曾學鄭司農。

唐代詩人杜牧詩聯。杜牧,字牧之。唐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太和進士。歷任弘文館校書郎、監察御史、左補闕、史館修撰、黃州等州刺史、司勛員外郎、中書舍人等。好言兵,以濟世之才自負,曾注釋曹操所定之《孫子兵法》十三篇,並注有《罪言》、《上李司徒相公論用兵書》、《原十六衛》、《戰論》、《守論》,討論藩鎮問題及用兵方略。主張為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詞彩章句為之兵衛,故其詩多傷世感時、指陳時政,如《郡齋獨酌》、《感懷詩》、《早雁》、《河湟》等,其詠史詩賦多借古諷今,寓意深遠,融入較多的史論成分,如《阿房宮賦》、《赤壁》、《泊秦淮》等。其抒情寫景之七言絕句,清麗俊爽,自成一家,向與李商隱齊名,有「李杜」之稱。又以杜甫相別,世稱「小杜」。著作有《樊川文集》二十卷
雲霞晴光轉物候;
春夜喜雨知時節。

集杜甫詩聯
夢醒揚州甘薄倖;
心憂社稷老風塵。

唐代詩人杜審言詩聯。杜審言,字必簡,行五。祖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屬河南)。杜甫祖父。咸亨元年登進士第,授隰城尉。累轉洛陽丞。聖歷元年,貶為吉州司戶參軍。因與州僚不和,被誣構下獄,其子杜並刺殺仇家,冤獲雪,免官還洛陽。武後召見,甚加嘆異,授著作佐郎,俄遷膳部員外郎。神龍元年,因附阿張易之,流峰州。二年召還,授國子監主簿,加修文館直學士。景龍二年卒,年六十餘。審言少與李嶠、崔融、蘇味道齊名,為文章四友,世號「崔李蘇杜」。審言善五言詩,工書翰。嘗謂人曰:「吾之文章,合得屈、宋作衙官;吾之書跡,合得王羲之北面。」恃才傲物,頗為時輩所嫉。其詩屬對謹嚴,於五律格式之成熟有所貢獻。原有文集一○卷,早佚。《全唐詩》卷六二存錄其詩四三首。今人徐定祥有《杜審言詩注》
錦水春風公占卻;
草堂人日我歸來。

清代著名書法家何紹基撰工部祠聯
楓林綠樹丹青合;
玉杯錦席風雲流。

杜甫詩聯
花折應時,金陵度曲;
蘭謫降麗,玉簡留珍。

上聯:杜秋娘。下聯:杜蘭香
卜築草堂,誤傳嚴武宅;
馳名武庫,癖好左氏書。

上聯:杜甫。下聯:杜預

『伍』 三國演義中所有的戰役

戰役列表(名稱/時間):

1、

2、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

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3、平陽之戰

平陽之戰是漢獻帝建安七年(202年),司隸校尉鍾繇聯合關中將領馬超擊破並州刺史高乾和匈奴呼廚泉的戰爭。南匈奴單於在平陽公開起兵反叛東漢,曹操派遣鍾繇去征討,久戰不勝,雙方僵持。

並州刺史高乾和河東郡太守郭援率數萬人馬,呼應南匈奴夾攻鍾繇。馬超臨危受命,奉詔討賊。最終憑借馬超的驍勇善戰大破匈奴、高幹聯軍,斬殺郭援,平息這場叛亂。為朝廷(曹操)收復河北、平定遼東解決後顧之憂。

4、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

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志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

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回,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5、合肥之戰

合肥之戰是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孫軍與曹軍以合肥為目標的爭奪戰。建安四年,孫策取合肥,以顧雍為合肥長。建安五年,孫策遇刺身亡。後曹操表劉馥為揚州刺史, 劉馥佔領合肥。

自後孫權屢攻合肥不克,太和六年,滿寵更治新城。終吳之世,不能有淮南尺寸之土。合肥是曹操命劉馥建設的一座東南方重要、繁榮的城市(後再增築,命為合肥新城),而其主要作用是抵抗敵人的寨壘,所以守備能力對曹軍極為重要。

而東吳若要北伐,合肥是其中一個障礙點及補給點,所以雙方於208年至253年在此地爆發過五次較大型的沖突。

在215年(第二次)、253年(第五次),曹魏大勝,東吳敗逃。在208年、233年、234年,東吳攻城不克,從容撤軍,未分勝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三國

『陸』 張碩輔的介紹

張碩輔,男,漢族,1965年8月生,湖南長沙人,1988年6月參加工作,1984年6月入黨,研究生學歷,工學博士學位,高級工程師。現任雲南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

『柒』 長沙賢澤人力資源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長沙賢澤人力資源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02月06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勞務派遣服務等。
法定代表人:張碩鍇
成立時間:2015-02-06
注冊資本:2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30124000068287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寧鄉市玉潭街道通益社區一環北路426號

『捌』 廣州市現仼的市委書記是誰

新任廣州市委書記---張碩輔
張碩輔 男,漢族,1965年8月生,湖南長沙人,1984年6月入黨,1988年6月參加工作,研究生畢業(武漢水利電力學院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專業),工學博士,高級工程師。
曾任湖南省水利水電廳洞庭湖水利工程局副局長,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正處級),水利水電廳廳長助理、助理巡視員,水利廳副廳長,益陽市委副書記,水利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黨組書記、廳長,婁底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市長,永州市委書記,湖南省副省長,雲南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 2017年1月後到北京工作,期間,任十九屆中央紀委委員,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北京市監察委員會主任。

閱讀全文

與長沙漲碩家居有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蘋果維修點瀟湘人瑞 瀏覽:676
城建浦電路 瀏覽:384
合肥創維電視售後維修電話 瀏覽:488
維修流量及注意哪些事項 瀏覽:352
電路板金銀 瀏覽:117
背帶牛仔短褲怎麼以舊翻新 瀏覽:115
短接鐵軌電路 瀏覽:407
國家電網農電工怎麼去 瀏覽:321
宜家寵物傢具哪個好 瀏覽:139
為什麼進口的家電質量好 瀏覽:761
蘭州安寧區家電維修公司 瀏覽:877
采樣電路模塊 瀏覽:18
高碑店傢具一條街哪裡便宜 瀏覽:212
舊房翻新屋頂多少錢 瀏覽:66
丹尼爾惠靈頓維修點 瀏覽:750
讀書朗g90S屏幕碎了維修多少 瀏覽:148
奧坎傢具廠商電話多少 瀏覽:507
維修變速箱怎麼解決 瀏覽:936
什麼時候進駐國家電網公司巡視 瀏覽:692
舊地板做防水怎麼處理 瀏覽: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