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傢具家居 > 帝海姆家居

帝海姆家居

發布時間:2022-04-03 10:04:49

⑴ 永恆之塔魔族莫爾海姆BOSS問題

誰說的。天族的BOSS比魔族多多了。而且魔族莫爾海姆的帝王超級難打還不爆好東西。天族的石山還會爆藍武器和極品物理黃項鏈。天族還有血光。山杜卡。因特蒂卡的龍洞BOSS。黑心、第一守護。第二守護。這些出的東西超級好。特別的第二守護爆的伸縮槍。RMB700以上。魔族這些根本沒有

⑵ 沃爾夫岡·克勞薩·馮·施特羅海姆的角色評價

雖然同樣是擅長世間各種流派的格鬥技法,但與黑市軍火商盧卡爾·伯恩斯坦不同,克勞薩擁有著 極高的王者尊嚴,公平決斗是他的人生准則,帝王追求的是純粹的戰斗藝術與激情。決戰場地,在華麗的奧格海姆皇城大廳中,克勞薩伴著雄渾的交響樂聲現身了。作為最終BOSS,CPU專用的帝王擁有著2倍於一般角色的攻擊力,破壞力十分驚人。當被玩家擊敗後,克勞薩會高聲贊揚對方具有的實力,並心滿意足地轟然倒下,與同是敗北後搞自殺爆炸的盧卡爾截然不同,令人不禁肅然起敬,角色魅力盡在於此。人物最早登場於「餓狼傳說2」,當得知南鎮的霍華德聯合會被人摧毀後,對伯加德兄弟的實力頗感興趣、並准備替同父異母兄弟吉斯·霍華德報仇的暗之帝王克勞薩召開了SNK游戲史上第二屆「THE KING OF FIGHERS」大會(第一屆是由吉斯在南鎮舉辦的),招待世界強者。

⑶ 哈謝海姆統一埃及的過程是怎樣的

公元前3100~前2686年之間,早王朝初年,埃及的各個州仍是分立的,埃及傳統所說的提斯王朝只是一個州的王朝,或一些州聯盟的王朝,不是統一的國家。古代埃及的統一,是經過長期的歷史過程才得以完成的。提斯王朝期間,各州進行著頻繁的爭霸戰爭。希拉康坡里出土的文物「那爾邁調色板」反映出美尼斯對北方的遠征。在阿卑多斯發現的文物,記載了美尼斯的繼承者阿哈對努比亞的遠征和把埃及領土擴至第一瀑布的戰績。早王朝遺址文物表明,當時的埃及存在著兩個中心,北方的孟斐斯、薩卡拉一帶為中心,南方的阿卑多斯至希拉康坡里一帶為中心,三角洲一帶還處於分散的狀態。

這說明早王朝時代的埃及是處在走向統一的過程中,未出現統一的局面。第一王朝第五王登是一個強有力的統治者,在長達近60年的統治中,曾對居住在尼羅河與紅海之間以及西奈半島上的部落進行征服。從登開始,帝王採用雙冠。

這說明經過第一王朝歷代諸王的征服和擴張,到登王時期雖不能完全達到上下埃及的統一,但已出現了明顯的統一趨勢。有材料說明,第二王朝(公元前2890~前2686年)哈謝海姆統治時,曾對努比亞和下埃及進行過征服。從希拉康坡里發現的文物(哈謝海姆的兩個雕像)上描繪和記載的被殺死的屍體和數字來看,他對下埃及殘酷的征伐獲得了成功。埃及的統一事業到第二王朝最後一個國王哈謝海姆威統治時才得以完成,從而建立了統一的國家。

⑷ 為什麼強大的搜狗居然沒有收藏「霍芬海姆」這個詞語呢

狗眼看人低沒聽過么 人家球隊踢那麼好 就因為不是老牌強隊就該鄙視么? 真討厭你們這群鼠目寸光的狗 我看世界盃從來不看老牌強隊 就看黑馬 打對攻 那是一種享受

⑸ 吉布斯—海姆赫茲方程

吉布斯 (1839~1903年)
-- 天才與白痴/熱力學大師
你曾否夜裡一個人,走到屋外或是海邊,看到滿天的星斗,明亮又不可計算,啊,宇宙太偉大了!

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一句話:『宇宙最大的奧秘,竟是它含有一些不變的法則,能讓人類去了解它。』

本文敘述一個科學家,一生遭遇許多悲慘的打擊,卻因著對耶穌基督的信仰,與對數學物理法則認知的熱忱,給人類帶來傑出的貢獻。

你如果在課本里讀過吉布斯自由能(Gibbs Free Energy),這就是他。有人說他是天才,有人說他是白痴,你說呢?

一個奇怪的問題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吉布斯(Josiah Willard Gibbs)教授站在『數學物理』的教室里,對整間耶魯大學的高材生問道。

學生們都坐直身體,拿出紙筆,准備全力應付這門號稱是『耶魯大學最深奧』的一門課。大家心想這個問題一定會把黑板整個塞滿數學符號,讓大家抄得兩手發酸。

滿發灰白,一臉皺紋的吉布斯走到教室邊,好奇地望著天上的白雲好一陣子,彷佛那朵白雲很特別似的。他緩緩地說道:『你們都知道熱水吧?』大家都點點頭,有一點莫名其妙。

又問道:『那冷水呢?』

大家也知道。

『那麼如果把一杯熱水靠近一杯冷水,會怎麼樣?』

有人忍不住笑出來:『變溫水啊!』

吉布斯把頭轉過來:『為什麼?』

有人答道:『熱量由熱水傳到冷水啊!簡單!』

『是嗎?冷水為什麼不把熱量傳給熱水呢?』

『教授,如果是這樣,冷水就愈來愈冷,熱水就愈來愈熱,這不合理嘛!日常生活經驗不是這樣啊!』

真不曉得最高學府還在討論幼稚園的問題。吉布斯揚一揚眉毛:『不要跟我談經驗,要談道理。為什麼熱量就必須依循這個「固定方向」,由熱水傳到冷水呢?』

『方向?』

『是啊!我再問,為什麼熱水與冷水相遇就會成為二杯溫水,兩杯溫水就不會自己成為一杯熱水、一杯冷水?』大家一臉的迷惘。

『我再問,一塊木頭被火燒了,就成為水、氣體和熱量,那為什麼沒有人能把氣體加水、加熱量又反應成那塊木頭?我們所經驗的宇宙,是不是一直依著一種固定的方向,在進行各種物理的作用或化學的反應?也許大家說這是經驗。那還無法滿足我的問題。我相信這個背後有個原理,有個變因。』

吉布斯在黑板上寫下「entropy」,『我想這個宇宙事物發生的方向,除了基本的能量(energy)、溫度(temperature)、壓力(pressure)、體積(volume)以外,還有這個亂度(entropy),是解釋反應進行方向由低亂度往高亂度方向進行的必要因子。』

這位教授不是一個神經病,而是被公認為十九世紀美國最偉大的數學物理學家。他有天才的頭腦,卻常在思索些白痴般的問題。

多病的孩子

吉布斯生於一八三九年二月十一日,美國康乃狄克州(Connecticut)的新哈芬(New Haven),這里是耶魯大學的所在地,他家就在耶魯大學旁邊。

由於從小經常生病,卧病在家的時間比在學校上課的時間多,他的整個童年到少年時期幾乎沒有朋友。生病使他個性退縮,也不會打球、社交,唯一的戶外活動就是到附近的小山,一個人在清新的空氣中慢慢地獨行,這有助於他的肺部,也使他養成善於思考的好習慣。

他的父親是耶魯大學古典文學系的教授,母親更是來自著名的學者世家,幾代的祖先都是大學校長。因為缺課的時間很長,他的父親就教他拉丁文,母親教他數學,成為他最好的老師與朋友。

他母親的教學方式非常特別,喜歡問他問題,然後不時的提示,帶他一起觀察、計算、思考,直到找到答案。例如問他:

『樹乾的形狀怎樣? 』

『是圓形的,媽媽。』

『真的,你量過嗎?』

『沒有,不過我覺得是圓的。』

『覺得?要不要一起量量看啊?』……

『你看真的不是圓的嗎?』

『恩,不完全,不是嗎?為什麼是這種形狀?』

跟媽媽一起學數學,永遠是一把開啟自然秘密的小鑰匙。

家庭變故

可惜爸媽不能陪他很久,在他進入耶魯大學工程系不久,家裡慘遭不幸,一下子奪去了他爸媽與二個妹妹的生命。他痛苦萬分,孤單的生命更孤單了。

耶魯校園小徑上,一個瘦高的年輕人經常在紅楓葉下獨步。從此他更成為一個很少說話的年輕人,後來的科學家常抱怨,如果當年吉布斯多說點,今日熱力學也許就不會這么難讀了。

不久耶魯大學的小教堂里,多了一個沉默的人,他經常一個人長時間在裡面安靜禱告。孤獨的思想與多病的身體、家庭的不幸,這些到底沒有使他倒下去。如果他對生命絕望,也許今天我們的課本,還沒有條理這么完整的向量學、矩陣運算、動力學及熱力學(特別以熱力學為最)。科學上的『動』與『熱』來自他的『靜』與『冷』。雖然父母保護他、陪伴他會受時間長短的影響,但是上帝的保守與同在是比父母更長久的。

齒輪的幾何

吉布斯慢慢由痛苦的深淵中爬出來,他繼續讀書。在大學里保持數學的優異,使他在工程系裡更駕輕就熟。一八六O年代美國開始建造橫越大陸的鐵軌,火車運輸的發展一日千里,也帶動美國西部開發的繁榮。

火車的啟動與剎車掣輪都需要各式的齒輪帶動,吉布斯立刻發現到齒輪的設計需要幾何學,使得齒輪間更密合,轉動間更減少磨擦的阻力,不僅減少燃料,也使火車在快速行進下緊急剎車時更為安全。

一八六O年代,除了運輸工程的發達外,美國的教育也蓬勃發展。教育被視為國家潛力最重要的投資。過去的教育都是小學畢業者教小學,中學畢業者教中學,大學畢業者教大學。這時觀念改變了,教育是那麼重要,必須大學以上才能教中、小學。那麼誰來教大學呢?就需要有更高的博士訓練。這成為『博士』教育的關鍵。吉布斯認為大學教育工作給他提供更多更自由的思考空間,就繼續接受更高的教育。一八六三年,他以『幾何學研究設計火車齒輪』獲得博士學位,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博士。

不支薪教授

火車齒輪的改良研究,可以給他帶來財富與名氣,但是吉布斯對於這個『熱門』的工程應用就只到此,他思索得愈深就愈回到一些傳統物理學上基本需要突破的症結點上了。

『如何描述功(work)與熱量(heat)的關系?』傳統牛頓力學對熱的問題幫助不大,需要另外的切入方向。吉布斯在耶魯大學教了三年哲學,覺得周圍環境無法給他解決問題的幫助,就離開耶魯。帶著所剩的二個姐姐安娜(Anna)與茱莉亞(Julia)到歐洲去,一面再學、一面可以使一家人仍在一起。

吉布斯在巴黎、柏林、海森堡各一年,浸淫於各種關於『熱』的物理與數學中。這門理論在歐洲才稍具雛形,是屬於非常冷門的領域。

等到吉布斯回到耶魯大學,才發現學校已經把職位給別人了。這三年來他太注意學問,忽略了行政與交際。後來耶魯勉為其難給他一個『數學物理』教授頭街,但是沒有任何薪水。吉布斯竟然同意接受這種委屈的待遇。在他認為,『大學的可貴在提供他一個自由思考的地方』。整整九年,他在大學里沒有拿任何薪水,只靠父母存留的一點積蓄過活。

冷暖人生

這九年期間吉布斯發表了三篇熱力學的經典之作。他把這三篇寄給世界各地一百四十七個物理、數學的科學家,請他們提供意見。幾乎所有人都讀不懂他的理論,也不知道吉布斯是何許人。吉布斯對各種學術團體發表研究的會議都沒有參加,不擅交際又愛深思的個性,使他在現實的社會里,幾乎是不存在的邊緣人。這種沒有名氣的文章,有誰肯花腦筋去讀呢?

有!而且是當時最傑出的科學家,電磁學大師馬克士威爾(Clark Maxwell)。他深深地贊賞吉布斯的文章,於是登高一呼:『這個人對於「熱」的解釋,已經超過所有德國科學家的研究了。』這時大家才恍然大悟,回頭從紙屑堆中找出這三篇文章,好好的研讀。

這時在巴爾的摩(Baltimore)城剛成立不久的約翰·霍浦金斯(John Hopskins)大學,發現吉布斯是個大師級的人物,趕快聘請他。耶魯大學才想起這位九年沒拿薪水的老師,給他只有約翰·霍浦金斯大學三分之二的薪水留他。念舊的吉布斯還是留在耶魯,接受那薪水比較少的工作。

如果由金錢的角度來看他—生的行為與決定,會覺得他是神經病,或是落伍不合時代的人吧!

在學生眼中,他是一位奇怪的教授。常常看到他坐在書桌前,一動不動的看著前方黑板良久;有時在黑板上寫下一些數學式子,又回到書桌前喃喃自語一陣;不然就是低著頭到處慢慢的走著;學生如果問他一些沒有自己事先想過的問題,他常『哼』的一聲不回答。他認為『老師不是用湯匙喂學生,而是像磨刀石磨練學生的思考更精確』,他只接受想過的問題。

數學是什麼?

吉布斯認為『數學是一種語言,學數學的目的在幫助學生,能夠以這種語言與自然有更精確的對話』,『數學不是解題技巧,而是在觀念的推行』,『學習數學在乎專心』,對於數學的喜愛是因為喜愛真實,數學不容許有含糊的東西,沒有急促的結論。如果真理是個靶,在數學的世界裡含糊的推論絕對射不中真理的靶心。在學習數學的漫長時間里,不像政治或是商業,需要人去宣傳。數學只要是對的,就是對的。

吉布斯死於一九O三年四月二十八日。他的學生們遵照他的吩咐,在耶魯的小教堂里為他朗誦幾段聖經,唱幾首他所喜愛的詩歌。他終身沒有結婚,全付心力去探索數學、熱力學的美,與教授耶魯大學的學生。

⑹ 德國的海登海姆市以什麼出名呢是太陽城嗎

曼海姆市位於德國西南,萊茵河和內卡河的交匯處,萊法州和黑森州的交界,共有居民320000人,是巴登-符騰堡州的第二大城市。其便利的交通使曼海姆市一方面成為一個良好的經濟園區,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服務領域的新型的公司;另一方面大學和其它學術教育機構也喜愛以其作為所在地。同時曼海姆市還是整個萊茵-內卡地區深受歡迎的購物中心。

曼海姆市在各方面來看還是一個新興的城市,在它將近400年的歷史中有很多有意義的革新出現。在這里自動車、汽車、拖拉機被發明了。

在文化方面曼海姆市也是萊茵-內卡-三角洲的中心。這一地位符合源於18世紀以來形成的長期傳統。它曾五十多年作為選帝候卡爾·菲利普和卡爾·特奧多爾的住所。「曼海姆學校」的革新音樂在這里形成,這對當時整個歐洲的藝術發展起了決定性影響。

傳統的優勢還表現在曼海姆市與里查得·瓦格納和拜羅伊特市的關繫上。聲望很高的曼海姆市國家戲劇院的歌唱家和音樂家定期參加拜羅伊特市舉辦的音樂演出。

在新時期曼海姆市同樣被看作是音樂之城。自上一世紀50年代以來來自曼海姆的爵士樂演奏家是全德國最有名的。在曼海姆音樂學校的爵士、通俗音樂課程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十年來交響管樂更是極大的推進了曼海姆市的音樂革新。

⑺ 在《鋼之煉金術師FA》中霍恩海姆是「賢者之石」為什麼能生孩子啊!

他不是賢者之石,而是身體里擁有賢者之石,來讓他長生不老。(那個能量可以用很久,並非永遠。因為人造人也是擁有賢者之石,賢者之石用完的時候他們就死了。後面他也是如此。) 一般人的壽命時限內,霍恩海姆覺得那才是自己,之後的時間都是因為賢者之石的能量讓他生存著。所以他覺得不一樣。(畢竟那是利用其他人的靈魂存活的時間。他也是老好人一個嘛。)

⑻ 額……莫爾海姆應該在哪裡定點

答案:18因為上帝恆久不變的大愛,我就能學著去愛這世上的一草一木一沙.

⑼ 沃爾夫岡·克勞薩·馮·施特羅海姆的背景故事

從中世紀流傳至今的古老貴族的新任家主,奧格海姆城城主,操縱歐洲歷史的影之家族後裔,「里世界」的帝王,同時也是吉斯同父異母的弟弟。格鬥天賦驚人,有著神童的稱號,喜歡聽古典音樂,也是家族歷代最強的人。通過殺死父親魯道夫獲得家主的地位。吉斯被特瑞兄弟擊敗後,克勞薩企圖乘機掌控南鎮,親自前往南鎮打敗眾多強者炫耀自己的實力,之後在自己的城堡挑戰特瑞一行人,最後被爆發潛在力量的特瑞擊敗,生死不明。

⑽ 斯蒂芬·桑德海姆的生平

1930年3月22日,桑德海姆出生於紐約一個富有的制衣商家庭。盡管黃歷上未註明此日「宜出生音樂劇大師」,然而18年後,韋伯先生恁是又選了這個日子來到人間。桑德海姆並非出生於音樂世家,但有著身為制衣商的父親和服裝設計師的母親,他們和紐約演藝界有著很深的工作淵源,所以,他一方面從小受到了富裕家境所提供的良好音樂教育,另一方面又依託父母的職業便利,經常置身於劇院演出的環境,很早便培養出對百老匯音樂劇的濃厚興趣。
後來,桑德海姆通過父母的生意關系結識了音樂劇界的傳奇人物奧斯卡·哈默斯坦二世,並有幸從十一二歲起就在這位大師的指導下學習音樂劇創作藝術。也許是因為看出了桑德海姆的音樂才華,哈默斯坦對這個10歲時父母離異,小小年齡便顯得安靜早熟的聰穎少年青睞有加,喜愛程度甚至勝過了自己的幾個親生兒子,允許他隨時過來居住。對父母離婚後隨母親生活的小桑德海姆而言,哈默斯坦先生亦師亦父,是他成長道路上的指路人,老先生所從事的音樂劇創作自然也成為他眼中最了不起的職業。於是,小桑德海姆早早下定決心,立志要成為像哈默斯坦先生那樣偉大的音樂劇創作者,但從桑德海姆日後的成就看,他對作詞的興趣好像遠沒有作曲來得大。
1948年3月,哈默斯坦先生邀請小桑德海姆一道出席自己與理查德·羅傑斯的最新音樂劇大作《旋轉木馬》(Carousel)在紐黑文(New Haven)劇院的首演,以此作為少年的15歲生日禮物。即便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這部R&H組合最鍾愛的作品也是音樂劇史上里程碑式的傑作,當年的首演自是讓小小年紀的桑德海姆深受震撼。
幾個月之後,桑德海姆和學校戲劇社的同學完成了自己的處女作,並創下了該校學生戲劇票房的最好紀錄。桑德海姆得意洋洋地將自己的作品交給哈默斯坦先生過目,卻被哈默斯坦一撕兩半,因為這是他見過的最差勁作品。桑德海姆大受打擊,卻因羞蒙福,得到了所有音樂劇創作者夢寐以求的「九陽真經」: 整整一下午,哈默斯坦先生耐心地為這位15歲的少年詳細講解音樂劇創作藝術,將自己數十年創作過程中的心得體會傾囊相授。
多年之後,桑德海姆在回憶往事時依舊感嘆:那一個下午他所領受的創作神功,比許多同行埋頭苦修一輩子所能學到的更多更寶貴。此後,經大師妙手點化,桑德海姆如有神助,逐漸在音樂劇界嶄露頭角。
比起十六七歲就從學校退學走上音樂劇創作道路的天才少年韋伯,桑德海姆可算是循規蹈矩的乖乖牌學生。在威廉姆斯學院(The Williams College)學習音樂並順利畢業後,20歲的桑德海姆獲得了在百老匯名作曲家米爾頓·巴比特(Milton Babbitt)門下學習的機會。到他的第一部音樂劇作品《周六夜晚》(Saturday Night)
問世,桑德海姆已是25歲的「大齡青年」了。難怪桑德海姆長韋伯整整18歲,卻總是被視作韋伯同時代的創作者。鑒於這位大師是能詞會曲的全才型人物,其大器晚成倒也算是厚積薄發。
桑德海姆以詞作者的身份出道,當他懷揣未完成的《周六夜晚》四處尋求發展機會的時候,又得一位貴人相助,他便是著名指揮家倫納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伯恩斯坦十分欣賞這個年輕人的天賦,安排他協助自己寫《西區故事》的歌詞,說是協助,當然有些讓年輕人干點雜活先鍛煉一下的味道,所以,盡管《西區故事》詞作者署了他們兩個人的名字,實際上基本是由桑德海姆一個人獨立完成的。當時音樂劇界仍有重作曲而輕寫詞的風氣,桑德海姆一開始本想推辭,但在詞作名家哈默斯坦的勸說下終於改變了主意,踏踏實實地在劇組中做起這份不起眼的工作。
很多時候,聽得老人言不但會避免吃虧,而且還賺大便宜。1957年,《西區故事》正式上演,好評如潮,27歲的桑德海姆成為最大的贏家,他的名字與伯恩斯坦(作曲)、哈羅德·普林斯(Harold Prince,製作)、傑羅姆·羅賓斯(Jerome Robbins,導演、編舞)這些業界巨擘放在了一起,知名度陡增,他與製片人普林斯也開始了長達二十餘年的合作。
不過,天降大任於著名音樂劇大師前,還有個苦其心志的過程。桑德海姆隨後的發展也跌了幾個跟頭。《西區故事》之後,他著手將《周六夜晚》搬上舞台,孰料大功告成的關頭,製作人卻不幸病逝,連帶使《周六夜晚》的上演胎死腹中。受此打擊的桑德海姆振作精神,接受了傑羅姆·羅賓斯和阿瑟·勞倫斯的邀約,准備進行新音樂劇《玫瑰舞後》(Gypsy)的創作,但出演此劇的音樂劇天後伊瑟·門曼(Ethel Merman)卻不樂意,她堅持認為桑德海姆資歷尚淺不足以挑起作曲的重擔。未來的大師當然牛不過已成名的大腕,桑德海姆再次在哈默斯坦的鼓勵下心不甘情不願地成了詞作者。好在《玫瑰舞後》上演後大受歡迎,至今復排三次仍是欲罷不能,桑德海姆也憑借出道後的這兩部佳作,一舉成為了人們眼中的「著名詞作家」。
眼見桑德海姆只能在作詞領域里打轉,好朋友哈羅德·普林斯看不下去了,給了他一個創作新劇《論壇路上趣事多》(A Funny Thing Happened On The Way To The Forum)的機會。這一次桑德海姆終於如願以償,一人包攬了詞曲創作。和他後來那些揮舞著挑戰傳統大旗顛覆音樂劇界的作品相比,這部鬧劇盡管突破了百老匯舞台開場「一見鍾情」、結尾「皆大歡喜」的陳舊套路,卻仍算是循規蹈矩之作。該劇1962年上演後贏得了多項「托尼獎」,唯獨桑德海姆急切盼望獲得肯定的作曲卻連個提名獎都沒拿到。不過這種結果和他兩年後的《人人都能吹口哨》(Anyone CanWhistle)相比已經有天壤之別,那部戲首演7天後就被迫停演,對桑德海姆的自信打擊很大。
借著大師的名頭,《人人都能吹口哨》的價值到今日也終於獲得了世人承認,但在當時它過於曲高和寡卻也是不爭的事實,這部戲的失敗對桑德海姆的職業生涯造成了嚴重影響:此後的五六年間,他被迫重操舊業當起了詞作者,因為再沒人有膽量請他來作曲了。
進入70年代,桑德海姆終於迎來了咸魚翻身的機會,這次伸出援手的又是哈羅德·普林斯。1970年,由桑德海姆作詞作曲、普林斯導演製作、改編自喬治·佛斯(George Furth)作品的新劇《夥伴們》(Company)成功上演,成為這對黃金組合在百老匯揚名立萬的開端。
《夥伴們》是最富桑德海姆特色的作品之一,它打破了傳統舞台劇的線性敘事結構,劇情只能用「一個逃避婚姻的單身男子和他的5對夫婦朋友間的故事」這種含混不清的說法來表達。原本至關重要的情節成了劇中可以舍棄的元素,創作者想要傳達給觀眾的概念才是全劇表現的重點。這種舍情節而就概念的創舉標志著音樂劇的新生流派「概念音樂劇」誕生了,桑德海姆也因此被人冠以「概念音樂劇鼻祖」的法號。
不過在當時,人們並沒有對這種創舉的意義有更多深刻體會。這出新劇通過劇中人的視角所表現出的對傳統婚姻價值的質疑,以及對都市生活中各種問題的深刻探討,才是它造成轟動的主要原因。《夥伴們》既讓觀眾大笑,也令人們若有所思,這種舉重若輕的表現手法備受票房和「托尼獎」的肯定,桑德海姆從此名聲大振,他的鐵桿戲迷也日益增多。
出了名什麼都好辦,一年後,桑德海姆的《富麗秀》(Follies)與觀眾見面了。《富麗秀》原名《樓上佳人》(The Girls Upstairs),早在《夥伴們》之前就已開始構思。這出戲長達140分鍾,沒有中場休息,風格與《夥伴們》一脈相承。它以富麗秀女郎數十年後故地重聚的所見所聞,反映了半個世紀以來的美國社會變遷。這樣的題材若是交由他人創作,多半會將表現的重心放在時光飛逝青春不再的感傷上,但桑德海姆卻通過讓兩對老夫婦回首往事,極力表現他們對過往錯失的遺憾,可謂獨辟蹊徑。在音樂創作方面,為了讓觀眾產生恍若回到從前的感覺,桑德海姆全力打造百老匯「富麗秀」時期的音樂氛圍,在作品中融入那個年代的埃爾文·柏林(Irving Berlin)、柯爾·波特(Cole Porter)、喬治·格什溫(George Gershwin)等人的風格,其作曲天賦由此表現得淋漓盡致。《富麗秀》的奢華場景製作也開創了巨型音樂劇(Mega-musical)之先河,盡管這種豪華的場面在當今音樂劇舞台上愈演愈烈,但由此導致的超高成本當時卻讓《富麗秀》賠了個血本無歸。
輸了票房贏了口碑的桑德海姆此後為生計考慮略有收斂。1973年,他推出了與普林斯聯手打造的《小夜曲》(A Little Night Music)。這部音樂劇改編自電影大師英格瑪·伯格曼(Ingmar Bergman)的《夏夜微笑》(Smiles of a Summer Night)。桑德海姆在劇中採用了一種在他的作品中相當少見的輕盈柔美風格,在旋律中甚至有拉威爾(Maurice Ravel)、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以及約翰·施特勞斯(Johann Strauss)等音樂家作品的影子。《小夜曲》採用了桑德海姆作品中少有的皆大歡喜式結尾,不過,這個結局竟是緣自兩對分崩離析的婚姻——桑氏的顛覆手法真是無孔不入。
《小夜曲》為桑德海姆贏得了大把獎項,票房收入也頗為可觀。托此劇的福,桑德海姆終於有了他的第一首熱門單曲《讓小丑進來》(Send In The Clowns)(而從目前的情況看來,這也很可能是他唯一的一首……)。但他接下來的作品卻又重蹈叫好不叫座的覆轍。1975年,野心勃勃的桑德海姆將大作《太平洋序曲》(Pacific Overtures)搬上舞台,該劇劇情跨越了整整120年的近代日本史,創作風格深受日本歌舞伎的影響,並大膽使用亞洲演員和東方樂器。在劇中桑德海姆毫無顧忌地展示了中西方文化沖突,批評西方資本主義在入侵東方世界的同時,對東方文化毀滅性的影響。看來忠言逆耳,因為西方觀眾顯然被桑德海姆惹惱了,不願掏錢支持它的票房。
1979年推出的《斯維尼·托德:艦隊街的惡魔理發師》(Sweeney Todd, 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將目光投向了19世紀工業革命時期的倫敦,一個貧富差距懸殊、腐敗滋生蔓延的世界。這出音樂劇講述了一個荒誕不經的故事:一位惡魔理發師殺害顧客並將其屍體交由鄰家老闆娘做成人肉餡餅出售。但該劇並非以惡心恐怖為訴求的美國產《人肉叉燒包》,而是力圖用黑色幽默的形式揭露工業革命後現實世界的黑暗面。盡管普通觀眾對《斯維尼·托德》並不感冒,但它卻深得評論界以及桑德海姆鐵桿戲迷的歡心,而且連連奪獎,被譽為桑德海姆—普林斯組合最優秀的一部作品。
得此褒獎,桑德海姆自信滿滿地推出了新劇《我們曾經的歡樂時光》(Merrily We Roll Along,1981年)。上帝又和我們的大師開了一個小玩笑:該劇不但上演16場後便黯然下檔,老搭檔普林斯也拂袖而去桑德海姆那怪異的敘事手法把自己送入導演生涯的最低谷。
眼見新作慘敗,老搭檔也撂挑子走人,桑德海姆百般無奈之下,憤而宣稱要退出音樂劇界改寫推理小說去。多虧此時一位從外百老匯嶄露頭角的新秀導演詹姆斯·拉旁(James Lapine)及時出現,成為桑德海姆的新搭檔,世上才少了些質量未知的推理小說,多了幾部優秀音樂劇。1984年,兩人合作的第一部作品《星期天與喬治在公園》(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eorge)正式上演。這出音樂劇受19世紀喬治·修拉(George Seurat)的油畫《大宛島上的星期天》(A Sunday on La Grande Jatte)啟發創作而成,延續了桑德海姆的概念風格,試圖探討在商業社會中如何平衡藝術創作和商業效益之間的關系,怎麼看都有些桑德海姆自身經歷的影子包含其中。如果拿韋伯的標准來評價這部作品的票房,不免有些強人所難,它沒有虧,對桑德海姆簡直就是勝利了。
在這部榮獲普利策戲劇獎的成功作品之後,兩人合作的第二部音樂劇《拜訪森林》(Into The Woods)於1987年推出。在這部顛覆傳統的新編格林童話大雜燴中,桑德海姆一如既往地嘲諷著由「一見鍾情」到「終成眷屬」的標准童話模式,告誡人們要學會成長,學會處理人與人之間的互助共生關系,面對道德考驗要勇於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就這樣一部說教意味濃厚的成人童話劇,在評論界以及觀眾眼中,竟已算得上是桑德海姆最易於讓人接受的作品了。在百老匯天後伯納黛特·彼特斯(Bernadette Peters)的巨大票房號召力影響下,這出旋律簡單明了,故事輕松愉快的童話劇不但賺了個盆滿缽滿,還從來勢洶洶的《劇院魅影》手中,奪下了象徵音樂劇靈魂所在的「托尼獎」最佳劇本、最佳詞曲等大獎。
也許桑德海姆擔心這種票房大賣還人見人愛的劇目太過商業化,會砸了自己特立獨行的招牌,所以他又做好了准備,要讓評論界炸開鍋,讓觀眾無所適從。1990年底,桑德海姆與約翰·懷德曼(John Weidman)合作的新劇《刺客》(Assassins)在外百老匯試演,立刻引起軒然大波。就在那年夏天,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本劇試演開始僅一個月後,美國出兵海灣戰場,第一次海灣戰爭開始。在這種正是需要幾部主旋律作品來提升國民凝聚力的節骨眼上,桑德海姆的新作卻是大唱反調,以美國歷史上九位因刺殺總統而名留青史的刺客為主角,告訴觀眾們不要盲目用臉譜化對號入座的方式來看待這些歷史人物,不要輕易將這些背負千古罵名的刺客看作瘋子狂人,不要盲目相信別人所告訴你的歷史,因為那也許並不客觀公正……這種不合時宜大膽質疑美國民主精神的題材若是換了別人創作,怕是早被輿論的唾沫星子沖到大西洋海底永世不得超生了,多虧掛的是桑德海姆的大名,評論界罵歸罵,卻也不敢將其大筆封殺,而眾多有識之士也勇於站出來表示對這出劇的贊賞。不過鑒於當時的社會背景條件,這部尚是半成品的《刺客》短暫試演後並沒有立刻移師百老匯,而是直到10年後的2001年9月才開始排演,准備與觀眾見面。孰料此後沒幾天便發生了「9?11」慘劇,《刺客》的上演自然又是無限延期,直到2004年4月才正式登上百老匯舞台。剛上演沒幾日,《刺客》便獲得了6項「托尼獎」提名,並在六月初的頒獎儀式上一舉奪下了最佳復排音樂劇、最佳男配角、最佳音樂劇導演等5項大獎。
《刺客》之後,桑德海姆的又一部作品《激情》(Passion)於1994年出爐。這部作品改編自伊吉尼奧·雨果·塔切蒂(Iginio Ugo Tarchetti)1869年創作的小說《佛斯卡》(Fosca),是桑德海姆與拉旁合作的第三部作品。較之《刺客》,這部以一個男人和兩個女人之間的三角戀情為題材的音樂劇顯然可算是溫和之作了,雖然桑德海姆在劇中依舊質疑著社會傳統觀念和人際關系,試圖探究美貌、財富、愛情與婚姻之間的關聯。這部盪氣回腸的愛情悲劇在上演後反響頗佳,其精妙的敘事結構也大為評論界稱道。
跨入新世紀後,身為美國音樂劇界領頭人物的桑德海姆已是年逾古稀。自2000年起,美英各大城市紛紛復排上演桑德海姆的經典劇目以示祝賀,其活動日程甚至滿滿當當地直排到2005年桑德海姆75歲大壽的時候,如此隆重的待遇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回首這位音樂劇大師近半個世紀的創作生涯,他的早年作品時至今日,已被廣大音樂劇愛好者奉為圭臬。而他後期的作品由於誕生時間尚短,其藝術價值雖然已有所體現,但劃時代意義可能還要等到數十年後,才能在時間的洗禮中得以顯現。對於生活在當今的音樂劇愛好者而言,有幸與這位大師生活在同一個時代,親眼見證經典的誕生,也算是今生有幸了。

閱讀全文

與帝海姆家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樓頂做防水應該准備什麼安全措施 瀏覽:577
電車液壓剎車維修視頻教程 瀏覽:191
南寧汽車導航維修點 瀏覽:629
撫順供熱維修電話號碼 瀏覽:962
家用電器避雷法 瀏覽:256
國家電網江西分公司研究生工資多少人 瀏覽:505
分期樂買的手機有問題怎麼維修 瀏覽:287
美敏家居 瀏覽:320
家用電器櫃安裝規范 瀏覽:539
2016家居展 瀏覽:735
長沙迅達煤氣灶售後維修 瀏覽:984
逆變焊機維修全部視頻 瀏覽:728
建築防水圈在什麼位置 瀏覽:859
民房如何申請翻新重建 瀏覽:352
avarte傢具 瀏覽:50
無錫工薪之家電話多少 瀏覽:621
廣聯達防水瀝青塗刷兩遍怎麼套 瀏覽:760
家居改造王月 瀏覽:509
家用電器罩手工教程 瀏覽:664
廣州白雲家電維修 瀏覽: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