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國古代家居環境色彩設計到現代家居色彩設計的演變 過程初探
中國是一個崇尚傳統的國家,經過幾千年的傳統文化的積淀,中國古代設計對現代設計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中國傢具文化與藝術博大精深,尤其是明清時期的傢具設計藝術以其簡約的線條、古樸的質感、簡潔而精美的木雕裝飾讓人流連忘返。這些藝術在展現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的同時,也引發了一些對於古典傢具設計的思考。本文主要闡述了中國明清時期傢具設計特點,以及明清時期傢具設計對現代傢具設計的影響。
當今社會,中民族文化與傳統設計對現代設計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中國古代設計與現代設計,雖然因為時代的變化,材料的更新,工藝的進步,使設計手法有很多變化,但它們之間卻有著一種不可磨滅的傳承關系。這種傳承關系,不僅為中國傳統的、民族的文化所獨有,也為其它國家和地區所常見。中國傳統藝術和民族文化對當代設計的無窮魅力,說明中國傳統藝術和民族文化對於現代藝術設計的難以割捨,21世紀被人們稱為文化趨同、文化危機的全球化新世紀,中國的傳統文化與藝術,民族文化與藝術,仍然是當代設計的不可或缺的智慧源泉。
在中國設計藝術史中,古代傢具是中國優秀的工藝藝術品之一,其發展源遠流長,它既是人們生活的實用品,又是具有欣賞價值的藝術品,其歷史是一部由木材構造的絢麗詩篇,具有強烈的民族風格。無論是笨拙神秘的商周傢具、浪漫神奇的矮型傢具(春秋戰國秦漢時期),抑或是婉雅秀逸的漸高傢具(魏晉南北朝時期)、華麗潤妍的高低傢具(隋唐五代時期)、簡潔雋秀的高型傢具(宋元時期),還是古雅精美的明式傢具、雍容華貴的清式傢具,都以其富有美感的永恆魅力吸引著中外萬千人士的鍾愛和追求。中國古代傳統傢具由於受民族特點、風俗習慣、地理氣候、製作技巧等不同環境的影響,形成了一種工藝精湛、不輕易裝飾、耐人尋味的東方傢具體系,在世界傢具發展史上獨樹一幟,具有鮮明的東方藝術風格特點。中國古代傢具的人文特點也深深地影響著世界傢具及室內裝飾的發展。以下就主要以明清傢具為例來闡述一下中國古代傢具設計對現代傢具設計的影響。
一、明清傢具設計特點明清時期是中國古代設計藝術成就最高的時期,中國千百年的傳統文化造就了中國明清傢具的裝飾藝術風格,其獨特的裝飾與傢具結構相得益彰,堪稱一絕,使中國明清傢具成為世界傢具發展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此外,明清傢具的裝飾藝術風格還受到當時社會的人文因素等影響,因而成為中國傢具史上的一朵奇葩。
1.明式傢具裝飾藝術(1)裝飾部位明末清初,是我國傳統傢具的黃金時代,這個時期的傢具造型簡練,裝飾風格清新自然,與傢具結構相輔相成、渾然一體。明式傢具沒有過多繁縟的裝飾,僅在橫材和立柱的端頭、腿足、牙板、靠背、券口和擋板等部位做一些簡單的裝飾。其作用在於用於掩蓋一些因為建築構架而不可避免的缺陷。
(2)裝飾手法明代的裝飾手法主要有雕刻裝飾、鑲嵌裝飾和銅件裝飾等幾種。明代傢具擅長利用木構架結體的每一個部件進行藝術加工,來加強傢具主體的效果。在鑲嵌手法方面,明式傢具運用較多的是嵌木裝飾和嵌大理石裝飾。鑲嵌講究的是錦上添花而不是喧賓奪主,鑲嵌的材料應該與傢具渾然一體,而不是刻意鑲嵌上去的,如同木材本身「生」出來的一樣。明式傢具的鑲嵌裝飾是為了配合傢具結構而設計的,而不像清式傢具的鑲嵌是為了講究材料和注重主人身份而做的。
明式傢具還採用金屬飾件的裝飾手法。這些金屬飾件有合頁、面葉、包腳、鈕頭、吊牌和吊環等數種,形式雅緻,既著眼於實用又起到美化的作用。不同的金屬飾件應用在不同的傢具上面,並與傢具有機地結合起來,金屬材質的美與木質的美結合起來,使得平凡的傢具表面大放異彩。
(3)裝飾內容和題材明式傢具的裝飾內容和題材是在繼承歷代優秀紋樣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的,其裝飾內容和題材大致有:以龍紋、麒麟紋和螭虎紋為代表的神獸類紋樣;以瑞象、虎、鹿和獅等表示祥瑞的動物類紋樣;鳳凰、鶴、鴛鴦和蝙蝠等一些飛禽表示吉祥如意;松、梅、竹、蘭、靈芝、牡丹、菊花和纏枝紋為主的植物類紋樣;還有以中國傳統裝飾圖案為題材的回紋、幾何紋、方勝紋、博古紋和萬字紋等。另外,中國的神話故事也常被運用到傢具上,如:五嶽真形圖、八仙紋和三國演義故事紋等。各個紋樣都刻畫得栩栩如生,彷彿一副畫附在了傢具上,讓人感覺傢具不僅是一件生活用品,更像一件藝術品。
(4)明式傢具的突出成就明代傢具的突出成就體現在傢具的比例尺度與人體各部分關系的協調上,很符合現代設計中的人機工程學原理,它是一種集藝術性、科學性、實用性於一體的傳統工藝品。
2.清式傢具裝飾藝術(1)裝飾部位清代傢具一般是指清代中後期的傢具,在繼承明代傢具的基礎上,造型趨向復雜化,裝飾繁瑣,線條平直硬朗、粗獷,風格華麗厚重、富麗堂皇。清代傢具幾乎通體進行裝飾,沒有主次。這主要是為了迎合清代統治者的口味 。因而清式傢具顯得更加威嚴、豪華、富麗。
(2)裝飾手法清代傢具的裝飾手法多種多樣,如雕、嵌、描、繪和剔彩等,技藝高超精湛,裝飾富麗堂皇,其中雕刻與鑲嵌是清式傢具採用最多的裝飾手法。 清式的雕刻一般有線雕、鏟地淺雕、浮雕、透雕、半透雕、鏤雕、懸雕和雙面透雕,但用的比較多的是透雕和半透雕。清式傢具的鑲嵌藝術是歷代傢具所無法比擬的,所鑲嵌之物無不體現出製作者的工藝精良,使清代傢具的鑲嵌技術達到了頂峰,但同時也體現了統治階層追求奢華的風氣。清代傢具一般有嵌大理石、嵌螺鈿 、嵌骨、嵌象牙、嵌貝殼、嵌去琅、翠羽鑲嵌、文石鑲嵌和百寶嵌等。清代傢具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使用了各種技巧和材料,與多種工藝相結合構成了新的傢具風格。
(3)裝飾題材和內容清代傢具裝飾題材和內容在明代的基礎上又進一步,如龍、鳳、拐子龍、蟠龍、紋、獸面紋、雷紋、蟬紋、雲紋、如意紋、蓮花紋、勾卷紋和纏枝紋等是在當時都運用十分普遍的裝飾題材。這些裝飾題材雖然在歷代中都有使用,但是到了到清代,工匠們已經把這些裝飾紋樣發揚光大,並且在不同的傢具上運用不同的裝飾內容,是根據使用者的身份地位來定的,如龍紋、鳳紋只能用在宮廷傢具上。清代時期的一些裝飾題材已經中西合璧,形成了一種新的裝飾紋樣,如西番蓮,這種裝飾題材在清代廣式傢具中運用十分普遍。
(4)清代傢具的突出成就清代傢具為了達到其設計目的,將多種材料以多種形式巧妙地裝飾在傢具上也是一種成功。這種成功留給後人的是一種設計的經驗。
二、現代傢具設計的特點現代傢具設計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是功能主義特徵。強調功能是設計的中心和目的,而不再以形式為設計的出發點,講究設計的科學性,重視設計實施時的科學性與方便性。第二是形式上提倡非裝飾的簡單幾何造型。受藝術領域中立體主義風格的影響,在現代傢具設計中推廣了六面建築和幕牆架構,提倡標准化原則、中性色彩計劃與反裝飾主義立場。第三是消費者的大眾化。現代設計的消費者是普通群眾。第四是強調人性化設計。設計出來的成品要符合人的身體結構,符合人機工程學、人體美學原理等。第五是重視設計對象的費用和開支,把經濟問題放到設計中作為一個重要因素加以考慮規劃,從而達到實用、經濟的目的。
三、明清傢具設計思想在現代傢具設計中的應用現代設計藝術巧妙地把明清傢具的設計思想充分的運用於現代傢具設計上,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現代傢具設計中所體現的明清傢具的美學原理中國有著豐富的設計美學思想,其中有一種觀點為「致用論」,強調設計事物的實用性。明代傢具中的每一件傢具製作都十分講究,它要考慮做出來的傢具是否美觀又實用、簡潔又舒服,工匠們在製作傢具時不是簡單地把它當成家居用品來設計,更多的是把它當成一件藝術品來雕琢,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其注重傢具尺寸比例與人體各部分關系協調性的設計思想在現代傢具設計中得到了運用,現代傢具設計中強調人性化設計,所設計出來的東西要符合人的身體結構,符合人機工程學,這一人體美學原理就是來源於古代傢具的啟發。
2、現代傢具設計繼承和發展了明清傢具的優點現代傢具設計在形式上簡化了許多,通過運用簡單的幾何形狀來表現物體,但它的出現也不是憑空出現的,是在古人經驗總結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是取其精華部分、去其外在的形式並運用現代的方式表現出來的,是古代傢具的現代化演變的成果。
3、裝飾手法的更新裝飾是一種修飾方法,在對物體的美化上,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都能看到它的蹤影。傳統的裝飾圖案給了現代設計師們更多的靈感與創造空間,現代傢具的裝飾只是更現代了,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要求而已,是一種意識上的更新。良好的裝飾是靠精湛的工藝來完成的,而只有最好的工藝才能表現出最好的設計。
同時,好的設計又把精美的工藝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審美高度。當然隨著材料技術的不斷更新,裝飾的手法也更加繁多。從中國傳統傢具設計所選用的優質貴重的木料到現代傢具設計所採用的所謂「智能」材料,材料的製造也在不斷的更新和創造,每種不同的材料都能創造出不同的新的裝飾手法,創造新的美學觀點。
四、結語中國設計藝術史全面的總結了中國幾千年的傳統設計文化精髓,隨著高度科技化、信息化的現代社會給中國的傢具設計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新觀念與思維方式的導人為審視中國傳統文化觀念提供了更多的思考角度,而新技術、新材料的出現也為中國傢具設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探尋古代傢具中更深刻的內涵,尋找其更有價值的文化,並將其有機地融入未來的傢具設計中,這是新時代的設計師們邁向成功的不二法門。現代科學已經使我們具備了足夠的手段,使我們能探幽索微,追溯傳統的奧秘,而多元文化又為我們在傳統和現代之間架設橋梁。我們一定能夠在不遠的未來,構建起中國現代風格的傢具。
中式古典家居在飾品配飾上應該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1、典型元素的應用:中式傢具風格的包裝元素應該從中國悠久的歷史中探索,能夠代表中式古典居家風格的元素很多,比如中國字畫,其清新淡雅、行雲流水,不論用於客廳還是書房都能體現出主人優雅的生活品位,而瓷器、中國結、京劇臉譜、宮燈等都是中式古典元素的代表,另外,扎染、蠟染的布藝,女紅盤扣等都可以應用在布藝,床上用品面料可以用有代表性的絲綢面料,以突出室內的華麗。以筆、墨、紙、硯為文房所使用的文房四寶等等都是中式風格元素的體現;
2、對稱原則:東方美學講究對稱,把融入了中式元素具有對稱的圖案來裝飾,再把相同的傢具、飾品以對稱的方式擺放,就能營造出純正的東方情調,更能為空間帶來歷史價值感和墨香的文化氣質。對稱設計是中國建築、傢具等普遍採用的構造原則。對稱能夠減少視覺上的沖擊力,給人們一種協調、舒適的視覺感受,在飾品配置過程中應該採用對稱原則來擺放飾品;
3、圖案應用:典型的中式圖案來源於大自然中的花、鳥、蟲、魚等。花卉中牡丹花型豐滿、色彩嬌艷,被詩人稱為「國色天香」,「花中之王」,「花中富貴」,故象徵富貴。梅花,優雅飄逸、傲霜鬥雪象徵堅強,因此自古以來為我國的無數文人所贊詠,他們常以梅花來表現自己的情趣、人格或情操。茉莉象徵純潔、優美。另外一些由點、線、面構成的紋樣也可以用於傢具和飾品中。
4、色彩應用:中式古典居家風格飾品色彩可採用有代表性的中國紅和中國藍,居室內不易用較多色彩裝飾,以免打破優雅的居家生活情調。色彩不宜明快,應以沉穩的灰色調為主。綠色盡量以植物代替,如吊蘭、大型盆栽等等;
在裝修時要多考慮我們所要的是什麼形式,不要盲目的去尋找,這樣不僅浪費金錢還浪費我們的時間。在中式裝修中只要把涉及到的東西選購好,就能裝修出我們想要的特色,太多的古典會讓空間整體感覺上沉悶,長時間看著會有視覺疲勞的。所以不能一味的都是古典東西,還要在其中適量的融入一些現代的元素。
現代室內空間里各種造型、裝飾、陳設等無一不表現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願望。這些不同風格的現代室內設計以科學技術為依託、文化藝術為內涵,它的發展往往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文化精神。這些文化元素植根於人們的意識中,經歷史沉澱,不可迴避地顯現在人們的生活中。
一、室內設計與傳統文化的關系
1. 室內設計是社會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從橫向維度來看,無論何種風格的設計,都有著特定的精神和文化心理結構,是在一定的文化語境中展開和完成的,因而反映著不同的價值和審美觀念,體現出當時的文化風貌。從縱向維度來看,任何時代的室內空間設計都是與當時的生產力和文化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設計形式來自文化,人們按照豐富的經驗(歷史與傳統)加工著有關存在的一切印象。從這一意義上說,歷史的設計就是設計的歷史。
2. 傳統文化影響了室內設計。盡管有些現代設計師,尤其是那些具有前衛意識的設計師,時時聲稱要拋棄任何傳統,認為自己的作品是「無傳統」的,但實際情況不可能如此。即使最「反傳統」的設計師,也必須以「傳統」作為反面的參照物來定義與演繹自己的思維。設計從來就不是純粹的個人行為,從媒介、語言、表現手法等顯性傳統到對設計認識的文化心態、思維方式、審美觀點等隱性傳統,均有意無意地影響著每一位室內設計師。
3. 科技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使當代的設計師擁有前人不曾具備的條件。計算機的應用、信息的發達,使設計的作品具有更強的時代感。但作品手段上的豐富代替不了人們意識上的回歸,室內設計師必須從與人類密切相關的效用方面來考慮作品所具有的優良質地和溫情。我們要創作出具有高雅格調的室內空間環境,必然會遵循「大象無形」、 「大音希聲」的創作之道,否則就不可能讓受眾感覺到相應的審美意象。這種「美」與「美」的創作對應法則,正是從我國數千年的傳統文化中提取出來的。因此,自覺地將傳統文化融入到現代設計理念之中,是優秀的設計師應該關注的問題。
二、中國傳統文化精髓及其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
中國傳統文化在其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儒、佛、道三家在相互斗爭、相互融合中推動著中國文化的繁榮和發展。而無論歷史上或當代的中國設計作品,無不受其影響。
1. 儒家之中庸合一
孔孟之道的核心思想是中庸之道。首先,儒家重視「天人之和」的哲學理念所提供的人與自然和諧一致的思維模式和價值取向,成為中國設計師所恪守的設計哲學,並構成了中國傳統設計最基本的哲學內涵。一些品牌的房地產室內設計,就十分注重模山范水、象天法地,運用人力巧奪天工,再造自然之美,又盡量不露人工斧鑿痕跡,達到「雖由人作,宛如自然」的天人相親、天人合一的審美境界。其次,儒家這種中庸的思想,在裝飾文化中也得到了應用。比如家居,不做任何裝修,會顯得簡陋、落後而無生氣,雕琢過分又顯得俗膩。恰到好處的裝修則爽心悅目,既能鼓舞精神,利於身心,又能端正心態,剋制慾望,不做過分地奢求,使景情相生,物界上升為精神境界。
2. 道家之玄虛飄逸
老子認為,美在道,而道之本性在自然,即自然而然,所謂「道法自然」,「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老子的「道」呈虛空無名之狀,不是邏輯、理性、語言可傳達的,它超出人的各種感覺和語言世界之外,它所借重的不是語言,而是通過超語言的意象符號系統來實現,所以具有抽象性和超驗性。而道家文化應用在室內設計上,主要是豐富了中國建築室內的空間內涵。在空間中創造出許多虛實的圍合,如彼此交錯、穿插、共享,如建築的門窗,將室外景色引入室內;室內空間之間的隔斷,將一個房間的裝飾引入到另一個房間,彼此借景,強化空間流動感,增加開闊感。道家的傳統文化應用在室內設計的另一風格是高雅,營詩情,造文氣。這種意境空間的營造過程關鍵在於能引入虛靜,引入祥和的心境。通過傳統的用色手法、質朴古雅的材質及傳統的裝飾視覺符號等,引人入情入境入性,品味開闊、簡淡、謙和、寧靜、疏朗。
3. 佛教之禪中沉寂
禪宗是由於佛教文化東漸,在中國文化土壤上形成的一個中國佛教宗派。它提倡通過個體的直覺體驗和沉思冥想的思維方式,從而在感性中通過悟境而達到精神上的一種超脫與自由。在禪宗看來,規定性越小,想像餘地就越大,因而少能勝多,只有簡到極點,才能留出最大限度的空間去供人們揣摩與思考。
最近幾年,在古典與現代、中式與西式的各色傢具中,具有禪意的傢具攝取了古典傢具的雅緻與現代傢具的簡約,利落的線條、純凈的色彩,配上富有東方意味的圖像,頗能營造寧靜舒適的居家氛圍。禪意傢具其材質以胡桃木、樟木居多,有的桌面再輔以玻璃、石材等材質,並在陶皿中放置些佛手瓜、柑橘。深色木頭配上淺色布質、皮革、石材或玻璃的傢具銷路不錯,略帶沉穩卻又不顯老氣的風格深受消費者喜愛。
三、繼承傳統文化的室內設計方法
時代的發展有其基本的脈絡,需要設計注入新的靈魂與血液。因此,很有必要將傳統與現代美學及設計理念融入到設計中。
1. 傳統符號的運用
中國的傳統符號主要有 :具有傳統象徵內涵和比喻意義的圖案和紋樣 ;古代傳統圖騰紋飾;傳統宗教紋飾符號。這些傳統符號,有的是前人在生產勞動、建造居所時的經驗與智慧的累積,有的則是精神生活的追求與體現。在當代,這些符號仍有著積極的實用意義,直接運用這些傳統符號作為裝飾元素,是營造傳統的文化室內環境的有效手法。一般的手法有:抽象簡約,這種手法是對傳統形式的整體或局部,進行藝術加工提煉與抽象簡化,其原則是可失傳統之形而不失傳統之韻,使傳統的儒、道、禪中的某一種文化,在結合現代的功能與技術的基礎上,得到延續與發展 ;符號拼貼,其特點是將人們所熟悉的傳統構件加以抽象、裂解或變形,使之成為某些典型意義或象徵意義的符號,並在室內元素中拼貼運用,從而使新與舊、今與古帶著某種聯系 ;移植與嫁接,對儒、道、禪歷史文化進行移植嫁接,使之成為一種新的藝術形象。在設計中,有時還可借用外來文化中的某些要素與本土文化元素共生於一體。
2. 色彩與光的處理
色彩通過視覺作用於心理,常常影響人的情感,左右人們的精神和行為。色彩本身沒有絕對的美或不美,但對室內空間的色彩搭配來說非常重要。
處理色彩的手法有:一是類似色,即色相環上相鄰不遠的兩色,如黃和橙,紫紅和紫,藍和紫綠(青)等。類似色彼此接近,統一而稍有變化。二是對比色,即將兩種較遠色相配得和諧,也就是常說的「補色原則「,紅花綠葉愈見嬌艷,這是因為兩者互為補色的緣故。
而光影是色彩的另一種呈現方式,光影的存在總是以具體顏色載體而存在的。光影在室內空間中也是直接或輔助傳達傳統信息的有效元素與工具。色彩有著改變環境氣氛的顯著作用,特別是在光影的共同作用下,創造出不同的空間情調與意境。
3. 空間與傢具陳設的回歸自然
「天人合一」是提倡人與自然的親和性,即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雖然儒、道以及佛家的文化傳統特點不同,但在回歸自然、效法自然上,卻有一致之處。然而,在緊張的都市生活中,人們渴望與自然親近的慾望無法得以實現。因此,移情於「家」,力求營造一種自然的氣氛作為精神上的補償,達到某種意義上的回歸。
室內設計回歸自然的手法主要有:一是空間的營造,如巧妙地處理室內有限空間與外界交融的自然部分,以面對青山的窗戶,或者藍天與田野成為門廊設計的背景,善於借景 ;此外,還可以在裝飾材料的選擇上下功夫,如粗糙的岩石牆面或是石膏板仿石材料,給人一種返祖的天然氣息。二是室內陳設,如室內陳設一些原始情調的飾物,增加自然的意境 ;可通過紅色的干辣椒或金黃的干玉米串,抑或一束干麥穗、白色的蘆花,還有手工蠟染的花布等等,巧妙點綴,匠心獨運,就會達到一種意想不到的自然美效果 ;或者在牆上,掛上或畫上一些圖片,可以是一片湖泊,一塊山林,或是一望無際的原野、竹林,畫前再配上一些與之協調的盆栽植物,虛實結合,會使人感到清新、舒暢、視野開闊,真有走進自然的感覺。
B. 高檔進口傢具有哪些品牌
高檔進口傢具品牌推薦:
1、義大利進口傢具TURRI
TURRI的整體設計偏向於新古典風格,是將奢華存在於古典和現代之中的獨特家居品牌系列,產品採用珍稀木材作為原材料,仿古金箔貼法的傳統製作工藝,於細節之處匠心獨運,風格獨具,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元素相融合,自歐洲古典風格的精髓擷取靈感,義大利純手工精製與流行設計緊密結合,打造高貴、舒適與雅緻並存的傢具產品。
C. 國際一線傢具有哪些
國際一線傢具有:Carl Hansen & Søn、Bolia、Mattiazzi、RH、muuto。
1、Carl Hansen & Søn
注意事項
傢具選擇
1、在選購真皮沙發
一定要警惕革質沙發冒充的真皮沙發。現在的真皮沙發一般都是用了包邊技術,所以很難充慣有的邊口來識別真假,但是,革質就是革質,他與真皮肯定有很大的區別。革質沙發摸起來沒有適手的感覺,光澤度一般不高,而真皮沙發摸起來光滑細膩,手感好,光澤度也十分高。
2、在選購實木傢具的時候
要注意觀察紋路,謹防一些貼面傢具混跡其中。
3、有傢具的表面油漆
膩料厚重,一般碰到這種傢具都要十分小心,因為這種傢具只能看到表面,看不見內里的材質,而這種家居往往都是用的劣質材料做的。
D. 木製傢具上雕刻竹子寓意什麼
雕花手法復雜多樣,它是技術活,更是藝術活,能體現出匠人們獨具匠心的思想,也相當考驗匠人的雕刻能力。中國人歷來追求美好的事物,這種追求也體現在紅木傢具的雕飾中,所以明清時期吉祥圖案非常盛行。現在購買紅木傢具時,很多人會考慮到傢具的雕花紋飾的寓意,特別是女孩子在選擇紅木傢具的時候,會選擇比較好看的雕花紋飾。
1、螭龍紋
龍最早是作為圖騰崇拜而出現的,以象徵祖先,神化和誇大自己氏族的力量。龍能興雲雨,利萬物,使風調雨順,豐衣足食。此外,龍還是美德、祥瑞的象徵。
2、牡丹紋:
自從宋代周敦頣名篇《愛蓮說》中寫了一句「牡丹,花之富貴者也」,富貴花於是成為牡丹的別稱。牡丹以它特有的美麗豐姿,在中國傳統文化意識中成為繁榮、富足的象徵。
3、拐子紋
拐子龍紋是變體的龍紋,高度簡化的龍頭,而龍身為回紋與卷草紋的結合體,這使拐子龍紋增添了幾分柔和,避免了線條呆板僵硬,又恰當地凸顯了紋飾的硬朗、挺拔,因此拐子龍紋是剛柔並濟的圖案紋飾。
由龍紋變體而來的拐子龍紋作為花型元素,取龍的「富貴」之意,以及卷草紋的「連綿不斷」之意,因此寓意富貴不到頭、子孫延綿不斷。
4、蝙蝠祥雲紋
蝙蝠簡稱「蝠」,因「蝠」與「福」諧音,人們以蝠表示福氣,福祿壽喜等祥瑞。民間繪畫中畫五隻蝙蝠,曰《五福臨門》。舊時絲綢錦緞常以蝙蝠圖形為花紋。
「福從天降」圖案以「蝙蝠」、「祥雲」圖紋構成,喻福運臨門。
「蝙蝠」寓「遍福」。象徵幸福,如意或幸福延綿無邊。
5、西番蓮紋
西番蓮紋在西方紋樣中的地位特殊,就好像是中國的牡丹紋。造型優美,匍匐蜿蜒,枝葉可隨意綿延,適用於紅木傢具各個部位的雕刻。
6、竹紋:
又稱竹子紋。竹,清高而有節,寧折不屈,開懷大度,通常與梅、松組成歲寒三友紋飾。竹歷寒冬而枝葉不凋,故歲寒三友,竹居其一。竹滋生易、成長快,故人們用來喻子孫眾多。同時,竹臨霜不凋,四季常綠。以其拔節向上,虛心有節,而被譽為梅蘭竹菊四君子之一。竹,與「祝」同音,又有吉祥祝福的寓意。
7、靈芝紋:
靈芝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吉祥、富貴、美好、長壽的象徵,有「仙草」、「瑞草」之稱,靈芝紋也是皇家與民間傢具及其他器物上的常見紋飾。
8、纏枝紋:
又稱萬壽藤、轉枝紋、連枝紋,是一種以藤蔓、卷草為基礎提煉而成的傳統吉祥紋飾,寓意生生不息,萬代綿長的美好願望,體態生動優美,富有動感。
9、麒麟紋:
E. 軟裝傢具風格都有哪些
一、美式傢具
美式傢具比較復雜,凡在1608至1830年期間製造的任何傢具均屬於早期美國或殖民時期。當時均手工製造堅固實用傢具做貯藏、進膳、坐卧之需,傢具組合多使用木釘而非鐵釘;傢具的支腿多以割削法製成。其後歐洲各國殖民者攜帶最優良傢具以來,受法國、英國及其它國家設計家之影響,殖民時期傢具漸趨向於華麗,笨重傢具逐漸為較輕、較實用型式所取代。
早期美國式傢具主要以槭樹、樺樹及少數松樹製造。流行塗裝法為茶褐色或淡蜜槭木色。最常用於美式傳統傢具的木材為桃花心木, 塗裝則多為深紅或褐色。
美式早期傢具在材質及色調上表現出粗獷、不經加工的質感,而自由組合成各種所需也是美式傢具的重點;受到墨西哥傳統手工影響,原住民圖騰夾雜各式草編物,厚重的原木色,都讓美式傢具很受國人喜愛,而編織布的使用更讓美式空間更顯特色。其編織布以原質地者為多,在色繫上活潑鮮明抑或溫暖高雅,都可以是美國風的表現。
二、法式傢具
法國自文藝復興時期就是歐洲文化交流的中心,加上法國波旁王朝政局穩定、國力雄厚;自路易十四一直到路易十六,法國傢具都是歐美傢具的領跑者,其繁華奢侈程度無出其右,至今仍被人喜歡。
法式傢具帶有濃郁貴族宮廷色彩,並富含藝術氣息。強調手工雕刻及優雅復古的風格。如:法式仿古傢具以桃花心木為主要材質,完全手工精緻雕刻,色澤以胡桃木和原木為主要材質,保留典雅造型與細膩的線條感,使傢具多一份古樸的風味。法式傢具為優美線條傢具的最常見者,都源於歐洲法國。
到了帝政時期,法國國力有所下降,人們的審美觀也從路易十五的婉約優美的洛可可風格轉移到了文藝復興時期的觀念,這時的傢具也為時一變。
法式傢具之另一特徵為材面上有所謂仿古塗裝之小黑刮痕,此類刮痕為模仿古老傢具而特意製成者。要布置出有法國風味的家,首先一定要是個配色高手,因為法國只在色彩上以素凈、單純甚至質朴見長。愛干凈的法國人,在傢具的顏色上偏向明亮色系,其中以米、黃、白、原木色最多。
三、義大利式傢具
義大利系文藝復興運動發祥地,亦是創造文藝復興式傢具的溫床,在十五世紀末義大利的傢具藝術吸收了古代造型精華;義大利亦是巴洛克風格的發祥地,其所創始的巴洛克裝飾圖案在宮廷中的傢具,上面刻飾著神話中的裸體雕像、獅、鷹以及渦紋、蚌形等綜合圖案,並施以華麗的油漆和貼金處理。
使整個室內顯得富麗堂皇而極盡奢華之能事,這種以羅馬為中心的宮廷巴洛克風格在1750年代發展至巔峰狀態,十七世紀後巴洛克的傢具以北部地區為製作中心,這些傢具多以純熟 精良的技巧,通過良好的結構型式,表現出極為剛強的特性。
義大利式傢具模仿羅馬及其它大城市當時華麗傢具,簡化其設計並減省若干裝飾而成,義大利式傢具特徵之一為使用直線條,常用木材為櫻木或胡桃木,多塗裝成淡褐色。
近代義大利式傢具喜好金碧輝煌的歐風金屬銅系列傢具家飾,如純銅銅床、銅制傢具等。
義大利傢具給人的感覺往往很有變化,產品形式不一,勇於創新,總能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受;所以當你遇到巴洛克風格的義大利古典傢具,還沉醉在那種奢華里時,轉頭就可能遇到迥然不同,簡約時尚的義大利現代傢具。
近來義大利流行藤製的床,符合人體工學以及理性化,再加上工業設計重鎮米蘭對傢具品質的要求,使得義大利傢具在世界各國均以高檔貨陳列。
義大利傢具對細邊車縫及皮格製品的講究,最能讓人一目瞭然,而近年來的環保風潮,也對義大利傢具風格產生影響,過去金屬感強烈,以及讓人感覺過份理性冷酷味,將在世紀末反璞歸真形成有溫暖感的傢具。
四、英國式傢具
早期的英國式傢具美觀、優雅而且調和;喜用有飾條及雕刻的桃花心木。
大英帝國的臣民總是很「紳士」的,英國最流行的話就是「別家的都是大頭鵝!」,意思說別人的東西都是傻傻的,正因為這樣,英國的傢具系列變化不大,比較保守;然而英國人在遇到社會巨變時,又非常機敏、聰明,比如坦克、航空母艦都是英國人發明的;傢具也一樣,英國的喬治時期,出現了一大批影響世界傢具潮流的大師,他們善於學習,創新,曾經在世界傢具史上寫下輝煌一頁。
英國的裝飾傢具發展較為遲緩,當巴黎等地的傢具風格已從文藝復興盛期 轉入晚期時,此風格才傳入英國流行起來,直到伊麗莎白女王時代英國傢具藝術才走上新的途徑。英國式傢具予人的感覺較為沉穩、典雅、若再加上木質崁花圖案,則更具古典的韻味;早期英國傢具以橡木為主,在十五世紀哥特式傢具時期是特殊嚴肅而單純的風格;採用框架鑲板結構方式及典型的窗格花飾及折疊亞麻布裝飾。
進入巴洛克時期,發生兩種極為顯著的變化,一方面是鄉間較為粗糙的橡木平刻傢具,代而起的是單純胡桃木傢具。
另方面是皇宮和貴族受義大利與法國宮廷裝飾的影響,採取了極端奢華的裝飾形式。在十七世紀末期英國厭棄了這種流風,轉而專心致力於本土胡桃木傢具之發展,外型上流露出質朴而素雅的感覺,更由於英國人民對實用性的需求特別重視,以至於在實用傢具的設計和製作方面也顯著無比的成功。
五、中國式傢具
中國式傢具中向來以雕刻著稱、雕刻中尤以審文、迴文、滿卷為意、梯形、鳳爪、貓足、幾何形體為多;材料以珍貴木材為主,裝飾以雕漆、鑲嵌、貼附為多;直接彩繪、起線、倒楞最為普遍。
在中國古典傢具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曾明顯形成四種最重要的設計風格:
1.楚式傢具(周代至南北朝)
2.宋式傢具(隋唐至元代及明朝早期)
3.明式傢具時期(明代中期至清代早期)
4.清式傢具時期(清代中期以後)
明式傢具造型線型簡練,挺拔而輕巧。由於木材本身的色澤紋理美觀,所以明式傢具很少施用髹漆(xiu qi),僅僅擦上透明蠟即可以充分顯示木材本身的質感和自然美。製作工藝精細合理,全部以精密巧妙的榫卯結合部件,大平板則以攢邊方法嵌入邊框槽內,堅實牢固,能適應冷熱干濕變化。
明式傢具裝飾以素麵為主,局部飾以小面積漆雕或透雕,以繁襯簡,樸素而不儉,精美而不繁縟。傢具線條雄勁而流利。傢具整體的長、寬和高,整體與局部,局部與局部的權衡比例都非常適宜。造型厚重,形式繁多。
清式傢具在造型上與明式傢具的風格截然不同,首先表現在造型厚重上,傢具的總體尺寸比明式傢具要寬,要大,與此相應,局面尺寸、部件用料也隨之加大。其主要特徵是,造型莊重,雕飾繁重,體量寬大,氣度宏偉,脫離了宋、明以來傢具秀麗實用的淳樸氣質,形成了清代傢具的風格。裝飾圖案多用象徵吉祥如意、多子多福、延年益壽、官運亨通之類的花草、人物、鳥獸等。
六、北歐傢具
人性化的生活意識,高品質的傢具材料,使得北歐傢具在品味人士里有著高評價的口碑,強調創造溫暖色彩的家是北歐傢具的重點風格,因此山毛櫸、編織布、斑駁色調的陶製品、草編物為主要材質,北歐傢具呈現多元及環保概念。
北歐包含丹麥、芬蘭、挪威、瑞典等,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為主的國家。北歐傢具的主要特色一方面建立在它的有機造型和輕巧感覺上面,另方面則根植於它的優美材質感和純熟製作技藝上,北歐的設計家深刻了解「成熟的造型乃是最完美的型式「,遂以圓潤自然而具有抽象雕塑感覺的有機型作為傢具造型的主要憑依。
同時北歐設計家認為「將材料特性發揮到最大限度,是任何完美設計的第一處理」,因為它們運用靈巧的技法,從木材、編藤、紡織物、金屬等所有傢具材料的特殊質感中求取最完美的結合與表現,而予人一種非常自然、豐富、舒適、親切的視覺與觸覺感。
七、南歐式傢具
南歐式傢具以義大利、西班牙、希臘、葡萄牙為主,因均為拉丁系的民族和相同的環境,故南歐各國傢具皆有其共同的特色。
公元前以古埃及風格為主要考跡對象,型態粗糙、結構簡陋,世紀初以羅馬傢具為一大特色,風格採用極為嚴謹的長方形結構,使用銅材,模仿自然物造型為主;中世紀傢具以仿羅馬風格與拜占庭風格為特色。
十四世紀進入所謂哥特式風格,仍仿效中世紀單純生硬之型式;十五世紀文藝復興時期風格來源於古代樸素型式,十七世紀進入輝煌的巴洛克風格,材料使用曲線,以浪漫主義精神為型式設計。
十八世紀為洛可可風格的發跡,造型以岩石和蚌殼等曲線為裝飾特色,十八世紀末新古典風格再度流行,十九世紀無一定風格和特殊型式,二十世紀現代傢具在型態上以單純流線為主題,並強調機能主義。
羅馬式時期與哥特式時期之間發展於義大利和歐洲西部,仿羅馬式風格的傢具以獸頭和獸爪為主要裝飾,它的主要特色是質朴無華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傢具的特色是採用壓花、刻花、染色、燙金等處理的皮革,作為傢具鋪飾。
南歐的傢具在西方傢具中屬於主流傢具,發展線索非常明顯,基本上都是以宗教、宮廷傢具為主流,而後逐步滲入分散到鄉村;從最初的埃及傢具、到後來的洛可可傢具都屬於宮廷傢具;從哥特式傢具到後來的巴洛特傢具則都是從宗教教堂開始。
八、東南亞式傢具
嚴格的說東南亞傢具,或者說東南亞風格傢具不屬於一種創新的主流傢具,它和韓國傢具、日本傢具一樣屬於一種融合了本地文化和外來文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傢具產品。
東南亞傢具在設計上逐漸融合西方的現代概念和亞洲的傳統文化,通過不同的材料和色調搭配,令東南亞傢具設計在保留了自身的特色之餘,產生更加豐富多彩的變化,尤其是融入中國特色的東南亞傢具,重視細節裝飾的設計,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
東南亞傢具更多的情況下應該被稱為家居風格,屬於傢具、家紡、家飾共同「混搭」組合而成的居室文化氛圍,其最明顯的特點即是混搭,很有點我國中原「燴菜」、東北「一鍋煮」的味道,各種軟的、硬的、木的、石的、藤製的、紡織產品都攪合在一起,唯求自然、舒適;正因為這樣,東南亞風格傢具特別受節奏快的都市一族喜愛。
東南亞傢具在設計上逐漸融合西方的現代概念和亞洲的傳統文化,通過不同的材料和色調搭配,令東南亞傢具設計在保留了自身的特色之餘,產生更加豐富多彩的變化,尤其是融入中國特色的東南亞傢具,重視細節裝飾的設計,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東南亞傢具在材料上的運用也有其獨到之處。大部分的東南亞傢具採用兩種以上不同材料混合編織而成。藤條與木片、藤條與竹條,材料之間的寬、窄、深、淺,形成有趣的對比,各種編織手法的混合運用令傢具作品變成了一件手工藝術品,每一個細節都值得細細品味。
九、現代式傢具
關於現代式傢具,我們就不再多講了,因為這些產品都是繼承發展了古典傢具、主流傢具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表達形式萬萬千千,很難一一講解;大家看待現代傢具只要抓住幾點:
1、這種傢具是從哪些主流傢具上發展起來的。
2、這些傢具要給消費者帶來什麼樣的居室氛圍、文化。
3、這些傢具偏重點在哪裡,是氛圍、是功能、是亮點,定位如何
F. 義大利傢具品牌哪個比較好
1. FENDI CASA
FENDI CASA客廳真皮沙發的備受青睞源自多年的意式文化和時尚沉澱,因此既有古典的雅緻,又充滿現代感的靈動,於細節入手,構造整體的和諧之美,在奢華中體現自然優雅,簡約中又不乏時尚與高貴。FENDI CASA客廳皮沙發是傳統與創新並存、美感與實用同在的藝術品,呈現經典的貴族氣質。
G. 中國傳統傢具上的裝飾紋樣主要有哪些類型
(一)具象紋樣
具象圖案的定義可以概括為:把傳說或現實中大家熟知的具體形象加以誇張、變形或抽象化而創造的圖案。依據其內容和形象可分為動物神獸類、花卉果木類、器物寶物類、人物神祗類。動物神獸紋是指那些被古人賦予各種吉祥寓意的飛禽走獸、家畜蟲魚,如喜鵲、仙鶴、鴛鴦、孔雀等。花卉果木紋種類繁多、形式多樣、富於變化,而且還由於植物自身的特徵被賦予各種品質、氣節、寓意,為人們所喜愛。如歲寒三友(松竹梅)、四君子(梅蘭竹菊)、寶相花等。器物寶物紋多是由器物和祥雲組成的圖案,這些器物多是道教、佛教中神佛所持的法寶器物,人們認為它們具有辟邪防災、逢凶化吉的作用。主要有「太極圖」、「八寶」、「如意」等。人物神袛類紋樣主要包括現實或神話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或者帶有情節性的人物場景形象。人們藉此歌功頌德或者寄託美好願望,因此在各朝代的建築裝飾中也很常見。例如秦漢時期的神仙雲氣、功臣烈女紋樣;隋唐時期的騎射歌舞紋樣等。
(二)抽象紋樣
抽象紋樣,是一種以幾何線形為主的裝飾紋樣。主要有方勝紋、萬字紋、龜背紋、回紋、拐子龍紋、冰裂紋、棋格紋、雙距紋、連錢紋、聯珠紋等。中國傳統紋飾的演化總體趨勢是由寫實的、生動的、多樣化的實物形象逐步走向成抽象的、符號的、規范化的幾何紋飾的。在早期,裝飾紋樣的美不僅在於其形式,而且是「有意味的形式」。由於它是積淀了圖騰、宗教、皇權、禮制、和祈福文化等等社會審美情感的自然形式。所以,離開了形式自然沒有美,然而只有自然形式也不其為美。然而,隨著歲月的流逝、時代的變遷,這種「意味」卻因其重復仿製而逐漸退卻,變成規范化的一般形式美。於是,這些抽象紋飾又確乎成了各種裝飾美、形式美的最早的樣板和標本了。人們對它的感受、領會、掌握需要通過融入自身對現實事物的觀察、想像和理解的成分。所以,在這個從再現到表現,從寫實到象徵,從形到線的歷史過程中,人們不自覺地創造了和培育了比較純粹的美的形式和審美的形式感。韻律、對稱、均衡、重疊、疏密、反復、變化、統一等種種形式規律,逐漸被自覺掌握和集中表現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