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傢具家居 > 阿叔家居

阿叔家居

發布時間:2021-03-02 07:17:58

❶ 香港人怎麼稱呼陌生的中老年男子和女子

陌生的中老年男子和女子

正式的通常都叫先生,太太,小姐或女士。比較多人這樣稱呼,回始終是比較有禮貌的答叫法。
市井一點的就叫阿伯,阿叔,阿哥及叫阿嬸,阿婆,阿姐。通常是中下階層的稱呼,在菜市場和街邊大排檔就很經常聽見。

這裏當然有香港的網友,相信樓上兩位就是。

❷ 尋葉世榮的資料

葉世榮是中國香港殿堂級搖滾樂隊Beyond的鼓手,其籍貫為廣東省台山市。葉世榮受Deep Purple的影響而開始接觸搖滾音樂,並且自學了打擊樂器和吉他等。1983年與黃家駒等人組成了Beyond,從此走上了人生的音樂旅途。Beyond解散後,葉世榮開始發展其個人事業,發表了幾張個人唱片;並且和不同的音樂人合作,推出了許多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同時成立公司培養年輕音樂人,為樂壇輸送新鮮的血液。另外葉世榮是知音鑔片(Zildjian Cymbals)香港地區代言人。

中文名: 葉世榮
外文名: Yip Sai Wing
別名: 阿榮
國籍: 中國
出生地: 中國香港
出生日期: 1963年8月19日
職業: 音樂人、鼓手
經紀公司: 百娛時代
身高: 5英尺7英寸
血型: O型
祖籍: 廣東省台山市
教育程度:高中
家庭成員: 父母、兩妹

出生地點:香港 身高:5英尺7英寸 體重:140磅(63.5公斤) 星座:獅子(帥勁獨特,真性情男兒瞬間魅力一網打盡) 血型:O 教育程度:Form6 家庭成員:父母、兩妹 個人願望:樂隊有成就 喜愛的歌手:Steve Smith,Dave Vecik,Tony Macaipine,Chick Corea 嗜好:音樂、釣魚 喜愛的書:古典文學 喜愛的顏色:除了啡色的任何色 喜愛的動物:兔、狗、鶴 喜愛的季節:冬 喜愛的影視人物:石堅、周潤發 喜愛的音樂人物:The Beatles、David Bowie、Pink Floyd、Yes、Led Zeppelin、Deep Purple、Queen、Prodigy、Pearl Jam、Jamiroquai、Suede、Kula Shaker、The Cardigans、Massive Attack、Linkin Park、Zwan、Korn、Michelle Branch、The Chemical Brothers
發展歷程
1983年
葉世榮於本年與黃家駒等人組建Beyond。
1993年
6月,黃家駒在日本東京意外去世,葉世榮與Beyond其他成員繼續以樂隊名義發展。
1999年
12月,Beyond宣布暫時解散,葉世榮開始發展自己的音樂事業。
2001年
8月,推出首張個人唱片《美麗的時光機器》。
2002年
5月,成立個人網站。
2003年
葉世榮於本年與他的Beyond隊友們舉行「Beyond超越Beyond」世界巡迴演唱會。 8月,EP《Remember You》在香港上市,市場反應良好。
2005年
葉世榮於本年與他的Beyond隊友們舉行「Beyond的故事」世界巡迴演唱會並宣布解散Beyond。 11月,發表個人專輯《葉子紅了》。
2006年
3月,葉世榮正式簽約大陸唱片公司「飛樂唱片」,進一步把事業重心轉移至中國大陸。然而為了協助香港的搖滾樂推廣,他會參與香港的大型搖滾樂隊音樂會的演出,亦為旗下樂隊爭取表演機會。
2008年
葉世榮在這一年積極投身慈善事業,成為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募捐形象大使。四川地震後,參加了許多賑災演出活動和公益歌曲錄音(如《四川不哭》、《愛在每個人心中傳遞》等)。 6月10日,參與Beyond隊友黃家強舉辦的「海闊天空」音樂會的演出。 11月8日,與Beyond隊友黃貫中在新加坡舉辦「Beyond Next Stage Live 2008」演唱會。
2009年
葉世榮開始與他旗下的簽約樂隊Ever合作,並於8月29日推出專輯《慈悲》。
2010年
1月20日,推出專輯《比從前更愛你》。
個人大碟
《美麗的時光機器》 《Remember You》 《葉子紅了》 《慈悲》 《比從前更愛你》
個人單曲
《一切會好》(2000年)

《虎口》(與鄧建明合唱)(2001年) 《先知》(2004年) 《沒有你 還愛你》(2006年) 《想要你知道》(2006年) 《快樂到老》(2006年) 《無界無解》(2007年) 《慈悲》(這是葉世榮先生自創的「菩提搖滾」)(2009年)
其他作品
群星《愛在每個人心中傳遞》(參與演唱)
群星《過年嘍》(參與演唱)
為其他人創作的作品
黃翊《就算》(參與編曲) 林楚麒《怨你沒留下》(參與編曲) 盧巧音《世界盡頭冷酷異景》(作曲) EO2《繼續唱》(編曲)
參演電影
《靚妹正傳》(1987年)
《戀愛季節》(1987年) 《肝膽相照》(參與配樂)(1987年) 《黑色迷牆》(1988年) 《吉星拱照》(1990年) 《開心鬼救開心鬼》(1990年) 《忍者龜》(參與配音)(1990年) 《Beyond日記之莫欺少年窮》(1990年) 《豪門夜宴》(1991年) 《愛情傳真》(1998年) 《裳在我心間》(2000年) 《烹屍之喪盡天良》(2001年) 《山村老屍3惡靈纏身》(2001年)
《現代灰姑娘》(2002年) 《失敗家族》(2002年) 《墨斗先生》(2004年)
參演劇集
《廉政追擊》(2000年)
參與主持
《Beyond放暑假》(共12集)(1991年7月至9月) 《暑假玩到盡》(1992年)
榮譽列表
第三屆勁歌王「網路人氣大獎」 第三屆勁歌王「網路人氣男歌手」 2005年度亞太音樂榜「港台地區最佳搖滾獎」 2005年度9+2音樂先鋒榜「樂壇生力軍男歌手獎」 2006年粵港未來巨星娛樂周刊「最受歡迎搖滾歌手大獎」 2006年度雪碧榜中國原創音樂流行榜「港台金曲獎」 2006年度網路娛樂英雄會「最具音樂精神獎」 第四屆勁歌王「勁歌唱作人」 2006年度9+2音樂先鋒榜「電台聯頒製作人獎」 2007年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募捐大使」
成長篇
小時候,家境很貧窮,一間細小的房子就住上了五個人,晚上睡覺時還要家人擠到唯一的一張床,生活很清苦。父親是在工廠里上班的,收入很微薄;而母親雖是家庭主婦,但為了生活,她常常會接一些「手工仔」回家幫補家計。縱然我們的生活水平如斯低劣,但父親畢竟是一個刻苦勤奮的人,他的工作表現在後來終於獲得了老闆的賞識,在老闆的支持和鼓勵下,父親便成立了自己的工廠,而我們的生活亦漸漸有了改善。 在那些貧窮的日子,家裡又怎會有閑錢給小朋友買玩具?但這也難不到我的父親,因為他有一雙技藝純熟的手。當我們想要新玩具的時候,他便會拿來木板、釘子等材料,給我們製造一些新奇的玩具和游戲,記憶中就有康樂棋和釘板等。後來我稍為長大了,也學父親自製一件又一件的玩具,那滿足感和快樂已不單是來自完成了的玩具,還來自製作時的過程,一份做木工的喜悅。 這些對創造的興趣仍然持續,就在那個原子粒收音機誕生不久,真空收音機剛被淘汰的年代(亦即是我的中學階段),我開始對電工和電子技術感到好奇,還常常跑到圖書館借閱有關的書籍並加以研究。我會把街上拾到的電視機和收音機拿回家裡解體,然後借書本研究各種零件的名稱和用途。隨知識的增加,我成功製造了擴音機、無線電咪、甚至「千人震」。猶記得當年我把這個捉弄人的玩意「千人震」拿回學校,瞞騙同學說是「測謊機」,都不知有多少人遭殃;據說李小龍也是用這個電自己呢! 雖然我對電工甚有研究,但從沒有想過會在這方面發展,只是純粹視之為興趣。倒是升上中五時,因為訓練有素,所以在物理科有了上佳的表現。 我的學校生活較平淡,除了音樂和電工外,惟一的興趣就是足球。從小學三、四年級開始,我已經熱衷於這種運動,差不多每天的小憩、午飯時間和放學後,都是踢足球度過。我的成績從來是中規中矩的一類,不太差也不曾留過級,最尷尬的一次不過是中三時由於科目增多,很吃力才勉強升上中四。我共考過兩年會考,之後讀了一年中六,可惜投考中文大學失敗了,便決定投身社會,開始工作。 人們說聽搖滾音樂的,多是反叛青年,但我絕對不是。我覺得反叛青年這問題跟自身背景有重要關系,亦取決於生活上有沒有條件造就給你去反叛。自問家人從來較愛惜我,而我亦很聽他們的說話,學業又不太差,根本就無需要反叛。再回看一些年青人,都是因為家庭、學校、朋友問題上遭遇不幸的事情,才會形成不滿現實的反叛心理。對比起他們,我的確幸運,至少我有個不錯的童年,既有父母照顧,又要看管兩位妹妹,所以自己並沒有學壞,也度過了一個平淡而快樂的少年成長期。
音樂篇
我讀幼稚園的時候,已經對音樂很有感覺。例如在唱遊課中學會了某些歌,便會牢牢記著,無論是下課回家途中又或是在家裡,也不忘哼起來。在電視上看到有人打鼓,我又會把面盆、餅罐等器皿放到面前敲擊,並配合著節奏唱起從學校學回來的歌曲,直至母親發現了,才羞怯地停止。到了小學,我仍然喜歡音樂課,還對節奏產生更濃厚的興趣,猶記得學校隔鄰曾經是一個地盤,每天都會聽到打機的聲音。那時侯我會在課室里做白日夢,完全置身於打機的隆然巨響中。當這個重型機器一下一下敲著,我便會在心裡計算每一下撞擊相距的時間,並暗地裡同步和應著這種機械式的聲音。直至後來我才懂得這喚作節奏感,並要感謝那些日子讓我在體內建立了一種時計式的運動,因為這對日後玩音樂有著重要的意義。 收音機也是自己年少時期接觸音樂的重要媒介,它讓我認識了不少流行音樂,包括英文歌及中文歌。至於真正接觸搖擺音樂,則是透過中學時代結識的一位同學,他的名字叫林廣培(Peter Lan),後來在Beyond於1989年舉行的音樂會中,他亦有幫忙彈奏鍵琴。當他播放Deep Purple給我聆聽的時候,我深深受樂隊的豐富節奏感吸引,而那些「Jar Jar 聲」的吉他亦令我感到十分新鮮。之後我陸續接觸了其他搖擺樂隊,例如Pink Floyd、Yes、Led Zeppelin、Queen等,主要都是來自英國方面的。直至今天,Deep Purple的《Machine Head》大碟仍然是我最為心愛的唱片。 十二歲的時候,我用零用錢買了自己生命里第一張唱片內,那是女歌手杜麗莎的妹妹Charing Carpio的個人英語專集。我知道Charing除了唱歌外,也懂得演奏低音吉他,而我買這張唱片的原因,是因為很喜歡她在唱片中演繹了The Beatles的《Drive My Car》的版本。還記得當時市面上也很流行翻版的卡式盒帶,所以我擁有的第一盒卡式帶就是那些什麼雜錦《Hit Songs》的翻版錄音。 同年我亦開始跟林廣陪玩起音樂來。其實他自幼便有學習鋼琴,後來又彈起木吉他,但個我跑到他的家裡做客時,他會演奏Elton John的名曲,並且教導我彈奏木吉他。不久他更將興趣轉移到電吉他身上,而由於我對打鼓的興趣日見濃厚,便跟他提起組成樂隊。到了中二階段,我和Peter認識了鄰班一位元同學,知道他懂得玩奏低音吉他後,便正式組成了一隊三人樂隊,還常常跑到港島的國際琴行租Band房練習。 雖說中學時代自己已當上鼓手,但關於打鼓的技巧,我都是自學的。除了從唱片偷師外,我也會留意電視播放的音樂節目。觀察鼓手們的演出。玩了音樂一段時間,認識的朋友多了,便常請教一些技術比我出色的鼓手,從中學習打鼓的要訣。 早年我並沒有屬於自己的一套鼓,只以木箱和餅罐代替,不過家人見我這樣熱心,便跟我約定,如果考試取得好成績,便送我一套鼓,結果就在中二那年,我的願望達成了。記憶中那套鼓價值四百元,雖然頗為殘舊,但我已經感到十分滿足,快樂。事實上家人並沒有干涉我的興趣,因為他們情願我留在家裡打鼓,也不希望我隨便走到街上遊玩。其實我第一件接觸的樂器並不是鼓。小學時候,爸爸曾教我吹口琴,而到了剛踏入中學的歲月,我也嘗試學習小提琴。記得當年學校有一些音樂活動供同學們參與,例如號角隊,銀樂隊及其他樂器班,而當我從老師口中得知小提琴是樂器之後,便很有興趣一試。可惜學了一段時間後,仍然拉得不好,因為小提琴很細小,只要手指移動少許,音便會不準,甚至走音,所以時常拉到似沙雞,未機就放棄了。另外我也曾在銀樂隊任鼓手,但不久便發現那根本不是想像般有趣,所以還是退出了銀樂隊,專心跟同學組樂隊去了。
家庭篇
我的家庭成員包括了父親、母親和兩個妹妹。妹妹們的年齡與我很接近。兄長擔心妹妹的未來,而父母則擔心我跟音樂的結盟。中學時代他們曾經擔心我會因為沉迷音樂而荒廢學業,幸好我的成績尚算不錯;投身社會以後他們又會擔心我玩Band喪志,賺不到金錢糊口。到Beyond成為正職,父親還忘不提點說「你唔好同無線糟甘多啦、做人退一步海闊天空」。說來說去,他所擔心的都是兒子的經濟問題。有時我也會跟他解釋,組樂隊是怎樣的一回事。但他的理解卻不是這樣。例如某段時間Beyond常在電視上出現,他就會認為你竄紅起來了,會賺到豐厚的財富,但當樂隊較少露面時,他便會替你的生活憂心。不過由於現在我的生活比以往安定,又有一間好的唱片公司支援,所以他們看來也較為安心了。 縱使他們為我而憂愁,卻從來不曾阻止過我玩音樂,只要是健康正常的事,他們總會隨我的喜好任我為之,不過我想學駕駛電單車的意願就曾遭到否決,因為在他們眼中,這實在太危險了。 家人在音樂上給予我最大的幫助,就是讓我擁有「二樓後座」。這地方原來是屬於祖母的,當她去世後,父親便成為產業的繼承者,是他讓我們把這里改建成樂隊的練習室,使我們有一個小天地專心做音樂。從小到大父母都沒有施加壓力在我身上,他們對我的期望也跟普通父母一樣,只希望我事業有成,有充裕能力建立自己的家。但從五年前開始,他們已不斷催促我早點成家立室,這樣便心滿意足了。關於這個問題,我知道沒有人可以強逼我,然而自己已三十來歲,委實需要一個舒適的家卑能積極地工作,至於生兒育女,自己也有想過,除了是父母的期待外,也是現階段一些切身的問題。
生活篇
給我與從前比較,我的生活環境是改善了,而我亦樂在其中,到了這個人生階段,能擁有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確實非常重要。現在我有屬於自己的地方,可以提供空間和時間給我做音樂,閑時又能讓我得到充裕的休息。雖然餘暇的時間並不多,但我都會抽空打理一下家居,務求享有一個更舒適的環境。有了這個家以後,人像是整潔了一點,可能是因為學懂了照顧自己生活的緣故。 以往的日子除了玩音樂,就是相約朋友們喝酒聊天或四處遊逛,很少理會自己的家。大概很多人都會這樣,不喜歡留在家裡,總愛向外發展。記得我的舊居就如狗窩一樣,東西隨處亂放,每天回家也不過是為了有處地方睡覺而已,所以自己對於第一次置家的印象尤其深刻。那就像重新學習生活一般,對於以前所忽視的,都要花上心思去留意,從而學習怎樣將地方布置的舒適一點,有趣一點。經歷了這個過程以後,人也修心養性了許多了。 大家一定有興趣知道我在Beyond以前的生活。中六畢業以後,我曾經在一間出入口公司當文員,但做了一段時間,以悶得發慌,熬不下去而放棄了。之後我加入了保險業,負責向客戶推廣商業保險,這無疑比以前的工作有趣。自問是那類不能被工作囚禁在同一地方太久的人,而身為保險從業員最大興趣,就是每天可以四處奔走,跟不同的人會面、對談。由於我的工作范圍是商業保險,所以多出沒於工廠區,向客戶介紹關於水險、活險等投保。有人會覺得做保險是很丟臉的事,但我卻不已為然,因為我喜歡接觸不用的人。當然在工作的過程中,少不免會給人糟質,但我的態度是有禮貌而誠懇的,所以大部分人都會很尊重我,樂意跟我傾談。事實上我在保險公司過得很狹意,甚至因為得到公司的賞識,而令我有機會修讀理工學院的夜間保險課程。要知道該課程的入學資格殊不簡單,首要條件是要在日間從事保險業,再加上公司的推薦才能入讀。也罷,那些日子我的工作正跟Beyond有所重疊,隨著課程日益加深,而Beyond又要全力以赴舉辦音樂會,在下學期不久我便放棄了這個夜間課程,專心Beyond的演出。另外還有一件事要告訴大家,當年我曾介紹家駒到我的保險公司工作,結果他在那裡度過了一年的光陰。回想那些既要工作,又要玩音樂的日子,所背負的壓力非輕。由於當時的入息不多,所以只能養活自己;而父親對我終日記掛著音樂頗有微言,所以那個階段常會情緒低落。後來Beyond要選擇成為全職,感覺更加彷徨,很明確玩音樂所賺取的不一定多,而要放棄正職又令自己極其不安,當時真不知道何去何從。然而想深一層,如果要兼顧日間工作,便不可能專心做好音樂,加上自己還年輕,當有翻身的機會,所以深思數慮下便決定全身投入Beyond,那大概就是《現代舞台》的年代。 對於曾遇過的種種生活壓力,自己總算可以支撐。每當受到壓迫之時,只要想一想家人,便不會再有任何沖動了,故此我認為好好的保重自己,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報答家人,那才更有價值。
朋友篇
給我最大啟發的朋友,首推家駒。我在他身上學到很多東西,對於音樂、工作及人事上的問題,他都給予我莫大的啟發,家駒確實是一個出色的人。另一位就是之前提過,中學以來認識的朋友林廣培,正是他讓我接觸搖擺音樂的。 我尊重每一位認識我的朋友,而作為朋友都必應互相尊重。其中一位讓我尊重和佩服的朋友,是我們的監制Jim Lee(李振權)。從小到大他都在外國讀書,基本上他是讀電腦的,但畢業以後卻選擇了組樂隊和從事音樂工作,在Engineering到監制甚至面對全盤監制過程,他都有卓越的表現。我的朋友很多都來自音樂圈,好象一眾幫助我們的工作人員也是我的好友。從前他們還是為我們調校樂器的Roadie,但現在他們很多都組了樂隊。當中包括了一位很出色的吉他手阿賢(黃仲賢)、還有彈低音吉他的細威(梁俊威),看著他們愈彈愈好,高興之餘自己亦十分欣賞他們潛心苦練的精神。 當然Beyond幾位成員亦是自己的長期的好朋友。大家正是互補不足,各有優點和缺點。有時看見對方某些缺點,便會思考一下這些性格從何而來,從他們身上,我漸漸學習到一些東西,更加了解和感受到人生。 我另一位要好的朋友是William Tang(鄧煒謙)真佩服他對音樂的熱誠。他以往曾經做過保險工作,算是捱過一段時間,但始終也沒有放棄音樂,一直堅持著組樂隊彈吉他。Willian與我很有默契,是可以互訴心聲的好朋友。很多時候,他都會以第三者的角度,為我們分析身邊的事,提供很多寶貴的意見,回頭想一想,我們的友誼已經十五年歷史,他的兒子也不小了,前幾天碰到他們,小朋友還教我超人變身,我忽然覺得自己真的變身成阿叔呢! 我也有過被朋友出賣的經驗。我痛苦的一次大概是借了錢給一位朋友,但他到現在還未償還,其實金額並不多,然而他畢竟會給你一張不能兌現的支票,這實在有點兒那個。不過我沒有再追他還錢,因為我已看清此人的真面目,也不會再信任他。但如果他肯主動聯絡我的話,我或許會給予他機會,並希望以原諒的態度改變他。現在我思想比以前成熟,只要感覺到某人會出賣我,我便不會再放太多感情在這段關繫上。 朋友是很重要的,回想家駒逝世之後,如果沒有朋友在身邊的話,那更加是一段極難熬的日子。幸好當時我得到朋友、家人、女朋友和樂迷的支援,才可以重新站起來,面對以後的人生。
愛情篇
我現在的愛情生活是快樂的。我的女朋友很愛惜我關心我,照顧周到之餘又很支援我所做的每一件事。由於我不像一般人的工作有穩定的生活規律,在時間上並未能給予她太多,加上自己又是公眾人物,接觸的人很廣泛,所以偶爾她也會吃醋和不滿,但這些都是玩玩而已,實質上她很有耐性,也了解我是怎樣的一個人,她是明白我的。 坦言自己曾有過多次的戀愛經驗,但始終覺得現在的女朋友是最體貼的,對我呵護倍至。在以往認識的女孩子當中,絕對沒有一個能為我帶來這種感覺,那些關系皆帶來謊言,甚至令我懷疑她們心裡到底想什麼,也有一些因為我是Beyond成員而看上我的例子,但後來統統都成了不愉快的經驗,而使我增加了戒心。 我認為只要兩人真心相愛,所度過的每一秒鍾自然都是浪漫的,去到那裡也一樣有趣。然而戀愛中除了有歡欣的片段外,也應該包括互相扶持的時刻。自問是緊張大師一名,當工作太辛苦,心身被折騰得好疲倦,或是對錄音不太滿意的時候,我便會情緒低落,幸好現在的女朋友會在我不快樂時鼓勵我,分擔我的憂愁,常令我有「充電」的感覺。雖然工作上她幫不了什麼,但在精神上她卻給予我很大的支援,能夠認識到一個這么疼惜自己的女孩子,我真的覺得很開心。我不是那些總把說話埋在心裡的人,所以當我感激她的時候,我會親口對她說:「你卑甘多幸福我,點搞呀?」或許這些說話是有點肉麻,但我知道只要我快樂,她也會感到快樂。就是因為沒有人可以代替她在我心目中的位置,所以她可以說是我理想的結婚物件。然而現階段還不是時候談婚論嫁。因為我希望自己的事業上了軌跡才再作打算。或許大家會感到詫異,Beyond不是已經上了軌道嗎?有些事你們不知道。我們的Band房兼錄音室『二樓後座』還有許多問題都有待解決,而工作人員多是新聘請的,一切都在起步階段,我想到了一天Beyond可以順暢的想做什麼便做什麼,那才是真正上了軌道。我喜歡小孩子,我會多灌輸點音樂知識給處於成長期的孩子,但若果孩子不喜歡的話,我也不會強逼他去接受,而會發覺他的其他喜好和長處。 人們常誤會Beyond出道的時候對愛情生活三喊其口,是因為怕引來樂迷的不滿,影響樂隊的發展,這想法真是大錯特錯。我們只是一隊專心玩音樂的樂隊,而不是明星,為何要在公眾面前提級自己的私生活呢?倒不如談多些關於音樂的問題比較實際一點罷。當然早期自己確實想過有關在公眾場合與女友手挽手的問題,就在剛推出《亞拉伯跳舞女郎》這張大碟時,自己開始察覺身為公眾人物的身份,所以跟女朋友走在街上,也會一前一後。但後來再思考清楚,發覺這樣做實在無聊,擺脫了無形的恐懼後,我便不再介意拖著女朋友四處走,加上當年的記者不象現在般瘋癲,並沒有所謂什麼狗仔隊,根本就不用擔心。如果某些樂迷因為知道我們正在談戀愛而不喜歡Beyond的話,那樣便是她們的一個損失。我希望那些先從外型喜歡上我們的擁護者,能夠用心地漸漸愛上我們的音樂,這才是我認為最值得高興的事。

❸ 想知道寫小說盜墓筆記的南派三叔傢具體住址在哪裡

……

這個沒人知道吧,下面有人告訴你的話,應該也是假的,這都是保密協議里的東西

❹ 住在上海的老公房丟人嗎

住在上海的老公房不丟人。

❺ 關於溫州的民歌,童謠

1,《馬燈調》

《馬燈調》,是一種民間曲調名。馬燈調是流傳在寧波一帶的民間樂曲,在寧波地區已有數百年的歷史。

2,《採茶調》

《採茶調》是漢族的民歌,在我國西南的一些少數民族中,也演化產生了不少諸如「打茶調」、「敬茶調」、「獻茶調」等曲調。

除江西、福建外,其他如浙江、湖南、湖北、四川各省的方誌中,也都有不少記載。這些茶歌,開始未形成統一的曲調,後來,孕育產生出了專門的「採茶調」,以至使採茶調和山歌、盤歌、五更調、川江號子等並列。

3,《對鳥》

《對鳥》是一首浙江溫州樂清山歌。「對鳥」就是關於「鳥」的問答歌,從文學題材和形式而言,它與「對花」屬於同類。「對花」體民歌幾乎遍布全國,而「對鳥」大概只有這一首,所以它的題材內容本身就非常特殊。

4,《叮叮當》

《叮叮當》,它在溫州世代相傳,深深烙印在溫州人的童年成長記憶里。上世紀50年代,溫州人第一次將《叮叮當》在首都北京唱響,並很快傳播到全國。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洲文化中心將《叮叮當》選入亞洲、太平洋地區民歌集。

5,《做客歌》

《做客歌》是瓦市小學的吳欣怡同學創作的。歌詞:「小朋友,請聽好,上門做客要記牢。進門之前把門敲,見了主人問聲好。主人請茶雙手接,接過之後說謝謝。家居擺設別亂動,翻箱倒櫃沒禮貌。大人談話不打擾,靜靜坐在一起瞧。想和朋友一起玩,另外一處不喧鬧。

❻ 粉雄救兵的節目定位

五位「粉雄救兵」,能否代表男同志?專業、中產、有品味、「姿整」,可能很符合直世界對男同志的想像。不知從何時開始,「我不是基,但我認識的男同志都很友善,又有品味。」成為許多被懷疑是男同志的公眾人物,在面對記者時的標准答案。好像藝術家、發型師、室內設計師都是男同志的地盤。
這牽涉到典型化(stereotype)的問題。採取一個比較容易理解的說法,典型化是指媒體為某個族群塑造單一刻板的形象,結果是族群里的成員自己都被潛移默化,以媒體塑造的典型為自身的想像/形象。如早期女性主義指,早期電視里的成年女人都被塑造成家庭主婦,以把家居(物質層面)和家庭(精神層面)整理得井井有條為己任,令女性在成長時,受到荼毒,以為這就是自己未來的寫照/目標;也令覺得做家庭主婦沉悶想求變的女人,帶著內疚的認為,自己沒有做好成年女人的責任。結果,家居和家庭,就成為男人囚禁女人的工具。
男同志的典型化產生同樣的問題。直世界劃出一小部份地域,以此(意識上)囚禁男同志。好了,即使「粉雄救兵」打勝了一仗,在品味之戰上徹底地擊敗兼羞辱直男人,也只會加深了這個典型化的現象。各行各業各階層都有男同志:踩白波鞋開工不足的建築工人、「中途轉基」的朝九晚九草根已婚中年男人、「雙失」的青少年、滿頭銀絲的阿伯、電梯大堂經常打嗑睡的阿叔;這些非專業和沒有品味的男同志(下簡稱「邊緣男同志」),受到是雙重的打壓──即是說,不單繼續承受著世界對男同志歧視,還要面對作為「不合格」(沒有品味)的男同志的壓力。
這是一個「有雞先定有蛋先」式的問題,當男同志在成長/擇業階段階段發現,某些行業對自己的性取向比較開放接受,男同志入行人數占的比例較高是很正常的事。而又正因為是男同志在這些行業的入行人數較多,這些行業又發展成對男同志的性取向比較開放接受。男同志是否天生有藝術細胞?天生有設計天份?難道男同志作為一粒精子時已經是一粒有品味的精子?這種生物決定論的說法一早被女性主義拆得體無完膚。
簡言之,「粉雄救兵」典型化男同志,錯不在「沒有再現男同志的不同面貌」本身,而是將「品味加專業」與「男同志」緊扣,令「邊緣男同志」更感落單。當「品味加專業」成為男同志挫敗直世界的力量,「邊緣男同志」沒有品味,也不是專業,難免會感到被去力量化(disempowerment)。這是一個「讓一小部份人先富起來」的男同志版本。 女性幾十年來,受到如何打造身體的流行工業大包圍,發型、皮膚、體型、衣著飾物和飲食,全都有可做和不可做(do』s and don』ts)的金科玉律。幾多OL,每月將人工乖乖自動轉賬給Parda和SKII。不止失去金錢,還失去對身體的控制權。萬惡肥為首,可惜變瘦的過程是西西弗斯搬石頭的現代版,無論如何減,你還是要回頭起點──再減肥,因為你不夠瘦。黃子華在棟篤笑中有個很精警的觀察:「無論你如何減,你還是不夠瘦。因為瘦的標準是,你現在的體重再減三十磅。」
流行工業不斷擴展版圖,需要找尋新的消費者,又豈會放過地球的另一半人口──男人。「粉雄救兵」現在赤裸裸的示範,如何放棄你對於身體以至生活方式的自主權,以換取一個「美好」的生活/伴侶/將來。「粉雄救兵」的態度,並非如售貨員那種「你不如嘗試這樣這樣,你看,他這樣這樣好像比較好」的連哄帶騙軟銷;「粉雄救兵」有龐大的流行工業撐腰,訴諸語言暴力,從高高在上的品味設定者角度,批評和羞辱沒有品味的人,一方「拯救」、一方「追隨」。這是品味法西斯。
五位「粉雄救兵」言詞尖酸刻薄,畫家拜恩被捉去剪頭發、人工地弄黑膚色、買衣服和重新裝修布置房子。節目中,直男人的品味,是墮落的象徵。節目的文字簡介,指拜恩「難怪三十有八亦婚娶無期」,直男人為獲得直女人以至直世界的歡心(注意,是直女人的歡心,不是男同志的歡心),向男同志的品味法西斯投誠。 美國的觀眾調查報告顯示,「粉雄救兵」的主要觀眾是直女人跟男同志,直男人其實對節目興趣不大。不難理解,各取所需,直女人暗笑:「我受了流行工業的苦那麼多年,怕扮得不夠靚做豬扒,現在輪都輪到你這班直男人。」,男同志暗笑:「你班直男人歧視我們那麼多年,輪到輪到我們歧視你們。」換轉被玩的不是品味差的直男人,是品味差的直女人和男同志,節目可以一模一樣的進行,但收視大概就不會如此強勁,因為擊不中這兩群目標觀眾。
這真的是讓男同志吐一口怨氣的節目嗎?還是再創造一個的特權階級的過程?品味設定者升上神台,跟男同志解放又有何干?抑或是應該誠實一點,自揭面紗,「粉雄救兵」是讓中產專業男同志,表現自己其實已經在社會階梯上位的「秀」,什麼受壓迫受歧視已成歷史。生活,不過是一場繼續捧林奕華揭君子逛Great到G.O.D.添傢俱……的「秀」。至於邊緣男同志,消費不起?沒有文化資本?你死是你事了。

閱讀全文

與阿叔家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觸控屏壞了4s店保修嗎 瀏覽:335
小區二樓平台防水怎麼做 瀏覽:839
重慶哪裡買家電清洗機 瀏覽:520
深圳格調傢具 瀏覽:654
怎麼找維修燈泡的人 瀏覽:617
高空室內消防水炮怎麼維修 瀏覽:310
盒尺維修視頻 瀏覽:877
在古代傢具怎麼說 瀏覽:342
上海悠躍家居用品 瀏覽:895
太原彩鋼屋面如何防水 瀏覽:997
小松挖掘機維修拆解視頻 瀏覽:696
美版蘋果7怎麼查是不是翻新機 瀏覽:816
如何區分翻新電機 瀏覽:630
拿什麼固定防水布 瀏覽:458
深圳相機維修點 瀏覽:781
介紹一種傢具 瀏覽:709
南寧家電免費上門維修 瀏覽:473
永軍家電製冷維修怎麼樣 瀏覽:630
怎麼查自己家電腦連了幾個手機 瀏覽:829
北京海鷗手錶維修點 瀏覽: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