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路板上D12表示什麼
電容是C表示 電阻R 電感L 晶元IC
B. 請專家人士提供一般的電路板都包含哪些化學元素
1947年12月23日第一塊晶體管在貝爾實驗室誕生,從此人類步入了飛速發展的電子時代。但是對於從小就對電子技術感興趣的基爾比來說可不見得是件好的事情:晶體管的發明宣布了基爾比在大學里選修的電子管技術課程全部作廢。但是這並沒有消減這個年輕人對電子技術的熱情,反而更加堅定了他的道路。
也許這就是天意,在晶體管發明十年後的1958年,34歲的基爾比加入德州儀器公司。說起當初為何選擇德州儀器,基爾比輕描淡寫道:「因為它是惟一允許我差不多把全部時間用於研究電子器件微型化的公司,給我提供了大量的時間和不錯的實驗條件。」也正是德州儀器這一溫室,孕育了基爾比無與倫比的成就。
雖然那個時代的工程師們因為晶體管發明而備受鼓舞,開始嘗試設計高速計算機,但是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由晶體管組裝的電子設備還是太笨重了,工程師們設計的電路需要幾英里長的線路還有上百萬個的焊點組成,建造它的難度可想而知。至於個人擁有計算機,更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針對這一情況,基爾比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 「能不能將電阻、電容、晶體管等電子元器件都安置在一個半導體單片上?」這樣整個電路的體積將會大大縮小,於是這個新來的工程師開始嘗試一個叫做相位轉換振盪器的簡易集成電路。
1958年9月12日,基爾比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塊集成電路,成功地實現了把電子器件集成在一塊半導體材料上的構想,並通過了德州儀器公司高層管理人員的檢查。請記住這一天,集成電路取代了晶體管,為開發電子產品的各種功能鋪平了道路,並且大幅度降低了成本,使微處理器的出現成為了可能,開創了電子技術歷史的新紀元,讓我們現在習以為常一切電子產品的出現成為可能。
偉大的發明與人物總會被歷史驗證與牢記,2000年基爾比因為發明集成電路而獲得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份殊榮,經過四十二年的檢驗顯得愈發珍貴,更是整個人類對基爾比偉大發明的充分認可。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的評價很簡單:「為現代信息技術奠定了基礎」。
「我認為,有幾個人的工作改變了整個世界,以及我們的生活方式——亨利·福特、托馬斯·愛迪生、萊特兄弟,還有傑克·基爾比。如果說有一項發明不僅革新了我們的工業,並且改變了我們生活的世界,那就是傑克發明的集成電路。」或許德州儀器公司董事會主席湯姆·恩吉布斯的評價是對基爾比貢獻最簡潔有力的註解,現在基爾比的照片和愛迪生的照片一起懸掛在國家發明家榮譽廳內。
羅伯特??諾伊斯,是一位科學界和商業界的奇才。他在基爾比的基礎上發明了可商業生產的集成電路,使半導體產業由「發明時代」進入了「商用時代」。同時,還共同創辦了兩家矽谷最偉大的公司:一個是曾經有半導體行業「黃埔軍校」之稱的-仙童(Fairchild)公司,一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設計和生產半導體的科技巨擎英特爾公司。
生活在美國大蕭條時代的羅伯特??諾伊斯向來奉行「自己動手」,12歲的時候,他與二哥自造了一架懸掛式滑翔機。13歲的時候,他們用家裡洗衣機淘汰的舊汽油發動機造出了一輛汽車。甚至還同朋友一起造出了一台粗糙的無線電收發兩用機,互相發信息。當然諾伊斯這一生最大的發明,還屬可商業生產的集成電路。
1959年7月,諾伊斯研究出一種二氧化硅的擴散技術和PN結的隔離技術,並創造性地在氧化膜上製作出鋁條連線,使元件和導線合成一體,從而為半導體集成電路的平面製作工藝、為工業大批量生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與基爾比在鍺晶片上研製集成電路不同,諾伊斯把眼光直接盯住硅-地球上含量最豐富之一的元素,商業化價值更大,成本更低。自此大量的半導體器件被製造並商用,風險投資開始出現,半導體初創公司涌現,更多功能更強、結構更復雜的集成電路被發明,半導體產業由「發明時代」進入了「商用時代」。
當然在這個「商用時代」還誕生了諾伊斯最大的成就:1968年諾伊斯離開了曾經有半導體行業「黃埔軍校」之稱的-仙童(Fairchild)公司(孕育出包括英特爾、AMD、美國國家半導體等當今半導體行業著名公司)與戈登-摩爾、安迪-格羅夫同創建了英特爾(Intel)。1929年1月3日,戈登·摩爾出生在距離舊金山南部的一個小鎮,1954年獲物理化學博士學位,1956年同諾伊斯一起創辦了傳奇般的仙童(Fairchild)公司,主要負責技術研發。1968年在諾伊斯辭職後,戈登·摩爾跟隨而去一起創辦了Intel, 1975年成為公司總裁兼CEO。
1965年,有一天摩爾離開硅晶體車間坐下來,拿了一把尺子和一張紙,畫了個草圖。縱軸代表不斷發展的晶元,橫軸為時間,結果是很有規律的幾何增長。這一發現發表在當年第35期《電子》雜志上。這篇不經意之作也是迄今為止半導體歷史上最具意義的論文。摩爾指出:微處理器晶元的電路密度,以及它潛在的計算能力,每隔一年翻番。這也就是後來聞名於IT界的「摩爾定律」的雛形。為了使這個描述更精確,1975年,摩爾做了一些修正,將翻番的時間從一年調整為兩年。實際上,後來更准確的時間是兩者的平均:18個月。"摩爾定律"不是一條簡明的自然科學定律,尊它為發展方針的英特爾公司,更是取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而微處理器也成了摩爾定律的最佳體現,也帶著摩爾本人的名望和財富每隔18個月翻一番。
當時,集成電路問世才6年。摩爾的實驗室也只能將50隻晶體管和電阻集成在一個晶元上。摩爾當時的預測聽起來好像是科幻小說;此後也不斷有技術專家認為晶元集成「已經到頂」。但事實證明,摩爾的預言是准確的,遵循著摩爾定律目前最先進的集成電路已含有超過17億個晶體管。
摩爾定律的偉大不僅僅是促成了英特爾巨大的商業成功,半導體行業的工程師們遵循著這一定律,不僅每18個月將晶體管的數量翻一翻,更是意味著同樣性能的晶元每18個月體積就可以縮小一半,成本減少一半。也可以說是因為摩爾定律讓我們生活中的電子產品性能越來越強大,體積越來越輕薄小巧,價格越來越低廉。
1900年已經退休的摩爾從美國前總統布希的手中接過了美國技術獎。今天,他的名字就像他提出的「摩爾定律」一樣,響徹在半導體行業每個人的心中。摩爾定律就像一股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統治了矽谷乃至全球計算機業整整三十多年。[3]
集成電路的封裝方式介紹
由於電視、音響、錄像集成電路的用途,使用環境,生產歷史等原因,使其不但在型號規格上繁雜,而且封裝形式也多樣。
常見的封裝材料有:塑料。陶瓷。玻璃。金屬等,現在基本採用塑料封裝。
按封裝形式分:普通雙列直插式,普通單列直插式,小型雙列扁平,小型四列扁平,圓形金屬,體積較大的厚膜電路等。
按封裝體積大小排列分:最大為厚膜電路,其次分別為雙列直插式,單列直插式,金屬封裝。雙列扁平。四列扁平為最校
兩引腳之間的間距分:普通標准型塑料封裝,雙列。單列直插式一般多為2.54±0.25mm,其次有2mm(多見於單列直插式).1.778±0.25mm(多見於縮型雙列直插式).1.5±0.25mm,或1.27±0.25mm(多見於單列附散熱片或單列V型).1.27±0.25mm(多見於雙列扁平封裝).1±0.15mm(多見於雙列或四列扁平封裝).0.8±0.05~0.15mm(多見於四列扁平封裝).0.65±0.03mm(多見於四列扁平封裝)。
雙列直插式兩列引腳之間的寬度分:一般有7.4~7.62mm.10.16mm.12.7mm.15.24mm等數種。
雙列扁平封裝兩列之間的寬度分(包括引線長度:一般有6~6.5±mm.7.6mm.10.5~10.65mm等。
四列扁平封裝40引腳以上的長×寬一般有:10×10mm(不計引線長度).13.6×13.6±0.4mm(包括引線長度).20.6×20.6±0.4mm(包括引線長度).8.45×8.45±0.5mm(不計引線長度).14×14±0.15mm(不計引線長度)等。
C. 十二路,火線,零線開關電路板
十二路,火線,零線開關電路板名稱有:線路板,PCB板,鋁基板,高頻板,厚銅板,阻抗回板,PCB,超薄線路答板,超薄電路板,印刷(銅刻蝕技術)電路板等。電路板使電路迷你化、直觀化,對於固定電路的批量生產和優化用電器布局起重要作用。電路板可稱為印刷線路板或印刷電路板,英文名稱為(Printed Circuit Board)PCB、(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FPC線路板
(FPC線路板又稱柔性線路板柔性電路板是以聚醯亞胺或聚酯薄膜為基材製成的一種具有高度可靠性,絕佳的可撓性印刷電路板。具有配線密度高、重量輕、厚度薄、彎折性好的特點!)和軟硬結合板(reechas,Soft and hard combination plate)-FPC與PCB的誕生與發展,催生了軟硬結合板這一新產品。因此,軟硬結合板,就是柔性線路板與硬性線路板,經過壓合等工序,按相關工藝要求組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FPC特性與PCB特性的線路板。
D. 12層的電路板改成6層有那些比較好的方法
這個沒有看到PCB圖,和改動的情況,不太好幫你分析。層數減少一半,這個跨度有點大。通常是減少地平面和電源平面的層數。信號層能減的空間比較少,除非電路作了大量的刪減。
E. 12v功放電路圖和電路板圖,加元器件詳解
用hood的1969吧,網上搜一搜,電路圖一大把的
F. 電路板12E200是什麼意思
電路板上面很多的數字都是有代表不同的意思的,這是為了方便後續做插件的時候好區分的
G. 只知道要哪些功能,能找人做電路板嗎
首先得有電路圖,這個自己或找人設計。
然後把電路圖畫成PCB圖,發給工廠,做出電路板,發給你。
你再買元件焊接上。
或直接人把整個都做了,請人設計製作,淘寶上就有。
H. 如何識別pcb線路板的層數,12層pcb板的辨別
多層板的電路連接是通過埋孔和盲孔技術,主板和顯示卡大多使用4層的PCB板,也有些是採用內6、8層,容甚至10層的PCB板。要想看出是PCB有多少層,通過觀察導孔就可以辯識,因為在主板和顯示卡上使用的4層板是第1、第4層走線,其他幾層另有用途(地線和電源)。所以,同雙層板一樣,導孔會打穿PCB板。如果有的導孔在PCB板正面出現,卻在反面找不到,那麼就一定是6/8層板了。如果PCB板的正反面都能找到相同的導孔,自然就是4層板了。 小技巧:將主板或顯示卡對著光源,如果導孔的位置能透光,就說明是6/8層板;反之就是4層板。
I. 下圖電路板的+5Ⅴ是怎麼得到的,現在電路板標識+5v處測得電壓為12Ⅴ,整個電路板工作不正常。
就那麼一塊電路板,不知功能不知用途,什麼也看不清楚,讓人很難猜的;
可能不需要這個5V,可能是通過其他電路產生,並非一定是採用三端穩壓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