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白岩松點評景區天價便飯反轉事件,你贊同白岩松的話嗎
一段普陀山天價便飯的消息引起了人們的熱議,有人一看到景區、天價便飯之類的詞以後,就直接批評商家,甚至罵這家飯店是黑店。但是,更多的人還是保持了冷靜,認真了解了一下事情的經過,因此,任何評價都是要基於事實的。不能想當然的評論。白岩松在點評景區天價便飯的時候,就表示,這樣的價格,就起價格來說,並沒有多麼離譜,而且還是明碼標價的,不應該說這家飯店是黑店。那麼,應該贊同他的這種觀點嗎?
一、為什麼很多人看到天價,景區之類的詞之後,就開始批評商家?
任何事情都是有原因的,人們之所以看到天價、景區之類的詞之後就開始批評景區或者商家,主要原因還是這些年來,出現了太多的景區商家欺騙消費者的事情。也出現過很多真的天價事情,讓人們已經形成了一種條件反射。因此才會出現這種反應。雖然人們不應該這樣在了解完事情真相之前隨意評論,但這也不能完全怪這些人,就是因為這樣的事情發生的多了。
『貳』 白岩松可能再也上不了中央台了是真的嗎白岩松大家都來說說..
白岩松稱做新聞有風險
有媒體同行向白岩松提問:前段時間微博上有兩個謠言,一是柴靜失蹤,二是您因為節目內容問題而寫檢查。
面對這個說法,白岩松表示:「我從來沒有因為節目的內容問題寫過檢查。如果我因為節目內容寫檢查,而且是應該做的節目內容,這一定是我辭職的那一刻但現在還沒有。我現在依然在直播,當然做新聞會有做新聞的風險,但一點兒小風小浪都承受不住,就別在大海里游泳了。」白岩松還表示了對大家的感謝,「我知道這樣的傳言中有大家的關心和擔心。我並不戀棧,如果離開央視我會告訴大家。自從我入行的第一天起,我就做好了離開的准備,但是直到目前為止,真的沒那麼嚴重。」
我的話語權已經夠多了
白岩松調侃道:「我的話語權已經夠多了,有什麼非說不可的事兒,忍一天不就又該直播了嗎?而且以我的性格,做一件事必須做好,開了微博,我就別干別的了。」
白岩松說,他最近在主張,每個人都要關心「與己無關」的事,讓自己由「老百姓」變成「公民」。每個人也要做點兒「沒用」的事,發呆、散步、聊天有什麼用?但是又太有用了。人們現在只認識「有用」的人,所以你會發現通訊錄里「有趣」的人就變得很少。中國人活得太粗糙了。我還主張,「把我們那些免費公園的圍牆給拆了,拆了以後城市會變得更透亮。」【
『叄』 白岩松對景區天價便飯反轉事件,有何評價
一:白岩松看法對景區天價便飯反轉事件,白岩松對此表示:“其實這頓飯吃得不隨便,帖子卻發得有些隨便。”
對此白岩松表示:可能是天價飯這兩年把很多人給嚇著了,於是這帖子都上了熱搜,當地市場監管部門迅速進店調查,結果發現都是明碼標價。例如,一斤梭子蟹在某生鮮超市上都超過100元,一斤紅魚198元還便宜到了180元錢,上哪兒說理都不能說人家是黑店。
此次輿情能夠迅速平息,除了舉報的內容本身站不住腳外,和當地政府應對及時有更大關系。通報一出,真相大白,因為大家心裡都有一桿秤。事實上,商家只要明碼標價,不缺斤短兩,就經得起查。此次有關部門不被輿論綁架,執法公平文明,而且迅速到位,查清事實,是平息輿情的關鍵。
『肆』 白岩松的侄子被拆遷的打死了嗎
還不是自抄己作妖鬧的,拆別人家襲的房子他出頭!知道的說他是白的外甥,沒人敢惹!結果他不依不饒動手打了黃的司機也沒人敢動手,就是怕出事,結果另外一夥拆遷的人碰上了,也不知道是白的外甥沒慣著他!一頓暴打就ko了,
『伍』 白岩松,簡介
白岩松,1968年8月日出生,中國內地節目主持人、記者,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新聞系。
1968年8月20日,白岩松出生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1985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國傳媒大學新聞系。入學後,白岩松的學習成績一直很好。1989年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廣播報》工作。
1993年,參與創辦和主持中央電視台電視新聞雜志節目《東方時空》,並推出子欄目《東方之子》。1996年,在央視做奧運會報道工作 。1997年,相繼參與了央視對香港回歸、三峽大壩截流等重大事件的電視直播。
2003年,開始主持新聞頻道的新聞專題節目《新聞周刊》。2009年,獲得「話語主持群星會年度終身成就獎」。2016年,獲得中央電視台十佳優秀播音員、主持人獎。2018年3月,任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委員。 2018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5)白岩松說電器維修黑視頻擴展閱讀
白岩松的社會活動:
2009年1月11日,白岩松參加上海世博會啟動公益晚會「世博城市之星」選拔。 2010年,主持《情系玉樹大愛無疆—抗震救災募捐活動特別節目》,在節目中擔任新聞連線人。
上海世博會期間,他參與發起了「鼓勵使用手帕,盡量少使用紙巾」的環保倡議,還擔任了「志藍環保行動」形象大使。2016年9月,參加CCTV體壇風雲人物全民健身公益跑活動。
2017年6月1日,被聘為第五屆北京環保公益大使;11月,參加第五屆「天使的微笑」兒童慈善攝影展。2018年3月15日,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主席會議通過,當選為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委員。
『陸』 關於景區天價便飯反轉事件,白岩松是怎麼評價的
在互聯網上想發表批評的意見很方便,但如果不是站在事實基礎上的批評,被打臉可能也很方便。
普陀山天價便飯一事引發了網友熱議,網友紛紛對店家進行吐槽。可在監管部門介入調查後,該事件卻出現了反轉,針對這件事,白岩松在《新聞周刊》節目中發表了看法。
白岩松的看法應該也是大多數網友的看法,網路從來都不是法外之地,視頻拍攝者和發布者會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信息化時代的來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便利,可是這也不應該成為我們信口開河的途徑,黑店可以整治,但人心黑了,生活就很難再保持平靜了。
『柒』 白岩松的一篇文章"我為什麼信任醫生
原文如下:
你願意信任醫生嗎,讀完這篇文章,相信你一定會改觀的。
七年前,因為踢球骨折,我在北醫三院做骨折手術。在手術台上,大夫問了一句:你有什麼要求?
當時,我的回答是:我會做一個模範患者。這是您的專業,一切聽您的。
手術效果非常好。在手術半年後,我回到了北醫的大院踢了一場足球,為我做手術的醫生也在場。
其實,當你信任對方的時候,對方給予你的會更多。當你一開始就帶著懷疑的眼神時,恐怕你才是最大的受害者。當下中國,醫生和整個社會之間正是處於這樣一種錯位的關系中。
這個行當介於上帝、佛與普通職業之間
今天我主要跟大家談三個層面的問題。第一個層面,我們應該怎樣看待醫生?醫生是一個什麼樣的群體?
大家說到醫生,都會說兩個詞,一個是醫德,一個是醫者仁心。
在我們這個社會當中,有哪些行業的後面是帶「德」字的?!只有教師和醫生,一個是師德,一個是醫德。我們的前人夠聰明,之所以這兩個行業後面帶「德」,因為他們維系人生中兩個最重要的健康領域,
一個是精神健康,一個是肉體健康。所以,社會對這兩個職業的要求特別高。現在很多的醫生都有委屈:我在做這樣行善積德的事情,為大家守護健康,可是還面臨著懷疑。千萬不要懷疑,千萬不要有委屈感。我還是要強調,你越靠近佛,你遭受的磨難和委屈就越多。因為你的職責大,大家的期待也就越高,大家對你的需求也高。
醫者為什麼要有仁心?!醫生這個行當介於上帝、佛與普通職業之間。大家到醫生這兒來,往往都是帶著苦痛,帶著絕望。歸根到底,與其說是到醫生那兒來看病,不如說是到醫生那兒來尋找希望。我們常說,醫生是治病救人。其實治病就夠了,為什麼還要說救人?治病只是治療病狀,但是救人是一個綜合的概念。我們面對這個行當的時候,過多地強調生命的因素,而忽略了心靈的因素。這也是社會上很多的需求跟這個行當發生摩擦的誘導因素。
干醫生這個行當,你看到的總是一顆又一顆苦痛的心,一張又一張苦痛的面孔。當然,醫生最大的幸福是,病人來的時候是苦痛的表情,經過你的治療,一段時間之後,他帶著笑容離開了。因此,心靈的撫慰和支撐原本就是這個行當極其重要的一個方面,而不僅僅是五年六年學到的醫術本身。只有把生理上的治療技能和心理上的撫慰加在一起,才構成「醫者仁心、治病救人」這八個字的全部含義。
醫生這個職業具備五重價值
醫生的價值體現在多個方面。比如說,中國人用四個字把這一輩子概括:生老病死。請問,這四個階段,哪一個階段離得開醫生?請告訴我,哪個人能夠確定一生都不會成為病人。如果你能確定自己一生都不會成為病人,你就罵醫生吧!沒有任何人敢打這個包票。
從醫德到醫者仁心,再到治病救人,都體現了醫生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價值—生命價值。
醫生僅有生命價值嗎?我覺得醫生還具有社會撫慰價值。患者有很多的痛苦,有很多的折磨,釋放往往來自醫生的撫慰。因此,一位好醫生的標志是治好病,也包括讓很多人感受到希望和溫暖。這原本是另一種醫術。醫生第二個價值就是撫慰整個社會。
我覺得醫生的第三個價值是情緒價值,第四是社會的信心價值。所謂情緒價值,社會上戾氣、抱怨幾乎到處都有,如果大家能夠有一個健康的心態,擁有一個健康的人生狀態,醫患沖突就會減少。所謂信心價值,我們中國現在什麼都不缺,但是最缺的就是信任和信心。醫患關系失衡的核心就是信任缺失。如果這個行當的改革能夠進行得更加徹底,恢復信任,就會對社會產生巨大價值。
醫生的最後一個價值呢?那就是科普價值。寫一篇論文和醫生的晉升是有關系的,但是寫十篇科普文章卻對晉升沒有影響。請問有多少醫生願意做這樣辛辛苦苦的事情?除非他有極大的道德追求和責任。但是每一個醫生都知道,科學常識的指導,會幫助相當多的人不得病、晚得病、得小病,得了急病不轉化為慢病。
生命價值、社會撫慰價值、情緒價值、信心價值、科普價值,我認為,醫生這個職業具備這五重價值。但現在醫生被整個社會安排了太多的應急價值,一到流行病傳播的時候,一到汶川地震等災難發生的時候,醫生全成了白衣天使。因為關鍵時候醫生是社會安定的穩定器。但是一過了那段時間,大家就都健忘了。
然後,又開始罵醫生。
關鍵看環境激活的是人性中的善還是惡
我前幾天也出席了中國醫師協會醫學道德委員會關於醫生道德自律的會議。道德的問題需要有力地倡導,但是僅靠倡導和自律是不夠的。中國人的人性不比一百年前更糟糕,也不比一百年後更好,關鍵是看環境激活的是人性中的善還是惡。
今天中國的道德問題似乎太大了,比如老人跌倒了沒人扶。老人跌倒了去扶他(她),他(她)會訛人嗎?我相信十個訛人的老人中有八個九個都是善良一生、謹小慎微過來的中國人。但是,在中國,老人們第一怕的就是給孩子添麻煩。當他一摔倒,一發現動不了了,立刻擔心給孩子添多大的麻煩,價值觀一下子就扭曲了。這時候,任何人伸出一隻手,他們都會像救命稻草一樣抓住,說不定就會訛人。等我們的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健全了,我想這種情況就會很少了。
因此,道德問題往往是改革不到位的問題。幾十年前,中國兩輛汽車一撞,下來就打,為什麼啊?因為打贏打輸決定了賠償。今天兩輛汽車一撞,沒有人動手,因為每個人都強制上了第三方責任險。可見,制度可以提升文明。
如果一位醫生一上午看五六十個號,水都不敢喝,廁所都去不上,如何做到耐心地傾聽每一位患者的聲音?如果做一個手術才得一百多塊錢,但一個支架利潤可能幾千塊錢,你會作何感想?要是在自己醫院做一個手術只有一百多塊錢,走穴去另外一個醫院,可能拿到一萬多塊,我們有什麼資格要求人性在這樣扭曲的制度里必須高尚?坦白地說,目前社會上出現的相當多的醫患矛盾,是在替醫療改革行進速度太慢背
著黑鍋。如果醫療改革不能快速地破局,這個黑鍋還要背很久。
在緩和醫患關繫上,不能把壓力全部推到醫生和院長身上。
科學本來就是有成功、有失敗、有探索,還有曲折的。因為醫患的風險和制度,很多醫生都不敢建議患者用冒險的治療方案。
所以我認為,中國醫療困局的突破,需要整個系統的改變。我們全部的情緒都寄託在每一位醫生溫和地對待患者上,這其實做不到,我們依然沒有進入良性循環。潤滑機制和緩沖地帶非常重要。我們在座的院長,可以嘗試在醫院設置志願者,引入NGO (非政府組織)。他們並不佔用你們的資源,只是要有一定的培訓,就可以完成長久的潤滑和緩沖。
為什麼我對醫生有這樣的情感
最後我要講一個故事,作為結束。為什麼我對醫生有這樣的情感?我的家庭曾經歷過這樣一件事。
我大學畢業回老家,即將回北京的前一天晚上,我媽給我講了一個故事。
我的家鄉在內蒙古的海拉爾。那個地方很偏遠。上個世紀70年代,我爸那時30多歲,總咳嗽,有時還帶血。有一天,他出差要去天津。我媽就囑咐他,辦完公事了一定要去醫院看看病。我爸去了天津,最後一天才去醫院。結果,他被診斷出有癌症,醫生不好當面去告訴他,只是對他說:對不起,你不能走,必須住院。
我爸肯定不幹:一堆事情,必須要回去。他掏出車票對醫生說,這是我今天回海拉爾的車票,非走不可。醫生就說,請你稍等,我去找我們的領導來跟你談。醫生去找領導的時候,我爸溜走了。
晚上,我爸在天津火車站等車的時候,火車站的喇叭響起來,居然有人找他:海拉爾來的某某某,請到火車站門口。我爸走到火車站門口,下午那位醫生,焦急地站在門口等他。原來那位醫生記住了晚上的車次。我爸就這樣被救護車拉回了醫院。
盡管我爸兩年後還是過世了,但是我媽在講述這個故事的時候,安安靜靜地說:如果遇上這樣的醫生,加上現代的技術,也許你爸的病就能治好了。
————
所幸我們處在現在,已經有足夠的技術戰勝疾病。所幸我們遇到了現在的醫生,不用在一個個火車站的站頭等待,而是直接在微信聯系。
感謝願意信任我們的醫生,即使不在門診,也會和我們在手機上聯系,正是這樣介於上帝、佛、普通職業之間的醫生,才會讓我們的疾病更好的得到治癒。
你願意信任醫生嗎,如果願意,記得問候一下,那一定是他工作中最溫暖的瞬間。
『捌』 白岩松為什麼被黑他說什麼了
因為他誇了美國咯
『玖』 白岩松說等著辭退奔喪員工的公司道歉,公司不批准奔喪員工假期,有錯嗎
近日,經常可以在網上看到一些企業管理者的霸權管理手法,例如”不參加生日宴會遭到罰款“或者”開會遲到直接被辭退“,由此可以看出很多公司管理層的風氣不正,企業工作者合法權益時常會受到侵害。
而在前些天,“員工因父親去世需請假,遭到公司拒絕,而強行休假卻被公司辭退”被盯上了熱搜,很多網友紛紛感慨:“官大一級壓死人”,“黑心管理者”。但讓人費解的是還有人支持公司管理的做法,譴責這名請假男子的行為。而後,央視對於此事開始發聲,白岩松說道:公司應該發自內心去進行道歉,並且加以改正,否則等到的就是公司員工紛紛離職的嚴重後果。
我認為白岩松老師的說法非常正確,首先公司首要目的是營利沒有錯,員工是盈利的創造者,但是公司應該更加有人情味,在我們中國百善孝為先,如果連奔喪假都能駁回,還期待企業能夠有何等的企業擔當何公司文化呢?這是管理層的錯誤理解,同時也是權力的不正當使用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