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或門電路
或邏輯及或門:來
或邏輯指的是:源在決定某事件的諸條件中,只要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條件具備,該事件就會發生;當所有條件都不具備時,該事件才不發生的一種因果關系。
如圖T1104所示電路,只要開關A或B其中任一個閉合,燈泡Y就亮;A、B都不閉合,燈泡Y才不亮。這種因果關系就是或邏輯關系。可表示為:
Y=A+B,讀作「A或B」。在邏輯運算中或邏輯稱為邏輯加。
或門是指能夠實現或邏輯關系的門電路。或門具有兩個或多個輸入端,一個輸出端。其邏輯符號如圖T1105所示。
2. 常用的基本門電路是哪幾個 其功能是
常用的門電路在邏輯功能上有與門、或門、非門、與非門、或非門、與或非門、異或門等幾種。
1、與門:實現邏輯「乘」運算的電路,有兩個以上輸入端,一個輸出端(一般電路都只有一個輸出端,ECL電路則有二個輸出端)。只有當所有輸入端都是高電平(邏輯「1」)時,該電路輸出才是高電平(邏輯「1」),否則輸出為低電平(邏輯「0」)。
2、或門
實現邏輯加的電路,又稱邏輯和電路,簡稱或門。此電路有兩個以上輸入端,一個輸出端。只要有一個或幾個輸入端是 「1」,或門的輸出即為 「1」。而只有所有輸入端為 「0」時,輸出才為 「0」。
3、非門
實現邏輯代數非的功能,即輸出始終和輸入保持相反。
4、與非門
若當輸入均為高電平1,則輸出為低電平0;若輸入中至少有一個為低電平0,則輸出為高電平1。與非門可以看作是與門和非門的疊加。
5、或非門
具有多端輸入和單端輸出的門電路。當任一輸入端(或多端)為高電平(邏輯「1」)時,輸出就是低電平(邏輯「0」);只有當所有輸入端都是低電平(邏輯「0」)時,輸出才是高電平(邏輯「1」)。
(2)或門電路板擴展閱讀
門電路輸出端的電路結構有三種型式:有源負載推拉式(或互補式)輸出、集電極(或漏極)開路輸出和三態輸出。
推拉式輸出的門電路一般用於完成邏輯運算。集電極開路的門電路(OC門)在實現一定邏輯功能的同時,還能實現電平變換或驅動較高電壓、較大電流的負載:可以把兩個門的輸出端直接並聯,實現邏輯與的功能(稱「線與」聯接)。三態輸出門廣泛應用於和系統匯流排的聯接以及實現信號雙向傳輸等方面。
3. 電路板上不用的邏輯門如何處理
電路板上是通過門電路來切換電源選擇的。
用以實現基本邏輯運算和復合回邏輯運算的單元答電路稱為門電路。常用的門電路在邏輯功能上有與門、或門、非門、與非門、或非門、與或非門、異或門等幾種。
「門」是這樣的一種電路:它規定各個輸入信號之間滿足某種邏輯關系時,才有信號輸出,通常有下列三種門電路:與門、或門、非門(反相器)。從邏輯關系看,門電路的輸入端或輸出端只有兩種狀態,無信號以「0」表示,有信號以「1」表示。也可以這樣規定:低電平為「0」,高電平為「1」,稱為正邏輯。反之,如果規定高電平為「0」,低電平為「1」稱為負邏輯,然而,高與低是相對的,所以在實際電路中要先說明採用什麼邏輯,才有實際意義,例如,負與門對「1」來說,具有「與」的關系,但對「0」來說,卻有「或」的關系,即負與門也就是正或門;同理,負或門對「1」來說,具有「或」的關系,但對「0」來說具有「與」的關系,即負或門也就是正與門。
4. 電路板上為什麼能安裝程序
電子元件安裝在電路板上。其中包括集成電路(晶元)和分立式電子元件(不是晶元的那些)。集成電路,實際上就是一個非常小,非常復雜的電路板,因為這些零件通常組合形成一個整體使用,所以把他們集中到一起,做成集成電路。集成電路有很多種,能安裝程序的,一般是集成電路中的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s)和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s)俗稱單片機。
單片機集成電路中的小零件,大部分都是二極體,三極體。數個三極體組合形成門電路(Gate),包括與門,或門,非門,與非門等。這些門電路可以進行簡單的邏輯運算(諸如1且0=0)。數個門電路組合,形成鎖存器(可以鎖存一個高或低電平,比如RS鎖存器,就是兩個與非門交叉耦合形成的)。上億個鎖存器,加上若干個控制用的三極體等,形成存儲器。存儲一系列的高低電平。這是單片機工作的基礎。
門電路還可以組合形成時鍾電路,提供單片機工作的脈沖;形成指令解碼器,各種算術運算單元等。
在時鍾電路的協調下,單片機的指令解碼器取出存儲器的指令,解碼後控制各運算單元執行運算。程序,就是一系列的指令。
單片機有了處理器(包括各種運算單元,快速的存儲器,解碼器,各種中斷系統),可以執行程序了。
家用電腦,就是幾十個單片機的組合。
操作系統,和其他的程序沒什麼不同,只是負責在多個程序之間管理和協調分配單片機資源,使多個程序協調的,快速的並發地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