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子技術實驗的目的和意義
通過這學期的實訓進一步強化了自己的焊接技術,對元器件不再僅僅是認識,而是更進一步的了解了他們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對自己的動手你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緊接著我就開始學慣用altium designer來畫電子原理圖進而生成pcb,剛剛接觸到altium designer的我一開始覺得很難去畫一個正式的電路圖,有時找個元件都要找很久,但是練習了一段時間之後,我能夠比較准確的畫出簡單的電路圖和添加適當的封裝了,並且學會了尋找一些常用的電子元件和其對應的封裝以及altium designer的一些基本操作。而且對pcb的印刷流程有了比較清楚地了解。
風。首先我們要檢查焊接的地方是否使印刷電路板損壞,檢查個電阻是否同圖紙相同,各個電容、三極體是否有極性焊錯、位置裝錯以及是否有電路板線條斷線或短路,焊接時有無焊接造成的短路現象,電源的引出線的正負極是否正確。
進一步的檢測—定在通電狀態下,仔細調節,如果調節失敗,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和邏輯進行排查,忙亂的檢測只會事倍功半,因此在整個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有耐心、心平氣和。一直找不到錯誤的時候是很容易抓狂煩躁的,注意調整心情!
通過兩個星期的實訓,我覺得自己在以下幾個方面還尚欠缺:
1、僅僅實現了俄羅斯方塊的一部分內容,自己設計做的僅僅只有四方格。這一點上有待於改進,而求自己在程序設計上還是非常不熟練的,甚至可以說是很生疏的。
2、在電路故障排查上,感覺能力上很是不足。在一段時間查找不到故障原因的時候,經常會出現心情煩躁、抓狂,甚至都有想過不它摔了!主要原因還是沒有一套自己的邏輯和和恰當的順序去排查。太過盲目了,這也是急需改進的的一點。
3、很容易自滿或自卑,應該多放點時間充實自己。這樣才不會夜郎自大或是妄自菲薄。
4、還有一點也是有待提高的,就是焊接技術!看網上的視頻焊接高手們焊貼片的元器件,用拖焊幾秒鍾的時間都可以焊好20多甚至更多個引腳,現在的我是望塵莫及的。
通過兩個星期的實訓,我覺得自己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收獲:
1、對電子工藝的理論有了初步的系統了解。我們了解到了焊普通元件與電路元件的技巧、組成元件的作用等。這些知識不僅在課堂上有效,對電子技術的 學習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有著很多用途。
2、對自己的動手能力是個很大的鍛煉。實踐出真知,縱觀古今,所有發明創造無一不是在實踐中得到檢驗的。沒有足夠的動手能力,就談不上在未來的科研尤其是實驗研究中有所成就。在實訓中,我鍛煉了自己動手技巧,提高了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㈡ 電工技術實驗電路的基本定律和定理
基本定律
電子所帶的電荷量最小,故稱為元電荷。
【電荷守恆定律】:電荷既不會消失也不會產生,只能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這個定律主要說明了電荷是一種屬性,而不是一種物體。由這個定理,我們可以想像能量守恆,電荷轉移是需要電勢能的作用,因此我們的熱發電場所做的就是將熱能轉化為機械能,再轉化為電能,產生電勢能之後推動導體內部的自由電子運動產生電流了,這樣我們的點燈就亮了,當然這其中還有很多細節問題,比如升壓降壓,整流,耦合等等。
【歐姆定律】:一段導體內的電流,跟加在這段導體的電壓呈正比,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這個定律僅僅說明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而電壓和電阻是沒有關系的,電阻是導體的根本屬性,他的大小與電壓電流沒有半毛錢的關系。這個要區分清楚,通俗的說,電阻就是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這個阻礙作用是主要看導體的阻礙能力,後面我們再分析電阻的有關特性。
【庫倫定律】:真空中的兩個點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力,與他們的電荷量的乘積呈正比,與他們的距離的二次方呈反比。這個定律與萬有引力定律很類似,一個是宏觀宇宙,一個是微觀粒子,所謂一花一世界就是這個道理吧。庫倫定律所闡述的這種作用力叫靜電力。這個定理是說明白如何產生電場的關鍵所在。
【電場】:電荷周圍存在電場,迅速運動的電荷會產生電磁場,靜止的電荷產生電場,稱靜電場。這個觀點和導體內部有電流通過時,導線外部產生電磁場的現象是一致的。
【焦耳定律】: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跟電流的二次方呈正比,跟導體的電阻及通電時間呈正比。以後在工程中,我們經常要考慮一個晶元的功耗,就是利用的電功率:單位時間內電流所做的功(P=UI)。因此我們要加散熱片,或者風扇。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電磁感應定律也叫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電磁感應現象是指因磁通量變化產生感應電動勢的現象。例如,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里做切割磁感線的運動時,導體中就會產生電流,產生的電流稱為感應電流,產生的電動勢(電壓)稱為感應電動勢。這個定理是電路分析基礎的關鍵,也是今後學習電子技術的基本定律。
㈢ 電路與電子技術實驗
1.用交流毫伏表測量交流信號時,儀器正常的頻響范圍內,信號頻率的高低對讀數沒有影響。不能用交流毫伏表來測量直流電壓和5Hz 以下的交流電壓,因為交流毫伏表的內部用二極體進行單向導電處理,直流電會被斷路。之所以不用普通萬用表來測量高頻信號電壓,是因為普通萬用表中所用元器件的同頻帶較低,對高頻信號的處理會產生頻率失真。 2.函數信號發生器一般都有三角波、正弦波、方波這三種輸出,有些功能多一點的還有這三種波形的變形輸出。其輸出端可以斷路但不能短路。 3.頻率、幅度、灰度、聚焦四個旋鈕是最常用的,但一定要注意通道的正確選擇。信號千萬不能選擇為「地」。
希望採納
㈣ 電路與電子技術實驗
電路與電子技術實驗: 實驗課是高等學校理工科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電路與電子技術實驗課教學過程由課前預習、課內操作與輔導、課後作業(實驗報告)三個環節組成,它是對理論課學習的有力配合。 一、實驗的目的 ⑴ 培養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和處理實驗數據來研究基本電磁現象及規律的能力,鞏固和加深理解所學到的理論知識,並提高學生用理論知識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⑵培養學生實事求是、一絲不苟、嚴格、嚴密的科學態度,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觀。 ⑶訓練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如正確使用常見的電工儀表、電子儀器及常用的電機、電器等設備,掌握安全用電知識及一些基本的電工測試技術、試驗方法和數據的分析處理方法等。 ⑷培養並提高學生的科學實驗素養,主動研究的探索精神和遵守紀律,愛護公共財產的優良品德。 二、實驗課的要求 1.實驗課的預習(課前): 學生在每次實驗課前必須認真預習實驗,復習相關理論知識。否則,實驗的進行將事倍功半,而且有損壞儀器和發生人身事故的危險。凡沒有達到預習要求的學生,均不得參加本次實驗。 ⑴ 明確實驗內容,掌握與實驗有關的基本理論,了解實驗儀器和設備的使用方法,知道實驗的操作程序以及注意事項等。 ⑵ 簡要寫出實驗預習報告。內容包括: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電路、數據記錄表、預習思考題的解答等。 ⑶記住操作上需特別注意的問題和預習中尚欠理解,需在實驗中弄清的問題。 2.實驗的進行(上課): 良好的上課習慣、工作方法和正確的操作程序是實驗順利進行的有效保證。為此,可參照下列程序進行實驗: ⑴實驗一人一組。部分需要兩人一組的實驗要團結協作、共同探討。 ⑵ 接線前,應先按設備清單清點設備,並了解各儀器設備和元器件的額定值、類型、使用方法和電源設備情況。 ⑶實驗中所用的儀器、儀表、實驗板以及開關等,應根據連線清晰,調節順手和讀數觀察方便的原則合理布局。 ⑷接線應遵循「先串聯後並聯」、「先主後輔」的原則(檢查電路時,也應按這樣的順序進行),先接無源部分再接有源部分。不得帶電接線,因而接線前,應先將所有電源開關斷開;為避免過電流、過電壓損壞設備和元件,接線前應將可調設備的旋鈕、手柄置於最安全的位置。 ⑸ 接線時電路的走線位置要合理,接觸要良好,並避免一個接線柱上聯接三根以上的導線(可將其中的導線分散到等電位的其它接線柱上)。接好線路後,應先自行檢查,再經教師復查後才能接通電源。改接線路時,必須先斷開電源。 ⑹ 實驗中要膽大心細,一絲不苟,認真觀察現象,同時分析研究實驗現象的合理性。若發現異常現象,應立即切斷電源,查找原因,或找老師一起分析原因,查找故障。如果需要繪制曲線,則至少要讀取5組數據,而且在曲線的彎曲部分應多讀幾組數據,這樣得出的曲線就比較平滑准確。 ⑺實驗完畢,先切斷電源,再根據實驗要求核對實驗數據,然後請指導教師審核、簽字,通過後再拆線,整理好導線並將儀器設備擺放整齊,做好值日工作。 ⑻要愛護公物,注意儀器設備及人身安全。 三、安全及注意事項 電路與電子技術實驗中經常使用220V和380V的交流電源,為避免發生觸電和損壞儀器設備的嚴重事故,在實驗中必須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以確保實驗過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設備安全。 ⑴ 不擅自接通電源;不觸及帶電部分。嚴格遵守「先接線後通電」,「先斷電後拆線」的操作順序。 ⑵ 使用電子儀器時應先熟悉儀器使用方法,了解各種旋鈕的作用;使用儀表時應選擇適當量程;使用電機與電器設備時應符合其銘牌上的額定值。 ⑶ 分壓器、調壓器等可調設備的起始位置要放在最安全位置,儀表檔位、量程、指零應先調好。 ⑷發現異常現象(設備發熱,發出焦味,電機轉動聲音不正常,以及電源短路保險絲熔斷發出響聲等)應立即斷開電源,保持現場,報告指導教師。造成儀器設備損壞者,需如實填寫事故報告單。 ⑸注意儀器設備的規格、量程和操作規程。不了解性能和用法時,不得使用該設備。 ⑹搬動儀器設備時,必須雙手輕拿輕放。 總之,實驗中應當遵守規程,認真細致,反應靈敏。要保持實驗室應有的和諧與寧靜的氣氛。電路與電子技術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