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UPS電源如何做到正確防雷以及避雷器的選型
直擊雷、感應雷和雷電電磁脈沖等都有可能對UPS電源造成損害,因此要做好UPS的防雷就必須嚴格遵守《建築物電子信息系統防雷技術規范》綜合防雷系統的要求,做好以下幾點:
1、要將外部防雷措施和內部防雷措施統籌兼顧,全面規劃,切實做好接地和等電位連接。完善設備所在建築物外部防雷系統,按羨友照國標《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94(2000年版)),安裝接閃器,引下線以及防雷接地網等設施。做好機房接地,根據國標《電子計算機房設計規范》(GB50174-1993),交流工作地、直流工作地、安全保護地、防雷接地宜共用一組接地裝置,其接地電阻按其中最小值要求確定;如果必須分設接地,則必須於兩地之間加裝等電位共地聯結器。
2、要採取多級防護措施。所謂多級防護就是按照電磁兼容的原理,分層次地對雷電流進行削弱,在動力線進戶配電櫃、樓層配電櫃以及機房進戶配電盒,安裝適配的避雷器。對於有信號或通信介面的UPS,為防止雷電波從信號或通信線引入兄攜槐,必須在信號或通信線介面處加裝相應的信號避雷器。雷電防護的中心內容是泄放和均衡,泄放將雷電流盡可能多的、盡可能遠的是泄放於地,而拒之於通信系統之外。均衡是減小雷電流在諸導電物體上產生的電位差,防止雷電流的反擊。
3、UPS電源的安裝位置要講究。依據國際電工委員會ICE1312一1((雷電電磁脈沖的防護》的建築物分區方法,UPS電源機房屬LPZ1區,在本區內的物體不可能遭受直接雷擊,在本區內的電磁場有可能衰減。就是UPS電源應安裝在LPZ1區內,同時,為防範雷電流產生的強電磁場*,UPS電源放置離牆應有一定的距離,與外牆立柱鋼筋引下線的距離≥0.83m,即設備處在雷電流磁場的安全區內。並把機器外殼屏隱簡蔽接地,機櫃門用導線與地加強連接,機櫃內成為LPZ2區。
避雷器應選用質量可靠,性能優良,並經相關部門備案的產品。
1、選擇SPD,要滿足以下三條基本要求:1)安裝SPD之後,在無電涌發生時,SPD不應對電氣(電子)系統正常運行產生影響。2)安裝SPD之後,在有電涌發生的情況下,SPD能承受預期通過的雷電流而不損壞,並能箝制電涌電壓和分走電涌電流。3)在電涌電流通過後,SPD應迅速恢復高阻狀態,切斷工頻續流。
2、一般,將SPD安裝在被保護設備以及UPS前端,SPD所有連接導線應盡可能短,特別是接地線,其長度不宜大於0.5m.所有連線應規整,平直,線徑應符合表4-1的要求
『貳』 電源系統防雷知識與維護
由於雷擊事件冊陵具有隨機性,且放電時間極短,只有微秒級 。深入了解過電壓形成的原因,掌握雷電過電壓泄放原理跡姿啟,熟悉常用壓敏電阻、氣體放電管等常用防雷器件特性,在分析與維護與雷擊事件有關的故障時可以得心應手。
雷電流的入侵首先表現為過電壓,當存在泄放通道時,產生雷電流。不論是由於直擊雷產生的線路來波,抑或電磁感應的過電壓均是如此。過電壓有共模過電壓和差模過電壓兩種類型。
由於寄生電容的廣泛存在,雷電過電壓擊穿空氣或在常壓下絕緣的器件,形成強大的雷電流,造成設備損壞。為了抑制雷電的影響,應在雷電能量進入設備前將能量泄放至大地。對於共模過電壓,應在輸入電纜與防雷地之間安裝防雷器件(或稱防雷片);對於差模過電壓,應在輸入電纜火線和零線之間安裝防雷器件。由於雷電流是屬於浪涌電流,防雷器件是一種浪涌抑制保護器件(Surge Protection Device),簡稱SPD。
常用的防雷器件是壓敏電阻和氣體放電管。
1、壓敏電阻
壓敏電阻為限壓型器件,當兩端施加工作電壓時阻值很高,漏電流為μA級。隨著端電壓升高,壓敏電阻阻值降低,端電壓超過一定值後阻值急劇降低,漏電流可高達20~40KA,形成雷電泄放通道。當電壓降低至工作電壓後,壓敏電阻的漏電流迅速減小,恢復原來狀態。
Uc:最大持續工作交流電壓,一般為385V。
U1mA:標稱電壓,指漏電流達到1mA時施加的端電壓,一般為630V。
UP:殘壓,指通過壓敏電阻泄放限壓後兩端最高電壓,一般為1500V。
In:額定通流能力,能在額定通流能力內安全泄放多次雷電流,一般為20KA。
Imax:最大通流能力,能安全泄放1次,一般為40KA,泄放後,壓敏電阻不應損壞。
此外,壓敏電阻的響應時間也很關鍵,一般響應時間為10~100ns。
隨著工作時間的增加,尤其是多次泄放雷電流,壓敏電阻漏電流逐漸增大。如果施加標稱電壓U1mA的90%電壓時漏電流就達到1mA,就認為壓敏電阻性能達不到要求,需要更換。基於此,可以比較容易地檢測壓敏電阻性能。
壓敏電阻失效時,表現為短路,窗口由綠變紅;偶爾也會因為壓敏電阻爆炸斷裂,表現為開路。
2、氣體放電管
氣體放電管為開關型器件,主要由電極及電極之間的氣隙組成。當氣體放電管兩端施加的電壓小於促發電壓時,氣體放電管為斷路狀態,基本無漏電流。當電壓高於促發電壓時,氣隙被擊穿,可認為短路。促發電壓與氣體放電管種類有關,並且有一定的光敏效應,即在有光和無光的情況下偏差較大。直流開關電源常用的氣體放電管長期耐受工作電壓為255V,促發電壓為400V左右。當兩端的電壓下降至工作電壓以內時,氣隙不能滅弧,繼續有電流通過,這就是氣體放電管的續流問題。氣體放電管的滅弧電壓很低,一般為20~50V,因此不能安裝在火線與零線、火線與地線之間。
氣體放電管主要參數與壓敏電阻類似,如UC、UP、In、Imax等。氣體放電管失效時,表現為開路,偶爾可能因為氣體放電管變形造成短路。
由於雷電流變化率很大,任何較長電纜的電感不可忽略,如果防雷片兩端的電纜較長,最終施加在設備上的電壓等於防姿如雷片殘壓與電纜上感應電壓之和,這對設備來說是危險的。為了降低加在設備上的殘余雷電過電壓,應採用如圖所示的接線方法,這種方法稱為凱文接法。
在具體應用凱文接法時,可能無法做到入、出電纜均直接與防雷器連接,但應盡可能地縮短入、出線交叉點與防雷器接線端子之間的距離,一般不要超過0.5米。
4P防雷器指由4個壓敏電阻構成的防雷器。
當某相壓敏電阻失效短路時,相電流通過地迴流至電源。由於TN供電系統電源端地網與設備端地網有直接的金屬連接,電阻極小,短路電流很大,防雷空開跳閘,使防雷器迅速脫離電源。但如果4P防雷器應用於TT供電系統(如基站供電)中,由於TT供電系統電源接地地網與設備端地網沒有直接連接,短路電流經過電阻較高的大地流回電源。按通信電源、空調維護規程,基站接地電阻小於5Ω,迴路總電阻可能高達10Ω,短路電流只有22A,防雷空開不能脫扣,持續強電流可能導致線路和防雷器著火。
供電均採用TN方式,可以應用4P防雷器。大量中小局站則多採用TT供電系統,宜選用3P+1防雷器,即由3個壓敏電阻和一個氣體放電管組成的防雷器。
3P+1防雷器與4P防雷器的第一個不同點在於壓敏電阻安裝在相線與零線之間,能有效地泄放差模雷電過電壓,共模過電壓由氣體放電管泄放。由於氣體放電管響應時間長於壓敏電阻,在氣體放電管響應前,相線上的對地過電壓不能泄放,防雷器總的響應時間為壓敏電阻與氣體放電管之和,因此有必要優先選用響應速度更快的氣體放電管。3P+1防雷器與4P防雷器的第二個不同點在於零線與地線之間採用氣體放電管作為防雷片。氣體放電管有續流問題,滅弧電壓低,在3P+1防雷器中卻正好可以進一步降低零地電壓,使零線上的殘壓很低,有利於負載正常工作。
C級防雷器只是多級防雷體系中的一環,耐受電壓是有限的,前端需要B級防雷器(即第I級防雷器)的配合,初步泄放更大的雷電能量;後端可能還需要D級防雷器進一步降低過電壓。
B級和C級防雷器距離為5~10米,C級和D級防雷器距離為2.5~5米。當距離不能滿足要求時,應在兩級防雷器之間安裝退耦元件。退耦元件一般無需單獨部件,直接將電纜繞成線圈即可。
退耦元件(線圈)具有一定的電感L。當雷電流侵入時,上級防雷器首先泄放大部分能量,殘余過電壓通過退耦元件到達下級防雷器。線圈上感應電壓與電流陡度di/dt成正比,雷擊發生時,負載電流可以忽略不計,流過退耦元件上的電流基本就是流過D級防雷器的電流。由於雷電脈沖時間很短,電流很大,平均陡度可達30KA/μs,因此線圈上的反向感應電壓U很高,使耐受能力較低的D級防雷器可以安全工作。
由於直擊雷能量很大,強雷電流流入大地時,由於大地沖擊電阻的存在,在電流入地點形成極高的過電壓,錯誤的接地方式可能導致雷電過電壓反擊。機房接地引入線與鐵塔或天饋連接在一個接地點,直擊雷的強大電流產生了極高的過電壓,並通過地線引入設備。正確的是遠離鐵塔或天饋接地點,雷電流產生的電壓較低,設備遭雷擊損壞的概率大大降低。
1、壓敏電阻窗口變紅才表示損壞,當窗口仍為綠色時,並不表明壓敏電阻性能依舊。隨著工作時間的增加,尤其是承受雷電流沖擊後,壓敏電阻耐壓性能下降。
2、無雷擊發生時設備工作狀態與防雷器無關,當無過電壓存在時,防雷器工作時存在μA級漏電流。由於漏電流非常小,一般不產生影響。隨著防雷片性能下降,漏電流增加。如果漏電流過大,可能引起零地電壓升高,干擾下級設備工作。如果安裝有漏電保護器,漏電流還可能觸發保護器跳閘。
3、正常的防雷器一定能安全泄放In以內的雷電流。防感應雷的防雷器性能指標都是在8/20μs模擬雷電流波形下的檢測的;而同時防直擊雷的防雷器(如B級防雷器)還需要在10/350μs模擬雷電流波形下檢測。如果雷電流波形與模擬波形不一致,防雷器的最大泄放電流能力也將改變,因此不能認為只要雷電流最大值小於In就可以安全泄放。
備註:在雷擊實驗中常用8/20μs波形模擬感應雷,用10/350μs波形模擬直擊雷。前一個數字指波頭時長,後一個數字為波尾時長。由於波頭起始時刻及最大值發生時刻不易測量,就將雷電流從10%升高至90%最大電流的時長乘以1.25倍作為波頭時間,稱為視在波頭時間。波尾時長指從視在波頭開始到電流下降至最大電流一半的時長,也稱半峰值時間。
4、防雷空開的作用就是防止電線著火。在沒有安裝防雷空開的情況下,如果壓敏電阻失效短路,產生的短路電流可使主輸入電路中的斷路器跳閘。還能防止因主電路斷路器誤跳閘引起停電事故。
5、只要安裝了防雷器就符合防雷要求。設備與防雷器之間的距離是很重要的,如果距離過長,周邊雷電流變化的電磁場可能在電纜上感應超過設備耐受電壓,導致設備損壞。規范規定,C級防雷器與設備之間的距離不得超過20米,如果超過20米,需要再額外配置防雷裝置。
D距離大於10米時,設備耐壓大於2倍SPD殘壓(電壓保護水平)。
6、雷電流越大,設備越易損壞。
雷電主要包括直擊雷、感應雷和雷電侵入波,直擊雷的波尾時間長,波峰過後電流下降較為平緩,實驗室常用10/350μs波形描述直擊雷,雷電侵入波波形與直擊雷基本相同,但峰值由於遠距離傳輸的影響大為減低。雷電流周邊區域如果存在導電金屬,將在金屬導線上產生感應過電壓。對於固定的導線來說,雷電流的變化率決定了感應過電壓波形與幅值。由於直擊雷電流在峰值後下降較緩,即變化率小,因此峰值過後產生的感應過電壓迅速降低,因此實驗室常用8/20μs波形描述感應雷。
對於同樣的峰值,10/350μs雷電流的能量遠大於8/20μs的雷電流,如果雷電流直接通過設備,前者對設備的損害更大;如果雷電流經電纜泄放到大地,電纜附件的線圈將產生感應過電壓,則後者感應的過電壓高,對設備危害更大。
7、電源交流輸入與直流輸出側配置了適當的防雷器就安全了。接地位置也很重要,否則可能由於地電位反擊造成損失。監控系統是一個布線系統,電纜越長,越容易感應雷電。還應做好天饋、光纖(內有加強筋)等的防雷工程。
『叄』 配電箱中浪涌防雷如何接線
一、安裝原理:
一般的機械類設備在開關、短路或電源切換時都有可能會產生瞬間的高電壓也稱為浪涌會對設備造成極大的空升破壞,也會對人產生危害。為避免這種損害,需要對設備並聯安裝浪涌保護器,它可以有效地吸收突發的巨大能量,以保護連接設備免於受損。
二、安裝注意事項:
電斗鬧老源線路浪涌保護器(SPD)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電源線路的各級浪涌保護器(SPD)應分別安裝在被保護設備電源線路的前端,浪涌保護器各接線端應分別與配電箱內線路的同名端相線連接。浪涌保護器的接地端與配電箱的保護接地線彎襲(PE)接地端子板連接,配電箱接地端子板應與所處防雷區的等電位接地端子板連接。各級浪涌保護器(SPD)連接導線應平直,其長度不宜超過0.5m。
2、帶有接線端子的電源線路浪涌保護器應採用壓接;帶有接線柱的浪涌保護器宜採用線鼻子與接線柱連接。
3、浪涌保護器(SPD)的連接導線最小截面積宜符合規定。
天饋線路浪涌保護器(SPD)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天饋線路浪涌保護器SPD應串接於天饋線與被保護設備之間,宜安裝在機房內設備附近或機架上,也可以直接連接在設備饋線介面上。
2、天饋線路浪涌保護器SPD的接地端應採用截面積不小於6mm2的銅芯導線就近連接到直擊雷非防護區(LPZ0A)或直擊雷防護區(LPZ0B)與第一防護區(LPZ1)交界處的等電位接地端子板上,接地線應平直。
信號線路浪涌保護器(SPD)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信號線路浪涌保護器(SPD)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信號線路浪涌保護器SPD應連接在被保護設備的信號埠上。浪涌保護器SPD輸出端與被保護設備的埠相連。浪涌保護器SPD也可以安裝在機櫃內,固定在設備機架上或附近支撐物上。
2、信號線路浪涌保護器SPD接地端宜採用截面積不小於1.5mm2的銅芯導線與設備機房內局部等電位接地端子板連接,接地線應平直。浪涌保護器SPD應安裝牢固,其位置及布線正確。
『肆』 各位老大,請問計算機機房的防雷接地電阻是多少歐姆才能符合要求謝謝!
如果單從電源防雷這一塊來說,50343規范要求做到4歐,但如果你還做了信號防雷這就不好說了,主要還是根據設備來看,由於現今很多建築物的接地都做到了小於1歐,所以聯合接地上來說,完全可以達到規范要求的4歐要求,但就如樓上所說的(0.5歐)的要求的確也是有道理的,其實不光是集成電路設備,在一些高壓超高壓同樣要求很低的接地阻值.
接地阻值的要求,這主要是根據襲遲設備來看,在一個機房裡,要根據其中要求的最小值來做,其實從計算機機房來說,很多雷擊事故不是經電源線來擊壞設備的,常常是經(弱電)信號線來明賣擊壞設備,最常見的經網路線擊壞交換機和網卡,而信號的接地一般都要求很低的接地阻值,簡單打個比方,一般5V電壓就可以擊壞電子設備,你接地做4歐的時候,電流只要高於1.25A不就可以擊壞設備了嗎?而你做0.5歐的時候,電流強度可以許可到10A,而一般的感應電流要經信號防雷器到設備端想達到10A還是不容易的,相對來說,低接地電阻對保護設備是有好處的
一是限拍槐李制對地電壓,二是改變事故電流,就是可以經過改變接地電阻來實現
『伍』 機房三級防雷如何配置
第一級防雷保護:當建築物本身裝有避雷系統(如安裝有避雷針、引下線、地網、外部屏蔽時),根據IEC、VDE相關理論,在其建築物內部的380/230V低壓配電電路處,需要採用防雷拿派乎器(箱)來建立電源線上的雷電保護等電位連接,可以避免雷電發生時引起的失火、爆炸、人身傷亡的危害;在此我們選用大放電電流100KA以上的防雷箱,安裝於大樓總配消悉電機房內。
第二防雷保護:根據國際IEC61312和國內相關規范要求,應在各樓層電源總開關處和配置相應的防雷器作為保護。
第三級防雷保護:機房供電電源UPS控制開關處,配置相應的防雷器作為保護羨戚。
『陸』 通信機房的防雷措施有
通信機房的防雷措施是使用避雷針,把雷電產生的電流引入地下,避免損壞通信電路。
『柒』 石化企業供電系統弱電的防雷和保護:弱電機房接地防雷圖
【摘 要】隨著大慶石化公司不斷發展壯大弱電和強電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受雷電襲擊的後果可能是整個系統的運行中斷、重要數據丟失,造成無法彌補的經濟損失。弱電設備的防雷問題是一個綜合性的工程,工廠弱電系統的安全運行對企業來說,尤其是大型的綜合企業非常重要,企業供電的可靠性、連續性和安全性要求性很高,減少雷電對弱電系統的損壞,防患於未然、勢在必行。
【關鍵詞】弱電系統;防雷;保護
一、雷電對弱電系統的沖擊
雷電波入侵智能建築的形式有兩種,一種是直擊雷,另一種是感應雷。一般來說,直擊雷擊中智能樓宇內的電子設備的可能性很小,通常不必安裝防護直擊雷的設備。感應雷即是由雷閃電流產生的強大電磁場變化與導體感應出的過電壓,過電流形成雷擊。感應雷入侵電子設備及計算機系統主要有以下三條途徑:雷電的地電位反擊電壓通過接地體入侵;由交流供電電源線路入侵;由通信信號線路入侵。不管是通過哪種途徑入侵形式,都會使電子設備及計算機系統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或嚴重干擾。
以弱電系統的防雷而言,除雷電直擊外,最具有破壞作用的是二次效應,也就是靜電感應雷和電磁感應雷,由於雷電具有高電位、大沖擊電流、瞬時性的特點,強大的閃電產生靜電場、交變電磁場和電磁輻射,以雷電波侵入、地電位反擊等形成雷電電磁脈沖,產生強大的變電磁場、使周圍的金屬產生感應電勢和感應電流。信號系統浪涌電壓的主要來源是感應雷擊、電磁干擾、無線電干擾和靜電干擾。金屬物體(傳輸線等)受到這些干擾信號的影響顫消,會使傳輸中的數據產生誤碼,影響傳輸的准確性和傳輸速率。
二、弱電系統防雷保護設計
防雷系統設計應滿足的原則:保護器不影響被保護設備的正常工作;雷擊產生沖擊波時,所採用的防護器件應有低阻抗,將沖擊電流直接導入大地而不產生危險的沖擊對地電位差;防護器件應有較高的承受沖擊能量的能力,並有規范的接地系統。為了防止雷電產生的感應過電壓和過電流,在所有監控設備的電源線入口、信號線連接的設備兩端均安裝相應的避雷器。
防雷系統設計依據是GB50057-94《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QX3-2000《氣象信息系統雷擊電磁脈沖防護規范》D562《建築物、構築物防雷設施安裝》,GB7450-87《電子設備雷擊保護導則》,GA173-1998《計算機信息系統防雷保安器》,VDE0675《過電壓保護器》的GB50174-93《電子計算機機房設計規范》等規范。
弱電防雷的綜合因素,要求將外部防雷裝置和內部防雷裝置統一考慮,著眼於全方位的雷電綜合防護,把機房建築物的防雷、雷電電磁脈沖(LEMP)防護、設備防雷、電源系統防雷、線路防雷、接地系統、保護裝置等綜合因素考慮在內。建築群子系統,設備間子系統,管理子系統,垂直干線子系統和水平干線子系統的工作區子系統各系統之間的綜合關系,任何方面的遺漏帶來的危害都是不能低估的。
在雷擊發生時,產生巨大瞬變電磁場,在1KM范圍內的金屬環路,如網路、信號及通訊金屬連線等都會感應到雷擊,將會影響網路、信號及通訊系統的正常運行甚至徹底破壞系統
三、弱電系統防雷原則和保護器選擇
多級分級保護原則,根據電氣、微電子設備的不同功能及不同受保護程序和所屬保護層確定防護要點作分類保護;根據雷電危害可能侵入的電氣路徑,實現對各系統從電源線到數據通信線等進行多級、多層次的保護。外部無源保護,在0級保護區即外部作無源保護,主要有避雷針(網、線、帶)和接地裝置(接地線、地極)。保護原理:耐帶當雷雲放電接近地面時,它使地面電場發生畸變。在避雷針(線)頂部,形成局間電場強度畸變,以影響雷電先導放電的發展方向,引導雷電向避雷針(線)放電,再通過接地引下線,接地裝置將雷電茄畝知流引入大地,從而使被保護物體免受雷擊。
內部防護,電源部分防護,雷電侵害主要是通過供電線路侵入。「電源防雷器」並接在電力線路上,可遏制瞬態過電壓和泄放浪涌電流。從總進線到用電設備端通常配置三級防護,經過逐級限壓和放電,逐步消除雷電能量,保證用電設備的安全。過電壓保護按國家規范應分三部分:建議在高壓變壓器後端到樓宇總配電盤間的電纜內芯線兩端應對地加避雷器,作為第一級保護;在總配電盤至樓層配電箱間電纜內芯線兩端應對地加裝避雷器,作為第二級保護;在所有重要的、精密的設備以及UPS的前端應對地加裝避雷器,作為第三級保護。信號部分保護,對於各類信號系統,應分為粗保護和精細保護。粗保護量級跟據所屬保護區的級別確定,精細保護要根據電子設備的敏感度來進行確定。「信號防雷器」接入信號線路後,一方面要能切斷雷電進入設備的通路,同時要能迅速對地放電,另一方面要能確保在正常狀態下,通過防雷器的信號不受損害,使設備能正常工作。接地處理,在計算機房及各類弱電機房的建設中,一定要求有一個良好的接地系統,因所有防雷設備都需要通過接地系統把雷電流泄入大地,從而保護設備和人身安全。如果機房接地系統做得不好,不但會引起設備故障,燒壞元器件,嚴重的還將危害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
四、弱電系統防雷措施
多級防電源防雷措施:一級防雷,作為系統電源進線端的主級三合一防雷器,在雷擊多發地帶至少應有100-160KA的通流容量,可將數萬甚至數十萬伏的雷擊過電壓到數千伏,防雷器可並聯安裝在廠房總配電櫃內的電源進線處或配電房低壓輸出端。二級電源防雷,UPS電源防雷器,對通過電源初級防雷器的雷電能量進一步泄放,可將幾千伏的過電壓進一步到1點幾千伏,雷電多發地帶需要具有40KA的通流容量,防雷器可並聯安裝在UPS處。三級防雷系統,即用電設備的末級防雷,現代的電子設備都使用很多的集成電路和精密的元件,這些器件的擊穿電壓往往只是幾十伏,由經過一級防雷而進入設備的雷擊殘壓仍將有千伏之上,這將對後接設備造成很大的沖擊,並導致設備的損壞。
針對監控設備,由於供電、控制及信號線路電壓等級低,而很多設備又是安裝在室外等特點,一般都採用在設備前安裝三合一防雷裝置並有效接地。聯合接地時接地電阻值取弱點系統和防雷系統要求的最小值,比如防雷系統要求小於10歐姆,弱點系統要求小於4歐姆,聯合接地就取小於4歐姆。防雷系統要求小於1歐姆,弱點系統要求小於4歐姆,聯合接地就取小於1歐姆。工廠配電網中性點電阻接地方式的可行性,中性點電阻接地方式有效地解決了單相接地過電壓問題。但化工系統的配電網,不是過去的單電源的輻射系統或樹形系統,而是雙電源供電系統。因此,提高供電可靠性就不再單靠要求帶單相接地故障運行幾個小時來保證,而是靠BZT裝置和短時停電再啟動技術來保證。BZT及「智能型快速切換裝置」裝置是保證系統可靠性的重要技術手段,石化系統的配電網中幾乎百分之百使用,起到了很好效果。屏蔽防雷措施的目的是阻擋空間電磁波感應、過電壓以及磁場能量侵入被保護的通信設備,起到抑制、消除電磁場的干擾和危害。隔離措施,由弱電自動化裝置構成的控制系統中必須解決好介面信號的隔離,抑制傳輸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干擾,才能使系統穩定可靠運行。
『捌』 機房接地系統,一般接地電阻要小於多少歐
機房接地系統宜採用綜合接地方案,綜合接地大埋電阻應小於1歐姆。
機房接地系統:
(1)機房有四種接地方式:交流工作地、安全保護地、直流工作地和防雷保護地。
(2)信號系統和電源系統、高壓系統和低壓系統不應使用共地迴路。
(3)靈敏電路的接地應各自隔離或屏蔽,以防止地迴流和靜電感應而產生干擾。
(8)機房防雷電路擴展閱讀:
1、交換工作
電力系統運行所需的接地(配電櫃中性點接地)不得大於4歐姆。與中性點直接接地到變壓器或發電機上的中性線稱為零線;零線上的一個或多個點與地面之間的喊談電氣連接稱為重復接地。
2、安全受保護的地方
機房內所有機器設備的外殼和電機、空調等輔助設備的本體(外殼)應接地良好,且不應大於4歐姆。當機房內各種電氣設備絕緣損壞時,會對設備及運維人員的安全構成威脅。因此,設備鄭仿碰外殼應可靠接地。
3、防雷
也就是說,機房防雷系統的接地一般埋於地下,水平連接,垂直接地樁,主要是將雷電電流從防雷裝置引至接地裝置,其電流不應超過10歐姆。
『玖』 三相防雷模塊怎麼接線
引入三相電接在空開引入端。空開輸出端三相分別接入三個紅標簽模塊上,如果是廠家做好的箱子,那麼就最後需要再空開右邊紅色接地線上端接引出不小於16平的和枯線至機房總接地排。
最左邊那個根藍色線不應該出現,因為防雷器下端是連通後接在最右邊那個放租昌電模塊上的。經過放電模塊才能入地的。
防雷箱最好裝在電源總空開附近,為了使防雷器引入線長度不超過2米。
拓弊棚扒展介紹:
三相電源防雷器標稱通流容量為20kA~40kA的三相電源防雷器適用於各種電源系統(如UPS電源、機房電源等)的防雷保護;標稱通流容量為10kA的防雷箱適用於各種設備電源的防雷保護。該產品廣泛用於移動通信基站、微波通信局/站、電信機房、工業廠礦、民航、金融、證券等電源系統,如各種配電站、配電房、配電櫃、交直流配電屏、開關箱以及其它各種重要且易遭受雷擊的設備。
『拾』 機房防雷接地知識你知道多少
針對雷電的威脅,機房採取的防雷接地應符合下列安全技術要求:
(1)無線通信天線塔上應設避雷針,塔上的天饋線和其他設施都應在其保護范圍內。
(2)避雷針的雷電流引下線應專設,引下線應與避雷針及塔基接地網相互焊接連通。
(3)天線塔上的天線支架、框架、航空標志燈和賣架、饋線走線架都應良好接地;
天線饋線及塔燈控制線的金屬外護層應在塔頂及進機房入口處的外側就近接地;走線架上塔的天線饋線,應在其轉彎上方
0.5~1m
范圍內作良好接地;在進機房入口處,天線的饋線應對地加裝饋線避雷器,塔燈控制線的每根相線均應分別對地加裝氧化鋅無間隙避雷器,零線直接接地。
(4)天線塔位於機房建築物旁邊時,天線塔的接地網與機房地網之間,至少應有兩處(間隔
3~5m)相互焊接連通;當天線塔位於機房建築物屋頂時,金屬支撐桿和雷電流引下線應至少在兩個不同方向與屋頂的避雷帶可靠連接。
(5)機房屋頂應設避雷帶和避雷網。避雷網的網格尺寸宜滿足要求,並應與
避雷帶一一焊接連通。
(6)建築物的雷電流引下線不應少於兩根,其間距不應大於
18m;該引下線
可利用機房四角柱內兩根以上主鋼筋,上端與避雷帶、下端與地網可靠焊接連通。
機房屋頂上的其它金屬設施亦應就近與避雷。
(7)避雷網的網格、城區內的基站、埋棚森控制中心或山頂上的基站、控制中心屋
頂裝有天線、天線塔、煙囪、風管或其他突出物時,應在其上部安裝避雷針或架
空防雷線,使屋頂上所有物體都在其保護范圍內。
(8)由屋頂進入機房的饋線,應採用具有金屬外護層的電纜,其金屬外護層
在進機房入口處,應就近與屋頂避雷帶焊接連通,電纜內的芯線應在入口處一一
就近對地加裝保安器
(9)機房內所有通信設備及供電設備正常不帶電的金屬部分、通信設備所設
防雷保安器的接地端以及其他金屬構件均應作保護接地,嚴禁作接零保護。
機房應採用四組接地方式:
(1)交流工作接地,接地電阻值≤4
歐姆;
(2)安全保護接地
PE,接地電阻值≤4
歐姆;
(3)計算機直流彎畝接地
TE,接地電阻值≤1
歐姆;
(4)防雷接地,接地電阻值≤4
歐姆;
計算機機房宜採用四種接地共用一組接地裝置,其接地電阻值≤1
歐姆。機房使用低壓電力電纜的三根相線及零線在進交流屏之前,應分別就近
對地加裝避雷器;電力變壓器低壓側的每根相線應分別就近對地加裝避雷器。交
流屏輸入端、自動穩壓穩流的控制電路,均應有雷電浪涌過電壓防護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