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復位電路,它在電路中起到什麼作用
復位電路是一種用來使電路恢復到起始狀態的電路設備,它的操作原理與計算器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只是啟動原理和手段有所不同。復位電路,就是利用它把電路恢復到起始狀態。就像計算器的清零按鈕的作用一樣,以便回到原始狀態,重新進行計算。
復位電路的作用:在上電或復位過程中,控制CPU的復位狀態:這段時間內讓CPU保持復位狀態,而不是一上電或剛復位完畢就工作,防止CPU發出錯誤的指令、執行錯誤操作,也可以提高電磁兼容性能。
無論用戶使用哪種類型的單片機,總要涉及到單片機復位電路的設計。而單片機復位電路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整個系統工作的可靠性。
(1)找復位電路擴展閱讀
1、上電復位
上電復位就是直接給產品上電,上電復位與低壓 LVR操作有聯系,電源上電的過程是逐漸上升的曲線過程,這個過程不是瞬間的完成的,一上電時候系統進行初始化,此時振盪器開始工作並提供系統時鍾,系統正常工作。
2、看門狗復位
看門狗定時器CPU內部系統,它是一個自振式的 RC振盪定時器,與外圍電路無關,也與CPU主時鍾無關,只要開啟看門狗功能也能保持計時,該溢出時候也會溢出,並產生復位。
3、LVR低壓復位
每個CPU都有一個復位電壓,這個電壓很低,有1.8V、2.5V等,當系統由於受到外界的影響導致輸入電壓過低,當低至復位電壓時候系統自動復位,當然,前提是系統要打開LVR功能,有時候也叫掉電復位。
當LVR<工作電壓<VDD時候,比如在V1時候工作是正常的,當VSS<工作電壓<LVR時候,系統有可能出錯,比如在V2時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死區,這個狀態不確定。
Ⅱ CPU復位電路怎麼查
復位電路檢修流程
1.查RST開關處是否有3.3V左右的高電平,如果沒有查紅線或橙線到RST開關的線路
2.短接RST開的時候測量是否有低電平觸發南橋,如果沒有查RST開關到南橋的線路
3.如果所有復位測試點在短接RST之後,都沒有電壓跳變,說明南橋沒有工作,查其他供電時鍾是否正常,如果供電時鍾正常,南橋壞,如果只是個別測試點不正常,查不正常測試點到南橋之間的線路。
主板不復位的檢修流程
1.查復位電路是否正常
2.參加復位的設備是否正常
3.設備的供電和時鍾是否正常
4.通過主板診斷卡上的復位燈來判斷,正常時診斷卡的復位燈會在開機瞬間閃下,或反復點擊RST同時不停閃爍,常或不亮都表示復位不正常,按照先供電後時鍾再復位的原則進行檢修。
檢修方法及注意事項
1.易壞元件:門電路、三極體
2.部分主板不加CPU或假負載時主板復位不正常
3.是否檢修復位電路是在主板的供電、時鍾、灰線等線路完全正常的情況下,主板仍不復位時才去檢修。
4.大部分主板的設備復位信號由南橋提供,部分主板不通過南橋直接由門電路提供復位信號
5.大部分主板測量CPU PG測試點相當於測量南橋內部復位電路的輸入端.
Ⅲ 電路板上這個怎麼復位
電路板上這是一個測試點,用於測試的,
如果你想復位,可以用鑷子將此點與 地 接觸 持續超過3秒鍾以上,電路板就會復位。
Ⅳ 復位電路原理圖
(1)復位電路之一。所示是微控制器中的一種實用復位電路。電路中,A105是機芯微控制器集成電路,A101是主軸伺服控制和數字信號處理集成電路, A104是伺服控制集成電路。
微控制器實用復位電路之一
這一電路的工作原理是這樣:在電源接通後,+5 V直流電壓通過電阻R216和電容C128加到集成電路A105的復位信號輸入引腳⑨腳,開機瞬間由於電容C128兩端的電壓不能突變,所以A105的⑨腳上是高電平,隨著+5 V直流電壓對C128充電的進行,⑨腳的電壓下降。
由此可見,加到集成電路A105的復位引腳⑨腳上的復位觸發信號是一個正脈沖。這一正脈沖復位信號經集成電路⑨腳內電路反相處理,使內電路完成復位。
重要提示
這一復位電路在使集成電路A105復位的同時,A1的⑥腳還輸出一個低電平復位脈沖信號,分別加到集成電路A101的復位信號輸入端16腳和集成電路A104的復位信號輸入端①腳,使A101和A104兩個集成電路同時復位。
(2)復位電路之二。所示是微控制器中的另一種實用復位電路。電路中, A1是微控制器集成電路,其42腳是電源引腳,33腳是復位引腳。
這一電路的工作原理是這樣:在電源開關接通後,+5 V直流電壓給集成電路A1的電源引腳42腳供電,當電源開關剛接通時,+5 V 電壓還沒有上升到穩壓二極體VZ1 的擊穿電壓,所以VZ1處於截止狀態,此時VT1管截止,這樣+5 V電源電壓經電阻R3加到VT2管的基極,使VT2管飽和導通,其集電極為低電平,即使集成電路A1的復位引腳33腳為低電平。
實用復位電路之二
隨著 +5 V 電壓升到穩定的 +5 V 後,這一電壓使穩壓二極體VZ1擊穿,導通的VZ1和R1給VT1管的基極加上足夠的直流偏置電壓,使VT1飽和導通,其集電極為低電平,這一低電平加到VT2管的基極,使VT2 管處於截止狀態,這樣+5 V 電壓經電阻R4加到復位引腳33腳上,使33腳為高電平。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在電源開關接通後,復位引腳33腳上的穩定直流電壓的建立滯後一段時間,這就是復位信號,使集成電路A1的內電路復位。
斷電後,電容C1充到的電荷通過二極體VD1放掉,因為在電容C1上的電壓為上正下負,+5 V 端相接於接地,C1 上的充電電壓加到VD1上的是正向偏置電壓,使VD1導通放電,將C1中的電荷放掉,以供下一次開機時能夠起到復位作用。
(3)復位電路之三。所示是微控制器中的另一種實用復位電路。電路中, A1是微控制器集成電路,其41腳是電源引腳, 24腳是復位引腳,VZ002是穩壓二極體,VT002是PNP型三極體。
Ⅳ 試列舉出幾種復位電路,說明他們是如何完成復位功能的
1、手動按鈕復位
手動按鈕復位需要人為在復位輸入端RST上加入高電平(圖1)。一般採用的辦法是在RST端和正電源Vcc之間接一個按鈕。當人為按下按鈕時,則Vcc的+5V電平就會直接加到RST端。手動按鈕復位的電路如所示。由於人的動作再快也會使按鈕保持接通達數十毫秒,所以,完全能夠滿足復位的時間要求。
Ⅵ 復位電路的復位方式
單片機在啟動時都需要復位,以使CPU及系統各部件處於確定的初始狀態,並從初態開始工作。89系列單片機的復位信號是從RST引腳輸入到晶元內的施密特觸發器中的。當系統處於正常工作狀態時,且振盪器穩定後,如果RST引腳上有一個高電平並維持2個機器周期(24個振盪周期)以上,則CPU就可以響應並將系統復位。單片機系統的復位方式有:手動按鈕復位和上電復位。
1、手動按鈕復位
手動按鈕復位需要人為在復位輸入端RST上加入高電平(圖1)。一般採用的辦法是在RST端和正電源Vcc之間接一個按鈕。當人為按下按鈕時,則Vcc的+5V電平就會直接加到RST端。手動按鈕復位的電路如所示。由於人的動作再快也會使按鈕保持接通達數十毫秒,所以,完全能夠滿足復位的時間要求。
2、上電復位
AT89C51的上電復位電路如圖2所示,只要在RST復位輸入引腳上接一電容至Vcc端,下接一個電阻到地即可。對於CMOS型單片機,由於在RST端內部有一個下拉電阻,故可將外部電阻去掉,而將外接電容減至1uF。上電復位的工作過程是在加電時,復位電路通過電 容加給RST端一個短暫的高電平信號,此高電平信號隨著Vcc對電容的充電過程而逐漸回落,即RST端的高電平持續時間取決於電容的充電時間。為了保證系統能夠可靠地復位,RST端的高電平信號必須維持足夠長的時間。上電時,Vcc的上升時間約為10ms,而振盪器的起振時間取決於振盪頻率,如晶振頻率為10MHz,起振時間為1ms;晶振頻率為1MHz,起振時間則為10ms。在圖2的復位電路中,當Vcc掉電時,必然會使RST端電壓迅速下降到0V以下,但是,由於內部電路的限製作用,這個負電壓將不會對器件產生損害。另外,在復位期間,埠引腳處於隨機狀態,復位後,系統將埠置為全「l」態。如果系統在上電時得不到有效的復位,則程序計數器PC將得不到一個合適的初值,因此,CPU可能會從一個未被定義的位置開始執行程序。
3、積分型上電復位
常用的上電或開關復位電路如圖3所示。上電後,由於電容C3的充電和反相門的作用,使RST持續一段時間的高電平。當單片機已在運行當中時,按下復位鍵K後松開,也能使RST為一段時間的高電平,從而實現上電或開關復位的操作。
根據實際操作的經驗,下面給出這種復位電路的電容、電阻參考值。
C=1uF,Rl=lk,R2=10k
Ⅶ 復位電路是什麼
問題一:復位電路是什麼電路? 復位電路的應用對象一般是帶有復位功能的集成電路(比如單片機之類的)。
復位電路的功能就是根據晶元的要求,產生一個高電平或者低電平,並且保持一定的時間,激發晶元的復位功能,達到使晶元產生復位動作的效果。
至於電路,非常復雜,多種多樣,同樣的晶元都有N種電路,像51單片機的就有上電復位,按鍵阻容復位等多種電路,還有在此基礎上衍生出來的各種性能更加優良、可靠性更高的改進型電路。
問題二:什麼是復位電路,它在電路中起到什麼作用? 所謂復位電路,就是 利用它把電路恢復到起始狀態。處像計算器的清零按鈕的作用一樣,當你進行完了一個題目的計算後肯定是要清零的是吧!或者你輸入錯誤,計算失誤時都 要進行清零操作。以便回到原始狀態,重新進行計算。和計算器清零按鈕有所不同的是,復位電路啟動的手段有所不同。一是在給電路通電時馬上進行復位操作;二是在必要時可以由手動操作;三是根據程序或者電路運行的需要自動地進行。篡位電路都 是比較簡單的大都是只有電阻和電容組合就可以辦到了。再復雜點就有三極體等等配合程序來進行了。
問題三:復位電路的復位是什麼意思 復位, 即歸零, 也可以叫初始化.
問題四:這個復位電路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5分 RST應該是低電位有效,正常狀態下S1斷開,R15把RESET拉到高電位,此時復位信號無效,當按下S1的時候,通過R16把RESET拉到低電位,此時RESET信號有效,電路復位。
問題五:單片機謹團復位電路作用?沒有復位電路會怎樣? 復位的主要作用簡大是把特殊功能寄存器的數據刷新為默認數據,單片機在運算過程中由於干擾等外界原因造成寄存器中數據混亂不能使其正常繼續執行程序(稱死機)或產生的結果不正確時均需要復位,以使程序重新開始運行。
問題六:單片機復位電路中電容的作用還有電阻的作用是什麼? 電阻的作用不是限制攔晌豎電流的大小,而是控制復位時間.
電容充電時間與R C的值成正比.
問題七:單片機復位電路問題 我認為 絳紅的藍 同學 說的不太好。
電容確實可以起到按鍵去除抖動的作用,但是這里的電容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作用就是上電復位,因為考慮到晶元剛剛上電時由於供電不穩定而做出錯誤的計算,所以增加一個上電復位以達到延時啟動CPU的目的,使晶元能夠正常工作。雖然現在很多晶元自帶了上電延時功能,但是我們一般還是會增加額外的上電復位電路,提高可靠性。
上電復位是如此工作的,此時不用考慮按鍵和你圖中1K電阻的作用。上電瞬間,電壓VCC短時間內從0V上升到5V(比方說5V),這一瞬間相當於交流電,電容相當於導線,5V的電壓全部加在10K電阻上,也就是說,這時RST的電平狀態為高電平。但是從上電開始,電容自己就慢慢充電,其兩端電壓呈曲線上升,最終達到5V,也就是說其正端電位為5V,負端電位為0V,其負端也就正好是RST,此時RST為低電平,單片機開始正常工作。
添加按鍵是為了手動復位,一般那個1K電阻可以不加。當按鍵按下時,電容兩端構成迴路並放電,使RST端重新變為高電平,按鍵抬起時電容又充電使RST變回低電平。
問題八:這是一個上電復位電路,工作原理是什麼?實現什麼功能? 沒看到輸入控制,你說的上電是Vcc的上電吧,上電後,兩個mos管導通,電容直流斷路,跟隨器電壓為高,反相為低,之後的復位實現應該跟後面的電路有關。
問題九:什麼叫avr復位電路 這應該是叫復位電路,而不是AVR復位電路,所有的單片機都得用到復位電路,如果你發現電路中沒有復位電路,那麼,這個IC就是內置了一個復位電路了
想知道復位電路是幹嘛的,那就得先知道數字電路中復位的意思
復位和置位是相反的,
復位是讓輸出全是0
置位是讓輸出全是1
0和1都不重要,程序的執行是從第一行開始執行的,如果不是的話,程序會亂套了的
復位和置位是讓程序一上電就跑到一個固定的地方,讓程序從這個地方開始一步一步的走
就是那麼簡單了
問題十:電路上復位怎麼說,什麼原理,為什麼要復位,作用是什麼? CPU 、單片機的內部結構很復雜,基本組成部分是:運算器、寄存器、存儲器(RAM、ROM)、微程序控制器、地址計數器、I/O控制器、定時器等,機器上電或程序運行出錯時,內部是隨機的混亂狀態,各個功能寄存器的數據是隨機的,尤其是程序計數器 PC,是給 CPU 指示下一條指令的地址指針,哪怕是錯一個地址,整個程序就亂套了,你如果學習過匯編語言就會明白。
而在復位端子提供一個時間足夠長的復位脈沖,CPU 內部就會按照設計者的意圖,對各個部件進行初始化工作,PC 指向固定的地址,程序從此開始正常運行。
在單片機內部都有獨立運行的可編程定時器,俗稱看門狗,如果程序在規定的時間內沒有進行清零操作,計數器溢出就會強制 CPU 進入復位操作,使智能化儀器可以從死機故障中自行解脫出來。
復位一般有三種模式:上電復位、手動復位、看門狗復位。
Ⅷ 復位電路怎麼檢查呢
抄檢查方法:
襲首先,檢查Reset開關是否有5V電壓,如果沒有電壓,則檢查紅線到Reset開關引腳電路中的元件是否損壞;
如果電壓正常,則檢查員Reset開關到南橋之間是否有低電平輸出給南橋。
如果有低電平輸出,則檢查灰色線的電壓是否為5V,如果電壓正常,說明南橋損壞;如果電壓不正常,則檢查與灰線相連元件是否損壞。
如果沒有低電平輸出,則檢查Reset開關到南橋的電路上是否有元件損壞。
復位電路是一種用來使電路恢復到起始狀態的電路設備,它的操作原理與計算器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只是啟動原理和手段有所不同。
Ⅸ 電子領域中,怎麼樣才能在電路板上找出復位電路
先找到單片機或CPU部分,再找它的復位腳就好辦了
Ⅹ 復位電路原理圖
復位電路原理圖:
拓展:復位電路是一種用於清除電路中的狀態和數據,並將其設置為某種初始狀態的電路。復位電路可以通過設置控制信號引腳來實現,也可以由電壓上升沿或電壓下降沿激發而觸發。復位電路中搏和常森帶用的有按鍵復位、晶體管復位、RLD復位、片上復位和外部復位等。基春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