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韶山4型電力機車的事故
1992年11月21日,鄭州鐵路局西安鐵路分局寶雞機務段的韶山4型0016號機車,牽引3146次貨物列車運行至寶成鐵路白水江站正常進站停車,准備在會讓由韶山4型0045號機車牽引的3153次貨物列車通過後進行調車作業。在3153次列車未到達情況下,車站值班員向調度請求出站調車,隨後調度發出了調度命令,由值班員自擬命令內容,並將命令、通知書和作業計劃交給外勤轉交韶山4型0016號機車,又提醒「3153次過後幹活」,但外勤之後盲目顯示起動信號,機車起動後副司機提醒司機「(調車)信號紅燈」 ,惟司機認為憑通知書可以越過紅燈並加速前進,當發現道岔位置錯誤時緊急停車,但停車不及與正在進站的3153次列車正面相撞,是為白水江站列車沖突重大事故。事故造成機車報廢1台、小破1台、車輛報廢4輛。由於韶山4型機車為雙機重聯機車,事故僅導致兩台機車各一端嚴重損壞,而另一端的影響較小,事後兩台機車未嚴重損壞的部分經修復後「二合為一」,保留韶山4型0045號的車號。
1996年9月2日,北京鐵路局湖東機務段的韶山4型0166號機車牽引大同至湖東間2258次貨物列車,列車運行至大秦鐵路大同南站至湖東站之間時,由於機車乘務員超勞工作、三名司機打盹,列車失去控制並惰性運行,列車在上坡道上向後溜逸,在大秦鐵路御河大橋上與後續的新湖3856次貨物列車相撞。新湖3856次的韶山4型0179號B節機車掉下大橋,導致兩名司機死亡,機車報廢。韶山4型0166號機車沒有損壞。
2005年7月20日清晨6時26分,西安鐵路局寶雞機務段的韶山4型0036號機車,牽引由豐台開往成都西的X88次行包快運列車經由寶成鐵路運行。列車運行至朝天至軍師廟間,由於機車乘務員擅自解鎖運行監控器、盲目行車,連續闖過兩架顯示紅燈的通過信號機,至軍師廟站外發現前方剛起動的1486次旅客列車後才施行緊急制動,但停車不及,於寶成線K308+953M處以34公里/小時的速度與前方以15公里/小時的速度進站的1486次列車追尾相撞,構成列車沖突險性事故,造成旅客輕傷23人。
2005年8月20日晚上10時17分,鄭州鐵路局新鄉機務段的韶山4型0974、0973號兩台機車單機重聯運行,車次51491次,運行至侯月鐵路下行線盤古寺至磨灘間,因發現鐵道上有人行走,故採用實施緊急制動停車。但由於機車在緊急制動中大量撒砂,導致軌道電路分路不良,防護該閉塞分區的通過信號機仍顯示綠燈。後續由新鄉機務段韶山4型0935號、0939號機車重聯牽引的14605次貨物列車,按機車信號和地面信號顯示的綠燈運行,進入該閉塞分區,由於制動不及,列車於侯月線K198+975處以34公里/小時的速度與韶山4型0974、0973號兩台機車追尾相撞。事故造成兩台韶山4型機車小破,無人員傷亡。
2005年9月17日下午1時23分,由鄭州鐵路局新鄉機務段韶山4型0055號、0701號機車重聯牽引65001次貨物列車,運行至太焦鐵路西武匠站准備停車時,由於列車制動系統失效,列車被迫越過西武匠站,於下午1時31分進入東坡站安全線後脫軌顛覆,造成機車中破2台,貨車報廢38輛、大破1輛。兩台機車修復後恢復運行。
2006年7月2日上午11時51分,鄭州鐵路局新鄉機務段的韶山4型7164號、7158號機車,牽引14522次貨物列車經由侯月鐵路運行,當列車運行至磨灘至盤谷寺間K197+141處魚天隧道內,由於線路質量原因,機後9~30位車輛脫軌顛覆並侵入鄰線。此時,鄭州鐵路局洛陽機務段的韶山4型0357號機車牽引的41045次貨物列車由相反方向駛入,司機雖發現鄰線列車脫軌但停車不及,導致本務機車側面與脫軌車輛相刮,造成車輛報廢17輛、大破3輛、中破5輛、小破2輛,中斷侯月鐵路上行線143小時、下行線143小時17分。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時28分,中國四川省發生汶川大地震。下午2時30分左右,由西安鐵路局新豐鎮機務段韶山4型0043號機車牽引經寶成鐵路由寶雞開往成都的21043次貨運列車,運行至甘肅省徽縣嘉陵鎮境內的109隧道南口棚洞時(K150+835M),因地震導致109隧道進口附近隧道落石約4萬立方米,出口上方山體坍塌2萬多立方米,砸毀出口棚洞40米,巨石堵塞出口。21043次列車撞上隧道出口巨石,機車和部分車輛脫軌,12節載有500噸航空燃油的罐車在隧道內起火燃燒 ;5月16日,被嚴重燒毀的韶山4型0043號機車在當日上午被拉出隧道,並停放在附近的虞關站 。機車殘骸於2010年7月至10月間在北京的798藝術區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作為藝術品展出。
2008年7月2日下午2時27分,由4台韶山4型電力機車以「1+2+1」重載編組方式牽引的77101次兩萬噸組合列車,運行至大秦鐵路後營至秦皇島北間(K630+050處)時,因在此前K467+050處發生不同步的緊急制動,導致將列車中部二位機車的車鉤擺角增大,產生較大橫向力將鋼軌擠翻,造成該列車中部從控二位機車及其後1~39位車輛脫軌,構成鐵路交通較大事故。
2009年6月4日清晨,配屬呼和浩特鐵路局包頭西機務段的韶山4型0193號機車,單機運行至京包鐵路呼和浩特西站至台閣牧站區間(~K663)時,因與侵入限界的施工機具相撞,司機實施緊急制動停車。但由於機車在緊急制動中大量撒砂,導致軌道電路分路不良,防護該閉塞分區的通過信號機仍顯示綠燈。後續由太原鐵路局湖東機務段HXD1型0095號機車牽引的DG839次貨物列車,按機車信號和地面信號顯示的綠燈運行,進入該閉塞分區,由於制動不及,以41公里/小時的速度與韶山4型0193號單機追尾相撞。這次事故的性質與2005年8月20日侯月鐵路列車追尾事故相同 ,事故後,HXD1型0095號機車返回株洲廠大修,韶山4型0193號機車報廢。
2012年5月31日,配屬沈陽鐵路局蘇家屯機務段韶山4型6054號機車,蘇家屯機務段長春北運用車間司機,擔當長春北至蘇家屯間電11004次貨物列車,運行至京哈線長春南站進IV道側線停車過程中,因天氣下雨,司機使用電阻制動調速時輪對產行滑行,造成監控數據滯後275m,司機只看監控而未看地面,沒有確認出站信號機實際距離,盲目依據監控裝置顯示距出站信號機459m(實際距出站信號機153m)時減壓100kpa調速。司機發現監控裝置距離不準,使用緊急制動停車時,又誤將自閥手柄置於重聯位後未進行確認,延長列車制動距離,越過關閉的S4號出站信號機,沖出安全線土擋機車全輪及機次第一位車輛前轉向架脫軌,同時將安全線前部34號接觸網支柱撞斷,導致上行線接觸網停電,中斷京哈線上行56分鍾,構成鐵路一般交通B類事故。
2013年11月12日凌晨,北京鐵路局石家莊電力機務段的韶山4型0406號機車,加掛補機韶山4型0417號機車,牽引12255次貨物列車經由石太鐵路下行線運行。凌晨2時21分,當列車運行至測石至芹泉間測曉三號隧道內K132+613M處(近307國道壽陽段)時,韶山4型0406號機車發生兩次主斷路器跳閘,司機對非操縱節機車進行隔離處理,隨後司機發現非操縱節機車有煙霧,因而於凌晨2時41分在該區間的一座隧道內停車並請求救援,停車後發現非操縱節機車起火,至清晨7時30分完成滅火,7時55分開通區間,構成鐵路交通一般B類事故。事故原因是主變壓器固定螺栓松脫,導致主變壓器放電和漏油而引發火災。
② 大秦鐵路股份有限公司的職員干什麼活
裡面主要都是文職的工作 而且公司有很多子公司 干什麼的都有 不是像名字一樣都是幹活鋪鐵路的
③ 為什麼輸電損耗2000公里只有6%,還要修運煤鐵路,直接輸電多好
很多人都回答了大秦鐵路輸煤或輸電的優勢,我試著換個角度來回答。因為電站產品絕不僅僅是電。例如,另一個基本產品:熱量。 包含:住宅加熱/冷卻和工業蒸汽。電廠發電效率為40%,其餘大部分為余熱。 如果是供暖機組,可以直接給居民供暖,而且使用的是低品位的蒸汽發電,所以這部分的成本很低。 更神奇的是,這些廢熱還可以用來降溫。 你沒看錯,用於住宅冷卻的水空調也可以由廢熱驅動。
如果是純冷凝機組,不用擔心,稍加改造就可以進行工業抽汽管道可以打孔。 可根據用戶需要,抽取不同壓力的蒸汽輸出,出售給周邊的腐竹廠、餅干廠、磚廠等,工業蒸汽極具價值。 由於環保壓力,很多地方小鍋爐不能燒。 工業蒸汽幾乎成為一個地區的稀缺資源。
第三才是損耗低。鐵路列車運行的電力需求相比這些煤炭能發出的電量是很低的。蒙華鐵路的長度是1800多公里,等效損耗比特高壓輸電大約低10%左右。就按特高壓的損耗是6%粗略計算一下,傳輸5000億度電,特高壓的損耗是300億度電,而運煤鐵路大約會用掉270億度電。每年省30億度電,也是十億來塊錢了。
綜上三條,用重載鐵路把煤運出來、在用電地的火電廠發電,是明顯優於在煤礦附近發電、再遠距離輸電的。而且重載鐵路還能兼運旅客列車和其他貨運列車。其實應該先講這句:我國搞特高壓輸電,是為了把西南的水電輸送出來,水電也只有這一種方式輸。而火電電廠的選址相當自由,運煤不難,損耗不高。可以說長距離特高壓輸電其實與火電沒什麼關系。
④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逃命難免步步驚! 膽小怯懦,實屬本性。 不認不認還須認! 《請問這首詩說的是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意思是神馬?
唳:鳥鳴。聽到風聲和鶴叫聲,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晉書·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
」目 錄1注音2示例3古今對照4典故5現義1注音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fēng shēng hè lì,cǎo mù jiē bīng[1]2示例【示例】 狼狽逃竄的匪徒,被嚇得魂不附體。3古今對照【選文】十一月,謝玄遣廣陵相牢之帥精兵五千人,趣洛澗。
未至十里,梁成阻澗,為陣以待之。牢之直前渡水,擊成,大破之,斬成及弋陽太守王詠,又分兵斷其歸津,秦步騎崩潰,爭赴淮水,士卒死者萬五千人。執秦揚州刺史王顯等,盡收其器械軍實。於是謝石等諸軍水陸繼進。
秦王(苻)堅與陽平公(苻)融登壽陽城望之,見晉兵部陣嚴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為晉兵,顧謂融曰:「此亦勍敵,何謂弱也?」憮然始有懼色。秦兵逼淝水而陣,晉兵不得渡。謝玄遣使謂陽平公融曰:「君懸軍深入,而置陣逼水,此乃持久之計,非欲速戰者也。
若移陣少卻,使晉兵得渡,以決勝負,不亦善乎?」秦諸將皆曰:「我眾彼寡,不如阻之,使不得上,可以萬全。」堅曰:「但引兵少卻,使之半渡,我以鐵騎蹙而殺之,篾不勝矣!」融亦以為然,遂麾兵使卻。秦兵遂退,不可復止,謝玄、謝琰、桓伊引兵渡水擊之。
融馳騎略陣,欲以帥退者,馬倒,為晉兵所殺,秦兵遂潰。玄等乘勝追擊,至於青岡。秦兵大敗,自相蹈籍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聞風聲鶴唳,皆以為晉兵且至,晝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飢凍,死者十七八。【譯文】十一月,謝玄派遣廣陵相(封國在廣陵的地方長官)劉牢之率領精兵五千前往洛澗,沒有到十里,梁成以澗為阻列陣以等待他。
劉牢之向前渡水,攻擊成功,大破對方,斬梁成及弋陽太守王詠;又分兵截斷他們歸途中必經的渡口,前秦的步騎崩潰,爭著趕往淮水,士兵死去一萬五千人,捉獲前秦揚州刺史王顯等,全部收繳對方軍用器械及糧草之類。
於是謝石等各路軍隊,水路繼續前進。秦王符堅與陽平公符融等上壽陽城眺望他們,發現晉兵布陣嚴整,又望見八公山上草木,都以為是晉兵,回頭看符融說:「這也是強敵,怎麼說弱小呢?」惆悵失意開始有恐懼的神色。
前秦軍隊緊靠肥水(也作「淝水」)而擺開陣勢,晉軍不能渡河。謝玄派遣使臣對平陽公苻融說:「您孤軍深入,而布置陣勢又逼近水邊,這是准備持久作戰的打算,不是想要速戰的作法。如果移動陣勢稍微後退一點兒,讓晉國軍隊得以渡河,以此來決定勝負,不也很好嗎?」秦國的眾將都說:「我們兵多,他們兵少,不如阻止他們,使他們不能攻上來,可萬分安全。
」苻堅說:「只是率領軍隊稍微後退,讓他們渡過一半,我們以精銳騎兵逼迫上去殺死他們,沒有不勝利的。」苻融也認為可以這樣,於是指揮軍隊讓他們撤退。前秦軍隊就撤退,不能再制止。謝玄、謝琰、桓伊等人率領軍隊渡過淝水進擊前秦軍。
符融騎馬在陣地上飛跑巡視,想統帥約束那些退卻的士兵,戰馬倒了,被晉兵所殺,前秦軍隊於是潰敗。謝玄等人乘勝追擊,到達青岡。秦兵大敗,自己互相踐踏而死的,遮蔽了田野,堵塞了河流。那些敗逃的秦兵聽到風聲和鶴叫聲,都以為是東晉的追兵即將趕到,白天黑夜不敢歇息,在草野中行軍,露水中睡覺,加上挨餓受凍,死去的人十之七八。
4典故【典故】公元316年,西晉王朝滅亡。公元357年,苻堅稱大秦天王,滅前燕、前涼及代國,最終統一北方。在南方,琅琊王司馬睿在建康(今南京)稱帝,建立東晉王朝。東晉佔有今漢水、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區。
這樣,形成了秦晉南北對峙的局面。[1]公元383年五月,苻堅不顧群臣反對,決意攻取東晉。八月,苻堅率步兵六十餘萬、騎兵二十七萬、「羽林軍」三萬余騎;前後千里,旌鼓相望,直逼東晉。苻堅驕狂地說,以此強兵百萬,「投鞭可以斷流」,何愁東晉不滅?晉武帝則採納了謝安、桓沖等人的主張,堅決抵抗。
他派將軍謝石、謝玄等率兵八萬沿淮河西進,以拒秦軍;又派將軍胡彬率領水軍五千增援戰略要地壽陽(今安徽壽縣)。同年十日十八日,秦軍前鋒攻佔壽陽。胡彬所部水軍走到半路,得知壽陽失守,退守硤石(在壽縣西北二十五里〕。
秦軍為了阻擋晉軍主力西進,又派兵五萬進至洛澗(今安徽懷遠縣以南之洛水),並在洛口設置木柵,阻斷淮河交通。胡彬因困守硤石,糧食用盡,處境十分艱難,寫信要求謝石增援。不料胡彬的信被秦軍進獲。苻堅認為晉軍兵力很少,糧食十分困難,應該抓緊進攻,遂把主力留在項城(今河南項城縣境),帶了八千騎兵趕到壽陽。
苻堅先派尚書朱序到晉軍勸降。朱序原來是東晉防守襄陽的將領,襄陽失守時被俘。朱序到晉軍以後,不僅沒有勸降,反而透露了秦軍情況,並且建議說,如果秦兵百萬全部到達,晉軍難以抵抗,應趁它還沒有到齊,迅速出擊,打擊它的前鋒,大軍就會潰散。
晉軍將領謝石、謝玄聽從了朱序的建議,於十一月派劉牢之率精兵五千進攻洛澗。劉牢之分兵一部到秦軍側後,斷敵退路,親自率兵強渡洛澗,夜襲秦軍大營。秦軍抵擋不住。主將梁成戰死,五萬秦兵大潰,搶渡淮水,淹死一萬五千餘人。
洛澗的勝利,鼓舞了晉軍的士氣。晉軍乘勝追擊,一舉推至淝水東岸,與秦兵隔河對峙。苻堅登上壽陽城頭,望見東晉軍隊布陣嚴整,心中暗暗吃驚。又見淝水東面八公山上草木搖動,以為都是埋伏的晉兵,不由連連感嘆:「此亦勁敵澗謂弱也」。
洛澗失利後,秦軍沿著淝水西岸布陣,阻止晉軍反攻。晉軍將領謝玄派人對苻堅的弟弟苻融說;如果你把軍隊稍向後撤,讓出一塊地方,使晉軍渡過淝水,兩軍一決勝負!秦軍諸將都認為不能讓晉軍渡河,但符堅卻說:可以稍退一步,等到晉軍兵馬渡河至一半時突然襲擊,再用鐵騎數十萬攻擊,一定可以取勝。
於是苻融指揮秦軍後撤。秦軍本來內部不穩,這一撤,秦軍以為前鋒被打敗了,頓時大亂,一潰千里,不可遏止。晉軍以精銳八千涉渡肥水,展開猛烈攻擊。符堅中流箭,臨陣斬苻融。晉軍乘勢迫擊,秦軍人馬相踏,投水死者不可勝計,肥水為之不流。
其他軍眾棄甲,晝夜潰退,聽到風聲鶴唳,以為是東晉追兵,草行露宿,飢寒交迫,死去十分之七八。及至洛陽,只剩下10餘萬人。
⑤ 石鳳翔的人物簡介
石鳳翔(1893~1966)名志學,字鳳翔。湖北孝感滑石村一帶人 。年僅15歲隨兄長留學日本,在京都高等工藝學校學習紡織專業。1917年回國後,先後任保定甲種工業學校教務長、湖北楚興公司楚興紡織學校校長、楚興公司裕華紗廠總技、在石家莊建大興紗廠。楚興公司作為國內早期民間資本集團之一,「九·一八」事變後,為了抵制日本龍頭細布,石鳳翔創立了「雁塔牌」細布,暢銷西北地區,進行實業報國路線。 1934年9月,大興公司決定在西安創辦大興紡織二廠,石被聘任為經理兼廠長。
同年10月,他率領八人到達西安,於參府巷17號惠公館設立籌建處。在省主席邵力子和西安綏靖公署主任楊虎城支持下,在西安城北購地122畝,開始進行基建;後從石家莊運來細紗機和粗紗機,還訂購了瑞士紡紗機10000錠、日本細紗機5000錠,購買日本式自動布機320台。1936年3月,大興紡織二廠正式投產,半年後,利潤即達法幣20萬元。 1940年,石鳳翔的次女石靜宜與當時駐守臨潼、任胡宗南部某步兵營少尉排長的蔣緯國結識並戀愛。1943年,石、蔣兩家聯姻。
石與西安的國民黨上層人士往來密切。先後擔任第一戰區代司令長官和西安綏靖公署主任的胡宗南曾到石家拜訪,並在他家舉行周末舞會。在胡宗南部任少校聯絡參謀的蔣介石次子蔣緯國與石的次女石靜宜邂逅相遇,兩人時相往來,情愛日篤,於1944年12月23日在王曲中央軍校第七分校結為連理,石與蔣介石成了親家。
一次紗廠失火,布廠全部被焚,損失慘重。石致函蔣介石,稱火災損失7731萬元,要求政府資助。同年10月,國民政府軍政部即給予無息貸款3000萬元,加快了工廠修復。工廠恢復生產後,石利用廢棄的紡織機械建成一小型毛紡織廠,組成大秦毛紡織公司,資金來源於大華紗廠上層職員的歷年紅利。1945年,大秦毛紡織公司盈利50萬美元。 1948年1月,他致函裕華總公司,主張在台灣建廠,遭拒絕後,辭去公司職務。他將在美國購買的舊紡織機3萬錠中的1.5萬錠和大秦毛紡織廠存放在上海的機器運到台灣,在台灣新竹組建大秦紡織廠。
1949年初,石攜眷離陝入川,後到上海。上海解放前夕,石從上海前往台灣,在台北市修建住宅,擔任大秦紡織公司董事;還先後創辦了正義印染廠、中國人造纖維公司、聯合耐隆公司、華隆公司等,是台灣省紡織學會第一、二和五至七屆理事長。 石鳳翔,原名石志學,1893年3月3日出生於湖北省孝感縣滑石沖。祖輩務農,到父親石忠儀,棄農經商,家道中興。
1907年,石鳳翔15歲,少年貪玩,不用功讀書。當時正留學日本、就讀於東京帝國大學法律系的大哥石志泉(字友漁)回家省親,母親便讓大哥帶他去日本管教。大哥即以孔子「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之意,為他改名「志學」。從此,他的學習、成長以及以後的思想形成與事業發展,大多受其兄長影響。
在日本求學期間,石鳳翔隨兄參加同盟會,並於1910年武昌起義時,一起回國參加革命。 之後,石鳳翔重返日本,進京都高等工藝學校學習紡織專業,大哥石志泉則留在國內,在大學任教,其法學著作在國內漸成權威,門生故舊多任職國民政府各級法院,本人也曾一度出任國民政府司法院副院長,是當時法學界有相當影響與潛力的人物。這一點對石鳳翔回國後在紡織業的迅速成長有很大幫助。
石鳳翔從京都高等工藝學校畢業後,先在日本大阪的一個紡織廠實習兩年,由於勤奮好學,刻苦鑽研,技藝大進。實習期滿後,該廠欲高薪聘他為青島分廠工程師,遭其謝絕。
1917年回到國內的石鳳翔,因為大哥的關系,直接帶著湖北省實業廳的公文,到武昌楚興公司租辦的一家紗廠去見習。 楚興公司是國內早期民間資本集團之一,其租辦的這家紗廠的前身便是張之洞出任湖廣總督期間興辦洋務,引進英國設備創建的早期官辦棉紡織工業機構——紗、布、絲、麻四局企業之一。
進入楚興紗廠後,石鳳翔在日本所學專業知識和在紡織廠的實踐經驗得到充分發揮,工作表現突出,很快得到管事張松樵的賞識,兩人經常一起探討民族紡織業的生存發展問題。當時,公司總經理徐榮廷也意識到先進技術和管理的重要,而公司急需要培養一批年輕的骨幹技術人才。於是,在1918年創辦了楚興紡織學校,由當時已擔任紗廠技師的石鳳翔兼任校長。
1923年,楚興公司用紗廠利潤,在武昌創辦了第一家真正屬於公司自己的紡織廠——裕華紡織廠,總公司派石鳳翔出任裕華技師,相當於現在的總工程師,而他的學生大多成為裕華紡織廠首批技術、管理業務骨幹。
在裕華創業初期,為了盡快收回成本,為公司創造利潤,主管生產的石鳳翔幾乎每天都是連續幾個班在各生產車間里巡視指導。一次在清晨巡視清花車間時,石鳳翔伸手挾取粘附在機器內的棉花團時,左手兩個手指被打掉。由於當時的醫療水平低下,醫院從肘部為其截肢,使其成為終生殘廢。
石鳳翔傷愈出院後,正遇石家莊大興紗廠廠長張蔭甫辭職,公司便派石鳳翔接任廠長一職。從此,他在大興紗廠任職十年,使得該廠生產的紗、布暢銷關內外。
「九·一八」事變後,國內形勢緊張,關內農村經濟凋敝,國民購買力下降,加之日貨傾銷,許多小型民營企業紛紛倒閉,大興紗廠也是產品積壓,連年虧損。 在這種情況下,石鳳翔到總公司與時任董事長的蘇汰餘商討解救辦法,通過並確立了石鳳翔提出的向西部發展的思路。而當時社會各界愛國人士也紛紛提出開發西部經濟,發展民族工商業,抵抗日本侵略的口號。
1934年春,石鳳翔派大興會計科長徐治平到陝西推銷產品,同時考察在西北建廠的條件。徐治平返回石家莊後,寫了一份在西安建廠的建議書,認為西安處於關中平原產棉區,雖然交通、原煤不便,但當時西北尚無機械紡織業,紗、布均靠外地運進,市場前景廣闊,適於建廠。恰在這時,總公司董事長蘇汰余到大興視察,便將建議書帶回漢口召開董事會,最後決定:由大興投資100萬元,向國外定購紗、布機,並從大興遷去部分設備,由石鳳翔任經理兼廠長,負責在西安籌建大興第二廠。
1934年夏,石鳳翔到達西安,幾經周折終於在西安車站附近郭家疙台選定廠址,約計100餘畝地皮,著手建廠。此間,時任陝西省主席的邵力子為發展當地民族工業計,盡力從各方面給予支持。當時,在建廠征購的地皮內,有一戶蔡姓地主約佔六、七畝地,堅持不賣,在多次勸說無效後,邵力子曾呈文請示行政院「為發展實業,能否責令蔡某賣地?」南京政府行政院以「強制賣地,不合政府維護私人土地所有權的原則」為由駁復呈文,最終還是經過一再加價,多方交涉,才跟蔡某達成協議,但建廠時間也因此拖延了半年之久,直到1935年春才破土動工。 經過一年半的施工和安裝,大興二廠終於於次年7月正式投產,規模為12000錠紗機、320檯布機。這便是西北地區近代以來的第一個機器紡織廠,雖然規模不大,但投產不到半年即有盈餘。
當時,總公司董事長蘇汰餘到西安考察新廠,對西北市場前景看好,決定新廠獨立經營。同時,石鳳翔建議,將生產規模擴大到紗機30000錠、布機800台的水平。但這項投資大興是拿不出來的,於是董事會當即決定由裕華增資100萬元,再由大興、裕華兩公司董事投資50萬元,向日本定購紗機13000錠、布機500台,組成新的董事會,並取二公司名稱各一字合為「大華」,將大興二廠更名為大華紡織公司西安大華紗廠。
1937年初,由於沿海工業不是被破壞就是被日軍所霸佔,而內地由於紡織企業少,市場空間大,所以紡織業空前繁榮。在這種形勢下,石鳳翔將從日本引進的設備很快投入了生產,利潤頗豐。4月,大華召開第二次董事會,協商第三次擴充。隨後便向日本定購紗機2000錠、線機4000錠、布機500台,但因不久以後抗戰爆發,訂貨無果,直到戰後清查,仍沒有結果。 抗戰期間,為了抵制日本龍頭細布,石鳳翔創立了「雁塔牌」細布,他用自己全部精力,確保雁塔細布無論在外觀、色澤、手感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使其深受用戶好評,從而暢銷西北地區。
當時的西北地區,因為只有大華一家紡織企業,手工織戶也很少,棉價通常比申、漢每擔低三至四元。為保證質量,大華購進棉花都經過精選和分級,因此,售出布價每匹又比申、漢高一元左右。這樣大華因地區差價,比國內同類企業獲利都要稍高一些。據廠志記載,公司從開工到1938年的前三年間,每年分別盈利為20萬元、133萬元、476萬元。 抗戰期間,西安也處於炮火之中,僅大華廠就遭到日軍3次轟炸。1939年10月,日機轟炸西安,大華廠被燒毀棉花三萬擔,機器也被燒壞很多,被迫停工數月,損失慘重。
1940年,工廠又因電路失火,整個織布車間被燒,再次停工修復。兩次大火,使大華元氣大傷。
除此以外,此間申新公司和官僚資本的雍興公司,都先後在西安設立了紡織廠,打破了大華獨家經營的局面,形成競爭。同時,因戰事影響,原料、燃料和設備都不能正常供應,使廠子的生產經營逐漸陷入困境之中。
鑒於這種情況,石鳳翔在積極組織恢復生產的同時,也在積極尋找新的出路。為了保全設備,避免再次被日機轟炸所毀,經過考察,石鳳翔報請董事會批准,又在秦嶺山中的四川廣元建立了大華廣元廠,將西安大華廠較好的動力設備和紗機拆遷,運往廣元,將工廠建在山洞裡,以防日軍轟炸。當時,由於交通不便,石鳳翔從美國一次購進40輛汽車,同時遷運動力設備和6000錠紗機(當時連政府也少有這樣龐大的車隊),很快便投入營運。隨後,又陸續在洞外廠房安裝9000錠紗機,投入生產。
自此大華公司便有了西安、廣元兩個廠子,都由石鳳翔負責。 在西安期間,石鳳翔不僅經營大華紗廠,還利用大華鋼絲機與其他人合作創立了大秦毛紡廠。廠子雖小,亦屬獨家,獲利頗豐。同時,他還創建了大華酒精廠、實華實業、信義貿易公司等10餘家企業,為抗戰和西部民族工商業的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
也是在這一時期,他完成了影響最廣的著述——三卷本《棉紡學》(其它著作還有《抗戰建國與棉紡織業》、《中國經濟建設芻言》、《中國紡織工業十年計劃》、《紡織工廠標准實驗》等),並創辦了大華紡織專科學校(一說「大華紡織訓練所」),自己兼任校長,為西部棉紡織業培養了大量技術人才。
抗戰結束後,時任國民政府經濟部部長的陳啟天曾邀請石鳳翔出任中國紡織建設公司要職,接管日產各廠,被石鳳翔以工程技術人員不宜做官為由拒絕。之後不久,他被推舉擔任裕華、大興、大華三公司總經理,常年奔波。
1946年,石鳳翔在美國考察和購買機器返回途中經過台灣,發現當地工業很落後,幾乎沒有像樣的紡織企業,市場空間很大。回到內地後,即提議董事會通過在台灣設立大華紡織廠,從陝西運去一萬擔棉花,並從美國購置了設備,選派廠長、主任、工程師等班底到台灣建廠。
1947年,裕華、大興、大華三公司聯合組成裕大華紡織資本集團,石鳳翔任集團總經理,並兼任集團在武漢創辦的江漢紡織專科學校校長。
1948年,集團中止對台投資,石鳳翔用西安大秦毛紡廠停產後未分紅的50萬美元,和上海大生公司15萬錠紗機在台灣新竹創立了大秦紗廠,並舉家遷往台灣。到1958年,大秦紗廠已成為擁有4萬紗錠和800台織機的大廠。期間,石鳳翔又於1953年創立了中國人造纖維公司,從紡織領域拓展到化纖工業,開創了台灣製造粘纖、棉綸和滌綸之先河。 到今天,「大華」作為西北近代紡織業的奠基者和「老字型大小」,已歷經70年風風雨雨,也隨著時代變遷不斷發展變化。但無論何時,只要提起「大華」,提起西北紡織工業,人們都不會忘記「石鳳翔」這個名字。
⑥ 金龍大客車緩沖器結構、整體電路怎麼走
車鉤緩沖裝置是用於使車輛與車輛,機車或動車相互連掛,傳遞牽引力,制動力並緩和縱向沖擊力的車輛部件。它由車鉤,緩沖器、鉤尾框,從板等組成一個整體,安裝於車底架構端的牽引梁內。為了保證車輛連掛安全可靠和車鉤緩沖裝置安裝的互換性,我國鐵路機車車輛有關規程規定:車鉤緩沖器裝車後,其車鉤鉤舌的水平中心線距鋼軌面在空車狀態下的高度,客車為880mm(允許+10mm,-5mm誤差),貨車為880mm(±10mm)。兩相鄰車輛的車鉤水平中心線最大高度差不得大於75mm。 首先說說車鉤。車鉤是用來實現機車和車輛或車輛和車輛之間的連掛,傳遞牽引力及沖擊力,並使車輛之間保持一定距離的車輛部件。車鉤按開啟方式分為上作用式及下作用式兩種。通過車鉤鉤頭上部的提升機構開啟的叫上作用式(一般貨車大都採用此式);藉助鉤頭下部推頂杠桿的動作實現開啟的叫下作用式(客車採用)。車鉤按其結構類型分為螺旋車鉤、密接式自動車鉤、自動車鉤及旋轉車鉤等。螺旋車鉤使用最早,但因缺點較多已被淘汰,密接式自動車鉤多為高速鐵路車輛所用。中國除在大秦鐵路重載單元列車上使用旋轉車鉤外,現一律採用自動車鉤。所謂自動車鉤,就是先將一個車鉤的提桿提起後,再用機車拉開車輛或與另一車輛車鉤碰撞時,能自動完成摘構或掛鉤的動作的車鉤。中國鐵道部門1956年確定1、2號車鉤為標准型車鉤。但隨著列車速度的提高和牽引噸位的增加,又於1957、1965年先後設計製造了15號車鉤和13號車鉤。客車使用15號車鉤,貨車則逐步用13號車鉤代替2號車鉤。 車鉤由鉤頭,鉤身、鉤尾三個部分組成、車鉤前端粗大的部分稱為鉤頭,在鉤頭內裝有鉤舌、鉤舌銷,鎖提銷,鉤舌推鐵和鉤鎖鐵。車鉤後部稱為鉤尾,在鉤尾上開有垂直扁鎖孔,以便與鉤尾框聯結。為了實現掛鉤或摘鉤,使車輛連接或分離,車鉤具有以下三種位置,也就是車鉤三態:鎖閉位置——車鉤的鉤舌被鉤鎖鐵擋住不能向外轉開的位置。兩個車輛連掛在一起時車鉤就處在這種位置。開鎖位置——即鉤鎖鐵被提起,鉤舌只要受到拉力就可以向外轉開的位置。摘鉤時,只要其中一個車鉤處在開鎖位置,就可以把兩輛連掛在一起的車分開。全開位置——即鉤舌已經完全向外轉開的位置。當兩車需要連掛時,只要其中一個車鉤處在全開位置,與另一輛車鉤碰撞後就可連掛。旋轉車鉤的構造與普通車鉤不同,鉤尾開有鎖孔,鉤尾銷與鉤尾框的轉動套連接。鉤尾端面為一球面,頂緊在帶有凹球面的前從板上。當鉤頭受到扭轉力矩作用時,鉤身連同尾銷以及轉動套一起轉動。旋轉車鉤現在只安裝在專為大秦鐵路運煤單元組合列車設計的車輛上。這種車輛的一端裝設旋轉車鉤,另一端裝設固定車鉤,整列車上每組連接的兩個車鉤,兩兩相互搭配。當滿載煤炭的車輛進入卸煤區的翻車機位時,翻車機帶動車輛翻轉180度,將煤炭傾倒出來。旋轉車鉤可以使車輛翻轉卸貨時不摘鉤連續作業,縮短了卸貨作業時間。 密接式車鉤一般在高速鐵路和地下鐵道的車輛上使用。它的體積小、重量輕、兩車鉤連掛後各方向的相對移動量很小,可實現真正的「密接」;同時,對提高制動軟管、電氣接頭自動對接的可靠性極為有利。 緩沖器用來緩和列車在運行中由於機車牽引力的變化或在起動、制動及調車作業時車輛相互碰撞而引起的縱向沖擊和振動。緩沖器有耗散車輛之間沖擊和振動的功能,從而減輕對車體結構和裝載貨物的破壞作用。緩沖器的工作原理是藉助於壓縮彈性元件來緩和沖擊作用力,同時在彈性元件變形過程中利用摩擦和阻尼吸收沖擊能量。根據緩沖器的結構特徵和工作原理,一般緩沖器可分為:摩擦式緩沖器、橡膠式緩沖器和液壓緩沖器等。摩擦緩沖器由前、後兩部分組成,前部為螺旋彈簧(客車用)或環彈簧(貨車用),後部為內、外環彈簧,彼此以錐面相配合,兩部分之間有彈簧座板分隔。螺旋彈簧用來緩和沖擊作用力,環彈簧兩滑動斜面間的摩擦力用來起到吸收能量的作用。當緩沖器受力壓縮時,使各環相互擠壓,這時外環彈簧中就儲存了大部分的沖擊能量;同時各內外環簧的斜面之間因相互摩擦而將一部分沖擊能變成熱能。當外力除去後,各環簧之間又產生摩擦,將所儲存能量的一部分再一次轉變為摩擦熱能而消散,因而起到了緩沖和減振的作用。橡膠緩沖器的頭部為楔塊摩擦部分,由三個形狀完全相同且帶傾斜角的楔塊,壓頭和箱體等部分組成,楔塊介於壓頭與箱體之間,整個緩沖器封閉在箱體內。橡膠緩沖器是藉助橡膠分子內摩擦和彈性變形起到緩和沖擊和消耗能量作用的。為了增大緩沖器容量,在頭部裝有金屬摩擦部分,藉助三個帶有傾角的楔塊,在受壓時與箱體及壓頭間各接觸斜面產生相對位移,因摩擦而消耗沖擊能量。
⑦ 電視劇《大秦之腔》主題曲是什麼
《大秦之腔》主題曲《斬單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