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國自主晶元在哪些領域得到了應用
關於突破晶元 「卡脖子」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研究員周玉梅表示,目前,我國的集成電路領域在基礎研究、應用技術、產品研發等都得到了快速推進,產業也得到了全面部署,我們的自主晶元已經在北斗衛星、超級計算機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
周玉梅表示,在科技創新驅動下,「十三五」期間,我國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年平均復合增長率達到 23.4%。集成電路是一個人才、技術、資金高度密集的產業,是一個高速迭代的產業,我們跟世界先進技術還有差距,需要加大投入力度。
我們希望有更多目光關注集成電路產業,希望有更多優秀學子報考集成電路專業,相信在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下,我們在 「卡脖子」問題上下大力氣一定會有更大突破。
(1)北斗晶元電路擴展閱讀
延伸閱讀——北斗系統28nm工藝晶元已經量產:
去年8月初,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宣布正式商用後,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北斗系統28nm工藝晶元已經量產,22nm工藝晶元即將量產。
相比於目前主要採用集成方式GPS商用晶元,北斗晶元更傾向於依靠一顆SoC晶元來實現所有功能。而對於單顆晶元而言,產業化早期降低成本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提高製程精度。
❷ 北斗導航衛星 2020 年前後可服務全球,會產生哪些影響
北斗系統將持續提升服務性能,擴展服務功能,增強連續穩定運行能力。2020年年底前,北斗二號系統還將發射1顆地球靜止軌道備份衛星。
北斗三號系統還將發射6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和2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進一步提升全球基本導航和區域短報文通信服務能力,並實現全球短報文通信、星基增強、國際搜救、精密單點定位等服務能力。
北斗系統將為全球用戶提供服務,空間信號精度將優於0.5米;全球定位精度將優於10米,測速精度優於0.2米/秒,授時精度優於20納秒;亞太地區定位精度將優於5米,測速精度優於0.1米/秒,授時精度優於10納秒,整體性能大幅提升。
(2)北斗晶元電路擴展閱讀:
系統運行的安全性
1、健全穩定運行責任體系。完善北斗系統空間段、地面段、用戶段多方聯動的常態化機制,完善衛星自主健康管理和故障處置能力,不斷提高大型星座系統的運行管理保障能力,推動系統穩定運行工作向智能化發展。
2、實現系統服務平穩接續。北斗三號系統向前兼容北斗二號系統,能夠向用戶提供連續、穩定、可靠服務。
3、創新風險防控管理措施。採用衛星在軌、地面備份策略,避免和降低衛星突發在軌故障對系統服務性能的影響;採用地面設施的冗餘設計,著力消除薄弱環節,增強系統可靠性。
❸ 北斗導航系統,和GPS哪個更
北斗導航系統定位更好,北斗導航系統定位更加精確,未來可能定位在厘米以內,
1、覆蓋范圍:北斗導航系統是覆蓋中國本土的區域導航系統,覆蓋范圍東經約70°-140°,北緯5°-55°。GPS是覆蓋全球的全天候導航系統,能夠確保地球上任何地點、任何時間能同時觀測到6-9顆衛星。
2、衛星數量和軌道特性:北斗導航系統是在地球赤道平面上設置2顆地球同步衛星,衛星的赤道角距約60°。GPS是在6個軌道平面上設置24顆衛星,軌道赤道傾角55°,軌道面赤道角距60°。GPS導航衛星軌道為准同步軌道,繞地球一周11小時58分。
3、定位原理:北斗導航系統是主動式雙向測距二維導航,地面中心控制系統解算,提供用戶三維定位數據。GPS是被動式偽碼單向測距三維導航,由用戶設備獨立解算自己三維定位數據。
北斗導航系統的這種工作原理帶來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用戶定位的同時失去了無線電隱蔽性,這在軍事上相當不利,另一方面由於設備必須包含發射機,因此在體積、重量上、價格和功耗方面處於不利的地位。
(3)北斗晶元電路擴展閱讀: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2012年就可民用了,2012年12月27日北斗系統空間信號介面控制文件正式版1.0正式公布,北斗導航業務正式對亞太地區提供無源定位、導航、授時服務。截至2018年12月,國內超過600萬輛營運車輛、3萬輛郵政和快遞車輛。
36個中心城市約8萬輛公交車、3200餘座內河導航設施、2900餘座海上導航設施已應用北斗系統,建成全球最大的營運車輛動態監管系統,有效提升了監控管理效率和道路運輸安全水平。據統計,2017年與2011年中國道路運輸重特大事故發生起數和死亡失蹤人數相比均下降50%。
❹ 北斗星中控盒控制原理
它的原理如下
通過把光強度的變化轉換成電信號的變化來實現控制的。光電感測器在一般情況下,有三部分構成,它們分為:發送器、接收器和檢測電路
❺ 自己設計的北斗、gps模塊電源電路,不加天線不會停止工作!一連接天線模塊偶爾會掉電停止工作!
你用的天線是需要饋電的,一般來說其需要的電流很小(幾十mA),檢查其耗電是否正常,是否與模塊的總耗電超過了電源設計容量
❻ GPS以及「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怎樣實現授時功能的
GPS授時:GPS授時模塊在任意時刻能同時接收其視野范圍內4~8顆衛星的信號,其內部硬體電路和軟體通過對接收到的信息進行編碼和處理,能從中提取並輸出兩種時間信號:一個是間隔為1秒的同步脈沖信號1PPS,其脈沖前沿與UCT的同步誤差不超過1ns,二是包括在串口輸出信息中的UCT絕對時間(年、月、日、時、分、秒),它是與1PPS脈沖想對應的。一旦天線位置固定下來,它只需要接收一顆衛星的信號變可維持其精密的時間輸出。
北斗授時:北斗授時類似於GPS授時,也是衛星授時的一種,採用中國的北斗導航系統進行高精度授時。北斗授時模塊授時原理:北斗衛星系統中的高精度原子鍾的准確時間發送給北斗授時模塊,通過北斗授時模塊的PPS(秒脈沖)輸出腳輸出給用戶使用,目前北斗授時模塊的pps精度能達到10ns。
需要注意的是,SKYLAB定位模塊定位後輸出的時間是UTC時間,但是定位模塊獲取的時間實際上是GPS時或者北斗時,此時需要從GPS時或者北斗時換算成UTC時再輸出,因此定位模塊需要知道GPS時或者北斗時和UTC的時間差——我司通常稱這個差值為閏秒修正值或者跳秒數。定位模塊初始定位後一般不能立即從衛星獲取閏秒修正值,需要等待一段時間,因此定位模塊剛定位後,輸出的時間有可能和UTC時間有偏差,可能不是正確的UTC時間——是否有偏差取決於定位模塊內部保存的閏秒修正值,SKYLAB定位模塊在每次從衛星更新到閏秒修正值後,保存在晶元內部,下次定位時會使用這一修正值直至被更新的修正值替代(該特性僅限A/AT、D/DT系列)。如果定位模塊內部預設或者保存的閏秒修正值與當前的閏秒修正值不一樣,此時輸出的時間不是UTC時間,此時從不正確的時間調整為UTC時間的過程,會出現定位模塊輸出的定位信息中,某個時間出現了兩次的情況,如出現了兩個時間一樣的RMC語句。SKYLAB的AT、DT系列授時模塊(SKG12AT/SKG12DT/SKG17AT/SKG17DT)可以提供閏秒修正值是否更新的信息。
❼ 航芯一號的研發團隊
科技創新最重要資源是人才。技術方案一確定,北伽導航公司就開始招攬海外高端人才。
馮衛鋒是美國加州大學博士,曾在美國知名晶元企業——博通公司工作,有十幾年海外從事通信和導航類集成電路設計的經驗。尤為關鍵的是,他帶隊研製過40納米SoC工藝晶元。2013,北伽導航公司將這位華人科學家招致麾下,任命他為副總裁,帶隊研發北斗晶元。
吳駿,一位在上海長大的「80後」,被北伽導航公司引進前,在美國從事晶元開發。他告訴記者,「SoC晶元設計的工作量非常大,我們導航部團隊的成員都是『80後』,幹活特別拼,工作到晚上10點、11點是家常便飯,有時做通宵。」靠著這股拼勁和高端人才的指揮,這支團隊在9個月內完成了晶元架構、集成電路設計和演算法開發。2014年4月底,公司將第一版晶元的設計圖紙交給了生產商。7月底,晶元實物樣品被送到公司,進入測試階段。8月5日凌晨3時,當研發團隊將晶元連入基板,完成功能測試後,全場爆發出一片歡呼聲。「這會是我終身難忘的一刻!」回憶起當時場景,吳駿記憶猶新。「我們做晶元的,最怕把晶元實物樣品連入基板後,升起一縷青煙,晶元變成一塊石頭,上百萬元投入就這樣報廢了。」幸運的是,北伽團隊一年多的艱辛付出沒有白費。在9月的路測中,這顆晶元的定位精度為2.5米,達到國內一流水平。
除了引進人才,公司還聘請海外顧問。據透露,一位國際衛星導航產業界的「大牛」曾任公司顧問,為北斗晶元研發做了指點。
❽ 北斗定位晶元和定位模塊有什麼區別嗎
1、晶元是工作在北斗模式下的集成電路晶元。
2、模塊則包含晶元在還有別的元件組成模塊。
3、模塊可以獨立工作,晶元還需要外圍電路和元件。
❾ 北斗衛星時鍾伺服器是怎樣保證其自身可靠性的
北斗衛星時鍾伺服器組合選用高精度GPS 接收機/北斗二代接收機/外部B碼基準/NTP輸入,提供高可靠性、高冗餘度的時間基準信號,並採用先進的時間頻率測控技術馴服晶振,使守時電路輸出的時間同步信號精密同步在GPS/北斗/外部B碼/NTP輸入時間基準上,輸出短期和長期穩定度都十分優良的高精度同步信號。
北斗衛星時鍾伺服器採用精準的測頻與智能馴服演算法,使振盪器時間頻率信號與GPS衛星/北斗衛星/外部B碼時間基準保持精密同步。由於裝置輸出的1PPS等時間信號是內置振盪器的分頻秒信號輸出,同步於GPS/北斗信號但並不受GPS/北斗秒脈沖信號跳變帶來的影響,相當於UTC時間基準的復現。採用了「智能學習演算法」的GPS北斗時鍾,在馴服晶振過程中能夠不斷「學習」晶振的運行特性,並將這些參數存入板載存儲器中。當外部時間基準出現異常或不可用時,裝置能夠自動切換到內部守時狀態,並依據板載存儲器中的參數對晶體振盪器特性進行補償,使守時電路繼續提供高可靠性的時間信息輸出,同時避免了因晶體振盪器老化造成的頻偏對守時指標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