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相序檢測電路原理
ABC處得到方波,AC與非。結果和A和與非後的信號進入觸發器,最後和B與非,如果順序燈亮,反序燈滅。
Ⅱ 這個是直流電壓檢測電路 ,每個元器件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運放LM1458、Ru2、Eu1、Ru1、Ru3組成一個反向放大器,輸出電壓按照疊加定理為:版
設Ru2輸入為Vi,1N4148處電壓為V0:
V0 = 3.6*Vcc - 3.6Vi
3.6= 17K / 4.7K,Eu1在這里權相當於一個低通濾波;
二極體相當於鉗位V0應該小於 Vcc+0.7
電容C1和運放組成一個低通濾波,另外C1接Vcc也保證上電時輸入為高電平。
Ru3電阻應該有些大了。
Ⅲ 關於這個過零檢測電路的實現原理
VD10+R3+C4構成一個檢波器,這個檢波器的電容C4隻有1nF,放電時間常數t1小,放電快,兩端電壓最大值為回u1。C77是個大答電容,放電慢,兩端電壓由穩壓管VD11決定,是5.1V。電壓關系u1=5.1+0.7V。
在一個交流周期內,假設認為C77、也即VD11兩端電壓先保持不變。當交流由正半周過零向負半周去的時候,C4兩端電壓快速下降,這樣以VD11上端為參考,R54左端電壓比VD11下端高0.7V時,三極體VT1會導通,驅動光耦D10發光,此時右邊VERO那地方輸出為高。直到把C77電壓放光VT1和光耦才截止,光耦熄滅,右側輸出為低電平。
所以根據交流電周期調整電阻電容的值,可以在過零點附近產生一個周期可調的高電平脈沖。這個電路的過零點並不準確,並且是否能正常工作還與交流電周期相關,不好。很早就有專用的過零觸發光耦,比如MOC3051、MOC3081之類的,簡單可靠。
Ⅳ 低端電流檢測電路原理
這是一個簡單的電壓比較器電路,用作過電流檢測。核心器件是比較器LM2903M,正常運行內時,比較器的容1腳輸出高電平。因為,同相輸入端3腳電壓約為15Vx2K/(22.1K+2K)=1.245V,而反相輸入端2腳,基本為0V。
如果R41的右邊與地相連的話,電路才完整。且當電阻R41兩端電壓升高到一定程度(因為檢測到的電流很大時),三極體Q2導通,R41上的電壓,經R37、R38、R39分壓後,施加在比較器的2腳。當這個分壓值,使得2腳電壓高過上邊的設定值1.245V時,比較器翻轉,輸出端1腳變成低電平,完成過電流檢測功能。
Ⅳ 電路檢測器由什麼組成,它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我不知道,都是一群笨蛋
Ⅵ 關於一個電流檢測電路的原理圖分析問題,誰能幫忙分析一下這個電路的工作原理和放大倍數的計算方法!
如果R35//R36=R33//R34的話,那麼在系統穩態條件下,TP5點的電壓輸出等於R50//R102乘以流過R33//R34的電流。多處都採用兩電阻並聯應用應該是為了達到精密匹配保證測量精度的作用。原理上R33//R34是電流采樣電阻,阻值應該不大。Q11起到壓控恆流負反饋作用。
Ⅶ 過流檢測電路原理分析
這是一個簡單的電壓比較器電路,用作過電流檢測。核心器件是比較器LM2903M,正常運行時,比較器的1腳輸出高電平。因為,同相輸入端3腳電壓約為15Vx2K/(22.1K+2K)=1.245V,而反相輸入端2腳,基本為0V。
如果R41的右邊與地相連的話,電路才完整。且當電阻R41兩端電壓升高到一定程度(因為檢測到的電流很大時),三極體Q2導通,R41上的電壓,經R37、R38、R39分壓後,施加在比較器的2腳。當這個分壓值,使得2腳電壓高過上邊的設定值1.245V時,比較器翻轉,輸出端1腳變成低電平,完成過電流檢測功能。
Ⅷ 利用電路檢測器發現電路故障的原理
這個問題的確不好回答。你首先把萬用表選擇在適當的直流擋,所選擇的量程一定要大於所測電壓值,在電路板上找到「地」,用黑表筆接地(數字表),再用紅表筆去接你所需要測量的點,這樣你便能測量到相關的直流電壓,你可根據電路原理、相關關鍵點電壓數據資料、相關IC各腳的標稱電壓,對實測電壓數據進行比較,如兩者電壓值相差很大則說明此電路存在故障。要提醒的是,在測量高電壓時,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人為造成表筆短路。
Ⅸ 請問這個光線檢測電路中的元件作用和原理
1,線路一共三部分組成,電壓跟隨+差分放大+電壓調整輸出
2,U1A,U1B是電壓跟隨器,提高輸內入阻抗容,增強驅動輸出能力
3,U1C是差分放大,放大倍數是10倍,反饋電阻R2/輸入電阻R1
4,U1D電壓輸出調整,通過電位器R12調節電壓,U2A跟隨器驅動,設置參考點電壓
從而實現是輸出電壓調整例如輸入電壓0.4-1V 可以設計調整到0-5V電壓變化。具體
可以參考TI 有一本Op AMP裡面有詳細公式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