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路實驗報告怎麼寫
單相交流電路的實驗報告 目標:開發交流傳動實驗系統,能夠對交流傳動產品進行包括供電裝置(如變壓器、高壓櫃等)在內的主變流器、非同步電動機及其控制系統的綜合試驗。附圖1:交流傳動電力機車牽引系統原理圖。系統採用交流牽引電機背靠背的方式取代直流電機作為陪試機,用變流器取代原直流發電機—同步機組,直接向接觸網,在達到試驗目的的前提下大大減小能源消耗。附圖2:原交流傳動試驗系統原理電路圖。附圖3:能量反饋型交流傳動試驗系統原理電路圖。系統主要由主電路部分、控制部分和測試部分組成,分別要求完成以下內容:2、設計內容與要求1)試驗系統主電路的設計和部件選型① 主電路結構的設計,基本部件的確定;② 陪試牽引變壓器的選型;③ 陪試變流器的選型;④ 陪試交流牽引電機選型;2)試驗系統控制部分的設計① 主電路工作原理分析;② 控制電路工作原理分析;③ 保護電路工作原理分析;④ 控制系統的總體結構設計;⑤ PLC的選型、硬體配置、控制協議的確定;⑥ PLC程序流程的編寫。3)試驗系統測試部分的設計① 測試系統的工作原理分析;② 測試感測器的選型;③ 工控機、信號調理裝置、PCI採集板卡等的選型;④ 電路監測和保護的設計;⑤ LABVIEW程序流程的編寫。4)系統設計要求:① 試驗系統主要由10kV電網,單相交流供電的綜合試驗電源系統,被試變流器,交流牽引電機,陪試變流器,反饋變壓器,控制電源,三相AC380V動力電源,測試和控制系統等組成。② 根據試驗系統總體電路,計算10kV、50Hz電網單相、三相所需的的容量,計算三相電壓不平衡度及對三相電網的影響。③ 單相交流供電的綜合試驗電源系統參數要求:? 單相升壓變壓器(10kV/25kV)實現單相25kV/50Hz電源,容量4000kVA,在輸入電壓允許變化范圍內保證輸出電壓變化范圍17.5~31kV。? 牽引變壓器的牽引繞組的短路阻抗設計為25%,同時通過配備可調的電抗器來調節支路短路阻抗以實現不同綜合試驗的需求。? 電源系統的保護至少應包括:高壓警示、電流速斷保護、電流過流保護、變壓器保護(溫升保護、壓力保護、瓦斯保護等)等。④ 通用陪試變流器參數要求:? 輸出三相對稱的電壓,輸出電壓范圍0~2200V RMS;? 輸出電流范圍0~1300A RMS,輸出頻率范圍0~200Hz;? 輸出的最大功率≥3200kVA。⑤ 平台負載系統要求:? 採用交流牽引電機背靠背的方式作為陪試機,通過陪試牽引變流器和牽引變壓器直接向接觸網反饋能量;? 被試變流器的最大功率按照2800kW設計,被試非同步牽引電動機的最大功率按照1250kW設計;? 平台電機負載的保護應包括:高壓警示、電流速斷保護、過流保護、過壓保護、電機溫升保護、電機超速保護、短路保護、接地保護、缺相保護、陪試變流器保護(過流保護、過壓保護、接地保護、超溫保護、低溫保護、失壓保護、水位保護等)、陪試變壓器保護(溫升保護、壓力保護、瓦斯保護等)等。⑥ 測試系統的准確度滿足:交直流電流、電壓基波、有效值的測量准確度不低於±0.5%,轉速測量准確度不低於±0.1%或±1r/min,轉矩測量准確度不低於±1%,功率測量准確度不低於±1%。⑦ 其他性能要求:☆ 可靠性要求:系統能滿足長時間、間斷穩定運行。☆ 安全性:系統應保證人身、設備安全。☆ 易操作性:系統應提供友好人機界面,操作簡單。⑧ 系統設計完成後的資料整理擴聲電路實驗報告怎麼寫 一、直觀檢查法 直觀檢查法是斷開電源後立即進行。不用儀器、儀表,憑直觀的感覺,調動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4種感覺特性,進行判斷。這種檢查方法雖然准確性較差些,但速度快,直觀檢查法尤其對電源故障檢查很有用。 一看觀察機器或部件及其外部結構。看按鍵開關、介面、指示燈有無松動,線路板接緒有無脫落,有無虛焊、變色、裂痕、爆裂等現象,保險絲有無燒斷、打火、冒煙、變形、未卡住等問題,採用眼睛,直接識別和判斷。 二聽輕輕翻動機器或部件,搖擺搖擺,聽聽有無零件散落或螺絲釘脫落情況,是否有碰擊聲。作連續翻轉有無不正常的「吱吱」聲或「啪啪」的打火聲(通電時)。如果有這些現象,故障可能出現在這些地方。 三聞用鼻子聞聞有無燒焦氣味,找到氣味來源,故障可能出一放出異味的地方。 四摸用手摸摸變壓器外殼(斷電後進行),不要觸及接線端子,因為有時因充電電容存在,電壓甚高,危及安全。感覺一下,是否超過正常溫度、發燙,無法觸摸。功率管有無過熱或冰涼現象。調整管有無過熱或冰涼不熱現象。如果有這些現象,問題可能出現在這些地方。 二、試探法 試探法是針對懷疑部分的電路採用比較、分割、替代、模擬等試探手段,尋找故障所在,然後排除。具體方法如下: 1、比較找一台與故障機完全相同型號的機器,在專業設備中利用同一台機器的左、右聲道部件,測量相對應部分的電壓、電阻、電流數量,再加以比較,找到故障所在。 2、分割將某部分電路與其他部分脫開,接上外加電源,注入信號,進行判斷。 3、替代用好的元件替代懷疑元件,或將左、右聲道部件對換,尤其對於集成電路塊可以這樣進行。如果部件對換之後,機器恢復正常,則說明該部件存在問題或損壞。 4、模擬溫度模擬,採用電吹風加熱,或用酒精降溫,進行溫度性能檢查,振動模擬是使用細的塑料絕緣棒輕擊某些部件,看看電路工作狀況,可以發現某些虛焊現象,檢查故障所在。這種方法一般由技術熟練者進行,否則,容易出現故障加重現象。 三、靜態參數測量法 靜態參數的測量必須持有廠家生產設備的維修手冊,註明各個元器件端點靜態工作電流、或電壓,利用萬用表測量電路各個部分的電流、電壓或電阻值,看是否與標稱值相符合。 1、電阻測量 用萬用表的歐姆檔×100或×1K檔,不要使用R×10K檔,因為這檔上電表內接22.5伏電池,對晶體管測量不合適,容易損壞晶體管。在斷電的情況下測量,若有充電電容存在,必須用絕緣的螺絲起錐充分放電後進行。測量線路中電阻必須焊開一端,否則測量不準確。 2、電壓測量 在作此測量過程中要考慮萬用表內阻對測量值的影響。靜態測量值與動態測量值(加入信號時)不相同,這一點應當注意。測量靜態時各晶體管管腳,電阻、電容端電壓是否與標稱值一致,晶體管腳相對電壓能判斷管子是否損壞。 3、電流測量 採用直接測量時,將電流表串入電路中,檢查電流大小。採用間接測量時,測量兩端電壓,用電阻值去除電壓值,便得到電流值大小。 除靜態參數測量外,還可使用動態檢查法,利用信號源和示波器,注入信號直接檢查,對電路進行判斷。這種方法直接、准確,並且不容易損壞元器件,還可對電路和機械結構進行調整和校對。
B. 關於電路分析實驗報告
戴維南定理及功率傳輸最大條件
一、實驗目的
1、用實驗方法驗證戴維南定理的正確性。
2、學習線性含源一埠網路等效電路參數的測量方法。
3、驗證功率傳輸最大條件。
二、原理及說明
1、戴維南定理
任何一個線性含源一埠網路,對外部電路而言,總可以用一個理想電壓源和電阻相串聯的有源支路來代替,如圖3-1所示。理想電壓源的電壓等於原網路埠的開路電壓UOC,其電阻等於原網路中所有獨立電源為零時入端等效電阻R0 。
2、等效電阻R0
對於已知的線性含源一埠網路,其入端等效電阻R0可以從原網路計算得出,也可以通過實驗手段測出。下面介紹幾種測量方法。
方法1:由戴維南定理和諾頓定理可知:
因此,只要測出含源一埠網路的開路電壓UOC和短路電流ISC, R0就可得出,這種方法最簡便。但是,對於不允許將外部電路直接短路的網路(例如有可能因短路電流過大而損壞網路內部的器件時),不能採用此法。
方法2:測出含源一埠網路的開路電壓UOC以後,在埠處接一負載電阻RL,然後再測出負載電阻的端電壓URL ,因為:
則入端等效電阻為:
方法3:令有源一埠網路中的所有獨立電源置零,然後在埠處加一給定電壓U,測得流入埠的電流I (如圖3-2a所示),則:
也可以在埠處接入電流源I′,測得埠電壓U′(如圖3-2b所示),則:
3、功率傳輸最大條件
一個含有內阻ro的電源給RL供電,其功率為:
為求得RL從電源中獲得最大功率的最佳值,我們可以將功率P對RL求導,並令其導數等於零:
解得: RL=r0
得最大功率:
即:負載電阻RL從電源中獲得最大功率條件是負載電阻RL等於電源內阻r0 。
三、儀器設備
電工實驗裝置 :DG011 、 DY031 、 DG053
四、實驗內容
1、線性含源一埠網路的外特性
按圖3-3接線,改變電阻RL值,測量對應的電流和電壓值,數據填在表3-1內。根據測量結果,求出對應於戴維南等效參數Uoc,Isc。
表3-1 線性含源一埠網路的外特性
RL(Ω) 0短路 100 200 300 500 700 800 ∞開路
I(mA)
U( V )
2、求等效電阻Ro
利用原理及說明2中介紹的3種方法求R。,並將結果填入表3-2中,方法(1)和方法(2)數據在表3-1中取,方法(3)實驗線路如圖3-4所示。
表3-2 等效電阻R0
方法 1 2 3
R0(KΩ)
R0的平均值
3、戴維南等效電路
利用圖3-4構成戴維南等效電路如圖3-5所示,其中U0= R0= 。
測量其外特性U=f(I)。將數據填在表3-3中。
表3-3 戴維南等效電路
RL(Ω) 0短路 100 200 300 500 700 800 ∞開路
I(mA)
U( V )
4、最大功率傳輸條件
1.根據表3-3中數據計算並繪制功率隨RL變化的曲線:P=f(RL) 。
2.觀察P=f(RL)曲線,驗證最大功率傳輸條件是否正確。
六、報告要求
1、 根據實驗1和3測量結果,在同一張座標紙上做它們的外特性曲線U=f(I),並分析比較。
2、 完成實驗內容2的要求。
C. 電工的實驗報告怎麼寫
電工的實驗報告怎麼寫?這個要自己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去寫啊,你到底做了什麼樣的實驗呢?准備了一些什麼材料啊?都寫出來就好了呀,實驗過程最後結果都寫上。
D. 電壓比較器LM311輸出問題!!!請教,謝謝
輸出級的1腳接地,那麼,輸出低電平是0V,不是-Vcc(應該寫Vee)。
http://wenku..com/view/df1df20ff12d2af90242e6e0.html
E. 初中物理電阻上的電流跟兩端電壓的關系實驗報告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探究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系;
2.會同時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量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其中的電流;
3.會使用滑動變阻器來改變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
過程與方法
領悟用「控制變數法」來研究物理問題的科學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能體驗戰勝困難、解決物理問題時的喜悅;
2.養成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實驗探究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系的過程
難點: 運用數學一次函數圖象分析出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系式
【教學用具】
教師方面:電流表、電壓表、學生電源(或三節干電池)、滑動變阻器、定值電阻(R1=5Ω和R2=10Ω
)、開關、導線。
學生方面:電流表、電壓表、三節干電池、滑動變阻器、定值電阻(R1=5Ω和R2=10Ω)、開關、導線
。以上器材為一組,每三人准備一組器材。(若學校條件好,可將干電池換成學生電源,實驗效果更好。
)
【教學過程】
一、創設物理情境,引導學生進入科學探究
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電流、電壓和電阻三個量的知識。這三個量之間的關系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
相聯系、互相影響的。如:①加在導體兩端的電壓越大,通過它的電流就會越大;②導體的電阻越大,流
過它的電流就會越小。這些例子同時還揭示了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的定性關系。
如果知道一個導體的電阻值,還知道導體兩端的電壓值,你能不能計算出通過它的電流值呢?(或用數學
表達式表示出來)
二、進行科學探究
1.提出問題
讓學生回答: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有什麼定量關系?
2.猜想或假設
應根據以下兩個事實來引導和啟發學生的想像力,進行猜想或假設
①加在導體兩端的電壓越大,通過它的電流就會越大;
②導體的電阻越大,流過它的電流就會越小。
學生回答:
·可能是I=U/R;
·可能是導體兩端的電壓增大幾倍,導體中的電流也增大幾倍;
·可能是U=IR;
·可能是……。
3.設計實驗(採用啟發提問式,幫助學生設計實驗)
以下教學過程是師生一問一答
問:我們所學電流、電壓和電阻三個量,哪些量可以測量出,分別用什麼儀器來測量?
答:能測量的量有:電流和電壓,儀器分別為電流表和電壓表。
問:電阻不能測量,我們怎樣知道導體的阻值呢?
答:可以給出導體的電阻值。
問:也就是說在研究電流和電壓、電阻之間關系時,我們是固定電阻不變,讓電壓發生改變,觀察電流的
變化,這種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叫什麼?
答:控制變數法。
問:實驗時,針對於某一導體測量一組電壓和電流值,行嗎?
答:不行。
問:為什麼?
師生共同回答:多次測量可以減少誤差,同時考慮到物理規律的客觀性、普遍性和科學性,應該多測量幾
次。
教師還應進一步指出:不僅針對同一導體測量幾組電壓和電流值,同時還要更換定值電阻反復進行實驗,
這種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是不可忽視的。實驗時,給出了二個不同的定值電阻(R1=5Ω和R2=10Ω)
問:我們在實驗要多次測量電壓和電流值,那麼怎樣去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它的電流呢?
學生1答:改變電源的電壓,如:增減串聯的干電池的節數。
學生2答:用滑動變阻器來改變。
師總結指出:同學們知道了改變定值電阻兩端電壓的方法,請大家根據你認為最適合你的方法和剛才我們
設計的思路,對照自己桌前的器材選擇你所需的實驗儀器,並畫出能夠同時測量電壓和電流的電路圖。
4.進行實驗
實際操作中,要提醒學生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連接電路時,開關應處於斷開狀態,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放到最大阻值的位置上。
·測量次數不要過多,根據時間而定,一般測量三次或四次左右。
·若用滑動變阻器來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的情況下,盡量使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成整數倍地變化(如:1V
,2V,3V……)。同樣若用干電池(或學生電源)改變電源電壓時,也應該使電源電壓成整數倍地變化。
教師巡迴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指出學生在實驗中錯誤,並要求學生實事求是地填寫實驗數據。
5.分析和論證
數據處理時,可引導學生仔細思考測量數據:分析電壓是怎樣發生變化,從而影響到電流的怎樣變化;同
時還應考慮到實驗會有誤差,可能數據不很一致。得出電流、電壓的關系的結論。
結論:電阻相同時,通過導體的電流和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然後指導學生用測量的數據對照課本圖7.1-1畫出U-I圖。
啟發學生對比數學中的一次函數的知識,推導出U-I表達式:U=IR。
6.評估
要求學生在探究報告反思自己的探究活動一些問題,如:
(1)實驗設計方案是不是最優的,還可能會存在著不合理的地方。
(2)操作中有沒有什麼失誤,讀數時會不會有失誤。
(3)測量結果是不是可靠的。
(4)探究中是不是還有哪些問題還不清楚,哪些問題弄明白了。
……
7.交流
要求學生課後進行交流,交流時,可以相互交換各自的探究報告,也可以口頭表述自己在探究與他人不同
的意見,同時還應聽取他人正確的意見。交流時,不應只是交流探究結論,交流的重點應放在探究的過程
中。
如:為什麼我的猜想和別人不一樣?
為什麼我的方法與你不一樣?
為什麼你能得出這樣的結論,我的結論不和你一樣?
……
作業:完成探究報告,並在報告寫出對自己所選的實驗探究過程進行評估。
說明:
·本節教學應放在實驗室完成,將學生三人分成一組,具體分工大致這樣:實際操作時,一名同學移動滑
動變阻器(或改變電源電壓),一名同學觀察電壓表,另一名同學觀察電流表。
·電源的選擇最好是學生電源,測量的數據比較一致。而採用干電池時,測量的數據存在著一定的誤差,
處理數據時,要求教師考慮到可能數據不一致來指導學生如何得出結論。
·本節實驗探究是同時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對於學生來說是第一次,存在著一定困難,要求教師應精心
准備。
·在探究實驗過程中的設計實驗環節時,故意設計了兩種方法進行科學探究,目的是使學生明白科學探究
過程的多樣性,同時在交流和評估時,懂得不同的科學探究方法對於研究問題的優劣。
·實際操作中,有些要求盡可能讓學生通過動手的過程自己去感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素質。
·採用圖象進行數據處理時,可以把電壓U看成縱坐標y軸,電流I看成橫坐標x軸,則由U-I圖可知U和I是
一個正比例一次函數式,電阻R的值為一次函數式y=kx中k值,這樣處理有利於學生能快速的得出U、I和R
的數學表達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