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觸發器和邏輯門怎麼接成6分頻
先做一個3分頻電路,而後用2分頻電路,出來的就是1:1的6分頻了。
2. 7分頻的電路 要那種門電路圖 Verilog語言的看不太懂,電路圖的那種 就是D觸發器的那種
用一個計數器比如74161,從0000計數到0110就能完成7分頻。基於D觸發器的161內部結構圖比較好找,搜一下就OK。
3. 數字電路中十分頻器的工作原理
其實就是時鍾信抄號每翻轉十次,分頻電路翻轉一次。這個用加法器就能實現了。
時鍾接到加法器的時鍾信號上,原始時鍾信號每翻轉一次,加法器計數一次,加法器計數到10(10還是5.。。記不清。。。反正就是倍頻。。。。),你讓輸出信號翻轉就可以了,這樣輸出信號就是10分頻。
所以只要一個加法器,和一個檢測電路,每當檢測到加法器輸出為10的時候,讓D觸發器翻轉一次就可以了,同時讓加法器清零。再計滿十次再翻轉。
至於檢測電路就簡單啦,10嘛,就是1010啦,一個與門結第二位和最高位。
4. 分析這個分頻電路的分頻原理,怎麼實現30分頻的
如果分頻系數恰好是2的N次方,比如2、4、8、16,只要用D觸發器或計數器就可以完成分內頻,只要分頻系數不是2的N次方,容那就一定要用到計數器和與門(或與非門),比如30分頻可以用計數器的輸出端作為與門(或與非門)的輸入來實現30分頻,把計數輸出的第2、3、4、5腳作為四輸入與門的輸入信號,當計數器計數到30個脈沖時,計數輸出的第2、3、4、5腳輸出高電平(1),因此與門也輸出高電平(1),再把這個與門的輸出作為計數器的清零信號,這樣每計數到30個脈沖與門就輸出一次高電平(1),就完成了30分頻,如果計數器的位數不夠(比如74LS161是四位二進制計數器,最多隻能計數到16個脈沖),那就用多個計數器級聯使用,如上邊題目中電路圖。
5. 分頻是什麼意思,請知道的詳細說一下。
"分頻"是說通過分頻電路,將輸入信號的頻率進行降低後再輸出.經過處理後,輸出的信號頻率如果是輸入信號頻率的1/2,叫2分頻率;1/3,叫3分頻;1/n,叫n分頻;分頻電路一般可以用數字電路來完成.2-4分頻電路,可以用D或者JK觸發器來實現.比如2分頻原理就是讓輸入信號有兩個脈沖時,輸出端才出現一個脈沖,那麼假如說輸入信號為1000Hz,也就是輸入信號每秒種有1000個脈沖,按照上面的原理,每2個輸入脈沖才產生一個輸出脈沖,那麼輸出信號就是500Hz,輸出信號頻率就變成了輸入信號的1/2.
如果要實現任意進制的分頻,簡單而且實用的電路是採用計數器電路.集成計數器晶元有74系列的74ls190、74ls191、74ls192等,以及40系列的CD4029等.實現n進制分頻的原理是這樣的:假如一個二進制計數器,如果計數到了5,那麼4個輸出端從高位到低位的狀態是0101,按照8421碼,這個輸出就是5,我們可以將這4個輸出端從高位到低位的第2、4個輸出端的信號接到一個與門的輸入端,按照與門的工作特性,只有當兩個輸入都為1時,輸出才為1,而計數器計數到5時,也就是說計數的輸入端信號有5個脈沖時,計數的輸出端從高位到低位的第2、4個輸出端的信號正好都為1,與門才輸出1,除此之外的任何情況,與門的兩個輸入端都不可能同時為1,這就實現了5分頻.
與"分頻"概念對應的還有"倍頻".倍頻就是使輸出端信號頻率為輸入端信號頻率的倍數,實現輸出頻率為輸入頻率2、3、4、n倍的電路,分別叫2倍頻、3倍頻、4倍頻、n倍頻電路.
至於現實中電腦術語里提到的"分頻"和"倍頻",那是說的是CPU與匯流排、外設之間工作頻率的關系.為什麼會有分頻、倍頻這個說法,按照標准微機原理教科書的說法是,CPU的工作頻率可以很高,但是有些外部設備如硬碟、軟盤,按照現在技術手段,把他們的工作頻率設計成到達CPU的工作頻率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說,一般情況下,CPU的工作頻率永遠是高於外部設備的,為了協調CPU與外部設備的工作時序,就只有進行"分頻"、"倍頻"處理.請參考"http://..com/question/12693033.html?si=1"
__原先並沒有倍頻概念,CPU的主頻和系統匯流排的速度是一樣的,但CPU的速度越來越快,倍頻技術也就應允而生。它可使系統匯流排工作在相對較低的頻率上,而CPU速度可以通過倍頻來無限提升。那麼CPU主頻的計算方式變為:主頻 = 外頻 x 倍頻。也就是倍頻是指CPU和系統匯流排之間相差的倍數,當外頻不變時,提高倍頻,CPU主頻也就越高。
主頻也叫時鍾頻率,單位是MHz,用來表示CPU的運算速度。CPU的工作頻率(主頻)包括兩部分:外頻與倍頻,兩者的乘積就是主頻。倍頻的全稱為倍頻系數。CPU的主頻與外頻之間存在著一個比值關系,這個比值就是倍頻系數,簡稱倍頻。倍頻可以從1.5一直到23以至更高,以0.5為一個間隔單位。外頻與倍頻相乘就是主頻,所以其中任何一項提高都可以使CPU的主頻上升。由於主頻並不直接代表運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況下,很可能會出現主頻較高的CPU實際運算速度較低的現象。因此主頻僅僅是CPU性能表現的一個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體性能 。
6. 4分頻器門電路圖
如果要用門電路自己搭4分頻器,那麼用四個D觸發器串聯即可。器件可以選用74175(四D觸發器),74174(六D觸發器),74374、74574(八D觸發器),電路如下圖——
7. 三種分頻電路各有什麼特點
回想一下吧,好久沒碰數字電路了.
最簡單的用d觸發器,因為一個d觸發器相當於2分頻回,連5個就是答10分頻電路了.
還有專門的74ls90就是十分頻計數器,74ls161印象中好象是模16計數器,可以經過初始的同步或非同步置數用作10分頻電路.
8. 74LS74 2分頻的原理 詳細說明
74LS74是一個D觸發器,觸發器具有兩個穩定狀態,即"0"和"1",在一定的外界信號作用下,可以從一個穩定狀態翻轉到另一個穩定狀態。
分頻用同一個時鍾信號通過一定的電路結構轉變成不同頻率的時鍾信號。而二分頻就是通過有分頻作用的電路結構,在時鍾每觸發2個周期時,電路輸出1個周期信號。
(8)門電路分頻擴展閱讀
D觸發器工作過程如下:
1、CP=0時,與非門G3和G4封鎖,其輸出Q3=Q4=1,觸發器的狀態不變。同時,由於Q3至Q5和Q4至Q6的反饋信號將這兩個門打開,因此可接收輸入信號D,Q5=D,Q6=Q5非=D非。
2、當CP由0變1時觸發器翻轉。這時G3和G4打開,它們的輸入Q3和Q4的狀態由G5和G6的輸出狀態決定。Q3=Q5非=D非,Q4=Q6非=D。由基本RS觸發器的邏輯功能可知,Q=Q3非=D。
3、觸發器翻轉後,在CP=1時輸入信號被封鎖。這是因為G3和G4打開後,它們的輸出Q3和Q4的狀態是互補的,即必定有一個是0,若Q3為0,則經G3輸出至G5輸入的反饋線將G5封鎖,即封鎖了D通往基本RS觸發器的路徑;
該反饋線起到了使觸發器維持在1狀態和阻止觸發器變為0狀態的作用,故該反饋線稱為置1維持線,置0阻塞線。Q4為0時,將G3和G6封鎖,D端通往基本RS觸發器的路徑也被封鎖。Q4輸出端至G6反饋線起到使觸發器維持在0狀態的作用,稱作置0維持線;
Q4輸出至G3輸入的反饋線起到阻止觸發器置1的作用,稱為置1阻塞線。因此,該觸發器常稱為維持-阻塞觸發器。
9. 電路中 分頻和倍頻的原理
就是把一個頻率降低幾倍或升高幾倍
有很多種電路可以實現
可用計數器分頻,用鎖相環分頻或倍頻
可把信號整成方波,用濾波器提出倍頻信號
10. 分頻電路原理
1)從三極體構成電路看,因為存在發射極電阻,所以判斷三極體不工作在非線性區(飽和區、截內止區容),而是工作在線性區,就是對 Uo的交流分量進行放大,然後通過變壓器分離出交流分量,並整流濾波得到一個可方便測量的直流電壓;
那麼要滿足三極體工作在線性區的條件就是基極的靜態工作點電壓 Ubq,這個電壓是Uo的直流分量通過電阻Rb1、Rb2分壓所得;粗略計算就是
Uo(的直流分量)=Ubq*(Rb1+Rb2)/Rb1;
2)方波1經光耦和變壓器的隔離與放大,然後整流濾波得到 Uo,顯然通過參數設置可使得 Uo的大小與方波1的寬度或周期成正比,這樣的一個電壓實際上就是相當於在一個直流電壓上疊加了一個小小的交流電信號,如同穩壓源輸出端上的紋波,後級電路就是要放大並提取這個紋波信號以顯示;
因此,1)沒你題目說的什麼分頻作用;2)兩個方波信號沒有直接的邏輯運算關系,即不存在與或非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