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橋式全控整流電路較半波可控整流電路的優缺點
優點:橋式整流是最理想的,成本低,具有全波整流的優點,但不需變壓器,電路和結構都簡單。
缺點:只是要用4個二極體,用元件多,但是現在二極體不值錢,用4個也無所謂。
所謂的橋,是連接到一個菱形電路,兩個對角點是輸入,另外兩個對角點是輸出,因為它的對稱性,像一個橋在水中,所以稱為橋。在單相半波整流器中,當輸入為標准正弦波時,輸出為正弦波,負值丟失,波形為輸入交流的一半,因此為半波。
(1)半波可控整流電路擴展閱讀:
在半波整流電路中,當整流二極體截止時,交流電壓峰值全部加到二極體兩端。對於全波整流電路而言也是這樣,當一隻二極體導通時,另一隻二極體截止,承受全部交流峰值電壓。所以對這兩種整流電路,要求電路的整流二極體其承受反向峰值電壓的能力較高;
兩只二極體導通,另兩只二極體截止,它們串聯起來承受正向峰值電壓,在每隻二極體兩端只有正向峰值電壓的一半,所以對這一電路中整流二極體承受反向峰值電壓的能力要求較低。
⑵ 畫出單相半波可控整流電路,當α=60°,以下三種情況的ud、iT及uT的波形
乙肝病毒吧!
?
⑶ 單相半波(全波)可控(不可控)整流電路怎麼區分
單個二極體整流是半波 四個二極體或用四腳的整流橋的是全波 一個三個腳的是半波可控整流 兩個三個腳的加兩個二極體是全波可控整流 三腳元件一般是可控硅 也有可能是三極體或場效應管
⑷ 單相半波可控整流電路接電阻電感性的負載電壓如何計算
先說負載上電壓的波形:
如果是電阻性負載,那麼:
整流管導通的時候(整流管前電壓為正值且控制信號為「導通」),負載上電壓等於電源電壓減去整流管正向壓降;
整流管不導通的時候(包括整流管前電壓為負值的時候),負載上電壓是零。
如果是電感性負載,且沒有續流二極體,那麼:
原則上和上述類似。但是此時因為負載電感的感生電動勢作用,整流管前電壓為負值的時候,電流不見得為零,有可能繼續為正電流導通。此時負載電壓比整流管前電壓更負(差值等於整流管正向壓降)。此時,因電壓為負,故電流在下降過程中,等電流減到零的瞬間,整流管才截止。
如果是電感性負載,且有續流二極體,那麼:
因為續流管的存在,負載電壓就不可能太負,只可能被鉗位為續流管正向壓降的負值,此時整流管不導通了,電流全流經續流管。
如果忽略續流管的正向壓降,那麼鉗位時電壓為零。這種情況下的電壓波形就和前述的純電阻負載時一樣了。
上述三種情況下,第二種比較復雜,因為其導通時間(也就是負電壓存在的時間)嚴重取決於負載電感的大小和電流的具體指。所以波形比較復雜。
但實際應用中,如果是電感性負載,大都有續流管。所以只要考慮上述一、三兩種即可。
上述一、三兩種的波形,除了取決於電源波形外,只取決於控制信號。故設計者是可以清楚的。
如果需要知道其「直流成分」,只要將導通期間的電壓波形積分,再除以周期,就可以得到其電壓的「平均值」,也就是電壓的「直流成分」了。
極端情況,當控制信號為「正半周全導通」時,若忽略整流管正向壓降,輸出的直流成分為交流有效值的:
(√2)*(2/π)*0.5 = 0.45016
⑸ 簡述三相半波可控整流電路工作原理
主電路採用整流二極體和晶閘管的混合電路,稱為半控橋整流電路。
控制電路由同步信號采樣電路、移相觸發脈沖形成和觸發脈沖功放電路組成。
如果是上橋臂採用晶閘管器件,則共用一路觸發電源即可。
需3路觸發電路。
⑹ 單相半波可控整流電路,當電感負荷接續流二極體時,控制角
首先求出Ud,Id,即負載平均電壓、平均電流
因為帶續流二極體,晶閘管的平均電流為[(π - α)/2π]*Id,有效值是把[(π - α)/2π先開方再乘以Id.
⑺ 半波可控整流電路和半控整流電路有什麼區別
半波整流,抄是指輸出只有正半軸的整流,半波可控整流是指用可控硅代替二極體,可以控制導通角的半波整流電路,整流器為單個可控硅。
半控整流電路一般是指全波整流,包括雙半波整流和橋式全波整流,半控是指每個通電迴路中,用一個可控硅代替兩個二極體中的一個。若都用可控硅,則稱為全控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