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湘江桥 变迁
湘江的每一次变动,总能牵动每一个长沙人的神经,无论是浩浩荡荡的江水,还是那些横亘在江上的桥梁。
上世纪60年代,摄影家唐大柏还是个年轻的小伙,那时的他把手中的镜头对准了湘江上的白鹭,没有桥梁的阻隔,它们飞得如此尽兴。
“70年代我在上空朝下看时,看到了一条气势磅礴的长虹横跨湘江,我兴奋不已,立即拍了下来。”这就是1972年10月1日通车的湘江第一桥。90年代,退休的他再次乘飞机鸟瞰湘江时,很近的距离有两座大桥同时撞入镜头,“那是90年代建起的二桥。后来湘江上变化大了,我拍也拍不赢。”今年74岁的唐大柏,坐在自己安静的家里,回忆起湘江几十年来的变迁仍有几分激动。
岁月催人老,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年代,城市面貌的改变总是给我们带来惊喜。但在水落石出之时,站在江边沉思,是不是又平添几分对往昔江水浩荡的怀恋?增加几丝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
1972年,湘江边上捕鱼忙。那时,江水清澈,各种鱼类成群,常常能捕到十几斤的大鱼。
1963年9月,益阳地区的爱国粮源源不断运抵长沙港口,江面上重现“百舸争流”景象。当年,我省滨湖地区的粮食获得丰收,各地社员们踊跃乘船来交售爱国粮。
上世纪70年代初,在沿江风光带上晨练的市民。沿江的这条风光带把湘江与城市连成一体,拉近了江与人之间的距离。
湘江桥的变迁
①上世纪60年代初,湘江上长沙地区还没有一座桥梁。
②1972年10月,湘江一桥正式建成通车。
③1990年,建设中的湘江二桥。
④上世纪90年代初,空中俯瞰湘江一、二桥。
2. 长沙湘江一桥是什么时候建成通车的
橘子洲大桥,原湘江一桥,于1972年9月30日通车运营。
橘子洲大桥于1971年动工兴建;于1972年9月30日通车运营;于2017年入选长沙市第三批历史建筑名单。
橘子洲大桥西起枫林一路,横跨湘江水道及橘子洲,东至芙蓉中路;线路全长1532米,主桥长1156米;桥面为双向四车道城市快速路,设计速度60千米/小时;项目总投资额1800万元人民币。
截至2012年,在长沙境内的湘江河道上共有8座大桥,分别为:橘子洲大桥(原湘江一桥)、银盆岭大桥(原湘江北大桥)、月亮岛大桥、猴子石大桥、黑石铺大桥、三汊矶大桥、福元路大桥、长沙湘府路大桥。
1、银盆岭大桥于1987年9月29日开始奠基,是斜拉索桥,“用双塔单索面斜拉”的现代桥梁形式,在湘江上竖起了一张硕大无比的洁白竖琴。大桥于1990年12月30日竣工,工程概算1.2亿元。
2、月亮岛大桥,1994年9月14日动工,1997年5月18日铁路桥建成,1998年11月26日公路桥主体建成通车。
3、猴子石大桥,2000年9月17日动工,2004年5月27日竣工。
4、黑石铺大桥,2000年9月17日动工,2004年5月27日竣工。
5、三汊矶大桥,2004年4月30日动工,2006年建成通车。
6、福元路大桥和长沙湘府路大桥,2010年动工,于2012年年底通车。
3. 湘江一桥修建于那一年
湘江一桥修建于1971年,潇湘大道从其西侧桥下通过,并在桥下与银盆岭路连成一线。潇湘大道南段主车道宽约60米、双向6车道,但到湘江一桥下却不得不紧急缩成10米宽,因为这座桥下目前只有唯一的一处宽不到10米的桥孔用于通车。按最新规划,湘江一桥将在桥下新增一个桥孔。新桥孔将和原桥孔一道,成为连接现潇湘大道和银盆岭路的纽带,湘江一桥也将因此向西延伸27米。
4. 长沙湘江一桥的简介
长沙橘子洲大桥 (湘江一桥) ,习惯上称为“长沙栘江大桥”,位于湖南长沙城区五一大道(长沙) 西端、经橘子洲到溁湾镇之间,是长沙市横跨湘江连接城区的“第一座桥梁”,于1971年9月6日正式开工,1972年10月1日建成通车。其总投资1800万元人民币,主要用于购置原料和建材、设备。建设用工主要来自于居民的义务投入。桥为大型钢筋混凝土双曲拱公路桥,全长1250米,主桥21跨,其中正桥17跨、最大宽径76米,桥面净宽20米,其中车行道14米,两边人行道各3 米。共有18个台墩,大河的墩身为混凝土浇筑,小河的墩身用块片石嵌砌。
5. 月亮岛湘江大桥可以走吗
月亮岛湘江大桥可以走。月亮岛湘江大桥于2019年10月10日开始提质改造,采取半幅封闭施工。经过50天连续施工,现已改造完工。可以通行。因桥横跨望城月亮岛而得名,系公路铁路两用桥,是长沙市最北的一座湘江大桥。
6. 湘潭湘江一桥的介绍
1959年11月2日,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湘潭湘江公路大桥正式开工兴建。大桥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九墩八孔空腹拱形桥,桥长605.2米,加上东西引桥,总长1515米,桥面宽21米,可并行五辆载重汽车和通行重型坦克,总投资1459.6万元。
7. 湘江一桥简介
位于衡阳市东洲下游200m处,桥连大庆路和广东路,1955年建造,是进出衡阳市的咽喉之一。该桥为公路铁路两用桥,铁路桥为单线铁路,七孔,全长426.7m,公路桥全长643.5m,宽10m,桥高3m,桥下净空4m。引桥为预制钢筋混凝土装配式结构,目前该桥荷载为汽—15级、拖—80吨。整座大桥横卧湘江,雄伟壮观,为衡阳市的一景。
南乡子---------------湘江一桥上,明月夜望北
岸远沙平
湘妃梦里小沙汀
画舸犹带晚霞明
沁园春
洲头明月记犹新
8. 为什么居民义务修湘江一桥
当年的长沙市民和赵克祥一样,都在为长沙第一座大桥蓝图的实现而拼搏着,默默地守望着心中那一份 “再苦再累也要把桥建好”的信念。
原因:
当时长沙的轮渡码头,位于今天橘子洲大桥的东端,也就是五一西路与湘江大道的交汇处。在那个河运繁忙的年代,这里的长沙港大楼也就成了湘江边上一座标志性的建筑。原长沙港务局退休职工陈定球介绍说:“当时湘江两岸的人来往很不方便,先坐轮渡到橘子洲东头,再走到西头换乘,过一趟江一般要40分钟。过年过节,排队的人和车更多,过一次渡要二三个小时。”
为了图方便,湘江沿岸的居民,更愿意乘坐江面上随叫随走的小木筏子,既省去了换乘的麻烦,而且比轮渡一毛钱的票价便宜两分钱。还有的猛人,干脆自己游过去。省建六公司的陈世满是当年单位上的民兵排长,“那时候我们搞民兵拉练都是游湘江,当时橘子洲上都是菜地,我们游到洲上,摘根黄瓜吃了,休息一下继续往西头游。”
曾任湘江一桥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的王蔚深老人回忆说,1965年,时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的陶铸到长沙视察工作,在去往岳麓山的途中,他看到了长沙人司空见惯的一幕——过河的车辆和行人在五一路上浩浩荡荡排起了长龙,足足有两三公里。正是这一幕,让陶铸做出了一个影响了长沙几十年和几百万人的决定——“你们应该修一座桥。” 他还当场表态:“修桥的钱,你们出一半,中南局出一半。”
可以看出群众要修桥的的迫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