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样修复沥青路面的车辙病害方法
常见的病害主要为裂缝、车辙和推移、坑槽和泛油四大类。一、裂 缝裂缝病害有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网裂三种形式,以下将分别介绍。(一)纵向裂缝纵向裂缝一般有两种:一种主要发生在紧急停车带或路肩部位,其形状是沿路肩边缘向内逐步扩大,呈月牙形,这种裂缝容易使路基发生滑移,危险性很大;另一种是发生在行车道部位,多为纵向条带状,裂缝两端未延伸到路堤边缘。
纵向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地基原因。有些路段处于丘陵低洼、河谷处,地基土天然含水量较高,在设计及施工时未做处理,在高填土后,由于地基承载能力的差别出现不均匀沉降,造成路面纵向开裂。
(2)路基施工原因。如果土基施工时天气干燥,局部路堤填料土块粉碎不足,路基压实不均匀,暗埋式构造处因构造物长度限制,路基边缘不能超宽碾压,致使路基边缘压实度不够,或者混合料摊铺时纵向施工搭接质量不好,都会造成纵向裂缝。
(3)水的渗透破坏。中央分隔带、路表、边坡等渗水,使局部路基受水浸泡后承载力值降低,在动静荷载的作用下,路基滑动产生裂缝,另外填料若为弱膨胀土,如施工中未做处理,渗水后含水量变化,也会导致裂缝产生。
(二)横向裂缝
横向裂缝是与路面中线近于垂直的裂缝,裂缝起初大多出现于路面两侧的硬路肩,逐渐发展而贯通全路幅。贯通裂缝沿路面大致呈均匀分布。
横向裂缝通常不是由于荷载作用引起的。
其成因主要有三个:
(1)材料收缩引起横向裂缝。一方面在基层成型过程中,因基层材料失水收缩而形成规则的横向裂缝,另一方面基层材料因温度骤降而发生低温收缩开裂。这两种收缩变形使面层底面承受拉力,当拉力超过沥青面层的抗拉强度时就使沥青面层底部拉裂,并随着温湿的循环变化及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而导致沥青面层低面裂缝。
(2)沥青及混凝土的温缩引起的裂缝。因沥青是一种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的粘弹性材料,温度下降时,沥青混合料逐渐变硬变脆,并发生收缩变形.当收缩拉应力超过沥青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沥青路面表面就会被拉裂,并逐步向下发展,形成上宽下窄的横向裂缝,这种温缩裂缝在北方温差较大地区初冬一般宽度为3~5mm,到严冬可加宽到10mm,最宽达到20mm,而到春季则又缩回。
(3)差异沉降引起的横向裂缝。在软土地基与非软土地基交界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变化处或构造物台背与路段交接处,因地基或路基与构造物差异沉降导致基层开裂,并反射到沥青面层,形成横向裂缝。
因为温度变化引起的沥青面层本身收缩是造成横向裂缝的重要原因,所以自由沥青含量越多裂缝越多,选用符合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的沥青,控制沥青用量,精选矿料,准确组成级配,或使用纤维等添加剂,均可有效减少裂缝。另外还应设计合理的路面结构并且精心施工。
(三)网 裂
网裂是相互交错的疲劳裂缝,形成一系列多边形小块组成的网状开裂,它的初始形态是沿轮迹带出现单条或多条平行的纵缝,而后,在纵缝间出现横向和斜向连接缝,形成缝网。
网裂主要是由于路面的整体强度不足而引起的。一个原因可能是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路基路面压实度不足,路面材料配合不当或未拌和均匀等使沥青与石料粘结性差;另一个原因可能是由于路面出现横向或纵向裂缝后未及时封填,致使水分渗入下层,使基层表面被泡软,在汽车荷载反复作用下,粉浆通过面层裂缝及空隙被压到表面产生唧浆,基层表面被逐步淘空,产生网裂。另外,沥青老化和汽车严重超载,使基层产生疲劳破坏也是导致沥青面层形成网裂的重要原因。
二、坑 槽
路面上出现的坑槽,是龟裂、松散等其它损坏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一)坑槽的形成可归结为水损害和油损害两个主要方面
1.水损害形成坑槽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最常见的现象之一。在开始阶段,雨水由沥青路面大空隙或破损处渗入,停留在基层表面上,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动水冲刷半刚性基层的细料并逐渐形成灰浆,使沥青面层与基层脱开,灰浆被行车荷载挤压,通过面层裂缝或面层混合料中的空隙唧到表面。在产生唧浆的位置,沥青面层产生网裂,接着一些碎裂的小块面层或基层材料被车轮带走,而逐步形成坑洞,并不断的扩大,最后形成坑槽。
2.车辆修理或机动车用油渗入路面,污染使沥青混合料松散,经行车碾压逐步形成坑槽。预防坑槽损害,首先要选用粘附性和抗老化性强的沥青,恰当采用集料,合理设计混合料级配; 其次要严格控制混合料的出厂、摊铺、碾压及终了温度,确保压实度达到规范要求,确保沥青面层的厚度和平整度;再次要确保路表排水畅通,以预防为主,对裂缝、小面积松散、沉陷等作用及时科学的维修,避免其迅速发展为坑槽。
三、车辙和推移
车辙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永久性变形积累形成的带状凹槽。车辙和推移降低了路面平整度,当车辙达到一定深度时,由于辙槽内积水,极易发生汽车飘滑而导致交通事故。
(一)车辙和推移形成的主要原因如下
1.行车荷载的影响。车辆按规定正常在行车道行驶,使得高速公路的交通渠化现象非常突出,随着车辆荷载作用次数增加,行车道车辆轮迹处进一步压实并逐渐形成不同程度的车槽。
2.基层施工质量差。因基层的厚度不足或因基层材料、施工、养生不当导致基层整体强度不足,由于荷载作用超过路面各层的强度,使得路表变形过大而形成辙槽和推移。
3.沥青面层高温稳定性差。由于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弹塑性材料,如沥青、矿料的选材不当或混合料组成不当会导致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差、抗塑性变形能力低,在高温条件下,车轮碾压反复作用,荷载应力超过沥青混合料的稳定极限,使流动变形不断积累形成车辙和推移。
四、泛 油
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在天气炎热时向上迁移到路面表面,而在冷天时又不存在逆过程,因而沥青积聚在路面表面,形成一层有光泽的沥青膜的现象为泛油。
(一)泛油的成因如下
1.混合料组成设计不当。混合料中沥青用量过多或空隙率过小,在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下,多余沥青由下部泛到路表形成泛油。
2.混合料拌和控制不严。细料含量过少,混合料比表面积较小,则沥青用量相对较多,也易出现泛油。
3.粘层油用量不当。喷洒过多或洒布不均匀也会局部出现泛油。
4.施工质量差。摊铺时混合料产生离析,局部细料过分集中,也易泛油。
5.水破坏。雨水渗入使下层沥青与石料剥离,在水作用下沥青膜剥落,上泛引起表层泛油。
Ⅱ 如何测量沥青路面的车辙
测量路面车辙一般用3米尺,因为工程上测路面平整度采用3米尺测量,前一段时间刚好搞了几个高速公路的维修,主要就是处理车辙,都用的3米尺法测车辙的深度。
车辙是随车辆行驶时车轮对沥青路面产生重力 ,路面车轮对路面产生竖向变形的辙槽,一般为W形。温度高沥青路不稳定很容易产生车辙,所以夏天是车辙产生的高发期。
桥面铺装层的车辙成因:
① 铺装热稳定性不足, 尤其在高温季节,在汽车反复荷载作用下,因混合料蠕变形成永久变形积累。
② 地区温度过高,长年高温季节过长及封闭式箱梁内部温度较高等引起粘结层和铺装层温度过高,特别是粘结层的温度升高会使其强度大幅度下降,抗剪切能力不足,在重载作用下,轮迹下面的铺装层会出现沉陷及其侧向隆起现象, 长期累积形成车辙。
Ⅲ 砂石路面的路面坑槽和车辙应怎样修理
修补应根据原路面的结构、层次、级配类型,采用与原路面相一致的混合料进行修补。专如果路面基层损坏,应针对属损坏原因,先处理基层病害,再修复面层,坑槽修补时气温要适宜,在寒冷不宜进行坑槽修补的季节,可采用粘性较好的泥土临时填补坑槽,防止坑槽扩大,待气温适宜时再进行修补。
沥青路面产生坑槽破损不仅严重影响路面的表面功能和使用性能.更对安全有很大的影响。坑槽及时修补的功效,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1、恢复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表面功能,恢复行车的、平顺性和舒适性。
2、坑槽的破坏减薄了结构层,及时修补能恢复路面的局部强度和承载能力。
3、弥补坑槽破损处原有路面的强度和耐水性的不足,具有明显的补强作用。
4、改善破损处承受车辆和水等外部荷载的进一步破坏扩展,做到防治结合。
Ⅳ 沥青路面出现车辙应该如何处理
现行基本就两个方法,加铺和铣刨重铺。加铺可以采用热料加铺也可以采用微表形式进行车辙修复。
Ⅳ 如何改善沥青路面的车辙现象
【答案】A【答案解析】参考JTGF40-2004中关于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关于高稳定性技术要求的相关内容。在高温条件下,沥青混合料能够抵御车辆反复作用,不会产生显著永久变形,保证沥青路面的平整特性。车辙试验用来模拟车辆轮胎在路面上行驶时所形成的车辙深度的多少,对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进行评价的一种试验方法。主要是该方法可改善马歇尔方法的不足,其结果直观,重要的是试验结果与沥青路面的车辙深度之间有相关性,真实地反映沥青混合料抗车辙形成能力的大小。稍微不足的是该方法要求试验设备比较复杂。
Ⅵ 车辙是如何形成的急!!!!
车辙是车辆在路面上行驶后留下的车轮永久压痕。 过去,人类广泛应用马车,在泥土路上走,由于土路较软,车过后路面就有压痕,雨后,路面有泥水压痕更深。古人云:“前面有车,后面有辙。”车走多了,路上留下两条平行的很深的车辙。 现代路面车辙是路面周期性评价及路面养护中的一个重要指标。路面车辙深度直接反映了车辆行驶的舒适度及路面的安全性和使用期限。路面车辙深度的检测能为决策者提供重要的信息,使决策者能为路面的维修、养护及翻修等作出优化决策。
Ⅶ 沥青路面该怎么维护
1、在老化的沥青路面上喷洒软化剂,使老化发脆的沥青重新变软,多用于贯入式和表面处治路面的再生。
2、将老化了的旧沥青层挖出,重新轧碎,必要时加入“再生剂”使沥青质量改进,并加入部分新的集料和沥青,重新加工回用。可以就地粉碎拌和,也可以集中到工厂拌和,以厂拌热法加工者质量较好。
3、旧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和回用可节约沥青、集料和能耗,减少环境污染,已引起各国筑路部门的注意和推广使用。
(7)车辙如何维修扩展阅读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
影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因素可归纳为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内在因素主要反映在材料本身的质量上,如沥青的用量,沥青的黏度,矿料的级配,矿料的尺寸、形态以及沥青混合料摊铺面积等。
外部条件则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和交通条件,当外部条件与材料本身的内在因素结合在一起时就会对沥青路面产生综合影响。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改善措施 由于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不足出现的车辙不仅影响行车的舒适性和快速性,而且影响行车的安全性。改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应针对下面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
材料方面:
集料:集料应首选高质量的集料,特别是表面两层沥青混合料,应采用坚硬、表面粗糙、破催、颗粒接近立方体的集料。
沥青结合料:有关研究认为,就沥青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来说,沥青含量的影响可能比沥青本身特性的影响更重要,
对于细粒式或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合料,适当减少沥青用量有利于抗车辙,在考虑抗车辙因素时应综合考虑级配、集料对沥青的吸收性、集料与沥青间的粘聚力、混合料的空隙率等。
Ⅷ 路肩松动怎么修理
(1)填方路基碾压不到位,使路肩和边坡未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2)填方宽度不够,最后以松土贴坡。松土填垫路肩,又不经压实。
(3)路基填方属砂性土或松散粒料,所形成的边坡稳定性差。
3.危害:
(1)路肩松软,会危及路面边缘结构的稳定性,路面易造成掰边损毁。
(2)路肩松软,会使走在路肩上的机动车轮下陷。严重时会造成翻车。
(3)边坡松散易造成冲刷、风蚀,使路基变窄。
(4)路肩边坡松散,高填方路段,易发生滑坡。
4.治理方法:
(1)填方路堤分层碾压,两侧应分别有20~30cm的超宽,最后路基修整时施以削坡,不得有贴坡现象,如有个别严重亏坡,应将原边坡挖成台阶,分层填补夯实。路肩的密实度应达到轻型击实的90%以上。
(2)路基填方如属砂性土或松散粒料,其边坡应予护砌或栽
种草皮、灌木丛以保护,或加大边坡坡率,一般应大于1:2
(3)路面完工后,所填补的路肩亏土,必须碾压或夯实,密
实度应达到轻型击实的90%以上。
(4)采用石灰土或砾料石灰土稳定路肩。
(5)在路肩外侧,用块石或混凝土预制块铺砌护肩带。其最小宽度≥200mm。
(6)铺条形草皮或全铺方块草皮进行边坡植被防护。前者用于一般路堤边坡,后者用于坡长8m以上的高填方边坡。
(7)采用片石,卵石或预制块铺砌在边坡表面,用以加固边坡。
Ⅸ 三七灰土夯实后又压坏了(压出车辙了)怎么办
最佳答案:继续施工上层结构啊 你的三七灰土本身就是后期渗水后会密实的,这种情况都会发生。直接施工水稳就好了!
Ⅹ 沥青路面车辙如何维修
起掉,重新铺设。
其实,
并没有特别好的办法。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主要依靠修路阶段的封路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