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房屋维修基金从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的
中国的房屋维修金制度始于1998年,2004年,房屋维修金演变为房屋办理产权证时必须缴纳的费专用。其缴纳标准也由最属初的"按购房款2%-3%的比例缴交"变为2008年的"按住宅建筑安装工程每平米造价的5%-8%缴交"。按照2007年重新修订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公共维修基金专门用于小区公共设施的维修,归全体业主共有。但在业主委员会成立之前,该资金一般情况下由房地产行政主管机关来代管。[1]
房屋维修基金的名字多年来经过数次变化,1998年时,叫做房屋维修基金,后改为商品房公共维修基金,2007年,根据当时建设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165号令,最终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
⑵ 房屋维修基金是什么时候开始交的
维修基金是在交房拿钥匙的时候才开始交纳的。
维修基金使用条件:
1、维版修基金只有在保修期满后权,对物业公共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大修、更新、改造时才能使用。具体业主按照投票权的确定标准分摊费用比例。
2、维修基金闲置时,除用于购买国债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基金范围外,禁止挪作他用。
3、特殊使用:
(1)物业管理公司可从维修基金中暂借相当于一个月的物业日常维修、更新费用的备用金;物业管理服务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2)住宅需要大修或者专项维修、更新的,可支取施工承包合同中约定的预付款,但预付款最高不得超过工程款总额的30%。
(3)业主委员会可以在物业管理企业的帐户上留有相当于一个月活动经费的备用金,业主大会另有决定的除外。
⑶ 公共维修基金什么时候开始缴纳的
维修基金是在交房之前才开始缴纳的。
维修基金使用条件:
1、维修基金只有在保修专期满后,对物业公共属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大修、更新、改造时才能使用。具体业主按照投票权的确定标准分摊费用比例。
2、维修基金闲置时,除用于购买国债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基金范围外,禁止挪作他用。
3、特殊使用:
(1)物业管理公司可从维修基金中暂借相当于一个月的物业日常维修、更新费用的备用金;物业管理服务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2)住宅需要大修或者专项维修、更新的,可支取施工承包合同中约定的预付款,但预付款最高不得超过工程款总额的30%。
(3)业主委员会可以在物业管理企业的帐户上留有相当于一个月活动经费的备用金,业主大会另有决定的除外。
⑷ 房屋维修基金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的
您好,中国的房屋维修金制度始于1998年,2004年,房屋维修金演变为房屋办理产权证回时必须缴纳的费用。其缴答纳标准也由最初的"按购房款2%-3%的比例缴交"变为2008年的"按住宅建筑安装工程每平米造价的5%-8%缴交"。按照2007年重新修订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公共维修基金专门用于小区公共设施的维修,归全体业主共有。但在业主委员会成立之前,该资金一般情况下由房地产行政主管机关来代管。[1]
房屋维修基金的名字多年来经过数次变化,1998年时,叫做房屋维修基金,后改为商品房公共维修基金,2007年,根据当时建设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165号令,最终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
望采纳
⑸ 商品房维修基金什么时候开始交
一般来说,购买期房是维修基金会由开发商代收,开发商再转交房产管理中心。一般业主要在办理房产证前一个月交给开发商,然后开发商转交房产管理中心。代收的时间节点一般为办理房产成前一个月(维修基金收取一个月后,业主应向代收单位索要相关票据)。当然,也有开发商会明确表示,维修基金通首付一并交齐。当然,这段时间产生的利息也需一并交由当地房管部门。一般情况下,房管部门是根据开发商代收维修基金的收据来判断业主的维修基金什么时候交的。因此,不存在开发商从中牟利的情况。
⑹ 房屋维修基金是从哪一年开始征收的
按照建设部、财政部1998年联合出台的《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管理办法》规定,公回共维修金是由全答体业主缴纳的,属全体业主共同所有。一般情况下由房地产行政主管机关(区县公共维修基金管理中心管理)来代管,业主委员会成立之后,公共维修金就会划转到业委会,由业委会行使管理权利。
⑺ 房屋维修基金从什么时候开始收的
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管理办法建住房[1998]第213号文
建设部、财政部1998年12月16日颁发,自1999年1月1日起开始实行
⑻ 维修基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缴纳的
您好!
一般是在交房前缴纳
望采纳,谢谢
⑼ 维修基金从哪一年开始收取
中国的房屋维修金制度始于1998年。
2004年,房屋维修金演变为房屋办理产权证时必须缴纳的费用。其缴纳标准也由最初的“按购房款2%-3%的比例缴交”变为2008年的“按住宅建筑安装工程每平米造价的5%-8%缴交”。
按照2007年重新修订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公共维修基金专门用于小区公共设施的维修,归全体业主共有。但在业主委员会成立之前,该资金一般情况下由房地产行政主管机关来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