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投诉商场里店铺应打什么电话
法律分析:投诉商家可以打消费者投诉举报专线电话:12020,24小时便捷高效地进行投诉、举报。当以下情形发生时可以拨打12020:
1、当权益受到侵害,被投诉方属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管辖时;
2、当消费过程中,当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
3、当发现假冒伪劣商品及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黑窝点”时。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十五条 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
Ⅱ 投诉商家打什么电话
商家更怕12315。
12315作用:
是工商局内设的消费者申诉处理机构,如果商家的行为违反了相关的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在调解的同时或之后,如果查证属实,12315会召集消费者和商家进行调解。至于消费者会不会得到赔偿,12315并没有执法权,就要看调解结果了。但是如果涉及严重质量问题的话,他们会把相关情况通报行政部门,由行政部门进行查处。所以商家更害怕12315,并5只有白天上班的时间是人工服务的,晚上五点半至次日八点是录音留言服务。
12345作用:
即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指各地市人民政府设立的由电话12345、市长信箱、手机短信、手机客户端、微博、微信等方式组成的专门受理热线事项的公共服务平台。12345热线可以提高为民服务水平,推进依法行政,创新社会治理,维护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是眉山市政务服务的一次创新,更是搭乘‘大数据’快车推动群众工作的有益尝试。13条12315不受理:
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国家工商总局51号令等有关规定,下列情况12315不予受理:
1、没有明确的被诉方;
2、没有具体的申诉请求、事实和理由;
3、超过保修期或者购买后超过保质期的商品;
4、达成调解协议并已执行,且没有新情况、新理由的;
5、法院、仲裁机构或者其他行政机关已经受理或者处理的;
6、消费者知道或应该知道自己的权益受侵害超过一年的;
7、消费者无法证实自己权益受到侵害的
8、经营者之间购销活动纠纷;
9、消费者个人之间私下交易的
10、购买标明是“处理品”的商品:
11、未按商品使用说明安装使用、保管或自行拆动而导致商品损坏或入身伤害的;
12、不属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管辖范围
13、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有关规定
合法权益:
1、不怕12315,因为12315只喜的生风管正规经营的是不需要担心的。
2、国家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国家采取措施保障消费者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国家倡导文明、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反对浪费。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但如果消费者的权益没有被商家损害,那么商家自然不会害怕12315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就是这个道理。
3、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条规定:经营者为消费者提供其生产、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应当遵守本法;本法未作规定的,应当遵守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道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因此商家是受到国家监督的,一旦出现不良情况,那么可以拨打12315进行投诉。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三条:经营者违反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侵害消费者的人格尊严或者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的,应当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第四十四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害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以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等方式承担民事责任。消费者与经营者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履行。
Ⅲ 投诉商家最有效的电话
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专线拨打情形:
1、当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被投诉方属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管辖时;
2、当您在消费过程中,当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
3、当您发现假冒伪劣商品及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黑窝点”时。
请您拨打12315投诉举报电话,将帮助您调解纠纷;如发现经济违法违规行为,将依法查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三十九条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拓展资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购买商品难免会遇到假冒伪劣商品。这时,您一定会感到愤慨,总想寻个说法,讨回公道。为此,您应该这样去投诉:
1、购买商品时,一定要向售货员索要所购商品的发票、商品保修卡等物证。一旦发现所购物为假冒伪劣商品时,要迅速、及时地向商家投诉,并出具以上物证。
2、所购商品要注意保持原样,以便投诉时查验。
3、投诉时要实事求是,该是什么问题就说什么问题,不要掩饰也不要扩大。
4、如怀疑某商品时,应先对商品进行技术专业鉴定,以鉴定结果来判断商品质量,不能凭主观感觉来判断商品质量问题。
5、消费者发现假冒伪劣商品时,应尽量先在所购商品经营处(商家)解决问题,实在解决不了再向上级主管部门或消费管理部门反映。
6、消费者要注意依据法律法规来解决问题,认真听取接待者的处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