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中国这么多行业就家电没有沦陷
中国的家电市场实在是太大了,不过目前竞争激烈,家电行业日子也很不好过。
Ⅱ 为什么现在中国的家电大多数不耐用
里面使用的元器件质量太差,所以特别容易坏。
归根倒底,还是家电业产能过剩,竞争太过激烈,所以厂家只能打价格战,最终还是用户买单倒霉。
Ⅲ 为什么说现在中国家电越来越便宜
技术的成熟
收入的提高
观念的转变
国家政策的发布
这些都是导致家电的越来越便宜的因素,其中12占主要因素
Ⅳ 中国家电面临的威胁与市场机会
制造大国的悲剧:中国彩电崩盘
正当国人热议大国崛起的时候,似乎许多人都忽略了一个事实:历史上崛起的大国是极少数,在某一固定历史阶段,大多数人口众多、疆域广大的“大国”其实都活在阴影中。
中国能否崛起,又将如何崛起?我们需要看到我们现在的起点。
中国现在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制造大国,崛起之路是从制造大国变成创造大国,但现在,我们许多制造业的前景令人扼腕。
彩电曾经是中国制造业中最值得自豪的产业――全球产量最大、全球市场份额最多、全球竞争力最强,但时至今天,中国彩电面临崩盘。
企业缺乏新的核心竞争力,发展乏力,在洋品牌的迅速扩张下步步后退,在全球彩电潮流的平板电视制造领域,国内企业全面亏损,整个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应该值得国人好好深思的是,一个为几百万人提供就业、每年产生上千亿元产值和巨大税收的中国电视制造业,为什么会从全球比较优势走到今天的全球比较劣势?
一、中国彩电缺失了什么?
2006年三季度,沪深两市所有上市公司实现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21元,但海尔、长虹、TCL等六家彩电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只有0.076元,彩电这个占有大量资金、技术人才和销售人才的产业,几乎成为国内最不赚钱的行业。
事实上,近年来第三次电视产业革命使平板(等离子、液晶)电视迅速取代显像管电视,这种电视的关键技术和主要利润都集中于屏幕制造,但目前90%的屏幕依赖进口。关键产业链的缺失使我国原有世界竞争力的电视制造业无利可图,平板电视全面亏损。
平板电视取代显像管电视已成必然。这种电视在欧、美等国的销售额占全行业70%以上、日本超过90%、我国大城市已达85%。中国电子商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的调查显示,这一比例在全国范围内也是逐年增加,仅去年就卖出近500万台。
新市场本应带来新机会,但国内第一条等离子屏幕生产线还未动工,已投产的两条液晶5代线只能生产少量15至26英寸的小屏幕,而这个产业链的缺失又是致命的:平板电视显示屏占整机成本的60%至90%,技术特性还使很多整机器件集成于屏幕中生产。事实上,我国电视整机厂已经沦为国外屏幕生产商的简单组装车间。
产业链危机导致了全行业的利润危机。去年10月的中国彩电业研究季度发布会称,我国彩电行业利润率仅为1.7%,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国产平板电视全面亏损。康佳、创维、TCL、长虹等企业去年3季度的财务报表显示,彩电销售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率先大规模介入平板电视市场的夏华则宣布去年大幅亏损。
二、中国彩电不仅丧失了核心竞争力,甚至连表面繁荣都没有
20多年前在政府的主导下,我国建立了显像管时代的电视工业全产业链--整机、显像管、半导体等关键配套产业。全产业链的竞争力,最终形成了我国电视产业的世界竞争力。但在平板时代,这个投巨资经营几十年的优势一夜之间丧失殆尽。
目前,平板屏幕生产线集中在日、韩,我国电视厂商要"向敌人买子弹来打仗"。同时国外厂商实行"垂直整合"--既生产屏又生产整机,并将绝大部分屏留作自用(松下去年80%自用、先锋100%、三星超过50%),来垄断市场获取高额利润,我国企业丧失产量和价格优势,卖平板电视等于在替国外厂商开拓市场。
洋品牌迅速崛起,国产品牌节节败退。国产平板电视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从2005年的80%跌至现在的50%、大城市已低于30%,这个差距还在不断拉大。
缺乏核心技术,还使出口面临“专利危机”:今年3月1日起,美国开始实施强制数字电视标准,每台出口美国的中国彩电将被征收15至30美元的专利费,而每台彩电的利润仅10美元左右。欧盟贸易委员会最近也在酝酿类似收费。如此下来,本来利润就极为微薄的中国彩电,将彻底被欧美市场扫地出门。
虽然我国电视制造业还有一定规模、有的还有小幅赢利,但这是基于手机、显像管电视等消费电子、多媒体附属产业和将被淘汰的低端产品。比如,康佳集团董事局秘书肖庆说,手机是康佳业绩的功臣。夏新也有负责人说,手机的出色销售是该公司去年3季度赢利的关键因素。
高利润、代表产业发展方向的平板电视制造被牢牢掌控在国外企业手中,国内企业只能面向中小城市和农村市场,卖点低利润的低端产品“惨淡度日”。
三、中国彩电,会是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吗?
面对上述业内皆知的困局,我国企业却难以独自扭转乾坤,因为屏幕生产是个技术和资金密集型行业,投资一条等离子线要几十亿元,投资一条有竞争力的液晶线要几百亿元。有没有任何一家中国彩电企业有能力完成这种投资。
然而,电视是信息产业中市场规模最大的产品,全国每年形成上千亿元销售收入和巨额税收,直接提供几百万个就业岗位,并对元器件生产、服务与网络运营等相关产业有非常明显的带动作用。
据了解,仅平板显示产业,2005年全球产值就超过500亿美元,成为一个市场大、产业辐射面广,产业拉动效应强大的产业,在信息产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电视制造业的三大器件--显示器、集成电路、电源,也是所有电子产品中被称为“脸面、大脑、心脏”的核心器件。彩电的崩盘,显然将会严重影响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前景。
但也许无需太过悲观,历史上,每一个崛起的大国全部都是从危机中崛起的,但中国的彩电企业,能抓住这最后的机会吗?
Ⅳ 现阶段的家用电器,为什么感觉没有以前耐用
以前的电视机,用显像管,就得有高压,大电流行偏转电流,90%的故障集中在行输出部分。对电视机组装以及配件厂家的技术工艺水平依赖度很高。卖给收废旧的,给了120元。以前电视讲质量,所以买了可看十几二十年。现在电视讲数量,厂家才有利润赚,几年修几次。如果现在的电视也能十几二十年不坏,那厂家真要喝西北风了。
Ⅵ 我国家电行业这么多年还无法与日本比肩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很多.主要有
1.起步慢,高科技研究不只是研发投入,还有发展的时间长短。日本比中国起步早,聚集的人才也要多。
2.研发投入少。研发投入风险很大,一把与该企业的营业额或者利润有关,中国的电子企业一般是仿造,要给那些国际大公司支付专利费,再加上中国产品售价一般很低,导致利润薄,研发投入也就小些。还有中国对专利保护不力,在中国辛辛苦苦投入上千万,上亿的研发费用造出一个产品,没多久,到处都是这种产品并且没人支付专利费。
3. 质量,日本企业的质量控制非常好,是大多数中国企业难望相背的,目前富士康的质量控制以及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这方面中国发展很快,因为质量控制可以真金白银的帮老板省成本,增加收入。
4. 消费能力- 中国居民的消费能力确实没有外国强,单算厨房,国外的厨房家电平均有20多件,你看看中国普通家庭厨房有多少家电。高端产品也一样,与居民收入有关,中国的居民收入与日本相距很远。
不过不用妄自菲薄,中国人多,市场大,发展很快。中国的所有行业中,家电行业与世界差距是最小的了。等中国的芯片发展起来,赶上他们是指日可待。
电子行业真正的差距就是芯片了,核心技术啊
Ⅶ 怎样正确评价中国家电行业现状
市场趋于饱和。冰箱电视洗衣机不像以前一样算个小奢侈品了,现在谁家没有啊,再加上房地产不行,新房买的少了也对家电影响;总体来说,家电行业如果再无创新的话,便要走下坡路了。
Ⅷ 中国电器为什么不给力啊/
中国所谓的名牌电器在中国国内知名度很高,少数几个品牌在世界上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大多数的家电品牌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是不高的,尤其是在欧美日发达国家的市场上知名度和好评度都不是很高。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电器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没有令当地市场的认可,在中国国内这些名牌产品由于受到政府过度的保护,而导致其一些问题被有意识的掩盖了,不为外界所知,但是,在国外是没办法隐瞒和掩盖的,因为国外的政治体制和中国存在很大差别,没有人或者组织可以封杀或者阻止消费者对不良企业和那些大型企业集团的不法行为提出诉讼,从而惩罚他们给消费者造成的伤害,进而改进他们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中国家电品牌若想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上也有相当的进展和知名度,为当地消费者认可,就必须摒弃其在国内的种种做法,按照当地市场的实际情况开规范自己的行为,如此方能令当地消费者信赖,在当地市场上站稳脚跟。
Ⅸ 为什么中国很多家电做响了品牌后,质量变差
品牌响了
销量大了
就顾不了质量了
Ⅹ 国产的电器怎么质量就这么差呢
很多人以为买的是进口产品,其实绝大部分都还是国产的,只不过是让某些人心里舒服一点而已。
每年外国人在中国大量进口电器,甚至经常让国内的电器制造企业加班生产,忙得不亦乐乎。而且,销量越来越大,中国已经逐渐成为的电器制造大国强国。
所以,楼主不要因为个别的产品而否定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