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历史上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
从西方和中国的艺术史来看,在所谓世界级的伟大艺术家的名单中,过去很少有女性。(诗人不太一样,所谓世界级的女诗人我们可以列出一大打来。因此我将用女艺术家来谈一个与女性创作有关的问题。)这个问题困扰我们很久了,很多人都在对此进行解释。
2. 谁能给我介绍一些批判女权类的书
培育男孩,杜布森著
近来,由北京朝华出版社出版、同时在搜狐网的读书频道上同步连载的青年作家丁来先的小说《我像爱哲学一样地爱女人》备受各大媒体的关注。同时,《中国青年报》、《中华读书报》、《中国妇女报》等媒体也登载了关于这本小说的书评,一时间好评如潮。
早在1995年的时候,本书的作者就针对北大教授戴锦华的讲座在《中华读书报》上发表了《女性文学及其它》的文章,流露出反女性主义的思想倾向。文章一发出,尽管遭到了徐坤、林白甚至王小波的尖锐批评,但其新颖观点依然受到肯定。2005年2月份,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著作《自然美的审美人类学研究》,是他关于自然美的一个哲学思考。有一个章节着重讨论了“自然美危机与女性主义”,他指责波伏娃“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逐渐形成的”社会影响说,认为天然的女性特质不应该受文化的影响。
2010年,他的新作《无所属的玫瑰》中,他更是发出感叹:“我为这个时代的女性而悲伤!”她们似乎走上了一条从精神向肉体的堕落之路,这不能不引起我的哀思。我们这个时代的女性究竟怎么了?
向丁先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3. 豆瓣想读3700+,《艺术史的另一半》这本艺术科普漫画为啥这么火
豆瓣想读3700+,《艺术史的另一半》这本艺术科普漫画这么火的原因分析:
《艺术史的另一半 》是2022年6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图书, 作者是李君棠、 垂垂 。 《艺术史的另一半》从女艺术家的视角出发进行艺术史科普,不仅介绍艺术史上的重要事件与流派,还通过23位女艺术家的故事,带你一览从洞穴绘画到现代主义雕塑的艺术史。这本书也尝试回答艺术史上一个著名的蠢问题:“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如果没有,原因是什么?如果有,是什么样的社会与个人生活的限制,使得她们在艺术史叙事中被遮蔽?
4. 为什么从来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
不是没有,而相比男性来说,女性的艺术家非常少,但还是有的。我想这跟以前中外的社会规范、男女的生理特点、男女婚后所要负的不同责任有关。不只是在艺术界,在任何行业任何方面,都是男性占有主导地位,这是由于生理的不同、社会地位的不同决定的。生理不同方面:男性比较理性,女性比较感性,女性在成年后会比较倾向结婚生子,生活大于事业, 男性反之。在人类进步和发展当中,男性自始至终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5. 关于女性主义艺术史,你持有怎样的看法
女性主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社会激进主义,其对艺术史研究的影响几乎立刻就表现出来。女性主义艺术史家开始重构其研究领域,考察贝尔特.摩里索、玛丽.卡萨特、保拉.莫德松-贝克以及凯特.珂勒惠支等女性艺术家的作品。这些研究表明,女性艺术家绝不是处于社会边缘的特立独行之人,她们为19世纪先锋派艺术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而苏珊娜.瓦拉东则是工人阶级蒙马特尔类型艺术家的代表,在德加等印象主义者的画室里成长起来,绘制具有革命意味的裸体画,表明其懂得在艺术家的凝视下摆姿势意味着什么。20世纪90年代,第三代女性主义艺术史家拓展了女性主义艺术史的范围,将性别研究、同性恋理论、全球化政治与后殖民地研究也包括在内。然而,19世纪的艺术仍然是这些跨学科研究的肥沃土壤,对该时期的新女性主义研究继续影响着艺术史学科的面貌。
6. 历史上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 诺克琳
蔡文姬
李清照
上官婉儿
不算吗?
7. 琳达诺林《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
在《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一文中,她通过对每个历史阶段的女性艺术家的考察 得出一些杰出的女艺术家通常具有的特点: 她们几乎毫无例外的是艺术家父亲的女儿, 或通 常在后来, 在 19 和 20 世纪与强有力的或者更为主流的男性艺术家有亲密的个人关系。 但在 格里塞尔达波·洛克的研究中,她认为 20 世纪以来,随着系统的艺术史学科的建立,女性 才成为美术史中隐蔽的存在。这使 20 世纪成为女性艺术史研究的重要时期。 女性艺术家大多在艺术上持有一种与男性所谓的“女性气质”所不同的自我、坚定的特 征,这种特征正是女性对自我的肯定和对身份的追求,但在父权社会下,这类女性并没有得 到相应的赞誉和鼓励。
8. 请问为什么没有世界级女性伟大艺术家
从西方和中国的艺术史来看,在所谓世界级的伟大艺术家的名单中,过去很少有女性。(诗人不太一样,所谓世界级的女诗人我们可以列出一大打来。因此我将用女艺术家来谈一个与女性创作有关的问题。)这个问题困扰我们很久了,很多人都在对此进行解释。
从西方和中国的艺术史来看,在所谓世界级的伟大艺术家的名单中,过去很少有女性。(诗人不太一样,所谓世界级的女诗人我们可以列出一大打来。因此我将用女艺术家来谈一个与女性创作有关的问题。)这个问题困扰我们很久了,很多人都在对此进行解释。比如,中国诗人翟永明去年就在<<翼诗刊上谈到这个问题并对女艺术家的未来表示乐观。 在美国,这个问题提出得更早,早到从女权运动一开始,就有人质疑,如果女性和男性一样有创造力,为什么还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女性画家,她们可以和凡高或马蒂斯齐名的?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数学家,哲学家或者作曲家?1988年,女权主义艺术史学家林达~诺克琳就用这个题目写了一篇至今还很有意义的文章,她以西方艺术史为例,阐述了女性伟大艺术家不可能产生的历史条件,回答了这个问题。在这篇文章发表十五年后的今天,我借用她的题目,一方面介绍她的观点,一方面谈我对女性创作的一点思考,是站在别人肩上,继续我们已经开始的对女性写作,女性创造力的讨论。
任何对历史的叙述都不是不从某种视角出发的。也就是说,历史是从某个角度对过去的认识,总结和反省,是对过去的站在某个角度叙述。艺术史亦是如此。在西方自从艺术史作为一门学科建立起来,艺术史叙述的角度,就是西方白种男性的对人类艺术成就的叙述。林达~诺克琳说,白种西方男性的观点,无意识地被接受为‘艺术历史学史家的’观点。这种观点已经被证明是不确切的,不仅仅因为这种观点在道德和价值立场上是不确切的,不仅仅因为这种观点是精英式的,还因为这种观点就从纯粹的知识史立场上考察,也是不确切的。
正因为如此,林达~诺克琳从质疑这个问题本身入手,论证,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了偏见的问题。是的,为什么还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这个问题的潜台词,或隐含的一种回答是,之所以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因为女性不具备伟大的能力。在这样的潜台词下,许多人都试图回答这个问题。比如,有人科学地证明有子宫的人不如有阳物的人那么有创造重要东西的能力。还有的人,比较开明的人,也在纳闷,妇女取得平等地位,特别是西方的妇女的社会平等地位,已经好多年了,怎么女性还是没有产生大师级的艺术家?
女权主义学者对这个问题的最初的反应是从历史上寻找被遗忘的女性艺术家,去重新发现那些没被认识的,或低估了的女性艺术家。在这种努力下,西方一大批女性艺术家的名字重见天日。可是,林达~诺克琳认为,这种努力有用是有用,因为这种发掘丰富了我们对艺术史的认识,但是,这种努力,还是在这个命题的之内,并没有跳出命题之外来考察这个命题。从根本上看,这种努力实际上是继续陈述这个命题。
另一种女权主义学者的努力是从伟大的标准这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这些女权主义学者论证女性的艺术的伟大性和男性的艺术伟大性不一样。由于女性的经验和处境,女性有自己的风格,比如阴柔之美,女性有自己的形式,自己的表达质量。对这种努力,林达~诺克琳也不太以为然。她认为,是的,女性的确在社会中与男性有不同经验和处境,对这种经验的艺术表达也可能有特殊的风格和形式。但是,这种形式是不是一定是女性的,就很难说了。以林达~诺克琳的观察方式来看中国的诗歌,情况就比较明显。比如,婉约风格一般地被认作是女性的艺术形式,表达了女性的艺术敏感力和女性的经验。但是,中国的婉约派诗歌,显然大部分的诗人都是男性的,而不是女性的。婉约的风格并不一定是诗人的性别的表现。林达-诺克琳以西方艺术史为例,论证说,根本就没有什么阴柔之美一定与女性艺术家的艺术风格有关这回事。作家也是如此。萨芙,简-奥斯丁,乔治-埃略特,佛吉尼亚-吴尔芙,安尼纳司-倪,西尔维亚-普拉丝,苏珊-桑塔格这些女作家有什么风格是共同的?实际上,女性艺术家,女作家和她们同时代的男性艺术家,男性作家的更有共同处,而不是她们彼此。
虽然很多人都说,女性艺术家或作家更细腻,更向内心看,更情绪化。仔细考察,可以看出,这种论点根本站不住脚。如果是向内心看,自我表达,有谁的书比马歇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更向内心,更自我分析和表达?至于更细腻,曹雪芹对生活细节的描写难道比张爱玲的描写更粗犷吗?更情绪化?难道写大江东去,浪掏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样的句子的诗人不充满情绪吗?所以,把阴柔看成是女性的艺术表达是一个误念。
林达-诺克琳认为,错误并不在于女权主义者关于女性特点的概念,而在于这种女权主义对艺术的概念过于幼稚简单,这种概念又是社会上大多数人都分享的概念,那就是以为艺术是个人对个体情绪经验的直接表达,是把私人生活翻译成视觉形象。艺术不是,伟大的艺术从来都不是如此。相反,创造艺术涉及艺术形式,艺术语言的自我连续性,或多或少地依赖,但同时又必须独立于,其时代所认可的艺术规范,概念,以及符号系统。而这些又都是靠学习,训练来的,通过学习,学徒,长期的个人探索才能获得。艺术的语言,是在帆布或纸上的油彩和线条里,是在石头或胶泥或塑料或金属中--它从来不只是一个让人哭的故事或悄悄话的耳语。诺克琳结论到。
9. 纵观整个艺术史,第一位杰出的女性画家是谁
纵观整个艺术史,第一位杰出的女性画家应该是意大利女画家阿特米西亚·真蒂莱斯基(Artemisia Gentileschi,1593-)。
总之,意大利女画家阿特米西亚·真蒂莱斯基是艺术史上第一位伟大的女画家,她的一生是用画笔与性别歧视抗争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