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温州-乐清市有哪些区或县
乐清只是一个县级市而已。
乐清市辖21个镇、10个乡,17个社区、32个居民区、912个行政村:成镇 柳市镇 磐石镇 黄华镇 白石镇 象阳镇 翁垟镇 虹桥镇 蒲岐镇 南岳镇 清江镇 芙蓉镇 南塘镇 雁荡镇 大荆镇 仙溪镇 湖雾镇 石帆镇 淡溪镇 七里港镇 北白象镇 城北乡 天成乡 四都乡 岭底乡 雁湖乡 双峰乡 镇安乡 福溪乡 龙西乡 智仁乡
❷ 温州乐清市蒲岐镇有哪些村
寨桥、华一、华二、华岙、下侯宅、上侯宅、东外、东门街、北门街、西门街、南门街、仓下、霞堡、娄川、娄浦
❸ 浙江温州都有哪些旅游景点
温州好玩的几个地方:
温州依山傍海,素有“东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境内名山秀水众多,风光旖旎。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有雁荡山、楠溪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乌岩岭、南麂岛;省级风景区有仙岩、瑶溪、泽雅、滨海玉苍山、洞头、寨寮溪、百丈漈等9处,还有茶山、岷岗、天柱寺等12个市级景区和11处县级景区。风景区陆域总面积达2279平方公里,占全市陆域面积20%。全市还有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8个省级森林公园。
温州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有“东南邹鲁”之称,遗存历史文化古迹较为丰富。国家级文物古迹有石棚墓、刘基庙、正和堂窑址、观音寺石塔、叶适墓等39处,还有474处市级古迹。
★雁荡山(包括北雁、中雁、南雁)
北雁荡位于乐清市境东北,集奇峰、怪石、飞瀑溶洞于一体,誉称“天下奇秀,寰中绝胜”,面积达450平方公里,因其雁湖岗“岗顶有湖,芦苇丛生,结草为荡,秋雁宿之”而得名。主要景区有灵峰、灵岩、大龙湫、三折瀑、雁湖、显胜门、羊角洞等,胜迹多达500余处,灵峰、灵岩、大龙湫被誉为“雁荡三绝”。
★楠溪江
位于永嘉县境内,面积达625平方公里。以水秀、岩奇、瀑多、滩林美而著称。主要景区有大若岩、石桅岩、狮子岩、四海山和以岩头为中心的沿江古村落文化区等,大小景800多个。
★乌岩岭
位于泰顺县境西北部、面积达1.9026万公顷,林木覆盖率达98%。林木种类繁多,有21种被列为国家级保护的珍贵植物;已发现的动物342种、鸟类200多种,属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50种、鸟类29种,其中黄腹角雉为世所仅有。
乌岩岭远景
★南麂列岛
位于平阳鳌江口外30海里处,由大小23个岛屿组成,陆地总面积12平方公里。岛上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有贝类421种、藻类174种、鱼类397种,被誉为“碧海仙山”、“贝藻王国”。
★乐清
乐清山水秀丽、交通便捷,名胜众多、景点集中,还有很具特色的山珍海味,是温州及周边地区游客的好去处。
集峰、嶂、洞、瀑、溪、潭、湖于一体的雁荡山羊角洞景区,山奇水秀、风光绮丽。全程游览一般只需2个小时,很适合周末自助游。游客可以在市区新南站坐到雁荡山的班车,在雁荡山车站(白溪)下车,转车沿104国道往台州方向,在羊角洞景区下车就可边走边游了。在雁荡除了羊角洞景区,还有很多适合自助游的好去处,比如位于雁山之巅的雁湖景区,面积约59平方公里,是雁荡山的摇篮,属生态保护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乐清的白龙山景区,该景区位于乐清虹桥、淡溪两镇内,面积约50平方公里,海拔716米,以石奇而取胜,有九州岩、仙人椅、天门阵、宝剑岩、墨鱼岩、龙山之巅、腾龙岭等景观,都由巨石垒叠而成,移步换景,奇趣横生。自助游也很方便,游客从温州市区出发可在新南站坐车到乐清虹桥,再从虹桥转车到白龙山就可以了。
到乐清自助游不能不去尝尝蒲岐的鲨鱼宴。鲨鱼宴是蒲岐的主要特色:鲨鱼皮、鲨鱼明骨、鲨鱼鞭、鲨鱼肉、鲨鱼肚、鲨鱼唇等鲨鱼的各部位都可被加工制作成菜系。蒲岐定安门酒楼就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家。甬台温高速公路就有“蒲岐”出口,无论自驾车还是坐班车都很方便。
❹ 今年蒲岐抬阁与前年有哪些不同之处
莫非是超级炫的人挤满大街的天台超牛的文化遗产的那个抬阁??
❺ 乐清有哪些风俗习惯
民间艺术如:“乐清细纹刻纸”,以“刻”代“剪”,因而称之为刻纸。浙江剪纸以乐清细纹刻纸最为艺精技绝,它是随着乐清龙船灯习俗发展起来的。它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图案部分,好的细致图案细如发丝,密而不乱,纤而不繁,工而不腻。
风俗习惯如:白石的三月初十,过年正月的时候,有旱龙船游行...好漂亮的龙船...里面的人会动的...灯光五彩缤纷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关三皇五帝的传说在中华大地上传播很广,天皇是三皇之一,有十二个头,兄弟十二人,创制天干地支以表示时间顺序。干就是树干,有十种名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任、癸。支就是树的枝叶,其名称有十二种:子、丑、寅、卯、辰、巳、午、 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从甲子按顺序配合起来,可配成六十对,为一代,可以记年、月、日、时。确定日、月、星辰、区分白天、黑夜的是三皇之一地皇创制的,其长相似女人又似蛇。�
伏羲氏制定了嫁娶制度,以男婚女嫁为宗旨,双方互增礼品,有一定的礼节。建立了互相通婚、嫁娶生育的法制,以便使人类做得与人伦道德相适应,根除群婚制,彻底与禽兽分离,从而人们脱离了原始蒙昧的恶习。同时他还给人们按照生活地域、支体智力规定了姓氏,从此人人有了自已的记号。�
在远古时代,各个种族的祖先其生活方式是:吃野果、野味,自从发明了火种,生活有了改善,由简单到复杂。由原始味道到调料味道,各有自已的品味;穿树叶、树皮,当产生了羞耻心理时,漫漫有了衣服的产生,后来又有华丽的各自特色的服装把人妆扮的美丽大方。正是人们每时每刻都在接触这种生活穿带,并且不断有所创造。致使人人都能适应,在很长时间里得到接受并认可,一时又不能改变这些行为倾向,称为习惯。习惯也就是这样产生的。
习惯一旦形成就会长期生存,也就是能在一定的时期内存在下去。如一位先天失明的人,对于其生活行为的习惯性。就伴随着人的一生而持续生存。他(她)所产生的多种习惯是在其襁褓中时就受启蒙教育而产生了自理的习惯。何况这些习惯一旦形成就没有正常人那么容易改变,就将是其终生的伴随物。�
习惯的诞生,与其自然界和人们知识有关。从孔狄亚克《人类知识起源论》中可以得到启示。习惯的产生尽管与知识的源头不尽相同,但也有相似之处。孔狄亚克强调人的知识起源于感觉,感觉是唯一真实可靠。而习惯则产生于知识的传播,凭借感觉,产生感性认识,再提高到理性认识。由某一个体或某一群体创造产生某一新型的事物或新型行为。使人们接受、传播、利用、广泛展开对这种事物或行为的认可,就形成了一种习惯。
❻ 蒲岐四大古城有哪几个,它们的历史有哪些
1、有个蒲岐古城,其历史为:蒲岐是一个由屯兵形成的历史古镇,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在南宋淳熙年间,为防海盗侵掠而建立,同时也是抗倭重镇,至清朝末年,乐清县(现为温州乐清市)内还保留着九座古城—乐成县城、磐石城、蒲岐城、后所城、大荆城、许公堡、永康堡、寿宁堡、宁安堡。
蒲岐城名列其中。明洪武二十年曾加筑城墙,周长3里,计600丈,高2.2丈,宽2丈。城门有四,东名海国,西名半壁,南名东来,北名广升,各有瓮城。后塞门楼4座,水门1座,敌台12座,窝铺24个,城垛750个,吊桥4座。
当地史书还记载,蒲岐城曾数次重修。咸丰十一年(1861年),蒲岐城最后一次修整,四个城门全部更名,东门为保厘门,西门为定安门,南门为蔚文门,北门为镇武门。
蒲岐古镇城门最大的特点就是“一门双开”。这样的布局构造,精巧而奇妙。其两门互相错开,形成岔路,在护城河的掩护下,大大拓展了军事攻击面。不但有利于弓箭手在城门附近形成交错射击,更能互相掩护互相支援,而且还能达到迷惑敌军的作用,这也与蒲岐军事防卫重镇的地位密切相关。
2、中国四大古城是指:四川阆中古城、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和安徽徽州古城,四大古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 ,被称为“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其历史为:
(1)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战国时曾为巴国最后一个首都。公元前314年,置阆中县,其后历设郡、州、府、道、县等,明清之际曾作为四川临时省会达19年,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阆中被誉为四川最大的“风水古城”,保存较好,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素有“阆苑仙境”、“巴国蜀国要冲之地”、“天下第一江山”、“阆中天下稀”、“世界千年古县等美誉;
(2)丽江古城具有800多年历史的丽江古城,街道不拘于工整而自由分布,主街傍水,小巷临渠,300多座古石桥与河水、绿树、古巷、古屋相依相映,极具高原水乡古树、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学意韵,被誉为“东方威尼斯”、“高原姑苏”。充分利用城内涌泉修建的多座“三眼井”,上池饮用,中塘洗菜,下流漂衣,是纳西族先民智慧的象征,是当地民众利用水资源的典范杰作,充分体现队与自然和谐统一。城中的木氏土司衙署则呈现出一派“宫室之丽,拟于王者”的非凡景象。古城心脏四方街明清时已是滇西北商贸枢纽,是茶马古道上的集散中心。四方街以彩石铺地,清水洗街,日中为市,薄暮涤场的独特街景而闻名遐迩。其四周6条五彩花石街依山随势,辐射开去,街巷相连。四通八达,交通极为便利。置身其中,令人仿佛步入了“清明上河图”的繁华景象。古城中至今依然大片保持明清建筑特色,“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式的瓦屋楼房鳞次栉比,既突出结构布局,又追求雕绘装饰,外拙内秀,玲珑清巧,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民居博物馆”。更值得一提的是,古城居民素来喜爱种植花木培植盆景,使古城享有“丽郡从来喜植树,山城无处不飞花”的美誉。丽江古城文物古迹众多,文化蕴含丰厚独特,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具民族风格的古代城镇;
(3)平遥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泰、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
(4)徽州,简称“徽”,古称歙州,又名新安,为浙江省最早雏形唐末两浙道的组成部分,也是江南省分割后安徽之“徽”的命名来源。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府治今歙县,从此历宋元明清四代,统一府六县,明清时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余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 徽文化也成为中外学者重点研究的中华三大地域文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