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保修维修 > 奥迪tt底盘翻新多少钱

奥迪tt底盘翻新多少钱

发布时间:2023-05-17 19:27:36

❶ 怎么把奥迪TT改完之后还能通过年检怎么改最帅气多少钱让底盘降低,用什么轮毂帅气

先改吧,轮毂用电镀的,底盘加大包围,加低音炮,加尾冀,开车放大音量,很有型的。过年检有钱就行了

❷ 奥迪TT,改装后底盘太低,避震太硬,请教如何调舒适。

绞牙阻力与弹簧的硬度。
参考以下。
大部分绞牙避震都带有阻尼调节这个功能。这个功能最初是为了赛事而开发的,其目的是为了能让一个避震机可以搭配不同K数的弹簧,增加避震机的适用性。以及能够根据车手的驾驶习惯以及赛道的特性,对避震器阻尼与弹簧硬度进行微调。这样可以令一根避震机表现出大范围的阻尼值以及减震效果,而不需要好像更换弹簧般,通过更换不同阀门设计的避震机,以完成阻尼的更改,大幅度缩短竞技避震器的研发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并且让避震机能够快速匹配瞬息万变的赛车场。
街道用的绞牙避震器当中,相当一部分带有阻尼调节功能,那么这个阻尼调节功能,对于街道日常驾驶的意义有多大呢?现在与街车用的绞牙避震所配套的弹簧K数都是由厂家经过实际计算以及测试后得出的,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沿用它,所以阻尼调节这个功能在街车化调教中慢慢的被淡化,但是你要说阻尼调节对于我们来说多余了也为时过早,看完本文在下定夺吧!
关于阻尼调节的原理,各位读者可以并衡此详细阅读(改装词汇悬挂篇 阻尼调节),本文就不多介绍了。
在说之前有几点是必须弄清楚的:
1.某个带有误导性的观点:弹簧座往上调,弹簧越硬,往下调,弹簧越软。这句话其实并不准确。因为与绞牙避震所搭配的都是直卷式弹簧,它的K数是不会发生变化的,K数不变硬度也就不变。当你把弹簧座往上调节时,弹簧长度是没有发生改变的,变化的是活塞杆外露部分的长度(即是避震筒身上端与塔顶的长度),为什么会感觉变硬了呢?答案是阻尼增大了,简单的理解就是,活塞杆外露长度增加,阻尼增大,减少亦反之。
2.阻尼太大会阻碍弹簧的压缩与伸展,降低避震的灵敏度,过于颠簸。阻尼太小又无法抑制弹簧的多余震动,所以在对避震机阻尼调教前选择一个K数与之匹配的弹簧至关重要。
3.全长式绞牙避震拦扒调节车高最好就是通过筒身调节,因为筒身调节不会影响到预设的避震机行程,就不需要再对阻尼进行调整。
4.阻尼调节是以格数来记,例如一条避震机它是10段阻尼可调,每格阻尼系数约为可变化阻尼最大最小值差值的10%左右,其他8段、16段、32段等的以此类推,每格阻尼系数为最大最小阻尼差值的百分之几的调整。Ps:可调阻尼级数只是表示有几段阻尼可调,并不是说可调段数越多,其避震的可调阻尼范围就越大。可调阻尼范围由是避震机本身决定的,而不是可调级数决定的。情况就好比上楼梯:两层楼的落差是避震器调节范围,而这个落差用多少级楼梯分解,就是将避震阻尼调节范围划分为多少段。显然,决定避震器调节灵活性的是调节范围,而段数则是描述调整的精细度。有些情况是,范围绝迅小而段数多,就好比落差小而梯级多,5cm一级的高度差,爬起来也费劲,宁愿几级几级地跨步上,就好比调节阻尼也必须几格几格地拧才能明显看到效果,这种情况下的多段数反而是一种浪费;另一种情况是,调节范围大,而段数少,就好比用很少的阶梯数量攀登很高的落差,吃力,调节阻尼的过程也就不够精细,很可能没有一格刚好符合要求,不是太大就是太小。一根好的阻尼可调避震器,就应该避免这两种情况

❸ 驾驶第八年的奥迪TT,行走十万公里回忆总结下改车用车酸甜苦辣

一个帖子 记录多年来的使用体验和感受 文笔不佳 各位大佬且看键盘下留情。 以下使用体验和感受纯属个人体验 不代表任备陪何 我会从 1、使用体验 2、车辆碰到常见的问题 3、改装的走过的路和坑 4、恢复以及保留目前车辆状态的原因 这几点来说
选择奥迪TT 是因为上学时 我家车位边上 就停着一台银色TT MK1 当时就觉得 好帅! (包括后来选择F80 M3 也是 因为领居家的白色两门E92 M3) 当时要买家里第二辆车 就和家里人说TT帅 刚好我妈也很喜欢她自己就去买了 就挺突然的 当时是不知情的要早知道一定让选择个四驱的。(后来觉得前驱也有好处下面说) 前几年还在上学 就稿空没怎么开 后来16年毕业后就基本落在我手上了 捡漏王
我是二代EA888机子 先总结 TT 就是一款轴距短 提速快 不舒适 空间不错 底盘略微松散(可能年份久了) 外观仁者见仁不提 优点! 1 提速前中段迅猛 时速140KM曲线推背感变缓 到180时基本再往上走提速就比较慢了 2得益于短小的车身其实比同品牌同系的车 转向会更加灵敏 很灵活。原厂侧倾有点大 升级完避震感受明显。 3得益于EA888大众同平台 配件便宜阿直接降低维护保养成本 这个非常关键阿! 当然和这台车易损件多有关系 4对于10W公里的老车 发动机变速箱以及变速箱的稳定性 都还不错。 (漏油啥都是小问题了) 还有是真的很能装东西。 空间谁用谁知道 缺点.. 1舒适度这块 ,过坑过减速带 因为轴距短前后跳动键滚瞎的联系更大 所以是算不上舒服的 就算换了非常舒适的避震。也是跑车的感觉。不舒适 2各种小毛病确实挺多的 一点都不是省心的车。特别后面几年更换的配件实在多,油垫 传感器 后卤素灯泡 碳罐 等等等等等等 3异响确实多 而且都是不定期出现 不过都可以解决了。就是要肯专研!!还要有不厌其烦的心!! 都可以解决 每台车异响原因和方式不同。所以有时候你找再专业的师傅也没办法解决你的问题。毕竟天天听着人是车主自己
我个人是从完全不懂汽车和驾驶 慢慢的 到现在略知一二 冤枉学费是没少交[害羞] 有时候 看了自己以前的做的事就觉得很傻 从改装就可以看出来 但是一直没有变的就是那一份或多或少的热爱 TT论坛的大佬非常多。包括玩TTS直线加速的 不缺乏资深玩家 和店家 看了最近一个TTS 大佬的帖子 也是让我重新认识一番TTS 改车一定要多多多理解学习请教和分析。缺一不可 要了解自己的需求 再选择相应的产品 当然有些你必须试了体验才懂 但是不好的东西尽量减少 改件以及使用体验下面附在图文相结合。
305 故事一开始 是从只想改个轮毂。 品牌旋压的质量还是非常不错的没有任何问题。这么多年来过坑过砍完好无损。除了刮刮蹭蹭。
坑都是从轮毂开始 17到18的圈 刹车也是空空空的 也是开始啥都不懂。就要饱满 越大!越好! 反正钱都花了 也没考虑也不懂油泵够不够 没考虑也不懂六活塞的刹车对于1.3吨的TT是不是有点过 RS刹车+国产盘(国产盘牌子就不说了) 质量是真的不行。开开就抖动, 后来换成DBA T2盘 完美解决 真的非常抗的住。也没做导风 从来都是轮胎先失去抓地力(米其林PS4高温衰退太厉害了 响胎就不敢开了)
然后就觉得颜色不行了。贴了亚光灰色的膜 这个颜色我还是很喜欢的。但贴膜的细节没办法和我后来喷漆的细节相对比。可能也是我的钱没到位? 。
仿R8的板 这个可能是我装过最傻的东西了。。。。。。真是后来不忍直视
到这里越改越复杂 包括 HKS的泄压阀 K04的涡轮 UNI进气 UNI程序 加大中冷 肯德基排气 RS全套包围 基本都拆了
后来又贴了一次膜。 换了光面的膜。光面的好打理。 亚光的容易脏
从这里开始就慢慢做减法了,拆掉了 泄压阀 拆掉了涡轮。 程序换回了原厂 其实装了涡轮和K04对于前驱车来说前段并没有多大的提升 用PS4测出的成绩 5.6S 原厂也是6秒出头/ 中后段表现尚可 前段明显落于同样改动四驱的TT/TTS 但高转数才能爆发出声嘶力竭的动力 体感还没有原厂来的线性和舒服
顺便喷了个漆喷成现在的沙哈拉黄
18年年底迎来了新的伙伴 阿布扎比蓝
虽然换了新车 但是还是再给TT做优化。拆除了原本的短弹簧。换了一套OHLINS
这套避震怎么说。支撑是非常到位。拿在手上能感到做工和精细的品质
把后排座椅给拆了做了两个储物箱 后面用木板和亚克力板做了一个隔板
底盘灯被队友组队去装了.......至今未拆 M3已经拆了
到目前我已经把 涡轮(拆除) 泄压阀(拆除) 大六刹车(拆除换TTS原厂340盘的刹车) 程序也恢复了 对于1.3吨的TT来说我认为211马力游刃有余。也可以对应的上 厦门不大的赛道。升级出的马力还需要多花心思在散热和保养上多花功夫 OHLINS开了一年也拆了换成KWV1 可能很多会觉得为什么要把OHLINS换成KW KWV1在支撑性也很足够的同时。多了那么一点点的柔韧度 但仅仅是一些。在过减速带时不至于夹紧屁股。 重点是OHLINS的高度很尴尬阿 。降不到想要的位置 当然期间还改了一堆无用的改件例如油门加速????硬连接的波箱拉杆??? 还有什么既有增稠的 真的是千万不要加。发动机hi直接抖 直接把机油放完了。 目前 只保留了进气 排气和加大中冷 一套好的半热熔胎以及MX72刹车片 换了聚氨酯衬套以及ENDLESS的刹车油以及恶俗底盘灯hhhh 盼星星盼月亮今年四五月份厦门的赛道终于开放了 去繁从简留着目前的配置就 为了想下场玩一玩。 外观也把这颗战斗的轮毂换成了素素的rotiform six(图片还未拍后期补) 编辑了几个小时发现看下来才一点点。脑子转不动了 有想补充的放以后 虽然有新的伙伴M3 但从未停止对TT的调整 后期补图 欢迎福建地区的伙伴来厦门体验1.8公里赛车场

❹ 奥迪TT经过御用改装厂ABT之后,会怎么样呢车主感叹:真帅

奥迪TTRoadster敞篷跑车,前卫的设计搭配惹火的车身比起同门硬顶TT跑车,绝迅碰段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时2.0TFSI车型还可以爆发出230hp马力,堪称是实力与美貌兼具的性感尤物!不过在德国改装厂ABTSportsline的眼里似乎不是那么一回事!

不仅如此,为了对应升级后强大的动力,ABTSportsline也推出了一套悬挂系统改装套件,亩誉内容包括可以降低车身前轮35mm、后轮30mm的短弹簧,另外还有ABT改装专用的防倾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❺ 奥迪tt这车子怎么样

奥迪TT是一款血统纯正的跑车。在中国销售的有三款,分别是TT coupe 1.8t, TT 2.0TSI, TT 3.2 quattro(敞蓬软顶)。近年来,奥迪不断推出一系列彻头彻尾的新车,从A4、A6直至如今的A8和TT。
每一款都会给人带枣差仔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它向世人传递了“纯粹、开放、可靠、完美、简洁和强劲”等设计理念。一汽-大众出产的奥迪A6在中国大陆树立起高档车的标准的时候,它那取自于女人体的尾部曲面外形令人过目难忘,其实奥迪A6的外形上有奥迪tt的影子。现在的市场单纯靠大马力和高速度吸引跑车消费者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今天这个完全个性化的时代,远离平庸和乏味的跑车才能争取到更多的买主。
比起其他豪华品牌,奥迪进入跑车市场的时间较晚。我们知道小跑车市场近年发展得很快,贵价一点的有保时捷boxster,日本车则有日产350z及万事得rx-8等,还有有宝马z4及全新款平治slk。虽不是百份百相同级数的车种,但买家亦会把这类车视为考虑之列。但是奥迪tt一经面世,便引起了世人的普遍关注。最值得骄傲的是,奥迪tt荣获了德国1999年最佳跑车称号,结束了保时捷盘踞了23年之久的霸主地位。
TT是“tourisi throphy”的缩写,意为“旅行者大奖赛”,它是本世纪初的一项颇负盛名的汽车赛事。奥迪TT的概念和名称奥迪TT的首次亮相是作为概念车在1995年法兰克福车展。它的设计归功于大众位于加利福尼亚设计室的J Mays和Freeman Thomas,它的获奖的内饰设计则归功于Martin Smith。 人们通常将“TT”的涵义误解为”twin turbo”。这辆车命名其实是来自NSU TT,一种引擎后置凳汪的小型车,拥有让人敬畏的赛车血统,于1960年代由NSU在NSU Prinz的基础上产生。当然,现代的TT车型不是NSU TT的任何一种车型的后续。NSU TT的名字又是来源于著名的Isle of Man TT(Tourist Trophy) 的摩托车赛事。
奥迪TT的设计奥迪TT的造型被很多人认为是汽车设计的一个分水岭。自从它在1995年作为概念车被引入和1998年量和以来,许多人认为它的设计大胆,独特,和革命性。这种汽车虽然借鉴了别的汽车的一些设计元素,整体设计仍被许多人视为真正独一无二的。尽管它拥有光滑的外表,其设计不算是空气动力学的革命性,它的车身的阻力系数其实是一个比较高的0.35。但其独特的,圆滑的车身,大胆使用裸铝阳极氧化膜 ,而且缺乏明确的保险杠,奥迪TT代表的是偏离了大部分那个时候的主导风格的汽车市场。
迪TT的标志性设计的成功和流行给了许多汽车设计者和制造商更大的自由度,进行实验与大胆的,独特的设计。奥迪TT的影响力可以在许多后来的汽车设计元素中看得出来。
对奥迪的设计师们来说,TT车的造型没有任何框框。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要设计出独具特色的奥迪跑车。他们大胆地将车轮作为重点来塑造其外形。车轮对于汽车外形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从奥迪TT的侧面看,整个汽车看起来象是渐渐由车轮向外“扩展”出来的,车头及车尾造形如出一辙的特征,跟保时捷boxster有异曲同工之妙。17英寸的车轮(其辐条由于一直伸到外圈上,使车轮看上去更大),加上形状精制的轮眉,逐渐地派生出车的前端庆键及后端曲面,再逐渐地生成车顶及窗线。整车线条紧致,加之几乎像是由几何图形组合而成的,十分均衡的圆滚曲线,小尾翼及铝合金油箱盖,使它看上去很是可爱精巧。tt车身除了引擎盖是由铝制成的其他部分完全采用电镀钢铁制造。 TT roadster 采用的是软顶,而并未随大趋势使用电折硬顶,我认为这并非坏事,软篷的收折及储存均比硬顶富弹性,优点是无须占用车尾大量空间,篷身可选择不同颜色,配搭出更多变化的视觉效果。而且,奥迪TT roadster采用的多层布制软篷有优秀的隔音效果,行车时篷边也没发出太多异响,反映车架的制作有相当水准。
而三款TT的不同之处最明显的就是有两款采用了quattro(全时四驱)技术。采用了这种技术的车,发动机动力将时刻有效地分配到四个车轮。在正常情况前后车轮动力分配比例为50/50,而遇到特殊道路时前后车轮动力分配比例可在25/75、75/25之间变化,而当左右车轮附着力有差异时是靠eds来控制的。
TT的内饰采用了大量的铝合金饰板,整个车室弥漫着金属美感。空调出风口、仪表盘和其他按键均以圆形为基调,藉以和圆滑的外形相呼应。这些一丝不苟的设计充分显示出其出类拔萃的名门风范。由皮革与alcan ta ra面料制成的运动式前座,高度连续可调,还有加热功能,另外tt还有四种音响系统可供选择。奥迪tt的表盘上设有排档显示,但是据车主反映并不良好,因为将座椅调校至合适的坐姿后,方向盘容易将排档显示完全遮着。
奥迪为tt roadster和tt coupe quattro配上的6速手动档变速箱,以及tt coupe的5档,肯定不会令万千个TT的支持者失望。1至4档有一气呵成的加速贯注力,起步或上斜坡加速,也有很好的速度感。
1982年,奥迪100以其0.30的风阻系数值创造了世界轿车工业的记录。从此,奥迪一直是公认的空气动力学领导者。这次,它也反映在了新型跑车上。为使跑车空动特性达到完美,采用了很多新技术。此外,得益于精心的设计,TT跑车在高速行驶时的风声水平达到了奥迪轿车的水平。
跑车总是为了迎合纯粹主义者。而奥迪tt并未因此而牺牲安全性和舒适性。TT跑车能达到新的欧洲及美国关于正面撞车及侧面撞年法规要求。前座两个气囊用于保证正面撞车时的安全性。乘客座上可安装一个脸朝后的儿童座椅。侧撞时,装在前座靠背上,能保护头部到肋香区域的头部胸椎气囊会打开。
在德国《汽车画报》(auto bild, 2004年第17期)杂志举办的测试活动中,奥迪 TT凭借卓越的运动性能和极具王者风范的设计风格,在来自四个国家的5款运动型跑车中名列前茅,赢得评委的高度评价。这是对TT的一个很高的奖赏。
活动结束后,杂志主编总结道:“奥迪TT的v6发动机绝对是最耀眼的明星。它动力强劲,加速有力,转速性能极佳。这一切赋予了奥迪TT 最佳的路况表现。”同时,他也对奥迪TT的悬架系统给予了高度评价:“其直接转弯反应极其灵敏。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系统的抓地性能非常卓越,仿佛要钻进路面沥青里似的。而电子稳定程序(esp)的完美表现也是独领风骚。另外,奥迪TT的设计十分精密,并展示出超凡的驾驶舒适特性,整个测试完成得天衣无缝,让其他车型相形见绌,自叹不如。”
奥迪TT总体来说是相当不错的一款小跑车,其各方面的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多各界人士的青睐。
奥迪TT - 历史
1995年,奥迪TT正式亮相素有世界五大车展之一的法兰克福国际车展(IAA,Internationale Automobil-Ausstellung-International Motor Show),这也是人们第一次见到这款全新车型。在车展上一出现即以其不拘的设计,突破传统的风格,大量圆滑线条的运用,这些即使在今天看也颇具前卫的设计,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对于一向偏于保守的的德国汽车来说,这样的变化,还是比较罕见的。令人兴奋的是奥迪的这次尝试是如此的正确,奥迪TT的设 计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赞誉。同年的东京国际车展上奥迪TTS亮相,这是一款软顶敞篷双门跑车。
虽然在1995年的两大国际车展上,TT均是以概念车的名头亮相的,但它身上却没有其它概念车遥不可及的技术障碍。外界的良好反应,加速了TT量产的进程。1998年,在人们苦等了近2年多以后,奥迪终于推出了TT的量产版本——奥迪TTCoupe。量产版几乎与95年亮相的概念车在外形上没有太大的区别。最明显的变化仅仅在于用更窄的C柱和宽大的后角窗来取代了最初概念车那个略显臃肿的后部。
TT 搭载了大众集团的1.8T 20V引擎,分为低增压与高增压两个版本,马力输出分别是180匹与225匹,高增压车型可选配,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奥迪TT在刚刚面世不到一年里,即荣获了德国1999年度最佳跑车的称号,从而也结束了保时捷车型在此位置长达23年的垄断地位。随后奥迪公司再接再厉,在1999年第三季度推出了TTRoadster版本,这款车正是基于TTS概念车上开发的敞篷款。TTRoadster的出现进一步丰富了TT车系。
奥迪TT - 试驾
第一眼的感觉是新款TT的外形比老款要大。一查资料果然如此,长了14厘米,宽了8厘米,再加上采用了现如今奥迪的统一标志性元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嘴”,前脸造型明显比老款更具攻击性。车顶还是沿用原来的穹顶设计,增高的6毫米让人几乎感觉不出来。车尾却更向后延伸。这样的改动使得全车在整体外观上显得更加协调和成熟。新款TT的座椅设置得比老款要低,加上有力的侧面支持,让我觉得自己被牢牢地裹住。包着Nappa皮革的三轮辐运动方向盘手感极佳,下部形状扁平的设计更让我仿佛与勒芒运动型赛车浑然一体。其实这种设计除了体现运动感外还有方便驾驶员进出的实用功能。
中控台的设计基本是在向传统致敬。奥迪TT的经典圆形主题更是在内饰上得到了充分体现:通风口,仪表盘,无不以圆形为主。除了车速和发动机转速这两个凹陷的大仪表盘延续了典型的奥迪特征之外,黑色背景加红色指针,短 小的换挡杆握柄,超级大的空调旋钮,这些设计也都是对奥迪TT传统的继承。当然也有不乏新意之处:现有的三个出风口代替了原先的两个;在车速表和发动机转速表之间出现了一个大面积的数字式驾驶员信息显示屏;整个中控台也更多地向驾驶员倾斜。
轻踩油门,这辆奥迪TT已经反应迅速地向前蹿动。换挡平顺,毫无生涩的感觉。即便在4000以上的转速,发动机声音也依然非常克制。底盘的扎实让人印象深刻,和老款TT相比有本质上的提高,这应该和后悬挂由扭杆弹簧式改为四连杆式关系密切。同时磁阻尼减震系统的作用更是决定性的。第一段试驾是从机场到策尔湖边(ZellamSee),这段路程大部分是高速,奥地利交警对超速查得很严,所以奥迪工作车一直在最前面压着速度,我们鲜有超过140公里/小时的机会,这也让我的2.0TFSI和其他的3.2quattro没有太大差别,甚至在某些路段还能比那些大排量的家伙们表现更敏捷,毕竟比它们轻150公斤。在时速超过120公里时,扰流板优雅缓慢地升起,给平淡的旅途带来一丝惊喜。
新奥迪TT还增加了不少日常实用性功能,为运动型跑车设立了新的标准。这其中包括行李舱内的储物网袋,以及前排座椅和储物网袋之下的储物盒。中央通道上的杯托和储物盒都是标准配置,而车门上的储物盒可以放入最大0.7升的水瓶。手套箱中还划分出一个独立的空间摆放眼镜。行李厢的地板与外边缘齐平,并配有固定物品用的捆绑点,甚至在两侧的装饰板上也还有储物空间。从车内或从行李厢内都可以很方便地将左右对称的靠背折叠着起来,这样290升的行李厢就能达到700升的容积,长达1.7米的空间足以放置两个高尔夫球袋以及辅助工具,或着大型的旅行箱或包袋。
第二段试驾的路线完全和方才的中规中矩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策尔湖边的山谷里,70公里的山路由海拔1500米高度疾弛而下,同时转弯极多,毫无疑问,这种路段是发挥奥迪TT性能的最佳场所。这回我挑选的是全时四驱的3.2quattro,和之前的2.0TFSI相比,3.2quattro发动机输出充沛,声音轻快,加之奥迪TT的车身是铝合金与高强度钢材混合制造,比老款TT轻了整整80公斤。因而对动力表现的描述简直可以用“大马拉小车”来形容。这辆3.2quattro配备的是S-tronic双离合器变速器,在手动模式中可以通过方向盘上的拨片进行换挡操作,0.2秒内一切搞定。不必再腾出右手照看换挡,操控起来自是得心应手。轮胎抓地很扎实,3.2quattro甚至采用了245的宽胎。磁阻尼减震系统在3.2quattro上表现依然让人称道。选用运动模式时感觉稍稍生硬,转换成普通设置后让人几乎以为身在房车之中。转向精准无须赘言,制动系统的表现更是出色,四个车轮均采用盘式制动,而且一旦踏板踩下,制动伺服就立即启动。若再有意外,ESP更会适时介入。所以即便在如此地形复杂的路段,奥迪TT仍然应付自如,甚至还有些意犹未尽。
奥迪TT
高速行驶时方向盘有些过于灵活,影响了车身的稳定性,尤其使用18英寸轮胎的车型在公路上驰骋时,驾驶员可能会矫枉过正,造成神经紧张。这不是转向机不够准确,而是因为太过直接和灵敏。奥迪TT对弯道充满了热情。发动机推动前轮,可是只有在很狭窄的弯道里需要充分调动那200马力的时候,驾驶员才会感觉到前轮驱动的转向不足特性,届时牵引力控制系统会适当地进行干预,保证方向不会受到驱动力的影响。
奥迪TT对行驶路面上的信息提供真实的反馈。悬挂随时仔细报告路面的状况、轮胎的附着力和车轮的偏移。车轮的偏移一般都出现在前轮,也就是导致车辆转向不足,但是由于在弯道中车轮负荷的急剧变化,也有可能出现转向过度。电子稳定程序这时会使不安分的车尾恢复理智。
奥迪的品牌哲学喜欢将悬挂调校得比较硬,因为奥迪不允许人们对汽车的动感产生丝毫的怀疑。在奥迪公司的人看来,转弯时车身摇摇晃晃是对奥迪TT最坏的批评。所以奥迪TT在缓慢行驶时乘客就已经感到震动,即便动态行驶控制系统处于正常模式,悬挂还是太硬了。只有当车的速度逐渐提高,车身的平稳性才得到好转。所以说动态行驶控制系统的重要性并不大,因为它没能真正提供两种不同的行驶状态。合理的状况应该是系统在舒适模式和运动模式之间选择,而且可以真的带来舒适的乘坐感。
奥迪TT的价格较上一代没有增加,但内部的配置更加豪华,尽管这些仍不能使新车达到备受瞩目的程度,但奥迪就是要一直遵循不事张扬、注重内在的原则,行家都是不动声色地进行享受。
奥迪TT - 进入中国
奥迪TT自从2006年北京车展正式亮相后,奥迪TT的样车在当时已经到达北京经销商处,并接受预订。据了解,北京11家奥迪授权经销商中,获准首批销售奥迪TT的仅有3家,而全面放开销售权至少要等到来年。奥迪TT的平均交车周期.
需要3到5个月,最快的一批车将在当7月左右抵京。在中国销售的新奥迪TT将有2.0T和3.2L两个排量,售价分别为50.9万元和64.5万元,客户可选装电子减震系统、BOSS音响以及自适应前大灯等,选装后最高价格分别为58.6万元和68万元。
奥迪公司官方吐露,销售权将逐步放开,首批选定的均是实力较强,销售情况好的经销商,但厂家同时还将对其他经销商进行考核,并逐步放开到所有经销商,预计到明年所有奥迪经销商均可销售奥迪TT。此前,奥迪Q7的首批经销商北京也仅有5家,但北京所有奥迪经销商都可销售。
到目前为止,奥迪TT的销售网络已经覆盖全国,全国各个大中型城市的奥迪4S销售中心均可以订购奥迪TT。
编辑本段 回目录 奥迪TT - 动力性能奥迪TT提供了两款横置汽油机的选择,一款为四气缸涡轮增压型,还有一款自然进气式V6发动机。2.0升TFSI发动机,提供最大200马力和280牛米的动力输出,3.2升V6发动机,提供最大250马力、320牛米的动力输出。值得一提的是2.0TSFI,首款发动机的6MT前驱车型,其峰值扭矩的输出转速范围相当宽,覆盖了1800-500rpm,在中低速阶段,其动力输出相当迅猛,百公里加速时间仅为6.4秒,最高车速为240km/h。对比我们后来试驾的3.2quattro车型(百公里加速时间5.7秒,最高车速250km/h),除了理论上高速区间,前者的功率储备稍稍欠缺之外,奥地利限速严格的高速公路并没有让我们感觉出两者之间太大的差异。
奥迪TT发动机
2.0TFSI融合了涡轮增压器和FSI汽油直喷技术,燃油直喷的(FSI)发动机比传统的间接式进气歧管喷射发动机的燃油利用效率更高,因而在经常处于部分负载工况中,它的燃油消耗率较低。令人比较遗憾的是,2.0车型上并没有装配奥迪每每引以为豪的quattro技术。奥迪TT在动力性上的亮点在于一款结合了自动变速器和手动变速器所有优点的新型变速器——Stronic。得益于双离合器技术,这款变速器能在0.2秒内完成六个档位间的任意切换,且不会切断动力输出,对于250马力的动力传递,Stronic做的让你丝毫感觉不到停顿和迟滞感,令人对此肃然起敬。
Stronic变速器本质上是两个3速变速器,举例来说,当奥迪TT正在3档上行驶时,第二个离合器是脱离的。当变速器的控制电脑判断出驾驶员正在加速并将切换至四档时,它将提前挂档。一旦驾驶员推动变速杆产生了换档的命令,第一组离合器就会脱离,第二组离合器迅速接合。这一过程仅需要百分之几秒,根本感觉不到任何功率输出被切断的迹象,换档过程非常平滑。
编辑本段 回目录 奥迪TT - 特点全新奥迪TT的长度为4178毫米,比上一代产品增长了137毫米,宽度增加了78毫米,达到1,842毫米。但是在高度上,新奥迪TT与上一代相差无几。奥迪TT尽管体型“庞大”,但是在重量上显然经过了“瘦身”,铝钢材料合成的全新ASF空间框架结构,这对于提高轿车的运动性能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新TT由于增加了铝质零件,与它的上一代车型相比,减轻了50公斤。我们认为TT不论什么颜色都十分抢眼,但笔者特别钟情今天试驾的这一款,蔚蓝色的情调,突出非凡的质感。
关于奥迪TT的座椅,依然采用2+2式设计,与宝马Z4、保时捷等纯粹双座车型不同。虽然为2+2式的设计,但是从实 际感官中得出,后排称为放手提袋的或者宠物的真皮更合适,即便是身材再娇小的人士,脚与头部都得不到很好的舒展,更别提舒适性了,况且相对而言,进出奥迪TT的后排尤其不方便,从某种观点看来2+2座椅对人来说并没有多大意义。当然2+2也有一个其它跑车无法达到的优势,将后排放平,行李空间可以从290升扩大到700升。如果两人世界,奥迪TT带更多的装备跑的更远一些。
在强调运动感的同时,奥迪TT更强调了科技上的领先,在奥迪技术工程师滔滔不绝的介绍中,两项技术令我印象深刻。其一是磁性减震器,在避免其他任何折衷的前提下,磁性减震器成功解决了长期以来在舒适性和驾驶动感间的矛盾。作为一种连续的自适应系统,它能在几毫秒内调整阻尼特性使之适应路面情况和驾驶员的换档习惯。
这种减震器内采用的不是普通油,而是一种称作电磁液的特殊液体,一旦控制单元发出脉冲信号,线圈内便会产生电压,从而形成一个磁场,改变电磁液中粒子的排列方式。这些粒子会按垂直于油流的方向排列,从而起到阻碍油在活塞通道内流动的效果,如此便能改变减震特性。相比传统的减震器,奥迪磁性减震器阻尼特性改变可以在几毫秒内完成。
奥迪TT是钢铝混制的ASF框架式车身,ASF相信大家不会陌生,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奥迪A8就普遍采用了全铝制的ASF框架式车身。与奥迪TT不同的是,奥迪TT采用了铝合金与高强度钢材混和制造的ASF技术。铝合金的质量占到了全车重量的69%。钢制部件主要安装在地板后部。车门和行李箱盖也是钢制的。这些措施保证了地面负载能均匀分布于车身上,从而大大提高车辆的操控性能。同时,由于此项技术的使用,奥迪TT 2.0 TFSI的空栽重量仅为1260千克,而得益于车身重量的降低,奥迪TT的最低油耗可以低至6.0L(郊区100km)。
奥迪TT - 内饰
奥迪工艺算是有着良好口碑,但是今天我们将国产A4与奥迪TT放在一起,还是感觉到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边线接缝与用料上,毫不夸张的认为:几乎找不到瑕疵。奥迪TT内饰采用了银色金属与深色皮革搭配,营造出典型的跑车味道,还未扭动钥匙,就已经知道内涵并不简单。奥迪TT的座椅如同奥迪其它车型一样比较硬实,和日系高档车型有着不同的质感,也许有人会固执的认为奥迪TT为什么没有注意这个细节,但是从我们了解的角度来认为,较硬实的真皮在长时间的驾驶过程中能提高良好的支撑性,相对其它车型,开奥迪车腰背部产生的疲劳会来的迟一些。
在这里我们特别要提一提:MRC电磁减振系统。“MRC电磁减振系统”是一种利用磁性流体控制阻尼器衰减力的悬挂系统,配件供应商Delphi曾经对 此系统进行过改进,并运用在了奥迪的新型运动车型中。奥迪的电磁减振系统中,微小的磁颗粒在减震器的油路中循环运动。施加一定的电压之后,它们就能够在几毫秒内改变阻尼特性。根据特定的驾驶工况和驾驶员的偏好,这一自适应系统能够在满足驾驶舒适性的同时提供全面的运动体验。
战斗机风格的白红两色仪表盘和国内的新A6L相似,直径仅36.5厘米的三轮辐运动方向盘手感不错,底部被压平的方向盘边缘,以高级的Nappa皮革进行包裹;就像奥迪RS4和Le Mans quattro的配置一样,这样设计一方面体现了车辆的运动性,同时也方便了驾驶员进出。
空调出气口的边框被电镀成铝合金外观。其它的部件如变速杆、门把手以及空调和音响系统的控制面板采用了类似的抛光铝合金样式;踏板和脚凳的面板材料可以选为不锈钢,中控台和手套箱的嵌条可以选为铝合金材质。高品质的圈绒地毯代替了该级别车型惯用的天鹅绒地毯,门内侧的门框嵌条也可选为铝合金材料。变速杆的护套由皮革制成。3.2 quattro版的手刹杆、中央通道上的扶手,以及车门把手也均嵌以皮革材质。
赛车化的座椅包裹性很好,腰部支撑比较到位,比较有意思的是,在2.0的低配版上竟然出现了手调座椅的型号。看来,德国人对于跑车的定位比国内平民化的多。作为为数不多的2+2型跑车,奥迪TT保留了两个后排座椅,虽然狭小但聊胜于无。如果您觉得后排小坐利用度不高,那么把它折叠起来,行李箱容积就可以从290升扩展至700升。
奥迪TT - 外观
在始终不渝地保留其传统风格的同时,奥迪TT加进了更多的时尚元素。上下贯通的散热器格栅保留了奥迪新的家族特征,那便是大嘴风格,再加上锐利的大灯和极富动感的保险杠,整个前脸显得极富进攻性。与上一代车型相比,重新设计的车顶离尾部更远,车尾也更向后延伸。车顶之下,占据2/3高度的车身显的紧凑平衡且强劲有力,凹凸有致的线条使得车身充满了动感与张力,就像一个正准备起跑的运动员。弧装把手和安装了发光二极管转向指示灯的大号外后视镜使得车身的设计更加完整。
奥迪TT车长4178mm、车宽1842mm、车高1352mm,较上一代增长137mm、增宽78mm、增高6mm,轴距更是达到了2468mm,尺寸增大的好处大多被转嫁到了内部空间的增加,一米八的大个子坐进去,其头部和肩部空间还相当宽裕。尽管由于车身尺寸的增加,奥迪TT的迎风面积由1.99平方米增加到了2.08平方米,但风阻系数却由原来的0.34减小至0.30。
从外形上新TT同样延续了奥迪家族的大嘴风格,相对于老款的比较面善的前灯设计,新一代TT通过一双鹰眼式的前灯透出它凌厉的风格,而车身方面,新款奥迪TT依然延续了它圆润的风格,同时更显质感。围绕着奥迪TT的四周,笔者突然想起前段时间在珠海赛车场试驾保时捷全系列车型,奥迪TT在整体风格上,尤其是侧身与尾部设计与保时捷911系列有些相似,流线型的跑味。其实有这样的观点也不为奇怪,大众、奥迪、保时捷,原本就是同根同源,保时捷现有的卡宴车型就从大众汽车途锐身上得到不少灵感,这是优势互补

❻ 奥迪TT硬顶敞篷多少钱底盘多高

价格是50万元左右,看你是在哪座城市了,各地区经销商的报价是: 北京47.50-50.90万 上海47.00-50.90万 广州50.90-50.90万 深圳旅铅 50.90-50.90万 ;团镇桐
第二个问题底盘是106MM,还有些误差。
详细内容请登陆网上车塌坦市查看

❼ 08年上牌的奥迪TT,这么老了为什么还有人要它

说起奥迪的众多车型,无论是中大型轿车还是SUV车型,都有可供销售的车型。TT作为一款跑车,在国内市场一直都是广受认可的。在二手车市场,它仍然有56%的保存率。比如2017款车型的指导价在45.38万元到53.28万元之间。

❽ 奥迪tt敞篷版的售价多少钱

奥迪tt敞篷版的售价在68万一辆:1、新奥迪TT2.0TFSI是奥迪TT家族中的册态凯新成员,全新的大嘴形中网、全新的底盘、全新的直喷发动机,这闭早些细节的变化使新奥迪TT招来了更多的回头率;2、装备2.0TFSI发动机和6速手动变速器的入门车型,虽然200匹的动力比3.2的顶级TT小了不少,但甩掉了150多公斤的舒适型装备,使该车的驾驶乐趣依然让人兴奋不已;3、新奥迪TT2.0TFSI配备的这台直列4缸的涡轮增压发动机采用了奥迪最先进的FSI汽油直喷技术,经过特殊调校,在5100转时达到147KW的最大功率,在1800转时达到惊人的280N.m的峰值,并且一直延续到5000转;4、新的2.0TFSI的发动机不仅动力强劲,而且由于采用了奥迪特有的缸内直喷技术,使该车的综合油耗降低到了7.7L\/100km。州唤

❾ 奥迪TT 08款TT S Roadster 2.0TFSI

的这三款新车型的售价分别为:奥迪TTS Coupe 2.0TFSI硬顶跑车65.9万元人民币,奥迪TTS Roadster 2.0TFSI敞篷跑车70.5万元人民币,奥迪TT Roadster 2.0TFSI敞篷跑车55.5万元人民币。目前在售的奥迪TT Coupe 2.0TFSI硬顶跑车价格保持不变。 埋碧态相关文章:强力激素刺激 试驾奥迪09款TTS跑车
奥迪TT跑车全系优惠 4S店最高降幅3万元
奥迪TTS Coupe硬顶跑车TTS是奥迪TT系列的最高性能车型,于2008年1月在底特律车展首先亮相。此次上市的三款车型均搭载6速S Tronic 双离合直接换档变速器,配备奥迪独有的“ASF 全铝车身空间框架结构”和新一代“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系统”以及“奥迪电磁减震系统”,百公里加速时间TTS Coupe需5.2秒,TTS Roadster需5.4秒,TT Roadster则需6.5秒。
奥迪TTS Coupe硬顶跑车在外观及内饰方面,奥迪TTS Coupe/Roadster继承了奥迪S系列的独特运动风格。具有LED日间行驶功能的氙气大灯增加了车辆整体科技感,奥迪S系列独有的镀铬材质后视镜也出现在了奥迪TTS的车身两侧。在驾驶员慧简信息系统中奥迪TTS Coupe/Roadster还增弯源加了独有的圈数计时器,为驾驶者在赛道内驾驶带来更多更乐趣。
奥迪TTS Coupe硬顶跑车奥迪TT Roadster和TTS Roadster的软质车顶由关闭状态到完全打开只需12秒,位于后排座椅后方的网状气流缓冲器可进行电动折叠伸缩。奥迪TTS Roadster在前座椅后面设有两个附加的储物单元,特别设计的“长物件通过功能”可以轻松容纳滑雪板和高尔夫球杆等物品。此外,这三款车型也都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个性化选装配置,包括自适应大灯、LED灯光包、iPod 接口、USB 接口、桶式赛车座椅以及Audi exclusive奥迪专享风尚包等。 是

阅读全文

与奥迪tt底盘翻新多少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动车维修技巧免费视频教程全集 浏览:449
电影里的智能家居 浏览:277
塔吊维修怎么写 浏览:373
成都家居用品公司 浏览:927
多久压电路 浏览:328
济南历城区家电维修地址 浏览:429
买华为平板如何注意买到翻新机 浏览:162
switch如何验证是不是翻新 浏览:275
济南lg空调售后维修电话 浏览:286
小米虹口维修点 浏览:199
福臻家具 浏览:322
单译码电路 浏览:286
现代家具简约风格如何保养 浏览:440
国家电网延安公司怎么样 浏览:479
保亭家电维修师傅 浏览:344
老试房子怎么翻新 浏览:37
内盐桥电路 浏览:938
固镇水电维修电话号码 浏览:945
京东维修服务多久自动取消 浏览:705
全自动模板机维修视频 浏览: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