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经济学家要具备什么能力
新诺奖经济学家到底告诉我们闹基什么?
作者:齐俊杰看财经
昨天晚上,经济学界和投资界以及财经媒体界的朋友都在关注一件大事发生,那就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到底会颁给哪位经济学家,最终芝加哥大学理查德塞勒得奖。而他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行为金融学。
很多人不知道什么叫行为金融学?说白了就是挖掘其他人犯错所带来的投资机会,当然人家是诺奖经济学家,理论肯定非常高深,那么我们不妨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来了解一下行为金融学。比如你去看电影的路上,把电影票给弄丢了,你会怎么选择呢?是再买一张票,还是转身回家?如果是谈恋爱的肯定会补一张票进去看,如果是老夫老妻,或者一个人去看电影的时候,十有八九会转身回家。这其实就是一个行为的错误,因为电影票丢失已经是事实,这属于沉没成本。如果你改变你的原计划,那么你的损失将更大,浪费掉的还有你出门来回的时间。所以这就是人们因为心里而犯得错误。
你也经常会听到分析师鼓励你,低买高卖波段操作。其实从统计上来看,低买高卖需要你作对每一个波段,但是随着操作次数的增多你做对的可能性就越来越低。所以通常的结果是,大涨前你跑掉了,大跌前你却加了仓。要知道分析师的收入并不是帮助你赚钱得来的,而是在你的交易中抽取提成。所以你交易越多,不管你赚不赚钱,他都很赚钱。
至于买房投资也是如此,地产开发商手上房子最多,所以他们肯定看涨。而潘石屹是个例外,因为他很早就不做住宅了所以他看跌。一些跟开发商走得很近的学者,利用大家要买房的心态,帮助大家选房炒房。一边收取大家咨询费,另一边赚开发商的销售返点。所以他也是看涨的,不管你最后是否能赚钱,他最后都赚大发了。另外,手上有房子的肯定看涨,而手上房子多的,看涨更强烈。等着买房的则会等着下跌。所以市场行为背后,是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而这些利益会影响情绪,情绪就会让我们在市场中犯错。
所以只关注价格,或者感受市场情绪,必然会犯错。而你犯错就会变成别人狙击的对象。而像李嘉诚巴菲特这些人为什么能不犯错误呢?因为他们从来不猜,也不去预测,他们的投资决策都是比较而来,当债券收益高于股票了,当然买债券合适,当股票收益高于债券,那么肯定是抛掉债券增持的。李嘉诚之所以卖楼是因为租金回报率已经相当低了,不如他把钱拿到欧洲去买资产来的更划算。至于这边卖早了亏点钱也无所谓,那边英镑一年也涨了不少。
② 优良的经济学家要具备哪些素质 要怎么去做
经济学家其实最起码应该有如其他领域的学者一猜差样严谨的治学精神,穗誉皮能够耐得住寂寞,长年累月的理论研究。另外加上学科自身的特点,经济学家还应该具有忧国忧民,站在全民族,全人类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胸怀,以及批判主义精神等等。
希虚扮望有用!!!
③ 透视:什么是一个合格的经济学家
一个未来合格的经济学家应当既是某一个经济学领域的专家,又具有计算机软件工程师、哲学家、历史学家、企业家、政治家和艺术家诸种才能的综合,还是实践终身学习的人。人类经济的繁荣和挑战需要大量这样合格的经济学家闲话经济学家童盛从20世纪某一时候起,经济学家成为一个十分引人关注的职业。有人曾预言,“骑士时代已经过去,来临的是经济学家的时代”。颇有影响的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曾在早些时候说:“将来的经济学家,会赋予有限责任制度的无名的发明者像与瓦特、斯蒂芬森以及工业革命的其他先驱并驾齐驱 的地位。”但到了后来,该杂志却通过一个笑话来给予经济学家职业一个辛辣的讽刺。这个笑话大致是这样的:爱因斯坦在火车上碰到三个新西兰人。为了打发时间,他们聊了起来。为了能有针对性地聊天,爱因斯坦想要先了解一下他们的智商。第一个人回答说他的智商是190,爱因斯坦很高兴:“我们可以讨论原子物理学和我的一些理论观点。”第二个人回答说他的智商是150,爱因斯坦说:“我们可以讨论新西兰为追求世界和平所确立的核不扩散条约。”第三个人回答说他的智商是50,爱因斯坦稍作犹豫,然后问道:“你预计下个月的利率是多少?” 为什么经济学家作为一种职业,前后褒贬不一呢?经济学很像建筑学,难以重复试验。对一个建筑物有许多设计方案,在建筑完成之前很难判别哪一个设计方案合理,等建好了再评判往往就来不及了,因为“木已成舟”。在没有把一种政策方案付诸实践之前,任何一个经济政策方案都可能是对的。如果采用了错误的经济政策,后果是严重的和无法挽回的。所以有人把经济学家的对经济发展的危险说得很“深刻”,指出:“惟一比经济学家更危险的,是业余经济学家;而惟一比业余经济学家更危险的,是职业经济学家。” 尽管如此,人类的经济挑战是现实的和紧迫的,例如非洲的长期贫困,日本的十年停滞,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危机等。这些愈来愈需要经济学家作为一种对经济问题的专家来提供正确的解决办法。那么,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怎么样才算是一个合格的经济学家? 对这个问题会有许多回答,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在讨论20世纪经济学大师凯恩斯的看法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拙见。凯恩斯在谈论他的老师艾尔弗雷德·马歇尔时提出了对一个合格乃至优秀经济学家的要求: “经济学研究看起来并不要求那种出类拔萃的独特天赋。理智地说,与那些哲学和纯科学中的高深内容相比,经济学难道不是一个简单之极的学科吗?然而,优秀的,甚至是合格的经济学家却如凤毛麟角。一个简单的学科,而精通者寥寥!这种说法看似矛盾,但似乎能从这里得到解释:即一位经济学中的大师必须是诸种天赋的综合。他必须在各个方面都达到相当的水准,然后把这些很难捏合在一起的各种天分融为一体。在某种程度上,他必须既是数学家又是历史学家,同时还是政治家和哲学家。他必须能理会符号而又能诉诸言语。他必须在研究现在的同时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人类的天性与习俗没有哪些完全处于他的视野之外。他必须富有激情,追寻目标而又排除先入之见。他必须像艺术家那样远离尘世,又像政治家那样脚踏实地。” 应该说,凯恩斯对经济学家多种才能融合的要求有一定启发性。现在让我们看看经游芹毕济学家所需具备的数学家成分。对21世纪经济学发展来说,凯恩斯这句话快要过时了。凯恩斯没有想到人类会发明计算机,带来一场技术革命,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将很快超过人脑的运算速度。同时,经济模型已经愈来愈复杂,比如,两个国家的国际经济学模型,根本没有指望求出一个封闭的解,证明公理也很困难;只有用计算机神芹模拟才能解经济模型;计量经济学也愈来愈多地从数字模拟转向计算机模拟,否则难以算出估计值。在此情况下,数学家就“英雄无用武之地”了。今后的经济学,是经济学软件工程学,今后的经济学家,必须有计算机软件工程师首搭的水平。 让我们看看哲学家成分。随着经济学科的专业化,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济学家们开始重视技巧甚于哲学内涵。没有哲学成分,经济学家的理论缺乏思想的深刻性和预见性。哲学预见性的一个胜利是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宇宙形成的星云学说,这个预见比真正发现星云早了许多年。例如,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和马克思对生产力的强调至今有深刻的影响力。 让我们看看历史学家成分。经济学家要有丰富的经验积累,然而人生短暂,懂得经济历史会加速经验的积累,避免重蹈覆辙,历史还将赋予经济学家深邃的洞察力。许多人深信,当前的主流经济学是正确的,前人的思想要么被视为已包含在当前的经济学知识中,要么就是错误的,因而忽视了经济学发展史;忽视了经济学作为带有科学属性的学科会不断发生科学革命,例如“凯恩斯革命”和古典经济学的复兴(新古典经济学)。 让我们看看政治家成分。经济学家与政治家是有区别的。经济学家必须以学问立身和顾及自己的信誉,学问要靠艰苦的研究,信誉要靠长期的积累。历史表明,经济学家通常做不了政治家,政治家多出于律师,因为经济学家不能像律师那样在多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找到微妙的平衡。其实,凯恩斯所欣赏的“像政治家那样脚踏实地”的品质在企业家中也可以找到,因为企业家必须务实,不能脱离市场环境,否则企业的产品就跟不上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而且,企业家还有创新能力,这是经济学家从事经济研究所必须的。 再谈谈艺术家成分。经济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特别体现在经济学的政策层面上。因为,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态都难以用一种经济模型来完全表达,好的经济政策也不是根据某一种模型单纯推出来的,而是一种综合经验、知识甚至灵感的对未来的正确判断。在执行经济政策中,怎样把握政策的时机和力度又是一种艺术。 但是,凯恩斯强调了综合性而忽视了专业性。经济学已经发展到有许多分支,在一个小的领域做专家就很难了,了解经济学的整体几乎不可能,必须有所专攻。对一个领域有深入研究,对其他领域了解就相对容易了,可能享有“一通百通”之经济规模。但经济生活往往是复杂的和系统的,过分专注于一个学术领域,在面对现实经济问题时,有受单一学科限制的风险。有人打过一个比方,如果一个屋子里有50个数学家在讨论一个数学难题,那么,这50个数学家往往会认同一个观点;如果一个屋子里有50个经济学家在讨论一个经济政策问题,那么,这50个经济学家往往会有50个观点。这就好比古代印度寓言中那六个盲人摸象一样,每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便自称认识了大象,结果六个人就有六种关于“大象长得像什么”的不同观点,并为此整日争吵不休。 即使一个经济学家既有专业性又有综合性,还是不够的。一个合格经济学家还要终身学习。萨缪尔逊曾说:“会说供给和需求的鹦鹉也是经济学家”,这种观点其实是可笑的。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的第一句话就是,“经济生活在永恒地变化,每个时代的经济学家都面临那个时代的挑战”。经济生活在变,经济规律也在变,经济知识就必须跟着变。例如,20世纪90年代爆发的资本账户危机不同于在此之前的经常性账户危机。所以,知识不是力量,学习才是力量。 综合上述,一个未来合格的经济学家应当既是某一个经济学领域的专家,又具有计算机软件工程师、哲学家、历史学家、企业家、政治家和艺术家诸种才能的综合,还是实践终身学习的人。人类经济的繁荣和挑战需要大量这样合格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就曾梦想有朝一日经济学家作为一种职业像牙医那样普通且令人尊重。 目击者,亲历者,见证者,知情人――《焦点访谈》期待你!
④ 经济学要求的能力有什么
培养的能力有:
1、观察能力
很自然地,这是指经济学家要有能力在现实中观察出重大 问题,以及规律性与决定性的问题。这既包括现在正在发生的问题,也包括历 史问题。人们是否能够发现和解释历史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是否有能力解释现 在。如果没能力解释历史,往往也没能力解释现在。现实问题总是非常复杂的。从学术上来说,睁并如何找出现实或历史培早前中最重要的问题,提出一个解释,这是很 大的挑战。面对这样的挑战,学者与非学者是如何区分的?什么是经济学者心 里特别重要的东西?我想,区别他们的一个标准,就是看他们心里有没有一个 理论的基准(benchmark)。好的经济学家要能在观察现实的时候发现问题,提 出疑问。也就是说有洞察力。好的社会科学家一定要有能力找到问题。提出一 个好的问题相当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所谓的问题,即是疑问。他所产生的疑问、看到的现象,有没有什么规律,能不能解释。如果没有什么规律,那就谈不上是经济学问题;如果这个规律能够被已有的理论所解释,也谈不上是问题。 观察到现象,且能发现里面有什么问题,这非常取决于学者心里存在的理论基准。一个学者能抓到什么样的问题,就基本上决定这个人是个什么样的经济学。
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例子是人们很熟悉的科斯定理,这是科斯暑期在美国打工时发现的。他观察到一个重要现象,认为已有的经济学理论不能解释。他在伦敦经济学院念本科的时候,学到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形成了他头脑中的基准。经济学告诉他,市场在理想竞争状态下是最有效率的。在理想竞争状态下,企业应该是无限小的,经济行为是由市场价格来协调的。可是,科斯观察到,在通用汽车公司,大量的交易不在市场上完成的,不靠市场价格机制来协 调和运转,而是在企业内部协调的,是上下级调动的关系。
2、分析能力:
分析能力大体上分为两大类:一是理论的—其中包括数学类型的分析能力和使用自然语言的分析能力。二是实证的—其中包括案例(收集材料)分析和数学统计分析。经济学大部分使用数学统计类型分析工具,虽然用非数学工具分析并非不可。为什么现代经济学发展的总趋势是使用数学工呢?其原因是,当人们不用数学工具时,推理、分析的能力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只有当问题相对简单或者人有用自然语言进行分析的天才时,才有可能不用数学进行分析。当然并不一定数学的分析永远是最高超的。科斯数学上 一窍不通,高中数学考不过。但他有超凡的能力使用自然配清语言进行分析。为什 么今天的经济学主要使用数学分析能力,那是因为语言的能力非常难以具备,使得只有少数天才方能达到深入。
⑤ 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经济学家应具备哪些条件
首先当然要具备基本的经济学知识,现在主要是西方经济学的,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还有许多其他的相关知识:数学啊,统计学啊,管理学啊闷陆租,货币银行学啊等等。(数学很重要哦~~~)
如果要成为经济学家最主要的还是有与众不同的观察能力和对经济问题的敏锐观察,以及分析,发现平常人无悉坦法发现的东西吧~~~创新很重要,经济学与实际的结合也很重要啊~~~
我是学经济学的,但是没有想过成为经济学家,加油吧~~~你还小,有理想是好事哦~~~现在你要做的就是学好现在的知识,多关注蚂兆经济学的问题,找点自己能读懂的经济学的课外书看看,要通俗易懂的。看不懂也不要紧,等高中在看看~~~如果能考上好的大学,就比较有希望了,许多大学经济学的教授都说可以是经济学家哦~~~
⑥ 一个成功的经济学者要具备那些条件
你慎梁好,我来说说:
1、一个成功的经济学者要具备的首要条件是他掌握的专业知识。
2、一个成功的经济学者要具备的条件是:能够在信息变化快速惊人的社会中,运用他们专业知识应对各种经济形势。
3、一个成功绝闷的经济学者要具备的条件还有,研究出经济学规律,运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
4、一个成功的经济学者要具备的条件还有:利用自己的行业名气引导人们关注宽宏运生活,关注经济。
谢谢你的问题,这是我个人的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