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请问:发动机原理的教案该怎么写
我不会写教案,不过希望这些能帮到你!···
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发动机是将燃料燃烧的化学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的一种装置,它由许多机构和系统组成。
汽车发动机主要结构简述如下。
(一)机体组
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机体组包括气缸盖、气缸体和机油盘。气缸体的上部为气缸盖,下部为曲轴箱,气缸体一般简称为缸体。发动机机体的作用时作为发动机各机构、各系统的安装和配合的基体,而且本身的许多部分又分别是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汽油喷射系、冷却系、润滑系的组成部分。因此,严格的区别发动机各系统所归属零部件是困难的。气缸盖和缸体内壁与活塞顶部组成一个单坡屋脊性燃烧室,燃烧室中央有一个电火花塞,用来点燃混合气体,所以,机体组是承受高温高压的机件。
(二)曲柄连杆机构
曲柄连杆机构包括活塞、连杆、带飞轮的曲轴。这是发动机借以产生动力,并将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而输出动力的机构。在结构分析时,常把机体组和曲柄连杆机构合并一起。
(三)配气机构
配气机构包括进气门、排气门、挺杆、进气凸轮轴、排气凸轮轴以及凸轮轴正时皮带(由曲轴正时齿轮驱动)。配气机构的作用是将可燃气体及时充入气缸和及时地将燃烧作过功的废气从气缸中排走。
(四)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
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包括下列三个子系统:燃油供应系统、进气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
燃油供应系统由汽油箱、输油泵、汽油滤清器、压力调节器、脉动衰减器、喷油器以及输油管、回油管等组成。
进气系统包括空气滤清器、节气门、空气流量计、进气室、怠速控制阀以及进气控制阀组成。
燃油供应系统和进气系统的作用是根据节气门位置(发动机负荷)和发动机转速,由ECM/ECU确定的喷油量和进气量混合成可燃混合气,进入气缸以供燃烧作功。
电子控制系统由若干只检测发动机各种状况的传感器、一只按传感器信号确定喷油量的ECU,以及按ECU指令工作的喷油器组成。它的主要作用是根据发动机不同工况,决定最佳的喷油正时和喷油持续期。
(五)汽车发动机点火系统
点火系统包括点火器、点火线圈、分电器、火花塞和点火电子控制器。点火电子控制器由曲轴位置传感器、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和ECU组成。点火系的作用是ECU根据发动机的各种状况,计算点火正时并将点火正时信号送至点火器。点火器将点火线圈产生的高电压依次按序分配到各个火花塞产生火花,点燃可燃混合气。
(六)排气系统
排气系统包括排气歧管、净化器、前排气管、中间管和排气尾管,其中在中间管和尾管都装有消声器。在净化器前端装有主氧传感器,其后端装有副氧传感器。氧传感器的作用是检测废气中氧的含量,帮助ECU了解燃烧过程中空气量是不足还是过量。ECU决定下一循环的喷油量的修正,使发动机处于完全燃烧状态。
(七)冷却系统
冷却系统主要包括水泵、散热器、电控风扇、液力耦合器、节温器、水阀和缸内的冷却水套。其作用是把发动机受热机件的热量带走,散发到大气中去,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同时,也为空调取暖器提供热量。
(八)润滑系统
润滑系统采用压力供油润滑系统,它由机油泵、机油压力调节器、机油滤清器、机油冷却器和油道组成,其功用是将润滑油供给作相对运动的零件以减少它们之间的摩擦阻力,减轻相对运动机件的磨损,并部分作为冷却摩擦零件,清洗摩擦表面,加强密封作用。
(九)起动系统
起动系统是一种起动器,它装有一只驱动齿轮的小型高速马达,使静止的发动机起动并转入自行运转。它包括起动器、起动继电器和防盗系统。
(十)充电系统
充电系统由蓄电池、交流发电机和IC调节器组成。它的功能是当发动机转动时,发电机发电供车上电器所需的电量,同时向蓄电池冲电。
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
柴油机
柴油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
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汽油发动机的的工作过程和原理,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下柴油汽车发动机(压燃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过程吧。
柴油汽车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其实跟汽油发动机一样的,每个工作循环也经历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四个行程。但由于柴油机用的燃料是柴油,其粘度比汽油大,不易蒸发,而其自燃温度却较汽油低,因此可燃混合气的形成及点火方式都与汽油机不同。
柴油机在进气行程中吸入的是纯空气。在压缩行程接近终了时,柴油经喷油泵将油压提高到10MPa以上,通过喷油器喷入气缸,在很短时间内与压缩后的高温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由于柴油机压缩比高(一般为16-22),所以压缩终了时气缸内空气压力可达3.5-4.5MPa,同时温度高达750-1000K(而汽油机在此时的混合气压力会为0.6-1.2MPa,温度达600-700K),大大超过柴油的自燃温度。因此柴油在喷入气缸后,在很短时间内与空气混合后便立即自行发火燃烧。气缸内的气压急速上升到6-9MPa,温度也升到2000-2500K。在高压气体推动下,活塞向下运动并带动曲轴旋转而作功,废气同样经排气管排入大气中。
普通柴油机的是由发动机凸轮轴驱动,借助于高压油泵将柴油输送到各缸燃油室。这种供油方式要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而变化,做不到各种转速下的最佳供油量。而现在已经愈来愈普遍采用的电控柴油机的共轨喷射式系统可以较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共轨喷射式供油系统由高压油泵、公共供油管、喷油器、电控单元(ECU)和一些管道压力传感器组成,系统中的每一个喷油器通过各自的高压油管与公共供油管相连,公共供油管对喷油器起到液力蓄压作用。工作时,高压油泵以高压将燃油输送到公共供油管,高压油泵、压力传感器和ECU组成闭环工作,对公共供油管内的油压实现精确控制,彻底改变了供油压力随发动机转速变化的现象。其主要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1、喷油正时与燃油计量完全分开,喷油压力和喷油过程由ECU适时控制。
2、可依据发动机工作状况去调整各缸喷油压力,喷油始点、持续时间,从而追求喷油的最佳控制点。
3、能实现很高的喷油压力,并能实现柴油的预喷射。
相比起汽油机,柴油机具有燃油消耗率低(平均比汽油机低30%),而且柴油价格较低,所以燃油经济性较好;同时柴油机的转速一般比汽油机来得低,扭距要比汽油机大,但其质量大、工作时噪音大,制造和维护费用高,同时排放也比汽油机差。但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柴油机的这些缺点正逐渐的被克服,现在的不是高级轿车都已经开始使用柴油汽车发动机了
B. 我动手,我快乐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活动主题:我们身边的塑料
一 、活动背景:塑料从诞生到现在虽算不上历史悠久,但塑料制品却已遍布世界各个角落,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东西。塑料的发明极大地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污染。认识塑料,了解塑料不仅能使孩子们加强实践能力、拓展知识面,而且活动的过程中还能加强环保意识。因此设计了本次活动。
二 、活动目标:
1、使同学们具有关注社会、关注自然的良好品质,加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2 、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拓展知识面。
3 、培养孩子们善于观察力、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自信心。
三 、活动过程:创设活动情境:
1、很高兴又和同学们一起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一起关注生活,走进科学。
教师说:在上周,我在上下班的路上留意到一种现象,其实这种现象平时也存在,只是这回格外的触动我,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照片。
2、你们觉得在我们生活中这种现象多吗?哪来那么多塑料袋呢?你们有没有过这种现象呢?在我们泰州,生活中有很多陋习人们都已经习以为常了。什么叫陋习?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惯。比如;(让学生说)随地吐痰、顺手扔垃圾等
但很少有人觉得不正常,是不是?但往往正是因为人们不以为然、满不在乎才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你们说对吗?
3、现在我给同学们挖一个智力陷阱,看你会不会身陷其中?怎么样,敢不敢接招?请听题(音乐2下):白纸、白布废弃后是不是“白色污染”?(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白色污染”)目前,“白色污染”困扰着世界上许多个国家确确实实为我们人类出了一大难题,但是,这个难题被我攻克了。
我决定:向联合国卫生组织倡议一下:世界各国一律禁止生产塑料制品,你们看咋样?
4、学生一定会就塑料的好处发表看法。教师也可拿实物对同学们进行提示:吉他、跳绳等。
照片:百叶窗、电视、滑板车、钢琴、汽车方向盘等。
教师将准备好的教具贴在黑板上:吃、喝、穿、玩儿、乐器、装饰材料、交通工具、家用电器、家具、农业等。
教师说:看来,塑料在我们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塑料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这么广,它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它的诞生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到底是祸还是福呢?怎么样?想进一步了解塑料吗?先给我们这次活动起一个主题吧!
5、确立活动主题的名字
6、给同学们思考讨论的时间,明确自己最想探究的内容。教师下去指导,适当引导同学们拓展思路。
7、全班同学进行交流,提出问题。教师将其一一写在黑板上。指导同学们自己进行归纳整理。
8、将问题分成几类。请同学们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坐成一组。(如一组人太多就将一组分成两组)。
9、同学们进行研究讨论,教师到各组指导。加背景音乐。
10、同学们介绍活动方案。加背景音乐烘托气氛。/
11、交流完活动方案,教师进行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二
水火箭的制作与发射
一、 活动简介:
火箭点火后向下喷射高温高压气体,喷火的箭称火箭。目前,在模型商店能买到的是用炎药点火燃烧产生反冲的“火箭”,效果当然好,但每发射一次需要400元左右的经费,这对于中学生来讲只能望而生畏。
现在介绍一种并不喷火,而是在高压空气作用下喷火的箭,叫“水火箭”。找个大号可乐瓶,将它装饰成火箭的形状。瓶内注入一部分水,在瓶口塞上一个装有自行车内胎气门嘴芯的橡皮塞,瓶内水和气迅速喷出,推动瓶体冲向空中。
这项制作、发射活动,近年来在日本的青少年中普通开展。1993年在我国桂林召开的冲外物理教师学术交流会上,由日本的“山猫”学会介绍到我国,这项活动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材料易得,废物利用;
2、 制作简单,发射简便,任何中学生均可操作;
3、 趣味性强,一般可发射十米高;
4、 安全性好,喷水不喷火;
5、 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二、 活动目标:
1、 使学生初步了解火箭发射的有关科学知识,懂得航天火箭的原理,了解国内外火箭发射的历史;
2、 通过水火箭制作与发射活动,让学生体验整个过程,逐步提高动手能力;
3、 为了提高火箭发射高度,让学生学会分析改进实验方法,及提高实验效果的科学工作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4、 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意识及认真细致、敢于创新、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三、 活动准备:
1、场地:
制作火箭——教室或实验室;
发射场——操场或宽阔地。
2、器材:
①可乐瓶(腰部勿弯曲) 每组2个
②透明胶带 每组1卷
③即时贴单面纸 每组若干
④剪刀 每组1组
⑤模型专用锯(或钢锯条代) 每组1把
⑥带气门嘴、芯的橡皮塞 全班1-2个
⑦实验室用铁架台及铁环 全班1-2个
⑧打气筒(高压气筒最适宜) 全班1-2个
⑨自来水及水桶 全班1-2个
3、学生课前探究安排:
① 分好小组,选好组长,分组了解有关国内外火箭发射的历史资料,了解火箭发射的原理(也可以是网上查找,也可以是去图书室查阅有图片更好),由组长负责整理汇报本小组收集到的资料。
② 让一两个小组去尝试制作、发射一下,记录大致的体会,并把尝试制作与发射中所遇到的问题带进课堂,尝试制作的模型也带进课堂。
4、教师准备:
① 一个完整的水火箭范作。
② 带气门嘴、芯的橡皮塞,课前由教师制作。方法是:找3白橡皮塞将下头切去5MM,(如用4号白橡塞就从大头切去5MM),用钻孔器化学(实验室用)按自行车门嘴的筒管的直径大小,钻一孔,把气门嘴固定在橡皮塞上。
四、 课时安排:2课时。
五、 活动过程:
1、 组织教学,导出活动课题。
2、 组内讨论,反馈收集到的信息、资料,由组长负责整理汇报。
① 国内外有关火箭发展的历史知识。
② 火箭发射的原理。
③ 尝试小组汇报制作发射水火箭的方法与体会,回答火箭发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并把遇到的困难和疑惑提出来,供大家探讨。
3、 教师出示范作,并作简要讲解,有的问题可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解决方案。
① 火箭头是圆锥体,在制作过程中是难点。教师作重点演示。
② 发射时橡皮塞塞得越紧,瓶内充的气体越多,发射越高。因此要用力将皮塞塞紧,还可用锉刀把橡皮塞锉成近似圆柱体可使塞与瓶口接触面大,塞得紧。
③ 瓶内注水大约在1/3至1/2之间,可实验决定。瓶内的大气压大约在4-5个大气压。超过5个大气压瓶体容易破裂。
④ 强调使用工具时,要保护好桌面及环境,并注意安全。
4、 原理分析研究及讨论。
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箭体向下喷出气和水,由于它们的反冲作用使之迅速升空。整个过程是一个用压缩空气达到储存能力,而后瞬间释放,推动箭体向上运动的过程。水作为火箭发射时的喷射物质,它的喷射速度与物质的多少是关键。
气压式水火箭在飞行中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暂时忽略不计。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推导得出火箭在某一时刻的速度V,有下列关系式: 式中:v为某时刻喷出的水相对于箭体的速度;M水为注入瓶中水的质量;M瓶为瓶体的质量。
从上式可看出水火箭的速度与水喷出的相对速度V成正比;还与瓶体的质量M瓶和注入水的质量M水有关。要使水火箭上升得高,必须增大它的速度。加法有二:
1、 增大瓶内压缩空气的压强,从而达到水喷出的速度V增大,具体方法是塞紧瓶塞,多充气增大瓶内压强,或者利用控制装置使之发射前卡紧瓶口与瓶塞,瓶内气压增加时,瓶塞不自行脱落,可充入更多的空气以增加瓶内大气压值。
2、 增大注水量。M水增大,喷出的物质增多,但是注水量增大后,会使空气在瓶内占有的空间减小,使压缩空气减少,因而影响气压式火箭的速度,所以注水量不能过多,有一个最佳量,可通过实验在注水量1/3至1/2之间得出最佳量。
C. 哪位仁兄提供汽车电器教案给我
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的,还不如去书店买一本,有的是
D. 谁有汽车发动机、地盘、电器的教案或学习计划给分享分享
我这有,加qq:2511016022 发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