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电子钟的工作原理
电子钟是一个将“ 时”,“分”,“秒”显示于人的视觉器官的计时装置。它的计时周期为24小时,显示满刻度为23时59分59秒,具有校时功能和报时功能。因此,一个基本的数字钟电路主要由译码显示器、“时”,“分”,“秒”计数器、校时电路、报时电路和振荡器组成。
主电路系统由秒信号发生器、“时、分、秒”计数器、译码器及显示器、校时电路、整点报时电路组成。秒信号产生器是整个系统的时基信号,它直接决定计时系统的精度,一般用石英晶体振荡器加分频器来实现。
将标准秒信号送入“秒计数器”,“秒计数器”采用60进制计数器,每累计60秒发出一个“分脉冲”信号,该信号将作为“分计数器”的时钟脉冲。
(1)时钟电路工作原理扩展阅读;
时钟是人类最早发明的物品之一,原因是需要持续量测时间间隔,有些自然的时间间隔(如日、闰月及年)可以用观测而得,较短的时间间隔就需要利用时钟。
数千年计时设备的原理也有大幅变化,日晷是利用在物体在一平面上影子的变化来计时,计算时间间隔的仪器也有许多种,包括最广为人知的沙漏。配合日晷的水钟可能是最早的计时仪器。
欧洲在1300年发明了擒纵器,后来也创作了第一个机械钟,可以利用像摆轮之类的振荡计时设备。发条驱动的时钟约在15世纪出现,钟表业约在15世纪至16世纪开始发展,1656年发明了摆钟。
『贰』 时钟的工作原理
主板时钟电路工作原理
时钟电路工作原理:
DC3.5V电源经过二极管和(L1可以用0Ω电阻代替)进入分频器后,分频器开始工作,和晶体一起产生振荡。在晶体的两脚均可以看到波形。晶体的两脚之间的阻值在450-700Ω之间。在它的两脚各有1V左右的电压,由分频器提供。晶体两脚产生的频率总和是14.318M。
总频OSC在分频器出来后送到PCI槽的B16脚和ISA槽的B30脚(这两个脚叫OSC测试脚)。也有的还送到南桥,目的是使南桥的频率更加稳定。在总频OSC的线上还有电容,总频线的对地电阻在450-700Ω之间。总频的时钟波形幅度一定要大于2V。
如果开机数码卡上的OSC灯不亮,先查晶体两脚的电压和波形。有电压有波形,在总频线路正常的情况下,为分频器坏。若无电压无波形,在分频器电源正常的情况下,为分频器坏;有电压无波形,为晶体坏。
没有总频,南、北桥、CPU、CACHE、I/O、内存上就没有频率,有了总频,南、北桥、内存、CPU、CACHE、I/O上不一定有频率。总频一旦正常,可以说明晶体和分频器基本正常,主要是晶体的振荡电路已经完全正常,反之就不正常。
当分频产生后,分频器开始分频,R2经分频器过来的频率送到南桥,在南桥处理过后送到PCI槽的B39脚(PCICLK)和ISA槽的B20脚(SYSCLK),这两脚叫系统时钟测试脚。这个测试脚可以反映主板上所有的时钟是否正常。系统时钟的波形幅度一定要大于1.5V。
在主板上,RST和CLK都是由南桥处理的。若总频正常,如果RST和CLK都没有,在南桥电源正常的情况下,为南桥坏。
主板不开机,RST灯不正常,要先查总频。如果在数码卡上有OSC灯和RST灯,没有CLK灯的话,先查R3输出的分频有没有。若没有,在线路正常的情况下,一般是分频器坏。如果CLK的波形幅度不够,那得先查R3输出的幅度够不够。若不够,一般为分频器坏。若够,查南桥的电压够不够。若够,南桥坏;不够,查电源电路。
R1将分频器分过来的频率送给CPU的第6脚(在CPU上RST较旁边,见图纸),这个脚为CPU时钟脚。CPU如果没有时钟,是绝对不会工作的。CPU的时钟有可能由北桥提供。如果南桥上有CLK信号而CPU上没有,就可能是分频器或南桥坏。
R4为I/O提供频率。在主板上,时钟线比AD线要粗一些,并带有弯曲。频率发生偏移,是晶体电容所导致的。它的现象是刚开机就死机,运行98出错,分频器本身坏了,会导致频率上不去,和晶体无关。CPU的两边为控制处理(位置见图),控制南桥和分频器,当频率发生偏移,会自动调整。
当CACHE短路会引起不开机,开路不会导致不开机故障。如果不读内存(C1、C6、D3、D4),多为CACHE内部或数据线坏。如果应显示却无显示(2A、0D),一般也是CACHE坏。开机即死机,也是CACHE坏。进入C盘慢或者运行windows死机,也多为CACHE坏.若不进C盘,那一般为TAG或其电路有故障。
『叁』 什么是时钟信号时钟信号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时钟信号是时序逻辑的基础,用于决定逻辑单元中的状态何时更新,是有固定周期并与运行无关的信号量。时钟信号有固定的时钟频率,时钟频率是时钟周期的倒数。
作用:时钟信号通常被用于同步电路当中,扮演计时器的角色,保证相关的电子组件得以同步运作;可以使用时钟来同步 CPU 的不同进程,通过上升沿或下降沿来改变周期输出。
工作原理:定时信号是从传输的数字信号中提取出来的。对于某些接收信号,经频谱分析没有离散定时频率谱线,非线性处理电路是使处理后的信号具有离散定时频率谱线。预滤波器在某些系统中用来减小定时信号相位抖动。窄带滤波器的提纯作用可用锁相环路实现,也可得到定时信号。
(3)时钟电路工作原理扩展阅读:
时钟信号的高电平和低电平状态
时钟信号能表示一种特殊信号振荡之间的高和低的状态,信号的利用像一个节拍器协调行动的数字电路,数字时钟信号基本上是方波电压。时钟信号是由时钟发生器产生的。它有只有两个电平,一是低电平,另一个是高电平。高电平可以根据电路的要求而不同,例如 TTL 标准的高电平是 5V。
最常见的时钟信号是在与 50%的占空比,高电平和低电平的持续时间是一样的,通常是一个固定的常数频率方波的形式。电路使用时钟信号的同步可能会变得活跃在任一上升沿,下降沿,或在双数据速率,在上升和下降边缘的时钟周期,可以根据数字电路使用需要提供出任何时钟频率。
『肆』 P4主板时钟电路的工作原理与维修
时钟电路的工作原理:DC3。5V电源给过二极管和L1(L1可以用0欧电阻代替)进入分频器后,分频器开始工作。,和晶体一起产生振荡,在晶体的两脚均可以看到波形。晶体的两脚之间的阻值在450-700之间。在它的两脚各有1V左右的电压,由分频器提供。晶体产生的频率总和是14。318M。
总频OSC在分频器出来后送到PCI的B16脚和ISA的B30脚,这两脚叫OSC测试脚。也有的还送到南桥,目的是使南桥的频率更加稳定。在总频OSC的线上还有电容,总频线的对地阻值在450-700欧之间。总频的时钟波形幅度一定要大于2V。
如果开机数码卡上的OSC灯不亮,先查晶体两的电压和波形。有电压有波形,在总频线路正常的情况下,为分频器坏;无电压无波形,在分频器电源正常的情况下,为分频器坏;有电压无波形为晶体坏。
没有总频,南、北桥、CPU、CACHE、I/O、内存上就没有频率。有了总频,南、北桥、内存、CPU、CACHE、I/O上不一定有频率。
总频一旦正常,分频器开始分频,R2将分频器分过来的频率送到南桥,在面桥处理过后送到PCI的B39脚(PCICLK)和ISA的B20脚(SYSCLK),这两脚叫系统时钟测试脚。这个测试脚可以反映主板上所有的时钟是否正常。系统时钟的波形幅度一定要大于1。5V,这两脚的阻值在450-700欧之间,由南桥提供。
在主板上,RST和CLK都是由南桥处理的,在总频正常,如果RST和CLK都没有,在南桥电源正常的情况下,为南桥坏。主板不开,RST不正常,是先查总频。
在数码卡上有OSC灯和RST灯,没有CLK灯的故障:先查R3输出的分频有没有,没有,在线路正常的情况下,分频器坏。
CLK的波形幅度不够:查R3输出的幅度够不够,不够,分频器坏。够,查南桥的电压够不够,够南桥坏;不够,查电源电路。
R1将分频器分过来的频率送给CPU的第六脚(在CPU上RST脚旁边,见图纸),这个脚为CPU时钟脚。CPU如果没有时钟,是绝对不会工作的,CPU的时钟有可能是由北桥提供。如果南桥上有CLK信号而CPU上没有,就可能是分频器或南桥坏。R4为I/O提供频率。
在主板上,时钟线比AD线要粗一些,并带有弯曲。
频率发生偏移,是晶体电容所导致的,它的现象是,刚一开机就会死机,运行98出错。
分频器本身坏了,会导致频率上不上去。和晶体无关。
CPU的两边为控制处,控制南桥和分频器,当频率发生偏移,会自动调整。
『伍』 数码管制作的时钟电路是什么原理我刚学电子,有一个数
只要单片机(包括晶振电路)和数码管(4 位)及5个三极管(用作数码管的位驱动版和蜂鸣器)即可,然权后几个按钮和蜂鸣器。但初学者制作比较难,因程序比较复杂,加上没有现成的电路板,焊接不可靠的话,软硬件问题相互影响,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小
不如先买个单片机开发板,上面有数码管和液晶屏,有的还有时钟芯片(ds1302),实验成功后想自己做的话,自己设计电路板,也可以用万能板搭接
『陆』 单片机时钟电路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它能控制放电时间 电压 有节奏的工作,是不是由时钟电路起到的作用
时钟电路复就是一个振荡器,制给单片机提供一个节拍,单片机执行各种操作必须在这个节拍的控制下才能进行。因此单片机没有时钟电路是不会正常工作的。时钟电路本身是不会控制什么东西,而是你通过程序让单片机根据时钟来做相应的工作。
『柒』 求教这个DS1302实时时钟电路图是如何工作的,各个引脚的作用
主是要3个引脚,来SCLK串行时源钟脉冲输入端,I/O串行数据输入/输出端,即同双向的,能输入串行数据,也能输出串行数据。RST复位端。它的工作必须要由单片机来控制,写入控制字和初始时间后就可以自动计时了。这完全是要由程序来完成的,硬件工作原理很简单,上电后就能工作了,主要是对32768Hz的时钟脉冲信号计数,得到秒,分,小时,日,月,年,星期的。最根本的是要有单片机用程序来控制,即串行写入控制字,串行读出串行时间。
『捌』 电子钟工作原理
如果是LED的电子钟抄我来简单的说下吧,就是个数字电路,先用晶振分频得到个1HZ的频率,再用数字IC记录下来,改成6进制和12进制,再用译码器变成7段BCD码通过数码管显示出来,比如用晶振32.768+CD4060分频就能得到1HZ的时钟频率,再用CD4518改成6进制且编译成BCD码,然后用CD4514B驱动7段LDE数码管就能显示出来了,如果会单片机就更简单了,可以全集成在里面,只是单片机以扫描方式驱动,省出来很多脚位。总结来说,LED电子钟就是个1HZ的记录器,1秒1秒的加上去,只不过记录方式是6进制和12或24进制而已.
『玖』 数学钟的工作原理
数字钟的基本工作原理:
数字钟以其显示时间的直观性、走时准确性而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并很快走进了千家万户。作为一种计时工具,数字钟的基本组成部分离不开计数器,在控制逻辑电路的控制下完成预定的各项功能
(1)、时基T 产生电路:
由晶振产生的频率非常稳定的脉冲,经整形、稳定电路后,产生一个频率为1Hz的、非常稳定的计数时钟脉冲。
(2)、控制逻辑电路:
产生调时、调分信号及位选信号。
调时、调分信号的产生:由计数器的计数过程可知,正常计数时,当秒计数器(60进制)计数到59 时,再来一个脉冲,则秒计数器清零,重新开始新一轮的计数,而进位则作为分计数器的计数脉冲,使分计数器计数加1。现在我们把电路稍做变动:把秒计数器的进位脉冲和一个频率为2Hz的脉冲信号同时接到一个2选1数据选择器的两个数据输入端,而位选信号则接一个脉冲按键开关,当按键开关不按下去时(即为0),则数据选择器将秒计数器的进位脉冲送到分计数器,此时,数字钟正常工作;当按键开关按下去时(即为1),则数据选择器将另外一个2Hz 的信号作为分计数器的计数脉冲,使其计数频率加快,当达到正确时间时,松开按键开关,从而达到调时的目的。调节小时的时间也一样的实现。
(3)、计数显示电路:
由计数部分、数据选择器、译码器组成,是时钟的关键部分。
计数部分:由两个60进制计数器和一个24 进制计数器组成,其中60 进制计数器可用6 进制计数器和10 进制计数器构成;24 进制的小时计数同样可用6 进制计数器和10 进制计数器得到:当计数器计数到24 时,“2”和“4”同时进行清零,则可实现24 进制计数。
数据选择器:84 输入14 输出的多路数据选择器,因为本实验用到了8个数码管(有两个用来产生隔离符号‘—’)。
译码器:七段译码器。译码器必须能译出‘—’,由实验二中译码器真值表可得:字母F 的8421BCD 码为“1111”,译码后为“1000111”,现在如果只译出‘—’,即字母F的中间一横,则译码后应为“0000001”,这样,在数码管上显示的就为‘—’。
『拾』 计算机时钟的工作原理
简单来说是主板的CMOS电池(纽扣电池)给BIOS供电,
原理是:
时钟电路工作原理:3.5电源经过二极管和电感进入分频器后,分频器开始工作,和晶体一起产生振荡,在晶体的两脚均可以看到波形。晶体的两脚之间的阻值在450---700欧之间。在它的两脚各有1V左右的电压,由分频器提供。晶体两脚常生的频率总和是14.318M。
总频(OSC)在分频器出来后送到PCI槽的B16脚和ISA的B30脚。这两脚叫OSC测试脚。也有的还送到南桥,目的是使南桥的频率更加稳定。在总频OSC线上还电容。总频线的对地阻值在450---700欧之间,总频时钟波形幅度一定要大于2V电平。如果开机数码卡上的OSC灯不亮,先查晶体两脚的电压和波形;有电压有波形,在总频线路正常的情况下,为分频器坏;无电压无波形,在分频器电源正常情况下,为分频器坏;有电压无波形,为晶体坏。
没有总频,南、北桥、CPU、CACHE、I/O、内存上就没有频率。有了总频,也不一定有频率。总频一定正常,可以说明晶体和分频器基本上正常,主要是晶体的振荡电路已经完全正常,反之就不正常。
当总频产生后,分频器开始分频,R2将分频器分过来的频率送到南桥,在南桥处理过后送到PCI槽B8和ISA的B20脚,这两脚叫系统测试脚,这个测试脚可以反映主板上所有的时钟是否正常。系统时钟的波形幅度一定要大于1.5V,这两脚的阻值在450---700欧之间,由南桥提供。
在主板上RESET和CLK者是南桥处理的,在总频正常下,如果RESET和CLK都没有,在南桥电源正常情况下,为南桥坏。主板不开机,RESET不正常,先查总频。在主板上,时钟线比AD线要粗一些,并带有弯曲。
检测方法:
1.CMOS供电压是否正常
2.14.318晶体是否起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