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比较变压器π型等值电路与T型等值电路有哪些区别
等值电路 1.〝 Τ 〞型等值电路 ,变压器的π型等值电路中三个阻抗(导纳)都与变比有关; π型的两个并联支路的阻抗(导纳)的符号总是相反的。
一、各参数的区别:
1、实验数据获得 短路实验可以获得: 短路试验:将其中一侧绕组短接,在另一侧绕组施加电压,使短路侧绕组通过的电流达到额定值。
2、变压器短路电压百分值:指变压器做短路试验通过额定电流时,在变压器上的电压降与变压器额定电压之比的百分值; 空载试验:将其中一侧绕组开路,在另一侧绕组施加额定电压; 空载电流百分值:指空载电流与额定电流之比乘以100的值。
3、参数的计算 求RT 求XT XT由短路试验得到的US%决定 求GT: GT由开路试验的△ P0决定 求BT: BT由开路试验的I0%决定 注意点。
二、各量单位区别:
1、UN为哪侧的,则算出的参数、等值电路为折合到该侧的。
2、三相变压器的原副边电压比不一定等于匝数比
3、三相变压器不论其接法如何,求出的参数都是等值成Y/Y接法中的一相参数 5.励磁支路放在功率输入侧(电源侧、一次侧) 二、三绕组变压器 二、三绕组变压器 等值电路 参数的获得 开路试验:一侧加UN,另两侧开路。
4、GT、BT-求法与双绕组相同 短路试验:一侧加低电压,使电流达额定,另两侧中,一侧短路、一侧开路。得到: 求R1、R2、R3 对于三绕组变压器容量与绕组容量不一定相等,若变压器容量为100(%),绕组额定容量比有 100/100/100、100/100/50、100/50/100等。
三、容量比区别:
1、容量比为 时: 设为各绕组对应的短路损耗 则: 整理得: 容量比不相等时,如 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参数是对应变压器额定容量下的参数。 50%变压器容量的绕组参与短路试验,只能做到1/2的变压器容量所允许的电流。
2、在折合后的变压器中,绕组间的容量比也就是电流比,而损耗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因此必须将50%容量的绕组对应的短路试验数据归算至变压器容量。 各个测量值为 求X1、X2、X3 设为各绕组对应的短路电压US1%,US2%,US3% 。
(1)等值电路类型扩展阅读
其他常用的等值电路计算方法:
一、等效电阻法
等效电阻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1.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如两个电阻串联,有R=R1+R2
理解:把n段导体串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段导体的电阻都大,这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2.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如两个电阻并联,有1/R=1/R1+1/R2
理解:把n段导体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段导体的电阻都小,这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
二、等效电容法
等效电容的方法与等效电阻类似。
串联电路的等效电容等于各串联电容之和。如两个电容串联,有1/C=1/C1+1/C2
并联电路的等效电容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容的倒数之和。如两个电容并联,有C=C1+C2
电压、电容、电感同时在电路中,可利用向量法或复数法将其等效为复阻抗,用符号Z表示。
三、等效电源法
在有些情况下,人们只需要计算复杂电路中某一元件或某一支的电压,电流和功率,可以将余下的含有电源的部分电路用一个等效电源来代替。由于余下的部分电路与某一支路或有一元件必须有两个端相连接,因此成为有源线性二端网络。
有源二端网络可以是简单电路,也可以是复杂电路。但从某一支或某一个元件来看,余下的有源线性二端网络可以简化成一个等效电源,这种化简成一个电源的方法,称为等效电源定理。
❷ 电压互感器的种类有那些呢
1)按绕组个数分:双绕组电压互感器,其低压侧只有一个二次绕组的电压互感器回答;三绕组电压互感器,有两个分开的二次绕组的电压互感器;四绕组电压互感器,有三个分开的二次绕组的电压互感器;
2) 一般电压互感器按用途分:测量用和保护用;
3)按一次绕组对地状态分:接地电压互感器,在一次绕组的一端准备直接接地的单相电压互感器,或一次绕组的星形联结点(中性点)准备直接接地的三相电压互感器;不接地电压互感器,一次绕组的各部分,包括接线端子在内,都是按额定绝缘水平对地绝缘的电压互感器;
4)按装置种类分:户内型和户外型;
5)按相数分:单相和三相;
6)按变换原理分:电磁式电压互感器(VT)和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VT).
❸ 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基础考试都考什么
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执业资格考试基础考试大纲
出处: 发布时间:2009-12-21 23:17:01 浏览数:5938
一、高等数学
1.1 空间解析几何
向量代数 直线 平面 柱面 旋转曲面 二次曲面 空间曲线
1.2 微分学
极限 连续 导数 微分 偏导数 全微分 导数与微分的应用
1.3 积分学
不定积分 定积分 广义积分 二重积分 三重积分 平面曲线积分积分应用
1.4 无穷级数
数项级数 幂级数 泰勒级数 傅里叶级数
1.5 常微分方程
可分离变量方程 一阶线性方程 可降阶方程 常系数线性方程
1.6 概率与数理统计
随机事件与概率 古典概型 一维随机变量的分布和数字特征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参数估计 假设检验 方差分析 一元回归分析
1.7 向量分析
1.8 线性代数
行列式 矩阵 n维向量 线性方程组 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二次型
二、普通物理
2.1 热学
气体状态参量 平衡态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的压力和温度的统计解释 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 理想气体内能 平均碰撞次数和平均自由程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功 热量 内能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对理想气体等值过程和绝热过程的应用 气体的摩尔热容 循环过程 热机效率 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统计意义 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 熵
2.2 波动学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简谐波表达式 波的能量 驻波 声速
超声波 次声波 多普勒效应
2.3 光学
相干光的获得 杨氏双缝干涉 光程 薄膜干涉 迈克尔干涉仪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单缝衍射 光学仪器分辨本领 x射线衍射 自然光和偏振光 布儒斯特定律 马吕斯定律 双折射现象 偏振光的干涉 人工双折射及应用
三、普通化学
3.1 物质结构与物质状态
原子核外电子分布 原子、离子的电子结构式 原子轨道和电子云概念 离子键特征共价键特征及类型 分子结构式 杂化轨道及分子空间构型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 分子间力与氢键 分压定律及计算 液体蒸气压 沸点 汽化热 晶体类型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3.2 溶液
溶液的浓度及计算 非电解质稀溶液通性及计算 渗透压概念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平衡 电离常数及计算 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 水的离子积及PH值 盐类水解平衡及溶液的酸碱性 多相离子平衡 溶度积常数 溶解度概念及计算
3.3 周期表
周期表结构 周期 族 原子结构与周期表关系 元素性质 氧化物及其水化物的酸碱性递变规律
3.4 化学反应方程式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方程式写法及计算 反应热概念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写法
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方法 浓度、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速率常数与反应级数 活化能及催化剂概念
化学平衡特征及平衡常数表达式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计算 压力熵与化学反应方向判断
3.5 氧化还原与电化学
氧化剂与还原剂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写法及配平 原电池组成及符号 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 标准电极电势 能斯特方程及电极电势的应用 电解与金属腐蚀
3.6 有机化学
有机物特点、分类及命名 官能团及分子结构式
有机物的重要化学反应:加成 取代 消去 氧化 加聚与缩聚
典型有机物的分子式、性质及用途:甲烷 乙炔 苯 甲苯 乙醇 酚 乙醛 乙酸 乙酯 乙胺 苯胺 聚氯乙烯 聚乙烯 聚丙烯酸酯类 工程塑料(ABS) 橡胶 尼龙66
四、理论力学
4.1 静力学
平衡 刚体 力 约束 静力学公理 受力分析 力对点之矩 力对轴之矩 力偶理论 力系的简化 主矢 主矩 力系的平衡 物体系统(含平面静定桁架)的平衡 滑动摩擦 摩擦角 自锁 考虑滑动摩擦时物体系统的平衡 重心
4.2 运动学
点的运动方程 轨迹 速度和加速度 刚体的平动 刚体的定轴转动 转动方程 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刚体内任一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4.3 动力学
动力学基本定律 质点运动微分方程 动量 冲量 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的条件 质心 质心运动定理 质心运动守恒的条件
动量矩 动量矩定理 动量矩守恒的条件 刚体的定轴转动微分方程 转动惯量 回转半径 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功 动能 势能 动能定理 机械能守恒 惯性力 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 达朗伯原理 单自由度系统线性振动的微分方程 振动周期 频率和振幅 约束 自由度 广义坐标 虚位移 理想约束 虚位移原理
五、材料力学
5.1 轴力和轴力图 拉、压杆横截面和斜截面上的应力 强度条件 虎克定律和位移计算 应变能计算
5.2 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剪切虎克定律 切(剪)应力互等定理
5.3 外力偶矩的计算 扭矩和扭矩图 圆轴扭转切(剪)应力及强度条件 扭转角计算及刚度条件 扭转应变能计算
5.4 静矩和形心 惯性矩和惯性积 平行移轴公式 形心主惯性矩
5.5 梁的内力方程 切(剪)力图和弯矩图 分布载荷、剪力、弯矩之间的微分关系 正应力强度条件 切(剪)应力强度条件 梁的合理截面 弯曲中心概念 求梁变形的积分法 叠加法和卡氏第二定理
5.6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数值解法和图解法 一点应力状态的主应力和最大切(剪)应力 广义虎克定律 四个常用的强度理论
5.7 斜弯曲 偏心压缩(或拉伸) 拉-弯或压-弯组合 扭-弯组合
5.8 细长压杆的临界力公式 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 临界应力总图和经验公式 压杆的稳定校核
六、流体力学
6.1 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6.2 流体静力学
流体静压强的概念
重力作用下静水压强的分布规律 总压力的计算
6.3 流体动力学基础
以流场为对象描述流动的概念
流体运动的总流分析 恒定总流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和动量方程
6.4 流动阻力和水头损失
实际流体的两种流态-层流和紊流
圆管中层流运动、紊流运动的特征
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
边界层附面层基本概念和绕流阻力
6.5 孔口、管嘴出流 有压管道恒定流
6.6 明渠恒定均匀流
6.7 渗流定律 井和集水廊道
6.8 相似原理和量纲分析
6.9 流体运动参数(流速、流量、压强)的测量
七、计算机应用基础
7.1 计算机基础知识
硬件的组成及功能 软件的组成及功能 数制转换
7.2 Windows操作系统
基本知识、系统启动 有关目录、文件、磁盘及其它操作 网络功能
注:以Windows98为基础
7.3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程序结构与基本规定 数据 变量 数组 指针 赋值语句
输入输出的语句 转移语句 条件语句 选择语句 循环语句
函数 子程序(或称过程) 顺序文件 随机文件
注:鉴于目前情况,暂采用FORTRAN语言
八、电工电子技术
8.1 电场与磁场
库仑定律 高斯定理 环路定律 电磁感应定律
8.2 直流电路
电路基本元件 欧姆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 叠加原理 戴维南定理
8.3 正弦交流电路
正弦量三要素 有效值 复阻抗 单相和三相电路计算 功率及功率因数 串联与并联谐振 安全用电常识
8.4 RC和RL电路暂态过程
三要素分析法
8.5 变压器与电动机
变压器的电压、电流和阻抗变换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使用
常用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
8.6 二极管及整流、滤波、稳压电路
8.7 三极管及单管放大电路
8.8 运算放大器
理想运放组成的比例 加、减和积分运算电路
8.9 门电路和触发器
基本门电路 RS、D、JK触发器
九、工程经济
9.1 现金流量构成与资金等值计算
现金流量 投资 资产 固定资产折旧 成本 经营成本 销售收入 利润 工程项目投资涉及的主要税种 资金等值计算的常用公式及应用 复利系数表的用法
9.2 投资经济效果评价方法和参数
净现值 内部收益率 净年值 费用现值 费用年值 差额内部收益率 投资回收期 基准折现率 备选方案的类型 寿命相等方案与寿命不等方案的比选
9.3 不确定性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点 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 单因素敏感性分析 敏感因素
9.4 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价
工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内容
投资项目财务评价的目标与工作内容 赢利能力分析 资金筹措的主要方式 资金成本 债务偿还的主要方式 基础财务报表 全投资经济效果与自有资金经济效果 全投资现金流量表与自有资金现金流量表 财务效果计算 偿债能力分析 改扩建和技术改造投资项目财务评价的特点(相对新建项目)
9.5 价值工程
价值工程的概念、内容与实施步骤 功能分析
十、电路与电磁场
1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1.1 掌握电阻、独立电压源、独立电流源、受控电压源、受控电流源、电容、电感、耦合电感、理想变压器诸元件的定义、性质
1.2 掌握电流、电压参考方向的概念
1.3 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
2 电路的分析方法
2.1 掌握常用的电路等效变换方法
2.2 熟练掌握节点电压方程的列写方法,并会求解电路方程
2.3 了解回路电流方程的列写方法
2.4 熟练掌握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3 正弦电流电路
3.1 掌握正弦量的三要素和有效值
3.2 掌握电感、电容元件电流电压关系的相量形式及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3.3 掌握阻抗、导纳、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的概念
3.4 熟练掌握正弦电流电路分析的相量方法
3.5 了解频率特性的概念
3.6 熟练掌握三相电路中电源和负载的联接方式及相电压、相电流、线电压、线电流、三相功率的概念和关系
3.7 熟练掌握对称三相电路分析的相量方法
3.8 掌握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
4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4.1 了解非正弦周期量的傅立叶级数分解方法
4.2 掌握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4.3 掌握非正弦周期电路的分析方法
5 简单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5.1 掌握换路定则并能确定电压、电流的初始值
5.2 熟练掌握一阶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
5.3 了解二阶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
6 静电场
6.1 掌握电场强度、电位的概念
6.2 了解应用高斯定律计算具有对称性分布的静电场问题
6.3 了解静电场边值问题的镜像法和电轴法,并能掌握几种典型情形的电场计算
6.4 了解电场力及其计算
6.5 掌握电容和部分电容的概念,了解简单形状电极结构电容的计算
7 恒定电场
7.1 掌握恒定电流、恒定电场、电流密度的概念
7.2 掌握微分形式的欧姆定律、焦耳定律、恒定电场的基本方程和分界面上的衔接条件,能正确地分析和计算恒定电场问题
7.3 掌握电导和接地电阻的概念,并能计算几种典型接地电极系统的接地电阻
8 恒定磁场
8.1 掌握磁感应强度、磁场强度及磁化强度的概念
8.2 了解恒定磁场的基本方程和分界面上的衔接条件,并能应用安培环路定律正确分析和求解具有对称性分布的恒定磁场问题
8.3 了解自感、互感的概念,了解几种简单结构的自感和互感的计算
8.4 了解磁场能量和磁场力的计算方法
9 均匀传输线
9.1 了解均匀传输线的基本方程和正弦稳态分析方法
9.2 了解均匀传输线特性阻抗和阻抗匹配的概念
十一、模拟电子技术
1 半导体及二极管
1.1 掌握二极管和稳压管特性、参数
1.2 了解载流子,扩散,漂移;PN结的形成及单向导电性
2 放大电路基础
2.1 掌握基本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直流负载和交流负载线
2.2 掌握放大电路的基本的分析方法
2.3 了解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和主要性能指标
2.4 了解反馈的概念、类型及极性;电压串联型负反馈的分析计算
2.5 了解正负反馈的特点;其它反馈类型的电路分析;不同反馈类型对性能的影响;自激的原因及条件
2.6 了解消除自激的方法,去耦电路
3 线性集成运算放大器和运算电路
3.1 掌握放大电路的计算;了解典型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差模、共模、零漂的概念,静态及动态的分析计算,输入输出相位关系;集成组件参数的含义
3.2 掌握集成运放的特点及组成;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零漂抑制原理;了解复合管的正确接法及等效参数的计算;恒流源作有源负载和偏置电路
3.3 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频响
3.4 掌握理想运放的虚短、虚地、虚断概念及其分析方法;反相、同相、差动输入比例器及电压跟随器的工作原理,传输特性;积分微分电路的工作原理
3.5 掌握实际运放电路的分析;了解对数和指数运算电路工作原理,输入输出关系;乘法器的应用(平方、均方根、除法)
3.6 了解模拟乘法器的工作原理
4 信号处理电路
4.1 了解滤波器的概念、种类及幅频特性;比较器的工作原理,传输特性和阀值,输入、输出波形关系
4.2 了解一阶和二阶低通滤波器电路的分析;主要性能,传递函数,带通截止频率,电压比较器的分析法;检波器、采样保持电路的工作原理
4.3 了解高通、低通、带通电路与低通电路的对偶关系、特性
5 信号发生电路
5.1 掌握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RC型文氏电桥式振荡器的起振条件,频率的计算;LC型振荡器的工作原理、相位关系;了解矩形、三角波、锯齿波发生电路的工作原理,振荡周期计算
5.2 了解文氏电桥式振荡器的稳幅措施;石英晶体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各种振荡器的适用场合;压控振荡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振荡频率估算,输入、输出关系
6 功率放大电路
6.1 掌握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了解互补推挽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输出功率和转换功率的计算
6.2 掌握集成功率放大电路的内部组成;了解功率管的选择、晶体管的几种工作状态
6.3 了解自举电路;功放管的发热
7 直流稳压电源
7.1 掌握桥式整流及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电路计算;串联型稳压电路工作原理,参数选择,电压调节范围,三端稳压块的应用
7.2 了解滤波电路的外特性;硅稳压管稳压电路中限流电阻的选择
7.3 了解倍压整流电路的原理;集成稳压电路工作原理及提高输出电压和扩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十二、数字电子技术
1 数字电路基础知识
1.1 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
1.2 掌握数制和码制
1.3 掌握半导体器件的开关特性
1.4 掌握三种基本逻辑关系及其表达方式
2 集成逻辑门电路
2.1 掌握TTL集成逻辑门电路的组成和特性
2.2 掌握MOS集成门电路的组成和特性
3 数字基础及逻辑函数化简
3.1 掌握逻辑代数基本运算关系
3.2 了解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和原理
3.3 了解逻辑函数的建立和四种表达方法及其相互转换
3.4 了解逻辑函数的最小项和最大项及标准与或式
3.5 了解逻辑函数的代数化简方法
3.6 了解逻辑函数的卡诺图画法、填写及化简方法
4 集成组合逻辑电路
4.1 掌握组合逻辑电路输入输出的特点
4.2 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设计方法及步骤
4.3 掌握编码器、译码器、显示器、多路选择器及多路分配器的原理和应用
4.4 掌握加法器、数码比较器、存储器、可编程逻辑阵列的原理和应用
5 触发器
5.1 了解RS、D、JK、T触发器的逻辑功能、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
5.2 了解RS、D、JK、T触发器的触发方式、状态转换图(时序图)
5.3 了解各种触发器逻辑功能的转换
5.4 了解CMOS触发器结构和工作原理
6 时序逻辑电路
6.1 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及组成
6.2 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步骤和方法,计数器的状态转换表、状态转换图和时序图的画法;触发器触发方式不同时对不同功能计数器的应用连接
6.3 掌握计数器的基本概念、功能及分类
6.4 了解二进制计数器(同步和异步)逻辑电路的分析
6.5 了解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的结构、功能和简单应用
6.6 了解计数型和移位寄存器型顺序脉冲发生器的结构、功能和分析应用
7 脉冲波形的产生
7.1 了解TTL与非门多谐振荡器、单稳态触发器、施密特触发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参数计算和应用
8 数模和模数转换
8.1 了解逐次逼近和双积分模数转换工作原理;R-2R网络数模转换工作原理;模数和数模转换器的应用场合
8.2 掌握典型集成数模和模数转换器的结构
8.3 了解采样保持器的工作原理
十三、电气工程基础
1 电力系统基本知识
1.1 了解电力系统运行特点和基本要求
1.2 掌握电能质量的各项指标
1.3 了解电力系统中各种结线方式及特点
1.4 掌握我国规定的网络额定电压与发电机、变压器等元件的额定电压
1.5 了解电力网络中性点运行方式及对应的电压等级
2 电力线路、变压器的参数与等值电路
2.1 了解输电线路四个参数所表征的物理意义及输电线路的等值电路
2.2 了解应用普通双绕组、三绕组变压器空载与短路试验数据计算变压器参数及制定其等值电路
2.3 了解电网等值电路中有名值和标幺值参数的简单计算
3 简单电网的潮流计算
3.1 了解电压降落、电压损耗、功率损耗的定义
3.2 了解已知不同点的电压和功率情况下的潮流简单计算方法
3.3 了解输电线路中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流向与功角、电压幅值的关系
3.4 了解输电线路的空载与负载运行特性
4 无功功率平衡和电压调整
4.1 了解无功功率平衡概念及无功功率平衡的基本要求
4.2 了解系统中各无功电源的调节特性
4.3 了解利用电容器进行补偿调压的原理与方法
4.4 了解变压器分接头进行调压时,分接头的选择计算
5 短路电流计算
5.1 了解实用短路电流计算的近似条件
5.2 了解简单系统三相短路电流的实用计算方法
5.3 了解短路容量的概念
5.4 了解冲击电流、最大有效值电流的定义和关系
5.5 了解同步发电机、变压器、单回、双回输电线路的正、负、零序等值电路
5.6 掌握简单电网的正、负、零序序网的制定方法
5.7 了解不对称短路的故障边界条件和相应的复合序网
5.8 了解不对称短路的电流、电压计算
5.9 了解正、负、零序电流、电压经过Y/△-11变压器后的相位变化
6 变压器
6.1 了解三相组式变压器及三相芯式变压器结构特点
6.2 掌握变压器额定值的含义及作用
6.3 了解变压器变比和参数的测定方法
6.4 掌握变压器工作原理
6.5 了解变压器电势平衡方程式及各量含义
6.6 掌握变压器电压调整率的定义
6.7 了解变压器在空载合闸时产生很大冲击电流的原因
6.8 了解变压器的效率计算及变压器具有最高效率的条件
6.9 了解三相变压器联接组和铁芯结构对谐波电流、谐波磁通的影响
6.10 了解用变压器组接线方式及极性端判断三相变压器联接组别的方法
6.11 了解变压器的绝缘系统及冷却方式、允许温升
7 感应电动机
7.1 了解感应电动机的种类及主要结构
7.2 掌握感应电动机转矩、额定功率、转差率的概念及其等值电路
7.3 了解感应电动机三种运行状态的判断方法
7.4 掌握感应电动机的工作特性
7.5 掌握感应电动机的启动特性
7.6 了解感应电动机常用的启动方法
7.7 了解感应电动机常用的调速方法
7.8 了解转子电阻对感应电动机转动性能的影响
7.9 了解电机的发热过程、绝缘系统、允许温升及其确定、冷却方式
7.10了解感应电动机拖动的形式及各自的特点
7.11了解感应电动机运行及维护工作要点
8 同步电机
8.1 了解同步电机额定值的含义
8.2 了解同步电机电枢反应的基本概念
8.3 了解电枢反应电抗及同步电抗的含义
8.4 了解同步发电机并入电网的条件及方法
8.5 了解同步发电机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的调节方法
8.6 了解同步电动机的运行特性
8.7 了解同步发电机的绝缘系统、温升要求、冷却方式
8.8 了解同步发电机的励磁系统
8.9 了解同步发电机的运行和维护工作要点
9 过电压及绝缘配合
9.1 了解电力系统过电压的种类
9.2 了解雷电过电压特性
9.3 了解接地和接地电阻、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的基本概念
9.4 了解氧化锌避雷器的基本特性
9.5 了解避雷针、避雷线保护范围的确定
10 断路器
10.1 掌握断路器的作用、功能、分类
10.2 了解断路器的主要性能与参数的含义
10.3 了解断路器常用的熄弧方法
10.4 了解断路器的运行和维护工作要点
11 互感器
11.1 掌握电流、电压互感器的工作原理、接线形式及负载要求
11.2 了解电流、电压互感器在电网中的配置原则及接线形式
11.3 了解各种形式互感器的构造及性能特点
12 直流电机基本要求
11.1 了解直流电机的分类
12.2 了解直流电机的励磁方式
12.3 掌握直流电动机及直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12.4 了解并励直流发电机建立稳定电压的条件
12.5 了解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他励、并励、串励)
12.6 了解直流电动机稳定运行条件
12.7 掌握直流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及制动方法
13 电气主接线
13.1 掌握电气主接线的主要形式及对电气主接线的基本要求
13.2 了解各种主接线中主要电气设备的作用和配置原则
13.3 了解各种电压等级电气主接线限制短路电流的方法
14 电气设备选择
14.1 掌握电器设备选择和校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4.2 了解硬母线的选择和校验的原则和方法
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执业资格考试
基础考试分科题量、时间、分数分配说明
上午段:
高等数学 24题 流体力学 12题
普通物理 12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 10题
普通化学 12题 电工电子技术 12题
理论力学 13题 工程经济 10题
材料力学 15题
合计120题,每题1分。考试时间为4小时。
下午段:
电路与电磁场 18题
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 12题
电气工程基础 30题
合计60题,每题2分。考试时间为4小时。
上、下午总计180题,满分为240分。考试时间总计为8小时。
❹ 电力系统故障如何分类电力系统短路有哪几种类型引起短路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短路
第一问来题借用已有答案:不源对称故障会产生负序电流和电压。而不对称接地故障或断线故障会产生零序电压,是否产生零序电流取决于系统的接地运行方式。
负序电流流过定子绕组在气隙中产生对定子以同步速度旋转的空间磁场,但其旋转方向与正序磁场和转子的旋转方向相反,所以负序磁场对定子绕组是以2倍的同步速度反向旋转,在其中就产生
2倍基波频率的二次谐波(100hz)。
输电线路三根导线间的互感和等值电路特征使其零序阻抗大于正序阻抗,零序阻抗与正序阻抗之比由输电线路具体结构而定,一般为2~5倍。电力系统中输电线路的阻抗占很大比重,而变压器的零序阻抗通常并不大于其正序阻抗,所以系统等值阻抗中零序通常大于正序,但这种情况也会因为系统中性点接地和故障位置(也即等值端口)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❺ 6、短路是电力系统故障中出现最多,也是最为严重的一种。请简要说出短路的类型,
4.5 短路电流计算
考试大纲
5.1 了解实用短路电流计算的近似条件
5.2 了解简单系统三相短路电流的使用计算方法
5.3 了解短路容量的概念
5.4 了解冲击电流、最大有效值电流的定义和关系
5.5 了解同步发电机、变压器、单回、双回输电线路的正、负、零序等值电路
5.6 掌握简单电网的正、负、零序序网的制定方法
5.7 了解不对称短路的故障边界条件和相应的复合序网
5.8 了解不对称短路的电流、电压计算
5.9 了解正、负、零序电流、电压经过Yn,d11 变压器后的相位变化
4.5.1 实用短路电流计算的近似条件
1.短路计算的基本假设条件
(1)磁路的饱和、磁滞忽略不计。系统中各元件的参数便都是恒定的,可以运用叠加原理。
(2)系统中三相除不对称故障处以外都可当作是对称的。因而在应用对称分量法时,对于每一序的网络可用单相等值电路进行分析。
(3)各元件的电阻略去不计。如果 ,即
当短路是发生在电缆线路或截面较小的架空线上时,特别在钢导线上时,电阻便不能忽略。此外,在计算暂态电流的衰减时间常数时,微小的电阻也必须计及。
(4)短路为金属性短路。
4.5.1 实用短路电流计算的近似条件
2.无限大功率电源
所谓无限大功率电源,是指当电力系统的电源距短路点的电气距离较远时,由短路而引起的电源输出功率(电流及电压)的变化 ( ),远小于电源所具有的功率 ,即存在如下的关系 ,则称该电源为无限大功率电源,记作 。
无限大功率电源的特点是:
(1)由于 ,所以可以认为在短路过程中无限大功率电源的频率是恒定的。
(2)由于 ,所以可以认为在短路过程中无限大功率电源的端电压也是恒定的。
(3)电压恒定的电源,内阻抗必然等于零。因此可以认为无限大功率电源的内电抗 。
4.5.2 简单系统三相短路的实用计算方法
标么值计算法计算短路电流的步骤如下:
1. 选择基准电压和基准容量
基准电压 可以选择短路点所在的电网额定电压。
基准容量 可以选择100MVA或系统短路容量 。
4.5.2 简单系统三相短路的实用计算方法
2.求元件的电抗标么值
(1)电力系统的电抗标么值
电力系统的电抗标么值( )
或 (4-5-2)
式中 ——基准容量,MVA。
──系统高压输电线出口断路器的启断容
量,MVA;
──系统短路容量,MVA。
4.5.2 简单系统三相短路的实用计算方法
(2)变压器电抗标么值
(4-5-3)
式中 ──变压器的额定容量,kVA;
──变压器的百分阻抗值。
4.5.2 简单系统三相短路的实用计算方法
(3)架空、电缆线路电抗标么值
(4-5-4)
式中 ──线路单位长度的电抗值,
/km,可查找有关线路参数;
──线路长度,km;
──线路平均额定电压,kV。
4.5.2 简单系统三相短路的实用计算方法
(4)电抗器电抗标么值
电抗器的百分比电抗( )是以电抗器额定工作电压和额定工作电流为基准的,它归算到新的基准下的公式为
(4-5-5)
式中 ──电抗器的额定电压,kV;
──电抗器的额定电流,kA;
──电抗器的百分阻抗值。
4.5.2 简单系统三相短路的实用计算方法
3.求短路回路总电抗标么值
从电源到短路点前的总电抗是所有元件的电抗标么值之和。
4.求三相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效值
在短路计算中,如选短路点所在线路额定电压( )为基准电压 ,则三相短路电流周期分量为
(4-5-6)
式中 ──短路点所在线路的额定电压,kV;
──基准电压,kV;
──从电源到短路点之间的所有电气元件的电抗
和,。
4.5.2 简单系统三相短路的实用计算方法
三相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标么值为
(4-5-7)
三相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有名值为
由上式可以看出,计算短路电流关键在于求出短路回路总电抗标么值。
4.5.3 短路容量
短路容量数值为
(4-5-8)
式中 ——短路处的额定电压,kV;
——t时刻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有效值,
kA。
在标么制中,若取 ,则
(4-5-9)
短路容量的标么值和短路电流的标么值相等。
(4-5-10)
4.5.4 冲击电流和最大有效值电流
1.三相短路最大冲击电流瞬时值
根据产生最大短路电流的条件,短路电流周期分量和非周期分量叠加的结果是在短路后经过半个周期的时刻将会出现短路电流的最大瞬时值,此值称为短路冲击电流的瞬时值。
(4-5-11)
式中 ──短路电流的周期分量,kA;
——短路冲击系数。
4.5.4 冲击电流和最大有效值电流
当短路发生在单机容量为12MW及以上的发电机母线上时,短路冲击系数取1.9:
(4-5-12)
当短路发生在高压电网的其他各点时,短路冲击系数取1.8:
(4-5-13)
在380/220V低压网中,短路冲击系数取1.3:
(4-5-14)
冲击电流主要用于校验电气设备和载流导体的电动力稳定度。
4.5.4 冲击电流和最大有效值电流
2.三相短路最大冲击电流有效值
在短路过程中,任一时刻,电流有效值是指以时刻为中心的的一个周期内瞬时电流的均方根值
(4-5-15)
式中 ——短路全电流的瞬时值,kA;
——时间时非周期分量电流的瞬时值,kA;
——时间时周期分量电流的瞬时值,kA。
4.5.4 冲击电流和最大有效值电流
如果短路是发生在最恶劣的情况下,短路电流在第一个周期内的有效值将最大,这一有效值称为短路电流的最大有效值,以 表示。
(4-5-16)
短路冲击系数取1.9时
(4-5-17)
短路冲击系数取1.8时
(4-5-18)
短路冲击系数取1.3时
(4-5-19)
短路电流的最大有效值常用于校验某些电气设备的断流能力或耐力强度。
4.5.5 系统元件各序参数和等值网络
1.对称分量法
在一个多相系统中,如果各相量的绝对值相等,且相邻两相间的相位差相等,就构成了一组对称的多相量。
在三相系统中,任意不对称的三相量只可能分为三组对称分量,这三组对称分量分别为
(1)正序分量
(2)负序分量
(3)零序分量
4.5.5 系统元件各序参数和等值网络
4.5.5 系统元件各序参数和等值网络
(1)正序分量
三相量大小相等,彼此相位互差120,且与系统在正常对称运行方式下的相序相同,这就是正序分量。此正序分量为一平衡三相系统,正序分量通常又称为顺序分量。
在正序分量中恒有下列关系:
(4-5-19)
式中
显然存在
(4-5-20)
4.5.5 系统元件各序参数和等值网络
(2)负序分量
三相量大小相等,彼此相位互差120,且与系统在正常对称运行方式下的相序相反,这就是负序分量。负序分量亦为一平衡三相系统。负序分量通常又称为逆序分量。
在负序分量中恒有下列关系:
(3)零序分量
由大小相等,而相位相同的相量组成。
4.5.5 系统元件各序参数和等值网络
在任意给定的三组对称分量中,分别把各相的三个对称分量叠加起来,组成一个三相系统,即
(4-5-23)
由上式即可得对称分量之值为
(4-5-24)
4.5.5 系统元件各序参数和等值网络
通常简单地把 、 、 称为正序、负序和零序分量,它们都是以 相为参考相(基准相)的各序分量。以后凡不加以说明都是指以 相为参考相。
在许多情况下,还需要求解网络中某些支路上的电流及网络中某些节点上的电压。故在求得故障点的各序电流及各序电压以后,需进一步求出各序网络中各有关支路的各序电流和各有关节点的各序电压。把同一支路的各序电流按相相加,即得该支路的各相电流;将同一节点的各序电压按相相加,即得到该节点的各相电压。
4.5.5 系统元件各序参数和等值网络
应用对称分量法计算系统的不对称故障,其步骤大致如下:
(1)计算电力系统各元件的各序阻抗;
(2)制订电力系统的各序网络;
(3)由各序网络和故障条件列出对应方程;
(4)从联立方程组解出故障点电流和电压的各序分量,将相应的各序分量相加,以求得故障点的各相电流和各相电压;
(5)计算各序电流和各序电压在网络中的分布,进而求出各指定支路的各相电流和指定节点的各相电压。
4.5.5 系统元件各序参数和等值网络
2.序阻抗的基本概念
所谓某元件的正序阻抗,系指仅有正序电流通过该元件(这些元件三相是对称的)时所产生的正序电压降与此正序电流之比。
设正序电流 通过某元件产生的一相的压降为
正序阻抗
负序阻抗
零序阻抗
元件的三序阻抗完全不同。
4.5.5 系统元件各序参数和等值网络
电力系统中任何静止元件只要三相对称,当通入正序和负序电流时,由于其它两相对本相的感应电压是一样的,所以正序阻抗与负序阻抗相等。
在通入零序电流时,由于三相电流同相,相间的互感影响不同(对于变压器来讲,零序阻抗与变压器的结构及绕组的连接方式有关),因而零序阻抗和正序(负序)阻抗不同。
如果各相之间不存在互感,且中线阻抗为零,那么正序(负序)阻抗就和零序阻抗相等。
对于架空输电线、电缆、变压器有 。对于由三个单相电抗器、电容器组成的三相电抗器、电容器以及由三个单相变压器构成的三相变压器组(如果零序电流能够流通)则有 。
4.5.5 系统元件各序参数和等值网络
对于旋转元件,如发电机和电动机,各序电流分别通过时,将引起不同的电磁过程:
正序电流产生与转子旋转方向相同的旋转磁场;
负序电流产生与转子旋转方向相反的旋转磁场;
零序电流产生的磁场则与转子的位置无关。
因此旋转元件的正序、负序和零序阻抗互不相等。
4.5.5 系统元件各序参数和等值网络
3.同步发电机的序阻抗
同步发电机正常对称运行时,只有正序电流存在,电机的参数就是正序参数。稳态时用的同步电机电抗 、
过渡过程中用的 、 以及 、 都属于正序阻抗。
汽轮发电机和有阻尼绕组的凸极电机可按
在近似计算时也可当作
对无阻尼绕组的凸极电机
同步电机零序电流产生的磁链在空气隙中之和等于零,所以零序电抗与转子位置无关,但漏磁与定子形式关系密切,通常情况下
以上参数均忽略电机磁饱和的影响,并认为在短路过程中 、 、 恒定不变。
4.5.5 系统元件各序参数和等值网络
4.负荷的序阻抗
在负荷中,异步电动机占较大的比重,因此负荷阻抗可以近似地取异步电动机各序的阻抗。
正常运行时负荷的正序阻抗以额定容量为基准的标么值约为 。在短路时,当计算稳态短路电流时通常可取 ;在计算次暂态电流时次暂态电势可取 , 。
异步电动机的负序阻抗可取 ,为了简化计算出可以仅取电抗部分 。
因为电动机一般中性点不接地,所以不考虑其零序电抗。
4.5.5 系统元件各序参数和等值网络
5.变压器的序阻抗
变压器的负序电抗与正序电抗相等。
变压器零序电抗则与变压器绕组的连接方式、中性点是否接地、变压器的结构(单相、三相及铁心的结构形式)有关。
4.5.5 系统元件各序参数和等值网络
a)Yn,d联结变压器
由于变压器每组绕相中感应的零序电动势是同相位而且大小相等,所以零序电流在三角形中流通,形成一合回路,在三角形外电路中则没有零序电流,因而在等效电路中零序电流通过绕组Ⅰ的漏抗 ,绕组Ⅱ的漏抗 。等效电路中Ⅱ绕组一端短接只是表明它是零序电流的闭合回路而不是表示Ⅱ绕组的一端接地。零序电流在 中的电压降与变压器励磁电抗 中的电压降相等。
零序电抗为
4.5.5 系统元件各序参数和等值网络
Yn,yn联结的变压器要在Ⅱ绕组中通过零序电流,其外电路必须要有接地的中性点。如果没有则它的零序等效电路就与Yn,y联结相同。相当于Ⅱ绕组与外电路断开。Yn,y联结变压器的零序电抗为
4.5.5 系统元件各序参数和等值网络
双绕组变压器两个绕组的漏抗标么值几乎相等,并等于短路电压百分数(或标么值)的一半,一般可以当作励磁电抗支路断开。
对于三相三柱式变压器,由于零序磁通需经过空气隙与油箱外壳,因为磁阻大所以零序电抗较小,通常可认为零序励磁电抗标么值在0.3~1.0的范围内。
4.5.5 系统元件各序参数和等值网络
Yn,d,y联结三绕组变压器,绕组Ⅲ是开路的,所以零序电抗为
4.5.5 系统元件各序参数和等值网络
Yn,d,yn联结的变压器。在绕组Ⅲ中若通过零序电流,则在零序网络中必须有外部电流通路。
4.5.5 系统元件各序参数和等值网络
Yn,d,d联结的变压器,绕组Ⅱ和Ⅲ中的电压降相等可以并联,零序电抗为
4.5.5 系统元件各序参数和等值网络
6.输电线路的序阻抗
架空输电线的负序电抗与正序电抗相等,零序电抗与平行线的回路数以及有无架空地线和地线的导电性能等因素有关。
由于零序电流在三相线路中是同方向的,互感很大,因而零序电抗要比正序电抗大。零序电流是通过地及架空地线返回的,所以架空地线会对三相导线产生屏蔽作用,使零序磁链减少,因而使零序电抗减小。
4.5.5 系统元件各序参数和等值网络
7.电缆的序阻抗
电缆的负序阻抗与正序相等,由于三相芯线间距离小所以正序电抗比架空输电线路要小得多。
电缆的电阻通常不能忽略。
电缆的零序电抗与电缆的外包皮的接地情况有关,一般由试验决定。在短路电流计算中可以取
4.5.6 系统相序网络的构成
凡属由同一序的相应的电势和阻抗根据电力系统的接线所构成的单相等值电路,称为该序的序网络。
在制订各序网络时,必须先了解系统的接线,接地中性点的分布状况以及各元件的各序参数和等效电路;进而再分别各序,由短路点开始,查明序电流在网络中的流通情况,以确定各序网络的组成元件及其网络的具体连接。
4.5.6 系统相序网络的构成
1.正序网络
正序网络就是通常用以计算对称三相短路时的网络,流过正序电流的全部元件的阻抗均用正序阻抗表示。
在不对称短路时短路点的正序电压 、
和 不等于零,所以短路点不能和零电位线相连。正序电势就是发电机的电势。
4.5.6 系统相序网络的构成
2.负序网络
负序电流在网络中所流经的元件与正序电流所流经的相同。因此,组成负序网络的元件与组成正序网络的元件完全相同,只是各元件的阻抗要用负序参数表示,其中发电机及各种旋转电机的负序阻抗与正序阻抗不同,而其它静止元件的负序阻抗等于正序阻抗。
因为发电机的负序电势为零,所以负序网络中电源支路负序阻抗的终点不接电势,而与零电位相连,并作为负序网络的起点,短路点就是该网络的终点。短路点的负序电压 不为零。
4.5.6 系统相序网络的构成
3.零序网络
在零序网络中,不包含电源电势。只在短路点存在有由故障条件所决定的不对称电势源中的零序分量。各元件的阻抗均应以零序参数表示。
零序电流实际上是一个流经三相电路的单相电流,经过地或与地连接的其它导体(例如地线、电缆包皮等),再返回三相电路中。只有当和短路点直接相连的网络中至少具有一个接地中性点时,才可以形成一个零序回路。如果与短路点直接相连的网络中有好几个接地的中性点,那么有几个零序电流的并联支路。
在绘制等值网络时,只能把有零序电流通过的元件包括进去,而不通过零序电流的元件应舍去。作出系统的三线图,在短路处将三相连在一起,接上一个零序电势源,并从这一点开始逐一的查明零序电流可能通行的回路。
4.5.6 系统相序网络的构成
变压器绕组的接法对零序电流的通行路径有很大影响。Yn,d接线绕组中,星形侧绕组中的零序电流只能在三角形侧各相绕组中引起零序环流,并不能流到外线路上去。Yn,yn连接的变压器中,当其中一侧的绕组中有零序电流通过时,另一侧的绕组中有否零序电流出现,要看另一侧绕组的外电路中还有其它接地的中性点等。
对于那些有零序电流通过的,连在发电机或变压器等中性点的元件,例如消弧线圈中通过的零序电流为三相的零序电流之和(即每相零序电流的三倍),而零序网络所表示的只是一相的等值网络,为了使零序网络中在这一元件上的电压降与实际值相等,就必须将该元件的阻抗值扩大为3倍而串接在与之相连的流过同一零序电流的支路中。
4.5.6 系统相序网络的构成
平行的线路中有零序电流通过时,平行线路中的零序电流要产生互感作用,在制订零序网络时应计及零序互感的影响。
对于能够找到公共节点并且各支路间互感又一样的情况,可以应用如建立变压器的等值电路时所采用的方法“直接去耦法”,建立无互感的等值网络。
当有互感的支路难于找到连在一起的公共节点时,可以先求出对应这部分网络的节点导纳矩阵,然后再根据节点导纳矩阵中的诸元素来建立与之对应的无互感的等值网络。
4.5.7 简单的不对称故障的分析
1.等值网络
应用对称分量法分析计算简单不对称故障时,对于各序分量的求解,一般有两种方式:
(1)直接的联立求解三个序的电势方程和三个边界条件方程;
(2)借助于复合序网图进行求解,即根据不同故障类型所确定的边界条件,将三个序网络进行适当的连接,组成一个复合序网,对复合序网进行计算,便可求出电流、电压的各序对称分量。
4.5.7 简单的不对称故障的分析
系统接线图
正、负、零序等值网络图
4.5.7 简单的不对称故障的分析
为从正序网络故障口看过去的戴维南等值电势。其值等于故障发生之前故障点的相电压。当计算稳态时,网络中的电势用稳态电势。当计算暂态时网络中的电势用暂态电势或次暂态电势。
假定短路是纯金属性的(短路点弧光电阻及接地电阻均为零),短路是发生在假想的阻抗等于零的引出线上。
电流的正方向规定由电源指向短路点。
电压的正方向规定由故障点的每相对地电压。
计算中均以相作为基准相。
4.5.7 简单的不对称故障的分析
2.两相短路
(1)故障边界条件
假定 两相短路,以相量表示的边界条件方程如下:
两相短路的以序分量表示的三个边界条件是
4.5.7 简单的不对称故障的分析
(2)复合序网
两相短路时的序网及复合序网图
由于相间故障时不存在零序分量,所以复合序网只包括正序和负序网络。
根据两相短路的边界条件: ; ,图中的正序和负序网络联成一个复合序网络。
4.5.7 简单的不对称故障的分析
3.单相接地短路
(1)故障边界条件
假定 相接地短路,
短路处用相量来示的
边界方程为:
用对称分量表示 :
或
4.5.7 简单的不对称故障的分析
(2)复合序网
根据故障处的边界条件:三个序电流相等,三个序电压之和等于零,可以将三个序网串联组成一个复合序网。
4.5.7 简单的不对称故障的分析
4.两相接地短路
(1)故障边界条件
假定两相接地短路,
短路处以相量表示的
边界条件为:
用对称分量表示
或
4.5.7 简单的不对称故障的分析
(2)复合序网
短路处的各序电
压相等,而各序电
流之和等于零。
4.5.8 不对称短路电流、电压的计算
根据不对称短路的边界方程和复合序网求出的各序电流、电压对称分量及各相电流、电压值,一般都是指起始时或稳态时的基频分量。
不对称短路的电流、电压计算可以根据短路序网的基本方程式和边界条件方程式列出若干个独立方程,针对防城中的未知数,联立求解,即可获得电流、电压的计算值。
4.5.8 不对称短路电流、电压的计算
1.两相短路
(1)电流的计算
根据bc两相短路故障的边界条件和复合序网的接线图得
故障处的各相电流
4.5.8 不对称短路电流、电压的计算
(2)电压计算
根据bc两相短路故障的边界条件和复合序网的接线图得到
故障处的各相电压
或
4.5.8 不对称短路电流、电压的计算
当在远离发电机的地方发生两相短路时,可以认为整个系统的 ,此时有
式中 ——在同一点发生三相短路时
的短路电流。
4.5.8 不对称短路电流、电压的计算
2.单相接地短路
假定a相短路,各序的电气量
或
4.5.8 不对称短路电流、电压的计算
短路处的各相电流、电压量
4.5.8 不对称短路电流、电压的计算
3.两相接地短路
假定bc两相发生接地短路,各序的电气量
4.5.8 不对称短路电流、电压的计算
短路处的各相电流
两相接地短路时,流入地中的电流为
4.5.8 不对称短路电流、电压的计算
故障处的各相电压为
4.5.9 对称相量经Yn,d11(或Y,d11)变压器后的相位变换
1.电压变化
Yn,d11(或Y,d11)的变压器,在Ⅰ次侧给以正序电压时,Ⅱ次侧的线电压与Ⅰ次侧的相电压相同,但Ⅱ次侧的相电压都超前于Ⅰ次侧的相电压30。如在Ⅰ次侧给以负序电压时,Ⅱ次侧的相电压都落后于Ⅰ次侧的相电压30。当用标么值表示电流时有
4.5.9 对称相量经Yn,d11(或Y,d11)变压器后的相位变换
2.电流变化
对于电流也有类似的情况,Ⅱ次侧的正序线电流超前于Ⅰ次侧线电流30,Ⅱ次侧的负序线电流落后于Ⅰ次侧线电流30 。
当用标么值表示电流时有
4.5.9 对称相量经Yn,d11(或Y,d11)变压器后的相位变换
3. 零序变化
对于Yn,d11联接的变压器,当接地故障发生在一次侧时,零序电流和电压都存在,而二次侧的引出线上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均为零,因零序电流在二次绕组内自成环流,即零序电压都降落在二次绕组的漏抗上了。对Yn,d11联接的变压器,由于一次侧中性点不接地,故无论哪一侧发生接地故障时,零序电流均为零。
4.5.9 对称相量经Yn,d11(或Y,d11)变压器后的相位变换
电气量经过Yn,d11(Y,d11)接法的变压器时,由星形侧转到三角形侧,正序系统要逆时针转过30,而负序系统要顺时针转过30。零序系统为零。
❻ 电压互感器有哪些类型
电压互感器——按原理分为电磁感应式和电容分压式两类。
按用途版,电压互感器又分权为测量用和保护用两类。
①电磁感应式电压互感器。工作原理与变压器相同。基本结构也是铁芯和原、副绕组。特点是容量很小且比较恒定,正常运行时接近于空载状态。电压互感器本身阻抗很小,一旦副边发生短路,电流将急剧增加而烧毁线圈。为此,电压互感器原边接有熔断器,副边接地,以免原、副边绝缘损坏时,副边出现对地高电位而造成事故。电磁感应式电压互感器的等值电路与变压器的等值电路相同。
②电容分压式电压互感器。在电容分压器的基础上制成。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多与电力系统载波通信的耦合电容器合用,以简化系统,降低造价。此时,它还需满足通信运行上的要求。电压互感器按结构分类,有充油式、干式以及三芯五柱式和单相式,还有全绝缘式和半绝缘式。
❼ 为什么等值电路常为丌形
你的说法不对抄。
该选择什么类袭型的等值电路与分析的目的有关,当然也与模拟对象有关。
中等长度线路的等值电路在不同的分析目的下可能需要选择不同模型,而不仅仅为丌形等值电路。
通常稳态计算中选丌形等值电路,比较简单。
❽ 注册电气工程师教材
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执业资格考试基础考试大纲
一、高等数学
1.1 空间解析几何
向量代数 直线 平面 柱面 旋转曲面 二次曲面 空间曲线
1.2 微分学
极限 连续 导数 微分 偏导数 全微分 导数与微分的应用
1.3 积分学
不定积分 定积分 广义积分 二重积分 三重积分 平面曲线积分积分
应用
1.4 无穷级数
数项级数 幂级数 泰勒级数 傅里叶级数
1.5 常微分方程
可分离变量方程 一阶线性方程 可降阶方程 常系数线性方程
1.6 概率与数理统计
随机事件与概率 古典概型 一维随机变量的分布和数字特征 数理统
计的基本概念 参数估计 假设检验 方差分析 一元回归分析
1.7 向量分析
1.8 线性代数
行列式 矩阵 n维向量 线性方程组 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二次
型
二、普通物理
2.1 热学
气体状态参量 平衡态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的压力和温度的
统计解释 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 理想气体内能 平均碰撞次数和平
均自由程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功 热量 内能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
对理想气体等值过程和绝热过程的应用 气体的摩尔热容 循环过程
热机效率 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统计意义 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 熵
2.2 波动学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简谐波表达式 波的能量 驻波 声速
超声波 次声波 多普勒效应
2.3 光学
相干光的获得 杨氏双缝干涉 光程 薄膜干涉 迈克尔干涉仪 惠更斯
-菲涅耳原理 单缝衍射 光学仪器分辨本领 x射线衍射 自然光和偏
振光 布儒斯特定律 马吕斯定律 双折射现象 偏振光的干涉 人工双
折射及应用
三、普通化学
3.1 物质结构与物质状态
原子核外电子分布 原子、离子的电子结构式 原子轨道和电子云概
念 离子键特征共价键特征及类型 分子结构式 杂化轨道及分子空间
构型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 分子间力与氢键 分压定律及计算 液
体蒸气压 沸点 汽化热 晶体类型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3.2 溶液
溶液的浓度及计算 非电解质稀溶液通性及计算 渗透压概念电解质
溶液的电离平衡 电离常数及计算 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 水的离子
积及PH值 盐类水解平衡及溶液的酸碱性 多相离子平衡 溶度积常数
溶解度概念及计算
3.3 周期表
周期表结构 周期 族 原子结构与周期表关系 元素性质 氧化物及其
水化物的酸碱性递变规律
3.4 化学反应方程式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方程式写法及计算 反应热概念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写法
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方法 浓度、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速率常数与
反应级数 活化能及催化剂概念
化学平衡特征及平衡常数表达式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计算 压力熵
与化学反应方向判断
3.5 氧化还原与电化学
氧化剂与还原剂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写法及配平 原电池组成及符
号 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 标准电极电势 能斯特方程及电极电势的应
用 电解与金属腐蚀
3.6 有机化学
有机物特点、分类及命名 官能团及分子结构式
有机物的重要化学反应:加成 取代 消去 氧化 加聚与缩聚
典型有机物的分子式、性质及用途:甲烷 乙炔 苯 甲苯 乙醇 酚
乙醛 乙酸 乙酯 乙胺 苯胺 聚氯乙烯 聚乙烯 聚丙烯酸酯类 工程
塑料(ABS) 橡胶 尼龙66
四、理论力学
4.1 静力学
平衡 刚体 力 约束 静力学公理 受力分析 力对点之矩 力对轴之矩
力偶理论 力系的简化 主矢 主矩 力系的平衡 物体系统(含平面静
定桁架)的平衡 滑动摩擦 摩擦角 自锁 考虑滑动摩擦时物体系统的
平衡 重心
4.2 运动学
点的运动方程 轨迹 速度和加速度 刚体的平动 刚体的定轴转动 转
动方程 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刚体内任一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4.3 动力学
动力学基本定律 质点运动微分方程 动量 冲量 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的条件 质心 质心运动定理 质心运动守恒的条件
动量矩 动量矩定理 动量矩守恒的条件 刚体的定轴转动微分方程
转动惯量 回转半径 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功 动能 势能 动能定
理 机械能守恒 惯性力 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 达朗伯原理 单自由度
系统线性振动的微分方程 振动周期 频率和振幅 约束 自由度 广义
坐标 虚位移 理想约束 虚位移原理
五、材料力学
5.1 轴力和轴力图 拉、压杆横截面和斜截面上的应力 强度条件 虎
克定律和位移计算 应变能计算
5.2 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剪切虎克定律 切(剪)应力互等定理
5.3 外力偶矩的计算 扭矩和扭矩图 圆轴扭转切(剪)应力及强度
条件 扭转角计算及刚度条件 扭转应变能计算
5.4 静矩和形心 惯性矩和惯性积 平行移轴公式 形心主惯性矩
5.5 梁的内力方程 切(剪)力图和弯矩图 分布载荷、剪力、弯矩
之间的微分关系 正应力强度条件 切(剪)应力强度条件 梁的合理
截面 弯曲中心概念 求梁变形的积分法 叠加法和卡氏第二定理
5.6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数值解法和图解法 一点应力状态的主应力
和最大切(剪)应力 广义虎克定律 四个常用的强度理论
5.7 斜弯曲 偏心压缩(或拉伸) 拉-弯或压-弯组合 扭-弯组合
5.8 细长压杆的临界力公式 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 临界应力总图和
经验公式 压杆的稳定校核
六、流体力学
6.1 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6.2 流体静力学
流体静压强的概念
重力作用下静水压强的分布规律 总压力的计算
6.3 流体动力学基础
以流场为对象描述流动的概念
流体运动的总流分析 恒定总流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和动量方程
6.4 流动阻力和水头损失
实际流体的两种流态-层流和紊流
圆管中层流运动、紊流运动的特征
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
边界层附面层基本概念和绕流阻力
6.5 孔口、管嘴出流 有压管道恒定流
6.6 明渠恒定均匀流
6.7 渗流定律 井和集水廊道
6.8 相似原理和量纲分析
6.9 流体运动参数(流速、流量、压强)的测量
七、计算机应用基础
7.1 计算机基础知识
硬件的组成及功能 软件的组成及功能 数制转换
7.2 Windows操作系统
基本知识、系统启动 有关目录、文件、磁盘及其它操作 网络功能
注:以Windows98为基础
7.3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程序结构与基本规定 数据 变量 数组 指针 赋值语句
输入输出的语句 转移语句 条件语句 选择语句 循环语句
函数 子程序(或称过程) 顺序文件 随机文件
注:鉴于目前情况,暂采用FORTRAN语言
八、电工电子技术
8.1 电场与磁场
库仑定律 高斯定理 环路定律 电磁感应定律
8.2 直流电路
电路基本元件 欧姆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 叠加原理 戴维南定理
8.3 正弦交流电路
正弦量三要素 有效值 复阻抗 单相和三相电路计算 功率及功率因
数 串联与并联谐振 安全用电常识
8.4 RC和RL电路暂态过程
三要素分析法
8.5 变压器与电动机
变压器的电压、电流和阻抗变换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使用
常用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
8.6 二极管及整流、滤波、稳压电路
8.7 三极管及单管放大电路
8.8 运算放大器
理想运放组成的比例 加、减和积分运算电路
8.9 门电路和触发器
基本门电路 RS、D、JK触发器
九、工程经济
9.1 现金流量构成与资金等值计算
现金流量 投资 资产 固定资产折旧 成本 经营成本 销售收入 利润
工程项目投资涉及的主要税种 资金等值计算的常用公式及应用 复
利系数表的用法
9.2 投资经济效果评价方法和参数
净现值 内部收益率 净年值 费用现值 费用年值 差额内部收益率
投资回收期 基准折现率 备选方案的类型 寿命相等方案与寿命不等
方案的比选
9.3 不确定性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点 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 单因素敏感性分析
敏感因素
9.4 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价
工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内容
投资项目财务评价的目标与工作内容 赢利能力分析 资金筹措的主
要方式 资金成本 债务偿还的主要方式 基础财务报表 全投资经济
效果与自有资金经济效果 全投资现金流量表与自有资金现金流量表
财务效果计算 偿债能力分析 改扩建和技术改造投资项目财务评价
的特点(相对新建项目)
9.5 价值工程
价值工程的概念、内容与实施步骤 功能分析
十、电路与电磁场
1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1.1 掌握电阻、独立电压源、独立电流源、受控电压源、受控电流
源、电容、电感、耦合电感、理想变压器诸元件的定义、性质
1.2 掌握电流、电压参考方向的概念
1.3 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
2 电路的分析方法
2.1 掌握常用的电路等效变换方法
2.2 熟练掌握节点电压方程的列写方法,并会求解电路方程
2.3 了解回路电流方程的列写方法
2.4 熟练掌握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3 正弦电流电路
3.1 掌握正弦量的三要素和有效值
3.2 掌握电感、电容元件电流电压关系的相量形式及基尔霍夫定律
的相量形式
3.3 掌握阻抗、导纳、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
的概念
3.4 熟练掌握正弦电流电路分析的相量方法
3.5 了解频率特性的概念
3.6 熟练掌握三相电路中电源和负载的联接方式及相电压、相电流
、线电压、线电流、三相功率的概念和关系
3.7 熟练掌握对称三相电路分析的相量方法
3.8 掌握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
4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4.1 了解非正弦周期量的傅立叶级数分解方法
4.2 掌握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的定义和计算
方法
4.3 掌握非正弦周期电路的分析方法
5 简单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5.1 掌握换路定则并能确定电压、电流的初始值
5.2 熟练掌握一阶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
5.3 了解二阶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
6 静电场
6.1 掌握电场强度、电位的概念
6.2 了解应用高斯定律计算具有对称性分布的静电场问题
6.3 了解静电场边值问题的镜像法和电轴法,并能掌握几种典型情
形的电场计算
6.4 了解电场力及其计算
6.5 掌握电容和部分电容的概念,了解简单形状电极结构电容的计
算
7 恒定电场
7.1 掌握恒定电流、恒定电场、电流密度的概念
7.2 掌握微分形式的欧姆定律、焦耳定律、恒定电场的基本方程和
分界面上的衔接条件,能正确地分析和计算恒定电场问题
7.3 掌握电导和接地电阻的概念,并能计算几种典型接地电极系统
的接地电阻
8 恒定磁场
8.1 掌握磁感应强度、磁场强度及磁化强度的概念
8.2 了解恒定磁场的基本方程和分界面上的衔接条件,并能应用安
培环路定律正确分析和求解具有对称性分布的恒定磁场问题
8.3 了解自感、互感的概念,了解几种简单结构的自感和互感的计
算
8.4 了解磁场能量和磁场力的计算方法
9 均匀传输线
9.1 了解均匀传输线的基本方程和正弦稳态分析方法
9.2 了解均匀传输线特性阻抗和阻抗匹配的概念
十一、模拟电子技术
1 半导体及二极管
1.1 掌握二极管和稳压管特性、参数
1.2 了解载流子,扩散,漂移;PN结的形成及单向导电性
2 放大电路基础
2.1 掌握基本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直流负载和交流负载线
2.2 掌握放大电路的基本的分析方法
2.3 了解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和主要性能指标
2.4 了解反馈的概念、类型及极性;电压串联型负反馈的分析计算
2.5 了解正负反馈的特点;其它反馈类型的电路分析;不同反馈类
型对性能的影响;自激的原因及条件
2.6 了解消除自激的方法,去耦电路
3 线性集成运算放大器和运算电路
3.1 掌握放大电路的计算;了解典型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差
模、共模、零漂的概念,静态及动态的分析计算,输入输出相位关
系;集成组件参数的含义
3.2 掌握集成运放的特点及组成;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
零漂抑制原理;了解复合管的正确接法及等效参数的计算;恒流源
作有源负载和偏置电路
3.3 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频响
3.4 掌握理想运放的虚短、虚地、虚断概念及其分析方法;反相、
同相、差动输入比例器及电压跟随器的工作原理,传输特性;积分
微分电路的工作原理
3.5 掌握实际运放电路的分析;了解对数和指数运算电路工作原理
,输入输出关系;乘法器的应用(平方、均方根、除法)
3.6 了解模拟乘法器的工作原理
4 信号处理电路
4.1 了解滤波器的概念、种类及幅频特性;比较器的工作原理,传
输特性和阀值,输入、输出波形关系
4.2 了解一阶和二阶低通滤波器电路的分析;主要性能,传递函数
,带通截止频率,电压比较器的分析法;检波器、采样保持电路的
工作原理
4.3 了解高通、低通、带通电路与低通电路的对偶关系、特性
5 信号发生电路
5.1 掌握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RC型文氏电桥式振荡器的起振条件
,频率的计算;LC型振荡器的工作原理、相位关系;了解矩形、三
角波、锯齿波发生电路的工作原理,振荡周期计算
5.2 了解文氏电桥式振荡器的稳幅措施;石英晶体振荡器的工作原
理;各种振荡器的适用场合;压控振荡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
振荡频率估算,输入、输出关系
6 功率放大电路
6.1 掌握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了解互补推挽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
原理,输出功率和转换功率的计算
6.2 掌握集成功率放大电路的内部组成;了解功率管的选择、晶体
管的几种工作状态
6.3 了解自举电路;功放管的发热
7 直流稳压电源
7.1 掌握桥式整流及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电路计算;串联型稳压
电路工作原理,参数选择,电压调节范围,三端稳压块的应用
7.2 了解滤波电路的外特性;硅稳压管稳压电路中限流电阻的选择
7.3 了解倍压整流电路的原理;集成稳压电路工作原理及提高输出
电压和扩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十二、数字电子技术
1 数字电路基础知识
1.1 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
1.2 掌握数制和码制
1.3 掌握半导体器件的开关特性
1.4 掌握三种基本逻辑关系及其表达方式
2 集成逻辑门电路
2.1 掌握TTL集成逻辑门电路的组成和特性
2.2 掌握MOS集成门电路的组成和特性
3 数字基础及逻辑函数化简
3.1 掌握逻辑代数基本运算关系
3.2 了解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和原理
3.3 了解逻辑函数的建立和四种表达方法及其相互转换
3.4 了解逻辑函数的最小项和最大项及标准与或式
3.5 了解逻辑函数的代数化简方法
3.6 了解逻辑函数的卡诺图画法、填写及化简方法
4 集成组合逻辑电路
4.1 掌握组合逻辑电路输入输出的特点
4.2 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设计方法及步骤
4.3 掌握编码器、译码器、显示器、多路选择器及多路分配器的原
理和应用
4.4 掌握加法器、数码比较器、存储器、可编程逻辑阵列的原理和
应用
5 触发器
5.1 了解RS、D、JK、T触发器的逻辑功能、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
5.2 了解RS、D、JK、T触发器的触发方式、状态转换图(时序图)
5.3 了解各种触发器逻辑功能的转换
5.4 了解CMOS触发器结构和工作原理
6 时序逻辑电路
6.1 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及组成
6.2 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步骤和方法,计数器的状态转换表、
状态转换图和时序图的画法;触发器触发方式不同时对不同功能计
数器的应用连接
6.3 掌握计数器的基本概念、功能及分类
6.4 了解二进制计数器(同步和异步)逻辑电路的分析
6.5 了解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的结构、功能和简单应用
6.6 了解计数型和移位寄存器型顺序脉冲发生器的结构、功能和分
析应用
7 脉冲波形的产生
7.1 了解TTL与非门多谐振荡器、单稳态触发器、施密特触发器的结
构、工作原理、参数计算和应用
8 数模和模数转换
8.1 了解逐次逼近和双积分模数转换工作原理;R-2R网络数模转换
工作原理;模数和数模转换器的应用场合
8.2 掌握典型集成数模和模数转换器的结构
8.3 了解采样保持器的工作原理
十三、电气工程基础
1 电力系统基本知识
1.1 了解电力系统运行特点和基本要求
1.2 掌握电能质量的各项指标
1.3 了解电力系统中各种结线方式及特点
1.4 掌握我国规定的网络额定电压与发电机、变压器等元件的额定
电压
1.5 了解电力网络中性点运行方式及对应的电压等级
2 电力线路、变压器的参数与等值电路
2.1 了解输电线路四个参数所表征的物理意义及输电线路的等值电
路
2.2 了解应用普通双绕组、三绕组变压器空载与短路试验数据计算
变压器参数及制定其等值电路
2.3 了解电网等值电路中有名值和标幺值参数的简单计算
3 简单电网的潮流计算
3.1 了解电压降落、电压损耗、功率损耗的定义
3.2 了解已知不同点的电压和功率情况下的潮流简单计算方法
3.3 了解输电线路中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流向与功角、电压幅值
的关系
3.4 了解输电线路的空载与负载运行特性
4 无功功率平衡和电压调整
4.1 了解无功功率平衡概念及无功功率平衡的基本要求
4.2 了解系统中各无功电源的调节特性
4.3 了解利用电容器进行补偿调压的原理与方法
4.4 了解变压器分接头进行调压时,分接头的选择计算
5 短路电流计算
5.1 了解实用短路电流计算的近似条件
5.2 了解简单系统三相短路电流的实用计算方法
5.3 了解短路容量的概念
5.4 了解冲击电流、最大有效值电流的定义和关系
5.5 了解同步发电机、变压器、单回、双回输电线路的正、负、零
序等值电路
5.6 掌握简单电网的正、负、零序序网的制定方法
5.7 了解不对称短路的故障边界条件和相应的复合序网
5.8 了解不对称短路的电流、电压计算
5.9 了解正、负、零序电流、电压经过Y/△-11变压器后的相位变
化
6 变压器
6.1 了解三相组式变压器及三相芯式变压器结构特点
6.2 掌握变压器额定值的含义及作用
6.3 了解变压器变比和参数的测定方法
6.4 掌握变压器工作原理
6.5 了解变压器电势平衡方程式及各量含义
6.6 掌握变压器电压调整率的定义
6.7 了解变压器在空载合闸时产生很大冲击电流的原因
6.8 了解变压器的效率计算及变压器具有最高效率的条件
6.9 了解三相变压器联接组和铁芯结构对谐波电流、谐波磁通的影
响
6.10 了解用变压器组接线方式及极性端判断三相变压器联接组别的
方法
6.11 了解变压器的绝缘系统及冷却方式、允许温升
7 感应电动机
7.1 了解感应电动机的种类及主要结构
7.2 掌握感应电动机转矩、额定功率、转差率的概念及其等值电路
7.3 了解感应电动机三种运行状态的判断方法
7.4 掌握感应电动机的工作特性
7.5 掌握感应电动机的启动特性
7.6 了解感应电动机常用的启动方法
7.7 了解感应电动机常用的调速方法
7.8 了解转子电阻对感应电动机转动性能的影响
7.9 了解电机的发热过程、绝缘系统、允许温升及其确定、冷却方
式
7.10了解感应电动机拖动的形式及各自的特点
7.11了解感应电动机运行及维护工作要点
8 同步电机
8.1 了解同步电机额定值的含义
8.2 了解同步电机电枢反应的基本概念
8.3 了解电枢反应电抗及同步电抗的含义
8.4 了解同步发电机并入电网的条件及方法
8.5 了解同步发电机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的调节方法
8.6 了解同步电动机的运行特性
8.7 了解同步发电机的绝缘系统、温升要求、冷却方式
8.8 了解同步发电机的励磁系统
8.9 了解同步发电机的运行和维护工作要点
9 过电压及绝缘配合
9.1 了解电力系统过电压的种类
9.2 了解雷电过电压特性
9.3 了解接地和接地电阻、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的基本概念
9.4 了解氧化锌避雷器的基本特性
9.5 了解避雷针、避雷线保护范围的确定
10 断路器
10.1 掌握断路器的作用、功能、分类
10.2 了解断路器的主要性能与参数的含义
10.3 了解断路器常用的熄弧方法
10.4 了解断路器的运行和维护工作要点
11 互感器
11.1 掌握电流、电压互感器的工作原理、接线形式及负载要求
11.2 了解电流、电压互感器在电网中的配置原则及接线形式
11.3 了解各种形式互感器的构造及性能特点
12 直流电机基本要求
11.1 了解直流电机的分类
12.2 了解直流电机的励磁方式
12.3 掌握直流电动机及直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12.4 了解并励直流发电机建立稳定电压的条件
12.5 了解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他励、并励、串励)
12.6 了解直流电动机稳定运行条件
12.7 掌握直流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及制动方法
13 电气主接线
13.1 掌握电气主接线的主要形式及对电气主接线的基本要求
13.2 了解各种主接线中主要电气设备的作用和配置原则
13.3 了解各种电压等级电气主接线限制短路电流的方法
14 电气设备选择
14.1 掌握电器设备选择和校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4.2 了解硬母线的选择和校验的原则和方法
❾ 变压器的π形等值电路和T形等值电路是否等效,为什么
你的说法不对。
该选择什么类型的等值电路与分析的目的有关,当然也与模拟对象有版关。
中等长度线权路的等值电路在不同的分析目的下可能需要选择不同模型,而不仅仅为丌形等值电路。
通常稳态计算中选丌形等值电路,比较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