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中物理复杂的电路
这个来电路叫做桥式电路,主要自是要分析R1\R2\R4\R5这四个电阻的关系。如果,R1/R2=R4/R5,那么AB两点的电压相等,没有电流,也没有电压。这个电路的分析要点就是你要知道R1与R4两端的电压和等于R2和R5电压和,并且这个电压和就是U。其他的我估计你应该明白了
B. 高中物理常见的电路分析方法 具体电路 让分析各支路上电流电压的变化 要具体点的
准确恰当地分析电路,从电路中获得有利于得到正确结果的信息是
解决电学问题的前提.
在分析具体电路时要注意电路特征:
1、串联电路的基本特征:几只用电器共用一条电流通路.
2、并联电路的基本特征:几只用电器分别构成电流通路.
在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时,导线、电压表、电流表常常会给正确分
析带来一定的干扰.因此,对于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要认识清楚:
1、不考虑导线电阻,且导线可以任意变形、伸长或缩短.
右图中三个电阻连接方式的分
析方法是:把点1和点3及点2和点4
之间连接的导线缩短(点1和点3是同一点;点2和点4也是同一点).便
可看出R1接在AB间(左A右B)、R2接在
AB间(左B右A)、R3同样也接在AB间
(左A右B),三个电阻的联接方式是并联
(如右图).
如果R1=R2=R3=R=9欧,则AB间的总电阻:
RAB=R/3=3欧
如果把R2换成一个电压表且
A端接电源正级B端接电源负极,
则表的接法应该如右图.
2、电压表相当于断路;电流表相当于导线.在分析电路时把表去掉,
用导线代替电流表.
把左图中的电流表和
电压表去掉,以IA、
UV分别表示它们的测
量点,可看出电路的
连接方式(右图).
3、电源电压一定时,电路中电阻的变化必然导致电流、电压的变化.
如右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过程中,
分析各表的示数变化情况.
把图中的各表去掉,它们的示数以
U和I表示.简化后可以看出:R1与R2并
联后与R串联接在电源两端(如下图)
电压表测量的电源电压(电源电压
保持不变,U1不变);当滑动变阻器滑
片向左移动过程中,整个电路的总电阻
变小,根据欧姆定律知:电路中总电流
将变大(I1变大);R1与R2并联的电阻
(R12)保持不变,而通过它们的总电流变大,因此U2变大(U=I1R12);
对R2利用欧姆定律(I2=U12/R2),通过R2的电流将变大(I2变大).
通过以上分析应该体会到:电路中某一部分电阻的变化将引起整个
电路总电阻的变化;总电阻的变化会引起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变化;总
电流的变化会引起部分电路电压、电流的变化.
分析电路的顺序是:整体部分整体部分…
整体:电路的连接形式(串、并联);部分:变化情况(电阻或
电流、电压);整体:部分变化对整体的影响(总电阻、总电流);
部分:整体变化引起部分的变化.
C. 高中物理怎么分析电路图
首先要来将电路简化,有源如下几种方法:
1.支路电流法:电流是分析电路的核心。从电源正极出发顺着电流的走向,经各电阻外电路巡行一周至电源的负极,凡是电流无分叉地依次流过的电阻均为串联,凡是电流有分叉地依次流过的电阻均为并联。
2.等电势法:将已知电路中各节点(电路中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交叉点,称为节点)编号,按电势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用1、2、3……字符标出来(接于电源正极的节点电势最高,接于电源负极的节点电势最低,等电势的节点用同一字符)。然后按电势的高低将各节点重新排布,再将各元件跨接到相对应的两节点之间,即可画出等效电路。
将这些方法掌握好就可以将复杂电路转化为简单电路(一般等电势法比较好用),只要再知道一些基本概念就好了,如电压表、电流表、欧姆元件、串并联电路等的相关知识就可以对电路图进行分析了
D. 分析和计算复杂电路的主要依据
分析和计算复杂电路的主要依据是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
欧姆定律:在同一电路中,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阻值成反比,这就是欧姆定律,基本公式是I=U/R。欧姆定律由乔治·西蒙·欧姆提出,为了纪念他对电磁学的贡献,物理学界将电阻的单位命名为欧姆,以符号Ω表示。
(4)高中物理复杂电路分析扩展阅读:
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理论的基本定律,是求解网络问题的基本工具,它包括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它确定了电路中结点处电流间的关系,所以也称为电流定律.该定律指出:在电路中,任意时刻流入任意一个结点的电流必定等于流出该结点的电流;
或描述为汇合于任一结点处的各电流的代数和等于零。
通常需要规定一个绕行回路的方向,凡电压的参考(或实际)方向与回路绕行方向一致者为正电压,否则为负电压。电源电压的参考方向为从电源的正极指向电源的负极。基尔霍夫第二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的推广,是电压与路径无关性质的反映。
E. 怎么分析高中物理复杂电路
其实复杂的电路也是有基本的电路演变出来的,只要你把等效的简化电路图画出来,一般的复杂的电路图都不难的!
F. 高中物理常见的电路分析方法
准确恰当地分析电路,从电路中获得有利于得到正确结果的信息是
解决电学问题的前提。
在分析具体电路时要注意电路特征:
1、串联电路的基本特征:几只用电器共用一条电流通路。
2、并联电路的基本特征:几只用电器分别构成电流通路。
在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时,导线、电压表、电流表常常会给正确分
析带来一定的干扰。因此,对于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要认识清楚:
1、不考虑导线电阻,且导线可以任意变形、伸长或缩短。
右图中三个电阻连接方式的分
析方法是:把点1和点3及点2和点4
之间连接的导线缩短(点1和点3是同一点;点2和点4也是同一点)。便
可看出R1接在AB间(左A右B)、R2接在
AB间(左B右A)、R3同样也接在AB间
(左A右B),三个电阻的联接方式是并联
(如右图)。
如果R1=R2=R3=R=9欧,则AB间的总电阻:
RAB=R/3=3欧
如果把R2换成一个电压表且
A端接电源正级B端接电源负极,
则表的接法应该如右图。
2、电压表相当于断路;电流表相当于导线。在分析电路时把表去掉,
用导线代替电流表。
把左图中的电流表和
电压表去掉,以IA、
UV分别表示它们的测
量点,可看出电路的
连接方式(右图)。
3、电源电压一定时,电路中电阻的变化必然导致电流、电压的变化。
如右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过程中,
分析各表的示数变化情况。
把图中的各表去掉,它们的示数以
U和I表示。简化后可以看出:R1与R2并
联后与R串联接在电源两端(如下图)
电压表测量的电源电压(电源电压
保持不变,U1不变);当滑动变阻器滑
片向左移动过程中,整个电路的总电阻
变小,根据欧姆定律知:电路中总电流
将变大(I1变大);R1与R2并联的电阻
(R12)保持不变,而通过它们的总电流变大,因此U2变大(U=I1R12);
对R2利用欧姆定律(I2=U12/R2),通过R2的电流将变大(I2变大)。
通过以上分析应该体会到:电路中某一部分电阻的变化将引起整个
电路总电阻的变化;总电阻的变化会引起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变化;总
电流的变化会引起部分电路电压、电流的变化。
分析电路的顺序是:整体部分整体部分…
整体:电路的连接形式(串、并联);部分:变化情况(电阻或
电流、电压);整体:部分变化对整体的影响(总电阻、总电流);
部分:整体变化引起部分的变化。
G. 高中物理复杂电路的简化
有四种方法可以用
叠加定理
戴维南定理
支路电流法
电源的等效变换
具体可以给我留言
用一个例题就很好说明过程,你可以发个题给我
H. 高中物理电路图分析
A电流增大你已经知道了,然后A的电压也增大了,然后根据你知道的路端电压是减少的,所以剩余给BC并联的电压就更少了,所以C的电压减少,然后C的电流也少了,然后总电流增多,而C这个支路电流还少,所以B的电流就多了,B的电压就高了。
总的来说,到了外电路后,就要先分析不变的,再分析变化的。
然后你说的等电势法分析电路,是指的什么哦。是用来把复杂电路变形的?
I. 高中物理(含电容器电路的分析)
开关断开,闭合后的电路如图。把电路换个方式就可以看出。
J. 高中物理如何分析电路图
节点法,即只要两个节点之间无电阻,那就把它们看为一个点,这样把所有的节点编上号,如a,b......画好节点图后再在两个不同字母间加上电阻即可简化电路。电路简化后,再根据欧姆定律分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