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电路理论基础的图书信息(一)
序言
前言
第1章 电路分析导论
1.1 引言
1.2 电路模型和集中参数假设
电路模型是实际电路抽象而成,它近似地反映实际电路的电气特性。电路模型由一些理想电路元件用理想导线连接而成。用不同特性的电路元件按照不同的方式连接就构成不同特性的电路。
电路模型近似地描述实际电路的电气特性。根据实际电路的不同工作条件以及对模型精确度的不同要求,应当用不同的电路模型模拟同一实际电路。
这种抽象的电路模型中的元件均为理想元件。
1.3 电路的基本变量和关联参考方向
1.4 功率和能量--电路的复合变量
功率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即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的数量一定,时间越短,功率值就越大。求功率的公式为功率=功/时间 。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物理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 功率可分为电功率,力的功率等。故计算公式也有所不同。
电功率计算公式:P=W/t =UI;在纯电阻电路中,根据欧姆定律U=IR代入P=UI中还可以得到:P=I*IR=(U*U)/R
在动力学中:功率计算公式:P=W/t(平均功率);P=Fvcosa(瞬时功率)
因为W=F(f 力)×S(s位移)(功的定义式),所以求功率的公式也可推导出P=F·v(当v表示平均速度时求出的功率为相应过程的平均功率,当v表示瞬时速度时求出的功率为相应状态的瞬时功率)。
度量物质运动的一种物理量。相应于不同形式的运动,能量分为机械能、分子内能、电能、化学能、原子能等。亦简称能。
能量这个词是T.杨 1801 年在伦敦国王学院讲自然哲学时引入的,他针对当时把质量与速度二次方之积称为活力或上升力的观点,提出用能量这个词表示上述乘积是妥当的,并和物体所作的功相联系。但并未引起重视,人们仍认为不同的运动中蕴藏着不同的力。直到能量守恒定律被确认后 ,才认识能量概念的重要意义。 能量是物质运动的量化转换,简称“能”。 世界万物是不断运动着的,在物质的一切属性中,运动是最基本的属性,其他属性都是运动属性的具体表现。例如:空间属性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体现;时间属性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体现;引力属性是物质在运动过程由于质量分布不均所引起的相互作用的体现;电磁属性是带电粒子在运动和变化过程中的外部表现;等等。物质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对于每一个具体的物质运动形式存在相应的能量形式,例如:与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对应的能量形式是动能;与分子运动对应的能量形式是热能;与原子运动对应的能量形式是化学能;与带电粒子的定向运动对应的能量形式是电能;与光子运动对应的能量形式是光能除了这些,还有风能潮汐能等当运动形式相同时,两个物体的运动特性可以采用某些物理量或化学量来描述和比较。例如,两个作机械运动的物体可以用速度、加速度、动量等物理量来描述和比较;两股作定向运动的电流可以用电流强度、电压、功率等物理量来描述和比较。但是,当运动形式不相同时,两个物质的运动特性唯一可以相互描述和比较的物理量就是能量,即能量特性是一切运动着的物质的共同特性,能量尺度是衡量一切运动形式的通用尺度。因此,可以对能量做出全新的哲学定义。
1.5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与电荷守恒公理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于1845年由古斯塔夫·基尔霍夫所发现。该定律又称节点电流定律,其内容是电路中任一个节点上,在任一时刻,流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
在集总电路中,任何时刻,对任意结点,所有流入流出结点的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
依据:电流连续性原理。
也就是说,在电路中任一点上,任何时刻都不会产生电荷的堆积或减少现象。
适用范围:
基尔霍夫定律不仅适用于电路中结点,也可以推广到电路中任一闭合面。
1)定义: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简称KCL):在集总电路中,在任一时刻,流出任一结点的电流代数和恒等于零。
即对任一结点有:∑i =0
注意:“流出”结点电流是相对于电流参考方向而言。“代数和”指电流参考方向,如果是流出结点,则该电流前面取“+”;相反,电流前面取“-”。2)推广:在集总电路中,在任一时刻,流出任一闭合面的电流代数和恒等于零。“代数和”指电流参考方向如果是流出闭合面,则该电流前面取“+”;相反,电流前面取“─”。
3)本质:是电流连续性的表现,即流入结点的电流等于流出结点的电流。
实际应用:实际问题中的交通问题,有些也是以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为背景设立的。
1.6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与能量守恒公理
1.7 特勒根定理
如果有两个具有n个结点和b条支路的电路,它们具有相同的图,但由内容不同的支路构成。假设各支路电流和电压都取关联参考方向,并分别用(I1,I2,···,Ib)、(U1,U2,···,Ub)和(ǐ1,ǐ2,···,ǐb)、(ǔ1、ǔ2、···,ǔb)表示两电路中b条支路的电流和电压,则对于任何时间t,有ǐ1*U1+ǐ2*U2+···+ǐb*Ub=0以及I1*ǔ1+I2*ǔ2+···+Ib*ǔb=
两个拓扑结构相同的集总参数电路中各对应的电流、电压的乘积之和为零 。1952年由B.H.特勒根提出。定理指出,若两个集总参数电路(电路本身最大线性尺寸远小于电路中电流或电压的波长)1和2 具有相同的有向图,并且二者的支路电压和支路电流分别满足基尔霍夫定律,则恒有:
式中 U k 和 I k 分别是电路1的支路电压和支路电流, ǔk和 ǐk分别是电路2 的支路电压和支路电流 , b 为两个电路的支路数。两式的两组支路电流和支路电压也可以是同一电路中不同状态下的两组电流和电压(各表示一种工作状态)。若将上式中的ǔk 和 ǐk都换成 U k 和 I k (这相当于式中支路电流和支路电压都用同一电路中同一状态的支路电流和支路电压),则有 ǐ1*ǔ1+ǐ2*ǔ2+···+ǐb*ǔb=0以及I1*U1+I2*U2+···+Ib*Ub=0,
1.8 总结与思考
1.8.1 总结
1.8.2 思考
习题1
第2章 电路元件与电路分类
2.1 端电路元件的数学抽象及描述
2.1.1 二端电阻
2.1.2 二端电容
2.1.3 二端电感
2.1.4 二端忆阻元件
2.2 独立电源
2.3 基本信号
2.3.1 复指数信号
2.3.2 单位阶跃信号
2.3.3 单位斜坡信号
2.3.4 单位冲击信号
2.4 多端电路元件的数学抽象及其描述
2.4.1 多端电阻
2.4.2 多端电感
2.4.3 多端电容
2.5 电路元件的基本组与器件造型的概念
2.6 电路分类
2.7 总结与思考
习题2
第3章 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
3.1 支路电流法
3.2 节点分析法
3.3 网孔电流法
3.4 总结与思考
习题3
第4章 电路定理
4.1 叠加定理
4.2 替代定理
4.3 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
4.4 互易定理
4.5 对偶原理
4.6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4.7 总结与思考
习题4
第5章 电路的时域分析
5.1 一阶电路分析
5.2 一般电路系统I/O微分方程的建立和求解
5.3 冲击响感和阶响应
5.4 卷积与零状态响应
5.5 卷积积分应用
5.6 总结与思考
第6章 正弦电路的稳态分析
6.1 正弦稳态分析基础
6.2 阻抗、导纳和相量模型
6.3 相量分析法
6.4 正弦电路的功率
6.5 非正弦周期信号激励下电路的稳态分析
6.6 谐振电路
6.7 总结与思考
习题6
第7章 三相电路
7.1 三相交流电路
三交流相电路。三相交流电源指能够提供3个频率相同而相位不同的电压或电流的电源,最常用的是三相交流发电机。三相发电机的各相电压的相位互差120°。它们之间各相电压超前或滞后的次序称为相序。三相电动机在正序电压供电时正转,改为负序电压供电时则反转。因此,使用三相电源时必须注意其相序。一些需要正反转的生产设备可通过改变供电相序来控制三相电动机的正反转。 三相电路是一种特殊的交流电路,由三相电源、三相负载和三相输电线路组成。 世界上电力系统电能生产供电方式大都采用三相制。
7.2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7.3 三相电路的功率及测量
7.4 不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7.5 总结与思考
习题7
第8章 电路的复频域分析方法
8.1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
8.2 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
8.3 拉普拉斯反变换
8.4 复频域电路分析方法
8.5 网络函数的定义
8.6 网络函数的零点和极点
8.7 网络函数的瞬态响应
8.8 网络的正弦稳态响应
8.9 网络的稳定性分析
8.10 总结与思考
第9章 双口网络
9.1 双口网络的参数
9.2 双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9.3 双口网络的相互连接
*9.4 双口网络有效连接的判别和实现
9.5 双口网络的黑箱分析法
9.6 总结与思考
习题9
第10章 图论及LTI电路系统的矩阵分析法
10.1 图论基础
10.2 电路系统的图矩阵表示
10.3 支路电压电流关系——VCR方程
10.4 节点分析法和基本割集分析法
10.5 网也分析法和基本回路分析法
10.6 改进节点分析法
10.7 总结与思考
第11章 滤波器设计
11.1 滤波器设计基础
11.2 有源RC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11.3 有源RC滤波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11.4 总结与思考
第12章 计算机辅助设计
12.1 计算机辅助设计基础
12.2 Multisim2001软件基础
12.3 Multisim2001高级应用
12.4 Multisim2001应用实例——有源带通滤波器的仿真
12.5 总结与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 陈希有 主编
出 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1 字数: 650000 版次: 3 页数: 538 印刷时间: 2004-1-1 定价:¥39.10 纸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040130133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在1996年《电路理论基础》(第2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除保持第2版教材特色外,在修订过程中主要做了如下考虑:进一步理顺教学内容,突出教学实用性,便于自学;适度增删,突出教学重点和工程实用性;使物理概念、数学方法和计算工具有机结合;针对系列课程教学计划,进一步理顺与前期课及后续课关系。
全书共分15章,具体内容是:基尔霍夫定律及电路元件、线性直流电路、电路定理、非线性直流电路、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正弦电流电路、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频率特性和谐振现象、线性动态电路暂态过程的时域分析、线性动态电路暂态过程的复频域分析、非线性动态电路的暂态过程、网络的图、网络矩阵与网络方程、二端口网络、均匀传输线,另有3个附录,附录A 磁路,附录B 0rcAD/capture,Pspice概要,附录C MATLAB概要。
本书可供普通高等学校电气信息类专业师生作为电路课程的教材使用,也可供有关科技人员参考。 绪论
第1章 基尔霍夫定律与电路元件
1.1 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
1.2 电功率与电能
1.3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4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5 电阻元件
1.6 独立电源
1.7 受控电源
第2章 线性直流电路
2.1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2.2 电源和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2.3 电阻的星形和三角形联接
2.4 支路电流法
2.5 回路电流法
2.6 节点电压法
2.7 运算放大器
2.8 含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分析
第3章 电路定理
3.1 置换定理
3.2 齐性定理与叠加定理
3.3 等效电源定理
3.4 特勒根定理
3.5 互易定理
3.6 对偶原理
第4章 非线性直流电路
4.1 非线性电阻元件特性
4.2 非线性直流电路方程
4.3 数值分析法
4.4 分段线性分析法
4.5 图解法
第5章 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
5.1 电容元件
5.2 电感元件
5.3 耦合电感
5.4 理想变压器
第6章 正弦电流电路
6.1 正弦电流
6.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6.3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6.4 元件方程的相量形式
6.5 RLC串联电路的阻抗
6.6 GCL并联电路的导纳
6.7 正弦电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
6.8 含耦合电感的正弦电流电路
6.9 正弦电流电路的功率
6.10 复功率
6.11 最大功率传输
第7章 三相电路
第8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第9章 频率特性和谐振现象
第10章 线性动态电路暂态过程的时域分析
第11章 线性动态电路暂态过程的复频域分析
第12章 非线性动态电路的暂态过程
第13章 网络的图 网络矩阵与网络方程
第14章 二端口网络
第15章 均匀传输线
附录A 磁路
附录B OrCAD/Capture, PSpice概要
附录C MATLAB概要
❷ 求电路理论基础 课后答案 白慧珍 王宝珠 张慧娟版的
那本书是河北工业大学大学自己编著的,类似的有一本邱关源的书,不过也好多不一样~~
❸ 考研计划考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不知道好不好考,我是电子信息专业,不知道每年要多少分求解
这个只能帮你分析一下往年的数据:
给你看个06年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分数线大概情况吧,
北京大学 343分,南京大学 326分,哈尔滨工业大学 353分,北京航天航空大学 337分,天津大学 347分,清华大学 350分,北京邮电大学 336分,上海交通大学 337分。
不难看到,这些学校的分数线平均在340分左右,在这里做一下简单的分析,假设我们三科基础课是210分(对于今年的难度,至少要得这个分数,(340-210)/2=65),也就是说专业课每科只需65分,你起码就可以获得复试的资格。所以说名校真的并不难考。
想要知道更全的信息,可以去慧灵网上搜,考试相关的资料都可以找到的。
❹ 你好,我是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准备2013年考研,请问考大连理工大学该专业所学专业课
初试
《电路》,主编:邱关源(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路理论基础》,主编:陈希有(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自动控制原理》,主编:孟华,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9月
《现代控制理论》,主编:王金城,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4月
《自动控制原理》,主编:胡寿松(第四版),科学出版社
复试
模拟电子电路(40%)
数字电路(40%)
电机与拖动(20%)
《电子技术基础 模拟部分》(第五版),华中科技大学电子技术课程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字电路与系统》,王兢、王洪玉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机与拖动》,孙建忠、刘凤春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电机与拖动》(第二版),唐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祝楼主好运~!
❺ 欧姆是如何发现欧姆定律的
请输入你的答案...欧姆(GeorgSimonOhm,1787~1854)德国物理学家,1787年3月16日生于巴伐利亚的埃朗根。他的父亲是一位对科学感兴趣的熟练锁匠,受好哲学和数学。在其父影响、教育下,他对数学很感兴趣,并掌握了一些金属加工技能,为他后来的学习和研究创造了良好条件;1811年毕业于埃朗根大学并取得哲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埃朗根和班堡等地中学任教;1817年出版第一本著作《几何教科书》;1817~1826年在科隆大学预科讲授数学和物理;1826~1833年在柏林军事学院任职;1833年起被聘为纽伦堡工艺学校物理教授;1841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科普利奖章,1842年被接纳为英国皇家学会国外会员;1845年为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土;1849年任慕尼黑大学非常任教授,1852年为该校正式教授;1854年7月6日在慕尼黑逝世。
欧姆最重要的贡献是建立电路定律。他是受到傅里叶热传导理论(导热杆中两点间热流量与两点温度差成正比)影响来研究他的定律的。当时还缺乏明确的电动势、电流强度乃至电阻概念,适用的电流计也正在探索中。他使用了温差电池和扭秤,经过多次试验和归纳计算,才获得成功。1825年发表第一篇论文《涉及金属传导接触电的定律的初步表述》,论述了电流的电磁力的衰减与导线长度的关系。进而,他通过实验测定了不同金属的电导率。在制作导线过程中,他直接受惠于父亲的精湛技艺。英国学者巴劳(P.Barlow)发现了电流在整个电路的各部分都是一样的,这个结果启发了欧姆,这使他想到可以把电流强度(当时他称为“电磁力”)作为电路中的一个基本量。进一步的实验,导致得出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定律。以后,他又对自己的实验工作进行了数学处理与理论加工,写成了《伽伐尼电路——数学研究》一书(1827年出版)。
欧姆定律刚发表时,并没有受到德国学术界的重视,反而遭到各种非议与攻击。欧姆给当时普鲁士教育部长苏尔兹赠送一本他的著作,请求安排到大学工作。但这位部长对科学不感兴趣,只把他安排到军事学校。这时,一位在德国物理学界颇有地位的物理学家鲍耳(G.E.Pohl)首先撰文攻击欧姆的《伽伐尼电路——数学研究》一书,说这本书是“不可置信的欺骗”,“它的唯一目的是要亵读自然的尊严”。在强大的压力下,欧姆寄希望国王出面,解决事端。他给国王路德维希一世写信,并因此组成巴伐利亚科学院专门委员会进行审议,结果因意见不一,不了了之。在他给朋友的信中,流露出这一时期的痛苦心情:“《伽伐尼电路》的诞生已经给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我真抱怨它生不逢时,因为深居朝廷的人学识浅薄,他们不能理解它的母亲的真实感情”。只是当欧姆的工作后来在国外获得巨大声誉后,才在国内科学界得到关注。经过埃尔曼(P.Ermann,1764~1851)、多佛(H.W.Dove,1803~1879)和海尔曼(Hermann)等人多方努力,欧姆这才实现了他的多年愿望,担任慕尼黑大学物理学教授。为了纪念人他在电路理论方面的贡献,电阻单位命名为欧姆
❻ 能不能给我推荐一本通俗易懂的电子电路基础书籍
《电路分析原理》(Circuit Analysis)北京大学课堂录音录像、中英文课件和作业习题[压缩包]
1. 课程概述
《电路分析原理》是电子学各专业课程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重要性在于:1)它是学习和掌握电类各专业知识的基础;2)它所描述和研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普遍使用在电子学科各专业领域。可以说,绝大多数相关的电子工程课程都是以这门课为基础的,很多重大发明所遵循的基本规律也是在这门课中所描述的。
在北京大学,《电路分析原理》课程一直深受重视,是学校主干基础课程。同时,2002年入选北京大学优秀课程,2005年被评为北京大学精品课程, 2008年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 。该课程是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子学系和微电子学系本科生的必修课程,也是北京大学电子学专业辅修/双学士学位的必修课程,另外, 也是北京大学大类平台课程 。
2. 基本目的
1 .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
2 .使学生能应用所学原理和方法去理解和认识常用电路。
3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科学思维方法和求知创新精神。
3. 内容提要
线性电路的时域分析,稳态响应和复数解法,线性电路的 s 域解法,信号的频谱,网络分析方法,双口网络分析,链式网络和传输线分析,非线性电路分析(运算放大器、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
4. 课时分配
理论课:45学时,习题作业与讨论:15学时
5. 教材:
1 .《电路分析》王楚、余道衡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 .《电路分析方法》(手稿版)胡薇薇、陈江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6. 主要参考书 :
1. 《电路分析习题指南》王楚、余道衡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 《电路分析基础》李瀚荪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3 .《电路原理》江缉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4. 《 Engineering Circuit Analysis 》 William H. Hayt, Jr., Jack E. Kemmerly, Steven M. Durbin, McGraw-Hill, 6th edition, 2002. 电子工业出版社影印。
7. 课程录像:
1 .胡薇薇教授,现场教学录像,内容为传输线
2 .陈江副教授,后期教学录像,内容为非线性电路分析
3 .蒋伟副教授,现场教学录像,内容为运算放大器
下载地址:http://www.verycd.com/topics/2763664/
❼ 电路理论853求助
招生简章上的参考范围是 《电路》,主编:邱关源(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电路理论基础》,主编:陈希有(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❽ 王建成的简介
1965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从事高校教学和管理工作30余年。曾任国立华侨大学系主任、教务处处长、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从事理学及电路理论方面研究,出版学术专著2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多篇被SCI、EI收录。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科研课题20多项。曾多次荣获国务院侨办优秀教师、福建省先进教育工作者、福建省教学成果奖 。现任泉州华光摄影艺术学院副院长!
4、现代知名画家
现代知名画家当中,王建成先生以画小动物而卓然自成一家。尤其他以《和平共处》为题材创作的作品,不拘常格,迁想妙得,不仅切合了时下倍受推崇的和谐主题,更深远的内涵是向全人类提出一个十分具体的问题——人与自然到底应该如何相处?答案被这位国画艺术家以豪情运诸指掌。一幅幅应之于目,会之于心的作品以生动的气韵,或雄浑豪放、或惊心动魄、或秀逸圆润、或神闲意恬,恰如其分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每一展示,顿使人欢欣鼓舞,有安闲恬静的美感入怀。
小虎王 100cm×
❾ 推荐几本电气控制入门的书籍。
1、《电路理论》
《电路理论》是2011年4月1日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孙亲锡、李海华。这本书通俗易懂的介绍了电路的相关理论。
2、《电气工程基础》
《电气工程基础》是2003年9月1日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慈萱。本书主要讨论了电力系统组成的特点和接线方式,电力系统中的负荷和主设备元件等基础知识。
3、《电力系统分析基础》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是2011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庚银。
该书以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为主,着重阐述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元件的参数和数学模型、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和电压调整、电力系统短路计算等基本内容。
4、《电力开关技术》
《电力开关技术》是2003年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章启、何俊生、邹积岩、尹小根。这是一本较全面介绍大功率开关装置的教材,着重讲述各类高压开关电器。
5、《电气控制与PLC应用》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是2010年2月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郭艳萍。本书以工作任务为导向,采用任务教学的方式组织内容,每个任务来源于实际生产的典型案例。
❿ 急急急!!!天津工业大学的考研电路理论包括什么
天津工业大学考研的一些资料网络网盘资源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GbUPyPjbSLuHfqQkXdhwKQ
天津工业大学(Tiangong University),简称“天工大”,位于天津市,是教育部与天津市共建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天津市共建的天津市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天津市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高校、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会员、欧洲纺织大学联盟会员单位、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111计划”、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