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信令是什么
在网络中传输着各种信号,其中一部分是需要的(例如打电话的语音,上网的数据包等等),而另外一部分是不需要的(只能说不是直接需要)它用来专门控制电路的,这一类型的信号就称之为信令,信令的传输需要一个信令网。
一、定义
信令是这样一个系统,它允许程控交换、网络数据库、网络中其它“智能”节点交换下列有关信息:呼叫建立、监控(Supervision)、拆除(Teardown)、分布式应用进程所需的信息(进程之间的询问/响应或用户到用户的数据)、网络管理信息。信令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除了传输用户信息之外,为使全网有轶序地工作,用来保证正常通信所需要的控制信号。
二、作用
信令不同于用户信息,用户信息是直接通过通信网络由发信者传输到收信者,而信令通常需要在通信网络的不同环节(基站、移动台和移动控制交换中心等)之间传输,各环节进行分析处理并通过交互作用而形成一系列的操作和控制,其作用是保证用户信息的有效且可靠的传输,因此,信令可看作是整个通信网络的控制系统,其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通信网络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能力和质量。
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836.htm
2. 信令是什么意思啊
在网络中传输着各种信号,其中一部分是我们需要的(例如打电话的语音,上网的数据包等等),而另外一部分是我们不需要的(只能说不是直接需要)它用来专门控制电路的,这一类型的信号我们就称之为信令,信令的传输需要一个信令网。
3. 请问电路域(CS)与分组域(PS)的区别及各自的功能
说简单点,CS域就是打电话用的,承载话音类业务;PS域是上网用的,数据类业务。
4. 请教LTE中, 位置区(LA)与跟踪区(TA)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LA位置区是GSM时代和UMTS时代电路域的概念,一个位置区为终端当前注册的位置区,在MSC/VLR中都会保持记录,网络在呼叫终端的时候,先通过HLR查找到终端所在的MSC/VLR,然后再从MSC/VLR中查找到终端所在的LA位置区,将寻呼消息发送到该LA位置区中的所有基站中。
TA的本质和LA都是一样的。TA是LTE分组域的位置区。LTE中主要是数据业务,当网络有下行数据的时候,PGW下发数据到SGW,然后SGW触发MME发起寻呼,MME查找内存中保存的UE所在的跟踪区列表TAI LIST,然后将寻呼下发到终端。
位置区LA一般比跟踪区TA大,因为LTE主要针对热点区域的数据覆盖。从本质上来说,LA和TA是没有区别的。但是再使用中,再LTE,终端注册到的是一个跟踪区列表TAI LIST,而在GSM或者UMTS电路域中,终端注册到的是一个位置区LA。
说到联系,有的时候,当终端支持联合附着或者位置更新的时候,当TA和LA处于同覆盖的时候,终端和网络都支持联合附着或者位置更新,当UE注册到TA的时候,也等同于注册到LA,当UE注册到LA的时候,也等同于注册到TA。联合附着更新,需要MSC/VLR和MME中的SGs接口的支持。好处是减少了重复注册,减少了核心网中的信令。
5. 核心网电路交换域发展趋势是啥。
随着中国3G牌照发放的临近,3G网络规划设计已经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WCDMA与TD-SCDMA采用相同的核心网架构,在进行核心网的规划设计时,组网方式问题是规划的重心。R4核心网在电路域引入了软交换技术,采用承载和控制相分离的网络结构,实现了MSC Server(移动软交换服务器)和MGW(媒体网关)的物理分离,符合NGN的演进趋势,并且可以减少机房、传输资源的使用,新业务部署快,使得运营、维护成本大大降低。随着WCDMA R4设备的成熟,采用R4组网已经成为运营商的首选。WCDMA R4核心网在电路域中,通过引入基于软交换的分层结构,将呼叫控制与承载层分离,同时信令和话音都可基于TDM、ATM或IP方式承载,所以R4核心网的组网方式,与传统的2G网络存在较大差异。承载层组网方式移动网的最终发展目标是话路和信令全IP承载,因此目前各运营商进行规划时基本都是选择IP网作为R4网络的承载网。承载基于IP组网可以实现承载层MGW的完全扁平化,MGW不需要分层组网,即TMSC Server不需要控制MGW,不需要分级语音传送时直接进行MGW的端到端寻址和数据包发送,同时可应用所谓的免(无)声码器操作TrFO(Transcoder Free Operation)技术,减少语音编解码次数,提高通信质量。控制层面组网方式(1)网络规模小的情况下采用单平面R4的主要变化在于将R99的CS中(G)MSC分解成两个功能实体,即(G)MSC Server与其控制的MGW。其中,(G)MSC Server主要用来完成对信令和呼叫的控制,而MGW则主要进行媒体流的处理。在这一模式中,(G)MSC Server与MGW之间采用H.248协议,(G)MSC Server之间采用BICC协议。可以由同一MSC Server来控制分布在各本地网的多个小容量MGW,MSC Server相对于R99MSC具有更大容量,交换局少、网络规模小,可通过MSC Server间直连实现扁平化。网络MSC Server处于一个平面,采用扁平化的全网状连接,每一个MSC Server都和其它MSC Server存在直接信令联系,只要相关信令通过MSC Server协商完成就可以建立端到端承载。采用扁平的话路网结构,无须话路汇接,在网络规模较小的情况下,MSC Server个数相对较少,每一个MSC Server配置到其它MSC Server的直接信令数据并不复杂,单平面路由方式可以满足组网要求;而且不需要设置TMSC Server,这样也减少了建网成本、降低了网络复杂度。但是单平面路由要求全网MSC Server都必须了解全网的路由结构,任一MSC Server的增加和减少,所有的MSC Server都必须作相应的路由数据的修改。(2)网络规模大的情况下采用分级路由从网络管理维护角度考虑,随着MSC Server个数的增多,在网络规模较大的情况下,采用单平面路由方式,在一个MSC Server上配置其它MSC Server的数据非常复杂。而且随着网络的扩容,每增加一个MSC Server,就要在其它MSC Server配置相应的路由数据,维护和管理都相当复杂。组大网时,如果大量MSC Server完全扁平化连接还将会浪费大量长途链路(TDM承载)和需要建立大量SCTP连接(IP承载),影响网络的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因此采用分级形式,通过引入TMSC Server(或CMN)实现MSC Server间的被叫号码分析及BICC信令转接。采用分级路由方式、利用分级的TMSC Server进行呼叫信令的汇聚则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利用分级TM-SCServer,还能方便管理话务的流量流向。因此,R4核心网的路由方式选择主要取决于网络规模,对于中国的移动通信公众网,采用分级路由比较合理。从技术角度看:在BICC信令不通过IPSTP转发而是直接在MSC Server之间传送的情况下,由于BICC信令承载在SCTP协议之上,当网络规模大、MSC Server数量较多时,如果采用平面路由,MSC Server需要建立到其它目的MSC Server的SCTP偶联链路,这在实际设备上很难做到。因此必须按照分级路由的方式采用汇接TMSC Server来减少局数据配置、收敛SCTP连接数。在MSC Server局间汇接采用BICC协议的情况下,网络规模较大时引入TMSC Server也是必需的。3GPP协议在23.205中GMSC Server的流程描述中提到,作为可能的选择,TMSC Server可以不控制承载。(3)信令网是否分级除BICC信令外,移动网的MAP/CAP等与移动性相关的信令,需要在MSC Server、HLR、SMSC、SCP等核心网设备间进行交互,数量大、方向多。信令网基于TDM或IP承载时,跨省的MAP/CAP信令交互需要引入STP设备实现分级化组网,省内根据信令点设备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决定是否引入STP。TMSC Server的设置MSC服务器与MSC服务器的局间采用BICC信令互通,局间寻址基于本局对被叫号码及路由的分析结果。在大规模组网的情况下,不论采用TDM方式还是IP方式承载,任意端局之间网状网互联是不现实的做法,因此需要专门的汇接局TMSC Server来进行BICC呼叫的汇接处理,TM-SCServer仅需负责被叫号码的分析及BICC信令的转接,将BICC呼叫控制消息转接到本地MSC Server。各区域的本地MSC Server将处理区域内所有的本地呼叫。当区域之间需要建立呼叫时,TMSC Server将在本地MSC服务器之间转接呼叫控制信令,用于汇接不同大区或省际的BICC信令,实现呼叫路由快速建立。不需要负责任何承载面媒体网关的资源控制。参考G/C网的建设经验,建网初期TMSC Server应该以大区为中心设置,全国可以按照7~8个大区设置,每个大区设置一对,TMSC Server间网状互连,采用两级结构可满足网络需求;后期随着业务的发展,网络规模扩大,省内MSC服务器网元之间的局数据制作和维护难度越来越大,单个省内MSC Server超过一定数量时,需要考虑以省为单位设置TMSC Server,采用三级汇接结构。TMSC Server网元的引入,有利于组成全国性的大网,满足电信级运营的需求。TMSC Server起MSC-S的汇聚和转接作用,负责BICC分析和转发;无须控制MGW,即TMSC Server不需支持GCP协议;R4软交换模式下,R4长途信令汇接网初期可以采用省内和省际合一设置模式;媒体面通过IP承载网构成扁平的网络结构。MGW不需要分层组网,即MSC Server按分层设置,在本地网内MSC Server采用网状互连。
6. 什么是信令
我们讨论一种通信网,不外乎网路结构,信令方式,编号方式,计费方式,通信质量。
任何通信网都离不开信令系统. 它可以知道终端、交换系统及传输系统协同运行,在指定的终端之间建立临时通信信道,并维护网路本身正常运行。通信网中采取何种信令方式,与交换局采用的控制技术密切相关。随着交换技术的由步进制、纵横制向程控制发展,信令系统也从随路信令向公共信道信令发展。
我国目前的通信网是数模混合的,所以我国目前的信令系统也处于随路信令和公共信道信令并存,随路信令逐步向公共信道信令发展的阶段。
按照信令的信道来分类,信令可以分为:随路信令和公共信道信令。
随路信令:信令和话音在同一条话路中传送的信令方式。目前我国采用的随路信令称为中国1号信令系统。东进数字中继卡TC-30E1/60E1 , D320/640 SS1 支持该信令系统。
公共信道信令:以时分方式在一条高速数据链路上传送一群话路的信令的信令方式。通常用于局间。目前我国采用的公共信道信令就是中国7号信令。东进7号信令卡支持该信令系统。
7号信令的特点是:信令速度快,具有提供大量信令的潜力,具有改变和增加信令的灵活性,便于开放新业务,在通话时可以随意处理信令,成本低。目前得到广泛应用。CCITT自1980年提出7号信令黄皮书,先后多次修正,至1993年提出白皮书。
中国7号信令规范于1990年8月实施,该规范是以CCITT于1988年颁布的蓝皮书为参考制订的,只在电话网中使用,即只采用了消息传递部分(MTP)和电话用户部分(TUP)。
什么是数字中继
数字中继是一个E1接口(又称一个PCM),是一对引自程控交换机的同轴电缆线,在电缆线上数据传输速率是2.048 Mbps,可以同时容纳32时隙*64Kbps的语音数据。
当E1用于七号信令时,在32个时隙(Time Slot)中,第0时隙被用作帧同步信息,一般使用第16时隙作为7号信令的通道,其余30个时隙被用作语音通道。
在有些系统中,有时也使用非16时隙来作为7号信令的通道。东进公司的D320E1/640E1 SS7卡目前只支持第16时隙的7号信令。
E1 帧结构
在数字中继电路中,数据按字节构成帧(Frame)。每个帧256个BITS,每个通道一个字节。如图1所示:
图1 E1帧结构
E1 的时隙编号从0到31,该编号与东进数字中继卡D320E1/D640E1中的中继通道的对应关系参见下表:
注意:D320E1/640E1的中继通道号与E1的时隙并非一一对应。时隙0含有同步信息,时隙16为7号信令通道。
7号信令的功能级结构
7号信令系统在设计上的特色主要是功能的模块化和通用性。我国在80年代中期开始对7号信令进行研究、实施和应用。本页介绍中国电话网采用的7号信令方式的功能级结构和信令单元格式。
7号信令四级结构:
各级的主要功能是:
第一级L1:为信令传输提供一条双向数据通路,规定了一条信令数据链路的的物理、电气、功能特性和接入方法。
第二级L2:规定了在一条信令链路上传送信令消息的功能以及相应程序。第二级和第一级共同保证信令消息在两个信令点之间的可靠传送。
第三级L3:在消息的实际传递中,将信息传至适当的信令链路或用户部分;当遇到故障时,完成信令网的重新组合,当遇到拥塞时,完成控制信令流量的功能及程序,以保证信令消息仍然能够可靠传送。
第四级L4:控制各种基本呼叫的建立和释放。
注意:第四级用户级与我们通常所说的用户是不同的,通常说的用户一般指终端,如电话用户就指话机,而7号信令的用户级是指它作为消息传递部分(MTP)的一个用户,如电话用户部分(TUP),它不是终端,而是在交换局内的7号信令设备的一部分。
按照CCITT No.7信号方式的功能级结构,东进公司D320E1/D640E1 SS7卡目前实现了消息传递部分(MTP)和电话用户部分(TUP)两部分。
下一节将阐述 信令单元格式:
7号信令采用数字编码的形式传送各种信令时,是通过信令消息的最小单元--信令单元(SU)来传送的。由于信令消息本身的长度不相等,如摘挂机等监视信令较短,而地址信令则较长,故采用不等长的信令单元,它是由若干个8位位组组成的。
按照信令单元的来源不同,可以分成三种信令单元:
1、由用户产生的可变长的消息指令单元(MSU),用于传递来自第四级的信令消息或信令网管理消息。
2、来自第三级的链路状态信令单元(LSSU),用于链路启用或者链路故障时,表示链路的状态。
3、来自第二级的插入信令单元(FISU),也称填充信令单元,用于链路空或链路拥塞时来填补位置。
7. 在ims系统中,hss和cscf之间的接口采用的是什么协议
通俗的说,IMS是基于IP的网络控制系统,用于控制电信核心网络,包括CSCF、HSS、ENUM/DNS、AS等网元,支持与现有电路域核心网的信令和业务互通。IMS使用SIP和Diameter信令,这些信令类似于现有电路域核心网的7号信令,能够基于IMS完成业务的触发。 例如,对于IMS终端来说,首先要注册到网络中,并进行鉴权,通过后,在网络侧就认为该用户为“Registered”状态,存储在HSS中(HSS用于存储业务过滤规则iFC和在线状态,就是存储用户都开通了哪些业务,开通的业务怎么触发,给哪个AS处理等等);当两个已注册IMS用户要进行通信,如A呼叫B,A将向P-CSCF或SBC发出SIP INVITE信令,P-CSCF或SBC将该信令转给S-CSCF,A的S-CSCF会查询HSS如何触发该业务,例如,HSS返回该呼叫INVITE应发到MMTel AS处理,那么A的S-CSCF就会把该SIP INVITE消息转给MMTel AS,AS做相应处理后返回给A的S-CSCF,A的S-CSCF会根据B的号码通过DNS/ENUM进行解析,找到B的所在域,发给B的S-CSCF,再到B的AS,最终到达B,B接听后,通过相反路径回复A用户200OK,则建立会话,双方就可以通话了。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IMS将用户A的请求进行处理、路由,并最终建立和维持了A与B之间的SIP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