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器电路 > 捷变频电路

捷变频电路

发布时间:2022-09-17 15:52:22

① PBI-3000MC 广播级邻频调制器,可以通过操作改变输出的电视频道号吗还是固化好了

PBI-3000MC 广播级邻频调制器是固定频道调制器,输出频率不可以调节,设备出厂时在电路板上已经固定频道了,如果需要改变输出电视频道,需要捷变频调制器

② 广播电台的工作原理

广播电台播出节目是首先把声音通过话筒转换成音频电信号,经放大后被高频信号(载波)调制,这时高频载波信号的某一参量随着音频信号作相应的变化,使我们要传送的音频信号包含在高频载波信号之内,高频信号再经放大,然后高频电流流过天线时,形成无线电波向外发射,无线电波传播速度为3×108m/s,这种无线电波被收音机天线接收,然后经过放大、解调,还原为音频电信号,送入喇叭音圈中,引起纸盆相应的振动,就可以还原声音,即是声电转换传送——电声转换的过程。
中波的频率(高频载波频率)规定为525—1605kHz(千周)。
短波的频率范围为3500—18000kHz。

超外差收音机原理

图 3-2为调幅超外差收音机的工作原理方框图,天线接收到的高频信号通过输入电路与收音机的本机振荡频率(其频率较外来高频信号高一个固定中频,我国中频标准规定为465KHZ)一起送入变频管内混合——变频,在变频级的负载回路(选频)产生一个新频率即通过差频产生的中频(实习图3-2中B处),中频只改变了载波的频率,原来的音频包络线并没有改变,中频信号可以更好地得到放大,中频信号经检波并滤除高频信号(实习图3-2中D处)。再经低放,功率放大后,推动扬声器发出声音。
本机工作原理简述。电路图见实习图3-3所示C1、B1组成天线输入回路。VT1、B2、B1、C组成变频级。 VT1为变频管。初级线圈与C构成变频级负载。C1、B2组成本机振荡电路,C6为振荡耦合电路,VT2、VT3组成中频放大电路,2AP9为检波电路,R9为音量电位器(带电源开关),C16为高频耦合电容。
VT4、VT5为前置低频放大级、VT6、VT7组成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R16、C21、C17为电源波波电路。R1、R2、R3、R4、R5、R6、R7、R12、R10、R11、R13、R17、R18为各级的直流偏置电阻。

超外差收音机
超外差收音机的安装:
①整机电路分析,熟悉元件在印刷板上安装位置。

②元器件焊接、安装(安装时应检查元器件的好坏)。

③检查电路,将安装好的收音机和电路原理图对照检查下列内容。

a.检查各级晶体管的型号,安装位置和管脚是否正确。

b.检查各级中周的安装顺序,初次级的引出线是否正确。

c.检查电解电容的引线正、负接法是否正确。

d.分段绕制的磁性天线线圈的初次级安装位置是否正确。

e.用指针式万用表R×100档测量整机电阻,用红表笔接电源负极线,黑表笔接电源正极引线,测得整机电阻值应大于500欧。

以上检查无误后,方能接通4.5伏电源。

超外差式收音机的调试。新装的收音机。必须通过调整才能满足性能指标的要求,其调整内容有:调整各级晶体管的工作点,调整中频频率,调整覆盖(即对刻度)统调(调整频率跟踪即灵敏度)。

下面对调整内容及方法分别加以叙述:
① 调整静态工作点:各晶体管的作用不同,所处的工作点不一样,各级静态工作点的调整是通过无信号时(本机振荡停振)无外加信号时各晶体管发射极电阻上的电压的大小分别来衡量的。分级调整R1、R4、R12、R17、R18使VT1级电压为-0.5~0.7V。VT2级R6上电压-0.5~0.7V。VT3级 R7上电压为-0.25~0.4V,VT5级R14上电压为-0.7~0.9V,VT6、VT7级是共集电级电流为2~6mA。

②调整中频:目的是使三个中周变压器(中频调谐回路)的谐振频率调整为固定的中频频率465KHZ,由于所用中周是新的,一般厂家已调整到465KHZ,所以调试时,接收某一个电台,用无感起子调节中周磁芯,调整顺序是由后级往前级即先调Bz3再调Bz2至喇叭声音最响为止。

③调频率覆盖(调收音机的频率范围535—1605kHz):调整时装上一个刻度盘,使双连可变电容全部旋进和旋出指针分别在刻度盘530—1630千周的线上,旋动双连可变电容器使指针对准640千周刻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用无感起子旋动振荡线圈的磁芯收听640千周电台广播,声音适中旋动双连可变器电容使指针对准1500千周刻度附近。调整振荡回路微调电容C3接听1500千周附近电台广播,如此高端、低端反复调整几次。

④统调(调整频率跟踪)目的使本机振荡频率在接收频率范围(中波段535~1650kHz)和远比外来信号频率高465KHz即本机振荡频率范围为 1000kHz~2070kHz。因此,采用电容相同的C1、C2双连可变电容器进行同步调节,通常在所选频范围内的高、中、低三点进行跟踪,即三点统调,为了实现良好三跟踪在本机振荡回路串联一个垫整电容C及并联一个微调补偿电容C,在输入回路并联一个补偿微调电容C,具体调整,然后调输入回路补偿电容Cz使音量最响。
中端调整在1000KHZ附近收听广播,使声音最响此时调整双连电容器动片中的花片上的C片,拨动片距。若拨动花片时,输入减小,则中端不失谐,将花片拨回原处,若输入增大,还需在拨动对边花边进行补偿,也可改变垫整电容的容量。

③ 中央空调的三大系统是什么

目前中央空调主要分为三大系统:一拖多多联机氟机系统,一拖一风管机系统以及风冷冷热水系统。简单说来就是氟系统,风系统和水系统三大类别。
水系统是中央空调当中使用的也比较多的一类品种,它能够实现自由控制温度的调节,也能够有效控制空调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大小,可以为用户节约不少的电费,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中央空调。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的缺点,那就是水路系统比较复杂,容易引起吊顶漏水,对房屋内的天花板造成威胁。
现在市场上家电行业竞争非常激烈,空调的安装良莠不齐,选择专业的品牌,会省心省力不少。以惠驰空调为例,惠驰的独特之处在于具备更为深厚的技术应用底蕴,目前公司业务范畴包括家庭集成系统、商用中央空调设计销售安装、室内空调改造、中央空调节能改造服务、水泵风机变频节能改造、中央空调维修及维护保养服务、空气源中央热水等,涵盖了空调热泵服务的各个层面和阶段,多年的技术积累让我们有信心应对任何空调情况。
更多问题请咨询惠驰空调客服!

④ 什么叫雷达电子战

海军雷达电子战
反侦察对抗与反对抗海军海军电子战所涵盖的范围包括海军雷达电子战、通信电子战、
水声电子战、光电电子战以及海军遥控、遥测和导航电子战等。其中,海军雷达电子战的地
位尤为重要。这是由以导弹战为主的现代海战的特点所决定的。海军雷达电子战的主要内容
是海军雷达的侦察与反侦察以及对抗与反对抗。

海军雷达侦察
雷达侦察是一种电子侦察。海军雷达侦察的使命是利用海军舰船和舰载机的电子支援措
施设备,如各种雷达侦察接收机,在平时侦收海上潜在威胁雷达的电磁辐射信号,查明其技
术参数如雷达频率和方位等,为战时采取对策和实施干扰提供战术依据;在战时则协助星载
和机载的电子支援措施设备对海空实施全景监视,查明敌方各种电子设备的类型、数量、配
置、部署及其变动情况,通过威胁识别作出告警,并引导舰载反辐射导弹对敌方的雷达(连
同其载舰或载机)实施毁灭性打击。上述使命正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愈益增强的挑战:
(1)现代电磁环境的异常复杂性和密集性。例如,海湾战争中美军通过对战区电子战的
电磁信号测试,发现信号环境密度高达每秒120万~150万个脉冲。此外,通常在电磁辐射
信号中,雷达信号和通信信号及其他各种电信号混杂在一起。
(2)当代海军作战主要发生在近海环境,近海环境是高杂波环境。近海发射的电磁信号
不仅包含了来自友军或中立方军队的信号,而且还包含了来自地面、海上和空中的各种民用
信号和军用信号。
(3)敌方雷达在体制和技术方面的电子反侦察特性和反对抗(干扰)特性的的不断增强,
增加了海军雷达侦察的复杂性和难度。
(4)在战区恶劣的气象和传播条件下或当存在敌方电子干扰时,海军雷达侦察将变得更
为困难。�因此,海军雷达侦察接收机必须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截获概率以及很强的分选处
理能力,把真正的威胁信号分析和识别出来,判断其类型和威胁等级;此外还应根据其数
量、工作情况和分布态势等,判明目标的性质和行动企图,决定我方应采取的措施。
目前世界上先进的海军雷达侦察接收机具有高达100%的截获概率,可侦收频率范围在
0.5~40吉赫之间的、信号调制方式复杂的电磁波。其对空侦收距离大于雷达探测距离,对
海侦收距离大于视距,信号截获时间最快为几十纳秒。

海军雷达对抗
海军雷达对抗系指采用有源和无源等方法对敌方海军雷达的接收系统、显示系统和自动
跟踪系统实施电子干扰。它包括有源干扰、无源干扰和组合干扰。有源干扰�有源干扰技术
是利用干扰机发射某种波形的干扰信号来扰乱和欺骗敌方雷达。有源干扰一般分为噪声干扰
和欺骗干扰。
噪声干扰又称压制性干扰。它通过发射大功率的噪声信号来掩盖或吞没敌方雷达荧光屏
上的目标回波,使敌方雷达无法工作。
欺骗干扰则是用干扰信号去欺骗敌方。欺骗干扰允许敌方雷达看见目标,但使它不能获
得目标的准确信息,而只能获得失真的距离、方位和速度等参数。在敌方雷达荧光屏上显示
的是与真目标相似的假回波。
实施有源干扰的海军雷达干扰机目前可覆盖20吉赫以下的电磁频域,其响应时间为
1~2秒,杂波干扰功率可高达兆瓦级。最先进的干扰机可同时干扰80个目标。

无源干扰

顾名思义,无源干扰是一种干扰体本身不辐射电磁能量的干扰。常见的对雷达的无源干
扰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1)发射或投放用能反射电磁波的材料制成的各种箔条和反射器,对敌方雷达形成干
扰。例如,单发箔条弹爆炸发散后能在3~5秒内形成1000~3000平方米的空中干扰云,并
能悬空10分钟之久,以掩盖敌方雷达想捕捉的真目标(即我方的舰船或舰载机)或诱惑敌方
雷达去跟踪假目标(即干扰云)。
(2)采用舰船(或舰载机)外形结构隐身设计和在舰体(或机体)表面涂覆吸收电磁波的材
料等目标隐身方法,以减弱目标对电磁波的反射,从而使敌方雷达难以发现目标。例如,法
国“拉斐特”级护卫舰采取了流线型外形设计、倾斜10°的上层建筑外壁、刷上吸波油漆
涂料的舰体等一系列隐身措施,使该级舰的雷达反射面积比传统设计减小60%,获得了良好
的隐身效果。

组合干扰

组合干扰是把上述各种干扰进行多种组合,不但几种有源干扰可以适当组合,而且有源
干扰和无源干扰也可以组合使用,以发挥最佳的干扰效果。例如美国AN/ALQ99D和
AN/ALQ99E干扰机的有效功率达10千瓦,能有效干扰工作在30兆赫~18吉赫频域和200~
300千米距离范围内的全部预警、测高、引导、监视、炮瞄和制导等海用雷达;它们与
AN/ALE43舰载机箔条切割投放器、AN/ALE40箔条与曳光弹发射装置等多种性能优良的无源
干扰设备配合使用,在海湾战争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海军雷达反侦察雷达反侦察的任务
是要使我方雷达信号不被或难于被敌方侦察接收机截获和识别,即使被敌方识别了也不易被
复制。�海军雷达反侦察的方法主要有:

(1)平时把主要雷达隐蔽起来,只在战时使用它,并尽量缩短舰载雷达的开机时间。
(2)雷达信号设计中应采用不易被敌方侦察接收机识别的伪噪声信号,包括脉冲调频信
号、脉内伪随机编码信号和伪随机重复频率信号等。
(3)采用低截获概率技术。该项技术可降低敌方侦察接收机的作用距离与我方雷达作用
距离的比值(即截获概率),使敌方侦察接收机在我方雷达探测目标的作用距离之外不能截获
我方雷达信号。例如,荷兰的PILOT导航与对海搜索雷达就是这种低截获概率雷达。该雷达
采用调频连续波发射方式,虽然其输出功率仅为1毫瓦~1瓦,但作用距离则与常规雷达的
大致相同,并具有优良的低截获概率的“寂静”或“隐蔽”的特征。
(4)采用频率捷变方法。采用随机快速跳频是雷达反侦察的一种重要和有效的手段。现
代干扰机频率瞄准所需的脉冲数愈益减少,至90年代初,干扰机性能水平已提高到在1~3
个脉冲内就能完成频率引导。但是,只要雷达的跳频速度足够快(如脉间跳频),跳频范围足
够宽,干扰机要对雷达实施侦察和跟踪干扰是很困难的。
(5)采用双基地或多基地工作体制或无源定位方式。采用双基地或多基地工作体制时,
由于我方雷达的发射和接收基地分设两处,敌方侦察接收机只能截获和跟踪来自我方雷达发
射站的信号,而对设在舰上的雷达接收站既无法侦察,更谈不上干扰。假如把我方雷达发射
站设置在卫星或空中飞行的舰载机或严密防卫的后方海军基地,无疑,将大大增强我方雷达
发射站的反侦察和反对抗的能力。采用无源定位方式则是通过诱发敌方目标开动干扰机或利
用该目标本身辐射的电磁信号,来确定该目标的各参数,以防止我方雷达被侦察。

海军雷达反对抗
雷达反对抗即雷达抗干扰。其技术措施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敌方干扰进入我方雷达接
收机之前尽量排除它、削弱它,并提高有用信号电平;另一类是在敌方干扰进入我方雷达接
收机之后,利用干扰信号与有用信号在波形、频谱等结构上的不同加以区别,达到抑制干
扰、从干扰背景中提取敌方目标信息的目的。�海军雷达反对抗的措施主要有:

(1)功率对抗。提高雷达反干扰能力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尽可能增加发射能量。在峰值功
率一定的条件下,为了得到较高的平均发射功率,需要采用脉冲压缩方法,即发射宽脉冲信
号,在接收和处理回波后,输出窄脉冲信号。这样,既增大了雷达作用距离,又提高了雷达
分辨力。
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反欺骗性意大利正在研制的舰载EMPAR相控阵雷达。有源干扰的能
力。
(2)单脉冲角跟踪。单脉冲雷达可根据从单个脉冲回波中所提取的信息来确定被检测到
的信号源的角位置,所以它使得许多用于干扰波束顺序扫描雷达的雷达对抗技术几乎完全失
效。
(3)脉冲重复频率捷变。这是一种用于降低近距离上假目标干扰效能的雷达反干扰技
术。脉冲重复频率发生变化或抖动的雷达可使非人为的周期外反射回波和电子干扰系统发出
的周期反射回波信号抖动,从而识别出这些信号是假目标。电子干扰系统除非预先能确定雷
达的脉冲重复频率抖动的周期特性或使其自身位置处于它要干扰的雷达和所保护的真目标之
间,否则很难使假目标干扰奏效。
(4)动目标显示、动目标检测及其与频率捷变的兼容。动目标显示是一种利用运动目标
回波信号的多普勒频移来消除固定目标回波的干扰而使运动目标得以检测或显示的技术。动
目标检测则是在动目标显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技术,它可在频域上分离开有用目标和杂波,
降低背景杂波的干扰。这两种技术是对抗无源干扰的有效措施。但是,现代雷达对抗中经常
出现箔条干扰与瞄准式噪声调频干扰同时使用的情况,这就需要同时运用动目标显示(或动
目标检测)和频率捷变来抵制上述两种干扰。目前已经研究出较为典型的兼容方式有:脉组
频率捷变�组内动目标检测;随机频率捷变�同频动目标显示;四脉冲系统;脉内分集-脉
组动目标检测等。
(5)超低旁瓣天线、旁瓣匿影和旁瓣对消。设计超低旁瓣天线是为了使雷达在旁瓣方向
上被探测的概率为最小。采用超低旁瓣天线的雷达可实行空间选择,将干扰限制在主瓣区
间;在其他角度范围内,雷达可正常工作,并可测定干扰机的角度信息,进而利用多站交叉
定位技术来测出干扰机的距离数据。旁瓣匿影也是一种对付旁瓣干扰的技术。它使用一部其
增益小于主天线的主瓣增益而大于主天线的旁瓣增益的辅助天线。比较主、辅两部天线各自
接收机的输出信号:如果主天线接收机的信号较大,那就是天线对准目标时的信号,它经过
选通进入信号分析电路;如果辅助天线接收机的信号较大,那就是从旁瓣进入的信号,它不
被选通而到达不了信号分析电路。但是,上述旁瓣匿影技术无法对付连续波或噪声干扰,这
时就需要采用旁瓣对消技术。其做法是:对主、辅两路接收机中的信号加以检测,如果辅助
天线接收机的信号功率电平较大,就要进行对消处理,即将干扰信号的幅度和相位经由对消
反馈电路在一个闭合回路中加以调整,使干扰信号在主接收机信道中达到最小。
(6)相控阵体制。由于相控阵天线由独立辐射单元或子阵列所组成,所以它在电子对抗
环境下可得到最佳的自适应天线方向图。相控阵雷达的数字波束形成接收机是采用数字技术
实现瞬时多波束及实时自适应处理的装置。它在形成瞬时多波束的同时,能对干扰源自适应
调零并得到超高分辨率和超低旁瓣的性能,因而能非常有效地对付先进的综合性电子干扰。
此外,相控阵雷达的波形和闭锁时间可以根据杂波环境要求进行调整。因此,相控阵无疑是
一种极为优良的海军雷达反对抗体制。
当代具有很强反对抗能力的海军雷达包括美国“弗莱克萨”三坐标相参火控雷达、英国
“梅萨”多功能电扫自适应雷达和法国“阿拉贝尔”多功能相控阵火控雷达等。美国“弗莱
克萨”雷达的主要特点是利用计算机根据各个目标回波信息最大的原则,实时自适应改变雷
达波形(共有14000多种波形变换)。这种实时分配跟踪,加上多普勒波形处理等特点,使该
雷达具有良好的电子抗干扰和抗杂波性能。英国“梅萨”雷达的核心技术是实时自适应数字
波束形成技术,其主要优点在于能使该雷达抑制多达15个干扰机的干扰,并利用附加的超
分辨技术确定敌方干扰机(即目标)的位置。法国“阿拉贝尔”雷达之所以具有很强的抗干扰
和抗杂波的能力,是因为:首先,其天线具有很低的旁瓣电平且装有旁瓣匿影或旁瓣对消的
附加通道以及对干扰源的跟踪可实现天线方向图自适应调零;其次,该雷达在收发机中,采
用栅控行波管来获得波束的灵活性,还通过脉间和脉组间频率捷变来实现完善的捷变频,其
多个接收通道能确保监视和跟踪测量及电子抗干扰处理;再则,其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机可
完成脉冲压缩、多普勒滤波和恒虚警率处理等多种功能。

21世纪展望
未来海军电子战系统发展趋向

(1)研制舰载先进综合电子战系统(AIEWS)。美国在舰载AN/SLQ-32综合电子战系统的
基础上正研制跨世纪的AN/SLQ-54舰载综合电子战系统,该系统的工作频谱由2.5~18吉
赫扩展到光、热和红外范围。它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把侦察、告警和干扰各部分有机地组合
起来,能迅速截获威胁信号,准确测定参数并及时加以识别,还能同时对许多不同的威胁施
以多种形式干扰(包括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它将适应未来的高密度和异常复杂的射频电磁
环境,可为舰船作战系统提供所需的分层电子防御,将对21世纪海军雷达电子战产生深远
的影响。
(2)开发海军一体化电子战C3I(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电子战C3I系统是下
世纪的海军雷达电子战的关键技术和设备。根据其功能和使命,它可分为:
·单舰级平台电子战C3I系统(与火炮、导弹等武器实施软、硬杀伤结合的一体化舰载
作战系统)。
·海上编队级战术性电子战C3I系统。
·海区级战役性电子战C3I系统。
·国土防御作战体系级战略性电子战C3I系统。
(3)发展更先进的电子战天线技术。这种电子战天线应比雷达天线的发射频率更宽、角
度覆盖范围更广并具有多波束功能。它要解决空间覆盖和高波束定向以及低副瓣和多路测向
等问题。新的发展重点将是相控阵和测向多径抑制以及高性能相控阵模块、固体微波元件和
快速跳频传输等技术。德国已把全向和定向天线装在单个探头内,做成双锥形天线;并且还
正在研制结构紧凑的三轴稳定旋转碟形天线。
(4)发展更先进的电子战信息处理技术。这包括频率捷变与滤波技术、识别与分类射频
技术、自适应阵列处理与频率快速综合技术、数据处理与融合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以及专家
系统与人工智能技术等。美国计划在新世纪到来之前将电子战中心计算机的性能和容量都提
高2个数量级以上,并将重点开发超高速集成电路、声表面波、电荷耦合和布喇格等新器件
以及高级语言编程模块化软件技术。英国则在成功研制用于瞬时测频接收机的极坐标鉴频器
这种新型微波器件的基础上,力求进一步改善其对截获信号直接检测和瞬时测频的性能。

未来海军雷达系统反对抗发展趋向

(1)在海军雷达系统中配备自动侦察与计算装置和反辐射导弹告警系统。自动侦察与计
算装置能自适应地复合运用雷达的各种反干扰技术,使反干扰效果最佳化。反辐射导弹告警
系统则利用多普勒效应对反辐射导弹回波信息的检测,进行自动告警,并自适应采取应急对
抗措施,如雷达关机、迅速投放干扰欺骗诱饵、控制火力进行拦截等。它对反辐射导弹的发
现距离应达到40~60千米左右,并向制导雷达和诱饵引偏系统提供击落反辐射导弹之前所
需的30~60秒预警时间。
(2)发展舰载多功能相控阵雷达。相控阵雷达利用其波束的灵活性和自适应扫描功能,
可根据反干扰需要来实施“功率管理”。美国AN/SPY-1系列雷达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舰
载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它的最新改进型AN/SPY-1D(V)雷达现正在进行陆上试验。该雷达一
方面将极大改善雷达系统在世界范围典型的海岸杂波密集的环境中捕捉低空、高速目标的性
能,另一方面将大幅度增强雷达抗欺骗式电子干扰的能力。它是21世纪可能出现的最先进
的欺骗式干扰机的克星。
(3)研制舰载超视距雷达和双基地雷达。舰载地波超视距雷达不仅能提供早期预警,而
且在对付隐身目标和反辐射导弹方面都具有潜在的效能。英国海军最近在“伦敦-德里”号
护卫舰上对地波超视距雷达所作的试验表明,该雷达能超视距发现掠海反舰导弹,其探测距
离为常规雷达的2~3倍。美国则把舰载超视距雷达体制和双基地雷达体制结合起来,采用
发射天线和发射站为岸基而接收和信号处理系统为舰载的收发分置方案。这种结合体制的雷
达具有高度的隐蔽性和安全性,在反隐身、抗反辐射导弹和抗电子干扰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
势。
(4)开发毫米波雷达和等离子雷达。毫米波雷达因其波段介于微波和红外之间,因此兼
备微波雷达所具有的良好的全天候探测能力和红外探测系统所具有的近程高分辨力的特点。
它的波束窄、频带宽、抗干扰能力强,且目前的技术发展远远领先于电子干扰技术的发展。
等离子雷达则是利用电离等离子体的超导特性来反射雷达波束。等离子雷达可在十亿分之一
秒内重新定向,改变所监视的目标,而传统雷达约需1~10秒。该雷达体积小、功率大,且
不必安装传统雷达的抛物面天线;它能以几乎无限快的速度跟踪来袭的导弹等目标,并可进
一步提高雷达和舰艇的隐身性。美国海军正在开发的“快镜”(AgileMirror)雷达就是这种
等离子雷达。
(5)实施雷达组网和传感器数据融合。多部雷达组网可根据敌情主动控制网内各雷达系
统的工作状态,实现雷达群合作反干扰工作方式,如随机闪烁式开机、多机接收、假发射机
引诱而低截获概率的真发射机在掩护下工作等。舰载雷达最有发展前途的组网方案是超视距
雷达、预警机和常规舰载雷达组网,以构成一个远、中、近程和高、中、低空互为补充的一
体化探测网。为了弥补雷达系统的不足,把雷达和声纳、红外、光电探测等多种传感器设备
结合起来,组成多信息综合抗干扰系统。多传感器的数据融合和信息共享将使海军雷达防御
系统能更好地判明目标的性质和意图。
综上所述,21世纪世界海军雷达电子战将在作战范围更广泛和深入、作战方式更激烈
和多变以及设备技术更先进和复杂的层次上进行,这个发展趋向是不言而喻的。

⑤ ad9852的AD9852概述

AD9852是近年推出的高速芯片,具有小型的80管脚表贴封装形式,其时钟频率为300MHz,并带有两个12位高速正交D/A转换器、两个48位可编程频率寄存器、两个14位可编程相位移位寄存器、12位幅度调制器和可编程的波形开关键功能,并有单路FSK和BPSK数据接口,易产生单路线性或非线性调频信号。当采用标准时钟源时,AD9852可产生高稳定的频率、相位、幅度可编程的正、余弦输出,可用作捷变频本地振荡器和各种波形产生器。AD9852提供了48位的频率分辨率,相位量化到14位,保证了极高频率分辨率和相位分辩率,极好的动态性能。其频率转换速度可达每秒100×106个频率点。在高速时钟产生器应用中,可采用外接300MHz时钟或外接低频时钟倍频两种方式,给电路板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避免了采用高频时钟带来的问题。在AD9852芯片内部时钟输入端有4~20倍可编程参考时钟锁相倍频电路,外部只需输入一低频参考时钟60MHz,通过AD9852芯片内部的倍频即可获得300MHz内部时钟。300MHz的外部时钟也可以采用单端或差分输入方式直接作为时钟源。AD9852采用+3.3V供电,降低了器件的功耗。工作温度范围在-40°C~+85°C。

⑥ 没有接线图如何接变频空调线呢

N接零线,2号接火线,3号接四通阀的信号

兄弟,讲真,多看,别上来就问,接线处那个塑料盖内测应该有接线图。

⑦ 水泵变频器上各按键的功能是什么


水泵变频器上各按键的功能如下:
1、PRG/ESC是编程/退出键。
2、DATA/ENTER是二级菜单进入键/数据确认保存键。
3、STOP/RST是停止/复位键。
4、RUN是启动运行键。
5、SHIFT是移位键。
6、QUICK/JOG是快捷键/点动键。
7、上下键分为数据加减键。
变频器的作用主要有三:
1、是低速启动,防止猛的启动损坏高压电路及负载设备。
2、是可实现无极变速,
3、是省电。
变频器主要是改变水泵电机转速,实现节电的设备。出现用水量变化、水压不够或断水的情况下,变频器就会在设定好的参数下开始自动调节工作,用水量较小的时候变频器设定的输出频率就会降低,已达到既满足供水要求又能节电的目的。
因此一般都认为在用水量变化很大的单位,应该配备变频器,提升电机的转距,加大了电机的出力,可以提高水泵的出口压力和出水量,来满足用水要求。

⑧ 双随机相位编码是什么

反侦察对抗与反对抗海军海军电子战所涵盖的范围包括海军雷达电子战、通信电子战、
水声电子战、光电电子战以及海军遥控、遥测和导航电子战等。其中,海军雷达电子战的地
位尤为重要。这是由以导弹战为主的现代海战的特点所决定的。海军雷达电子战的主要内容
是海军雷达的侦察与反侦察以及对抗与反对抗。

海军雷达侦察
雷达侦察是一种电子侦察。海军雷达侦察的使命是利用海军舰船和舰载机的电子支援措
施设备,如各种雷达侦察接收机,在平时侦收海上潜在威胁雷达的电磁辐射信号,查明其技
术参数如雷达频率和方位等,为战时采取对策和实施干扰提供战术依据;在战时则协助星载
和机载的电子支援措施设备对海空实施全景监视,查明敌方各种电子设备的类型、数量、配
置、部署及其变动情况,通过威胁识别作出告警,并引导舰载反辐射导弹对敌方的雷达(连
同其载舰或载机)实施毁灭性打击。上述使命正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愈益增强的挑战:
(1)现代电磁环境的异常复杂性和密集性。例如,海湾战争中美军通过对战区电子战的
电磁信号测试,发现信号环境密度高达每秒120万~150万个脉冲。此外,通常在电磁辐射
信号中,雷达信号和通信信号及其他各种电信号混杂在一起。
(2)当代海军作战主要发生在近海环境,近海环境是高杂波环境。近海发射的电磁信号
不仅包含了来自友军或中立方军队的信号,而且还包含了来自地面、海上和空中的各种民用
信号和军用信号。
(3)敌方雷达在体制和技术方面的电子反侦察特性和反对抗(干扰)特性的的不断增强,
增加了海军雷达侦察的复杂性和难度。
(4)在战区恶劣的气象和传播条件下或当存在敌方电子干扰时,海军雷达侦察将变得更
为困难。�因此,海军雷达侦察接收机必须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截获概率以及很强的分选处
理能力,把真正的威胁信号分析和识别出来,判断其类型和威胁等级;此外还应根据其数
量、工作情况和分布态势等,判明目标的性质和行动企图,决定我方应采取的措施。
目前世界上先进的海军雷达侦察接收机具有高达100%的截获概率,可侦收频率范围在
0.5~40吉赫之间的、信号调制方式复杂的电磁波。其对空侦收距离大于雷达探测距离,对
海侦收距离大于视距,信号截获时间最快为几十纳秒。

海军雷达对抗
海军雷达对抗系指采用有源和无源等方法对敌方海军雷达的接收系统、显示系统和自动
跟踪系统实施电子干扰。它包括有源干扰、无源干扰和组合干扰。有源干扰�有源干扰技术
是利用干扰机发射某种波形的干扰信号来扰乱和欺骗敌方雷达。有源干扰一般分为噪声干扰
和欺骗干扰。
噪声干扰又称压制性干扰。它通过发射大功率的噪声信号来掩盖或吞没敌方雷达荧光屏
上的目标回波,使敌方雷达无法工作。
欺骗干扰则是用干扰信号去欺骗敌方。欺骗干扰允许敌方雷达看见目标,但使它不能获
得目标的准确信息,而只能获得失真的距离、方位和速度等参数。在敌方雷达荧光屏上显示
的是与真目标相似的假回波。
实施有源干扰的海军雷达干扰机目前可覆盖20吉赫以下的电磁频域,其响应时间为
1~2秒,杂波干扰功率可高达兆瓦级。最先进的干扰机可同时干扰80个目标。

无源干扰

顾名思义,无源干扰是一种干扰体本身不辐射电磁能量的干扰。常见的对雷达的无源干
扰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1)发射或投放用能反射电磁波的材料制成的各种箔条和反射器,对敌方雷达形成干
扰。例如,单发箔条弹爆炸发散后能在3~5秒内形成1000~3000平方米的空中干扰云,并
能悬空10分钟之久,以掩盖敌方雷达想捕捉的真目标(即我方的舰船或舰载机)或诱惑敌方
雷达去跟踪假目标(即干扰云)。
(2)采用舰船(或舰载机)外形结构隐身设计和在舰体(或机体)表面涂覆吸收电磁波的材
料等目标隐身方法,以减弱目标对电磁波的反射,从而使敌方雷达难以发现目标。例如,法
国“拉斐特”级护卫舰采取了流线型外形设计、倾斜10°的上层建筑外壁、刷上吸波油漆
涂料的舰体等一系列隐身措施,使该级舰的雷达反射面积比传统设计减小60%,获得了良好
的隐身效果。

组合干扰

组合干扰是把上述各种干扰进行多种组合,不但几种有源干扰可以适当组合,而且有源
干扰和无源干扰也可以组合使用,以发挥最佳的干扰效果。例如美国AN/ALQ99D和
AN/ALQ99E干扰机的有效功率达10千瓦,能有效干扰工作在30兆赫~18吉赫频域和200~
300千米距离范围内的全部预警、测高、引导、监视、炮瞄和制导等海用雷达;它们与
AN/ALE43舰载机箔条切割投放器、AN/ALE40箔条与曳光弹发射装置等多种性能优良的无源
干扰设备配合使用,在海湾战争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海军雷达反侦察雷达反侦察的任务
是要使我方雷达信号不被或难于被敌方侦察接收机截获和识别,即使被敌方识别了也不易被
复制。�海军雷达反侦察的方法主要有:

(1)平时把主要雷达隐蔽起来,只在战时使用它,并尽量缩短舰载雷达的开机时间。
(2)雷达信号设计中应采用不易被敌方侦察接收机识别的伪噪声信号,包括脉冲调频信
号、脉内伪随机编码信号和伪随机重复频率信号等。
(3)采用低截获概率技术。该项技术可降低敌方侦察接收机的作用距离与我方雷达作用
距离的比值(即截获概率),使敌方侦察接收机在我方雷达探测目标的作用距离之外不能截获
我方雷达信号。例如,荷兰的PILOT导航与对海搜索雷达就是这种低截获概率雷达。该雷达
采用调频连续波发射方式,虽然其输出功率仅为1毫瓦~1瓦,但作用距离则与常规雷达的
大致相同,并具有优良的低截获概率的“寂静”或“隐蔽”的特征。
(4)采用频率捷变方法。采用随机快速跳频是雷达反侦察的一种重要和有效的手段。现
代干扰机频率瞄准所需的脉冲数愈益减少,至90年代初,干扰机性能水平已提高到在1~3
个脉冲内就能完成频率引导。但是,只要雷达的跳频速度足够快(如脉间跳频),跳频范围足
够宽,干扰机要对雷达实施侦察和跟踪干扰是很困难的。
(5)采用双基地或多基地工作体制或无源定位方式。采用双基地或多基地工作体制时,
由于我方雷达的发射和接收基地分设两处,敌方侦察接收机只能截获和跟踪来自我方雷达发
射站的信号,而对设在舰上的雷达接收站既无法侦察,更谈不上干扰。假如把我方雷达发射
站设置在卫星或空中飞行的舰载机或严密防卫的后方海军基地,无疑,将大大增强我方雷达
发射站的反侦察和反对抗的能力。采用无源定位方式则是通过诱发敌方目标开动干扰机或利
用该目标本身辐射的电磁信号,来确定该目标的各参数,以防止我方雷达被侦察。

海军雷达反对抗
雷达反对抗即雷达抗干扰。其技术措施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敌方干扰进入我方雷达接
收机之前尽量排除它、削弱它,并提高有用信号电平;另一类是在敌方干扰进入我方雷达接
收机之后,利用干扰信号与有用信号在波形、频谱等结构上的不同加以区别,达到抑制干
扰、从干扰背景中提取敌方目标信息的目的。�海军雷达反对抗的措施主要有:

(1)功率对抗。提高雷达反干扰能力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尽可能增加发射能量。在峰值功
率一定的条件下,为了得到较高的平均发射功率,需要采用脉冲压缩方法,即发射宽脉冲信
号,在接收和处理回波后,输出窄脉冲信号。这样,既增大了雷达作用距离,又提高了雷达
分辨力。
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反欺骗性意大利正在研制的舰载EMPAR相控阵雷达。有源干扰的能
力。
(2)单脉冲角跟踪。单脉冲雷达可根据从单个脉冲回波中所提取的信息来确定被检测到
的信号源的角位置,所以它使得许多用于干扰波束顺序扫描雷达的雷达对抗技术几乎完全失
效。
(3)脉冲重复频率捷变。这是一种用于降低近距离上假目标干扰效能的雷达反干扰技
术。脉冲重复频率发生变化或抖动的雷达可使非人为的周期外反射回波和电子干扰系统发出
的周期反射回波信号抖动,从而识别出这些信号是假目标。电子干扰系统除非预先能确定雷
达的脉冲重复频率抖动的周期特性或使其自身位置处于它要干扰的雷达和所保护的真目标之
间,否则很难使假目标干扰奏效。
(4)动目标显示、动目标检测及其与频率捷变的兼容。动目标显示是一种利用运动目标
回波信号的多普勒频移来消除固定目标回波的干扰而使运动目标得以检测或显示的技术。动
目标检测则是在动目标显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技术,它可在频域上分离开有用目标和杂波,
降低背景杂波的干扰。这两种技术是对抗无源干扰的有效措施。但是,现代雷达对抗中经常
出现箔条干扰与瞄准式噪声调频干扰同时使用的情况,这就需要同时运用动目标显示(或动
目标检测)和频率捷变来抵制上述两种干扰。目前已经研究出较为典型的兼容方式有:脉组
频率捷变�组内动目标检测;随机频率捷变�同频动目标显示;四脉冲系统;脉内分集-脉
组动目标检测等。
(5)超低旁瓣天线、旁瓣匿影和旁瓣对消。设计超低旁瓣天线是为了使雷达在旁瓣方向
上被探测的概率为最小。采用超低旁瓣天线的雷达可实行空间选择,将干扰限制在主瓣区
间;在其他角度范围内,雷达可正常工作,并可测定干扰机的角度信息,进而利用多站交叉
定位技术来测出干扰机的距离数据。旁瓣匿影也是一种对付旁瓣干扰的技术。它使用一部其
增益小于主天线的主瓣增益而大于主天线的旁瓣增益的辅助天线。比较主、辅两部天线各自
接收机的输出信号:如果主天线接收机的信号较大,那就是天线对准目标时的信号,它经过
选通进入信号分析电路;如果辅助天线接收机的信号较大,那就是从旁瓣进入的信号,它不
被选通而到达不了信号分析电路。但是,上述旁瓣匿影技术无法对付连续波或噪声干扰,这
时就需要采用旁瓣对消技术。其做法是:对主、辅两路接收机中的信号加以检测,如果辅助
天线接收机的信号功率电平较大,就要进行对消处理,即将干扰信号的幅度和相位经由对消
反馈电路在一个闭合回路中加以调整,使干扰信号在主接收机信道中达到最小。
(6)相控阵体制。由于相控阵天线由独立辐射单元或子阵列所组成,所以它在电子对抗
环境下可得到最佳的自适应天线方向图。相控阵雷达的数字波束形成接收机是采用数字技术
实现瞬时多波束及实时自适应处理的装置。它在形成瞬时多波束的同时,能对干扰源自适应
调零并得到超高分辨率和超低旁瓣的性能,因而能非常有效地对付先进的综合性电子干扰。
此外,相控阵雷达的波形和闭锁时间可以根据杂波环境要求进行调整。因此,相控阵无疑是
一种极为优良的海军雷达反对抗体制。
当代具有很强反对抗能力的海军雷达包括美国“弗莱克萨”三坐标相参火控雷达、英国
“梅萨”多功能电扫自适应雷达和法国“阿拉贝尔”多功能相控阵火控雷达等。美国“弗莱
克萨”雷达的主要特点是利用计算机根据各个目标回波信息最大的原则,实时自适应改变雷
达波形(共有14000多种波形变换)。这种实时分配跟踪,加上多普勒波形处理等特点,使该
雷达具有良好的电子抗干扰和抗杂波性能。英国“梅萨”雷达的核心技术是实时自适应数字
波束形成技术,其主要优点在于能使该雷达抑制多达15个干扰机的干扰,并利用附加的超
分辨技术确定敌方干扰机(即目标)的位置。法国“阿拉贝尔”雷达之所以具有很强的抗干扰
和抗杂波的能力,是因为:首先,其天线具有很低的旁瓣电平且装有旁瓣匿影或旁瓣对消的
附加通道以及对干扰源的跟踪可实现天线方向图自适应调零;其次,该雷达在收发机中,采
用栅控行波管来获得波束的灵活性,还通过脉间和脉组间频率捷变来实现完善的捷变频,其
多个接收通道能确保监视和跟踪测量及电子抗干扰处理;再则,其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机可
完成脉冲压缩、多普勒滤波和恒虚警率处理等多种功能。

21世纪展望
未来海军电子战系统发展趋向

(1)研制舰载先进综合电子战系统(AIEWS)。美国在舰载AN/SLQ-32综合电子战系统的
基础上正研制跨世纪的AN/SLQ-54舰载综合电子战系统,该系统的工作频谱由2.5~18吉
赫扩展到光、热和红外范围。它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把侦察、告警和干扰各部分有机地组合
起来,能迅速截获威胁信号,准确测定参数并及时加以识别,还能同时对许多不同的威胁施
以多种形式干扰(包括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它将适应未来的高密度和异常复杂的射频电磁
环境,可为舰船作战系统提供所需的分层电子防御,将对21世纪海军雷达电子战产生深远
的影响。
(2)开发海军一体化电子战C3I(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电子战C3I系统是下
世纪的海军雷达电子战的关键技术和设备。根据其功能和使命,它可分为:
·单舰级平台电子战C3I系统(与火炮、导弹等武器实施软、硬杀伤结合的一体化舰载
作战系统)。
·海上编队级战术性电子战C3I系统。
·海区级战役性电子战C3I系统。
·国土防御作战体系级战略性电子战C3I系统。
(3)发展更先进的电子战天线技术。这种电子战天线应比雷达天线的发射频率更宽、角
度覆盖范围更广并具有多波束功能。它要解决空间覆盖和高波束定向以及低副瓣和多路测向
等问题。新的发展重点将是相控阵和测向多径抑制以及高性能相控阵模块、固体微波元件和
快速跳频传输等技术。德国已把全向和定向天线装在单个探头内,做成双锥形天线;并且还
正在研制结构紧凑的三轴稳定旋转碟形天线。
(4)发展更先进的电子战信息处理技术。这包括频率捷变与滤波技术、识别与分类射频
技术、自适应阵列处理与频率快速综合技术、数据处理与融合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以及专家
系统与人工智能技术等。美国计划在新世纪到来之前将电子战中心计算机的性能和容量都提
高2个数量级以上,并将重点开发超高速集成电路、声表面波、电荷耦合和布喇格等新器件
以及高级语言编程模块化软件技术。英国则在成功研制用于瞬时测频接收机的极坐标鉴频器
这种新型微波器件的基础上,力求进一步改善其对截获信号直接检测和瞬时测频的性能。

未来海军雷达系统反对抗发展趋向

(1)在海军雷达系统中配备自动侦察与计算装置和反辐射导弹告警系统。自动侦察与计
算装置能自适应地复合运用雷达的各种反干扰技术,使反干扰效果最佳化。反辐射导弹告警
系统则利用多普勒效应对反辐射导弹回波信息的检测,进行自动告警,并自适应采取应急对
抗措施,如雷达关机、迅速投放干扰欺骗诱饵、控制火力进行拦截等。它对反辐射导弹的发
现距离应达到40~60千米左右,并向制导雷达和诱饵引偏系统提供击落反辐射导弹之前所
需的30~60秒预警时间。
(2)发展舰载多功能相控阵雷达。相控阵雷达利用其波束的灵活性和自适应扫描功能,
可根据反干扰需要来实施“功率管理”。美国AN/SPY-1系列雷达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舰
载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它的最新改进型AN/SPY-1D(V)雷达现正在进行陆上试验。该雷达一
方面将极大改善雷达系统在世界范围典型的海岸杂波密集的环境中捕捉低空、高速目标的性
能,另一方面将大幅度增强雷达抗欺骗式电子干扰的能力。它是21世纪可能出现的最先进
的欺骗式干扰机的克星。
(3)研制舰载超视距雷达和双基地雷达。舰载地波超视距雷达不仅能提供早期预警,而
且在对付隐身目标和反辐射导弹方面都具有潜在的效能。英国海军最近在“伦敦-德里”号
护卫舰上对地波超视距雷达所作的试验表明,该雷达能超视距发现掠海反舰导弹,其探测距
离为常规雷达的2~3倍。美国则把舰载超视距雷达体制和双基地雷达体制结合起来,采用
发射天线和发射站为岸基而接收和信号处理系统为舰载的收发分置方案。这种结合体制的雷
达具有高度的隐蔽性和安全性,在反隐身、抗反辐射导弹和抗电子干扰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
势。
(4)开发毫米波雷达和等离子雷达。毫米波雷达因其波段介于微波和红外之间,因此兼
备微波雷达所具有的良好的全天候探测能力和红外探测系统所具有的近程高分辨力的特点。
它的波束窄、频带宽、抗干扰能力强,且目前的技术发展远远领先于电子干扰技术的发展。
等离子雷达则是利用电离等离子体的超导特性来反射雷达波束。等离子雷达可在十亿分之一
秒内重新定向,改变所监视的目标,而传统雷达约需1~10秒。该雷达体积小、功率大,且
不必安装传统雷达的抛物面天线;它能以几乎无限快的速度跟踪来袭的导弹等目标,并可进
一步提高雷达和舰艇的隐身性。美国海军正在开发的“快镜”(AgileMirror)雷达就是这种
等离子雷达。
(5)实施雷达组网和传感器数据融合。多部雷达组网可根据敌情主动控制网内各雷达系
统的工作状态,实现雷达群合作反干扰工作方式,如随机闪烁式开机、多机接收、假发射机
引诱而低截获概率的真发射机在掩护下工作等。舰载雷达最有发展前途的组网方案是超视距
雷达、预警机和常规舰载雷达组网,以构成一个远、中、近程和高、中、低空互为补充的一
体化探测网。为了弥补雷达系统的不足,把雷达和声纳、红外、光电探测等多种传感器设备
结合起来,组成多信息综合抗干扰系统。多传感器的数据融合和信息共享将使海军雷达防御
系统能更好地判明目标的性质和意图。
综上所述,21世纪世界海军雷达电子战将在作战范围更广泛和深入、作战方式更激烈
和多变以及设备技术更先进和复杂的层次上进行,这个发展趋向是不言而喻的。

⑨ 变频器维修

1 变频器的故障排除及维修

IGBT变频调速器,自研制开发投入市场以来,以其优越的调速性能,可观的节能量已为广大的电机用户所接受,正以每年大规模的销售量走向社会,为电力、建材、石油、化工、煤矿等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其用户群已遍布生产的各行各业,成为广大用户所喜爱的产品。
这里笔者结合自己在长期的售后服务工作中经历的一些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提出来与广大的用户及维修工作者进行探讨,以期把该产品使用得更好,更切实的为顾客服务。

2 变频器运行中有故障代码显示的故障

在变频器的使用说明书中,有一栏具体阐述了变频器有故障代码显示的故障,具体如表1所示。
注:表1中Io、Vo分别是输出额定电流、输入额定电压;Vin是输入电压。
现就这几种情况作一下分析。

表1 故障代码显示的故障

2.1 短路保护
若变频器运行当中出现短路保护,停机后显示“0”,说明是变频器内部或外部出现了短路因素。这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 负载出现短路
这种情况下如果把负载甩开,即将变频器与负载断开,空开变频器,变频器应工作正常。这时我们用兆欧表(或称摇表)测量一下电机绝缘,电机绕组将对地短路,或电机线及接线端子板绝缘变差,此时应检查电机及附属设施。

(2) 变频器内部问题
如果上述检测后负载无问题,变频器空开仍出现短路保护,这是变频器内部出现问题,应予以排除。如图1所示。

图1 变频器主电路示意图

在逆变桥的模块当中,若IGBT的某一个结击穿,都会形成短路保护,严重的可使桥臂击穿,甚至于送不上电,前面的断路器将跳闸。这种情况一般只允许再送一次电,以免故障扩大,造成更大的损失,应联系厂家进行维修。

(3) 变频器内部干扰或检测电路有问题
有些机子内部干扰也易造成此类问题,此时变频器并无太大的问题,只是不间断的、无规律的出现短路保护,即所谓的误保护,这就是干扰造成的。

变频器的短路保护一般是从主回路的正负母线上分流取样,用电流传感器经主控板的检测传至主控芯片进行保护的,因此这些环节上任何一处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故障停机。

对于干扰问题,现低压大功率的及中高压变频器都加了光电隔离,但也有出现干扰的,主要是电流传感器的控制线走线不合理,可将该线单独走线,远离电源线、强电压、大电流线及其他电磁辐射较强的线,或采用屏蔽线,以增强抗干扰能力,避免出现误保护。

对于检测电路出现的问题,一般是电流传感器、取样电阻或检测的门电路问题。电流传感器应用示波器检测,其正常波形应如图2所示。

图2 电流传感器波形图若波形不好或出现杂乱波形甚至于无波形,即说明电流传感器有问题,可更换一只新的。对取样电阻问题,有的机子使用时间长了,其阻值会变大,甚至于断路,用万用表可检测出来,应予以更换成原来的阻值的或少小一些的电阻。

对于检测的门电路,应检查在静态时的工作点,若状态不对应更换之。

(4) 参数设置问题
对于提升机类或其他(如拉丝机、潜油电泵等)重负荷负载,需要设置低频补偿。若低频补偿设置不合理,也容易出现短路保护。一般以低频下能启动负载为宜,且越小越好,若太高了,不但会引起短路保护,还会使启动后整个运行过程电流过大,引起相关的故障,如IGBT栅极烧断,变频器温升高等。因此应逐渐加补偿,使负荷刚能正常启动为最佳。如图3所示,V1为启动电压,V0为额定输出电压。

图3 启动过程的电压曲线

(5) 在多单元并联的变频器中,若某一单元出现问题。势必使其他单元承担的电流大,造成单元间的电流不平衡,而出现过流或短路保护。因此对于多单元并联的变频器,应首先测其均流情况,发现异常应查找原因,排除故障。各单元的均流系数应不大于5%。

2.2 过流保护
变频器出现过流保护,代码显示“1”,一般是由于负载过大引起,即负载电流超过额定电流的1.5倍即故障停机而保护。这一般对变频器危害不大,但长期的过负荷容易引起变频器内部温升高,元器件老化或其他相应的故障。

图4 传感器的波形图

这种保护也有因变频器内部故障引起的,若负载正常,变频器仍出现过流保护,一般是检测电路所引起,类似于短路故障的排除,如电流传感器、取样电阻或检测电路等。该处传感器波形如图4所示,其包络类似于正弦波,若波形不对或无波形,即为传感器损坏,应更换之。

过流保护用的检测电路是模拟运放电路,如图5所示。

图5 过流检测电路

在静态下,测A点的工作电压应为2.4V,若电压不对即为该电路有问题,应查找原因予以排除。R4为取样电阻,若有问题也应更换之。
过流保护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缺相。当变频器输入缺相时,势必引起母线电压降低,负载电流加大,引起保护。而当变频器输出端缺相时,势必使电机的另外两相电流加大而引起过流保护。所以对输入及输出都应进行检查,排除故障。

2.3 过、欠压保护
变频器出现过、欠压保护,大多是由于电网的波动引起的,在变频器的供电回路中,若存在大负荷电机的直接启动或停车,引起电网瞬间的大范围波动即会引起变频器过、欠压保护,而不能正常工作。这种情况一般不会持续太久,电网波动过后即可正常运行。这种情况的改善只有增大供电变压器容量,改善电网质量才能避免。

当电网工作正常时,即在允许波动范围(380V±20%)内时,若变频器仍出现这种保护,这就是变频器内部的检测电路出现故障了。一般过、欠压保护的检测电路如图6所示。

图6 过、欠压保护的检测电路

当W1调节不当时,即会使过、欠压保护范围变窄,出现误保护。此时可适当调节电位器,一般在网电380V时,使变频器面板显示值(运行中按住“〈”键〉与实际值相符即可。当检测回路损坏时,如图中的整流桥、滤波电容或R1、W1及R2中任一器件出现问题,也会使该电路工作不正常而失控。如有的机子R1损坏造成开路,使该电路P点得不到电压,芯片即认为该处检测不对而出现欠压保护。P点的工作点范围为1.9~2.1V,即对应其电压波动范围。

对于提升机变频器,因回馈电网污染,增加了隔离电路,如图7所示。

图7 提升机变频器过、欠压保护的检测电路

有时调节不当也会出现误保护,此时应根据电网的波动仔细调节。因提升机负载在运行中电网是波动的,在提升重物时,电压下降(有的可降20V),在下放时回馈电网电压升高,可根据这种变化进行调节,一般是增大W3,减小W2,直至在稳态下适合为止。
2.4 温升过高保护
变频器的温升过高保护(面板显示“5”),一般是由于变频器工作环境温度太高引起的,此时应改善工作环境,增大周围的空气流动,使其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再一个原因就是变频器本身散热风道通风不畅造成的,有的工作环境恶劣,灰尘、粉尘太多,造成散热风道堵塞而使风机抽不进冷风,因此用户应对变频器内部经常进行清理(一般每周一次)。也有的因风机质量差运转过程中损坏,此时应更换风机。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大功率的变频器(尤其是多单元或中高压变频器)中,因温度传感器走线太长,靠近主电路或电磁感应较强的地方,造成干扰,此时应采取抗干扰措施。如采用继电器隔离,或加滤波电容等。如图8所示。

图8 温升过高保护的抗干扰措施

2.5 电磁干扰太强
这种情况变频器停机后不显示故障代码,只有小数点亮。这是一种比较难处理的故障。包括停机后显示错误,如乱显示,或运行中突然死机,频率显示正常而无输出,都是因变频器内外电磁干扰太强造成的。

这种故障的排除除了外界因素,将变频器远离强辐射的干扰源外,主要是应增强其自身的抗干扰能力。特别对于主控板,除了采取必要的屏蔽措施外,采取对外界隔离的方式尤为重要。
首先应尽量使主控板与外界的接口采用隔离措施。我们在高中压及低压大功率变频器及提升机变频器中采用了光纤传输隔离,在外界取样电路(包括短路保护、过流保护、温升保护及过、欠压保护)中采用了光电隔离,在提升机与外界接口电路中采用了PLC隔离,这些措施都有效避免了外界的电磁干扰,在实践应用中都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再一点就是对变频器的控制电路(主控板、分信号板及显示板)中应用的数字电路,如74HC14、74HC00、74HC373及芯片89C51、87C196等,应特别强调每个集成块都应加退耦电容,即如图9所示。

图9 集成电路的退耦电容

每个集成块的电源脚对控制地都应加10μF/50V的电解电容并接103(0.01μF)的瓷片电容,以减小电源走线的干扰。对于芯片,电源与控制地之间应加电解电容10μF /50V并接105(1μF)的独石电容,效果会更好些。笔者曾对一些干扰严重的机型进行过以上处理,效果较好。
对这类故障应逐渐积累经验,不断寻求解决途径。有些机子使用时间太久,线路板上的滤波电容容量不够造成滤波效果差,造成变频器死机或失控,这种情况不太好处理,可更换一块新线路板,一般可解决问题。

3 变频器的其他故障

除以上有变频器故障代码显示的故障外,变频器还有一些非显示的故障,现分析如下,供大家参考。

3.1 主回路跳闸
这种故障表现为变频器运行过程中有大的响声(俗称“放炮”),或开机时送不上电,变频器控制用的断路器或空气开关跳闸。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主电路(包括整流模块、电解电容或逆变桥)直接击穿短路所致,在击穿的瞬间强烈的大电流造成模块炸裂而产生巨大响声。
关于模块的损坏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好一概而论。现仅就笔者所遇到的几类情况加以列举。

(1) 整流模块的损坏大多是由于电网的污染造成的。因变频器控制电路中使用可控整流器(如可控硅电焊机、机车充电瓶等都是可控整流器),使电网的波形不再是规则的正弦波,使整流模块受电网的污染而损坏,这需要增强变频器输入端的电源吸收能力。在变频器内部一般也设计了该电路。但随着电网污染程度的加深,该电路也应不断改进,以增强吸收电网尖峰电压的能力。

(2) 电解电容及IGBT的损坏主要是由于不均压造成的,这包括动态均压及静态均压。在使用日久的变频器中,由于某些电容的容量减少而导致整个电容组的不均压,分担电压高的电容肯定要炸裂。IGBT的损坏主要是由于母线尖蜂电压过高而缓冲电路吸收不力造成的。在IGBT导通与关断过程中,存在着极高的电流变化率,即di/dt,而加在IGBT上的电压即为:
U=L×di/dt
其中L即为母线电感,当母线设计不合理,造成母线电感过高时,即会使模块承担的电压过高而击穿,击穿的瞬间大电流造成模块炸裂,所以减小母线电感是作好变频器的关键。我们改进电路采用的宽铜排结构效果较好。国外采用的多层母线结构值得借鉴。

(3) 参数设置不合理。尤其在大惯量负载下,如离心风机、离心搅拌机等,因变频器频率下降时间过短,造成停机过程电机发电而使母线电压升高,超过模块所能承受的界限而炸裂。这种情况应尽量使下降时间放长,一般不低于300s,或在主电路中增加泄放回路,采用耗能电阻来释放掉该能量。如图10所示。

图10 耗能电阻接线图

R即为耗能电阻。在母线电压过高时,使A管导通,使母线电压下降,正常后关断。使母线电压趋于稳定,保证主器件的安全。

(4) 当然模块炸裂的原因还有很多。如主控芯片出现紊乱,信号干扰造成上下桥臂直通等都容易造成模块炸裂,吸收电路不好也是其直接原因,应分别情况区别对待,以期把变频器作的更好。

3.2 延时电阻烧坏
这主要是由于延时控制电路出问题造成的。

(1) 在变频器延时电路中,大多是用的晶闸管(可控硅)电路,当其不导通或性能不良时,就可造成延时电阻烧坏。这主要是开机瞬间造成的。

(2) 在变频器运行过程当中,当控制电路出现问题,有的是由于主电路模块击穿,造成控制电路电压下降,使延时可控硅控制电路工作异常,可控硅截止使延时电阻烧坏。也有的是控制变压器供电回路出现问题,使主控板失去电压瞬间造成晶闸管工作异常而使延时电阻烧坏。

3.3 只有频率而无输出
这种故障一般是IGBT的驱动电路受开关电源控制的电路中,当开关电源或其驱动的功率激励电路出现故障时,即会出现这种问题。如图11所示。

图11 开关电源及其驱动电路框图

在风光变频器中,开关电源一般是选30~35V, ±15V或±12V,功率激励的输出为一方波,其幅度为±35V,频率在7kHz左右。检测这几个电压值,用示波器测量功率激励的输出即可加以判别,如图12所示。但更换这部分器件后,应加以调整,使驱动板上的电压符合规定值(+15V、-10V)为宜。

图12 功率激励级的输出波形

3.4 送电后面板无显示
这主要是提升机类变频器常出现的故障,因此类变频器主控板用的电源为开关电源,当其损坏时即会使主控板不正常而无显示。
这种电源大多是其内部的熔断器损坏造成的。因在送电的瞬间开关电源受冲击较大,造成保险丝瞬间熔断,可更换一个合适的熔断器即可解决问题。有的是其内的压敏电阻损坏,可更换一支新的开关电源。

3.5 频率不上升
即开机后变频器只在“2.00”Hz上运行而不上升,这主要是由于外控电压不正常所致。变频器的外控电压是通过主控板的16脚端子引入的,若外控电压不正常,或16脚的内部运放出了问题,即会引起该故障,如图13所示。

图13 频率调节电路

这时请检查调节频率用的电位W2(3.9K),测量一下16脚有无0~5V的电压,进而检测运放电路C点工作是否正常。若16脚电压正常,而C点无输出,一般是运放的工作电压不正常所致,应检查其供电电压是否正常或运放是否损坏等。

4 结束语
变频器所出现的故障很多,正像维修其他电器一样,有很多是意想不到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弄清工作原理,逐步的把其电路学深学透,才能把握其本质,快速而准确的处理问题,从而更快、更好的服务于用户。

本文只是在作者维修经验的基础上,对变频器的一些常见故障进行了分析探讨,在工作中还需要不断的分析、总结,积累一些常见的维修技巧,为用户排忧解难。也使我们的产品在应用过程中不断改进、升华,使其做的更好,更全面、更完善地服务于广大的用户,尽量少出问题、不出问题,出了问题能及时解决,这正是我们的期望所在。

变频器的控制电路及几种常见故障分析
1 引言

随着变频器在工业生产中日益广泛的应用,了解变频器的结构,主要器件的电气特性和一些常用参数的作用,及其常见故障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

2 变频器控制电路

给异步电动机供电 (电压、频率可调)的主电路提供控制信号的回路,称为控制电路,如图1所示。控制电路由以下电路组成:频率、电压的运算电路、主电路的电压、电流检测电路、电动机的速度检测电路、将运算电路的控制信号进行放大的驱动电路,以及逆变器和电动机的保护电路。

在图 1点划线内,无速度检测电路为开环控制。在控制电路增加了速度检测电路,即增加速度指令,可以对异步电动机的速度进行控制更精确的闭环控制。

1)运算电路将外部的速度、转矩等指令同检测电路的电流、电压信号进行比较运算,决定逆变器的输出电压、频率。

2)电压、电流检测电路

与主回路电位隔离检测电压、电流等。

3)驱动电路

为驱动主电路器件的电路,它与控制电路隔离使主电路器件导通、关断。

4)I/0输入输出电路

为了变频器更好人机交互,变频器具有多种输入信号的输入 (比如运行、多段速度运行等)信号,还有各种内部参数的输出“比如电流、频率、保护动作驱动等)信号。

5)速度检测电路

以装在异步电动轴机上的速度检测器 (TG、PLG等)的信号为速度信号,送入运算回路,根据指令和运算可使电动机按指令速度运转。
6)保护电路

检测主电路的电压、电流等,当发生过载或过电压等异常时,为了防止逆变器和异步电动机损坏,使逆变器停止工作或抑制电压、电流值。

逆变器控制电路中的保护电路,可分为逆变器保护和异步电动机保护两种,保护功能如下

(1)逆变器保护

①瞬时过电流保护由于逆变电流负载侧短路等,流过逆变器器件的电流达到异常值 (超过容许值)时,瞬时停止逆变器运转,切断电流。变流器的输出电流达到异常值,也同样停止逆变器运转。

②过载保护
逆变器输出电流超过额定值,且持续流通达规定的时间以上,为了防止逆变器器件、电线等损坏要停止运转。恰当的保护需要反时限特性,采用热继电器或者电子热保护 (使用电子电路)。过载是由于负载的GD2(惯性)过大或因负载过大使电动机堵转而产生。
③再生过电压保护
采用逆变器是电动机快速减速时,由于再生功率直流电路电压将升高,有时超过容许值。可以采取停止逆变器运转或停止快速减速的方法,防止过电压。
④瞬时停电保护
对于数毫秒以内的瞬时停电,控制电路工作正常。但瞬时停电如果达数 10ms以上时,通常不仅控制电路误动作,主电路也不能供电,所以检出后使逆变器停止运转。
⑤接地过电流保护
逆变器负载接地时,为了保护逆变器有时要有接地过电流保护功能。但为了确保人身安全,需要装设漏电断路器。
⑥冷却风机异常
有冷却风机的装置,当风机异常时装置内温度将上升,因此采用风机热继电器或器件散热片温度传感器,检出异常后停止逆变器。在温度上升很小对运转无妨碍的场合,可以省略。

⑩ 陈抗生的学术著作

信道增益变化与蔡氏电路混沌信号的同步
1982年PIN管腔外调谐电调频率捷变磁控管,获电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周文,王一鸣,凌明芳,唐光华,陈抗生)
1983年电桥式PIN管调谐多点跳频捷变磁控管,获电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陈抗生,王一鸣,凌明芳,唐光华)
1984年PIN管腔外调谐电调频率捷变磁控管,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周文,王一鸣,凌明芳,唐光华,陈抗生)
1983年电桥式PIN管调谐多点跳频捷变频磁控管,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陈抗生,王一鸣,凌明芳,唐光华)
1983年磁增强型磁控溅射S—枪,获电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王德苗,梁素珍,任高潮,徐电,陈抗生)
1985年S—枪磁控溅射技术及其工艺研究,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王德苗,梁素珍,任高潮,徐电,陈抗生)
S—枪磁控溅射技术及其应用,1987年获电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王德苗,梁素珍,任高潮,徐电,陈抗生)
1995年波导系统的等效网络分析,获电子部优秀教材二等奖,(陈抗生,郑国武)

阅读全文

与捷变频电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不清除底浆怎么翻新地板砖 浏览:691
怎么检测海淘硬盘是否翻新 浏览:782
缴纳维修基金给什么证明 浏览:966
全房电路改造 浏览:984
电子电路识图完全掌握 浏览:831
皮行李箱怎么翻新 浏览:763
电脑维修一般维修什么 浏览:116
索尼相机哈尔滨售后维修点 浏览:264
家具气味刺鼻是甲醛吗 浏览:999
位置检测电路 浏览:4
海宁尖山空调维修电话 浏览:525
拖车泵维修视频 浏览:873
怎么看小米手机维修价格 浏览:839
用心的家具翻新维修培训怎么样 浏览:557
一楼怎么加盖防水 浏览:899
尚品宅配与玛格定制家具哪个好 浏览:30
楼宇可视电话维修 浏览:471
多联机维修培训视频 浏览:970
老兵手机维修怎么样 浏览:959
内蒙古电力和国家电网什么关系 浏览: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