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建国初期的中国普通家庭日常生活中会使用哪些家具或电器
建国初期,中国的普通家庭能使用的家具也就是大衣柜或者是缝纫机。收音机。
❷ 家用电器发展史
简史 家用电器问世已有近百年历史,美国被认为是家用电器的发祥地。1879年,美国T.A.爱迪生发明白炽灯,开创了家庭用电时代。美国电力工业的发展,为家用电器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0世纪初,美国E.理查森发明的电熨斗投放市场,受到普遍欢迎。电熨斗的广泛使用改变了当时仅在夜间供电的传统并促使其他家用电器相继问世。因此,人们认为美国的家用电器工业发轫于电熨斗。1907年,具有现代产品雏型的吸尘器问世。1910年,电动洗衣机和压缩机式家用电冰箱相继问世。1914年电灶出现。1930年,房间空气调节器问世。1937年,全自动洗衣机研制成功。从此,电气类产品的产量迅速增长,品种不断增加和更新。
19世纪末,爱迪生效应的发现和验证电磁波存在的实验,为电子学的诞生创造了条件。1895年,意大利G.马尔可尼发明无线电报,促成了无线电话和无线电广播的出现。1904年,英国J.A.弗莱明发明了二极电子管。1906年,美国L.D.福雷斯特发明具有放大能力的三极电子管。之后,四极管、五极管、更多极的电子管和复合管相继问世。电子管作为第一代的电子器件,在晶体管发明以前的近半个世纪里,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1919年,超外差式接收机问世,为收音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同年,第一个定时播发语言和音乐的无线电广播电台在英国建成,次年,在美国的匹兹堡又建成一座无线电广播电台。1923年和1924年,美国V.K.兹沃雷金相继发明了摄像管和显像管;1931年,他组装成世界上第一个全电子电视系统。约在30年代末,英、美先后开始了试验性的电视广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电视广播便在各国逐渐普及。1954年,美国采用NTSC制正式开始彩色电视广播。1963年和1966年,联邦德国、法国分别确定了兼容的PAL和SECAM彩色电视制式。1898年丹麦人发明了磁性(钢丝)录音机,1935年德国通用电气公司制成了磁带录音机,1963年荷兰飞利浦公司发明了盒式磁带,从此盒式磁带录音机很快普及。
50年代电子工业和塑料工业的兴起,促进了家用电器的迅速发展。晶体管的发明应用,尤其是集成电路的发明,使电子技术进入微电子技术时代,出现了巨大的飞跃,使家用电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70年代,微型计算机的问世,推动着家用电器向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一批高技术型的家用电器相继出现。
分类 家用电器的范围,各国不尽相同,世界上尚未形成统一的家用电器分类法。目前,主要有按产品功能与用途和按产品电气工作原理分类的两种方法。后者将家用电器分为制冷、电热、电动、电子电器4类,这种分类并不很完善。按产品功能与用途分类较为常见,但具体分法各国有异,大致分为8类。
①制冷电器:又称冷冻电器。用于物品(主要是食物)的冷冻、冷藏,包括家用冰箱、冷饮机等。
②空气调节电器:简称空调电器。用于调节室内空气流动、温度、湿度以及清除空气中的灰尘,包括房间空气调节器、电扇、换气扇、冷热风器、空气去湿器等。
③清洁电器:用于织物清洗、保养和室内环境与设备的保养,包括洗衣机、干衣机、电熨斗、吸尘器、地板打蜡机等。
④厨房电器:用于食物配制、烹调及厨房卫生,包括电灶、微波炉、电磁灶、电烤箱、电饭锅、洗碟机、电热水器、食物加工机等。
⑤电暖器具:用于生活取暖,包括电热毯(垫)、电热被、电热服、空间加热器。
⑥整容保健电器:用于理发、颜面清洁和家庭医疗护理,包括电动剃须刀、电吹风、整发器、超声波洗面器、电动按摩器、空气负离子发生器等。
⑦声像电器:用于家庭文娱生活,包括电视机(见电视接收机)、收音机、录音机、录像机、摄像机、组合音响等。
⑧其他电器:如烟火报警器、电铃等。
有的国家将照明器具列为家用电器的一类,将声像电器列入文娱器具,而文娱器具还包括电动电子玩具;有的国家将家用煤气器具(包括燃油器具)和太阳能器具也列入家用电器内。美国采用混合分类法,将家用电器分为大件器具类、小件器具类、空气调节器具类、家用电子消费器具类、办公器具类、商业和公共设施用器具类、售货及钱币器具类。
产品基本要求 主要有安全、实用、可靠、新颖、耗能少等。
安全 家用电器使用广泛,且使用者不一定具备电学知识,故其安全性能十分重要,要求电器在发生机械或电气故障时不会造成人身伤害事故。多数国家颁布了家用电器安全管理法规和标准,有些国家还用法律形式强制执行。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颁布了家用电器的安全规则。中国规定家用电器的国家标准等同或等效采用IEC的安全规则。
实用 实用性是家用电器的基本特征。产品应具有基本的使用功能,结构合理,操作方便,做到使用者不需具有专门技能也能正确使用。
可靠 可靠性是反映家用电器产品质量的综合性指标。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是家用电器产品可靠性的一个主要指标。对产品的生产过程需要实行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新颖 家用电器具有美化家庭的特点,因此应具有装饰性。产品造型和外观不仅要有鲜明的时代性,反映一定时期的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审美志趣,并且要体现出结构的科学性、选材的合理性及工艺的先进性。
耗能少 提高家用电器的效率指标,降低能耗是家用电器主要生产国家长期努力的方向。美国1975年12月制订的能源政策和保护法(Energy Policy and Conser-vation Act)对 14种耗能多的家用电器规定了最低能耗效率标准。日本于1979年6月颁布了合理使用能源法,对耗能多的电冰箱、空调器的能耗效率确定了判断标准,并规定在特定产品上设置能耗效率标记,以便于消费者选择。
普及率 家用电器普及率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经济水平。通常,国民总产值高、人均收入高、人均耗电量大的国家,家用电器的普及率也高(见表)。 发展超势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智能化 广泛采用电脑控制,提高家用电器的智能化程度,表现出更富有时代性。装有声音合成和声音识别系统的家用电器,将可以实现真正的人-机对话。家庭机器人已经问世。
自动化 多种自动化的产品如洗、漂、烘全自动化的家用洗衣机,能自动烹调的微波炉等已相继问世。将家用电器和计算机相结合的家庭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使未来的家庭实现在家工作、在家上学、在家购物、在家医疗。这种家庭生活的高度自动化,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类传统的生活方式,成为人类文明的新标志。
塑料化 家用电器使用塑料具有良好的电气绝缘性能和经济性,适合大批量生产。家用电器塑料化将会更快发展。
节能和多种能源利用 家用电器节能技术研究已取得明显的进展。电冰箱在高效压缩机、低导热的隔热层、改进制冷剂、合理的制冷系统匹配方面不断发展,耗电量大幅度降低。利用多种能源的吸收式冰箱亦有新的发展,产量迅速增加。节电效果最有前景的途径是在家用电器上应用微电子技术和太阳能,如高性能大容量的太阳能电池研制成功,太阳能家用电器将会很快地发展起来。
❸ 以前的家电到现在有什么变化
开始是煤油灯
---6、70年代白炽灯
---7、80年代日光灯
---80年代开始用电视、电话、收录机、冰箱、内风扇等容
---90年代使用空调、洗衣机、电饭煲等
---21世纪以来电器品种数以万计,比如电脑、dvd、各式各样的厨房电器(开水壶、微波炉、电压力锅、抽油烟机、洗菜机、烤箱等)和客房电器(灭蚊机、加湿机、除湿机、自动清洗机、数码电器),还可以参考顺德的圣托电器网上的上万款的新式电器。
❹ 急!家用电器的发展历程
信息家电应该是一种价格低廉、操作简便、 实用性强、带有PC主要功能的家电产品。利用电脑、电信和电子技术与传统家电(包括白色家电: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和黑色家电:电视机、录像机、音响、VCD、DVD等)相结合的创新产品, 是为数字化与网络技术更广泛地深入家庭生活而设计的新型家用电器,信息家电包括PC、机顶盒、HPC、DVD、超级VCD、无线数据通信设备、视频游戏设备、WEBTV、INTERNE电话等等,所有能够通过网络系统交互信息的家电产品,都可以称之为信息家电。目前,音频、视频和通信设备是信息家电的主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 在目前的传统家电的基础上,将信息技术融人传统的家电当中,使其功能更加强大,使用更加简单、方便和实用,为家庭生活创造更高品质的生活环境,比如模拟电视发展成数字电视,VCD变成DVD,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也将会变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家电。
从广义的分类来看,信息家电产品实际上包含了网络家电产品,但如果从狭义的定义来界定,我们可以这样做一简单分类:信息家电更多的指带有嵌入式处理器的小型家用(个人用)信息设备,它的基本特征是与网络(主要指互联网)相连而有一些具体功能,可以是成套产品,也可以是一个辅助配件。而网络家电则指一个具有网络操作功能的家电类产品,这种家电可以理解是我们原来普通家电产品的升级。
❺ 家里电器发生了什么变化30年前和现在
60年前只有少数很有钱的家庭才有电子管收音机、手摇留声机、电风扇。
30年前一般的家庭家用有一内台容半导体收音机、电唱机就很不错了,很少的家庭有电风扇,黑白电视机到1980年以后才开始进入百姓家。
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拥有彩色电视,而且是大屏幕,很多家庭超过2台以上;拥有电冰箱、洗衣机、电脑、家庭影院、微波炉、电磁炉、电热水器等几十种家用电器的家庭已不是少数。
❻ 改革开放30年屋内电器变化
1978年1月,国务院决定将轻工业部同纺织工业部分开。为了发展家用电器工业,在组织机构设置上成立了五金电器工业局。同年,国家计划委员会(以下简称计委)计委决定,由轻工业部统一归口管理全国各系统、各地区家用电器工业,并将洗衣机、冰箱、电风扇、房间空调器、吸尘器、电熨斗等6个产品列入国家和部管计划,同时对国内尚不能生产的家用电器零配件和原材料(如冰箱压缩机、洗衣机定时器、ABS工程塑料等),由国家列入进口计划,轻工业部统一分配,解决了重要零部件配套问题,这对促进各地主管部门重视发展家用电器工业起到了积极作用。同年,国家还批准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定点在原上海电视机厂即现在的上广电集团。
1979年4~5月,以轻工业部部长梁灵光为团长的中国轻工业代表团访问日本。在考察期间,同日本著名家电公司洽谈引进冰箱心脏部分——压缩机项目,该项目于1984年正式列为国家重点项目。7月,轻工业部五金电器工业局在苏州召开了全国家用电器发展规划座谈会,此次会议被称为“家用电器发展誓师大会”。会上规划重点省市二轻系统集团所有制机械修配厂、五金厂、工具厂转产洗衣机、冰箱、电风扇和电饭锅等家用电器产品定点生产工作,利用集体经济资金发展家用电器生产,并对转产的家用电器生产的供产销和基建投资技术改造措施费用,纳入国家和地方计划进行了综合平衡,妥善安排;会上同时制定了1979年~1981年3年发展规划。为了加强产品质量检测和制定统一标准,1979年在广州成立了中国日用电器工业标准化质量检测中心。
1981年,中国家用电器工业标准质量检测中心在北京成立。
1982年,家用电器工业局从五金电器工业局独立出来,主要负责洗衣机、冰箱、电风扇、房间空调器、吸尘器、电熨斗等6个产品的生产管理工作。10月,国内第一个彩管厂——咸阳彩虹厂成立。这期间中国彩电业迅速升温,很快形成规模,全国引进大大小小彩电生产线100多条,并涌现出熊猫、金星、牡丹、飞跃等一大批国产品牌。
1983年,轻工业部根据国务院关于对市场需求变化预测的指示精神,对全国421个家用电器企业、192个商店(商场)和20196户城市职工和农民家庭进行了调查,这是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家用电器产销调查和预测。这一年洗衣机产量由1978年的400台上升到365万台,此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大规模的技术引进热潮,大约有40多个厂家先后从洗衣机技术先进国—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引进技术60多项。从1983年起,中国开始引进冰箱压缩机的生产技术和设备。
1984年2月,电子工业部做出了加快彩电国产化步伐的决策,开始实施彩电国产化“一条龙”工程。
1985年3月和9月,计委、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经贸委)、轻工业部联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冰箱、洗衣机专业会议。这是国家对家用电器工业发展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最后形成了国务院以国发[1985]77号文件,批转计委、经贸委、轻工业部《关于加强电冰箱行业管理,控制盲目引进的报告》,确定了“七五”计划期间42个定点厂,引进规模为842万台。9月,电子工业部承建的23套卫星电视接收站全部开通,实收效果良好。年底,第一批采用国外技术设备生产的冰箱压缩机投放市场。
1986年,广州建成了从日本松下电器株式会社引进年产百万台的冰箱压缩机厂。与此同时,北京也建成了从飞利浦设在意大利的“伊瑞”公司引进年产百万台的冰箱压缩机厂。这两个冰箱压缩机厂对保证发展冰箱国产化起到了重要作用。7月30日,经贸委等8个部委联合发出《关于认真落实三包的规定通知》,对冰箱、洗衣机、电风扇、彩色电视机、黑白电视机和收录机这6类家用电器(包括进口零部件组装的家用电器)的三包办法做出了统一规定,1986年10月1日起实行包修、包退、包换。10月,国家决定把彩电国产化作为重大项目列入“七五”计划。12月底,颁发洗衣机生产许可证大会在上海召开,首推生产许可证制,当时共计43家企业和43个产品领取到生产资格证明。
1987年3月,彩电国产化的工作方针被确定为“引进、消化、开发、创新”。7月,中国彩电(北京牌8308型PS47cm彩电)首次获国际金奖。同时,为表彰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中做出的重大贡献,“家用电动洗衣机及其安全要求”国家标准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这是中国家电行业首次获得国家级重大奖励。这一年,首届“全国家用电器展览会”在北京召开,展览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以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参展团的300多个家电制造企业参加了展览,由此拉开了中国家电业会展文化和会展经济的序幕。
1988年,第一台国产分体壁挂机空调—KF-19G1A“雪莲”在华宝空调厂诞生,开启了中国家用空调行业的一个新时代,这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标志着中国空调行业的发展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高峰。同年,琴岛—利勃海尔四星BCD-212升双门冰箱,上菱四星BCD-180升双门冰箱获国家优质产品金奖,这是家电行业首次获得国家质量最高荣誉奖。10月,第二届全国彩色电视机质量评比结果揭晓,熊猫、金星、牡丹等58种型号的18英寸彩电和海燕、金星、宇航的3种型号22英寸彩电获一等奖。这次评比结果表明,中国自己生产的彩电从整体性能和可靠性方面已接近或达到20世纪8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1988年国家机构进行改革,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于12月13日在北京正式成立;12月19日,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家电分会也在北京正式成立。
1989年1月,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从该年2月1日起对彩色电视机实行专营管理,并开始征收彩电特别消费税和国产化发展基金。8月,机械电子工业部和国家技术监督局在京发布《彩电综合标准》,总共包括344个标准,其中国家标准173个,行业标准171个,它的贯彻实施标志着中国家电的质量和可靠性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11月,北京市利用外资建成的最大合资企业——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公司举行开工典礼,该公司是中国第一个被认证向美国出口的显像管生产企业。
1990年1月,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建造的录像机生产线在南京无线电厂投入试生产。5月底,“第二届全国家电产品展览会”在北京举行,这是20世纪90年代家电行业最为宏大的展览会,展示了许多名优新产品,小家电品种数量占绝对优势。7月份,广东珠海压缩机厂生产的空调压缩机成功出口,这是中国压缩机行业首次打入国际市场。华飞彩色显示系统有限公司于11月在南京成立,至此,中国“七五”期间规划的陕西咸阳、北京松下、上海永新、南京华飞4个项目全面投产,中国彩电生产配套能力大大提高。11月,“全国电子工业引进消化吸收国产化工作会议”和“全国第五次彩电国产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1991年,众多家电企业积极开发新产品。杭州冰箱厂率先研制成功替代氟利昂的新型冰箱制冷剂R500,并推出具有“除臭保鲜”功能的冰箱。截至1991年,已有23个企业的24个产品获得符合国际标准的安全认证。10月底,轻工业部召开“房间空调八五发展规划座谈会”。会议讨论和编制了中国第一个房间空调发展规划。自此之后,尤其是90年代初突破定点生产之后,中国家电业进入全面快速增长期。年底,企业调整消息不时见诸报端,北京的白兰、白菊电器公司合并,成立兰菊电器公司;同月,琴岛海尔集团公司成立。
1992年1月,由北京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等单位研究开发的集成电路CAD熊猫系统通过国家技术鉴定,它的研制成功对中国集成电路技术特别是集成电路CAD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月,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和中国信托投资公司联合组团参加“德国科隆家用电器及用具展”,这是中国家电行业首次参加德国科隆展,共有10个企业参加,中国展区引人注目。4月,青岛冰箱总厂经过DNV国际专家严格审核,率先在行业内通过ISO9001认证。5月,“全国集成电路设计(ICCAD)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研究了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布局,确定了集成电路定点设计单位的基本条件等。6月,青岛冰箱总厂上半年冰箱出口量达8万台,成为世界级供应商,同时成为亚洲地区出口德国市场冰箱最多的厂家;天津空调公司与土耳其合资兴建的一家空调工厂在土耳其建成,该厂技术设备全部由天津空调公司提供,这是中国空调生产企业首次在境外建厂。
1993年,电子工业部提出实施“大公司战略”,加快了彩电行业生产向大公司、大集团集中的过程,提高了彩电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这一年,中国研制出氟利昂替代品CFC-11,解决了冰箱行业发泡剂替代难题。家电产品的开发也突出了科技的先导作用,许多企业在开发低氟产品、加强电脑技术应用等方面做出积极努力。在国际组织的支援下,万宝、海尔、长岭、华意等公司纷纷推出低氟冰箱产品。琴岛海尔集团推出变频式空调。11月初,“北京国际家用电器产品及技术装备展览会”成功举办,这是中国家用电器协会首次主办的国际家电行业大展。12月初在河南新乡召开了“全国家用制冷CFC替代工作会议”,会议确定了中国家用制冷行业CFC替代总体思路和战略。
后面看参考资料
❼ 70年代中国有什么电器
70年代初,福安木器厂试制出闽东第一台家用电风扇,继之霞浦电子仪器厂试制成功电子医疗保健器LY-1型晶体管推拿机。70年代后期,福安仿制成功电动鼓风机。80年代初,闽东电器工业发展迅速,仅福安电器类工厂达460家。1981年,霞浦电子仪器厂先后与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合作,引进针灸按摩器自动装配生产线,PTC热元件生产线等先进设备,陆续产出LY-5型电子针灸按摩器、远红外温灸器等医疗电器系列用品。1983年,古田电子元件厂设计并研制成功滴水式结构喷气调温电烫斗,取代闽东民间传统的炭火铁熨斗。1986年,福安电器厂采用国际标准,成功地生产了出具有自动呼叫、断电之功能的300W、80W速热器。福鼎电子器材厂与温州电子技术研究所合作,研制成功TS-1型(福日型)彩色电视开线输入器。1987年,该厂新开发的TS-3型彩电输入器属国内首创,结束该元件长期靠进口的历史。
❽ 开国到现在的变化简介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 ,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 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 ,前进 ,进......
每当耳边听到国歌我都会热血沸腾,尤其是在这建国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的心情更是无比激动。下面我来分享下建国70周年以来,伟大的祖国巨大变化!
1 科技变化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到建设创新型国家,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开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在实践中越走越宽广。
我国高技术制造业、新兴产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领域科技能力持续增强,重大产品、重大技术装备和重大科学设备的自主开发能力以及系统成套水平明显提高,有力地支撑了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奥运会、世博会等重大工程建设和举国盛事,“中国制造”走遍世界。
2 交通变化
从走路到自行车,从自行车到摩托车,从摩托车到汽车。在上世纪80年代,自行车基本可以说是奢侈品,不是说有钱就能买,还需要一张自行车票才能购买。在那个年代男人结婚都需要三大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这可是与如今的房子和车子异曲同工之妙。
现如今交通四通八达,上下班公交、地铁。出差、游玩飞机、高铁。中国的高铁已成为新四大发明之一。
3 生活变化
过去,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空调,没有......过去什么都没有。
现在每家每户都有电视、电脑,空调,各种家庭电器都有。每个人都不只有一部手机、ipai。
过去交易都是用粮票、米票,各种票;再后来有了人民币;现如今大部分人身上都不带现金了吧,大家都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支付。用户通过手机客户端扫拍二维码,便可实现与商家账户的支付结算。最后,商家根据支付交易信息中的用户收货、联系资料,就可以进行商品配送,完成交易。
过去没什么好吃的,也没什么零食可以吃,现在只要你想到的都可以买到。
过去只有线下购物,现如今网上可以直接购物,就是通过互联网检索商品信息,并通过电子订购单发出购物请求,厂商通过邮购的方式发货,或是通过快递公司送货上门。 足不出户可以买到你想要的任何产品。
建国70周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❾ 求“反映家乡改革开放巨大变化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不少于2000字。
关于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变化的调查报告
胡锦涛主席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年。在这三十年里,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各项改革都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在三农问题和社会公共事业建设的有关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为了更好更深入地了解这两项事业所取得的的成果,“十一”期间我们四人分工合作,组成二二队,分别都做了比较详细的社会调查。以下就是我们所完成的调查报告。
“抓住农村改革开放,就能掌握整个改革开放的主动权。”而这三十年来,农村的改变我们有目共睹,农村体制改革,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令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下乡去汪高岭调查的时候,我们对这些变化有了更深刻的体验,一排排整齐的农村小区,一条条宽敞的马路,房前有路,屋后有院,整个就是现代化的别墅区。带着激动的心情,我们对其中一片住宅区的50个人发送了调查问卷,还对一些人进行了特别采访。
一.农村住房条件有了现实性的巨大变化。在三十年以前,只有八户人家住的是简易的木质楼房,其余的人家都是平房甚至是茅草屋,在之后的十多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才慢慢盖起了楼房,而现在这50户人家全部由于旧房拆迁而住进了现在的农村小区。在我们采访的人中,有一位高龄九十的老人激动地告诉我们:“没想到世代土房子,石桌子,篱笆墙,到今天居然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真是感谢共产党啊!”是的,在我们眼前的都是统一建造的三层别墅式住房,房子很漂亮,比有些城市的房子还好。而且村民们现在拥有的家用电器设备是以前的好几倍,在改革开放以前,一个村有几部电视机已经是很不错了,而现在家家都有彩电,冰箱、洗衣机、电饭煲也都是家庭必备,30%的村民还用上了微波炉,房顶上还能看到每家都安装了太阳能,这日新月异的变化真是不得不让人惊叹。
二.村民们的知识丰富了。在我们所调查的民户中,50岁以上的人基本上都是没有读过书或者只上过几年小学的,属文盲或半文盲阶层,大字不识几个。但是接受我们采访时,他们却能用普通话自然地与我们交流,毫不费力,虽然不是非常标准;而三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一般都拥有中学及以上的学历,他们中40%的人虽然生活在农村,但从事的工作都是非农业的;对于年轻一代,该村已经出了10几个大学生,学历程度不断提高。我想这与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分不开,在这个村里村民组织自建了幼儿园、小学、初中,且配套设施基本完善,小朋友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普及英语,家长们为了孩子学习,几乎不计花费。
当然丰富知识的另一有效途径便是外来讯息的有效进入。为了让村民了解外面的最新动态,村委会特设了信息栏,每周一更新;5%的民户还订阅了各类报刊杂志;而且在我们调查的50户人家中有5户人家已经用上了互联网,再加家家大彩电,过去穷乡僻壤,信息堵塞的窘境已荡然无存。
三.农村交通不断改善。听村民们说,以前家家户户门前的路都是泥路,一遇到下雨天,不穿雨鞋根本走不出家门;而且路也很窄,并排走两个人都有困难,一辆三轮车过来,都不知道怎么让路。现在国家发款下来,不仅修主干马路,连村间小路也变成了宽宽的水泥路,一直通到家门口,汽车都能开进来。以前去市镇的路都是石子路,还坑坑洼洼的,下雨一积水,只能走最边上草丛路,汽车摩托车开过,还能溅一身的水;现在完全不用担心,因为“条条道路通罗马”,而且都是高级的柏油马路。
交通的便捷,使村民们的出行也方便了。50户人家中每家都有自行车,60%的人家同时拥有电瓶车或摩托车,16%的人家还有汽车。现在村民们想要去城镇或是市区,走到路口就有公交车站,10分钟一班,非常方便。大家都不可思议地感叹两个钟头的路程竟然能缩小到30分钟,那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呀!
四.村民娱乐活动的增加。我们能看到,在小区的东面有一块健身器材场地,就像城市小区中的一样,一位被采访村民告诉我们,现在很多农村都有这些设施,目的就是丰富农民的娱乐活动,也让农民更注意健康问题。这些设施中有适合年纪大的,也有适合年纪小的。另一位村民还告诉我们,他们这个村区,会不定期举办一些活动,有唱戏,有看电影,表演马戏等等,让这里的人生活更多姿多彩。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有问他们自己及家人旅游情况的,几乎所有的人都说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他们是从来不出去旅游的,最多去一趟城镇赶集。而90年代后,慢慢发生了变化,旅游就像有带动作用似的,一家出去了,另一家也想出去玩玩,现在70%的人家一年里肯定会出去玩一次。旅游的地点也由从前的就近原则变为全中国的走,有一户还出国旅游过。
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三峡工程,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工程;青藏铁路,世界上建设难度最大的铁路……我们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壮举。火车第六次提速,奥运场馆建设,国家大剧院落成以及最近的神七载人飞船的试发成功……我们的社会公共事业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现在不说远的,来看看我对我的家乡——萧山一区的调查结果。
首先,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国家的教育体制改革,在萧山,初等教育普及率达100%,在校中小学生达4.4万人。大部分人认为义务教育减免学杂费是国家对每个学龄儿童能上学的有益举措;75%的人认为现教育设施和教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特别是从原来的沙子跑道到现在的塑胶跑道,从黑板教学到运用多媒体教育;教师队伍快速发展,师资质量从以前的大专学历到现在要求的本科及硕士学位。
其次,以医疗,养老保险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据我的大致调查,我区在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健全,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配套设施水平不断提高。我所调查的地区共有大型医院6家,其中二级甲等医院2家,包括刚新建的1家国家和私人合资的医院。企业单位一年一次的职工身体检查,国家免费为退休下岗职工提供健康体检等。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疾病治疗率有多上升。国家还为退休职工买养老保险,做到老有可依,老有所养,;老有所靠。
再次,就是人们的住房条件的改善。有位四十多岁的阿姨跟我谈到住房的时候,感触颇深。她说以前在国家单上班,一般分间15平方米差不多大小的给你或者住到集体宿舍里。之后工资提高了,搬到了简易的单元楼房,孩子终于有了自己的单人床,家具也变成了组合柜,我们感觉生活便利多了,生活条件有了改善。现在随着到了追求高品质的年代,我们又换上了3房2厕所1厨房的小区了,也有了自己的车库,还有一些小区锻炼器材供小孩老人强身健体。
不过从调查中得知,我们国家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如教育体制改革未及普遍,医疗事故仍频频发生,养老保险得不到保障,住房条件差距较大,人们生活水平的贫富差距悬殊等。所以我们要解放思想,落实责任, 对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建设、维护稳定等全局性工作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显而易见,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来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生活有了巨大的改善,农村经济不断增长,农业也有了意想不到的进步;而在社会公共事业建设方面更是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幼有所养,老又所靠,全国呈现一片新气象。但是不可忽视,潜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可怕:城乡差距逐渐扩大,贫富悬殊,党内廉政问题堪忧,天灾人祸时有发生……中国改革还将继续。
❿ 建国以来生活上衣食住行的变化
建国以来生活上衣食住行变化如下:
1、衣:从“一衣多季”到“一季多衣”
改革开放前人民的衣服没有过多的色彩和样式,一件衣服通常要穿很多个季节。
改革开放后人们不仅对服装的质量、花色进行挑选,还要追求品牌和时尚,体现个性与修养,服装业也由此演变成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时尚产业。“一季多衣”取代了“一衣多季”,服装业也成了如今最为多姿多彩的产业。
现在,人们在选择服装时,更加强调“绿色环保”和“保健功能”,国内近九成的消费者更喜欢购买棉、麻、毛、丝等天然纤维面料的服装。
2、食:从吃饱吃好到营养风味。
改革开放之前,广大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相当一部分人仍处在半饥半饱的状态,特别是在经济生活困难时期,家乡一些地方出现了不少“水肿”病人。
改革开放之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连年获得丰收。粮食的充裕带动了多种经营的全面发展,农村呈现一派“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喜人景象。
3、住:从“居者有其屋”到“宜居城市”。
改革开放前,住的一般都是大杂院,水泥房,家里老老少少挤在一个屋子里,家具不齐全,没有什么功能。
改革开放后,个人已成为购房主力军,乔迁之喜降临到越来越多百姓头上。我国住房消费的快速增长,预示着享受型消费时代的到来。
4、行:从汽车少见到排队提车 。
改革开放前汽车还是稀有物品,只有家里非常有钱的才能够乘坐汽车出行。
改革开放后,随着轿车进入家庭,百姓的周末旅行变成了现实。推动汽车产业突飞猛进的主要力量来源于家庭消费。近年来,各类新车型纷纷登场,家用轿车的价格则大幅下降,汽车个人消费力量已经形成。
改革开放时间: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在城市,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了明显改善。
1979年7月15日,中央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脚步,对外开放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南方谈话发布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宣布新时期最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中国改革进入新的改革时期。2013年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改革开放四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