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5V到4~20mA电压电流转换器设计所需电路
关键的元件是R29,R31,R32.
三极管V6的IC电流在R29上产生的电压与R27输入端相同。版V6的IC在R31上产生的电压与R32电压相同。
2. 几种常见的电压电流转换电路
电压电流转换电路(v/i 转换器)在《电路分析》理论中属于“电压控制电流源”,转换器的输出电流正比于输入的电压信号,且不受负载电阻变化的影响,即转换器输出电阻趋于无穷大。
3. 电流电压转换电路的原理图是怎样的
电流Ii流过电阻R,电阻R两端产生电压U,运放741对U进行差动放大。
接-15V的可调电阻是调零用的,以消除电路的回零点误差。
另一个可调电阻是调满度(调放大倍数)用的.
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最基本的方法就根据欧姆定律,电流流答过电阻时会有电势压产生,而且有线性关系,这个就不用说了吧。图就在那里实际中常用这样的,当然只要前面那个运放也能实现电流电压转换。
4. 电路分析怎么书转换后的电压电流
如图:根据戴维南定理,求开路电压和内阻:
a)设6欧姆负载电阻开路,求版开路电压U:
U=2*2+(2*3+3)-2=2+9=11(V)。
b)设电权流源开路,电压源短路,从6欧姆负载电阻看等效内阻r(不含6欧姆负载电阻):
r=2+3=5(欧姆)。
等效后的电路U=11(V),内阻r=5(欧姆)。
6欧姆负载电阻的电流I为:
答案是:I=11/(6+5)=1(A)。
5. 欲得到电流-电压转换电路,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
即引入来深度电压并联负反馈。这自可以这样理解:电压负反馈减小输出电阻稳定输出电压,使输出向电压源趋近,而输入端的并联接法有助于减小输入电阻,这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使输入信号源趋近于于电流源。故I/V变换均采用电压并联负反馈。与此类推:
V/V变换器:用电压串联负反馈;
V/I变换器:用电流串联负反馈;
I/I变换器:用电流并联负反馈。
6. 电流/电压转换器电路图原理分析
电流Ii流过电阻R,电阻R两端产生电压U,运放741对U进行差动放大。
接-15V的可调电阻是调零用的,以消除电路的零点误差。
另一个可调电阻是调满度(调放大倍数)用的
7. 电流/电压(I/V)转换器电路图分析
(1)-15V电压那个支路是用来调零的:当电流Ii=0时,调整电位器使V0=0。(设左下角10k电位器电压为Vip)
(2)输入端电阻R为电流采样电阻,很小(电流表内阻越小越好),且一定满足R<<100k,故Ii在R上产生电压。
设R上端电位为Vi1,R下端电位为Vi2。所以Ii*R=(Vi1-Vi2)。
(3)设右边10k电位器可调端电压为Vop。2个2k电阻与100k电阻的连接节点电位设为Vn(上面的)和Vp。
(4)输入输出关系推导如下:
由运放虚断,则2个2k电阻上无电流,有:(Vi1-Vn)/100k=(Vn-Vop)/200k
(式1)
(Vi2-Vp)/100k=(Vp-Vip)/200k
(式2)
由运放虚短,则Vn=Vp
(式3)
联立3个方程,得Vop=Vip-2(Vi1-Vi2)=Vip-2*Ii*R
(5)设右边10k电位器上半边电阻为Rup,下半边电阻为Rdown
因为右边10k<<200k(最上边的),故200k的分流可忽略。则Vop是电位器分压Vo
所以Vop=Rdown×Vo÷(Rup+Rdown)=Rdown×Vo÷10k
所以Vo=(10k/Rdown)*Vop=(10k/Rdown)*(Vip-2*Ii*R)
右边10k负责调整增益的。
8. 电流电压转换电路原理
1楼的简直胡说八抄道,运算放大器没有那么用的,再说你在在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施加电流信号的同时难道不也是施加电压吗?运算放大器输出就是电压没有电流吗?这能叫电流电压转换电路原理?
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用电阻作为转换元件,电流流过电阻时,自然会在电阻上建立与电流大小相应的电压。
9. 电流信号和电压信号是如何互相转换的
楼上错了,电流信号变电压信号是并联电阻,
电压变电流信号是串联电阻。其它都都没问题不在重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