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相序检测电路原理
ABC处得到方波,AC与非。结果和A和与非后的信号进入触发器,最后和B与非,如果顺序灯亮,反序灯灭。
Ⅱ 这个是直流电压检测电路 ,每个元器件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运放LM1458、Ru2、Eu1、Ru1、Ru3组成一个反向放大器,输出电压按照叠加定理为:版
设Ru2输入为Vi,1N4148处电压为V0:
V0 = 3.6*Vcc - 3.6Vi
3.6= 17K / 4.7K,Eu1在这里权相当于一个低通滤波;
二极管相当于钳位V0应该小于 Vcc+0.7
电容C1和运放组成一个低通滤波,另外C1接Vcc也保证上电时输入为高电平。
Ru3电阻应该有些大了。
Ⅲ 关于这个过零检测电路的实现原理
VD10+R3+C4构成一个检波器,这个检波器的电容C4只有1nF,放电时间常数t1小,放电快,两端电压最大值为回u1。C77是个大答电容,放电慢,两端电压由稳压管VD11决定,是5.1V。电压关系u1=5.1+0.7V。
在一个交流周期内,假设认为C77、也即VD11两端电压先保持不变。当交流由正半周过零向负半周去的时候,C4两端电压快速下降,这样以VD11上端为参考,R54左端电压比VD11下端高0.7V时,三极管VT1会导通,驱动光耦D10发光,此时右边VERO那地方输出为高。直到把C77电压放光VT1和光耦才截止,光耦熄灭,右侧输出为低电平。
所以根据交流电周期调整电阻电容的值,可以在过零点附近产生一个周期可调的高电平脉冲。这个电路的过零点并不准确,并且是否能正常工作还与交流电周期相关,不好。很早就有专用的过零触发光耦,比如MOC3051、MOC3081之类的,简单可靠。
Ⅳ 低端电流检测电路原理
这是一个简单的电压比较器电路,用作过电流检测。核心器件是比较器LM2903M,正常运行内时,比较器的容1脚输出高电平。因为,同相输入端3脚电压约为15Vx2K/(22.1K+2K)=1.245V,而反相输入端2脚,基本为0V。
如果R41的右边与地相连的话,电路才完整。且当电阻R41两端电压升高到一定程度(因为检测到的电流很大时),三极管Q2导通,R41上的电压,经R37、R38、R39分压后,施加在比较器的2脚。当这个分压值,使得2脚电压高过上边的设定值1.245V时,比较器翻转,输出端1脚变成低电平,完成过电流检测功能。
Ⅳ 电路检测器由什么组成,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我不知道,都是一群笨蛋
Ⅵ 关于一个电流检测电路的原理图分析问题,谁能帮忙分析一下这个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
如果R35//R36=R33//R34的话,那么在系统稳态条件下,TP5点的电压输出等于R50//R102乘以流过R33//R34的电流。多处都采用两电阻并联应用应该是为了达到精密匹配保证测量精度的作用。原理上R33//R34是电流采样电阻,阻值应该不大。Q11起到压控恒流负反馈作用。
Ⅶ 过流检测电路原理分析
这是一个简单的电压比较器电路,用作过电流检测。核心器件是比较器LM2903M,正常运行时,比较器的1脚输出高电平。因为,同相输入端3脚电压约为15Vx2K/(22.1K+2K)=1.245V,而反相输入端2脚,基本为0V。
如果R41的右边与地相连的话,电路才完整。且当电阻R41两端电压升高到一定程度(因为检测到的电流很大时),三极管Q2导通,R41上的电压,经R37、R38、R39分压后,施加在比较器的2脚。当这个分压值,使得2脚电压高过上边的设定值1.245V时,比较器翻转,输出端1脚变成低电平,完成过电流检测功能。
Ⅷ 利用电路检测器发现电路故障的原理
这个问题的确不好回答。你首先把万用表选择在适当的直流挡,所选择的量程一定要大于所测电压值,在电路板上找到“地”,用黑表笔接地(数字表),再用红表笔去接你所需要测量的点,这样你便能测量到相关的直流电压,你可根据电路原理、相关关键点电压数据资料、相关IC各脚的标称电压,对实测电压数据进行比较,如两者电压值相差很大则说明此电路存在故障。要提醒的是,在测量高电压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人为造成表笔短路。
Ⅸ 请问这个光线检测电路中的元件作用和原理
1,线路一共三部分组成,电压跟随+差分放大+电压调整输出
2,U1A,U1B是电压跟随器,提高输内入阻抗容,增强驱动输出能力
3,U1C是差分放大,放大倍数是10倍,反馈电阻R2/输入电阻R1
4,U1D电压输出调整,通过电位器R12调节电压,U2A跟随器驱动,设置参考点电压
从而实现是输出电压调整例如输入电压0.4-1V 可以设计调整到0-5V电压变化。具体
可以参考TI 有一本Op AMP里面有详细公式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