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器电路 > IDE电路

IDE电路

发布时间:2022-01-03 16:36:21

① 电脑主板的“IDE”是什么意思

IDE接口是一种数据接口介绍如下:

集成设备电路 (IDE),一种磁盘驱动器接口类型,控制器电路就驻留在驱动器中,不再需要单独的适配器卡。IDE 接口有许多优点,例如提前高速缓存以提高整体性能。

补充:

电脑机箱主板,又叫主机板(mainboard)、系统板(systemboard)或母板(motherboard);它分为商用主板和工业主板两种。它安装在机箱内,是微机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主板一般为矩形电路板,上面安装了组成计算机的主要电路系统,一般有BIOS芯片、I/O控制芯片、键和面板控制开关接口、指示灯插接件、扩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电源供电接插件等元件。

② 主板上的IDE是什么作用

BIOS是英文"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的缩略语,直译过来后中文名称就是"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它的全称应该是ROM-BIOS,意思是只读存储器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其实,它是一组固化到计算机内主板上一个ROM芯片上的程序,它保存着计算机最重要的基本输入输出的程序、系统设置信息、开机上电自检程序和系统启动自举程序。有人认为既然BIOS是"程序",那它就应该是属于软件,感觉就像自己常用的Word或Excel。但也很多人不这么认为,因为它与一般的软件还是有一些区别,而且它与硬件的联系也是相当地紧密。形象地说,BIOS应该是连接软件程序与硬件设备的一座"桥梁",负责解决硬件的即时要求。一块主板性能优越与否,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BIOS程序的管理功能是否合理、先进。主板上的BIOS芯片或许是主板上唯一贴有标签的芯片,一般它是一块32针的双列直插式的集成电路,上面印有"BIOS"字样。586以前的BIOS多为可重写EPROM芯片,上面的标签起着保护BIOS内容的作用(紫外线照射会使EPROM内容丢失),不能随便撕下。586以后的ROM BIOS多采用EEPROM(电可擦写只读ROM),通过跳线开关和系统配带的驱动程序盘,可以对EEPROM进行重写,方便地实现BIOS升级。常见的BIOS芯片有Award、AMI、Phoenix、MR等,在芯片上都能见到厂商的标记。

BIOS的主要作用有三点

1.自检及初始化:开机后BIOS最先被启动,然后它会对电脑的硬件设备进行完全彻底的检验和测试。如果发现问题,分两种情况处理:严重故障停机,不给出任何提示或信号;非严重故障则给出屏幕提示或声音报警信号,等待用户处理。如果未发现问题,则将硬件设置为备用状态,然后启动操作系统,把对电脑的控制权交给用户。

2.程序服务:BIOS直接与计算机的I/O(Input/Output,即输入/输出)设备打交道,通过特定的数据端口发出命令,传送或接收各种外部设备的数据,实现软件程序对硬件的直接操作。

3.设定中断:开机时,BIOS会告诉CPU各硬件设备的中断号,当用户发出使用某个设备的指令后,CPU就根据中断号使用相应的硬件完成工作,再根据中断号跳回原来的工作。

③ 什么是IDE接口

平常所说的IDE接口,也称之为ATA接口。ATA的英文拼写为“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含义是“高级技术附加装置”。ATA接口最早是在1986年由康柏、西部数据等几家公司共同开发的,在九十年代初开始应用于台式机系统。
ATA接口从诞生至今,共推出了7个不同的版本,分别是:ATA-1(IDE)、ATA-2(EIDEEnhanced
IDE/Fast
ATA)、ATA-3(FastATA-2)、ATA-4(ATA33)、ATA-5(ATA66)、ATA-6(ATA100)、ATA-7(ATA
133)。
ATA-1在主板上有一个插口,支持一个主设备和一个从设备,每个设备的最大容量为504MB,支持的PIO-0模式传输速率只有3.3MB/s。ATA-1支持PIO模式包括有PIO-0和PIO-1、PIO-2模式,另外还支持四种DMA模式(没有得到实际应用)。ATA-1接口的硬盘大小为5英寸,而不是现在主流的3.5英寸。
ATA-2是对ATA-1的扩展,习惯上也称为EIDE(Enhanced
IDE)或Fast
ATA。它在ATA的基础上增加了2种PIO和2种DMA模式(PIO-3),不仅将硬盘的最高传输率提高到16.6MB/S,还同时引进LBA地址转换方式,突破了固有的504MB的限制,可以支持最高达8.1GB的硬盘。在支持ATA-2的电脑的BIOS设置中,一般可以见到LBA(Logical
Block
Address),和CHS(Cylinder,Head,Sector)的设置,同时在EIDE接口的主板一般有两个EIDE插口,它们也可以分别连接一个主设备和一个从设备,这样一块主板就可以支持四个EIDE设备,这两个EDIE接口一般称为IDE1和IDE2。
ATA-3没有引入更高速度的传输模式,在传输速度上并没有任何的提升,最高速度仍旧为16.6MB/s。只在电源管理方案方面进行了修改,引入了了简单的密码保护的安全方案。但引入了一个划时代的技术,那就是S.M.A.R.T(Self-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自监测、分析和报告技术)。这项及时会对包括磁头、盘片、电机、电路等硬盘部件进行监测,通过检测电路和主机上的监测软件对被监测对象进行检测,把其运行状况和历史记录同预设的安全值进行分析、比较,当超出了安全值的范围,会自动向用户发出警告,进而对硬盘潜在故障做出有效预测,提高了数据存储的安全性。
从ATA-4接口标准开始正式支持Ultra
DMA数据传输模式,因此也习惯称ATA-4为Ultra
DMA
33或ATA33。首次在ATA接口中采用了Double
Data
Rate(双倍数据传输)技术,让接口在一个时钟周期内传输数据两次,时钟上升和下降期各有一次数据传输,这样数据传输率一下从16MB/s提升至33MB/s。Ultra
DMA
33还引入了一个新技术-冗余校验计术(CRC),该技术的设计方针是系统与硬盘在进行传输的过程中,随数据发送循环的冗余校验码,对方在收取的时候也对该校难码进行检验,只有在完全核对正确的情况下才接收并处理得到的数据,这对于高速传输数据的安全性有着极有力的保障。
ATA-5也就是“Ultra
DMA
66”,也叫ATA66,是建立在Ultra
DMA
33硬盘接口的基础上,同样采用了UDMA技术。Ultra
DMA
66让主机接收/发送数据速率达到66.6
MB/s,是U-DMA/33的两倍。保留了上代Ultra
DMA
33的核心技术冗余校验计术(CRC)。在工作频率提成的同时,电磁干扰问题开始在ATA接口中,为保障数据传输的准确性,防止电磁干扰,Ultra
DMA
66接口开始使用40针脚80芯的电缆,40针脚是为了兼容以往的ATA插槽,减小成本的增加。80芯中新增的都是地线,与原有的数据线一一对应,这种设计可以降低相邻信号线之间的电磁干扰。
ATA100接口和数据线与ATA66一样,也是使用40针80芯的数据传输电缆,并且ATA100接口完全向下兼容,支持ATA33、ATA66接口的设备完全可以继续在ATA100接口中使用。ATA100规范可以轻松应付目前ATA33和ATA66接口所棘手的难题。ATA100可以让硬盘的外部传输率达到100MB/s,它提高了硬盘数据的完整性与数据传输率,对桌面系统的磁盘子系统性能有较大的提升作用,而CRC技术更有效提高高速传输中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ATA-7是ATA接口的最后一个版本,也叫ATA133。只有迈拓公司推出一系列采用ATA133标准的硬盘,这是第一种在接口速度上超过100MB/s的IDE硬盘。迈拓是目前惟一一家推出这种接口标准硬盘的制造商,而其他IDE硬盘厂商则停止了对IDE接口的开发,转而生产Serial
ATA接口标准的硬盘。ATA133接口支持133
MB/s数据传输速度,在ATA接口发展到ATA100的时候,这种并行接口的电缆属性、连接器和信号协议都表现出了很大的技术瓶颈,而在技术上突破这些瓶颈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新型的硬盘接口标准的产生也就在所难免。

④ 请问什么是IDE的工作原理

IDE控制器工作原理

无论你用计算机做什么,存储系统都是整个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大多数个人电脑都有一个或者多个诸如硬盘、CD-ROM、DVD刻录机以及早期像软驱这类存储装置。

通常情况下,这些设备都是通过IDE(集成设备电路Integrated Device Electronics的英文缩写)接口与电脑相连的,IDE接口是用来连接存储设备和计算机的标准方式。其实“IDE”并不是这项接口技术的真正名称,最初人们管这种接口技术称为“AT Attachment”,即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也就是我们常说的ATA接口了,它最初是发展于IBM的“Advanced Technology PC”。下面,笔者将带着大家了解IDE/ATA的演变和发展、插脚引线的作用和“主/从”的真正含义等基础知识。 IDE的发展

IDE最初是作为一种电脑内部硬盘驱动器的标准连接方式。IDE背后的基本观念就是硬盘驱动器和控制器应该集成在一起。控制器是一块载有芯片的电路板,它能够正确严密的指挥硬盘如何存储和存取数据。绝大多数控制器都包含有一定容量的缓存(2MB或8MB)作为缓冲器,用来提高硬盘的性能。

在IDE诞生之前,控制器和硬盘的盘体是分开,并且多为是独立的。换句话说,一家制造商生产的控制器可能就无法正常工作在另一家制造商生产的硬盘上。控制器与盘体之间的距离还会导致信号强度下降而影响性能表现。这对电脑使用者而言不能不算是一种损失。

IBM在1984年推出的“AT computer”有两项关键性的技术革新。第一,推出“ISA”的第二代总线接口。新的ISA总线一次能够传输16个bit位,而此前只能传输8位。第二,IBM为其提供了一个将控制器和硬盘驱动器集成在一起的硬盘。一个带状的电缆通过ISA卡与电脑主机连接在一起,ATA接口就这么诞生了。

1986年,康柏(Compaq)公司把IDE驱动器引入到他们的桌面386系列中。这种联合形式依然是建立在IBM的ATA标准上的。不久以后,其他卖主陆续开始提供IDE驱动设备,IDE也成为覆盖整个整合驱动设备/控制器的代名词。由于绝大多数的IDE设备都是基于ATA的,因此这两种称呼常彼此替代使用。 控制器、驱动器和主机适配器

现在绝大多数的主板都带有IDE接口,我们常常听见这种接口被叫作IDE控制器,而实际上这是不对的。接口实际上是一个主机适配器,也就是说它提供的是一种连接设备和计算机(主机)的方法。而真正的控制器是位于硬盘上的电路板,这也是它被称为IDE——集成设备电路的原因。

最初IDE接口是用来连接硬盘设备的,而后发展成为一种通用接口用来连接软驱、CD-ROM以及一些磁带备份设备。虽然在内部设备中,IDE接口非常流行,但它们却极为少有的用于外部设备的连接。

ATA发展至今经过多次修改和升级,每新一代的接口都建立在前一代标准之上,并保持着向后兼容性。第一代是ATA-1,就是用于康柏桌面386系列的最初的标准规范。它被制定为“主/从”结构。ATA-1是建立在ISA96-pin标准连接器上的附属设备,使用40或44pin的连接器和电缆。在44pin方案里 ,额外多出的4个引脚用来向那些没有单独电源接口的设备提供电力支持。另外,ATA-1同时提供DMA和PIO两种方式传送信号。 ATA-2常被称为EIDE (Enhanced IDE)、Fast ATA 或 Fast ATA-2,此时DMA已经完全执行于这个版本里了,标准DMA传输速度已经由ATA-1里的4.16MBps提升到16.67MBps了。ATA-2还提供对电源管理、PCMCIA卡和可移动设备的支持,通过标准寻址方法CHS(柱面、磁头、扇区)支持最高8.4GB的硬盘容量。此外,ATA-2还引入LBA方式,这一方法突破了硬盘按照CHS方式访问磁盘的老观念,为适应以后硬盘容量的快速增长打下了的良好基础。同时通过不断升级的BIOS版本或者第三方软件,能够达到支持最大137.4GB的容量。只要你的电脑支持EIDE,就可以在CMOS设置中找到LBA(LBA,Logical Block Address)或(CHS,Cylinder、Head、Sector)的设置选项。EIDE支持的硬盘数目也有增加,它允许主板上具有两个插口,每个插口可以分别连接一个主设备和一个从设备,从而可以支持四个IDE设备。

随着自我监控检测和SMART等技术的介入,IDE驱动器被设计制造得更加可靠。ATA-3也增加了密码保护措施来控制存取设备,提供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安全特性。

ATA-4融合的最大两个特点就是支持Ultra DMA和整合了ATAPI(AT Attachment Program Interface)标准。ATAPI为CD-ROM、磁带备份机和其它可移动存储设备提供了通用接口。而在此之前,ATAPI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标准。伴着ATAPI的入盟,ATA-4对可移动介质的支持得到了立竿见影的改善效果,同时Ultra DMA也将DMA的数据传输率从原有的16.67MB/s提高到了33.33MB/s。除此之外,在原有的40pin的接口和线缆基础上,ATA-4外加了40个引脚,总共80个,其中的40根是地线,分散于标准的40根线缆之间用于增强信号质量。ATA-4也被叫做Ultra DMA、Ultra ATA或Ultra ATA-33。

相比ATA-4,ATA-5主要的升级在于自动侦测设备使用的是何种线缆,40pin还是80pin?在使用80pin线缆时,Ultra DMA传输率上升为更高的66.67MB/s。所以ATA-5也被称为Ultra ATA-66。发展到后来,还出现了ATA-100/133两个非正式标准,只是速度有所提升,不过由于硬盘内部传输速度的限制,100/133MBps只不过是一个标志罢了。

数据线缆

IDE设备使用的是扁平带状数据线来相互连接,每一条线都是平齐的位于另一条的旁边,并非捆扎成束。数据线分为40股和80股两种,两头都有一个连接器,并在距离主板2/3的距离的位置还有另一个连接器,而且数据线的长度不能超过46厘米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性。标准的数据线连接器的颜色应该分为蓝色、黑色和灰色三种。其中蓝色一头连接主板,黑色连接第一个(主)设备,灰色连接第二个(从)设备。沿着线缆的一边有一条不同于数据线颜色的条纹,这是为了方便告诉用户在这一边是第一引脚,以便正确的将数据线插入到设备中去,并且设备厂商还在连接器上下功夫,采取了“防倒插”设计思想,设置了一个卡扣,若线路接反是无法插进去的。

主设备与从设备

一个单独的IDE接口能够支持2个设备。一般主板都采用双IDE接口,可以提供四个IDE设备。因为控制器集成在设备之中,并没有一个全局控制器来判断哪一个设备正在与计算机通话。如果每个设备在单独的接口上工作并不会有多大问题,但在同一线缆上增添第二个设备则会带来一点麻烦。

为了允许两个设备工作在同一数据线上传输数据,IDE使用了一种特殊的“主/从”结构来解决这一问题。这种结构让一个设备的控制器告诉其它设备什么时候能够向主机发送或从主机接收数据。其实,实现的原理很简单,从设备向主驱动器发出请求,考察其是否正在与主机通话。如果主设备空闲,那么从设备就可以进行连接了;如果主设备正在通话,则发出回应让从设备等待并且适时通知何时能够进行连接。

主机通过连接器上的第39号引脚来确定是否存在第二个设备。39号引脚传送的是一种特殊的信号,叫做DASP(Drive Active/Slave Present),用来检测设备。

虽然驱动器可以工作在任何一个接口上,但还是建议主设备连接在数据线末端的接口上使用,并且设备上的跳线必须设置在正确的位置上以表明该设备是主设备。从设备必须将设备上的跳线拿去或者更改为特殊的设置,这取决于设备自身。同样,从设备需要连接在数据线中间的那个连接器上面,控制器可以通过跳线的设置位置来确定自己是“主”还是“从”,这可以告诉设备该如何工作。每个驱动设备的都可以被设置成为“主”或者“从”,如果只有一个设备,那么它将永远是主驱动设备。

许多设备都带有一个特色的选项开关,称为Cable Select。配合使用某些主板,这些设备能够自动的配置成为“主”或者“从”。Cable Select的工作原理比较简单,一个跳线装置被安放在Cable Select开关上。其线缆本身就好像一个IDE的数据线,除了第28号引脚只连接主设备连接器。当打开计算机电源,IDE接口沿28号引脚发出信号,只有连在主设备连接器上的驱动器才能接收到。如果某一个驱动器接收到信号,则将自己配置为主设备,而没有接收到的则默认配置为从设备了。

结语

IDE作为一种通用接口,在计算机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这种并行线缆目前正逐步被串行ATA所取代,可以说IDE很好的完成了人们赋予它的使命。许多电脑初学者对于机箱来本就纷繁复杂的连线弄得摸不清头脑,相信通过本文至少对IDE接口、设备以及它们如何工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更多的知识需要大家多动手、勤钻研。

⑤ IDE的工作原理

无论你用计算机做什么,存储系统都是整个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大多数个人电脑都有一个或者多个诸如硬盘、CD-ROM、DVD刻录机以及早期像软驱这类存储装置。
通常情况下,这些设备都是通过IDE(集成设备电路IntegratedDeviceElectronics的英文缩写)接口与电脑相连的,IDE接口是用来连接存储设备和计算机的标准方式。其实“IDE”并不是这项接口技术的真正名称,最初人们管这种接口技术称为“ATAttachment”,即AdvancedTechnologyAttachment,也就是我们常说的ATA接口了,它最初是发展于IBM的“AdvancedTechnologyPC”。

⑥ 一个电源上有好几个ide电源线,他们有什么区别

1,你的电源可能功率小,不能负载较多的IDE设备,所以厂家只设置两个口,防止超负荷烧坏.建议换,但是一般ATX电源都会有四个IDE电源口,你的怎么只有两个!!!电脑市场里有一分二的插头卖,但愿你的电源受得了.
2,数据线,建议用80线的,上面有三个插头,一个插主板上,两个接IDE设备,注意这个东西质量好坏差别很大.可以考虑买品牌机的拆机件.
3,正确设置主从跳线,在硬盘外壳,标签,或电路板上都有标识,MASTER是主,SLAVE是从.
4,一个数据线上只能接一个主IDE和一个从IDE,可以将从盘和光驱接一个线,光驱为主,硬盘为从.(方便日后光盘启动,重装系统)
5,主板上一般都有两个IDE接口,IDE1和IDE2,装系统的盘建议插在IDE1上,一般主板有标识,或者彩色的是IDE1,黑色是IDE2.
6,BIOS设置,在BIOS里有FIRST MASTER/FIRST SLAVE和SECOND MASTER/SECOND SLAVE,其中FIRST(SECOND)指主板的IDE1和IDE2,MASTER和SLAVE指硬盘上的跳线设置.强烈建议全部设置为AUTO(自动).
安装:
断电,将IDE设备设置好跳线,固定到机箱里,留好散热空间(硬盘热量很大),插数据线,IDE1只接装系统的盘,IDE2接另一硬盘和光驱,接好IDE电源排插,检查是否碰到CPU风扇,有无挤压显卡和内存.
7,两个硬盘都能安装系统,可以正常启动,但是不建议,其实也没必要,系统文件越多,病毒存在的安乐窝也越多.

⑦ IDE接口转USB电路图

电脑城有卖IDE转USB接口的装置。大概30RMB左右。不要做了

⑧ IDE硬盘电源线有四根,谁清楚都是干什么用的

普通硬盘和光驱的电源接口为D型口,由4芯组成,其中红线所对应的+5V电压输入,黄线对应输出的是+12V电压,两条黑线为接地,5芯SATA电源线多了一组+3.3V,可以减少硬盘内部供电二次转换时带来的损耗,减少发热量,让硬盘持续供电更加稳定。

PATA电源线接口,右侧为SATA电源线接口,可完成电源线的转换。IDE电源线分红,黑蓝三色,其针脚定义可以按颜色来区分: 红色线为5V电源,黑色线为GND,黄色线为12V电源。

(8)IDE电路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不要把硬盘和光驱接在同一个IDE插槽上,否则有可能出现问题。这一点在VIA芯片组主板比较明显,在Intel芯片组上则很少出现。

2、当第二IDE接口上仅连接一个光驱,而不连接其它IDE设备时,最好将光驱设为主盘,不要设为从盘,否则系统可能会出现找不到此光驱的情况。

3、硬盘电源线必须按正确方向接入,否则会引起硬盘电路损坏。

4、硬盘跳线必须严格遵从硬盘厂商提供的模式进行主从设置。

5、一条数据线挂接两个硬盘时,必须严格按照数据线蓝色端接主板IDE口,数据线远端接主硬盘IDE口的国际标准。

⑨ IDE控制器是什么在哪里设置

把盘体与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减少了硬盘接口的电缆数目与长度,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强,硬盘制造起来变得更容易,因为厂商不需要再担心自己的硬盘是否与其它厂商生产的控制器兼容,对用户而言,硬盘安装起来也更为方便。更改IDE 控制器设置 打开“设备管理器”。 双击“IDE ATA/ATAPI 控制器”,右键单击要更改高级设置的集成设备电路 (IDE) 设备,然后单击“属性”。 在“高级设置”选项卡上进行适当的更改,然后单击“确定”。 注意To perform this procere, you must be a member of the Administrators group on the local computer, or you must have been delegated the appropriate authority. If the computer is joined to a domain, members of the Domain Admins group might be able to perform this procere. As a security best practice, consider using Run as to perform this procere. To open Device Manager, click Start, click Control Panel, double-click Administrative Tools, double-click Computer Management, and then click Device Manager. 不是所有 IDE 控制器设备都会出现“高级设置”选项卡。 如果系统已经在 IDE 通道上检测到 IDE 设备,则您将无法更改“设备类型”中的设置。这样可以防止您选择“无”来禁用 IDE 设备。

⑩ IDE是什么

IDE接口(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是电子集成驱动器,是把“硬盘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把盘体与控制器集成在一起减少硬盘接口的电缆数目与长度,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得到增强,硬盘制造起来变得更容易的技术。

因此硬盘生产厂商不需要再担心自己的硬盘是否与其它厂商生产的控制器兼容。对用户而言,硬盘安装起来也更为方便。IDE这一接口技术从诞生至今就一直在不断发展,性能也不断地提高,其拥有的价格低廉、兼容性强的特点,为其造就了其它类型硬盘无法替代的地位。

IDE硬盘和SATA硬盘有什么区别图文详解:网页链接

阅读全文

与IDE电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米家电哪些不能买 浏览:13
深圳红米手机售后维修点电话 浏览:439
格力空调保修期多久 浏览:209
智能家居宁波 浏览:732
售后维修机处理流程 浏览:541
大众汽车厂家电话是多少钱 浏览:584
三星电视保修换屏 浏览:11
深圳汽车维修多少钱一个工时 浏览:852
北京sony维修点 浏览:74
南安小米维修点 浏览:559
怎么查看自家电信账号密码 浏览:840
房屋维修期五年以哪个时间算 浏览:716
国家电网面试和心理测试怎么算分 浏览:748
一百平顶楼自己做防水多少钱 浏览:456
主板电路坏了怎么办 浏览:543
室内的防水胶怎么做 浏览:323
差分驱动电路 浏览:705
奔驰E300蹭漆维修多少钱 浏览:607
吸顶灯装个遥控器怎样接线电路图 浏览:973
集成电路AS脚 浏览: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