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0-5v电压输入转换成5-10v电压输出电路图
如果是把0-10v的交流电压信号变换为0-5v的直流电压信号,那么整流、滤波,然后进专行比例变换即可属,这其中要计算交流电压的峰值电压和二极管的正向整流压降;如果是把0-10v的交流电源电压变换为0-5v的直流电源电压,那是没有办法的,0v(或接近0v的低电压)是没法变换的,不能无中生有啊。
『贰』 求图示电路输出电压。
图示放大倍数为无穷大,所以U+=U-,虚地。
没说输入电流多大,可以认为是0,所以i1=i2。
i1=4V/4R=i2=-u0/2R
u0=-2V
『叁』 220v电路中输出为3v电压
你是干什么用的.要是接二极管,可以用3000千欧的.要其他用途,要另当别论了.不过那不是降压,它只是分压,你要是用电阻去碰220V的家有电,你肯定被电一下.
『肆』 电路板没有电压输出怎么回事
第一看看电源接入;第二看是否有元件被击穿,如电容什么的;(电源与地短了)第回三看稳压元件是答否损坏。
电路板: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PCB),又称线路板、PCB板、铝基板、高频板、超薄线路板、超薄电路板、印刷(铜刻蚀技术)电路板等。电路板主要由焊盘、过孔、安装孔、导线、元器件、接插件、填充、电气边界等组成。常见的板层结构包括单层板(Single Layer PCB)、双层板(Double Layer PCB)和多层板(Multi Layer PCB)三种。
『伍』 电路分析 求输出电压U
这是一个减法运算放大器,因输入正反相端输入电阻相等
uo=r0/r1(u2-u1).
可以用叠加定理对理想放大器进行分析
u0=-r0/r1*u1+(r0/(r0+r1))*(1+r0/r1)
=r0/r1(u2-u1)
同样的结果
『陆』 试求图各电路的输出电压值二极管
分析方法:假设二极管还不导通,然后计算出二极管正负极的电回压,再比较答;
例如此图,二极管不导通,没有电流流经电阻,因此电阻没有电压降;
则 VD1,负极电压 Vn1=0V,正极电压 Vp1=9V;
VD2,负极电压 Vn2=-9V,正极电压 Vp2=9V;
显然,Vp>Vn,所以二极管会导通,那么对于 VD1,则有 Vp1=Vn1=0V,因为 Vp2=Vp1=0V,所以对于 VD2 仍然有 Vp2>Vn2,因此 Vp2=Vn2=-9V,导致 Vn1>Vp1,VD1不会导通,只有 VD2导通,所以 Uo=Vn2=-9V;
『柒』 电路中有二极管,如何求输出电压啊
你好:
.
1,由于 D1 连接的电压为 1V ,4V 电压使 D2 处于反偏而截止,D2 回路就【不起作用】。
.
2,输出电压应该是:【1V + 二极管的压降】,硅二极管就是 1.5V 了。
『捌』 哪种电路可以得到输出 5V电压慢慢往下降
你是需要将1-4V的模拟电平转换为0-5V的电平,如果直接放大1-4V的电平,只能得到内1.25-5V,不能满足你的要求。
如果容要得到0-5V的模拟电平,这需要3个运放,分别组成减法器,放大器,加法器,另还需一路基准电压2.5V,具体实现如下:
减法器:运放的一端接2.5,一端接1-4V的传感器输出,反馈电阻和输入电阻一样,这样可得到输出为-1.5V-1.5V电平;
放大器:-1.5-1.5V输入,调整反馈电阻,放大为-2.5-2.5V输出;
加法器:将-2.5V-2.5V输出与2.5V基准电压相加,得到输出为0-5V电平。
总结:我不建议用硬件去实现,这样电路复杂,还需一路电源芯片,而且经过多路转换,信号会有一些误差出现,而软件上的修改将会很的方便。
『玖』 单电压电路 ,lm337可以输出正电压,这点是怎么做到
<p>337的负电源输出看做地,那么原来的地端就相当正了。上次已经说专过了,只是此时属的电源输出地和电源滤波地已经不是同一个地。但是在单电源里没有影响,不要用电容滤波的那个地即可。调整输出电压,实际是调整地端的电压了。</p>
<p>另外,你如果想吧可调电压范围做大,小电压下输出电流也要大,效率高,还是用DC
DC变换电路,效率很高,有个好处,就是低输出时可以得到更大的电流,78
79
317都是线性稳压IC,即输出电流=输出电流,而DC
DC就不一样,假设一个DC
DC电路的效率为80%,24V
输入只需要0.26A,即可在输出端得到5V
1A的输出,如果使用317或7805,输出端要24V
1A的输入,才能得到5V
1A的输出。</p>
<p></p>
『拾』 写出图1所示各电路的输出电压值,设二极管导通电压Ud=0.7V。(请写出详细的解答过程)
解:如图二极管D是反抄相接在电路中的,因此D所在的电路中无电流流过。
R两端电压UR=R*IR=0
(
因为R中流过的电流IR为0)
U02=2V+UR=2+0=2(伏)
D两端电压UD=2V+2V+UR=2+2+0=4(伏)(根据串联电路知识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