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单片机中键盘扫描的具体电路
单片机教材上
很容易找到。
按键
扫描
是基本内容。这样的问题讲起来很麻烦,在网上搜到很多,仔细化看看,具体到某个问题的话可以帮你解决。
㈡ 单片机按键复位电路各元件的作用
R17 C13组成止电复位电路,来刚上电时源,C13是电压为0,电源通过R17对电容充电,因此,RST引脚呈现高电平,高电平时间大于2个晶振周期,单片机复位
电容充电完毕,RST引脚呈现低电平,复位结束
按钮S22和R16组成手动复位电路 ,按下S22,电源接通R16和 R17,由于R17阻值比较大,因此RST是高电平,同时电容通过R16迅速放电,即使按钮触点断开,电源也可对C13充电,使RST高电平稳定一段时间 ,保证可靠复位。 C13容量较小时,R16可省掉,小电容短路放电不会损坏按钮触点
㈢ 矩阵键盘多键按下的单片机(51)程序及电路
加二极管可以的
要加在选通线上(如低电平选通)4选通1
这时可回以读
4
个键的状态答,循环一次
16
键的状态
都有了
最后看有
几个键按下
就可以了。加二极管
是为了4
选通线互相不干扰。
对了
不加二极管
应该
也可以的,我加二极管
是选通线
还要去驱动数码管
的选通。
㈣ 单片机按键电路通与不通的信号分别是什么
按键电路一般都会接地使用,就是按键两端,一端接地,一端接单片机IO口。按键导通的时候是低电平,不通的话是高电平。
㈤ 单片机控制按键切换电源 一个按键控制3V电源 另一个按键控制5V电源 应该怎么设计电路
你仔细的要求是什么,是当一个电源断电的时候,单片机自动响应切换呢,还是需要手工去切换呢,还有你要说明每一路电源通过的电流大小,要看用继电器合适呢,还是用PMOS当开关合适。请补充详细。
㈥ 单片机的按键启动和复位电路图
单片机的复位有上电复位和按钮手动复位两种。如图(a)所示为上电复位电回路,图(答b)所示为上电按键复位电路。
上电复位是利用电容充电来实现的,即上电瞬间RST端的电位与VCC相同,随着充电电流的减少,RST的电位逐渐下降。图(a)中的R是施密特触发器输入端的一个10KΩ下拉电阻,时间常数为10×10-6×10×103=100ms。只要VCC的上升时间不超过1ms,振荡器建立时间不超过10ms,这个时间常数足以保证完成复位操作。上电复位所需的最短时间是振荡周期建立时间加上2个机器周期时间,在这个时间内RST的电平应维持高于施密特触发器的下阈值。
上电按键复位(b)所示。当按下复位按键时,RST端产生高电平,使单片机复位。复位后,其片内各寄存器状态改变,片内RAM内容不变。
由于单片机内部的各个功能部件均受特殊功能寄存器控制,程序运行直接受程序计数器PC指挥。各寄存器复位时的状态决定了单片机内有关功能部件的初始状态。
另外,在复位有效期间(即高电平),80C51单片机的ALE引脚和引脚均为高电平,且内部RAM不受复位的影响。
图要点一下查看大图才清楚哦O(∩_∩)O
㈦ 单片机按键复位电路各元件的作用
R17
C13组成止电复位电路,刚上电时,C13是电压为0,电源通过R17对电容充电,因此,RST引脚呈现高专电平,高电平时间大于属2个晶振周期,单片机复位
电容充电完毕,RST引脚呈现低电平,复位结束
按钮S22和R16组成手动复位电路
,按下S22,电源接通R16和
R17,由于R17阻值比较大,因此RST是高电平,同时电容通过R16迅速放电,即使按钮触点断开,电源也可对C13充电,使RST高电平稳定一段时间
,保证可靠复位。
C13容量较小时,R16可省掉,小电容短路放电不会损坏按钮触点
㈧ c51单片机复位电路的工作原理
如S22复位键按下时:RST经1k电阻接VCC,获得10k电阻上所分得电压,形成高电平,进入“复位状态”
当S22复位键断开时:RST经10k电阻接地,电流降为0,电阻上的电压也将为0,RST降为低电平,开始正常工作
(8)单片机按键电路扩展阅读:
复位电路是一种用来使电路恢复到起始状态的电路设备,它的操作原理与计算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启动原理和手段有所不同。复位电路,就是利用它把电路恢复到起始状态。就像计算器的清零按钮的作用一样,以便回到原始状态,重新进行计算。
和计算器清零按钮有所不同的是,复位电路启动的手段有所不同。一是在给电路通电时马上进行复位操作;二是在必要时可以由手动操作;三是根据程序或者电路运行的需要自动地进行。复位电路都是比较简单的大都是只有电阻和电容组合就可以办到了,再复杂点就有三极管等配合程序来进行了。
单片机复位电路主要有四种类型:
(1)微分型复位电路:
(2)积分型复位电路:
(3)比较器型复位电路:
比较器型复位电路的基本原理。上电复位时,由于组成了一个RC低通网络,所以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的电压比负相端输入电压延迟一定时间.而比较器的负相端网络的时间常数远远小于正相端RC网络的时间常数。
因此在正端电压还没有超过负端电压时,比较器输出低电平,经反相器后产生高电平.复位脉冲的宽度主要取决于正常电压上升的速度.由于负端电压放电回路时间常数较大,因此对电源电压的波动不敏感.但是容易产生以下二种不利现象:
(1)电源二次开关间隔太短时,复位不可靠:
(2)当电源电压中有浪涌现象时,可能在浪涌消失后不能产生复位脉冲。
为此,将改进比较器重定电路,如图9所示.这个改进电路可以消除第一种现象,并减少第二种现象的产生.为了彻底消除这二种现象,可以利用数字逻辑的方法和比较器配合,设计的比较器重定电路。此电路稍加改进即可作为上电复位和看门狗复位电路共同复位的电路,大大提高了复位的可靠性。
㈨ 51单片机键盘电路的两种方式,各自的优缺点
独立按键优点:可以直接读取,检测占用时间较少,不受其他因素影响
缺点:占内用IO口资源较多,容每一个按键都独占一个IO口。
矩阵键盘优点:占用IO口资源较少。
缺点:必须扫描检测按键情况,程序复杂,占用时间较多。
㈩ 51单片机3键键盘电路图[只有三个按键,链接pc的]
同学你好,我来帮你,你可以使用串口啊,比如:1:给你一个从发给单片机数据后,单片机再原样发给PC的参考代码:2:将51某一个(引脚)按键0,1状态,发给PC;
1::::::::::::::
#include <REG52.H>
bit Flag;
unsigned int R_D,S_D;
unsigned char i;
void usart_init(void); ///串口初始化
void main (void) {
usart_init(void); ///串口初始化
while(1)
{
if (Flag==1)
{
SBUF = S_D; //SUBF接受/发送缓冲器(又叫串行通信特殊功能寄存器)
while(!TI);// 等特数据传送(TI发送中断标志)
TI = 0;// 清除数据传送标志
Flag=0;
}
}
}
}
void ser_int (void) interrupt 4 using 1
{
if(RI == 1) //RI接受中断标志
{
RI = 0; //清除RI接受中断标志
R_D = SBUF; //SUBF接受/发送缓冲器
S_D=R_D;///////返回PC发送
Flag=1;
}
}
void usart_init(void)///串口初始化
{
SCON = 0x50; //REN=1允许串行接受状态,串口工作模式1
TMOD|= 0x20; //定时器工作方式2
PCON|= 0x80;
TH1 = 0xF3;// //baud*2 /* 波特率4800、数据位8、停止位1。效验位无 (12M)
TL1 = 0xF3;
TR1 = 1;
ES = 1; //开串口中断
EA = 1; // 开总中断
}
2:::::::::::::
#include <REG52.H>
sbit p34=P3^4;////////定义一个按键
bit Flag=1;
unsigned int S_D;
unsigned char i;
void usart_init(void); ///串口初始化
void delay (unsigned int Z) ; //延时程序 Z倍 MS
void key_p34(void) ; /////按键检
void main (void) {
usart_init(void); ///串口初始化
key_p34(void) ; ////上电后检测一次按键的状态
if (Flag==1)//上电后发送一次按键的状态
{
SBUF =1; //SUBF接受/发送缓冲器(又叫串行通信特殊功能寄存器)
while(!TI);// 等特数据传送(TI发送中断标志)
TI = 0;// 清除数据传送标志
}
else
{
SBUF =0; //SUBF接受/发送缓冲器(又叫串行通信特殊功能寄存器)
while(!TI);// 等特数据传送(TI发送中断标志)
TI = 0;// 清除数据传送标志
}
while(1)
{
key_p34(void) ;
if (Flag==1)
{
SBUF =1; //SUBF接受/发送缓冲器(又叫串行通信特殊功能寄存器)
while(!TI);// 等特数据传送(TI发送中断标志)
TI = 0;// 清除数据传送标志
}
else
{
SBUF =0; //SUBF接受/发送缓冲器(又叫串行通信特殊功能寄存器)
while(!TI);// 等特数据传送(TI发送中断标志)
TI = 0;// 清除数据传送标志
}
}
}
void usart_init(void)///串口初始化
{
SCON = 0x50; //REN=1允许串行接受状态,串口工作模式1
TMOD|= 0x20; //定时器工作方式2
PCON|= 0x80;
TH1 = 0xF3;// //baud*2 /* 波特率4800、数据位8、停止位1。效验位无 (12M)
TL1 = 0xF3;
TR1 = 1;
ES = 1; //开串口中断
EA = 1; // 开总中断
}
void delay (unsigned int Z)//延时程序 Z倍 MS
{
unsigned int x,y;
for(x=Z;x>0;x--)
for(y=110;y>0;y--) ;
}
void key_p34(void) /////按键检测
{
if(p34==0)
{ delay(10);
if(p34==0)
{
while(!p34) ;/////等待按键松手
Flag=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