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请问晶体管的截止,放大,饱和怎么判断,详细一点谢谢
截止:三极管基极b的电压和电流不足以是三极管导通,c到e完全不导电。
2. 怎么样才能判断三极管是工作在放大区,还是饱和区还是截止区
三极管构成的放大电路,在实际应用中,除了用做放大器外(在放大区),三极管还有两种工作状态,即饱和与截止状态。
1.截止状态所谓截止,就是三极管在工作时,集电极电流始终为0。此时,集电极与发射极间电压接近电源电压。对于NPN 型硅三极管来说,当U be在0~0.5V 之间时,I b很小,无论I b怎样变化,I c都为0。
此时,三极管的内阻(Rce)很大,三极管截止。当在维修过程中,测得U be低于0.5V 或Uce接近电源电压时,就可知道三极管处在截止状态。
2.当 U be在0.5~0.7V 之间时,U be的微小变化就能引起I b的较大变化,I b随U be基本呈线性变化,从而引起I c的较大变化(I c=βI b)。
这时三极管处于放大状态,集电极与发射极间电阻(Rce)随U be可变。当在维修过程中,测得U be在0.5~0.7V 之间时,就可知道三极管处在放大状态。
3.饱和状态
当三极管的基极电流(I b)达到某一值后,三极管的基极电流无论怎样变化,集电极电流都不再增大,一直处于最大值,这时三极管就处于饱和状态。
三极管的饱和状态是以三极管集电极电流来表示的,但测量三极管的电流很不方便,可以通过测量三极管的电压U be及U ce来判断三极管是否进入饱和状态。当U be略大于0.7V 后,无论U be怎样变化,三极管的I c将不能再增大。
此时三极管内阻(Rce)很小,U ce 低于0.1V,这种状态称为饱和。三极管在饱和时的U ce 称为饱和压降。当在维修过程中测量到U be在0.7V 左右、而U ce低于0.1V 时,就可知道三极管处在饱和状态。
(2)三极管饱和导通的条件是什么呀在特定的电路中怎么判断是放大状态还是饱和导通状态扩展阅读:
放大原理
1、发射区向基区发射电子
电源Ub经过电阻Rb加在发射结上,发射结正偏,发射区的多数载流子(自由电子)不断地越过发射结进入基区,形成发射极电流Ie。同时基区多数载流子也向发射区扩散,但由于多数载流子浓度远低于发射区载流子浓度,可以不考虑这个电流,因此可以认为发射结主要是电子流。
2、基区中电子的扩散与复合
电子进入基区后,先在靠近发射结的附近密集,渐渐形成电子浓度差,在浓度差的作用下,促使电子流在基区中向集电结扩散,被集电结电场拉入集电区形成集电极电流Ic。也有很小一部分电子(因为基区很薄)与基区的空穴复合,扩散的电子流与复合电子流之比例决定了三极管的放大能力。
3、集电区收集电子
由于集电结外加反向电压很大,这个反向电压产生的电场力将阻止集电区电子向基区扩散,同时将扩散到集电结附近的电子拉入集电区从而形成集电极主电流Icn。另外集电区的少数载流子(空穴)也会产生漂移运动,流向基区形成反向饱和电流,用Icbo来表示,其数值很小,但对温度却异常敏感。
晶体三极管,是半导体基本元器件之一,具有电流放大作用,是电子电路的核心元件。三极管是在一块半导体基片上制作两个相距很近的PN结,两个PN结把正块半导体分成三部分,中间部分是基区,两侧部分是发射区和集电区,排列方式有PNP和NPN两种,
从三个区引出相应的电极,分别为基极b发射极e和集电极c。
发射区和基区之间的PN结叫发射结,集电区和基区之间的PN结叫集电结。基区很薄,而发射区较厚,杂质浓度大,PNP型三极管发射区"发射"的是空穴,其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故发射极箭头向里。
NPN型三极管发射区"发射"的是自由电子,其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故发射极箭头向外。发射极箭头向外。发射极箭头指向也是PN结在正向电压下的导通方向。硅晶体三极管和锗晶体三极管都有PNP型和NPN型两种类型。
三极管的封装形式和管脚识别
常用三极管的封装形式有金属封装和塑料封装两大类,引脚的排列方式具有一定的规律,
底视图位置放置,使三个引脚构成等腰三角形的顶点上,从左向右依次为e b c;对于中小功率塑料三极管按图使其平面朝向自己,三个引脚朝下放置,则从左到右依次为e b c。
3. 怎样判断三极管的工作状态是放大状态还是饱和状态测三个脚之间的电流还是电压有什么标准
你可测三极管基极-发射极电压来确定,这个电压是0.65-0.7V,是放大状态,0.7V以上是饱和导通状态,0.3V以下是截止状态,-0.1至-0.4V是振荡状态。这就是标准。
4. 用三极管驱动继电器时,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还是饱和状态
用9013驱动一个继电器,当控制端输入高电平时,三极管工作于饱状态。
条件是三极管的基极要得到足够的电流,三极管才能饱和导通。
如果R1、R2取值不当,三极管的基极电流太小,就会进入放大区,这时就不是处于饱和状态。继电器就不能吸合。
一般R1=1K,R2=10K就很理想。如果R1取得过大,对于低β的三极管就有可能会进入放大区。
5. 三极管的饱和导通与放大导通是怎么区分的,能控制吗
看UCE的大小,如果近似于0V则为饱和导通。而且可以控制。
6. 三极管工作在饱和区的条件是什么 工作在放大区的条件是什么
三极管工作在饱和区的条件是 发射结正偏 集电结正偏
工作在放大区的条件是什么是 发射结正偏 集电结反偏
正常放大状态之下 UCE大于发射结的导通压降 即硅管大于0.7V 锗管大于0.3V 这个电压越小 管子动态范围越小 一般都在几伏
饱和区之内 UCE是低于管子发射结导通压降的 硅管在0.3V下 锗管在0.1V下
7. 怎么判断三极管是放大状态还是饱和状态
βIb<Icmax,三极管就是处于放大状态。
βIb=Icmax,三极管就是处于临界的刚刚饱和的状态。
βIb>Icmax,三极管就是已经处于饱和的状态。
βIb>>Icmax,三极管就是已经处于深度饱和的状态。
8. 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饱和区、截止区的外部条件是什么
截止状态
当加在三极管发射结的电压小于PN结的导通电压,基极电流为零,集电极电流和发射极电流都为零,三极管这时失去了电流放大作用,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相当于开关的断开状态,我们称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
放大状态
当加在三极管发射结的电压大于PN结的导通电压,并处于某一恰当的值时,三极管的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这时基极电流对集电极电流起着控制作用,使三极管具有电流放大作用,其电流放大倍数β=ΔIc/ΔIb,这时三极管处放大状态。
饱和导通
当加在三极管发射结的电压大于PN结的导通电压,并当基极电流增大到一定程度时,集电极电流不再随着基极电流的增大而增大,而是处于某一定值附近不怎么变化,这时三极管失去电流放大作用,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很小,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相当于开关的导通状态。三极管的这种状态我们称之为饱和导通状态。
(8)三极管饱和导通的条件是什么呀在特定的电路中怎么判断是放大状态还是饱和导通状态扩展阅读:
放大电路:
一、基本结构
基本放大电路是放大电路中最基本的结构,是构成复杂放大电路的基本单元。它利用双极型半导体三极管输入电流控制输出电流的特性,或场效应半导体三极管输入电压控制输出电流的特性,实现信号的放大。本章基本放大电路的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电子技术的重要基础。
基本放大电路一般是指由一个三极管或场效应管组成的放大电路。从电路的角度来看,可以将基本放大电路看成一个双端口网络。放大的作用体现在如下方面:
1.放大电路主要利用三极管或场效应管的控制作用放大微弱信号,输出信号在电压或电流的幅度上得到了放大,输出信号的能量得到了加强。
2.输出信号的能量实际上是由直流电源提供的,只是经过三极管的控制,使之转换成信号能量,提供给负载。
二、电路组成
共射组态基本放大电路是输入信号加在基极和发射极之间,耦合电容器C1和Ce视为对交流信号短路。输出信号从集电极对地取出,经耦合电容器C2隔除直流量,仅将交流信号加到负载电阻RL之上。放大电路的共射组态实际上是指放大电路中的三极管是共射组态。
在输入信号为零时,直流电源通过各偏置电阻为三极管提供直流的基极电流和直流集电极电流,并在三极管的三个极间形成一定的直流电压。由于耦合电容的隔直流作用,直流电压无法到达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
当输入交流信号通过耦合电容C1和Ce加在三极管的发射结上时,发射结上的电压变成交、直流的叠加。放大电路中信号的情况比较复杂,各信号的符号规定如下:由于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ic要比ib大几十倍,一般来说,只要电路参数设置合适,输出电压可以比输入电压高许多倍。
uCE中的交流量 有一部分经过耦合电容到达负载电阻,形成输出电压。完成电路的放大作用。
由此可见,放大电路中三极管集电极的直流信号不随输入信号而改变,而交流信号随输入信号发生变化。在放大过程中,集电极交流信号是叠加在直流信号上的,经过耦合电容,从输出端提取的只是交流信号。因此,在分析放大电路时,可以采用将交、直流信号分开的办法,可以分成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来分析。
三、组成原则:
1.保证放大电路的核心器件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即有合适的偏置。也就是说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2.输入回路的设置应当使输入信号耦合到三极管的输入电极,形成变化的基极电流,从而产生三极管的电流控制关系,变成集电极电流的变化。
3.输出回路的设置应该保证将三极管放大以后的电流信号转变成负载需要的电量形式(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
9. 三极管的三种工作状态,截止,放大和饱和导通,问题主要问放大和饱和导通
看看你的问题:
三极管放大的条件是发射结正偏,集电极反偏,那么是否可以说是放大的时候Vbe>0.7V,Vbc<0.3V,即电压c>b>e。那三极管导通后,Vc的电压就会施加在集电极串联电阻和三极管的ce极之间。管压降只有大约0.1V,那么一导通,Vce就基本上加在电阻上了。这时,三极管c 端的电压就低于b 端的电压,集电极也正偏了。
图中右图PWM1为5V时,三极管Q1导通,A点的电压近似是电源电压5V-0.1V=4.9V(不是4.3V,多余的电压加在基极电阻R1上了),B点的电压4.9V-0.7V=4.2V(如果Q2导通的话,但是它不会饱和,所以,Q2的管压降不是0.1V,需要看射极的负载情况),仅此而已。
10. 三极管导通指的是放大状态还是饱和状态
除了截止状态状态,其余都是导通状态,包括放大状态和饱和状态,要强调饱和必须说是“饱和导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