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电桥等效电阻怎么求
如附图所示,设E点的电压为0V,当在A点加aV的电压时,M点和N点的电压将分别为xV和yV。
为叙述方便,以I1、I2、I3、I4、I5分别表示流过电阻R1、R2、R3、R4、R5的电流大小。根据总、支路电流关系:I1=I2+I5、I3=I4+I5,可以列出两个等式:
(a-x)/1=x/2+(x-y)/5........(1)
(a-y)/3=y/4+(y-x)/5........(2)
解(1)和(2)联立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得
x=102/155*a
y=92/155*a
这正是M点和N点的电压及分压关系。进而可求得电流
I1=(a-x)/1=53/155*a
I2=(a-y)/3=21/155*a
所以总电流
I=I1+I2=74/155*a
可得总的等效电阻
R=a/I=155/74=2.0946(Ω)
⑵ 桥式电路等效电路
知道你说的是这个意思:A-<|>-B
AB两点间电阻可以只用一个等于R的电阻代替。
原理,看样子说了你也不明白,相信我没错
⑶ 高中物理,电桥,等效电阻。求学霸。
电流为I1,。
因为若将电流反向,大小是不会变化的,一反向的话,情况就和题设一样了啊。
⑷ 惠斯通电桥怎么化成等效电路
电桥不平衡不能化简;
电桥平衡,可以拆桥成为并联电路,也可以用导线短路桥成为串联电路,二者效果一样。
⑸ 画出等效电路图并详解
因为这是一个对称的桥式电路,左、右两个支路中 1Ω 与 2Ω 连接处的电位是时时相等。也就是说,下面的 2Ω 支路两端的电压差始终为 0,永远不会有电流流过,就像不存在一样。
所以,最下面的 2Ω支路可以忽略。
那么,就只剩下 左、中、右 三个支路连接在 两个端点 a、b 之间。因此,等效电阻 = 1Ω//3Ω//3Ω = 3Ω/5 = 0.6Ω
⑹ 桥式电路等效电阻
把那跟侧线移到中间,你就会发现ab之间的电阻就是(R1和R2并联)串(R3和R4并联)。
⑺ 电桥等效电阻如何求
设E点的电压为0V,当在A点加aV的电压时,蚂蚁呀嘿嘿呀点和N点的电压将分别为xV和yV,为叙述方便,以I1、I2、I3、I4、I5分别表示流过电阻R1、R2、R3、R4、R5的电流大小。根据总、支路电流关系:I1=I2+I5、I3=I4+I5,可以列出两个等式:
(a-x)/1=x/2+(x-y)/5 (1)
(a-y)/3=y/4+(y-x)/5 (2)
解(1)和(2)联立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得x=102/155*a;y=92/155*a
这正是M点和N点的电压及分压关系,进而可求得电流I1=(a-x)/1=53/155*a;I2=(a-y)/3=21/155*a
所以总电流I=I1+I2=74/155*a
可得总的等效电阻R=a/I=155/74=2.0946(Ω)
(7)电桥等效电路扩展阅读:
当调节R1、R2、R3、R4和Rs使桥路中无电流(即灵敏电流计G的指针不偏转)时,将有下列平衡条件成立:R1R2=R3R4和Rx=R1R2Rs。Rx的计算式与R无关,从而可减小接线电阻和接触电阻所产生的误差。
用一个电阻代替串联电路中几个电阻,比如一个串联电路中有2个电阻,可以用另一个电阻来代替它们。
首先把这两个电阻串联起来,然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移动到适当的地方就可以,然后记录下这时的电压与电流,分别假设为U和I。
然后就另外把电阻箱接入电路中,滑动变阻器不要移动,保持原样,调整变阻器的阻值,使得电压和电流为I和U。
将一个复杂的电路,通过电阻等效、电容等效,电源等效等方法,化简成具有与原电路功能相同的简单电路。
⑻ 惠斯通电桥平衡时等效电路怎么画
中间桥路无电流 所以桥路既可以作为短路 也可以作为开路
当对角电阻乘积相等时 平衡
⑼ 桥接等效电路
你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生?
其实这两个问题,都是可以“等于”的.第一个问题,如果你的两个桥接点是等势点,结果使电阻不变,比如说惠斯通电桥……
而第二个问题,最简单的,AC 之间有两个电阻 r1 r2,r1 r2 中间用导线和 B 相连,明显 Rab = r1,Rbc = r2,Rac = r1 + r2 = Rab + Rbc
第一个问题,你这个“桥接”,是用导线桥接,还是用一个电阻?
如果是前者,那就是:r1+r3 并联 r2+r4,结果大于 (r1并r2) 串 (r3并r4),通分、化简,最后是
(r1r4)(r1r4) + (r2r3)(r2r3) >= 2(r1r2r3r4)
显然,当 r1r4 = r2r3 时(也就是 r1/r3 = r2/r4 电桥平衡)取等号,否则原电阻肯定大
如果是用一个电阻(或者电阻等效电路) r5 来桥接,就复杂一些.我们可以保持总电流不变,看看前后总电压变化:
未桥接时,两支路电流分别为 I1,I2,有
U = I1(r1+r3) = I2(r2+r4)
I2 = I1(r1+r3)/(r2+r4)
桥接后我们保持总电流不变,可以看作 I1 流经 r1->r3,I2 流经 r2->r4,再加上:r1->r5->r2 环中有电流 i1,r3->r5->r4 环中有电流 i2
这两个环路电压为零:
i1(r1+r2+r5) + i2r5 = I2r2 - I1r1
i1r5 + i2(r3+r4+r5) = I1r3 - I2r4
令:A=r1+r2+r5,B=r5,C=r5,D=r3+r4+r5,M=I2r2-I1r1,N=I1r3-I2r4,解得:
i1 = (MD-NB)/(AD-BC)
i2 = (NA-MC)/(AD-BC)
而电路两端总电压为:
U' = I1r1 + i1r1 + I1r3 - i2r3 = U + i1r1 - i2r3
显然,当且仅当 i2r3 >= i1r1,有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