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电路三要素法解答过程。 谢谢大家
1)稳态时,电压源Us不起作用;
t=0 前,Uab = Is*R3,Uc(0) = Us+Uba = Us - Uab;
t=∞ 后,Uab = R3*Is*R1/(R1+R2+R3),Uc(∞) =Us+Uba = Us - Uab;
τ=(R1+R2)//R3;
代入全响应公式,得 Uc(t);
2)Is = i(t) + i' = i(t) +Uca/R2 ;
i(t) *R1 = Uca+Uab = Uca + Us - Uc(t);
解方程即可
2. 一阶电路三要素法
I' = I'' + IL + I2;
U = I2*R4 = R2*I'' ;
Us = R1*I' + U;
好了,自己去完成吧;
3. 电路 用三要素法求
电流的通路叫做电路。电路必须是封闭的,即电荷从电源的正极流出,必须能回到电源的负极才能形成电流,因此电路又称电回路。电源、负载和连接它们之间构成回路的导线,是任何一个电路必不可少的要素。
4. 电路分析三要素法
t=0 时,IL(0) = -Is = -2A(注意图示IL和电流源方向)
t=∞ 时,因为电感电阻=0,所以把R2给短路了,所以电内压源只通过R1给电感供电,容再加上电流源的供电,则
IL(∞) = Us/R1 - Is = 3A
τ = L/(R1//R2)=4
代入全响应公式即可
5. 求解此题,电路三要素法
三要素你是哪个不会?
初始值10v
稳态值8v
时间常数等于RC,R是6Ω
6. 解释一阶电路三要素法中的三要素
三要素公式为:u1-u2*e^(-t/rc)
u1稳定状态t趋向无穷
u1-u2初始状态t=0
rc时间常数
在一个电路简化后(如电阻的串并联,电容的串并联,电感的串并联化为一个元件),只含有一个电容或电感元件(电阻无所谓)的电路叫一阶电路。主要是因为这样的电路的Laplace等效方程中是一个一阶的方程。
(6)电路三摘法扩展阅读:
1.任意激励下一阶电路的通解一阶电路,a.b之间为电容或电感元件,激励Q(t)为任意时间函数,求一阶电路全响应一阶电路的微分方程和初始条件为:
df(t)dt+p(t)f(t)=?(t)
(1) f(0+)=u0其中p(t)=1τ,
用“常数变易法”求解。
令f(t)=u(t)e-∫p(t)dt,代入方程得
u(t)=∫(t)e∫p(t)dtdt+c1f(t)=c1e-∫p(t)dt+e-∫p(t)dt
∫(t)e∫p(t)dtdt=fh(t)+fp(t)
(2)常数由初始条件决定.其中fh(t)、fp(t)分别为暂态分量和稳态分量。
2.三要素公式通用形式用p(t)=1τ和初始条件f(0+)代入(2)式有c1=f(0+)-fp(0+)f(t)=fp(t)+[f(0+)-fp(0+)]e-1
上式中每一项都有确定的数学意义和物理意义.fp(t)=e-1τ∫(t)e1τdt在数学上表示方程的特解,即t~∞时的f(t),所以,在物理上fp(t)表示一个物理量的稳态。(随t作稳定变化)。
fh(t)=c1e-1τ在数学上表示对应齐次方程的通解,是一个随时间作指数衰减的量,当时t~∞,fh(t)~0,在物理上表示一个暂态,一个过渡过程。
c1=f(0+)-fp(0+),其中fp(0+)表示稳态解在t=0时的值.τ=RC(或L/R),表示f(t)衰减的快慢程度,由元件参数决定.
参考资料:网络-一阶电路
7. 电路的三要素法
通常称时间常数,响应的初始值和稳态值为一阶电路的三要素,确定出三要素并求得响应的方法称为三要素法。
三要素法计算公式
计算方法
用三要素法计算含一个电容或一个电感的直流激励一阶电路响应的一般步骤是:
1.
初始值f
(0+)的计算
(1)
根据t<0的电路,计算出t=0-时刻的电容电压uC(0-)或电感电流iL(0-)。
(2)
根据电容电压和电感电流连续性,即:
uC(0+)=uC(0-)和iL(0+)=iL(0-)
确定电容电压或电感电流初始值。
(3)
假如还要计算其它非状态变量的初始值,可以从用数值为uC(0+)的电压源替代电容或用数值为iL(0+)的电流源替代电感后所得到的电阻电路中计算出来。
2.
稳态值f
(∞)的计算
根据t>0的电路,将电容用开路代替或电感用短路代替,得到一个直流电阻电路,再从此电路中计算出稳态值f
(∞)。
3.
时间常数t
的计算
先计算与电容或电感连接的线性电阻单口网络的输出电阻Ro,然后用以下公式t
=RoC或t
=L/Ro计算出时间常数。
4.
将f
(0+),f
(∞)和t
代入下式得到响应的一般表达式和画出图8-20那样的波形曲线。
8. 电路三要素法,求解此题
电路的三要素法见下图:
9. 利用电路三要素法怎么求解
要素法计算含一个电容或一个电感的直流激励一阶电路响应的一般步骤是:
1.初始值f (0+)的计算
(1) 根据t0的电路,将电容用开路代替或电感用短路代替,得到一个直流电阻电路,再从此电路中计算出稳态值f (∞).
10. 电路上所说的串联和并联有什么区别
一、串联电路
把用电器各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接入电路就组成了串联电路。我们常见的装饰用的“满天星”小彩灯,常常就是串联的。串联电路有以下一些特点:
⑴电路连接特点:串联的整个电路是一个回路,各用电器依次相连,没有“分支点”。
⑵用电器工作特点:各用电器相互影响,电路中一个用电器不工作,其余的用电器就无法工作。
⑶开关控制特点:串联电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开关位置变了,对电路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即串联电路中开关的控制作用与其在电路中的位置无关。
二、并联电路
把用电器各元件并列连接在电路的两点间,就组成了并联电路。家庭中的电灯、电风扇、电冰箱、电视机等用电器都是并联在电路中的。并联电路有以下特点:
⑴电路连接特点:并联电路由干路和若干条支路组成,有“分支点”。每条支路各自和干路形成回路,有几条支路,就有几个回路。
⑵用电器工作特点:并联电路中,一条支路中的用电器若不工作,其他支路的用电器仍能工作。
⑶开关控制特点: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的作用与支路开关的作用不同。干路开关起着总开关的作用,控制整个电路。而支路开关只控制它所在的那条支路。
三、识别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方法
⑴路径法: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沿开关、用电器等元件“走”回电源负极的路径中,若只有一条通路即为串联电路,如果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即为并联电路。
⑵拆除法:若拆除一个用电器,另一用电器也不工作,说明这两个用电器是串联的;如果另一用电器仍然工作,说明这两个用电器是并联的。
⑶支点法:只要电路中没有出现分支点的,用电器肯定是串联的。若出现分支点,用电器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的。这还要用上面的两个方法进一步加以判别。例如:在图1中,只闭合开关S1时,电流通过灯L1、L2、L3,它们是串联的。当S1、S2闭合时,电流只通过灯L3。当S1、S3闭合时,电流只通过灯L1。当S1、S2、S3都闭合时,电流通过灯L1、L2、L3,它们是并联的。看,通过开关的通断,也能够改变电路的连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