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电路分析 求u2
你图里的电压源没有标明极性,我就按上正下负算了,结果是u2=1.5V,详细过程请看图。
Ⅱ 在R,C串联电路中,已知R=Xc,电源电压为U,则电路中的无功功率为U平方除以2Xc,请问这是如何求出来的
在串联交流电路中,以电流I为参考向量,则电阻上电压与电流同相,而电容上电压相位滞后90度,因R=Xc,则功率因数角为45度,tanφ=1,
无功功率Q=(Usin45°)*I=Usin45°*(Ucos45°/xc)=U*U*(√2/2)^2/XC=U^2/(2XC),
电流与R同相,故I=Ucos45°/xc。
Ⅲ 画出电路图 U。=3U1+4U2
图" class="illustration_alink"> 一、u一单独作用其电压源短接则左侧进行电阻串并联变换:R+R=二R二R∥二R=R......直至u二位置二R串联二R 再串联u一所u'=u一/二;图一 二、u二单独作用剩余电压源短路图二电路总电阻:二R+(二R∥三R)=一陆R/5电源电流I=u二/(一陆R/5)=5u二/(一陆R)路端电压:u二-二R×(5u二/一陆R)=三u二/吧R串联二R支路电流:(三u二/吧)/(三R)=u二/(吧R)所u"=[u二/(吧R)]×二R=u二/四 三、u三单独作用图三计算同:u"'=u三/吧 四、u四单独作用图四计算相同:u""=u四/一陆 根据叠加定理题目所示结u=u'+u"+u"'+u"" 再简单点:一、u一单独作用原计算 二、u二单独作用(图二):首先u二电压源串联二R电阻等效u二/(二R)电流源、并联二R电阻; 二R电阻与右边二R电阻并联等效R; u二/(二R)电流源并联电阻R等效u二/二电压源、串联R电阻;R与横线R串联等效二R电阻; 电路简化:u二/二电压源串联两二R电阻所右面二R电阻电压u"=(u二/二)/二=u二/四 三、同二、先电压源u三等效u三/(二R)电流源、并联二R电阻; 左边两二R等效电阻R;电流源u三/(二R)并联R等效电压源u三/二、串联R; R与横线R串联等效二R; u三/二串联二R再等效(u三/二)/(二R)=u三/(四R)电流源、并联二R电阻; 二R再与右边二R并联等效R.............化简u"'=u三/吧 四、u四单独作用图四利用三、电源等效变换终化简:u""=u四/一陆 比面要简单些电路等效变换比
Ⅳ 是否有P等于U的平方除以I这个公式
i平方乘以r是计算电阻r的发热功率,u平方除以r也一样;i乘以u是计算某电路功率的万能公式;当电路不是纯发热电路,那么电压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等效电阻r两边的电压,一部分是加在电机(将电能转化为其他能力的机械)上的电压
Ⅳ 串联电路中p总=u平方/(r1+r2) 可以这么算么
可以的,串联电路总电阻为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理论上这个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Ⅵ 图像为什么是抛物线P=UI=I平方R=U平方/R这三个公式在电路中用法区别
先算出电流,u/R总,乘R1的平方,就可得到,这个不是个抛物线函数。p=Ui适用任何电器,其他两个适用于纯电阻,电能转化为热能,但是电机这些电能转化为机械能,U/I就不等于R了。
Ⅶ U的平方除以P=R这个是在所有的电路中都可以使用吗
P = U * I = U^2 / R = I^2 * R ,这些公式只是通过欧姆定律 U = I * R 变换出来的,可以根据电路的参数选用合适的公式。
由于串联电路电流相等,用 P = I^2 *R 方便些;并联电路电压相等,用U^2 / R 容易些。
Ⅷ 电路原理相量图法解题 如何得出U^2=U1^2+(u3-u2)^2
写出U1、U2、U3的相量表达式:
在直角三角形AOB,AO²=OB²﹢BA²,这三条边的长度分别等于U、U1和U2﹣U3的大小。
由此得到所求的表达式。
Ⅸ 在纯电阻电路中,W=Q=U平方/R t,那么,在非纯电阻电路中,u与Q又存在着什么关系
在非纯电阻电路中,U与Q没有直接的关系。Q仍要通过焦耳定律计算,即通过电流计算。因为非纯电阻电路中不仅有热损耗,电能还转化成别的能量形式,例如机械能。
Ⅹ 电路分析u是多少
解:电流源的外电路由两个并联支路构成:(3+6)∥(10+8),而电压U等于3Ω电阻电压(上正下负)+10Ω电阻电压(上正下负)。
电流源的端电压为:3×(3+6)∥(10+8)=3×6=18(V)右正左负。
3Ω电阻电压为:U1=-18×3/(3+6)=-18×3/9=-6(V),上正下负;
10Ω电阻电压为:U2=18×10/(10+8)=10(V),上正下负。
所以:U=U1+U2=-6+10=4(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