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触发器和逻辑门怎么接成6分频
先做一个3分频电路,而后用2分频电路,出来的就是1:1的6分频了。
2. 7分频的电路 要那种门电路图 Verilog语言的看不太懂,电路图的那种 就是D触发器的那种
用一个计数器比如74161,从0000计数到0110就能完成7分频。基于D触发器的161内部结构图比较好找,搜一下就OK。
3. 数字电路中十分频器的工作原理
其实就是时钟信抄号每翻转十次,分频电路翻转一次。这个用加法器就能实现了。
时钟接到加法器的时钟信号上,原始时钟信号每翻转一次,加法器计数一次,加法器计数到10(10还是5.。。记不清。。。反正就是倍频。。。。),你让输出信号翻转就可以了,这样输出信号就是10分频。
所以只要一个加法器,和一个检测电路,每当检测到加法器输出为10的时候,让D触发器翻转一次就可以了,同时让加法器清零。再计满十次再翻转。
至于检测电路就简单啦,10嘛,就是1010啦,一个与门结第二位和最高位。
4. 分析这个分频电路的分频原理,怎么实现30分频的
如果分频系数恰好是2的N次方,比如2、4、8、16,只要用D触发器或计数器就可以完成分内频,只要分频系数不是2的N次方,容那就一定要用到计数器和与门(或与非门),比如30分频可以用计数器的输出端作为与门(或与非门)的输入来实现30分频,把计数输出的第2、3、4、5脚作为四输入与门的输入信号,当计数器计数到30个脉冲时,计数输出的第2、3、4、5脚输出高电平(1),因此与门也输出高电平(1),再把这个与门的输出作为计数器的清零信号,这样每计数到30个脉冲与门就输出一次高电平(1),就完成了30分频,如果计数器的位数不够(比如74LS161是四位二进制计数器,最多只能计数到16个脉冲),那就用多个计数器级联使用,如上边题目中电路图。
5. 分频是什么意思,请知道的详细说一下。
"分频"是说通过分频电路,将输入信号的频率进行降低后再输出.经过处理后,输出的信号频率如果是输入信号频率的1/2,叫2分频率;1/3,叫3分频;1/n,叫n分频;分频电路一般可以用数字电路来完成.2-4分频电路,可以用D或者JK触发器来实现.比如2分频原理就是让输入信号有两个脉冲时,输出端才出现一个脉冲,那么假如说输入信号为1000Hz,也就是输入信号每秒种有1000个脉冲,按照上面的原理,每2个输入脉冲才产生一个输出脉冲,那么输出信号就是500Hz,输出信号频率就变成了输入信号的1/2.
如果要实现任意进制的分频,简单而且实用的电路是采用计数器电路.集成计数器芯片有74系列的74ls190、74ls191、74ls192等,以及40系列的CD4029等.实现n进制分频的原理是这样的:假如一个二进制计数器,如果计数到了5,那么4个输出端从高位到低位的状态是0101,按照8421码,这个输出就是5,我们可以将这4个输出端从高位到低位的第2、4个输出端的信号接到一个与门的输入端,按照与门的工作特性,只有当两个输入都为1时,输出才为1,而计数器计数到5时,也就是说计数的输入端信号有5个脉冲时,计数的输出端从高位到低位的第2、4个输出端的信号正好都为1,与门才输出1,除此之外的任何情况,与门的两个输入端都不可能同时为1,这就实现了5分频.
与"分频"概念对应的还有"倍频".倍频就是使输出端信号频率为输入端信号频率的倍数,实现输出频率为输入频率2、3、4、n倍的电路,分别叫2倍频、3倍频、4倍频、n倍频电路.
至于现实中电脑术语里提到的"分频"和"倍频",那是说的是CPU与总线、外设之间工作频率的关系.为什么会有分频、倍频这个说法,按照标准微机原理教科书的说法是,CPU的工作频率可以很高,但是有些外部设备如硬盘、软盘,按照现在技术手段,把他们的工作频率设计成到达CPU的工作频率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CPU的工作频率永远是高于外部设备的,为了协调CPU与外部设备的工作时序,就只有进行"分频"、"倍频"处理.请参考"http://..com/question/12693033.html?si=1"
__原先并没有倍频概念,CPU的主频和系统总线的速度是一样的,但CPU的速度越来越快,倍频技术也就应允而生。它可使系统总线工作在相对较低的频率上,而CPU速度可以通过倍频来无限提升。那么CPU主频的计算方式变为:主频 = 外频 x 倍频。也就是倍频是指CPU和系统总线之间相差的倍数,当外频不变时,提高倍频,CPU主频也就越高。
主频也叫时钟频率,单位是MHz,用来表示CPU的运算速度。CPU的工作频率(主频)包括两部分:外频与倍频,两者的乘积就是主频。倍频的全称为倍频系数。CPU的主频与外频之间存在着一个比值关系,这个比值就是倍频系数,简称倍频。倍频可以从1.5一直到23以至更高,以0.5为一个间隔单位。外频与倍频相乘就是主频,所以其中任何一项提高都可以使CPU的主频上升。由于主频并不直接代表运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主频较高的CPU实际运算速度较低的现象。因此主频仅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
6. 4分频器门电路图
如果要用门电路自己搭4分频器,那么用四个D触发器串联即可。器件可以选用74175(四D触发器),74174(六D触发器),74374、74574(八D触发器),电路如下图——
7. 三种分频电路各有什么特点
回想一下吧,好久没碰数字电路了.
最简单的用d触发器,因为一个d触发器相当于2分频回,连5个就是答10分频电路了.
还有专门的74ls90就是十分频计数器,74ls161印象中好象是模16计数器,可以经过初始的同步或异步置数用作10分频电路.
8. 74LS74 2分频的原理 详细说明
74LS74是一个D触发器,触发器具有两个稳定状态,即"0"和"1",在一定的外界信号作用下,可以从一个稳定状态翻转到另一个稳定状态。
分频用同一个时钟信号通过一定的电路结构转变成不同频率的时钟信号。而二分频就是通过有分频作用的电路结构,在时钟每触发2个周期时,电路输出1个周期信号。
(8)门电路分频扩展阅读
D触发器工作过程如下:
1、CP=0时,与非门G3和G4封锁,其输出Q3=Q4=1,触发器的状态不变。同时,由于Q3至Q5和Q4至Q6的反馈信号将这两个门打开,因此可接收输入信号D,Q5=D,Q6=Q5非=D非。
2、当CP由0变1时触发器翻转。这时G3和G4打开,它们的输入Q3和Q4的状态由G5和G6的输出状态决定。Q3=Q5非=D非,Q4=Q6非=D。由基本RS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可知,Q=Q3非=D。
3、触发器翻转后,在CP=1时输入信号被封锁。这是因为G3和G4打开后,它们的输出Q3和Q4的状态是互补的,即必定有一个是0,若Q3为0,则经G3输出至G5输入的反馈线将G5封锁,即封锁了D通往基本RS触发器的路径;
该反馈线起到了使触发器维持在1状态和阻止触发器变为0状态的作用,故该反馈线称为置1维持线,置0阻塞线。Q4为0时,将G3和G6封锁,D端通往基本RS触发器的路径也被封锁。Q4输出端至G6反馈线起到使触发器维持在0状态的作用,称作置0维持线;
Q4输出至G3输入的反馈线起到阻止触发器置1的作用,称为置1阻塞线。因此,该触发器常称为维持-阻塞触发器。
9. 电路中 分频和倍频的原理
就是把一个频率降低几倍或升高几倍
有很多种电路可以实现
可用计数器分频,用锁相环分频或倍频
可把信号整成方波,用滤波器提出倍频信号
10. 分频电路原理
1)从三极管构成电路看,因为存在发射极电阻,所以判断三极管不工作在非线性区(饱和区、截内止区容),而是工作在线性区,就是对 Uo的交流分量进行放大,然后通过变压器分离出交流分量,并整流滤波得到一个可方便测量的直流电压;
那么要满足三极管工作在线性区的条件就是基极的静态工作点电压 Ubq,这个电压是Uo的直流分量通过电阻Rb1、Rb2分压所得;粗略计算就是
Uo(的直流分量)=Ubq*(Rb1+Rb2)/Rb1;
2)方波1经光耦和变压器的隔离与放大,然后整流滤波得到 Uo,显然通过参数设置可使得 Uo的大小与方波1的宽度或周期成正比,这样的一个电压实际上就是相当于在一个直流电压上叠加了一个小小的交流电信号,如同稳压源输出端上的纹波,后级电路就是要放大并提取这个纹波信号以显示;
因此,1)没你题目说的什么分频作用;2)两个方波信号没有直接的逻辑运算关系,即不存在与或非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