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关于《自动控制原理》开环传函 、闭环传函 和 特征方程的关系问题
一般传涵是开环的,闭环传函可以通过开环求出来 特征方程是闭环的分母 以负反馈系统为例 闭环=开环/(1+开环)。特征方程是闭环传递函数分母为零的方程。如果告诉你开环传函,需先求出闭环传函。
若某负反馈闭环系统的开环传函为G(s),则其闭环传函为Φ(s)=G(s)/[1+G(s)],必须将该闭环传函的分式形式进行整理和化简(化简到不能再化简),令化简后的闭环传函的分母为零,从而得到一个方程,该方程即特征方程,该特征方程的解即特征方程的根,也叫闭环传函的极点。
(1)电路图求传函扩展阅读:
开环传递函数是有关系统传递函数的一个概念,自动控制系统中一般而言它有两种解释。
第一种描述的是开环系统(没有反馈的系统)的动态特性。它是开环系统中系统输出的拉氏变换与系统输入的拉氏变换之比,即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C(s)/R(s)。
第二种是在闭环系统中: 如下图(反馈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所示,假设系统单输入R(s)、单输出C(s),前向通道传递函数G1(s)G2(s),反馈(反向通道)为负反馈H(s):
那么“人为”断开系统的主反馈通路,将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与反馈通路传递函数相乘,即得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那么开环传递函数相当于B(s)/R(s),即为H(s)G1(s)G2(s),前面所说的“断开”就是指断开反馈信号进入的节点 (反馈通道的输出端)。
㈡ 关于开环传函与闭环传函问题
用原理性误差,e(t)=r(t)-c(t)
Ess=s[R(s)-C(s)]s丨s=0
㈢ 自动控制原理中,怎么求带扰动系统的传递函数
线性系统满足叠加原理,两个输入分别计算,加起来就是输出。
传递函数的形式是C=G1*R+G2*N。
对输入、扰动要分别分析,两个特征方程。
㈣ 自动控制原理传递函数问题。求解惑。
看答案第一问求的是G1,第二问?写错了,又不是什么难题,要相信自己。
写答案的这个人太不认真,拉式反变换应该是输出C(s)=...,他写成G(s)。
错误太多就别相信答案了,现在都这样
㈤ 求如图RC网络的传递函数。。急
在电路的复频域模型中,电容C经拉氏变换后成为1/Cs,R经拉氏变换仍然为R
不妨先求电容C1两端的电压(底下的线为参考零电位)。
C1及与其并联的(R2串C2)支路,其等效阻抗为R'=(1/C1s)//(R2+1/C2s),这个阻抗与电阻R1对输入电压Ui分压,故C1两端电压U'=Ui*R'/(R1+R')。
C1两端的电压U',同时也是支路R2串C2的电压,输出电压Uo是C2对R2分配电压U'的值。
即:Uo=U'*(1/C2s)/(R2+1/C2s)。
故综上所述,Uo/Ui=[(1/C2s)/(R2+1/C2s)]*R'/(R1+R') 。
式中R'=1/(C1s)*(R2+1/(C2s))/(1/C1s+R2+1/C2s)=(C2sR2+1)/(C2s+C1s+C1C2s^2*R2)。
最终化简得:
G(s)=Uo/Ui=1/(C1C2R1R2s^2+(C1R1+C2R2+C2R1)s+1)。
与楼上对比,多了一个交叉项C2R1s,这即是由负载效应产生的。
㈥ 自动控制原理由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求闭环传递函数,闭环传函怎么求
有个闭环传递函数的标准公式,和他的单位阶跃响应函数的公式,通过和这个公司进行对比,可以得到问题中的各个参数的表达式
㈦ 自动控制原理,求运算放大器构成的网络的传递函数,要用运算形式求传函,b和c图,大神赐教
这个问题不难,就是虚短虚断下的电压电流方程。如下图示:
这里的Z1和Z2分别为运算放专大器的前端属和后端等效电阻(权且不问这么说合不合理,能理解就行),拿c题来说,即Z1=[R1/(C1*S)]/[R1+1/(C1*S)],Z2=R2+1/(C2*S),带入即可得到结果。剩下的搂主自练~~
㈧ 自控题,由伯德图求开环传函,b和c,求详细过程(最好能在原图上标下辅助线)
就是求k。
斜率-40,一点2.8、0,写出直线方程,求出w=2的值,写出积分环节的方程,代入w=1的值为20lgk,求出k。
c没有一个幅值是求不出来的。
如果wc是0.5、2的中点,lgwc=(lg0.5+lg2)/2,求出wc=1;
第二段的幅值是20lgk-40lgw+20lgw/0.5,代入wc=1求出k。
其实概念搞清楚点,比高中简单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