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維修問題 > 如何對文物進行保養維修

如何對文物進行保養維修

發布時間:2022-08-24 03:36:55

① 文物如何保養

這要看你的文物是什麼質地的,青銅,紙質,石質等等,每種質地文物保養方式都不一樣。其實最好的保養方式就是改善文物的存儲環境,因為光照輻射及空氣污染都會對文物有損傷。

② 如何保護歷史文物

(1)不可過度開發,文物遺跡所承受的參觀能力是一定的,超過了這個能力,文物肯定會有所損毀,這種損毀可能是微小的,、不易察覺的,但等到你發現它的時候,恐怕已失去了補救的可能。
(2)在維修擴建文物古跡時,應保持它的原汁原貌,不可輕易加入現代的元素,最好是能做到「修舊如舊」,雷鋒塔前修了自動扶梯,我個人覺得就破毀了整個雷鋒塔址的味道,修建者當初也許是好意,但結果令人不敢苟同。
(3)保護文物不是僅靠政府的力量就能解決的事,要靠每一個人的保護意識,當我們漫步在白堤、蘇堤,飽覽西湖美景時,我們不經意間的一個行為,比如吐痰,亂扔東西都會破毀我們身邊好不容易保護下來的文物古跡。因此,提高全民意識是關鍵。

原封不動的保存(凍結保存):原封不動的保存,保持歷史文化的原真性。這是聯合國提倡的標准。一般對文物古跡應原封不動的保存;

整舊如故——謹慎修復:對於殘缺的建築(古遺跡)修復應「整舊如故,以存其真」。《威尼斯憲章》提出了世界各國公認的兩個修復原則:修復和補缺的部分必須跟原有部分形成整體,保持景觀上的和諧一致,有助於恢復而不能降低它的藝術價值、歷史價值、科學價值、信息價值;

增添部分必須與有部分有所區別,使人能辨別歷史和當代增添物,以保持文物建築的歷史性。此外,加固、維護應盡可能地少,即必要性原則;

慎重重建:一些十分重要的歷史建築物因故被毀。由於它們是地方重要的特徵、象徵,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有必要重建。重建有紀念意義。但是,重建必須慎重,必須經專家論證,因為重建必然失去了歷史的真實性,又耗資巨大,還破壞了遺跡。在更多情況下保存殘跡更有價值;

利用以不損壞遺產為前提。對歷史文化遺產的利用以不損壞遺產為前提,以續繼原有使用方式為最佳,也可以為博物館,作為參觀旅遊景點要慎重,防止被破壞;

保持歷史街區和古城的格局特徵。重點保護好歷史街區和古城的平面布局、方位軸線、道路骨架、河網水系等;

保護特色建築風格:保護特色建築風格,包括建築的式樣、高度、體量、材料、顏色、平面布局、與周圍建築的關系等。控制適當的建築尺度——高度、體量非常重要,切記今古不同,不要求高、求大;

保護歷史環境:事物與其存在環境是密不可分的,不可以脫離環境而存在。歷史文化遺產環境的意義更重要,重要的、特色的、與重要歷史有關的地形、地貌、原野、水體、花木及其特徵都要保護;

拿不準的古鎮、古村、古街、古建築應暫不拆除。許多偏遠的地方,尤其是山區農村,古鎮、古村、古街、古建築,雖然不是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是卻也是歷史文化遺產,有相當高的價值。當地人不知道,有沒有財力和機會請專家鑒定。在這種情況下,最好暫不拆除,以免造成遺憾,待專家論證後在根據情況處理。

做好歷史文化古城和歷史文化地段保護規劃。規劃是龍頭,保護必須以規劃為前提,規劃必須先行。有了規劃,按規劃進行保護。

③ 對不可移動文物進行修繕保養遷移必須遵守什麼原則

法律分析:對不可移動文物進行修繕、保養、遷移,必須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第二十一條 國有不可移動文物由使用人負責修繕、保養;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由所有人負責修繕、保養。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有損毀危險,所有人不具備修繕能力的,當地人民政府應當給予幫助;所有人具備修繕能力而拒不依法履行修繕義務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給予搶救修繕,所需費用由所有人負擔。

對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修繕,應當根據文物保護單位的級別報相應的文物行政部門批准;對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進行修繕,應當報登記的縣級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批准。

文物保護單位的修繕、遷移、重建,由取得文物保護工程資質證書的單位承擔。

對不可移動文物進行修繕、保養、遷移,必須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

④ 保護歷史文物的主要措施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本准則適用的對象通稱為文物古跡。它是指人類在歷史上創造或人類活動遺留的具有價值的不可移動的實物遺存,包括地面與地下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石刻、近現代史跡及紀念建築、由國家公布應予保護的歷史文化街區(村鎮),以及其中原有的附屬文物。 第二條 本准則的宗旨是對文物古跡實行有效的保護。保護是指為保存文物古跡實物遺存及其歷史環境進行的全部活動。保護的目的是真實、全面地保存並延續其歷史信息及全部價值。保護的任務是通過技術的和管理的措施,修繕自然力和人為造成的損傷,制止新的破壞。所有保護措施都必須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 第三條 文物古跡的價值包括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 第四條 文物古跡應當得到合理的利用。利用必須堅持以社會效益為准則,不應當為了當前利用的需要而損害文物古跡的價值。 第五條 保護必須按程序進行。所有程序都應符合相關的法律規定和專業規則,並且廣泛徵求社會有關方面的意見。其中,對文物古跡價值的評估應當置於首要的位置。 第六條 研究應當貫穿在保護工作全過程,所有保護程序都要以研究的成果為依據。 第七條 保存真實的記錄,包括歷史的和當代的一切形式的文獻。保護的每一個程序都應當編制詳細的檔案。 第八條 建立健全獨立穩定的工作機制。要依法加強基層文物保管機構的管理職能。從業人員應當經過專業培訓,通過考核取得資格。重要的保護程序實行專家委員會評審制度,委員會成員應具有本專業的高等資質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第二章 保護程序 第九條 文物古跡的保護工作總體上分為六步,依次是文物調查、評估、確定各級保護單位、制訂保護規劃、實施保護規劃、定期檢查規劃。原則上所有文物古跡保護工作都應當按照此程序進行。 第十條 文物調查包括普查、復查和重點調查。一切歷史遺跡和有關的文獻,以及周邊環境都應當列為調查對象。 第十一條 評估的主要內容是文物古跡的價值,保存的狀態和管理的條件,包括對歷史記載的分析和對現狀的勘察。對新發現的古遺址評估需要進行小規模試掘的,應依法報請批准後才能進行。 第十二條 確定文物保護單位及其級別,必須以評估結論為依據,依法由各級政府公布。已確定的文物保護單位應進行「四有」工作,即有保護范圍,有標志說明,有記錄檔案,有專門機構或專人負責管理。保護范圍以外,還應劃出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文物古跡相關的自然和人文環境。 第十三條 制訂保護規劃必須根據評估的結論,首先要確定主要的保護目標和恰當的保護措施。一般規劃應包括保護措施、利用功能、展陳方案和管理手段四方面內容,特殊的對象可制訂分區、分類等專項規劃。各類保護規劃特別是歷史文化街區(村鎮)的規劃都要與當地的總體規劃密切結合,並應當依法審批,納入當地的城鄉建設規劃。 第十四條 實施保護規劃必須進行專項設計。列入規劃的保護工程的專項設計,必須符合各類工程的規范,依法審批後才可實施。列入規劃的展陳和教育計劃,也應當進行專項設計。 第十五條 定期檢查規劃的目的是總結規劃實施的效果和經驗,如發現缺陷或新的情況,可對規劃作適當調整。 第十六條 保護規劃和重要的保護工程設計,應當由相關專業的專家委員會提出評審意見。 第十七條 日常管理貫穿於保護全過程。管理者的主要職責是及時消除隱患,保護文物古跡不受損傷,同時不斷提高展陳質量,收集文獻檔案;並在保護規劃獲得批准以後,確保按照規劃實施保護。第三章 保護原則 第十八條 必須原址保護。只有在發生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或因國家重大建設工程的需要,使遷移保護成為唯一有效的手段時,才可以原狀遷移,易地保護。易地保護要依法報批,在獲得批准後方可實施。 第十九條 盡可能減少干預。凡是近期沒有重大危險的部分,除日常保養以外不應進行更多的干預。必須干預時,附加的手段只用在最必要部分,並減少到最低限度。採用的保護措施,應以延續現狀,緩解損傷為主要目標。 第二十條 定期實施日常保養。日常保養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保護手段。要制定日常保養制度,定期監測,並及時排除不安全因素和輕微的損傷。
第二十一條 保護現存實物原狀與歷史信息。修復應當以現存的有價值的實物為主要依據,並必須保存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遺留的痕跡。一切技術措施應當不妨礙再次對原物進行保護處理;經過處理的部分要和原物或前一次處理的部分既相協調,又可識別。所有修復的部分都應有詳細的記錄檔案和永久的年代標志。 第二十二條 按照保護要求使用保護技術。獨特的傳統工藝技術必須保留。所有的新材料和新工藝都必須經過前期試驗和研究,證明是最有效的,對文物古跡是無害的,才可以使用。 第二十三條 正確把握審美標准。文物古跡的審美價值主要表現為它的歷史真實性,不允許為了追求完整、華麗而改變文物原狀。 第二十四條 必須保護文物環境。與文物古跡價值關聯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構成文物古跡的環境,應當與文物古跡統一進行保護。必須要清除影響安全和破壞景觀的環境因素,加強監督管理,提出保護措施。 第二十五條 已不存在的建築不應重建。文物保護單位中已不存在的少量建築,經特殊批准,可以在原址重建的,應具備確實依據,經過充分論證,依法按程序報批,在獲得批准後方可實施。重建的建築應有醒目的標志說明。 第二十六條 考古發掘應注意保護實物遺存。有計劃的考古發掘,應當盡可能提出發掘中和發掘後可行的保護方案同時報批,獲准後同時實施;搶救性的發掘,也應對可能發現的文物提出處置方案。 第二十七條 預防災害侵襲。要充分估計各類災害對文物古跡和遊人可能造成的危害,制訂應付突發災害的周密搶救方案。對於公開開放的建築和參觀場所,應控制參觀人數,保證疏散通暢,優先配置防災設施。在文物古跡中,要嚴格禁止可能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活動。第四章 保護工程 第二十八條 保護工程是對文物古跡進行修繕和相關環境進行整治的技術措施。對文物古跡的修繕包括日常保養、防護加固、現狀修整、重點修復四類工程。每一項工程都應當有明確的針對性和預期的效果。所有技術措施都應當記入檔案保存。 第二十九條 日常保養是及時化解外力侵害可能造成損傷的預防性措施,適用於任何保護對象。必須制訂相應的保養制度,主要工作是對有隱患的部分實行連續監測,記錄存檔,並按照有關的規范實施保養工程。 第三十條 防護加固是為防止文物古跡損傷而採取的加固措施。所有的措施都不得對原有實物造成損傷,並盡可能保持原有的環境特徵。新增加的構築物應樸素實用,盡量淡化外觀。保護性建築兼作陳列館、博物館的,應首先滿足保護功能的要求。 第三十一條 現狀修整是在不擾動現有結構,不增添新構件,基本保持現狀的前提下進行的一般性工程措施。主要工程有:歸整歪閃、坍塌、錯亂的構件,修補少量殘損的部分,清除無價值的近代添加物等。修整中清除和補配的部分應保留詳細的記錄。 第三十二條 重點修復是保護工程中對原物干預最多的重大工程措施,主要工程有:恢復結構的穩定狀態,增加必要的加固結構,修補損壞的構件,添配缺失的部分等。要慎重使用全部解體修復的方法,經過解體後修復的結構,應當全面減除隱患,保證較長時期不再修繕。修復工程應當盡量多保存各個時期有價值的痕跡,恢復的部分應以現存實物為依據。附屬的文物在有可能遭受損傷的情況下才允許拆卸,並在修復後按原狀歸安。經核准易地保護的工程也屬此類。 第三十三條 原址重建是保護工程中極特殊的個別措施。核准在原址重建時,首先應保護現存遺址不受損傷。重建應有直接的證據,不允許違背原形式和原格局的主觀設計。 第三十四條 環境治理是防止外力損傷,展示文物原狀,保障合理利用的綜合措施。治理的主要工作有:清除可能引起災害和有損景觀的建築雜物,制止可能影響文物古跡安全的生產及社會活動,防止環境污染造成文物的損傷,營造為公眾服務及保障安全的設施和綠化。服務性建築應遠離文物主體,展陳、游覽設施應統一設計安置。綠化應盡可能恢復歷史狀態,避免出現現代園林手法,並防止因綠化而損害文物。 第三十五條 經過發掘的古文化遺址和古墓葬,一般情況下,在取得研究所需資料後應回填保護,並防止盜掘。特殊情況核准露明保護的,應嚴格保護現狀,除日常保養外盡量少加干預。無條件原址保存的構件,才允許易地保護。第五章 附 則 第三十六條 曾經發生過重大歷史事件的紀念地,可參照本准則的有關條款保護其地點和環境原狀。 第三十七條 風景名勝區及歷史文化名城中的人文歷史景觀、水下文化遺產,可根據本《准則》的相關條款,制訂各自的保護准則。 第三十八條 本《准則》由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中國委員會制訂、通過,中國國家文物局批准向社會公布。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中國委員會負責對本《准則》及其附件進行解釋。在需要進行修訂時也要履行相同程序。

⑤ 古建築文物修繕原則是什麼

古建築文物修繕原則包括安全為主、風格統一、預防為主、舊料利用。

1、安全為主

古建築都有百年以上的歷史,構件必有不同程度的風化或走閃, 查定案時應以建築是否安全作為修繕的原則之一。

2、風格統一

修繕的部位應盡量與原有的風格一致。做到尊重古建築原有風格、手法、保持歷史風貌。

3、預防為主

修繕應以預防為主,經常對古建築進行保養和維修,把積患和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之中。

4、舊料利用

利用舊料不僅可以節省大量資金。從建築材料的角度看, 還可以保留原有建築的時代特徵。

古建築修繕最大的難點

文物修繕的難點在於對文物價值系統和全面的認知和研究。文物修繕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而是要基於對文物整體價值的認識,盡可能地保護好這些真實的歷史信息和價值,並使建築能夠保持相對健康的狀態。文物建築修繕的復雜程度要遠遠超過對普通建築的修繕。

在文物修繕的原則中,要盡量地保存文物建築原有的部分,盡可能少干預、改動文物建築。任何修繕其實都是一種改變,文物修繕,不是修得越多越好,而是要盡量地少改變它。

要盡可能避免變化,變化越小越好,盡可能多地去保留能夠體現藝術價值、歷史價值或是文化價值的部分,要盡量把這些東西都留下來。

⑥ 收藏的瓷器如何進行日常清潔和保養

瓷器如果保養不當,會受到嚴重危害,不利於瓷器的長久保存,特別是傳世和出土的精品,更應該精心保養。瓷器雖然珍貴,有些藏友對於它的保養有些摸不著頭腦,但是只要方法合適、即能保養得當,盡享收藏之樂。那麼,得到了心愛的瓷器,平日里應該怎麼樣對它進行保養清潔呢?下面是景德鎮陶瓷世家王掌櫃總結的方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低溫存放古瓷

瓷器最理想的儲存方法是把瓷器放在定做的囊盒裡,囊盒用海綿或泡沫襯墊,不要把兩件瓷器放在一起,如果非得放在一起,中間一定要用泡沫隔開。如果要陳列的話,最好是放在固定的堅實的木架子上,玻璃做的陳列架最好不使用。
另外,文物鑒定專家表示,從古玩損壞的程度上來看,主要是受溫度、濕度、有害氣體、紫外線、黴菌、害蟲等影響。因此,只要控制好環境,對各種質地的古玩採取不一樣的保護措施,就能夠延長古玩的壽命。
人物瓷器在取放時,須注意當心人物的須發和手指部分,因該部分最纖細,易損壞。同時在提放人物時,避免單手拿人物的頭部,因人物的頭部大多系插進身子中去的,要防止頭與身分離,所以應一手拿住人物的頭部,一手托住人物的身子。
2、清洗方法

1、一般的污漬可以用鹼水清洗,也可用肥皂,洗衣粉清洗,再用凈水沖凈。洗刷瓷器最好用木盆和塑料盆,不宜用瓷盆和水泥盆,以避免瓷器碰傷。
2、冬季洗刷薄胎瓷器,要控制好水溫,以防冷熱水的交替使瓷器發生爆裂。
3、彩色瓷器,有的因色彩中鉛的成分較多,出現泛鉛現象,可先用棉簽蘸上白醋擦洗,再用清水洗凈。
4、如果瓷器有開片或沖口裂紋等現象,污漬容易「沁」入其中,可用牙刷蘸些酸性液體刷洗。但釉上彩器物,不能用此方法,因為酸、鹼性物質易損傷釉彩。珍貴瓷器收藏時應配有相應尺寸,帶膽的木箱或木盒,以便保存收藏。
5、瓷器都是易碎品,在保存時應注意防震、防擠壓、防碰撞。鑒賞藏品時要注意不要碰撞、摔落,盡量不用汗手摸。看藏品時最好戴上手套,移動時應該雙手捧,或是一手的拇指和食中二指扣住邊緣,另一手的四指和手掌托底。忌用單手拿盤、碗的一邊,以防斷裂。
6、薄胎的器皿,胎薄、質輕、嬌嫩,移動安放時更須小心,要雙手捧,忌用單手,尤其是瓶件,底足小,長度高,還須防風吹倒。
7、帶座、帶蓋的瓶器取放時應將座、蓋和主體分別單拿單放,不能連蓋帶座一起端,防止移動時脫落打碎。
3、瓷器的保養

剛買回來的高溫釉或釉下彩瓷器,應先放在清水中浸泡一小時,再用洗潔精洗掉外表的油污,用毛巾擦乾水分後用盒子裝上,盒中應有泡沫充墊,且加了泡沫後直徑不能超過藏品0.5厘米,藏品放在盒中應松緊適當,同時應避免擠壓,以防損傷藏品。
出土的低溫釉及釉上彩。在釉彩上會滲入很多雜物,甚至會出現脫釉脫彩的現象,應先在胎釉之間加入少量的粘合劑,在彩上再塗較軟的粘合劑以防彩釉大面積脫落。
如果是在地下埋藏較長時間的高溫釉或釉下彩,在瓷器表面還產生很多鈣質、硅質化合物,即土銹。可先用清水清洗一次,用3%雙氧水浸泡3小時左右,再用清水浸泡30小時以上,用清潔白布清洗,一般可除去土銹,這種方法只適用於高溫釉和釉下彩。
望採納,謝謝

⑦ 古董鐵器保養 古董鐵器怎麼保養

金屬類古玩常見的有金、銀、銅、鐵等製品,其優點是不易破裂,但是極易腐蝕。因各自材質的不同,各自腐蝕機制、腐蝕現象、腐蝕產物、腐蝕速度也不相同。下面具體來談談每種金屬製品腐蝕的形成與保護。

鐵器是鐵與碳的合金,鐵器表面腐蝕的形成,既有其表面不同金相組織引起電化學腐蝕的內在因素,又與其在冶煉過程中形成的鐵碳化合物所含的雜質及其存放環境和表面受污染的程度有關。

由於鐵本身的活潑性及自身結構的不均勻性,大氣中溫度和濕度的變化都會使鐵器腐蝕,所以在收藏鐵器時要做好保護性處理。這種保護措施包括:

1、溫度與濕度的設置

鐵離子由於本身的活潑性,極易與空氣中的水蒸氣產生化學反應,所以存放鐵器的空間必須保持空氣乾燥,相對濕度為50%且空間內無塵埃和污染。

2、清潔與消毒

收藏前要先清除鐵器表面的附著物,再將鐵器浸入加熱的蒸餾水,陰干後保存。

3、人工添加保護膜

可以使用一些專用的金屬緩蝕劑,來減緩或阻止腐蝕。常見的金屬緩蝕劑有碳酸環己胺、亞硝酸二環己胺、苯甲酸、三乙醇胺、防蝕油等。

⑧ 青銅器的修復保養

青銅器的修復與保護由於金屬類文物的修復保護技術基本相同,青銅器修復保護技術在金屬類文物中比較全面,而且青銅器占金屬文物中的比例最高,所以本文以青銅器的修復保護為主全面系統的介紹青銅器修復保護技術,大家可從中借鑒其它文物的修復保護方法。在人類歷史上曾經歷了一段漫長的青銅時代,這是一個以青銅製造工具、用具和武器為特徵的人類物質文明發展階段。所謂青銅是:銅與錫或鉛等元素按一定比例熔鑄而成的合金,以銅為主,顏色呈青,故名青銅。
焊接
對一件出土不完整的青銅器文物首先要焊接把青銅器拼接成一個完成的器物,焊接是傳統修復技術中的重要環節,是修復破碎青銅器和復原器形的主要手段。需要根據青銅性質、殘破和腐蝕情況不同,而採用不同的焊接方法,即「大焊」和「小焊」。首先用矬子把焊口銼平,然後焊接是用電烙鐵將錫融化注入要修復青銅器上。
補配
補配是傳統青銅器修復技術中復原殘缺部分的重要技術。補配就是殘缺的青銅器不完整了,根據銅器種類、形狀、殘缺部位,打制補配和鑄造補配。補配要根據青銅器的紋飾先拓下來,然後通過紋飾製作補配的器形,然
後拼出一件完成的青銅器文物。
整形
埋藏於地下的青銅器由於墓穴崩塌、地層變化等原因造成擠壓變形,出現裂縫等。出土後的青銅器往往需要整形。青銅器整形的方法有錘打法、模壓法、鋸解法、加熱整形及其物理整形等。選擇方法的依據是器物的變形程度和銅器的質地。
文物腐蝕機理
要修復和保護好青銅器,必須對青銅器腐蝕的機理進行探討,以利於採取正確的、有效的保護措施。青銅器銹蝕機理隨著科學的發展在不斷的有所發展,各種理論和觀點不斷踴現,但如今看法較為一致的是:器物埋藏地下時接觸到氯化物,因為氯離子半徑小,容易穿透水膜而與銅作用形成氯化亞銅:Cu十Cl=→CuCl十e 氯化亞銅又與水反應生成氧化亞銅和鹽酸:2CuCl十H20→Cu20十2HCl 氧化亞銅遇氧氣、水和二氧化碳時可生成鹼式碳酸銅; Cu20十―02十H20十C02→CuC03·Cu(OH)2 氧化亞銅遇水、氧,加上鹽酸又可轉化為鹼式氯化銅:2Cu20十2H20十02十2HCl→CuCl2·3Cu(0H)2。因此,青銅器在外界環境影響下所形成的腐蝕產物,是一種由內向外為CuCl、Cu20,再向外是CuC03·3Cu(OH)2或CuCl2·3Cu(OH)2,或兩者都有的層疊狀結構,這一結果已被x射線衍射法的分析所證實。由於氧化亞銅層的轉化產物一鹼式氯化銅是疏鬆膨脹的,呈粉狀,通常稱為粉狀銹,氧和水仍可進入其中,使氯化亞銅層轉化為鹼式氯化銅∶ 4CuCl十02十4H20→CuCl2·3Cu(0H)2十2HCl 這就造成了內部生成粉狀銹的條件;生成的鹽酸遇到共析組織,又使銅轉化為氯化亞銅:4Cu十4HCl十02→4CuCl十2H20 形成的氯化亞銅又與浸入內部的氧氣和水作用生成鹼式氯化銅。這樣周而復始,使青銅器的腐蝕產物不斷擴展、深入,直到器物潰爛、穿孔,這就被稱為「青銅病」。青銅器銹蝕機理有的資料認為還與青銅中錫;鉛密切相關。這種硫化物是在嫌氧細菌的作用下,由微生物還原硫酸鹽產生的硫化氫而轉變得採的。有關生物與青銅器銹蝕關系的理論還有待於人們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去銹與保護
青銅器大多數曾經地下埋藏,因而受到不同程度的腐蝕。作為腐蝕介質土壤的毛細管及孔隙被空氣、水和電解液充滿。青銅器埋於地下,在空氣、水、電解液的作用下,自然形成各種不同色彩的腐蝕覆蓋層,有黑色的氧化銅(CuO)、紅色的氧化亞銅(Cu2O)、靛藍色的硫酸銅(CuSO4)、藍色的硫酸銅(CuSO4·5H2O)、綠色的鹼式硫酸銅(CuSO4+3Ca(OH)2)、白色的氯化亞銅礦(CuCl)、白色的氧化錫(SnO2)等不同色彩。絕大多數屬腐蝕產物,不僅沒有破壞古代藝術作品,反而更增添了青銅器藝術效果。古色的腐蝕層,成為青銅器庄嚴古樸、年代久遠的象徵,銹層一般並未改變青銅器物的形態,而且銅銹的性質也較穩定,不致使器物破壞。所以這類腐蝕層應保留。但鑒於大多數出土青銅器基本上都是有土及銹包著,如要露出底色、花紋、圖案、銘文,就必須除銹。但除銹又不能損傷銅器本胎,並要保留好的銹色。與基本除銹不同的是「粉狀銹」的去除,青銅器銹蝕機理主要為氯離子的存在對青銅器的銹蝕影響最大,是產生「粉狀銹」使青銅器遭到破壞的主要原因。要保護好青銅器,關鍵在於如何處理氯離子,怎樣將氯離子從器物里層移出來加以除去,或者是把氯離子封閉、穩定在器物的內部,使之與氧氣和水分隔絕,免受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去除多餘銅銹及「粉狀銹」方法很多,採用何種方法除要視每件文物的具體情況而定,但總的有一條原則,必須保持器物的原貌,特別不能傷害器物的銘文、花紋和古斑。
除銹方法
主要處理方法有三類:即機械法、化學法和電化還原法。三類方法上相互配合使用。
一、機械方法:分為手工操作和機械操作。手工操作:多用於已暴露在青銅器表面上的粉狀銹。可以用各種工具,如不銹鋼針、錘子雕刻刀、鑿子、鏨子、不銹鋼手術刀、多功能刻字筆、潔牙機等,直接在器物上操作,細心地將粉狀銹剔除。在粉狀銹去除後,往往會發現一層很薄的銅,這並不 青銅器的銅體,而是氯化銅水解過程中產生的銅。它的下面常掩蓋著許多灰白色的氯化亞銅,因此,用鋼針刺穿薄層銅質後,發現確系氯化物可將其去除,直至見到銅體為止。機械方法包括:挖剔、削切、刮磨、鋸解、掃刷、吹掃、打磨等。機械操作有:噴砂機:可用於清除金屬表面上的銹蝕和腐蝕產生,它的去銹原理是利用氣壓噴射金屬微粒,銹會被迅速去除。該方法一是快速,二方便,三去銹面積可大可小,這一點比激光器去銹、超聲波去銹有更大優勢,四有些洞隙深處的銹也能去除。激光去銹:採用激光對青銅器孔洞狀深部病灶中氯化物的去除具有準確、易行的特點。主要利用激勵出的巨大光能,瞬時作用在表面銹層上,使表面溫度迅速上升,利用激光束同物質相互作用時產生的光熱、光化、光壓等光學效應。由於銹層結構疏鬆,對該能量的吸收能力強,因而將銹蝕層迅速燒熔,汽化與本體分離,他能夠快速、高效、無污染地清除掉青銅器表面的綠色有害粉狀銹,從而達到延長青銅器壽命、有效保護文物的目的。這種方法不適用於大面積有害銹的去除。超聲波去銹法:超聲波清洗器,是採用超聲波微機械振盪波,無論在固相、還是氣相介質中均可以波的方式傳播。其機理:借空泡作用,而發生高頻沖擊及振動液體,在超聲波的一個周期中的某個時間受到負壓,液體在液固界面被引開使那裡成為真空,產生空化氣泡,在另一時期,又因承受正壓而空泡形成至破裂過程,以高頻反復進行,對被清洗物品上的污垢進行周期性的強力沖擊,而使之脫離物品,而污垢物品表面的空化氣泡的劇烈振盪作用,更促使污垢自物品剝離,故超聲波能達到極好的清洗效果。也可加入倍半碳酸鈉溶液浸泡通過超聲波加速反應,在很短的時間內達到長時間的浸泡處理效果。另外,還可以用超聲波潔牙機、刻字筆等。
二、化學法用化學試劑配製除銹液,除銹液配方較多。
1、 用5%-10%檸檬酸、5%-10%氫氧化銨、鹼性酒石酸鉀鈉,可直接將青銅器置於除銹液中浸泡,也可以用脫脂棉蘸除銹液,再敷於生銹的部位。
2、倍半碳酸鈉法:倍半碳酸鈉亦稱鹼浴浸泡法,所用化學劑為碳酸鈉和碳酸氫鈉,配製成碳酸氫三鈉溶液,將含氯化物的青銅器浸入1%或5%的倍半碳酸鈉(Na2C03·NaHC03·2H20)溶液中浸泡,浸泡時最好加熱,使液溫白天保持在40℃左右。晚上自行冷卻。溶液中,至該浸液中無氯離子出現為止。然後再將器物用蒸餾水浸泡沖洗,將銹蝕的青銅器放入溶液開始每周換一次,幾周後可半個月或更長一點時間換,浸泡至少要三個月,直至氯離子濃度達4PPm以下為止,這是一種沿用很久的方法,缺點是極其費時。這種方法,通過浸泡腐蝕產物與倍半碳酸納發生作用,而使氯離子進入溶液中,對保存綠色的銅銹有利,當需要保留銘文、花紋和古斑時,用本法比較合適,所以直至今日還被廣泛採用。但是從除去氯離子的效率來看,它不是特別好,這是因為青銅器表面腐蝕層受許多因素的影響,是一個由擴散控制的動力學過程。只有多次更換浸泡液,才能使氯離子繼續擴散出來。為了提高除銹的效果,需要延長浸泡的時間。如果倍半碳酸鈉的濃度採用5%。不但釋放出的氯離子多,而且速度也快,但是對銅的消耗也相應增加,故不宜採用過濃的倍半碳酸鈉溶液。
3、苯並三氮唑(BTA)法:BTA法系國內外用來保護銅及銅合金常用的很有效的青銅緩蝕劑,用於古青銅器的保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苯駢三氮唑是白色到奶油色的粉末結晶,能溶於乙醇、苯等有機溶劑中,關於BTA抑制銅腐蝕的機理主要有兩種,即吸附理論和成膜理論。吸附理論認為,BTA吸附於銅器表面後,改變了金屬與溶液的界面結構,並使陽極反應的活化能顯著升高,從而降低了銅本身的反應能力。而成膜理論認為,BTA對銅的保護與Cu20膜的存在有關,能形成Cu(I)—BTA配合物保護膜,也能在Cu0表面上形成Cu(I)—BTA配合物保護膜,這種膜覆蓋性能良好;緊貼在金屬的外部,把金屬表面與腐蝕介質隔開,形或不溶於水及部分有機溶劑的透明覆蓋膜,生成膜比較牢固,使金屬的溶解或離子化程度大大降低,起到了保護金屬的作用。例如BTA與芐胺混合,不僅加快了成膜速度,而且也提高了緩蝕能力。BTA與鉬酸鹽混合使用,其緩蝕效果加倍。
4、過氧化氫法:用過氧化氫作為氧化劑將氯離子氧化除去,所用的濃度,視銹蝕情況而定,剩餘的過氧化氫稍為加熱即可全部分解,對器物不會產生任何影響。本法與倍半碳酸鈉浸泡法比較:處理的時間短,除去氯離子比較徹底。與局部電蝕法、氧化銀封閉法比較,過氧化氫法對面積大小不同的粉狀銹,對深淺不同的粉狀銹都可清除,使用面寬而且處理比較簡便。
5、乙睛法:用50%、5%乙腈、5%乙醇加水至10O%。這種溶液中的乙腈與亞銅離子形成穩定的鹼式氯化銅,這種溶液效果較差,不能在短時間內起作用。本法的不足之處在於浸泡時間長了會導致綠色銅銹變黑,而且因乙睛蒸氣有中等程度的毒性,浸泡時需要良好的通風環境或密封措施。
6、氧化銀保護法:此法適用於斑點狀「粉狀銹」局部腐蝕的器物。它是利用氧化銀與氯化亞銅接觸後,在空氣中水蒸氣的作用下,形成角銀膜的辦法,封閉氯化亞銅的暴露面,以達到控制青銅器腐蝕的目的。首先用機械方法將產生「粉狀銹」的根源一灰白色臘狀物的氯化亞銅剔除,直到看見新鮮銅質為止,用丙酮將腐蝕區擦乾凈,然後用乙醇將氧化銀調成糊狀填充剔除部分,使未剔凈的氯化亞銅與氧化銀接觸進行反應,形成角銀膜而阻止氯離子的作用,使銅器趨於穩定。但此法經填充後的凹坑表面形成棕褐色斑點,還要作隨色處理。
7、去離子水法:對於一般青銅器的清洗可採用40℃一60℃的去離子水或蒸餾水反復多次漂洗腐蝕的青銅器,可以洗去氯離子而不會改變青銅器的綠銹。
8、檸檬酸和硫脲混合溶液法:5%檸檬酸、1%硫脲的水溶液(PH=O.95)清除局部有害銹,然後用l%NaHco3水溶液中和殘留試劑。本法對大件青銅文物,特別是需要揭示表面銘文和花紋圖案時,可顯出很好的效果。
9、鹼性連二亞硫酸鈉法:將器物用5%連二亞硫酸鈉水溶液浸泡24小時,再運用鹼性連二亞硫酸鈉溶液去除硫酸根。在運用鹼性連二硫酸鈉溶液去除氯化物時,應注意控制溶液的PH值於13以下。用此法處理後,還要在蒸餾水中清洗48小時,以除去殘留的腐蝕性溶液。連二亞硫酸鈉具有強烈的刺激性惡臭氣味,處理必須在密閉容器中進行。

⑨ 文物修復師是如何對陶瓷進行修復的修復陶瓷需要經過哪些步驟

1.分析和檢測。修復前,文物需要進行分析檢測。就像一個病人去醫院看病,不同的是器物不會說話,所以修復者必須仔細觀察器物缺失和損壞的程度,開具「診斷單」,確定「病因」和治療方案,以便於下一步的工作。工藝確定後,就可以正式開始維修了。修復的第一步是3D掃描。通過對原件的現有狀態進行3D掃描,然後根據剩餘部分的形狀和紋飾走向對缺陷部分進行建模和雕刻,最後通過3D列印技術列印出完整的模型。

4.對於文物修復,可逆性、最小干預和可識別性是目前公認的文物保護原則。現在使用的修復方法和材料,將來完全可以去除和替換。如果以後有更好的材料,或者修復水平有所提高的時候,可以再修復。文物的直接修復越少越好,而且不能幹擾文物本身的原始信息。採用靈活科學的保護措施,避免對文物的過度干擾和破壞。要修復的地方要讓人看到,每一次修復的過程都是一件藝術品的時間見證..

⑩ 如何保養古董

一般來說古董很需要合理的濕度進行保養。合理的濕度可以減緩老化的速度

閱讀全文

與如何對文物進行保養維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年半的ipad屏幕還能保修嗎 瀏覽:830
曉月傢具味道大 瀏覽:796
葫蘆絲維修講座視頻 瀏覽:130
儀表工主要維修什麼 瀏覽:858
oppo手機售後維修手機 瀏覽:388
傢具不平整什麼意思 瀏覽:403
米家電瓶車叫什麼地方嗎 瀏覽:317
船為什麼有防水塞 瀏覽:873
國家電網考多少分才算通過了 瀏覽:560
堯化門空調維修電話號碼 瀏覽:783
什麼一家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752
華為榮耀上海維修點查詢 瀏覽:263
致遠榆木傢具怎麼樣 瀏覽:53
消防水泵保險絲是多少安 瀏覽:324
個人想要二手傢具家電怎麼寫 瀏覽:893
京東維修小米電視要多久 瀏覽:863
榮威350變速箱保修期是多少年 瀏覽:83
負跨導電路 瀏覽:564
巴夏傢具價位怎麼樣 瀏覽:692
海爾燃氣熱水器維修電話 瀏覽: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