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設備維護最基本工作包括哪些
設備維護最基本的工作應該是從清掃、檢查設備的潤滑情況、設備的緊版固程度、設備是否有堵權漏等等方面去推行的,為了把這個問題分析得更加全面,設備邦整理學府李葆文書籍-TnPM1001問裡面的內容,如下:
(1)清掃:不只是表面,要將犄角旮旯清掃干凈,讓設備、工裝的磨損、噪音、松動、變形、滲漏等缺陷暴露出來,及時排除;
(2)潤滑:少油、缺脂造成潤滑不良,使設備運轉不正常,部分零件過度磨損、溫度過高造成硬度、耐磨性減低、甚至形成熱疲勞和晶粒粗大的損壞。應定時、定量、定質、及時加油、加脂;
(3)緊固:緊固螺栓、螺母,避免部件松動、振動、滑動、脫落而造成的故障。
(4)堵漏:防止、堵塞潤滑油脂、壓縮空氣、蒸汽、水、冷卻介質、冷氣、熱量泄漏。
② 主板維修需要哪些設備
主板維修是晶元級維修的一種,也稱為二級維修。主板故障的表現一般為系統啟動失敗、屏幕無顯示、啟動黑屏死機等等,很難直觀判斷的故障現象。
一、晶元的功能、作用及性能,具體內容:
(晶元組、南橋、北橋、BIOS晶元、時鍾發生器IC、RTC實時時鍾、I/O晶元、串口晶元75232、、緩沖器244、245、門電路74系列、電阻R、電容C、二極體D 、三極體Q、電源IC、保險F和電感L、晶振X、Y內存槽、串口、並口、FDD、IDE、ISA、PCI、AGP、SLOT槽、SOCKET座、USB(CMOS,KB控制器,集成在南橋或I/O晶元裡面)
二、常見故障的維修及維修:
1、不觸發
2、不開機(指CPU不工作)
3、CPU供電不對
4、無時鍾
5、無復位
6、不讀內存
7、死機
8、外設功能性故障
9、穩定性故障
10、插槽或插座的故障
三、查板方法
1.觀察法:有無燒糊、燒斷、起泡、板面斷線、插口銹蝕進水等。
2.表測法:+5V、GND電阻是否是太小(在50歐姆以下)。
3.通電檢查:對明確已壞板,可略調高電壓0.5-1V,開機後用手搓板上的IC,讓有問題的晶元發熱,從而感知出來。
4.邏輯筆檢查:對重點懷疑的IC輸入、輸出、控制極各端檢查信號有無、強弱。
5.辨別各大工作區:大部分板都有區域上的明確分工,如:控制區(CPU)、時鍾區(晶振)(分頻)、背景畫面區、動作區(人物、飛機)、聲音產生合成區等。這對電腦板的深入維修十分重要
③ 機械設備維修有哪些方式
機械設備維修的基本方法是:
1、周期性維修:周期性維修分為小、中、大修,是一種版預防性維修方式;
2、事後維修:權是在設備發生故障後,或者設備的精度和性能降低到合格水平以下時進行的非計劃性修理;
3、狀態維修:是一種以設備技術狀態為基礎的預防性維修方式。
④ 機械設備的維修方式有哪些
答案1:機械設備的維修方式一般有:故障性檢修、計劃性檢修; 臨時性是指:設備出現故障,停機檢修;或發現故障,為了防止故障擴大而停機進行檢修。 計劃性檢修是指:根據設備運行工況,定期安排停機進行檢修、維護。 現代化企業設備管理的重點是:設備預知檢修,即提高檢修的計劃性,在設備出現劣化、故障前的檢修,防止設備出現重大故障,優化設備運行參數,保證設備安全、經濟、平穩運行。這里就得提到一個名詞:全員設備管理——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管理模式,無論是一線操作工人、檢修人員、設備管理部門,按照分工,進行設備的在線檢查、檢測,三方信息共享、互傳,再由管理部門安排設備停機時機,進行檢修、維護作業,減少設備失修(出現劣化、故障預發而沒有及時安排檢修、維護)或過修(設備狀況仍良好,安排了檢修、維護)。
⑤ 設備運行故障如何預防和治療
影響機電設備正常運轉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設備在工作時的環境、工藝的編排、人為因素以及設備材料等,這些都對機電設備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毋庸置疑,設備在使用過程中,其中的零部件會發生變形、斷裂或者蝕損的現象。破壞的程度越深,則其設備運行的效率越低,最終導致一系列故障的出現。針對此情況,應該做好相應的故障維修和預防措施。
1.機電設備的故障類型
機電設備存在很多故障類型,比較常見的有以下幾種。第一,損壞性質的故障,比如設備出現變形、斷裂和開裂等現象,嚴重的還會出現點蝕、壓痕、拉傷和龜裂的現象。第二,退化型故障,所謂退化就是指設備變得老化,出現磨損或者變質的現象。第三,松脫型故障,即設備某個零部件或者部位有脫落或者松動的情況發生等。第四,失調型故障,壓力太高或者太低,行程太大或者太小,間隙太大或者太小等。第五,滲漏或者堵塞型故障,指設備存在滲油、漏水以及堵塞的問題等。第六,性能衰減或者功能喪失型故障模式,它主要是指設備失去了正常的功能,性能也大大衰減等。
2.機電設備故障診斷技術測試技術
近年來,機電設備的診斷技術開始漸漸受到人們的重視,究其原因主要是科學技術和生產力都在發展,機電設備在工作的強度上也有所提升,自動化的程度和生產的效率越來越高,機電設備變得越來越復雜,每一個部分的聯系也越來越密切,這樣就會使得設備出現一點小的故障就會引發連鎖效應。讓整體設備和與設備有密切聯系的周邊環境遭到一種毀滅性的災難。
針對診斷技術,從其起源與發展情況來看,對設備進行診斷就是為了能夠保障機電設備有效地發揮它應該具有的作用。這里主要包括了三種意思。首先,通過設備的檢測,保證了機電設備應該具有的穩定性,在工作時能夠穩定可靠;其次,通過對設備的診斷,可以充分的保證物盡其用,讓機電設備的最大程度的發揮其該有的效益。最後,機電設備在出現故障或者即將要出現故障時,通過診斷能夠很快的找准故障點,並加以及時地維修,這樣既節約了維修的實踐,還節省了維修時需要花費的費用,保證了維修的質量。針對一些比較重要的設備,應該按其具體的狀態來進行維修,改變當前及時維修的體制。這里應該指出的是,機電設備的診斷技術主要應該服務於機電設備本身。可以將其看成是維修技術的主要內容,但它不能僅僅限於對設備進行維修。
針對機電設備的測試需要保證有專用的實驗室和實際使用環境,通過各種儀器儀表和測試裝置的運用,按照一種標准或規定的程序、內容、要求和測試方法對機電設備的各種零部件進行度量、檢查和試驗,當然必須要保證其處於一種研究與製造的階段。對機電設備加以測試主要是為了能夠控制和提高機電產品的質量,全力保證企業的安全生產。
對於機電設備進行測試具有重大的意義。測試機電設備主要是為了能夠保證企業出廠的一些產品可以達到規定的標准和要求。讓一些不符合標準的產品被禁止投入到市場中。產品進行檢測的內容有很多。首先是產品的各項指標必須要通過驗證,包括產品的安全性、性能指標以及其使用的壽命。這些因素都決定了機電產品的質量。同時還應該考核產品的加大性能,比如可靠性、安全性、配套性、可維修性以及可用性。當然,產品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以及完成任務的能力也應該考慮在內。這樣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保證企業的生產具有高效性和高產性。
3.機電設備的維修注意事項
3.1維修工作的切入點
毋庸置疑,維修工作的開展需要找准切入點。機電設備在進行維修時應該從具體的點進行切入,比如設備在性能上的特點以及設備在結構方面的原理等,這些都可以正常地維修機電設備。找准了切入點,同時還應該設置定期或者日常檢查的步驟、范圍以及需要注意的相關事項等。在檢查機電設備時,可以按照具體的方法來分析故障,比如儀器測量的方法、經驗推斷的'方法以及通過感觀直接判斷的方法等。這其中會涉及到各種各樣的狀況,比如一些小修、中修或者大修的情況,應該按照具體的情況有步驟、有計劃的進行。
3.2維修設備的關鍵點
3.2.1科學處理例行檢查和日常生產之間的關系
一些企業的管理者可能會認為維修和檢查設別會花費很長的時間,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與財力。因此,他們對於機電設備的態度往往是,只要設備還能夠將就著運轉,就直接不進行相應的檢查和維修,長此以往導致機電設備常常會需要帶病工作,最終導致設備出現不必要的故障,嚴重的還會誘發一些安全方面的事故。這無疑嚴重影響到了企業的發展節奏。
3.2.2科學的處理計劃檢修和預防為主間的關系
所謂預防即在維修設備之前做好相應的前期工作。這一般都是通過定期性修理和狀態檢測兩種方式,有針對性的提前處理檢測和預判性的問題。實現按照計劃來檢修需要保證在保養、理性維護以及日常巡檢的基礎上。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設備的性能、降低故障發生率,從而延長設備使用的壽命。
4.機電設備的預防措施
4.1加強員工自身素質的培訓
要定期對全體員工進行安全技能培訓,對於員工的培訓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首先是要讓員工充分意識到加強機電設備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要讓員工充分了解安全生產同機電事故的關系。其次是要加強員工自身的安全技能,所謂安全技能主要指的是基本的安全技能以及逃生技能。通過技能培訓,員工可以及時抑制事故苗頭,以免造成重大損失;最後是要激勵員工主動學習的精神,要通過各種措施例如有獎問答,技能比賽等方式來激勵員工主動學習。
4.2要加強對機械設備的檢修力度
機械設備的檢修是防範安全事故的主要措施。筆者認為機電設備運輸事故的原因大多是由於平常運行過程中的一些小問題造成的,加強機電設備的檢修力度是把事故消滅在源頭的有效方法。
4.3要完善機電設備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全方位的,完善機電設備的管理制度是預防機電設備的有效措施。完善機電設備的管理制度,關鍵是要把責任落實到每個人身上,要讓全體員工都意識到高效管理的重要性。管理人員要以機電設備的使用為中心來進行管理。
5.結束語
機電設備故障是眾多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相關的企業應該意識到機電設備檢修的重要性,定時進行檢修工作,保證機電設備永遠處於一種正常的狀態。想要達到這一目標,還需要做好預防措施,保證機電設備能夠在工作時正常運作。
⑥ 電腦出現你的電腦設備需要修復怎麼辦
你好,以win10的為例
解決win10系統開機的時候出現你的電腦/設備需要恢復該怎麼辦的步驟如下:
1.安裝了win10操作系統,無法開機,出現這頁面。
⑦ 設備檢修後應達到哪些要求
當然是設備正常生產時的水平,但不可能到達剛購買時的標准。一般做檢修時只是針對設回備部分老化的零答件進行更換,或是緊固螺絲等一系列的保養操作,
設備維修是指設備技術狀態劣化或發生故障後,為恢復其功能而進行的技術活動,包括各類計劃修理和計劃外的故障修理及事故修理。又稱設備修理。設備維修的基本內容包括:設備維護保養、設備檢查和設備修理。
⑧ 當懷疑哪個設備問題時,用同樣功能的,設備替換的維修方法,是什麼
環境檢查法 對於一些突如其來的硬體故障,如開機無顯示等。我們先不要進行深入的考慮,因為往往我們會忽略一些細節問題。首先我們應該看看那些顯而易見的東西:如有沒有接通電源開關是否已打開電源插座有沒有通電是不是所有的接線都連接上了或許問題的根源就在其中。 CMOS還原法 有些用戶往往會因為好奇而改動主板CMOS里的一些設置,而這恰恰是導致故障發生的一個主要原因。如果電腦故障因此而起,那麼我們可以通過還原CMOS的設置來解決問題。方法非常的簡單,開機後按下鍵盤上的「Delete」鍵進入主板的CMOS,選擇其中的「Load Optimized Defaults」(載入預設設置),按「Y」鍵確認,保存退出CMOS即可。 注冊表恢復法 有些用戶喜歡通過修改注冊表來達到對系統的優化設置或進行個性化設置,也有的用戶在上網瀏覽時被惡意程序改動了注冊表,一些故障就是因為對注冊表不正常的更改而造成的。這時我們可以重新啟動計算機,並切換到MS-DOS方式下,在C盤根目錄下輸入並執行「scanreg/restore」進入注冊表恢復界面,然後選擇一個電腦完好時的注冊表文件,進行「Restore(還原)」,即可實現對注冊表的恢復。 精簡啟動法 部分計算機故障是在我們安裝一些軟體後出現的,如果此時計算機還可以進入操作系統,那麼我們可以在開始菜單中,運行「msconfig」程序,關閉啟動菜單里除「internat.exe、Scanregistry、Systemtray」之外的所有程序。重新啟動計算機後如果故障不再出現,那麼問題多半是由某個自啟動的軟體造成的。 logged跟蹤法 如果計算機已無法進入到Windows中或進入後不正常,那麼我們可以採用Logged(Bootlog.txt)的方式啟動計算機,這樣所生成的Bootlog.txt文件能夠記錄下故障出現的位置。使用Logged方式啟動的方法是,在系統啟動時按下鍵盤上的F8鍵,會出現啟動菜單,選擇以Logged方式啟動,故障出現後,用Windows啟動盤重新啟動計算機,然後將C盤根目錄下的Bootlog.txt文件復制到軟盤上,在其他計算機上打開該文件,你會發現上面記錄了Windows啟動的整個過程,從中可以找到問題的根源。 設備替換法 所謂設備替換,就是當你懷疑哪個設備有問題時,用同樣功能(最好是同一型號)的設備替換它,如果替換後問題消失了,那麼多半就是這個設備出現了問題。 最小系統法 如果你不能確定是哪個硬體出現了問題,可以使用最小系統法來判斷。最小系統法就是去掉系統中的其他硬體設備,只保留主板、內存、顯卡三個最基本的部件,然後開機觀察是否還有故障。如果有,則可排除其他硬體的問題,故障應來自於現有的三個硬體中。如果沒有,則將其他硬體一一添加,查看在添加哪個硬體後出現故障,發現故障所在後,再針對這個硬體進行處理即可。 程序升級法 由於現在的硬體更新速度很快,而且大多數硬體廠商的硬體研發先於軟體研發,因此與硬體配套的驅動程序在剛發布時可能會存在一些小Bug,需要通過不斷更新驅動程序來彌補這些缺陷。因此,升級驅動程序也是解決硬體故障的一項有效方法。 軟體測試法 診斷硬體故障通常需要了解一些硬體方面的信息,但很多人沒有記錄硬體信息的習慣或不知該怎樣記錄。計算機出現故障後,可能會無法進入系統,這時候我們就需要一個在DOS下測試硬體的工具,如HwInfo for DOS,它的大小隻有582KB,放在軟盤里可以隨身攜帶,藉助於它就可以隨時診斷硬體故障了。 更改資源法 很多計算機故障都是由硬體間的資源沖突引起的,對此我們可以採用更改資源的方法來解決。用滑鼠右鍵點擊「我的電腦」,在下拉菜單中選擇「屬性」一項,點擊「設備管理器」,選擇「按類型查看設備」,如果在列表中發現有設備被黃色的驚嘆號標出,那麼很可能是硬體間有了資源沖突。更改資源的方法是,用滑鼠左鍵雙擊標有驚嘆號的硬體,選擇「資源」一項,去除「使用自動的設置」前的選勾,選擇「更改設置」,將沖突的資源更改即可。
⑨ 設備維保范圍有哪些
個人理解一般設備維保范圍主要分兩部分,一部分是設備的維修,包括設備本版身的質量保證出現故障獲得維修權,以及質保期使用過程中出現的維修,另一部分就是設備的保養,既日常運行中需要進行的必要養護,同時有的還應包括設備系統的升級和軟體方面的養護以及人員的培訓,這個視不同設備和合同不同而定。
⑩ 工廠機器維修保養有哪些項目
一、設備的維護保養
通過擦拭、清掃、潤滑、調整等一般方法對設備進行護理,以維持和保護設備的性能和技術狀況,稱為設備維護保養。設備維護保養的要求主要有四項:
(1) 清洗設備內外整潔,各滑動面、螺釘、齒條、齒輪箱、油孔等部位無油污、無漏油、無漏氣,設備周圍切屑、雜物、污物要清理干凈;
(2) 整齊 工具、附件、工件(產品) 要放置整齊,管道、線路要有條理;
(3) 潤滑良好,及時加油或換油,連續加油,無干摩擦現象,油壓正常,油跡斑點,油麵光滑,油質滿足要求,油槍、油杯、毛氈干凈;
(4) 遵守安全操作規程,不超載使用設備,設備安全保護裝置完整可靠,及時消除不安全因素。
設備的維護保養內容一般包括日常維護、定期維護、定期檢查和精度檢查,設備潤滑和冷卻系統維護也是設備維護保養的一個重要內容。
設備的日常維護是設備維護的基礎工作,必須進行制度化、標准化。定期對設備進行維修,制定工作定額和材料消耗定額,並根據定額進行評估,將設備維修工作納入車間合同責任制評估。
定期檢查設備是一種有計劃的預防性檢查,檢查手段除了人的感官外,還有一定數量的檢查工具和儀器,根據定期檢查卡,定期檢查也稱為定期檢查。檢查機械設備的精度,確定設備的實際精度。設備維護應按維護規程進行。
設備維護規程是對設備日常維護方面的要求和規定,堅持執行設備維護規程,可以延長設備使用壽命,保證安全、舒適的工作環境。其主要內容應包括:
(1) 設備應整潔、干凈、堅固、潤滑、防腐、安全等工作內容、工作方法、使用工具和材料、標准和注意事項。
(2) 日常檢查維護及定期檢查的部位、方法和標准;
(3) 檢查和評定操作工人維護設備程度的內容和方法等。
二、設備的三級保養制
三級維修制度是在總結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來前蘇聯在華預修制度實踐的基礎上逐步完善和發展起來的一種維修制度,它反映了裝備重心的轉變。nt維修管理在我國從維修到維修,反映了我國設備維修管理的進步。預防性維修管理政策更加明確。
三級保養制內容包括: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一級保養和二級保養。三級保養制是以操作者為主對設備進行以保為主、保修並重的強制性維修制度。三級保養制是依靠群眾、充分發揮群眾的積極性,實行群管群修,專群結合,搞好設備維護保養的有效辦法。
(一)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
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一般有日保養和周保養,又稱日例保和周例保。
1.日例保
日例保由設備操作工人當班進行,認真做到班前四件事、班中五注意和班後四件事。
(1) 前四件事是消化圖紙和檢查移位記錄。根據規定對設備進行擦拭、潤滑和潤滑。檢查手柄的位置和手動操作的部件是否正確、靈活,以及安全裝置是否可靠。低速運行檢查變速器是否正常,潤滑和冷卻平穩。
(2) 班中五注意 注意運轉聲音,設備的溫度、壓力、液位、電氣、液壓、氣壓系統,儀表信號,安全保險是否正常。
(3) 四是關機後關掉開關,把所有手柄放在零位。去除鐵屑,污垢,擦拭導軌上的油漬和設備的滑動表面,並將油填滿。清潔工作空間,安排附件和工具。填寫倒班班和操作台的記錄,做好輪班工作。
2.周例保
周例保由設備操作工人在每周末進行,保養時間為:一般設備2h,精、大、稀設備4h。
(1) 外觀 擦凈設備導軌、各傳動部位及外露部分,清掃工作場地。達到內外潔凈無死角、無銹蝕,周圍環境整潔。
(2) 檢查各部件的技術狀態,擰緊松動件,調整配合間隙。檢查聯鎖裝置和安全裝置。傳輸聲音正常,安全可靠。
(3) 液壓潤滑 清洗油線、防塵氈、濾油器,油箱添加油或換油。檢查液壓系統,達到油質清潔,油路暢通,無滲漏,無研傷。
(4) 電氣系統 擦拭電動機、蛇皮管表面,檢查絕緣、接地,達到完整、清潔、可靠。
(二)一級保養
一級保養是以操作工人為主,維修工人協助,按計劃對設備局部拆卸和檢查,清洗規定的部位,疏通油路、管道,更換或清洗油線、毛氈、濾油器,調整設備各部位的配合間隙,緊固設備的各個部位。
一級維修時間為4-8小時。一級維修完成後,應進行記錄,並注意未清除的缺陷。車間機械師應組織檢查驗收。保證的范圍應該是所有企業都在使用設備,關鍵設備要嚴格執行。
第一保證的主要目的是減少設備的磨損,消除隱患,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並為在下一保證期內完成生產任務提供設備保障。
(三) 二級保養
二級維修主要以維修工人為主,操作工人參與。設備維護計劃中包括二級維護。對設備進行部分拆卸、檢查和修理,對磨損的部件進行更換或修理,對電氣部件進行清洗、更換和修理,使設備的技術條件完全滿足要求的設備完整性標準的要求。兩級維護時間約為7天。
二保完成後,維修工人應詳細填寫檢修記錄,由車間機械員和操作者驗收,驗收單交設備動力科存檔。二保的主要目的是使設備達到完好標准,提高和鞏固設備完好率,延長大修周期。
實行「三級保養制」,必須使操作工人對設備做到「三好」、「四會」、「四項要求」 並遵守「五項紀律」。三級保養制突出了維護保養在設備管理與計劃檢修工作中的地位,把對操作工人「三好」、「四會」的要求更加具體化,提高了操作工人維護設備的知識和技能。
三級保養制突破了原蘇聯計劃預修制的有關規定,改進了計劃預修制中的一些缺點、更切合實際。在三級保養制的推行中還學習吸收了軍隊管理武器的一些做法,並強調了群管群修。
三級維護系統在我國企業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經驗。三級維護系統的實施,有效地提高了設備的完好率,降低了設備的事故率,延長了設備檢修周期,降低了設備大修成本,取得了良好的技術經濟效果。
三、精、大、稀設備的使用維護要求
(一) 四定工作
(1) 定使用人員。按定人定機制度,精、大、稀設備操作工人應選擇本工種中責任心強、技術水平高和實踐經驗豐富者,並盡可能保持較長時間的相對穩定;
(2) 定檢修人員。精、大、稀設備較多的企業,根據本企業條件,可組織精、大、稀設備專業維修或修理組,專門負責對精、大、稀設備的檢查、精度調整、維護、修理;
(3) 定操作規程。精、大、稀設備應分機型逐台編制操作規程,加以顯示並嚴格執行;
(4) 定備品配件。根據各種精、大、稀設備在企業生產中的作用及備件來源情況,確定儲備定額,並優先解決。
(二) 精密設備使用維護要求
(1) 必須嚴格按說明書規定安裝設備;
(2) 對環境有特殊要求的設備(恆溫、恆濕、防震、防塵)企業應採取相應措施,確保設備精度性能:
(3) 設備在日常維護保養中,不許拆卸零部件,發現異常立即停車,不允許帶病運轉;
(4) 嚴格執行設備說明書規定的切削規范,只允許按直接用途進行零件精加工。加工餘量應盡可能小。加工鑄件時,毛坯面應預先噴砂或塗漆;
(5) 非工作時間應加護罩,長時間停歇,應定期進行擦拭,潤滑、空運轉;
(6) 附件和專用工具應有專用櫃架擱置,保持清潔,防止研傷,不得外借。
四、動力設備的使用維護要求
動力設備是企業的關鍵設備,在運行中有高溫、高壓、易燃、有毒等危險因素,是保證安全生產的要害部位,為做到安全連續穩定供應生產上所需要的動能,對動力設備的使用維護應有特殊要求:
(1) 運行操作人員必須事先培訓並經過考試合格;
(2) 必須有完整的技術資料、安全運行技術規程和運行記錄;
(3) 運行人員在值班期間應隨時進行巡迴檢查,不得隨意離開工作崗位;
(4) 在運行過程中遇有不正常情況時,值班人員應根據操作規程緊急處理,並及時報告上級;
(5) 保證各種指示儀表和安全裝置靈敏准確,定期校驗。備用設備完整可靠;
(6) 動力設備不得帶病運轉,任何一處發生故障必須及時消除;
(7) 定期進行預防性試驗和季節性檢查;
(8) 經常對值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嚴格執行安全保衛制度。
五、設備的區域維護
設備的區域維護也稱為維修承包商機制。維修工人承擔一定的生產區域的設備維護,工作與生產經營人員做好日常維護、檢查、定期保養、計劃檢修和故障排除,並負責設備完成在轄區內的機率、故障率等評估指標。
區域維修責任制是加強設備維修為生產服務、調動維修工人積極性和使生產工人主動關心設備保養和維修工作的一種好形式。
設備專業維護主要組織形式是區域維護組。區域維護組全面負責生產區域的設備維護保養和應急修理工作,它的工作任務是:
(1) 負責本區域內設備的維護修理工作,確保完成設備完好率、故障停機率等指標;
(2) 認真執行設備定期點檢和區域巡迴檢查制,指導和督促操作工人做好日常維護和定期維護工作;
(3) 在車間機械員指導下參加設備狀況普查、精度檢查、調整、治漏,開展故障分析和狀態監測等工作。
這種設備維護組織的優點是,當緊急修理完成時,它具有高度的可移動性,從而最小化了設備修理中斷時間,當班裝配工可以在沒有人能夠進行緊急修理時完成預防性操作並參與計劃的修理。
設備維修區域的劃分應考慮生產設備的分布、設備狀態、技術復雜性、生產需要和維修裝配工的技術水平。根據上述因素,車間設備可以分為幾個區域,區域維修組也可以根據設備的類型進行劃分。生產線設備應按線路劃分為維修區。
區域維修隊應制定定期檢查和精確檢查計劃,並規定每班定期檢查時間。為了防止這些工作干擾生產,應安排在工廠非工作日對設備進行計劃檢查,並在生產工人午休期間安排每班例行檢查。
六、提高設備維護水平的措施
為提高設備維護水平應使維護工作基本做到三化,即規范化、工藝化、制度化。
規范化就是使維護內容統一,哪些部位該清洗、哪些零件該調整、哪些裝置該檢查,要根據各企業情況按客觀規律加以統一考慮和規定。
工藝化就是根據不同設備制訂各項維護工藝規程,按規程進行維護。
制度化就是根據不同設備不同工作條件,規定不同維護周期和維護時間,並嚴格執行。
對定期維護工作,要制定工時定額和物質消耗定額並要按定額進行考核。
設備維護工作應結合企業生產經濟承包責任制進行考核。同時,企業還應發動群眾開展專群結合的設備維護工作,進行自檢、互檢,開展設備大檢查
確保設施設備及場所處於良好的狀態,以提高優質服務的需要。
(一)、設備設施分類根據各類設備設施的功能、用途、重要性等因素對其實行分類管理,分A、B、C三類 如:
A類:監視系統設備,配電房各屏櫃,生活泵、消防水泵,消防報警系統,電梯及其它。
B類:排風設備,水箱(池),滅火器材,排污泵及其它。
C類:房屋本體照明設施、室內外插座、各式燈具、水龍頭、排水設施、道路及其它。
設備保養對於設備的使用壽命來說異常重要而且對於員工的使用安全也是休戚相關的,經常維修的設備不僅會方便生產,也會保證員工的安全。
這對於工廠來說不僅節約了資金也節約了人力物力,員工對於企業的滿意程度也會上升,經常維修和保養也會免去一些有關部門來檢查所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10)設備出現問題需要哪些維修擴展閱讀:
設備維修是指為保持、恢復以及提升設備技術狀態進行的技術活動。其中包括保持設備良好技術狀態的維護、設備劣化或發生故障後恢復其功能而進行的修理以及提升設備技術狀態進行的技術活動。
設備維修的基本內容包括:設備維護保養、設備檢查檢測和設備修理(包括故障修理和主動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