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般維修主板的地方,他們用什麼工具來檢查主板有什麼問題
主板故障往往表現為系統啟動失敗、屏幕無顯示等難以直觀判斷的故障現象。下面列舉的維修方法各有優勢和局限性,往往結合使用。
1.清潔法
可用毛刷輕輕刷去主板上的灰塵,另外,主板上一些插卡、晶元採用插腳形式,常會因為引腳氧化而接觸不良。可用橡皮擦去表面氧化層,重新插接。
2.觀察法
反復查看待修的板子,看各插頭、插座是否歪斜,電阻、電容引腳是否相碰,表面是否燒焦,晶元表面是否開裂,主板上的銅箔是否燒斷。還要查看是否有異物掉進主板的元器件之間。遇到有疑問的地方,可以藉助萬用表量一下。觸摸一些晶元的表面,如果異常發燙,可換一塊晶元試試。
3.電阻、電壓測量法
為防止出現意外,在加電之前應測量一下主板上電源+5V與地(GND)之間的電阻值。最簡捷的方法是測晶元的電源引腳與地之間的電阻。未插入電源插頭時,該電阻一般應為300Ω,最低也不應低於100Ω。再測一下反向電阻值,略有差異,但不能相差過大。若正反向阻值很小或接近導通,就說明有短路發生,應檢查短的原因。產生這類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系統板上有被擊穿的晶元。一般說此類故障較難排除。例如TTL晶元(LS系列)的+5V連在一起,可吸去+5V引腳上的焊錫,使其懸浮,逐個測量,從而找出故障片子。如果採用割線的方法,勢必會影響主板的壽命。(2)板子上有損壞的電阻電容。(3)板子上存有導電雜物。 當排除短路故障後,插上所有的I/O卡,測量+5V,+12V與地是否短路。特別是+12V與周圍信號是否相碰。當手頭上有一塊好的同樣型號的主板時,也可以用測量電阻值的方法測板上的疑點,通過對比,可以較快地發現晶元故障所在。
當上述步驟均未見效時,可以將電源插上加電測量。一般測電源的+5V和+12V。當發現某一電壓值偏離標准太遠時,可以通過分隔法或割斷某些引線或拔下某些晶元再測電壓。當割斷某條引線或拔下某塊晶元時,若電壓變為正常,則這條引線引出的元器件或拔下來的晶元就是故障所在。
4.拔插交換法
主機系統產生故障的原因很多,例如主板自身故障或I/O匯流排上的各種插卡故障均可導致系統運行不正常。採用拔插維修法是確定故障在主板或I/O設備的簡捷方法。該方法就是關機將插件板逐塊拔出,每拔出一塊板就開機觀察機器運行狀態,一旦拔出某塊後主板運行正常,那麼故障原因就是該插件板故障或相應I/O匯流排插槽及負載電路故障。若拔出所有插件板後系統啟動仍不正常,則故障很可能就在主板上。採用交換法實質上就是將同型號插件板,匯流排方式一致、功能相同的插件板或同型號晶元相互晶元相互交換,根據故障現象的變化情況判斷故障所在。此法多用於易拔插的維修環境,例如內存自檢出錯,可交換相同的內存晶元或內存條來確定故障原因。
5.靜態、動態測量分析法
(1)靜態測量法:讓主板暫停在某一特寫狀態下,由電路邏輯原理或晶元輸出與輸入之間的邏輯關系,用萬用表或邏輯筆測量相關點電平來分析判斷故障原因。
(2)動態測量分析法:編制專用論斷程序或人為設置正常條件,在機器運行過程中用示波器測量觀察有關組件的波形,並與正常的波形進行比較,判斷故障部位。
6.先簡單後復雜並結合組成原理的判斷法
隨著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廣泛應用,主板上的控制邏輯集成度越來越高,其邏輯正確性越來越難以通過測量來判斷。可採用先判斷邏輯關系簡單的晶元及阻容元件,後將故障集中在邏輯關系難以判斷的大規模集成電路晶元。
7.軟體診斷法
通過隨機診斷程序、專用維修診斷卡及根據各種技術參數(如介面地址),自編專用診斷程序來輔助硬體維修可達到事半功倍之效。程序測試法的原理就是用軟體發送數據、命令,通過讀線路狀態及某個晶元(如寄存器)狀態來識別故障部位。此法往往用於檢查各種介面電路故障及具有地址參數的各種電路。但此法應用的前提是CPU及基匯流排運行正常,能夠運行有關診斷軟體,能夠運行安裝於I/O匯流排插槽上的診斷卡等。編寫的診斷程序要嚴格、全面有針對性,能夠讓某些關鍵部位出現有規律的信號,能夠對偶發故障進行反復測試及能顯示記錄出錯情況。
2. 主板常用的幾種維修方法
1.清潔法
這種方法一般用來解決因主板上灰塵太多,灰塵帶靜電造成主板無法回正常工作的故障,可用毛答刷清除主板上的灰塵。
另外,主板上一般接有很多的外接板卡,這些板卡的金手指部分可能被氧化,造成與主板接觸不良,這種問題可用橡皮擦擦去表面的氧化層。
2.觀察法
主要用到「看、摸」的技巧。在關閉電源的情況下,看各部件是否接插正確,電容、電阻引腳是否接觸良好,各部件表面是否有燒焦、開裂的現象。
各個電路板上的銅箔是否有燒壞的痕跡。同時,可以用手去觸摸一些晶元的表面,看是否有非常發燙的現象。
主板Debug燈更有效的幫助用戶了解部件的故障
3.替換法
當對一些故障現象不能確定究竟是由哪個部件引起的時候,可以對懷疑的部件通過替換法來排除故障。
可以把懷疑的部件拿到好的電腦上去試,同時也可以把好的部件接到出故障的電腦上去試。如:內存在自檢時報錯或容量不對,就可以用此方法來判斷引起故障的真正元兇。
4.軟體診斷法
這里我們一般指通過隨機附帶的診斷程序或系統測試軟體去測試。一般用於檢查各種介面電路故障。
3. 修主板 需要 什麼工具
一把兩頭螺抄絲刀(
-)(應襲該知道怎麼用吧)
一把刷子(掃塵)
皮老虎(吹塵)
放大鏡(檢查電路)
網鉗(製作水晶頭)
測試器(檢測電腦啟動到哪死的)
要是懂得電路知識呢你再加上:
萬用表(檢測元件)
烙鐵(熱風機更好)
吸錫槍(吸走錫的)
鉗子也要一把(兩把更好,一把尖、一把平)
你要是專業的就往下看這套全配:
電烙鐵
熱風槍
靜電桌/靜電檯布
錫絲
吸錫槍/吸錫線
萬用表
示波器
鑷子
手術刀
漆包線
防焊膠帶
各種型號的起子:十字/一字/梅花等
斜口鉗/尖嘴鉗/剝線鉗
電源供應器
離子風扇
放大鏡台燈
顯示器
4. 電腦主板維修需要哪些設備
修主板,螺絲刀,萬用表不可能缺,涉及到拆裝電子元件,電烙鐵也是必備的
5. 主板維修一般維修什麼
總的來說,對於我們一般維修的來說——什麼壞了換什麼!比如,列印機,com口等有問題的話,那就直接換掉IO(以排出其他故障點!)內存和橋直接就是直接在主板上用導線連接的!沒什麼可查的!
6. 我想自學主板級維修,需要哪些知識
1、電子基礎知識,網上視屏學習,電子元件的認識。各個主板的內了解線路圖。
2、工具容的認識,用到 各個工具,烙鐵,萬用表,示波器,熱風槍,錫絲等
3、網上買視屏學習。
4、書本也可以,《主板維修從入門到精通》
5、網頁鏈接 密碼:2w4b
6、自學成才,加油!!!!!
7. 修主板用什麼工具
主板拆卸都很方便了,一把螺絲刀搞定。
拿下來要找東西墊著吧,要有海綿專墊子。
萬用表、測溫、測速這屬一類的工具挺多的,你不可能只修主板而不檢查連主板上的其他元件的工作狀態的。比如說紅外線的測速儀,比如說測靜音的分貝儀...
等你想看主板上的那個電容、電阻有沒有壞,萬用表得用一台吧,拆拆換換的,替換零件要有吧,焊槍要有吧...
等都修好了你還得抓機會把主板清理一下對吧,一把好刷子很有用。
要是清理CPU風扇,再次上之前一管硅脂是必須的吧。
還有很多會聯繫到的東西,每次修理的目的都不太一樣,看具體情況,先做好計劃,然後准備材料,最後開始大修。
8. 主板維修方法有哪些
清潔法這種方法一般用來解決因主板上灰塵太多,灰塵帶靜電造成主板無法正常工作的故障,可用毛刷清除主板上的灰塵。另外,主板上一般接有很多的外接板卡,這些板卡的金手指部分可能被氧化,造成與主板接觸不良,這種問觀察主要用到「看、摸」的技巧。在關閉電源的情況下,看各部件是否接插正確,電容、電阻引腳是否接觸良好,各部件表面是否有燒焦、開裂的現象。各個電路板上的銅箔是否有燒壞的痕跡。同時,可以用手去觸摸一些晶元的表面,看是否有非常發燙的現象。
主板Debug燈更有效的幫助用戶了解部件的故障題可用橡皮擦擦去表面的氧化層,替換法當對一些故障現象不能確定究竟是由哪個部件引起的時候,可以對懷疑的部件通過替換法來排除故障。可以把懷疑的部件拿到好的電腦上去試,同時也可以把好的部件接到出故障的電腦上去試。如:內存在自檢時報錯或容量不對,就可以用此方法來判斷引起故障的真正元兇。軟體診斷法這里我們一般指通過隨機附帶的診斷程序或系統測試軟體去測試。一般用於檢查各種介面電路故障。引起電腦主板故障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人為故障:帶電插撥I/O卡,以及在裝板卡及插頭時用力不當造成對介面、晶元等的損害環境不良:靜電常造成主板上晶元(特別是CMOS晶元)被擊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