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f16戰斗機,為何幾乎沒被擊落過呢
F-16是美國空軍裝備的一型輕型戰斗機,而且很少看見F-16被擊落的記錄。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原因其實非常簡單。首先F-16的設計初衷就是當時的美國戰斗機設計師中間出現的神秘組織認為美國空軍需要一款身輕體柔的輕型多用途戰斗機。所以後來F-16誕生了。其次就是F-16的機動性還是非常強大的,採用了靜不穩定的設計布局,這樣的結果就是F-16的機動性超過了大多數輕型戰斗機,僅次於米格29。最後就是F-16的航電系統還是非常不錯的,所以在美國軍隊的歷次作戰中,基本上都能夠依靠航電系統的先進性占據主動權。
而且在當時的年代,美國的航空電子系統還是非常先進的。而且空戰的格局也開始向超視距發展。所以F-16在這方面占盡了優勢。當然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在美國空軍的戰斗中,F-16基本上打擊的都是米格21,米格23等二代機。但是F-16並不缺少和同等級飛機的較量,比如和米格29作戰,不過這畢竟是少數。再加上美國空軍的體系化優勢,預警機的配合等等,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F-16幾乎沒有被擊落過了。
B. 今天看新聞偶然看到的所謂台灣戰機群圖片,一下子沒認出來啥飛機大家來看看……
台灣在美國技術協助下設計開發的 經國號戰機,又叫IDF戰斗機
C. 美在台灣設F-16維修中心,這是怎麼回事
台灣花天價購買了一批美國的f16戰斗機,其中就包含美在台設立f16維修中心,其實就是一個花錢買保護,一個出售武器賺鈔票。
D. F16戰斗機最厲害的10種型號
F-16原型
1974年2月首飛成功,逐漸成為美國空軍的主力殲擊機種之一。雖然F-16單價為2000萬美元,僅為F-15的一半,但其總體性能並不比F-15差多少,除了載彈量等個別指標低於F-15外,因研製晚於F-15,其他的指標甚至要優於F-15。
F-16A/B型一起裝備部隊。A型與B型的比例是2:1,也就是說,每裝備兩架A型戰斗機,就要同時裝備一架B型,主要作為教練型。最初美軍裝備的都是這種A/B型戰斗機。後來經過不斷改進,在1984年出現F-16A/B的改進型F-16C/D。剛開始,美國國會不批准向國外輸出F-16A/B這樣的戰斗機。F-16C/D誕生後,美國國會才批准向國外銷售F-16A/B戰斗機。
第15批生產型F-16B飛機是新一代戰斗機。由於它加大了尾翼,所以在大迎角操縱時更加安全,同時也改變了低速飛行和進場著陸時的操縱性。但是,尾翼加大也帶來了機動飛行中阻力增大的問題。F-16B戰斗機在左右翼尖上各掛一枚AIM-9L「響尾蛇」空對空導彈,在翼根掛兩個1400升或2271升的副油箱;翼下外掛架也可以掛載武器,機腹中心線上的接架可掛一個1400升的副油箱,或一個AIQ-131電子對抗吊艙或一個偵察吊艙。
90年代使用的F-16block30戰斗機更加先進。這批F-16裝備休斯公司的AIM-120先進中距空對空導彈和LANTIRN夜間低空導航和紅外瞄準吊艙。機身的左側裝有20毫米M61六管「火神」航炮,備彈510發。機身下部的進氣道和深深的附面層吸除縫容易吸入外來物,如果在臟跑道上起降,就可能帶來問題。前機身邊條改為與座艙垂直,不但增加了機翼的升力,也改善了飛機橫向安定性,這等於增加了安定面的面積。
F-16A/B
F-16A是單座,F-16B是雙座,兩型基本上相同。F-16A 第一種生產型,1976年12月首次試飛。主要用於戰區制空,亦用於近距空中支援。1985年3月,美國空軍生產的F-16A全部交付完畢。F-16B由F-16A發展的雙座戰斗/教練機。F-16A/B block1使用了黑色的雷達罩與機首預警天線整流罩。而block5及其後各型的雷達罩為灰色。第一架block1在1979年1月6日交付猶他州希爾空軍基地388聯隊。block5共生產了197架,大多數block1/5後來都升級到block10標准。
1982年,block10面世,共生產了312架。block10在進氣口下安裝有片狀的UHF天線,平尾呈較小的矩形。大批block-10退役,部分改裝為地面教學機,或者庫存起來做戰備用途。部分美空軍的block10在1987至1993年改進為block15。1981年11月,美軍啟動了「多國階段改進計劃」,這一計劃產生了block15。block15換裝了F100-PW-220E發動機,在進氣口下沿增加兩個加固點;為了平衡,平尾也增大了30%,飛行穩定性有所增加,降低了失速速度,提高了高攻角飛行的穩定性。block15的AN/APG-66雷達在空戰模式中擁有邊跟蹤邊掃描的能力,
F-16C/D
F16的前掠翼試驗機,於1971年美國國防部先進研究項目局(DARPA)向 GD、羅克韋爾和格魯曼公司參加的前掠翼項目注入了資金,1981年DARPA否決了 F-16 SFW,而是選中了格魯曼基於F-20的712方案,後者最後發展成 X-29A 驗證機。該決定主要是基於政治考慮,因為當時 NASA 已經在研究項目中大量使用 F-16(AFTI、CCV、F-16XL),他們認為「使用一種飛機結構所學到的東西有限」,再使用F-16做實驗似乎是錯誤的。有趣的是 X-29A上16% 的組件來自F-16,包括線傳飛控系統。之後GD停止了F-16 SFW的研製工作。
F-16V(Viper)
2015年美國在阿聯酋空軍的F-16E/F基礎上簡化,升級台灣空軍F-16block20改裝為F-16V。安裝有AN/APG-83相控陣雷達,升級了任務計算機,改進了座艙,更換發動機。
F-16NG
2006年提出,將綜合F-16 block50/60(即出口到阿聯酋的F-16E/F)的優點,並引入F-22和F-35這兩種新一代戰斗機所採用的一些技術。該型別採用現有的通用電氣公司F110和普拉特·惠特尼公司F100發動機的進一步增推改型,採用比F-16 block60上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的APG-80更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其中新型雷達有可能來自雷聲公司而不一定是諾·格公司,前者已研製或正在研製用於F-15的APG-63(V)2/3/4、用於F/A-18E/F的APG-79有源相控陣雷達,而後者除了APG-80外還研製了用於F-35的APG-81有源相控陣雷達。
QF-16
QF-16無人靶機由早期F-16戰斗機改裝而來,由美國波音公司於2010年研發,是現役三代戰機中第一種實現「無人化」改裝的 。
E. 台灣的F16是A/B型還是MLU型請介紹一下F16MLU的性能,比之前有什麼改進包括武器系統
台灣裝備的是F-16A/B型和MLU型戰機。
F-16MLU型;動力設備:一台 PW F100-PW-200渦扇發動機,最大推力 24,000 磅;制空性能:最大馬赫數 2.1,實用升限 55,000 英尺,作戰半徑 650 英里;自重:最大起飛重量 37,500 磅;武備:一門 20mm M-61A1 機炮,可掛空空導彈,有限攻地能力,先進指導/慣性制導。
改進後的F-16MLU;MLU計劃開始於1991年,到1997年升級完全部戰機。MLU的改裝十分繁瑣,由於這些F-16已經服役了10年,機體結構可能出現裂紋,所以首先要進行機身結構探傷,確定隔框沒有裂紋。然後探傷合格的飛機被重新組裝,更換線材以等待進一步改裝。MLU改裝的重頭是電子設備,雷達換成APN/APG-66(V2),新的模塊計算機,APG-111(V1)敵我識別系統、寬視場抬頭顯示器(HUD)、兩個10cm x 10cm彩色液晶顯示器、側桿操控系統、數字地圖系統、GPS衛星定位儀等。經過這些現代化改裝,F-16MLU的性能勉強達到F-16C/D早期批次的水平。這里要聲明一點:台灣購買的F-16A/B是第15批次的,雖然是新機但也按MLU標准進行生產,新飛機定為F-16A/B第20批次,所以可以也可稱作F-16MLU。
F. 台灣的F16AB戰機升級改造後真的可以和殲20進行搏殺嗎灣灣說戰機升級後航電系統比殲20好是真的么
一、台灣的F16升級版是否能搏殺殲20我想目前誰也不能下肯定結論,但是從設計思路來看,F16低殲20一代。殲20是新設計的四代機標准,而F16是70年代設計的三代機,即使現在F16進行改進但是先天不足,也只能算三代機的佼佼者而非四代機。就好比高一和初三的代溝,雖然只有一級但是無法超越。
二、F16採用美製裝備升級,可以說是世界上一款先進的戰機,但是殲20也有我們自己的獨門秘籍。從隱身角度講,F16必定先暴露在殲20之前(殲20隱身不行也就不會成為四代機了),所以第一輪將是殲20先超視距F16。
三、近戰搏擊角度。實際中一枚導彈就可以擊落一架戰機的可能性還是很低的,戰機都有若乾乾擾對方導彈的手段,如:煙霧、誘導、電磁干擾等,所以戰機的近戰搏擊能力是必須考慮的。不談J20四代機的機動性,就是殲20的小弟J10B的近戰機動性完全壓蓋蘇30等俄制裝備,所以近戰F16必死無疑。
關於技術角度講,航電等等的差異,確實美製裝備會比我們優越,但是需要辯證看待問題。F16是老瓶裝新酒,賣不出大價錢的,在機體材料、氣動布局等等先天弱於20世紀設計的殲20。
關於殲20成軍問題,參考殲10、F22等首飛到服役時間,所以,2020年前,殲20必定小批量裝備部隊。
G. 當時台灣買美國F-16戰斗機用了多少錢
總共58.52億美元,是F16A、B型。美方行為嚴重違反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嚴重干涉中國內政,嚴重危害中國國家安全,損害中國統一大業和中美關系。美國就是想分裂台灣,我認為要想把中國一分為二,美國佬還沒長這本事呢!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經過會談,簽署了《中美聯合公報》,美方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有40年的歷史基礎,且兩岸同胞也渴望統一,所以美國要分裂台灣,可以說是天方夜譚
H. 台灣F16.到底有沒有投誠大陸
沒有,最後一起台灣飛行員駕機返回大陸是發生在1989年。而台灣裝備F16 是上世紀90年代後期。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隨著台海緊張關系的緩解雙方都取消了對對方叛逃飛行員的獎勵政策。此後就再未發生台灣飛行員駕機返回大陸的事件。
I. 誰能給點F16A/B BLOCK20的詳細資料和照片
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型號,因為F-16A/B到Block 15批次就結束了,從Block25起就是C/D了。
分析這個型號首先要提及的就是F-16A/B MLU,是歐洲的荷蘭、比利時、挪威及丹麥等裝備了F-16型戰機的國家與美國簽訂的用以提高其 F-16A/B Block10/15綜合作戰性能的升級方案。
F-16 Block20使用了F-16 Block15 OCU(Operational Capability Upgrade 即作戰能力提升 從1987年開始使用)後期型的機身主體,這種機身的特點是在採用了Block50/52的後半段機身和垂直尾翼,但是垂尾根部和F-16A/B相同,沒有較為粗大的電子設備艙,這種機體修復改進了F-16早期批次的一些結構缺陷,其重量接近Block 32型,輕於Block40/42型和Block 50/52型(空重17000磅)
機翼使用了F-16C/D Block30/32和Block40/42批次的;
進氣道使用了Block40/42批次的有兩個吊艙外掛點的進氣道;
發動機使用了Block32批次的F100-PW-220E,和義大利空軍的F-16 ADF同款,軍用推力6600kg,最大後燃推力大於10818kg,在戰斗空中巡邏狀態下,可以使戰機的推重比達到1.141,特點是採用數位控制系統,改進先前型號的一些問題和提高了可靠性
雷達是APG-66(V)3型雷達,這型雷達與歐洲各國的F-16A/B MLU的APG-66(V)2A相比,性能完全相同,只是增加了發射AIM-7M「麻雀」半主動制導空空導彈所需要的連續波發射器,提供連續波照明模式為麻雀導彈射擊指揮用。暫時屏蔽了AIM-120的發射模式
對空狀態最大搜索距離為185公里,對海狀態則為150 公里,對空作戰時,可以同時探測 24 個空中目標,同時跟蹤 10 個目標,2003年解鎖後可同時制導 AIM-120導彈攻擊其中的 6 個目標
移除了雷達的部分對地攻擊模式,削弱了其對地探測性能,但仍然具備了完善的使用AGM-84「魚叉」反艦導彈、AGM-65「小牛」對地導彈和各型號GBU制導炸彈的能力
APG-66(V)3對比Block50/52的APG-68在空戰能力上完全一致,以看做是削弱了部分對地能力的 APG-68 雷達
機艙內儀表與Block50/52型完全一致,包括換裝兩具多功能彩色顯示屏和改用Block50批次的節流閥,只不過平顯並不是馬可尼公司的產品,而是另一種平顯,但是性能相同。而且其配備了與 F-16A/B MLU完全相同的AN/APX-113(V)先進敵我識別器和AN/ALR-56M雷達預警接收器,只不過前者天線布置部位不同,座艙罩前方4片非常明顯的AIFF天線是 F-16A/B Block20的識別特徵之一
隨機一起購進的是AIM-7M「麻雀」半主動制導空空導彈。注意越南戰爭中美軍大量使用的是AIM-7E型而非M型,M型已經與早期的E型除了外觀基本一致,內部結構雷達發動機電子元件等等完全不同。M型在各種改進中大幅改善尋標器妥善率及抗干擾效果;配備了數字化單脈沖尋標器和倒置接收器,在嚴重電子干擾的環境中和惡劣氣象條件下仍然可以作戰,由於採用全固態化微處理技術,對付地面和海面上的低空目標性能大大提高,抗干擾能力較強的同時已經具有下視下射能力。由於使用了數字化制導系統,該系統有自動駕駛功能,它的作用是導彈即使在中途丟失目標也會向已經被機載雷達最後鎖定的目標區域迫近,因此,當導彈在彈道中段飛行時載機可以暫時中斷制導。換句話說,就是新型自動控制系統使得AIM-7M導彈可以自動根據最佳彈道飛行,載機只需要在中段或末段對目標進行雷達照射即可。
2000年9月向其出售200枚AIM-120C-5主動制導空空導彈,注意子型號區別,並且對F-16 Block20的座艙界面和雷達進行了改進,解鎖了(不是換了個雷達)引導AIM-120的模式
2007年3月的時候更是直接宣布出售了AIM-120C-7型218枚
AIM-9M「響尾蛇」紅外近距空空導彈。於1982年開始投產。不是早期型號
在對地和對海武器方面,F-16A/B Block20所使用的主要有AGM-84「魚叉」反艦導彈、AGM-65G「小牛」對地導彈、GBU-10/12兩型激光制導炸彈、Mk82/84兩型低阻炸彈和Mk.20集束炸彈
其中AGM-65G型是在海灣戰爭中大放異彩的AGM-65D型的發展型號,最大射程從20km增加到25km,並且更新了引導系統,大幅提升了命中率和精度,即使是對高速移動的小型目標也有較好的攻擊效果
從1994年開始,陸續向其出售了各類吊艙:
1994年8月1日出售了80套AN/ALQ-184(V7)型電子干擾吊艙,並在2000年6月7日出售了另外48具,使其總數達到了128具,填補了F-16A/B Block20對比F-16C/D缺乏專業電子對抗能力的遺憾。該型吊艙性能優異,結合多年積累的電子資料庫,能夠有效地干擾壓制假想敵的各種防空武器和戰機雷達,被米軍和其盟友大量裝備至今
AN/AAQ-14(V)1型神射手鎖定吊艙和AN/AAQ-20探路者低空導航吊艙也於1998年和2000年分兩批出售,第一次28組第二次39組共計67組吊艙,兩者掛載於進氣道左右的兩個外掛點。該型屬於米軍自用的的外銷版,取消了空對空模式和為AGM-65D型(彎彎未裝備該型號)導彈提供自動鎖定的功能,其餘與米軍自用版一致
AN/AAQ-20也屬於外銷版,相比米軍自用的取消了地形追蹤雷達僅保留了前視紅外線偵測器,雖然仍具備在夜間和惡劣條件下飛行的能力,但是對飛行員的操作負荷相對較重
在2000年從米國引進10具由洛馬研製生產的AN/VDS-5型遠程傾斜拍攝式光電偵察吊艙(LOROP-EO),一般稱之為「鳳眼吊艙」,配備給駐地為花蓮基地的第五聯隊下屬的第12獨立偵查中隊,擔任海峽的拍照偵察任務,可以對大陸的沿海地區進行拍照偵查,替換了當時已經老舊的RF-5E虎眼偵察機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為了與已經購買並服役的E-2預警機更好的配合,分兩個批次向米方購買了LINK-16數據鏈系統,裝備在了F-16 Block20機隊上面,裝備了數據鏈的F-16可以更好的接受預警機的指揮,甚至可以互相分享數據,對於戰鬥力的提升是顯而易見的
總體性能優異,在近距空戰時,由於機體更輕,其機動性要優於 F-16C/D Block50和 F-16A/B MLU
關於事故率:根據統計,1979年起至2020年在各國服役的F-16共發生超過700起的機身全毀事故,目前戰機總失事率約14.14%,彎彎F-16機隊的失事率約6%,低於總失事率;F-16 總體的年化(1979年-2020年)失事率為0.36%,彎彎的年化(2000-2020)失事率0.26%,低於總體平均
關於價格:其售價還比當時米軍自用款的F-16戰斗機便宜了100萬美元,單價為800萬美元
後續升級和改造:
2012年,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贏得了合同,為F-16A/B Block20機隊提供全面升級,將其升級為F-16 Block70級別,升級後的F-16A/B內部稱之為稱為AM/BM(沿用了MLU編號,因為這是全部Block20批次的第一次升級),對外直接以非正式的F-16V稱呼。
這個計劃被命名為「鳳展專案」,米方開出的升級清單如下:
176 套主動電子掃瞄陣列雷達(AESA雷達);
176 套嵌入式全球定位慣性導航系統
176 套ALQ-213 電子戰管理系統
升級現有82套ALQ-184電子戰吊艙或者購買全新的電子戰吊艙
86套戰術資料鏈終端機
升級現有的28具神射手電筒子光學紅外線瞄準吊艙
26具AN/AAQ-33 狙擊手瞄準系統或28具AN/AAQ-28精確瞄準系統
128具頭盔瞄準系統
128具夜視鏡
140枚AIM-9X 響尾蛇空對空導彈
56枚AIM-9X 響尾蛇空對空訓練彈
5具AIM-9X 響尾蛇遙測數據包
16 套GBU-31V1整合直接攻擊炸彈組
80 套GBU-38 JDAM整合直接攻擊炸彈組
雙模式/全球定位雷射導引炸彈套((16 枚GBU-10 加強型鋪路爪II型或GBU-56 JDAM, 80枚GBU-12加強型鋪路爪II或GBU-54JDAM, 16 枚GBU-24加強型鋪路爪III)
64 枚CBU-105 傳導引爆炸彈並附風偏導正彈葯投放載具
153具LAU-129發射架
升級現有158具APX-113敵我識別整合詢答器
全機塗裝HAVE GLASS II 電磁波吸附塗層(其實就是F-22的隱身塗料)
該升級計劃除了前2架完全在在米國實施升級外,剩餘的大部分升級工程均由漢翔航空在彎彎進行。
雷達:APG-83是以F-22使用的APG-77和F-35使用的APG-81為基礎研發的,並且能與APG-81達到95%的通用性,十分精甚細膩。所以拜F-35戰機項目的規模經濟效應所賜,諾斯格報出了非常低廉的價格,彎彎的144部APG-83雷達的采購合同總價值3.083億美元,單部成本約為214萬美元。這款雷達的研發時間開始於2007年前後,並且在2008年11月開始了首次飛行,進行了飛行演示驗證,不僅成功地檢測並顯示了多個空中目標,還產生了高分辨合成孔徑雷達(SAR) 地圖
2009年6、7月間,AN/APG-83雷達成功安裝到一架F-16戰斗機上,用時還不到5個小時,在保持現有F-1 6戰機機身結構不變的情況下,實現了與發動機、製冷和航電系統的無縫集成。2010年初開始,搭載該型雷達的F-16驗證機進行了一系列試飛。所謂的米軍不使用APG-83的謠言,主要來源於2014年米軍因為預算問題暫停了對自家F-16機隊的升級。
2017年3月,隨著預算問題的好轉,米軍開始在F-16戰斗機上安裝AN/APG-83雷達進行進一步的測試並且在2017年6月正式與諾格簽下了價值2.439億美元的合同,采購了72部AN/APG-83雷達
2019年12月19日,米軍再次投入10億美元,計劃為自己的372架F-16戰斗機換裝AN/APG-83雷達;2020年1月9日,米軍宣布已經在馬里蘭州的空軍國民警衛隊的F-16戰機上安裝了APG-83雷達,成為米軍第一支使用該型雷達的F-16部隊,同年9月7日,米軍開始為南達科塔州空軍國民警衛隊的F-16戰斗機安裝APG-83雷達
這型雷達由於簡化了模塊數量和採用了新的結構,其重量相比舊式的F-16使用的各類機掃雷達甚至是有所減輕的
諾格在官網針對該型雷達的介紹中,提到了該型雷達能夠進行多目標的跟蹤(不是探測)和分類,數量為二十個以上,能同時以空空和空地模式工作,或者交錯進行這兩種模式的掃描,並且增加了海洋模式。相比F-16戰機之前使用的雷達,提高了3-5倍的可靠性,最大探測范圍達到了370公里,增強了對小型目標的監測能力,換裝了更為先進的干擾屏蔽單元,應對電子干擾的能力得到了極大增強
PG-83雷達在在探測距離、解析度和靈敏度上能與同為該公司產品的APG-77(裝備於F-22)和APG-81(裝備於F-35)媲美
該型雷達在最近的測試中曝出9秒內探測到了19個空中目標的消息,這已經是很了不起的速度了
在裝備了新雷達的同時,F-16AM/BM還採用了全新的座艙,新座艙內裝有兩個4×4英寸和一個6×8英寸高解析度彩色顯示器。其中中間新加的較大那個被稱為中央操縱台顯示器(CPD),功能為顯示雷達和瞄準吊艙圖像、彩色移動地圖和飛行儀表數據
雙座型的F-16BM的前後座具有相同的操作許可權,飛行員和後座武器操作官都能操縱飛機,或者使用油門桿和操縱桿上的按鈕和開關管理雷達顯示、跟蹤目標、切換和跟蹤空地目標以及管理各類吊艙。而且改進後具備了一定的雙瞄準線(LOS)能力使前後座飛行員都能夠能獨立操作火控設備和雷達、操作吊艙或選擇武器瞄準,甚至可以同時發射各自選定的不同類的掛載武器
由於新的雷達會產生比老式雷達多得多的數據,所以F-16 Block70需要更強大的計算能力。所以洛馬為該機安裝了了全新的模塊化任務計算機MMC7000AH。這種計算機比早期的型號體積要小,但處理能力和速度要高很多,並且具有多個高速通道。根據洛馬的說法,該型計算機的處理能力是之前的兩倍,主內存是之前的十幾倍,更多插槽也為未來升級留下非常充裕的空間。MMC7000AH運行為F-16新開發的先進架構軟體,兩年升級一次版本
由於新的雷達會產生比老式雷達多得多的數據,所以F-16 Block70需要更強大的計算能力。所以洛馬為該機安裝了了全新的模塊化任務計算機MMC7000AH。這種計算機比早期的型號體積要小,但處理能力和速度要高很多,並且具有多個高速通道。根據洛馬的說法,該型計算機的處理能力是之前的兩倍,主內存是之前的十幾倍,更多插槽也為未來升級留下非常充裕的空間。MMC7000AH運行為F-16新開發的先進架構軟體,兩年升級一次版本
機體:
對全部的F-16 Block20的機體進行耐久性檢測以檢查其是否已經達到壽命,全面翻新的同時並且對超出使用壽命的結構件進行新件更換,並且換裝了F-16C/D上面開始使用的重載起落架
發動機保留了F-16 A/B Block20的F100-PW-220E,原因是更換F-100-PW-229需要更換進氣道,工程量和預算上負擔過重,並且原先裝備的發動機已經可以滿足需求的同時,僅僅消耗了不到一半的壽命。(米式裝備的使用壽命之長可見一斑,彎彎的F-16飛行員每年的訓練時間是240個小時)
武器:
140枚AIM-9X Block2型實彈、56枚訓練彈和5套數據包,注意這是最新的子型號,而非早期型號。相比之前的型號,彎彎裝備的Block2型最大射程達到了35.4公里,最大速度提升到了3馬赫,最大過載提升到了超過50G,對高機動目標有更好的追蹤效果。此外,AIM-9X Block2增加了雙向數據鏈,具備了發射後鎖定能力,可以通過數據鏈在發射後修正導彈的飛行彈道
對地武器:
50枚AGM-88B哈姆反輻射導彈、AGM-154聯合防區外遙攻武器,以及BRU-57雙聯裝炸彈架
2020年10月21日出售135枚可以由F-16掛載發射的AGM-84H空射巡航導彈、4枚ATM-84H SLAM-ER測試用彈和12枚CATM-84H訓練彈。武器射程達到了280公里,可以攻擊地面或者海面的固定和移動目標,發射中段使用GPS和慣性導航,末段使用紅外線影像尋標器進行鎖定
GBU-31V1和GBU-38
AN/AAQ-33瞄準吊艙對比之前的型號提升巨大,該型吊艙集成了高解析度第三代紅外成像設備、雙波段激光器、CCD電視攝像機、激光光斑跟蹤儀和激光指示器,使目標探測/識別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改進
2020年10月21日出售6套MS-110偵查吊艙以替換2002購買的舊式AN/VDS- 5「鳳眼吊艙」
該型吊艙是在美軍自用的DB-110偵察吊艙的基礎上研製的,具有多光譜、全天候、拍攝距離遠、圖像解析度高等特點,其最大偵察距離達到148千米,而且具有實時回傳圖像的能力
在F-16本身第三代機最優秀的格鬥性能之一的平台下,AIM-120C7輔以強悍的APG-83雷達和AIM-9X Block2以及聯合頭瞄系統,使該型機具備了及其可觀的空戰能力
另:采購了全新的F-16 Block 70項目中還有一項不引人注意的內容:之前因為米軍經費不足退出了2012年的F-16升級案使得彎彎獨自承擔了相當一部分開發費,由於出資參與研發F-16的改進計劃,依合約能在未來任何國家采購或升級F-16時國軍都會取得一定比例的權利金,目前包括韓國、新加坡、巴林、希臘等國均有采購新機或為舊式F-16升級的計劃,其總量已經超過了200架,可以從中獲得一筆總量不菲的權利金,作為其當時參與出資開發的回報。
2020年8月28日,漢翔正式成立F-16戰機後勤維修中心,這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唯一在亞洲授權設立的F-16戰機後勤維修中心,此維修中心未來30年的產值,粗估約有新台幣795億元,每年將可創造600多個就業機會,創造整體產業效益高達新台幣2,000億元
過去,受限於F-16的關鍵零組件,往往必須將戰機運回米國本土維修,耗時不說而且所費不菲,而且運輸以及待料期間,戰機也無法待命出勤,如今隨著漢翔維修中心的設立,F-16機隊能就近維修,除了可以使機隊的妥善率變得更高,亦可節省維修和時間成本。根據預估,就近維修可以節省五分之二以上的各種成本。
如果將來能夠獲得機會打入戰機的供應鏈,漢翔維修中心還可以爭取為亞太地區裝備F-16的國家、總規模約460架的F-16機隊提供維修服務,包括韓國、新加坡、印尼乃至巴基斯坦都是漢翔可能的潛在客戶